7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预防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

预防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静电,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往往能在你最不经意的时候给你来个措手不及。
想象一下,你正得意洋洋地走进办公室,突然,一个小小的静电火花从你指尖跳出来,吓得你手一抖,咖啡洒了一地,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预防静电危害,让我们的生活不被这小东西搞得鸡飞狗跳。
1. 了解静电的基本知识首先,我们得搞清楚静电是个啥。
静电,其实就是物体表面因为摩擦等原因,积累了电荷,形成了电位差。
简而言之,就是你在拖鞋上走动,跟地面摩擦产生的电荷,最后在你碰到金属物体时,咔嚓一声,火花四溅,万一恰好是你正在使用的电子设备,哎呀,那可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所以,第一步,了解静电的来龙去脉,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1.1 学会观察环境然后,咱们得学会观察周围的环境。
很多时候,静电问题不是因为你自己,而是周围的环境造成的。
比如,干燥的冬天,空气湿度低,静电就会更容易积累。
这时候,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频频碰到金属物体发出火花,那可要小心了,别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1.2 选择合适的材料还有啊,选择合适的衣物和材料也至关重要。
尽量少穿合成纤维的衣服,比如聚酯纤维,这种材料特别容易产生静电。
反倒是棉质的衣物,静电比较友好,穿上去舒适又安全。
衣服选择得当,静电就会远离你,真是“一举两得”!2. 日常防护措施说到日常防护措施,那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尤其是冬天。
你可以考虑用加湿器,或者在室内放一盆水,增加空气湿度,这样一来,静电就会乖乖让路,不再给你添麻烦。
2.1 穿防静电服如果你工作的环境比较特殊,比如电子厂或者一些高科技公司,穿上防静电服简直是“金科玉律”。
这些衣服专门设计用来减少静电的产生,虽然看起来可能有点像科幻电影里的制服,但为了安全,咱们也要豁出去了!2.2 使用防静电设备别忘了还有一些防静电设备,比如防静电手环和静电消除器。
这些小工具虽然不起眼,但能大大降低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威胁。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

静电安全防护知识静电是在身体或物体表面积累的一种电荷现象,常见于干燥的环境中。
虽然静电本身对人体来说一般并不危险,但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防止静电累积,可能会引发诸多安全问题,例如引发火灾、破坏敏感设备等。
因此,了解静电的产生和防护是至关重要的。
一、静电的产生原因静电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 摩擦:当两个物体擦拭或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上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导致两物体带上相反的电荷。
2. 分离:某些物质会通过分离过程产生静电荷,例如塑料薄膜在剥离时会带电。
3. 电离:当空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时,会形成离子,使空气带电。
二、静电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静电会造成人体不适,如皮肤干燥、刺痛感等。
同时,在静电累积较高的环境中,人体接触某些敏感设备会导致设备损坏或电击。
2. 火灾危险:静电可以通过火花引发可燃物的爆炸或火灾。
当静电发生放电时,如果接近易燃气体或可燃性液体,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3. 设备损坏:某些敏感的电子设备对静电非常敏感,高强度的静电放电可能会损坏这些设备。
三、静电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常见的静电防护措施:1. 使用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用于去除物体表面电荷的装置,通过释放相反电荷来中和静电,减少静电积累。
常见的静电消除器包括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等。
2. 定期清洁和保湿: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地面、设备和工作台面,减少灰尘和污垢的积累,同时保持工作环境湿度适宜,可减少静电的产生。
