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琴台大剧院音响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剧院、剧场、礼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剧院、剧场、礼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

剧院、剧场、礼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剧院、剧场、礼堂音响系统设计方案剧院、剧场、礼堂音响系统是为舞台表演艺术服务的,应该最大限度地、准确地体现出完整的舞台艺术表现力。

因此,音响系统是一个为表演艺术服务的高品质声音重放展示平台。

对音响系统而言,应该摆脱传统的“工程”设计理念,提升到“工程艺术”相结合的层次,一切的工程都为表演艺术服务,尽量较全面地满足表演艺术的使用需要。

根据整个剧院的规模定位及功能设想,确定扩声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剧院的观众厅扩声系统,舞台返送监听系统,以及控制室监听系统。

剧场功能分析某某大学剧院建成后将是某某大学的重要文化设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使用功能上,更应该切合实际。

因此,我们对该剧院作以下定位。

剧院的使用功能:满足音乐类演出的需要;满足歌舞剧演出的需要;满足戏剧戏曲演出的需要;满足会议等语言扩声的需要;满足大型综艺演出的需要。

系统功能作为一专多能的多功能剧院,其音质设计相当重要,音质设计虽属建筑声学设计范畴,这些指标包括响度、清晰度、混响时间、环绕感、亲切感等。

但是,随着电声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一套优良的扩声系统将声源信号尽可能不失真地在每一个座位处还原,并改进特定听音区的主观听觉感受都已成为现实。

扩声系统可以使得歌词清晰可靠、音乐有上佳的明晰度和细腻感、整体有适当的混响感、歌唱声与乐队声都有足够的响度和平衡感。

具体来说,剧院中扩声系统的主要作用有:改进语言清晰度和音乐明晰度;扩展动态范围(声源功率不足时);改进一场演出中不同位置(对白、歌声和器乐声)之间的声平衡(正确地操作扩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声还原特性(使用电声时应感觉不到有“电声”的存在);根据艺术创作要求对人声和乐器声进行修饰或产生特定的效果;在无乐队伴奏时重放歌舞剧的伴奏音乐;可将部分节目信号存储和预设程序以简化技术操作;可对现场节目进行拾音、记录以及为广播或电视转播提供现场音频信号。

流水知音_武汉琴台音乐厅设计_黄捷

流水知音_武汉琴台音乐厅设计_黄捷

作者单位: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广州,510060)
交响乐厅演奏区上空声学反射罩及管风琴
收稿日期:200大型交响乐 和民族音乐的专业场所。为满足不同规 模演出的需要,根据声学要求专门定制 的演奏台阶可随意装配成大小不同的演 奏台。 为增进演奏者之间的相互听闻, 舞 台上方还设置了一块直径 1 5 m 的可随意 升降的圆形声反射板。而室内乐厅采用 “梯田山谷”式布局。后台支援部分采用 围绕演出区进行布置的模式,以求上下 场流线最便捷。
5 技术创新与环保节能 琴台音乐厅工程设计采用多项创新 的技术手段来满足音乐厅建筑复杂的功 能需求。1) 外帷幕墙大面积采用先进的 单层索网玻璃幕墙系统、清水混凝土挂 板幕墙系统、铜板金属幕墙系统;2) 节 能技术采用可调节金属板遮阳系统、印 纹低反射中空玻璃等;3) 采用先进的舞 台机械系统、舞台灯光音响系统;4) 声 学设计满足自然声演奏的要求,声学测 试各项指标优秀。■
1 规划理念 1.1 总体布局—构筑时空轴线的交点 在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广场规 划中,以贯穿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广场 的 中 轴 线 构 成 规 划 主 轴— “ 空 间 轴 线” ,以指向古琴台的斜向轴构成“历史 轴线” ,将大剧院和音乐厅置于时空轴线 的交汇点中心广场两旁对称布局,形成 控制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广场的视 觉焦点。
规划理念11总体布局构筑时空轴线的交点在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及文化广场规划中以贯穿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广场的中轴线构成规划主轴空间轴线以指向古琴台的斜向轴构成历史轴线将大剧院和音乐厅置于时空轴线的交汇点中心广场两旁对称布局形成控制琴台文化艺术中心与文化广场的视觉焦点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流水知音
室内乐厅内景
建筑学报

