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关系(三)

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关系(三)
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关系(三)

终于明白了——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的关系(三)

内容提要

一、弟子规、三字经与千字文的基本特点

二、天下第一规——弟子规风采

三、勤学指南三字经

四、至善至美的千字文

五、弟子规、三字经与千字文的相互关系四、至善至美的千字文对于千字文,我们说是:伟大宇宙、幸福生命的和谐画图,皇弟子的圆满人生。历来评价都是很高的,因为它确实写的是非常好。首先说千字文不光在传统蒙学,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都有重要的位置。千字文对书法艺术很有影响,有个叫智永的书法家独爱千字文,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他一生写了800本千字文,送给寺庙。创造了瘦金体的皇帝宋徽宗,也写了很多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就是很多有文化的大书法家都喜爱写这个千字文,这一方面说明千字文的优美高雅,另一方面,它扩大了千字文在社会上的影响。千字文至善至美,是最优秀的传统蒙学经典,第一,内容精炼,文辞优美,它是皇家用的书,知名度非常高。大家知道千字文题目里面有个“敕”——敕员外散骑侍郎,它为什么加一个敕,这是皇帝诏令写的、诏令印制的、诏令皇子学习用的,非常有权威。千字文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于统一的思

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练。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真是令其他任何一部童蒙经典都无法望其项背。望其项背,那就是离着老远,追不上的,从内涵到意境上都是。古人评价说“局于千字,条理贯穿,毫无舛(chuǎn)错,如舞霓(ní)裳于寸木,抽长丝于乱絮”,这评价就非常高了。就这一千个字,定好了的,不能重复,写的还不能乱,还得是贯通的,多难啊!在一寸宽的木头上跳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大家想这不就是要求非常高吗?如果大家你跳一段舞蹈、唱一首歌或讲一堂课,都能够达到至善至美,那多么叫人赞叹。抽长丝于乱絮,就像三字经好像很多东西,但一概括大家就清晰了。一千多字,是不是一说勤学就清楚了,抽长丝于乱絮,别人一看这太乱了,哪找的到头呀,可经过你用心做就解决了,这就是了不起。今天老师讲课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古人说老师要传道授业解惑,今天的老师都得问问自己的心:我传道了吗?我知“道”吗?而且现在学习的人“上士”不是很多,爱听喜欢的、好听的,有一点不合自己的想法就不听了、放弃了。传道可是不容易的,说的轻了不起作用,说的重了,有人就受不了了。很多话想说而不能随便说的,还要把意思说清楚,让人能明白,又不能直说,但是作为老师就要下功夫讲好了。大家要有信心,周兴嗣给我们做了榜样。人家说不喜欢那样讲,可以!你就这样说;他说不愿意听这个,好!你就换那个说,保准能把道理说出来,让听的人升华、提高。

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你想做的一定能把它做出来。就这一寸宽的木头,普通人认为上面跳不了舞,有人就能跳成了,而且至善至美。做正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信心!就说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件事吧。到秦国去,还得完璧归赵,说实在的,谁去谁死。拿和氏璧去了,要么拿不回来,要么让秦王给杀了,把那璧弄丢了自己侥幸跑回来也得被赵王杀了,可以说是谁去谁死。普通人做不成,谁要去都得死,可是蔺相如能去,去了不但不会被杀,回来还能升官,流芳千古。聖贤啊!别人都是想自己,都是怕,只有蔺相如想着每一个人,替赵国着想,替秦国着想,替秦国老百姓着想,替赵国老百姓着想。两边打仗是不是都得死人啊!秦始皇把璧给强扣了,那可是一个恶名;为一个宝物两国交兵,死伤无数,更是大恶。但是蔺相如都能处理好了,他也替赵王着想,他也替秦王着想。一般人遇到这件事想起秦王都害怕,谁顾得上替秦王着想,琢磨自己怎样能保住脑袋,是不是呢?蔺相如就是胸怀广大,他没有怕。他就是大善,就有天佑,就没有人能伤得了他。“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佑善人。说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今天哪个人能过五关斩六将呢?你说几千军队和一个人打对面都抓不到他,可能吗?一般人说那种情况是不可能的,五关那六个人也都是将军,全是傻子吗?关羽还带着刘备的家属,抓不着他一个人吗?再有功夫也不成。但是关云长就冲过来了,是不是靠着一身