3. 使用防静电设备:有一些衣物、鞋子、手套和地板是专门用于防静电的,可以有效地消除或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4. 接地保护:在工作环境中,合理使用和连接接地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地球中,减少电荷的累积。
5. 避免直接接触敏感设备:尽量避免直接接触可能会受到静电影响的敏感设备,如计算机芯片、电子元件等。
对于需要处理敏感设备的工作,应该采取合适的防静电工具和设备。
静电有哪些危害及静电危害的防护措施

静电有哪些危害及静电危害的防护措施一、静电的危害(一)爆炸和火灾爆炸和火灾是静电危害中最为严重的事故。
在有可燃液体作业场所(如油料装运等),可能因静电火花放出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值,引起爆炸和火灾;在有可燃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或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如氧、乙炔、煤粉、面粉等)的场所如果浓度已达到混合物爆炸的极限,可能因静电火花引起爆炸及火灾。
静电造成爆炸或火灾事故情况在石油、化工、橡胶、造纸印刷、粉末加工等行业中较为严重。
(二)静电电击静电电击可能发生在人体接近带电物体时,也可发生在带静电的人体接近接地导体或其他导体时。
电击的伤害程度与静电能量的大小有关,它所导致的电击,不会达到致命的程度,但是因电击的冲击能使人失去平衡,发生坠落、摔伤、造成二次伤害。
(三)妨碍生产生产过程中如不清除静电,往往会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静电对生产的危害有静电力学现象和静电放电现象两个方面。
因静电力学现象而产生的故障有:筛孔堵塞、纺织纱线纠结、印刷品的字迹深浅不均等。
因静电放电现象产生的故障有:放电电流导致半导体元件及电子元件损毁或误动作,导致照相胶片感光而报废等。
二、静电危害的防护清除静电危害的方法有:加速工艺过程中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控制工艺流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其不超过安全值等。
(一)泄漏法这种方法是采取接地、增湿、加入抗静电添加剂等措施,使已产生的静电电荷泄漏、消散、避免静电的积累。
1.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能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连接牢固可靠,不得有任何中断之处。
静电的接地电阻要求不高,1000欧姆即可。
2.增湿增湿即增加现场的相对湿度。
随着湿度的增加绝缘体表面上结成薄薄的水膜能使其表面电阻大为降低,从而加速静电的泄漏。
还可以通过安装空调设备、加湿喷雾器来增加湿度。
增湿应根据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从消除静电危害角度考虑,保持相对湿度在70%以上较为合适。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防止静电的措施

静电对化工生产的危害及预防措施——防止静电的措施(4)1.工艺控制法从工艺流程、设备构造、材料选择及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限制电流的产生或控制静电的积累使之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
主要措施有:①限制输送速度;②正确区分静电产生区和逸散区,采取不同的防静电危害措施;③对设备和管道选用适当的材料,抑制静电的产生;④适当的安排物料投入顺序;⑤消除产生静电的附加源。
2.泄漏导走法污漏导走法即静电接地法。
静电接地是消除导体上静电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是防止静电的最基本的措施。
可以利用工艺手段对空气增湿、添加抗静电剂。
静电接地连接是接地措施中重要的一环,可采取静电跨接、直接接地、间接接地等方式,把设备上各部分经过接地极与大地连接,静电连接系统的电阻不应大于100Ω。
3.静电中和法静电中和法主要是将分子进行电离,产生消除静电所必要的离子(一般正负离子成对)。
其中与带电物体极性相反的离子,向带物体移动,并和带电物体的电荷进行中和,从而达到消除静电的目的。
这种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薄膜、纸、布等行业,但是应用不当或失误会使消除静电的效果减弱,甚至会导致事故发生。
利用此原理制成了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的类型主要有自感应式、外接电源式、放射线式、离子流式和组合式等。
在生产中根据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的静电消除器。
4.人体的防静电措施人体带电除了能使人体遭受电击和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外,还能在精密仪器电子元件生产过程中造成质量事故,因此必须解决人体带电对工业生产的危害。
