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的危害及防护(多媒体)

合集下载

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

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

静电危害和防护措施1. 静电危害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有不平衡的电荷而产生的,当两个物体接触或分离时,会引起电荷的转移或重新分布,从而产生静电。

静电的积累和释放可能导致一系列危害,包括人身安全风险、设备损坏、火灾和爆炸等。

1.1 人身安全风险静电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在干燥环境下。

当人体带有静电时,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电击:当人体接触到带有较高电压的物体时,可能会发生疼痛、肌肉抽搐甚至心脏麻痹等。

•烧伤:静电放电产生的高温火花可能引发火灾或烧伤。

•爆炸:在易燃气体或粉尘环境中,静电放电可能引发爆炸。

1.2 设备损坏静电对一些敏感设备和元件也会造成损坏,特别是在电子制造和处理行业。

静电放电可能导致以下问题:•元件损坏:静电放电会对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等敏感元件造成永久性损坏。

•数据丢失:静电放电可能导致存储介质(如硬盘、固态硬盘)上的数据损失或破坏。

•机械故障:静电放电可能引发设备的机械故障或过早老化。

1.3 火灾和爆炸在易燃气体或粉尘环境中,静电放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静电火花能够点燃可燃物,而静电放电也会产生足够的能量引发爆炸。

2. 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具体措施,包括措施的目的、实施步骤和预期效果。

2.1 接地接地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防止静电积累的措施之一。

接地的目的是将物体上的静电荷导入地面,从而消除或减少静电积累。

实施步骤: 1. 确定需要接地的物体:包括设备、容器、管道等。

2. 安装接地装置:使用合适的接地线将物体连接到地线系统。

3. 测试接地效果:使用合适的测试仪器检测接地系统的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预期效果: - 静电荷可及时导入地面,减少静电积累和放电风险。

- 保护设备和人员免受静电危害。

2.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荷的设备,常用于需要频繁移动或处理带有静电的物体的场合,如清洁室、实验室等。

静电的危害和防护

静电的危害和防护

一、静电的危害静电有三方面的危害:引起爆炸和火灾,给人以电击,妨碍生产。

其中主要危害是由静电放电而引起爆炸和火灾事故,静电引起的火灾和爆炸的基本条件是:(1)工艺生产过程中产生和积累足够的静电,以至局部电场强度过大,造成两极间介质的击穿,发生放电,产生静电火花;(2)现场存在爆炸性混合物,且浓度在该混合物爆炸极限之内;(3)静电火花有一定的大小,火花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

带静电导体的尖端附近容易发生火花放电。

导体发生火花放电时,其上能量一次释放,而且火花集中,危险性较大。

绝缘体上比较容易出现刷形放电,每次放电能量较小,且不太集中,但当爆炸物引燃能量较小时,仍然可能引起爆炸和火灾,加之绝缘体上静电往往不能通过一、二次放电而全部消失,其上仍然有残存静电的危险,因此也丝毫不能忽视带静电绝缘体的危险性。

在接触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工艺过程中,人体有时会受到意外的电击,这种电击不是由于人体直接接触带电的电器设备而引起的,也不是由于电器设备发生故障而引起的,而是静电放电造成的。

这种静电电击不是电流持续通过人体的电击,而是瞬间冲击性的电击。

实验表明,冲击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高于交流电流引起心事颤动的能量。

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积累的静电能量不大,因此引起的电击直接致伤、致命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由于静电电击而引起的二次事故,例如,静电电击后突然跌倒在危险场合或电击后由高处坠落等,也往往会酿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此外,静电电击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精神紧张、妨碍工作等。

雷电和电容器残留电荷,也属静电。

它们有比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大得多的能量,由雷电放电和电容器放电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比较多见。

二、静电的防护措施解决静电问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防止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二是将产生的静电尽快消除。

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导体接地接地是消除静电荷的重要措施之一。

这主要用来消除导体上的静电,对绝缘体的静电,接地效果不理想,而且相当于把大地电位引向绝缘体,有可能反而增加火花放电的危险性,所以带静电的绝缘体不宜采用接地方法。

电子设备的静电危害和防护

电子设备的静电危害和防护

电子设备的静电危害和防护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使用或操作电子设备时。

静电的产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探讨电子设备的静电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危害静电的产生和积聚在电子设备上可能会引起以下危害:1. 电子元件损坏:静电放电可能会损坏电子设备的内部组件,比如集成电路(IC)、电容器、电阻器等。