正气呢?义啊!他有一股浩然正气。周兴嗣、蔺相如、关云长等许许多多的古代聖贤,在历史上做成了人们认为绝对不可能做成的事。大家注意,我们是讲给每一个人的,您一定要有信心,抱着一颗为公的大善之心,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老天神佛万能,造物主无所不能。不能是因为我们的观念认为不能,你不能也不是你不能,是有些因素障碍了你不能,是不是这个道理?你细细品一品,别人认为不成,聖贤就做成了。完璧归赵这事谁去谁死,蔺相如就能回来,就能升官。说千字文,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写成文章,周兴嗣一晚上就能写出来,就流传千古了,所以今天大家都能做好了,就这个意思,没有什么做不成的。就是人家看着不成,你看着就成,真的做成,你就太伟大了。想跟大家说的是,这个“舞霓裳于寸木,抽长丝于乱絮”,大家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但是呢,有东西障碍、阻挡你,就是你的胸怀可能还可以更大,再有就是可能你还能够更善良。就说蔺相如和廉颇,廉颇找茬这事,作为一般人还真不好办,怕了躲了,什么时候是头啊?跟他打呀斗呀也不行,两败俱伤;可最后的结果是廉颇给蔺相如下跪负荆请罪了。为什么?胸怀广阔!善良大忍啊!大家都知道这件事情,大家更该明白和做到的是这个道理。有些事没办成,是你那个善还能更大,这样人家看着不成的时候,你看着就成。周兴嗣,他绝不是想着自己的功名利禄,讨好皇帝,他没有。大家看他多正大,就把一份美

好留给这个世界。这时候就“谓语助者,焉哉乎也”,老天就助他。每一个人的能力绝对具足,当觉得难的时候,是因为局限于自我了,限于表面的东西。开始瞎琢磨了,主要是利益得失等等,就开始被困扰、缠绕。天生我材必有用,创世主会给我们每个人智慧。也许你没那么聪明,但是你有一颗善良的心,老天就一定会给你智慧。作为老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你越讲智慧就越大,人家说不清楚的事情,你就能讲明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说说这个“千字文天人合一圆满图”,当然这是按整篇内涵来说的,不是按文字的数量概括的,大家看这六个部分,千字文讲的什么,一下就清楚了。左边是从上往下,第一个是“无限宇宙”,无限宇宙生出了“广大世界”,广大的世界里边又包含了“美好社会”,但是这里可以加两个字——聖贤,就是美好的社会是神让聖贤开创的。

无限宇宙,这个实际就两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就这八个字。虽然一千个字里的八个字,这八个字它是无限宇宙的一种表示。无限的宇宙生出了广大的世界,就像一个摄相机的镜头一样,一个广大的宇宙往小一缩,缩,缩,缩,出来一个非常繁荣广大的世界。大家看,“日月盈昃,晨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间的这种推移,“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包括“海咸河淡,麟潜羽翔”。就说“海咸河淡,麟潜羽翔”这八个字,您是什么