消除人体带静电的措施:①人体接地。
在人体接地的场所,应装设金属接地棒。
工作人员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以消除人体所带的静电。
在坐着的工作场所,工作人员可佩戴接地的腕带。
在防静电的场所入口处、外侧,应有裸露的金属接地物。
在有静电危害的场所应注意着装,工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衣服、鞋和手套,不得穿化纤衣物。
穿防静电鞋的目的是将人体接地。
②工作地面导电化。
特殊危险场所的工作地面应是导电性的或造成导电条件,工作地面泄漏电阻的阻值,既要小到能防止人体静电积累,又要防止人体触电时不致受到伤害,故阻值要适当,一般为3×10<sup>4</sup>Ω≤R≤10<sup>6</sup>Ω.③安全操作。
防火知识:静电危害不容小觑

防火知识:静电危害不容小觑静电现象司空见惯,但人们对静电的认识严重不足,稍有不慎,可能引发事故。
静电的产生原因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
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摩擦生电。
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2.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3.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大体分为使人身体受电击、影响产品质量和引发火灾爆炸三个方面。
1.火灾爆炸是静电最大的危害。
静电因电压很高而易出现静电火花,在有可燃易燃液体作业场所(如加油站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火灾;再有气体、蒸气爆炸性混合物或有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如氢、煤粉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2.妨碍生产或降低产品质量。
在纺织行业,静电使纤维缠结、吸附尘土,降低纺织品质量;在印刷行业,静电使纸线不齐、不能分开,影响印刷速度和印刷质量;在感光胶片行业,静电火花使胶片感光,降低胶片质量;在粉体加工行业,静电使粉体吸附于设备上,影响粉体的过滤和输送;静电还可能引起电子元件的误动作;干扰无线电通讯等;3.过多的静电在人体内的堆积,会引起脑神经细胞膜电流传导异常,影响中枢神经,导致血液酸碱度等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生理平衡。
更有甚者,使人出现头晕、头痛、烦躁、失眠、食欲不振、精神恍惚等症状。
在冬季,大约三分之一的心血管疾病都与静电有很大的关系。
静电的预防一、身体上的静电人体静电是由人身体上的衣物等相互摩擦产生的附着于人体上的静电。
当天气非常干燥,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随着梳子漂浮起来,越理越乱;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就会被电到;穿绝缘性能好的鞋在地板上行走后,当去开门时,被金属门把手电到,指尖如刺般刺痛;晚上脱衣服时,听到“噼里啪啦”响声。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范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范文静电是指在物体表面积累的电荷。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它也会带来一些危害。
本文将探讨静电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首先,静电可能会引起火灾和爆炸。
许多化学品和可燃物都对静电非常敏感。
当静电积累在这些物质表面时,一旦释放就会引发火花,导致可燃物燃烧或爆炸。
这对人员和财产都带来了巨大的危险。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静电的积累,如接地设备和防静电地板的使用。
其次,静电还会对电子设备和电子线路产生干扰。
静电电荷的积累会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在微电子制造和精密仪器领域,静电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可以使用消除静电的设备,如静电消除器和防静电手套。
此外,静电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人体经常接触积累了静电的物体时,可能会引起电击。
虽然这样的电击一般是轻微的,但频繁的电击会给人带来烦恼并影响正常生活。
对于特定职业,如电子工程师和手术人员,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