当静电电压达到电子元件的击穿电压时,会导致元件损坏,甚至引起短路或开路。

2. 数据丢失:静电放电可能会导致电子设备中存储的数据损坏或丢失。

举例来说,当静电放电影响硬盘或固态硬盘时,可能会导致数据读写错误或无法访问存储设备。

3. 火灾风险:当静电放电靠近易燃物质时,可能会引发火灾。

静电放电产生的高温、高能量的火花可能导致易燃物质自燃或引发爆炸。

4. 人体伤害:人体受到静电放电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如触电感觉、刺痛等。

虽然一般情况下静电放电对人体健康风险较小,但对某些人群(如心脏病患者、电子器械携带者等)可能会产生更严重的影响。

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静电对电子设备造成危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接地:将电子设备接地是减少静电危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电部件与地线相连,可以有效地将静电释放到地面,避免静电积聚。

地线应保持良好的接触,地线的阻抗应符合规定要求。

2. 防静电设备:使用一些专门设计用于防护静电的器材和设备,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服装、防护靴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人员排除或分散积聚的静电,并减少对设备的损害。

3. 防静电工作台和地板:在电子元器件维修、组装等操作中使用防静电工作台和地板。

这些工作台和地板表面通常具有防静电涂层,并与接地系统相连,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的影响。

4. 控制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有效地降低静电的生成和积聚。

在电子设备操作环境中,湿度应保持在40%至60%的范围内,以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5. 静电消除器具:静电消除器具如防静电喷剂和防静电清洁剂等可以用来清除设备表面的静电。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指物体表面带电,一般是由于摩擦或接触产生的现象。

虽然静电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它也可能带来一些危害。

本文将介绍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静电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当有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存在时,静电可能会导致火花产生,从而引发火灾和爆炸。

这种危害在化工厂、油库和粉尘密集的工作环境中尤为突出。

为了防止静电引发火灾和爆炸,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例如在易燃区域内使用防静电工具和设备,确保场地的接地和防火设施的完善,并提供员工防静电培训。

静电可能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损害。

静电放电可能会破坏敏感的电子器件,例如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显示屏。

特别是在电子生产和组装过程中,如不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静电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产品质量下降。

为了防止静电对电子设备和器件造成损害,需要采取措施,例如使用防静电地板、防静电工作服和工作台垫,以及使用防静电容器存放和运输电子产品。

静电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当人体带电时,静电放电可能会引起不适或刺痛感。

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天,人们经常会感到静电的刺痛。

对于工作环境中的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静电中可能会引起身体疲劳和不适,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舒适度。

为了防止静电对人体造成伤害,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例如使用除静电毛巾、静电贴和除湿机,以减少静电的积累。

除了上述的危害和防护措施,还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些特定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更容易带电。

在处理这些材料时,需要特别小心。

湿度对静电现象有一定的影响。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中,静电现象更容易发生。

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减少静电的产生。

对于涉及静电的工作环境,应进行定期的静电测试和维护,以确保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静电带来的危害包括火灾和爆炸、电子设备损坏和对人体造成伤害。

为了防止这些危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静电设备、制定防护措施和培训员工等。

还需要注意特定材料的处理、湿度的控制和定期的测试与维护。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与防护措施静电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它产生于物体表面由于摩擦、接触或分离所引起的电荷不平衡。

尽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看起来无害,但实际上静电带来的危害并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静电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

静电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静电在积累一定程度的电荷后,会导致放电,而人体如在放电的时候接触带电体,就会产生电击。

电击伤害轻者可能只是短暂的疼痛和麻刺感,重者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2. 火灾爆炸:在一些有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静电的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或爆炸。

特别是在化工、石油、天然气行业,由于生产设备和管道以及化学产品的摩擦、输送等操作,很容易产生静电,一旦放电就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设备损坏:静电也可能对电子设备造成损坏。