武汉琴台大剧院音响设计说明

武汉琴台大剧院音响设计说明

大剧院音视频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设计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扩声系统的定位及功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定位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先进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开放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扩展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功能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扩声系统的作用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扩声系统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2设计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高保真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高可靠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3高适应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2.4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3声场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扩声形式的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剧场声学环境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建立计算机声学模型进行辅助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观众厅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3.5舞台表演区监听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效果声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3.7舞台表演区效果声扩声扬声器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3.8观众厅效果声扩声扬声器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3.9控制室监听扬声器的选型和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4系统构成及选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扬声器系统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传输及控制系统的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4.3传声器及重放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4.4信号处理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5信号传输分配系统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传输分配系统的技术选型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5.2传输系统的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5.3传输系统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电声设备的连接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扩声系统的接口与预留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演出内部通讯及广播系统设计方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1系统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3系统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有线通讯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武汉琴台大剧院舞台机械配置概述

武汉琴台大剧院舞台机械配置概述

艺术科技2007年第2期Abstract:WuhanQintaiGrandTheater,whichwillprovidethemainvenueforthe8thChinaNationalArtsFestival,isthemostad-vancedperformingfacilityinWuhan.Itsstagema-chineryplaysaleadingroleinthecountry.Thear-ticleintroducestheunder-stagemachinery,over-stagemachineryanda400-seatmulti-functionalhallaswellasthenoveltechnologyapplied.Keywords:舞台机械stagemachinery台下机械understagemachinery台上机械overstagemachinery多功能厅multi-functionalhall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近邻古琴台的武汉琴台大剧院,是月湖文化艺术主题公园核心组成部分,是2007年11月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主会场馆。

占地面积2.4万m2,由一个1800座大剧院、一个400座多功能厅及4个排练厅、艺术厅、停车场、餐厅等辅助用房组成。

大剧院建筑面积65650m2,地上6层、地下1层(局部3层),建筑总高度40m,工程概算投资15.7亿元。

它不仅将是武汉最高档次的文化表演场所,其大剧院舞台机械配置在国内已建、在建的现代化大剧院中也占有领先地位。

笔者作为舞台设备工程的现场监理,参加了剧场建设的全过程,本文对其舞台机械配置作一概述。

1800座大剧院大剧院以演出大型歌剧、舞剧为主要功能,同时兼用话剧、戏剧、音乐剧、综艺演出的演出功能。

大剧院舞台为镜框式台口,台口宽18m、高12m,是典型的“品”字形结构,分为主舞台、两边侧舞台和后舞台,台口外有升降乐池。

武汉琴台大剧院暖通设计

武汉琴台大剧院暖通设计

办公室 、 化 妆间等采 用风机 盘管加新风 系统 。
6 . 通 风问等均 设置机械通风 系统 。各机
械排风系统 的换气次数如下 :
一 .
暖通空 调系统介绍
1 . 工 程 概 况
建筑 性质 : 本 工程是 由一个 1 8 0 0座 大剧 院 、 一个 4 0 0座
武 汉 琴 台大 剧 院 暖通 设 计
HV AC De s i g n o f Wu h a n Qi n g t a i Op e r a Ho u s e
张慎 Z h a n g S h e n
擅要 : 武汉琴台大剧院位于月湖北岸 , 汉江之滨, 是湖北省
we us e d i n t he d e s i g n pr oc e s s . Ke ywor d s : H VAC de s i g n of op e r a h ou s e ,i c e s t or a g e a i r c o nd i t i on i n g,m u li f ng ,e ne r gy c o ns e r v a t i o n,C F D s i mu l a t i on
混合 、 加湿 、 风机 、 消 声等功能段送入 室 内 , 池座每个 座位送风 量为 6 6 CMH, 二楼楼 座每个座位送 风量为 7 0 CMH, 三楼 楼座
每个座 位送风量 为 7 5 C MH, 送风柱 内气流流速 为 1 m/ s . 送 风 孔风 速为 ≤0 2 5 m/ s 。新风采 用全热 交换器 进行冷 ( 热) 量 回 收, 观 众厅上部设 排风 系统 ( 与排 烟 系统合 用 ) , 送、 排 风机 的 电机均 为变频调速 电机 , 过渡季可实现全新风运行。 观众入 口大厅 、 餐厅 、 多功能厅 、 排 练厅 等分 别设 置全 空气 空调 系统 。此外人 口大厅 还沿玻璃 幕墙范 围内布置地板辐 射