因此,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静电鞋和穿着抗静电衣物。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非常重要。
接地系统可以将静电电荷导入地下,并减少积累。
在工作场所和实验室中,需要定期检查接地设备的运行情况,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其次,使用防静电设备是必要的。
这包括防静电衣物,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地板等。
这些设备可以减少静电积累并保护人体免受电击的伤害。
另外,定期清洁和维护工作场所也是非常重要的。
清洁可以减少静电积累的机会,维护工作场所可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降低静电产生的风险。
最后,加强员工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员工应该了解静电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他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静电防护设备,并知道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总结起来,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现象,但也会带来一些危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财产,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使用防静电设备,定期清洁和维护工作场所,以及加强员工培训。
静电的危害与防治

静电的危害与防治静电是指物体形成的电荷积聚,而这些电荷又不能很好地流通。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我们脱掉毛衣或坐在塑料椅子上时,就可能会感到静电的存在。
虽然静电在某些时候可以带来方便,但也有许多危害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静电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通常以以下几种方式表现出来:1. 伤害人体健康虽然静电通常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但对于某些人来说,静电非常危险。
例如,对于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等人工器械的用户来说,静电可能会对其带来危险,因为静电放电时会干扰这些器械。
另外,静电在沙发、床垫等家具表面积聚时,还会引起家具带电,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影响健康。
2. 危害电子设备静电对于电子设备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放电现象上。
比如,在修复手机时,维修人员必须遵循某些规定,穿着防静电服,戴着防静电手套等,以防止静电对电子设备的影响。
因为静电放电会对电子设备内部的元件带来不可逆的损坏,缩短元件的使用寿命,甚至直接导致设备损坏应用无法使用。
3. 危害周围环境静电放电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放电会引起爆炸或火灾等严重事故。
这就需要工人采取防静电措施来避免危险的产生。
另外,静电也会影响气头的纤维附着能力,导致纤维飞扬,影响空气质量。
防静电的方法既然静电有这么多危害,我们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静电的积累和释放。
1. 环境控制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环境电气特性的控制,减少静电的产生。
具体措施包括:控制空气湿度(建议保持在40%以上),以减少可以产生静电莫阿尔吨C单位的电荷积累;选择不带静电的表面,比如金属、木材、玻璃等,以降低静电的产生;尽量减少人工搬运、抓取物品的活动,尤其是移动速度较快的物体,因为运动的物体和大量的颗粒物质之间的接触摩擦容易产生静电;使用静电消除产品,如局部放电器(ionizer)、电极式消除器等。
2. 接地防护其次,我们可以采取接地防护来消除静电。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三篇)

化工行业静电危害及预防化工行业是一个充满了危险的行业,其中一个常见的危害就是静电。
静电在化工行业中产生的原因很多,例如物体的接触、摩擦、分离等,电荷的累积导致静电的生成。
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险,包括火灾、爆炸、电击等。