感受呢?这八个字,让人感觉心胸特别的开阔。弟子规“缓揭帘,勿有声”讲的是什么?谨慎,含着爱人惜物的意思。千字文的“海咸河淡,麟潜羽翔”讲的是什么?心胸!境界!你说写这个的人、学这个的人,他会摔帘子吗?多么博大的心胸?麟潜羽翔,就不是两种动物了,而是一个美好和谐的世界。海咸河淡好像是对立的,谁也不挨着谁,一咸一淡,有人说管它咸淡呢,而且往往发生矛盾的,急的跟慢的就发生矛盾,现今社会就是这样,尤其是中国大陆,宣传倡导斗争邪说,本来就喜欢斗,自己跟自己还斗呢,对立的就更斗得厉害了。但是你看“海咸河淡”它没有斗争,只有和谐,特别的幸福和自然。“麟潜羽翔”,鱼游鱼的,鸟飞鸟的,这里又有博大,为什么博大呢?假如光有鱼,就只有海没有天;假如光有飞鸟,就是只有天没有海,但它全都有。而且它们是一个和谐的关系,它们是互相补充的。有了海深才有这个天高的对比,假如光有海也就没有天的这个概念了,有了天高的这个概念也就有了海深的这种美好。鱼还想呢:我这里多好啊!鸟想:我飞的还挺高呢!它这里边特别的和谐美好。这八个字就是一个美好的世界。大家有去过海洋馆的,那种感觉就是各种鱼太多了,你说画家多聪明,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那么多线条来。你看海洋馆里那些鱼,各种形状、大大小小的鱼,身上那变化无穷的花纹,超出人的想象,太美了!太“神”奇啦!而且没有哪个画家给它画呀。就这“麟潜”

两字,海洋馆不就那样嘛,在里面坐着都不想出来,各种鱼的形体太美了,各种颜色那么繁复而协调,特别舒服,太神奇了,太美好了!可海洋馆还只是一个馆,怎么能和大海相比呢?所以说“海咸河淡,麟潜羽翔”这八个字就特别的美好,与“缓揭帘,勿有声”“步从容,立端正”不是一个境界。这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广大的世界。它虽然说的“麟潜”,可是这麟呢,那一分起来就太多了,它不用说龙,但包括了龙,龙也有麟,这就是概括的好处,麟潜而不是鱼潜或龙潜,那就是具体!所以麟潜是概括了各种鱼,得多少啊!“潜”还有潜的深的,潜的浅的,潜的特别深的,潜的特别浅的;有潜的,就有升的,变化无穷无尽。两个字就是一个繁荣的世界。“羽翔”,你想想它不是一只鸟,是所有带羽毛的,所以写出这两字必然能把凤凰招来。按古人说的,真要是写出这样的文章,凤凰都会来。今天这样的文章少见哪。所以“羽翔”,天上孔雀也好,百灵也好,这不就百鸟朝凤了吗?“翔”,还有处于不同角度、冲着各个方向、各种各样的“翔”法。美丽的鸟的世界!“羽翔”,就两个字,一个世界。再加上海呢,多了不起啊!还有“菜重芥姜”,蔬菜世界也很丰富呀;再加上水果,就开始往外扩。还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呢,金、玉,手镯、项链、菩萨像,多美好啊!天然再加上人工,无穷无尽。这都在无限的宇宙、广大的世界里,而这个无限的宇宙只有八个字,而

这个广大的世界说了很多很多。后边是:美好的社会。这里首先说“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开始讲聖贤造就和谐的社会。就像我们用一个摄像机来拍一部片子,它是不断的在缩小范围,就由一个无限的宇宙,到了一个广大的世界,这广大的世界再往里缩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也是广大世界的一部分。这就是在宇宙中不断缩小的过程,在这里假如拍一部电影的话,不断的缩小,都是非常的美好,三个大的境界。到了人类社会了,“哇”一哭,一个婴儿生出来了。“盖此身发,四大五常”,开始讲孝了,这孩子生出来,就得修养道德,创造幸福人生。无限宇宙才有八个字,修养自己讲的就比较多了。接着看这部电影,这个孩子开始学习、修养自己,过程中慢慢长大着;到青年了,更多的读书、修养。跨入社会了,马上就是“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前边咱们说的许多事情都与逐物意移有关系,追求物欲等,志向就会偏离。人们很多事情做不成是因为目地有所偏差,就是逐物了,反正名利情恨的,你往外边追逐了就障碍了自己的心。“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好爵就是好的官位,自己就来了,“縻”是绳子的意思,栓牛的绳,修养的德行和你的官职、官位是一线相连的,你看这个内涵、这个理多好。由于你的德行才造就了你这个官位,这不就是《学记》里讲的“大德不官”吗?修养最好的那个人,就应该当最大的官。那么皇子里面修养最好的应该当皇帝。你这个德行越