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

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

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
(20111218摄影原创)
(20140830摄影原创)
(请横放手机欣赏下图)
(20201105摄影原创手机版)琴台大剧院与音乐厅
琴台大剧院
剧场主舞台可任意升降、倾斜、平移,侧舞台可互换或与主舞台组合,后舞台可旋转、平移,主舞台吊杆有63道,为剧院中的最高配置,适应大型布景、快速换景。

舞台上下方设备联动,组合模式千变万化,给艺术创造巨大空间,能满足国内外各类歌剧、音乐剧、戏剧、戏曲、音乐会使用要求。

舞台功能国际领先,可接纳目前世界所有大型舞台艺术剧目演出。

其中大剧场有1802个座位,跻身国内特大型剧场。

大剧院演奏交响乐可不用扩音系统。

歌唱家在这里用自然声演唱,后排观众也能听得清晰。

外观的"琴键飞奔,水袖飞舞"神韵,青铜幕板的历史厚重感,还有大剧场的红色主调,琴台大剧院让人体味浓郁楚文化。

琴台大剧院,是目前国内大型剧院中,唯一由中国人原创设计。

可以媲美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广州大剧院。

琴台音乐厅
琴台音乐厅共有6层。

由交响乐厅(约1609座)、室内乐厅(约428座)、多个艺术展示厅、排练厅,以及辅助用房等组成。

琴台音乐厅内部造型采用了世界流行的“欧洲经典鞋盒”造型,声音流动性好,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能让音乐更具整体感、丰满感。