在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火灾和爆炸风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引起火花,当静电接触到易燃物质或可燃气体时,就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火花的能量和密度足以引起可燃物质的点燃,导致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2. 电击危险:静电的累积和释放可能导致人员电击。
尤其在处理高电压设备或操作电气设备时,如果发生静电放电现象,就有可能对人员造成电击,持续电击甚至可以导致生命危险。
3. 仪器和设备故障:静电的累积和释放也可能对仪器和设备造成故障。
静电的较大能量可以干扰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 接地:接地是防止静电积聚最常用的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和物体接地,可以有效地将静电荷释放到地面,避免积聚和释放可能引起危险的静电火花。
2. 消除静电:使用一些专门的静电消除器具,如静电消除棒、静电消除器等,可以有效地消除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3. 控制湿度:在适当的条件下,控制空气中的湿度,可以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湿度越高,空气中的静电电荷越容易被湿气中的水分吸引和中和。
4. 使用导电材料:在化工行业中,选择使用导电材料,如导电地板、导电管道、导电涂层等,可以帮助快速释放静电荷,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累积。
5. 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在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中,穿戴静电防护服和防静电鞋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的产生和累积,从而降低静电带来的危险。
6. 定期维护和检查:定期对化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危险的静电现象。
总结起来,化工行业中静电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带来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的起电(续)
• 物理效应起电
– 压电效应,石英晶体在1kg/cm2的压力下,可产 生百分之几的电位差 – 热电效应 石英晶体也有热电现象 – 感应带电 指静电场对金属导体的感应带电现象
液体静电的产生
• 液体流动带电
– 电阻率较高的液体在金属管道里流动时,由于液体里有 杂质,在金属管壁上形成约一个分子层的电偶层
t
0 1
Q电容剩余电荷, Q0泄漏前电容上的带电量, г泄漏时间常 数(导体电容率与体电阻率的积)
静电的防治
• 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 正确的选择材料
• 选择不易起电的材料 • 根据带电序列选用不同材料(正负相消法) • 对于必须选用绝缘材料时可选用吸湿性材料
– 工艺的改进
• 改进工艺方法,减少静电 • 改变工艺操作程序 • 湿法生产
静电的防治(续)
• 减少静电荷的积累(续)
– 采用静电消除器(又称静电消电器,静电中和器) 防止带电 – 原理:利用正负离子中和的方法,达到消除静电 的目的。手段:借助空气电离或电晕放电 – 分类:
• 自感应静电消除器 利用带电体的电荷与被感应放电针 之间发生电晕放电使空气被电离的方式来中和静电 • 带附加高压的静电消除器 在放电针上加上交、直流高 压,加强电晕放电 • 放射性除电器 利用放射性材料使空气电离,达到中和 静电的目的。α射线对空气电离效果最佳
– 相对湿度大物体表面产生水膜,利于表面导电; – 空气中水分大,增加空气的导电性,利于静电 荷的空间泄漏。
静电荷的消散
• 静电荷的消散途径-放电和泄漏 • 泄漏途径:绝缘体表面泄漏和绝缘体内部 泄漏,均依靠物体自身的体、表电阻率的 影响,与电容放电规律类似,有经验公式
Q Q0 e
t
Q0 e
电气安全(Electric Safety)
东北大学火灾&爆炸防治实验室 Fire & Explosion Protection Laboratory (FEPL) 李 刚
第7章 静电的危害及防治
Static electricity
常见的静电现象
• 皮带传动打滑时,皮带上的静电 • 吸取、灌注和储运易燃液体(汽油、酒精),静 电电压高达数千伏,引起汽油蒸汽爆炸 • 粉尘在空间浮动和空气相互摩擦碰撞,附件又有 接地金属时,就会出现火花引起爆炸 • 运送汽油的油车,油箱里的汽油不停的晃动,轮 胎是绝缘的,电荷在油箱上积累 • 人体带静电 • 飞机高速飞行与空气流的摩擦
静电消除器类型
静电的防治(续)
• 其他方法
– 静电缓和
• 原理:绝缘材料静电荷的衰减与放电时间呈指数变化 关系 • 方法:增加“静置”时间
– 屏蔽方法
• 原理
End
Thank you!
静电的危害
• 引起火灾及爆炸 • 电击
– 直接伤害 – 二次伤害
• 影响生产
– 电子器件误动作 – 防碍生产,吸附尘埃、粉体吸附于设备、印刷 时纸张不齐(不能分开)
静电放电形式及其能量