静电放电可能对计算机、电视、音响等电子产品的微电子元件造成损坏,造成设备性能降低甚至无法使用。

而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带来的放电也可能对设备造成损坏。

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一些防护措施:1. 排静电:排静电是指通过导电材料或导电装置将静电释放到大气中。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设备和地面进行接地处理,或者使用导电地坪和导电防静电工具来排除静电。

2. 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静电的设备,通常采用离子风、雷管、脉冲式放电器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静电,减少静电带来的危害。

3. 环境控制:在易燃气体或蒸气的环境中,需要加强环境控制,采取通风排气等方法,降低静电放电引发火灾或爆炸的风险。

4. 人身防护:在一些静电浓度较大的环境中,人们可以通过穿着防静电服装、鞋等来减少静电对人体的危害。

5. 设备保护:在电子设备中,可以通过使用静电屏蔽材料、增加接地装置等措施来保护设备免受静电损害。

静电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为了有效预防静电带来的危害,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护措施。

只有加强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以及采取科学、专业的防护措施,才能有效降低静电带来的危害,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促进工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静电的危害与防护范本静电是指物体表面施加电力的现象,当物体带有静电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危害。

静电的危害可能包括对人体的伤害、设备故障、火灾和爆炸等。

为了防止静电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和防护范本。

静电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击伤害:当人体接触到电荷较大的物体时,可能会引发电击伤害。

电击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静电的电量和电压,较大的电荷和电压可能导致严重的生理伤害。

2. 烧伤风险:静电可以点燃易燃物质,通过放电产生高温火花,引发火灾和爆炸。

人体在接触到火花时,可能会受到烧伤。

3. 电击引起的跌倒:电击也可能导致人体失去平衡,因而跌倒、滑倒或其他意外伤害。

4. 对设备的损坏:静电可对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造成损害。

特别是对于半导体设备、电子元件和电子线路等高灵敏度设备,静电容易引起电压突变,导致设备的损坏。

为了避免上述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种预防措施和防护范本:1. 使用防静电材料:在静电敏感区域,如实验室、工厂、医院等地方,使用防静电材料覆盖地板、墙壁和工作台等表面。

这些材料能够阻止静电的形成和传导。

2. 使用防静电装备:在进行静电环境下的工作时,穿戴适合的防静电服装和防静电鞋。

这些装备能够帮助我们消散静电,并避免电击和火焰引发的伤害。

3. 避免干燥环境:干燥环境容易产生静电,因此保持环境的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产生。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保持适宜的湿度来预防静电。

4. 避免机械摩擦:机械摩擦也是静电产生的一种常见原因。

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产生机械摩擦,或者使用防静电润滑剂等物质减少静电的产生。

5. 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在电子设备制造和操作中,需要使用静电防护设备,如静电消散器、静电接地设备和防静电垫等。

这些设备可以将静电导向地面,避免积聚和放电。

6. 静电防护培训:为了提高人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组织专门的静电防护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训,人们可以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护措施,从而主动采取预防措施。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 静电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一、静电的产生与危害静电通常是指相对静止的电荷它是由物体间的相互摩擦或感应而产生的。

在干燥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可以听到清晰的“噼啪”放电声夜晚脱毛衣时还能够看到明亮的蓝色小火花握手时双方骤然缩手或几乎跳起的喜剧场面这是由于人在干燥的地毯或木质地板上走动电荷积累又无法泄漏发生了轻微电击的缘故。

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例如人们不大在意的狂风卷起砂砾会因摩擦而带有大量静电它不仅会中断通信有时还会引起铁路、航空等自动信号系统失误造成严重事故。

所以对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必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止。

二、静电引发爆炸或火灾的原因放电火花的能量超过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引燃能量时即会引起爆炸或火灾。

静电爆炸和火灾多由于火花放电引起对于引燃能量较小的爆炸性气体或蒸汽混合物也可由刷形放电而引发爆炸和火灾。

带静电的绝缘体经过一两次火花放电后其上仍然可能会残存危险的静电导体的火花放电却正相反它只能发生一次火花放电其上静电即全部消失。

所以导体的火花放电因是其积聚能量的集中释放故具有更大危险性。

三、防止静电危害的技术措施2 防止静电危害有两条主要途径一是创造条件加速工艺过程中静电的泄漏或中和限制静电的积累使其不超过安全限度二是控制工艺过程限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过安全限度。