【doc】琴台大剧院大剧场的音乐反声罩设计

【doc】琴台大剧院大剧场的音乐反声罩设计

【doc】琴台大剧院大剧场的音乐反声罩设计琴台大剧院大剧场的音乐反声罩设计No5.2008AccumulatedN031NTERTAINMENTTECXNOLOGY琴台大剧院大剧场的音乐反声蕈设计吕圣龙,申纪刚(SBS舞台工程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100027)【摘要J介绍武汉琴台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的音乐反声罩的设计,包括组合形式,顶板的结构,存储与安装,墙体的运输与安装,以及乐队演奏台的搭建与灯光设置.【关键词】音乐反声罩组合形式;结构;贮存;安装TheDesignofSoundReflectionPanelofQintaiGrandTheater LUSheng—long,SHENJi—gang(sBsStageTechnology(Beijing)CO.,Ltd,Beijing100027,China) [Abstract]ThedesignofsoundreflectionpanelofQintaiGrandTheaterwasintroduc edincludingitscombination,roofstructure,storageandinstallation,andthemovingandinstallationofthewall,stagebuildingfo rbandandlightingdesign.[KeyWords]combinationofsoundreflectionpanel;structure;storage;instal lationl总述武汉琴台大剧院由武汉市政府投资兴建,是武汉市乃至华中地区的特大型文化设施.大剧院总建筑面积65650m,由一个l802座的综合大剧场,一个约400座的多功能厅以及艺术展厅,艺术排练厅,餐厅等多项演出服务设施组成.根据琴台大剧院的实际情况和要求,由德国声学专家为大剧场专门设计了音乐反声罩,在舞台上进行音乐会演出时,使用反声罩可创造出一个封闭的空间,以实现完美的声音效果.本音乐反声罩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演奏者应相互听见彼此的演奏声;(2)指挥应清楚地听见演奏声;(3)改善交响乐团向观众厅的声音反射;(4)不同材质和数量的拱形和平直反声板优化声学效果,用特殊材料制成的面板造成的声学效果原理如同乐器一样;(5)后墙板和侧墙板以及顶板可在舞台上构建一个隔离的空间;(6)大/J\=--5根据要求调整,以适应室内音乐会到带合唱队的音乐会的不同形式;42(7)只需较小的存储空间;(8)具有供演奏者和乐器进出的通道;(9)搭建和拆卸简单,时间较短;(1O)为乐谱架提供中央灯光.本音乐反声罩系统是由后墙,侧墙,顶板(含灯光)的多个模块拼接在一起构成的.其中:后墙由8块墙体(模块) 构成;侧墙由10块墙体(模块)构成,在其内部开有多个进出门;顶板由27块模块构成.每块墙体(模块)宽约2.20m, 厚约0.25m,高约9.40m,l1.15m.侧墙和后墙都装在小车上,顶板也配有专用的运输贮存小车,搭建和拆卸非常方便. 墙体和顶板的框架采用坚实的铝质管材.墙体的底板为铝蜂窝板,其上粘贴中密度板和木纹装饰面,侧墙,后墙体底座小车的材料为重型型钢,并配有配重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所有墙体和顶板(组件)的表面均为弧形,半径为 8.2m.在板与板的纵向之间设计有2mm,3mm的缝隙. 在横向上,板与板之间紧密相接,没有缝隙.侧面的墙体之间为平直墙板,其中开有若干进出门.进出门部分墙板的材料和其他墙体材料相同,同样为铝蜂窝板,其上粘贴中密度板和木纹装饰面.图1为反声罩整体效果图,图2为反声罩内部效果图.B删in9DfEntertainmentStadi,m 2乐反声的组合形式每块墙体下都装有轮子,可以使之方便地移动.通过改变墙体(模块)的数量,即侧墙板和顶板的数量,可以在舞台上搭建成不同空间大小的反声罩.可以进行独唱,独奏,室内乐,合唱,以及大型交响乐的演出.图3,图7提供了反声罩的5种组合方式,也可以根据演出要求自行搭建其他组合方式.3顶板3.1结构顶板的框架由牢固的铝质型材构成,支架为弧型肋状. 在铝质结构之上是铝蜂窝板.板的大JJ\~O弧度与侧墙体的相同,即半径8.2m.其外表面粘贴中密度板和木纹装饰面.在顶板后沿侧铰接有可以折合的框架(以下简称翻转架).框架 43 嗍No.5,2008A砒ccumulatedmNo.3v1上覆盖铝蜂窝板,其上粘贴木纹装饰面.它们在演奏的时候可以反射声波,使后面的乐手可以听到前面乐器的声音.照明灯具位于顶板的前沿部位,从观众席角度是无法看到的, 如图8所示.3.2顺板的储仔有5台运输车用于顶板的储存和运输.每行顶板5块,占用1台运输车,每块顶板都有编号,见图5,图7顶板排列图,每台车装有4只万向轮,每台车底部面积约为2.O0m 3.O0Eli.每台车上分成若干格,每格底部均加有垫子,用以固定住并保护顶板.每块顶板长边的后沿朝下竖直放置在小车上,如图9所示.3.3顶板的安装装有顶板块的运输小车按顺序推至并排列在舞台前部吊杆下.先把顶板块的前部长边用12m长度的钢丝绳固定在吊杆上,由吊杆提伸到舞台上部.