• 电晕放电(corona) 在带电体的尖端放电,放 电能量密度≦10-2mJ • (传播)刷形放电(propagating brush discharge) 带电量大的非导体与较平滑的接地导体之间易产 生刷形放电。沿面放电,放电通道有分叉呈树枝 状,放电能量可达mJ级 • 堆积粉尘的放电(cone discharge,bulk surface disch.) 呈现能量较集中的放电回路,放电能量 的级别在10-2~102mJ ,是比较危险的放电形式 • 火花放电(spark discharge)带电体和和接地体在 间隙很小的情况下间隙间突然放电,不分叉,瞬 间可释放较集中的能量,达到数百mJ
静电荷的累积
• 静电荷累积 静电荷产生 产生静电 物体的电学特性和产生静电荷条件和环境 • 电学条件
– 固体材料的电阻率越大,产生静电越高,反之 亦然
物体的起电能力 不带电 微量带电 带电的最大电位/kV 0.01 0.01~0.1 物体的表面电阻率/Ω 106以下 106~108
带电体
高带电体
0.1~1
1以上
108~1010
1010以上
静电荷的累积(续)
• 电学条件
– 液体静电的产生取决于含杂和液体自身的体电阻率 – 含杂过少,不易产生静电,但过多,由于导电率增 加,电荷易泄漏,也不会产生大量的静电荷 – 液体自身电阻率的影响
其他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 紧密接触,快速分离 • 接触物材质、表面状况、数量和几何尺寸 • 环境条件-湿度
隧道效应
• 1957年受雇于索尼公司的江崎玲於奈发现当增加 PN结两端的电压时电流反而减少,这种反常的负 电阻现象解释为隧道效应。 • 1962年,年仅20岁的英国剑桥大学实验物理学研 究生约瑟夫森预言,当两个超导体之间设置一个 绝缘薄层时,电子可以穿过绝缘体从一个超导体 到达另一个超导体。不久得到P.W.安德森和J.M. 罗厄耳的实验观证实——电子对通过两块超导金 属间的薄绝缘层(厚度约为10埃)时发生了隧道 效应,于是称之为“约瑟夫森效应”。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确立了微电子器件进一步微型 化的极限。例如,在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当 电路的尺寸接近电子波长时,电子就通过隧道效 应而穿透绝缘层,使器件无法正常工作。
尼日利亚最大城市拉各斯的 一条汽油管道2006年12月26 日发生爆炸,爆炸造成至少 260人死亡。
静电的产生
• 简单地说,静电是由两种物质相互摩擦而 产生的,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 带负电 • 固体、液体和气体静电起电原因各有特点
固体的起电
• 接触分离起电
– 两个不同固体材料接触距离达到25埃(10-10m)就有电荷 的转移发生(隧道效应) – 逸出功 使一个电子从物体内部转移到物体外部真空中去 外力所做的功w – 偶电层 两金属间产生等量异号的电荷层 – 两金属界面的电位差V12 有关系eV12=w1-w2 – V12在十分之几至几伏之间。为什么突然分开时能产生上万 伏的电压? – 1796年伏特(英)发现带电序列 (+)石棉-玻璃-云母-羊毛-猫皮-铅-镉-锌-铝-鉻-铁-铜-镍-银 -金-铂(-)
– 降低摩擦速度和流速
• 西德规定 在用管道运输油品时不同管径下的流速按 下式计算 v2D≦0.64
静电的防治(续)
– 减少特殊操作中的静电
• 控制注油方式 • 采用密闭装车
• 减少静电荷的积累
– 静电接地,单独接地电阻不大于100Ω – 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到70%时效果良好,尤 其对于吸湿性材料 – 采用抗静电添加剂 增大该种材料的导电性和 亲水性,使导电性增加,静电荷被带走
静电火花引发粉尘爆炸危险性
人体放电
• 人体是静电的导体,放电形式为火花放电, 能量集中,危害性较大
– 坐在木凳上身体可产生2万伏电压,在地板上 走过可积蓄5万伏电压
• 人体静电火花能量:
– 人体电容(我国)约在150~350pF – 假定静电电压数千伏 – 静电火花的能量≥0.2mJ
• 足以应
• 经典物理学认为,物体越过势垒,有一阈值能量; 粒子能量小于此能量则不能越过,大于此能量则 可以越过。例如骑自行车过小坡,先用力骑,如 果坡很低,不蹬自行车也能靠惯性过去。如果坡 很高,不蹬自行车,车到一半就停住,然后退回 去。 • 量子力学则认为,即使粒子能量小于阈值能量, 很多粒子冲向势垒,一部分粒子反弹,还会有一 些粒子能过去,好像有一个隧道,故名隧道效应 (quantum tunneling)。可见,宏观上的确定性 在微观上往往就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通常的情 况下,隧道效应并不影响经典的宏观效应,因为 隧穿几率极小,但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宏观的隧 道效应也会出现。
• 液体-气体界面起电
– 水是极性分子,当水分裂成细末时,水滴呈正电性,飞 沫呈负电性,即雷纳效应(雷纳在阿尔卑斯山的尼亚加 拉瀑布前发现的)
气体静电的产生
• 纯净的气体不容易产生静电
– 分子间距是分子直径的几十倍 – 接触机会少
• 气体产生静电的原因
– 加压时,接触机会加剧 – 气体内部含有灰尘、金属粉末、液滴、水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