第一条途径包括两种方法即泄漏和中和法。

接地、增湿、添加抗静电剂、涂导电涂料等具体措施均属泄漏法运用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放射线中和器等装臵消除静电危害的方法均属中和法。

第二条途径包括就材料选择、工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静电防护的主要措施有下列四种: 一静电控制法控制静电产生的方法有1保持传动带的正常拉力防止打滑。

2以齿轮传动代替带传动减少摩擦。

3灌注液体的管道通至容器底部或紧贴侧壁避免液体冲击和飞溅。

静电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静电的危害与控制措施

静电的危害与控制措施一、静电的产生我们知道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就可能产生静电.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摩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

二、静电的特性静电可分为人体静电、固体静电、粉体静电、液体静电、蒸气和气体静电,1、人体静电人体静电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人体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是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如穿着化纤衣服、高绝缘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

人体静电电压可达10000V以上,由此产生的静电因为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

2、固体静电、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发火灾。

3、粉体静电、当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碰撞、摩擦,或因粉体破断等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4、液体静电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由于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从而积聚静电荷,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5、蒸气和气体静电蒸气或气体在管道内高速流动,以及由阀门、缝隙高速喷出时也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三、静电的危害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物质的点火源,容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会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四、静电的控制措施中和与泄漏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空气中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是发生在放电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它有接地干线和接地体与 大地的电阻之和应<100Ω电阻值。
应注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为了限制放电导体 对地的静电电流,允许人为地将其泄漏电阻值提高到 <109Ω。
3.静电接地连接要求: (1)静电接地连接系统的各个固定连接处,应采用
焊接或螺栓紧固连接。埋地部分应焊接。
(2)在设备,管道的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之间,一 般可用螺栓紧固连接,不宜采用连接夹头连接器具与接地 支线相连接。
1、火灾和爆炸:在可燃气体、液体、粉尘的输送和 贮存,都有静电产生,而这些场所的环境存在爆炸性混合 物,静电火花可能点燃导致火灾和爆炸发生。
2、电击: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静电能量很小,电击 不致直接使人致伤。但人体可能因电击引起坠落,摔倒导 致二次事故。
3、妨碍生产:静电除造成不安全因素外,还可能直 接影响生产,降低产品质量。如印刷行业,静电使纸对不 齐,不能分开,影响印刷速度,和降低印刷质量;静电还 可能引起电力、电子设备误动作或影响精度;纺织行业, 静电使纤维缠绕,吸附尘土等危害。
同时必须注意:静电接地(静电人工接地系统)仅是 防止静电危害措施之一,它仅对静电导体(特别是金属) 上的自由静电荷能起到很好导入大地消散。而对于一部静 电非导电体上的自由静电荷,则需要经过一定的静置时间
有静电自然接地系统才能导入大地。
2.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也称静电总泄漏电阻) (1)静电总泄漏电阻:指物体在不带电情况下,安