悬挂着的顶板块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成一整块顶板条.然后将顶板块的后沿通过钢丝绳悬挂在另,根吊杆上.此时顶板成水平状态.使用电动吊杆,将顶板条吊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顶板条悬吊角度.卸下时,顶板块一定要放在柔软质地材米斗做的垫子上,如天鹅绒,地毯等.第一条顶板的后沿和第二条顶板的前沿悬挂在假台口中片下,此区域没有可供悬挂的吊杆,出于这个原因,第一条顶板的两排悬挂点均在6块铝质桁架上.悬挂铝质桁架的吊杆分别在假台口之前和之后.一定要把顶板栓紧后再向上提升,这样可以避免和侧墙板发生碰撞.在放置好侧墙体之后, 即可将顶板就位.顶板块在反声罩安装完成之后还可以上下运动,以便更换灯具等.顶板吊装参见图10.4墙体4.1运输程序在墙体推车的前部有2只行走轮,后尾部有2只导向轮. 为方便推行,在推车的后尾部安装了1个把手.在后面2只导向轮中间有1个手轮,在前面也有2个手轮,手轮下连丝杠,转动手轮,可以使车轮升起或降下.推车时,转动手轮, 降下车轮,小车前沿略微抬起.这样在运输时墙体稍稍向后倾.到达使用位置后,反向转动后手轮,车后的铰链盘605着地,反同转动前手轮,调节支腿着地,轮子解除受力,墙体重量直接加载在舞台地板上.通过调节后侧的铰链盘605,将墙体调节到垂直状态.参见图11.在贮存时,下部墙板被卸下.这样,推车在储存时,可以 1台套1台地叠加存放.在运输时,下部墙板放在墙体背面. 44BuildingofEntertainmentStadium 4.2后墙体的安装后墙由8块墙体组成.每块墙体均有编号,右侧的第一块墙体编号为Rxl,向右依次为Rr2,P,z3,Rr4.Rr1每次均需首先放置到位,它应紧靠于舞台中心线的右侧.然后再向左右两侧依次摆挂上其他7块墙体.中心线向左墙体编号依次是1,Rl2,R13,R14,相邻墙体下部有一个搭扣装置连接在一起,参见图12.墙体的上部通过挂钩相互连接在一起. 墙体上部通过一挂钩装置连接在一起,如图13,图14. 在墙体距地面约1m处有一手柄(件115),见图14.脱去固定钩(件123)控制,手柄下降,顶部挂钩落下插入相邻墙体上部的方管内,后墙上部锁紧.拆卸时,抬起手柄115,挂钩脱离,用固定钩(件123) 将手柄固定在上位,顶部挂钩脱离;再打开下部搭扣,可以把墙体移开.4_3侧墙体的安装左右侧墙各由5块墙体组成.每块墙体按照前后左右的顺序均被编号.从前向后的编号,右边是SR1,SR2……SR5, 左边是SL1,SL2……SL5.SL1,SR2的推车为避让假台口侧片,做成了叉形(在运输时必须用连接件从后面连接起来),其余推车均为梯形.安装时先摆放SL1,SR2,然后顺序摆放其他墙体.每块侧墙的主体是2.2m宽的弧形墙体,在旁边还有宽度约0.9m的平直墙体,用于2块侧墙之间的联接并防止声音泄漏.在平直墙体上均有一扇人员或乐器的出入门.门体在其高度内分为两部分,这样反声罩在单一水平面式搭建或阶梯式搭建时均可保证出入门的开启.在弧形墙体上有一摇柄连杆,旋转摇柄使连杆上的卡钩卡住相邻侧墙的平直墙体,实现相邻墙体的联接. 5乐队演奏台的搭建视乐队规模的大小,舞台可以通过升降台升至不同位置实现乐队演奏位置的阶梯状排列.在此情况下,侧墙体将相应随升降台升高,如图l5.如果舞台上升降台呈阶梯状排列时,需制作台阶供从侧墙进出之用.出于视觉考虑,后墙板可以与演奏台保持一段距离摆放.但是必须在演奏台的后边沿采取保险措施,以防止人员和器物的跌落,比如可以为合唱团摆放一排座椅,或是加装一排栏杆.一些大型的乐器,如定音鼓,三角钢琴和管风琴等必须在一排侧墙搭好之前搬人反声罩内. 另外一种情况是,反声罩整体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的舞 45 No5,2008AccumulatedNo31 ENTERTAlNMENTTECXNOLOGY台上,而在反声罩内部再搭建演奏台,如图l6. 6.!l:j)匕设从上部发出的射向演奏人员的灯光,从后部发出的射向乐谱的灯光,均安装在每排顶板上,发射角约为30.,如图17;灯光强度在i0m的距离上(按照电视转播的要求)约为1000Lx.灯具的电缆是固定安装的,所以,安装时只需将灯具和固定电缆相连接即可.灯具可以通过延长的电缆线和灯光吊杆或马道上可调节的灯光系统相连.7经过上海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现场实际测试,琴台大剧院中频混响时间如下:在空场无音乐反声罩,帘幕降下的情况,平均中频混响时间1.52S,在满场条件下,中频混响时间1.45S;在空场有音乐反声罩,帘幕升起的条件下,平均中频混响时间1.62S,在满场条件下,中频混响时间1.55S. 迄今为止,琴台大剧院已成功演出了数十场各种类型的音乐会,包括大型交响乐,室内乐,钢琴独奏,小提琴独奏, 合唱,独唱等.曾经有一家国内大型交响乐团原计划使用电声设备而不用反声罩,第一天演出后不够满意,第二天只是使用反声板后墙,演出即达到很好的效果.现已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俄罗斯交响乐团,德国杜伊斯堡交响乐团,武汉乐团等团体在有反声罩的条件下,在琴台大剧院进行了成功的演出.图18为德国杜伊斯堡交响乐团演出的现场图.正如杜伊斯堡交响乐队指挥乔纳森?达灵顿先生在演出后愉快地说:"没想到中国的剧场音效会如此的出色."隔图18演出现场图(责任编辑潘浪)46。

琴台大剧院、乌镇大剧院案例分析

琴台大剧院、乌镇大剧院案例分析

造型飘带
飘带 1 最大跨间(96m)及其相邻跨 采用钢箱梁结构(如图 a),箱型梁截 面(1800~3500)×600×50×15 (96m 跨间平均高度约 2.4m),箱型 梁间布置横向联系桁架,提高结构的 抗扭刚度。构架前端落地端采用箱型 柱加柱间支撑形成格构钢架,上端与 钢箱梁刚接,下端铰接于主体结构首 层楼盖。 飘带 1 后部跨度较小处采用 钢管桁架体系,杆件采用矩形管,腹 杆 KT型布置,节点采用相贯节点,桁 架上下弦平面均设置平面钢管支撑, 提高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
节的活动据点,并将乌镇大剧院的设计委托给姚仁喜建筑师及团队。
N
基地位置
基地分析
选址在西栅主体街区之外的一片桃树地上,基地东侧和北侧临近景区服务通道,南侧为西栅渡船 和元宝湖,西侧紧邻20米宽河道,视野开阔,景观极佳。
————琴台大剧院建筑分析
Architectural Analysis of Qintai Theater
简介
项目
武汉琴台大剧院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南望始建于明万 历年间的古琴台,2004年5月开工,2007年8月竣工,新世纪第一 个由本土设计师设计、建造的现代化剧院。设计师,黄捷。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建筑
造型飘带
飘带 2、4 的结构跨度相对较小, 纵向采用高度1.8~3.5m 的钢管桁架结构(见图 b、 d),纵向桁架间设置横向联系桁架,桁架上下弦平面设置平面钢管支撑,桁架中 后区支承在主体结构墙柱上,飘带 4 上肢前端与落地格构刚架相连,下肢前端和飘 带 2 前端则支承在前厅幕墙钢管柱上。
造型飘带
观景平台 医务室
平台
入口通道
侧台
主台
水工房
侧台
道具制作 及修理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剧院音视频系统初步设计方案目录➢第一章前言3➢第二章设计范围4➢第三章扩声系统的定位及功能分析51定位分析 (5)1.1先进性 (5)1.2开放性 (5)1.3扩展性 (5)2功能分析 (5)3扩声系统的作用分析 (5)➢第四章扩声系统设计方案61设计依据 (6)2设计目标 (6)2.1高保真度 (6)2.2高可靠性 (6)2.3高适应性 (6)2.4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6)3声场设计 (7)3.1扩声形式的确定 (7)3.2剧场声学环境分析 (7)3.3建立计算机声学模型进行辅助设计 (7)3.4观众厅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 (8)3.5舞台表演区监听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 (10)3.6效果声扩声扬声器的选型与布局 (10)3.7舞台表演区效果声扩声扬声器布局 (10)3.8观众厅效果声扩声扬声器布局 (10)3.9控制室监听扬声器的选型和布局 (10)4系统构成及选型 (10)4.1扬声器系统的构成 (11)4.2传输及控制系统的构成 (11)4.3传声器及重放设备 (12)4.4信号处理设备 (12)5信号传输分配系统设计 (12)5.1传输分配系统的技术选型设计 (12)5.2传输系统的分析 (12)5.3传输系统的选择 (12)5.4电声设备的连接 (15)5.5扩声系统的接口与预留 (15)➢第五章演出内部通讯及广播系统设计方案161系统综述 (16)2系统功能 (16)3系统构成 (16)3.1有线通讯系统 (16)3.2单向广播系统 (16)3.3内部电话网络耦合接入系统 (17)➢第六章视频监视系统设计方案181系统综述 (18)2系统功能 (18)3系统构成 (18)3.1摄像机 (18)3.2监视器 (18)3.3控制系统功能 (18)➢第七章中央制作室20系统综述 (20)➢第八章音响系统对土建预留预埋配合要求211孔洞 (21)2承载 (21)3供电 (21)4接地 (21)5声控室工艺要求 (21)附录2:数字设备和模拟设备的选用分析 (22)附录3:数字传输和模拟传输的选用分析 (22)附录4:设计图纸 (23)第一章前言大剧院的扩声建设既要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也要考虑实际情况。