(2)静电人工接地。人为采取措施使接地状况满足 于消除静电危害的要求,称静电人工接地,亦称静电接地。
目的在增大泄漏和导流两个环节上做工作,使带电 区的静电荷得以顺利泄出和迅速导走并消散入大地。
如图1右边
图1表示静电人工接地包括增加带电体泄漏通道导电 能力(接地螺栓及连接要可靠)和设置静电接地连接系统 (接地干线、接地体)等两个环节,使物体上产生的静电 荷能够顺利地泄漏出来,并迅速导入大地。
2、一个带静电设备或管道,必须连接成一个导电整 体(等电位),否则就有可能发生静电放电现象。
二、相关定义
1.静电积聚
由于某种起电因素使物体上静电起电的速率超过静 电消散的速率而在其上呈现静电荷的积累过程。
2.静电泄漏
带电体上的电荷通过带电体自身或其他物体等途径 向大地传导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的过程。
静电的危害及防护
胡富民
一、静电的产生
只要两个物质之间存在着运动或摩擦,任何时候都 会产生静电。而在石油化工、化工生产、储运中存在粉碎、 撕裂、搅拌、喷射、冲刷、流送、晃动、采样、检尺等各 种工序,所以静电随时可发生。
必须强调:
1、带电体上带有的静电量,是静电产生量和消散量 相平衡后的稳定值(不是静电积聚越来越大)。
置在物体上的试验电极与大地之间的总电阻值,它有物体 本身的泄漏电阻与接地体电阻之和。应<106Ω电阻值。
(2)泄漏电阻:指物体在不带电情况下被测点到接 地连接系统间的等效电阻,是总泄漏电阻中的主要部分。
(3)接地连接电阻:指带电体的连接端子与大地间 的电阻。它应包含接地支线、接地干线、接地体之和的电 阻与大地间的电阻。
3. 静电消散
带电体上的电荷由于静电中和、静电泄漏、静电放电 而使之部分或全部消失过程。
4.静置时间
工艺生产、贮运过程中,在有静电接地的情况下,由 停止生产、运输到物料所带静电消散至安全值以下,允许 进行下一步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间隔。
5.缓和时间(电荷弛豫时间)
带电体上的电荷(或电位)消散(或下降)至初始 值的1/e(约37%)时所需的时间。
(3)静电非导体:一种具有很高的电阻率,因此能在其上 积聚足够数量的静电荷。它的体积电阻率≥1010Ω·m的物 料及表面电阻率≥1011Ω固体的表面。(如乙醚2.54×1012, 甲苯1×1014)
三、静电的危害
静电在一定条件下将形成很高的电压,但其总电量 不大,能量也不大,静电放电是静电消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放电的过程中常伴有响声和火花,常常使生产和人身造 成危害。
(3)对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池夹头,鳄式 夹钳与接地支线相连接。
(4)接地连接的具体做法应符合下列要求: a.当连接处采用搭焊时,其搭接长度必须为扁钢宽度
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 b.当连接处采用螺栓紧固时,螺栓最小为M10(镀
锌),有关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漆,并加防松螺帽或弹 簧垫。当被连接的两端为不同材质时,宜涂导电膏,以防 电化腐蚀。
c.当连接处采用电池夹头等器具固定时,有关连接部 位应去锈,除油污。 (5)当金属法兰采用金属螺栓或卡子相紧固时,一般情况 可不必另装静电跨接线。在腐蚀条件下,应保证至少有两 个螺栓或卡子间的接触面,在安装前去锈和除油污,以及 在安装时加防松螺帽等。 (6)当被接地的物体是由非金属材料时,应选定或设置间 接接地用端子进行接地。
6.物质的静电导电性分类
(1)静电导体:一种具有较低的电阻率,除非使它与地绝 缘,否则其上难于积聚静电荷的材料。它的体积电阻率 ≤106Ω·m(电导率≥10-6s/m)的物料及表面电阻率≤107Ω 的固体表面。(如:戊烷2×105,甲酸5.6×105)
(2)静电亚导体:能积聚少量静电荷,而且可在瞬间消散。 它的106Ω·m<体积电阻率<1010Ω·m的物料及107Ω<表面 电阻率<1011Ω的固体表面。(如:乙醇6.4×106、乙醛 1.7×106、丙酮1.2×107)
四、防止静电危害的措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静电荷的产生 (1)减少两物质相对运动的速度控制在1- 6m/s。 (2)增加环境空气湿度,可降低带电静电绝缘体的电阻率 (3)使物体内外表面光滑和无棱角,可减少摩擦力 2.静电中和法 使静电电荷密集的地方设法产生带电离子,来中和原带电
体的离子。有感应中和器、高压中和器,离子流中和器等设 备。 3.静电接地
是泄漏和导走带电物体上的静电荷并消散入大地。 4.静置时间
靠一定的时间,自然接地系统消散静电荷
五、静电接地
1.接地方式
(1)静电自然接地。带电体的带电区通过带电体本 身的静电泄漏通道和带电体固有的自然接地系统与大地相 连接称静电自然接地。
因为任何物体,一般最终还是支撑在大地上或通过 构筑物的基础也与大地联通,所以都有一定的接地本能, 即使对它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带电区的电荷总能够通过各 种自然渠道泄漏并消散至大地,只是速度有快有慢而已。 如图1左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