要严格掌握标准,保证功能要求,达到优良的性价比。

建成后的大剧院必将成为琴台城市建设的一个新的亮点,它是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的文化设施,主要由一个能容纳1800位观众的大剧场和400人多功能厅组成。

其中,大剧场是艺术中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该剧院的观众厅为标准剧场观众厅,长约34米(从舞台口到观众区后墙最远处),最宽处为28米,高约19米。

观众厅包括有一个可升降的乐池,在后部有两层挑台,在两侧也有两层侧挑台。

大剧院的舞台区包括一个主舞台以及两个侧舞台和一个后舞台,舞台总纵深48米。

主舞台深约25米,宽约32米,净高30米;舞台台口宽18米,高12米。

我院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新建专业剧场的建设及使用情况,对大剧院的音响系统编制了本初步设计方案,在声场设计的基础上按使用功能对声系统进行了配置设计,并在本设计中提出了对建筑各方面的配合要求;另外,提供一套内部通讯及视频监视系统方案,作为音响系统的子系统,以及一个录音系统,以供建设单位参考。

专业的录音场所。

第二章设计范围根据业主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新建、在建和拟建的专业剧场的装备发展趋势,确定本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剧场的扩声系统剧场的扩声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服务于观众的观众厅扩声系统。

2、服务于表演者的舞台区返送监听系统。

3、表达艺术效果的扩声系统,包括舞台区效果声扩声系统和观众厅效果声扩声系统。

4、控制室的监听系统。

第二部分:演出内部通讯及广播系统为了保证演出和排练的顺利进行,确保有关演职人员的无阻碍沟通,设计配置了一套演出内部通讯及广播系统,其中包括以下子系统:1、有线通讯系统;2、单向广播系统;3、内部电话网络藕合接入系统。

第三部分:视频监视及投影系统大剧场中舞台区和观众区以及各个工作点的的视频监视,供演职人员实时监视舞台区,演员候演区及迟到观众场外监视,同时对有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在舞台左右两侧设立大屏幕上显示。

第四部分:中央制作室在大剧院设立的乐队排练厅里,我们还提供了一套录音系统,这套系统不仅供乐队人员实时监听排练情况,还可以为乐队进行实时录音,同时它作为一个开放的窗口,为社会提供一个第三章扩声系统的定位及功能分析1 定位分析1.1先进性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世纪之初,值国家大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兴建的高潮中,大剧院应该博取众家之所长,吸收它们的优越性因素,提出自己有代表性的内涵,其首要的目标是跟国际接轨,确保其先进性,整体设计要求达到国际化标准,创全国一流水平,满足日益繁荣的文化演出及国际文化交流之所需。

1.2开放性剧场音响系统作为经营者提供给用户的硬件平台,它除具备先进性外,应该能被大多数用户定位所接受,也就是说,剧场的音响系统选用的设备,应该是大部分国内外文化演出交流中用户所公认的,能方便使用的。

因此,我们认为,开放性也应该作为剧场的一个基本定位,关系到日后经营的方便性。

1.3扩展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剧场的音响系统应该具有足够的可扩展性,为将来的技术及产品升级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

2 功能分析➢满足交响乐的演出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响乐等高雅音乐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钟爱,剧场也应该能满足双管交响乐的演出需要。

在交响乐演出中,扩声系统主要起辅助作用,以自然声为主,电声为辅,扩声系统主要有以下用途:满足主持人的报幕扩声需要;满足电子乐器参与演出的需要;满足小功率民族乐器的演奏扩声需要;满足电声乐队参与伴奏的需要。

➢满足歌舞剧的演出需要;在歌舞剧表演形式中,电声起了主要的作用。

➢满足戏剧戏曲的演出需要;由于其表演形式的需要,其扩声的要求不仅仅对表演者,还有一些辅助的如伴奏乐器等。

3 扩声系统的作用分析大剧场作为一专多能的多功能剧场,其音质设计相当重要,音质设计虽属建筑声学设计范畴,这些指标包括响度、清晰度、混响时间、环绕感、亲切感等。

但是,随着电声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一套优良的扩声系统将声源信号尽可能不失真地在每一个座位处还原,并改进特定听音区的主观听觉感受都已成为现实。

扩声系统可以使得歌词清晰可靠、音乐有上佳的明晰度、整体有适当的混响感、歌唱声与乐队声都有足够的响度和平衡感。

具体来说,根据功能使用要求,扩声系统具备以下作用:1、改善语言的清晰度和音乐的明晰度;2、扩展动态范围;3、改善演出中不同声部(语言、歌声和乐器声)之间的声平衡;4、保持视觉和原始声源,模拟声像的声定位之间具有合适的关联;5、改善舞台区和观众厅的音质质量;6、实现空间声效果,如舞台区的雷声、风雨声,观众厅的流水声、鸟叫声及环绕声等;7、对需要修饰的人声和乐器声用电声的方法作适当的处理;8、将节目源预制并可以编程操作,简化技术操控步骤。

第四章扩声系统设计方案1 设计依据本次初步设计方案的设计依据主要有:•大剧院建筑图;•有关国家标准及规范:➢JGJ-57-2000/T67-2001《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T16-92《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GBJ16-92(95年修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169-92《电气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4959-95《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J76-84《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GB/T14476-93《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GB/T14197-93《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2 设计目标2.1高保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HiFi的普及,人们听觉鉴赏水平的迅速提高,对剧院扩声系统的要求在均匀度、语言清晰度等的指标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扩声系统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听众的听觉感受,特别是剧场,它是高雅艺术的表演场所,其扩声系统必须具有极高的保真还原度,能为听众提供逼真的、自然的听感。

2.2高可靠性扩声系统是现场演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演出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要求,系统的任何故障都可能关系到演出的成败。

因此,大剧院的音响系统所选用的所有设备都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其配套系统如供电、散热等都要有完备的保障措施。

而且,为了方便系统的维护和检修,固定安装的扬声器、功放及系统处理设备可通过一套能实时显示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及时精确的管理,实现系统状态的调整与控制。

2.3高适应性从经营角度出发,剧场不是单一功能的专业演出场所,在满足主要演出功能专业性的前提下,还应兼顾经营的多功能要求,即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为今后剧场的经营提供更大的空间。

2.4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本方案提出的剧场声学特性指标达到并超过《厅堂扩声特性指标》(文化部T67-2001)扩声一级指标。

3 声场设计众所周知,声学设计包括“建声和电声”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是提供良好的声学环境,如控制混响时间和音质缺陷等;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达到各种目的。

对于剧场设计,其首要问题是声场的设计,下面详细阐述观众厅和舞台表演区在声场设计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3.1扩声形式的确定扩声声场设计决定了观众、表演艺术(演员)和技术人员(调音师)通过扬声器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可以达到什么程度,是听感形成的关键。

其中包括建声环境、扩声形式的选择、扬声器系统的选型以及相关的设计分析与计算工作。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家庭Hi-Fi的普及与录音技术的进步,使广大听众的相对听觉鉴赏力也迅速提高,在这期间,人的听觉生理及心理特性研究成果的应用也带动了剧场扩声系统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

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扩声系统优化设计”的理论,并在许多专业剧院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优化设计”,主要指的是在常规的声压级、均匀度、清晰度等设计目标外,更加关注相干声源的声干涉问题,以及更宽频带的指向性控制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扬声器阵列本身的干涉以及合成声场中的声干涉问题,这也是直接影响音乐明晰度的主要因素。

对扬声器频率及相位响应的优化,对声系统的高精度调试、校准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扩声系统的还原性能,从而进一步改善听闻效果,这些扩声声场设计理论与方法是大量的工程应用实践与实验室实证相结合的成果。

本次设计中给予了充分的应用。

由于剧场需实现多种功能,根据当前国内外类似厅堂的调查研究,确定服务于观众的扩声系统采用三声道扩声,每个声道均可以独立覆盖全场观众区,每个声道中的每个扬声器均可以独立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