大,是不是就跟那个更大的官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这是正理。道德修养好了,就要开始“完成使命”了。“都邑华夏,东西二京”,他一去就不往村里去,到京城做帝王将相。当然如果做了皇帝,他就要君临天下,所以才有这些“右通广内,左达承明。丙舍旁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皇宫一开席就不是普通的吃饭,就是国宴了。“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弁就是帽子,那么多大官的帽子,你想想,其中任何一个到县里边都是了不得的大官,到一个县里、市里去视察工作都是中央大员,但是在这里,多的就像星星一样,一大片,数都数不过来,你想这皇帝是什么感觉?完成使命,这不是说多好玩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官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哪行!有个乐聖师旷的故事,晋君在宴席上说:“哈哈!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所说的话没有谁敢违背!”意思是说君王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为所欲为。师旷听见了,拿起琴就砸了过去。刺杀君主啊,别的臣子吓坏了,要治他的罪。师旷是个盲人,他说:我没听见国君说话,听到的是一个小人说话,我砸的不是国君是那个小人。当皇帝可不是好玩的事,这么大的天下交给你了,这么多的英杰,这么多的经典,当国君是不是一种责任啊?是不是一种使命啊?所以这里面说的那些帝王将相,都是带有使命的,要完成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使命,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啊!

建功立业,使命完成了,就可以治本于农了。完成自己的使命以后,不要贪天之功,该干什么干什么,不争功名利禄。假如说完成使命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修养道德却是一个舍弃的过程。“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疏广、疏受叔侄俩曾经当过皇帝的老师,您想当过皇帝的老师,地位多高。他俩主动要求退休,皇帝都来送行了。他俩回到家乡,天天花钱请大家吃饭,就请村里人、老人吃饭,把钱都花了。家里人都着急呀,意思是给儿孙留点钱。他们不留,都花了,给留那么多钱干什么呀!他们这样,皇帝不会想着他谋反,他绝对没有危险。都当皇帝的老师了还想干什么呀?除了谋反没有别的可干的了。所以内心这种纯净安宁才重要,回到本来的那个自然。这就是一个生命的成长和回归。少年、青年读书修养,中年奉献社会完成历史使命,再到老年回归自然,千字文讲的就是人精神的生长和肉体的生长。人肉体的生长,这老天就让每个人看到了,肉体增长,长到十八岁到二十岁就不长了,个别的二十三蹿一蹿,有这说法。也没有说二十七八再长高的,只有说抽抽了的。人再胖,二百斤,长五百斤、一千斤,也不能临死的时候长了一万斤,没有这样的,这就是肉体。但是人精神的光辉,像屈原写的那样,可以“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它不就在增长吗?这是心灵、精神在增长。青少年时在道德修养上增长,壮年时在完成神聖的使命过程中增长,老年功成名就后在放下一切的过程中

增长,生命在不断地完善。那么我们拍一部生命成长的片子,大家对照那张图,顺着箭头走,由大到小,大家一起看一遍:无限的宇宙到一个广大的世界再到一个美好的社会,然后出生,修养道德,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到舍弃一切回归自然,返回本真,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的一生,它就是一个概括。所以这左边从上到下,是一个由大到小的宇宙往下缩的一个过程,对于一个具体的生命来说,就是一个逐步下走的过程;右边从下到上,一个人生出来,修养自己,到走向社会,完成自己的神聖使命,最后舍弃一切名利,回归自然。其实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这是生命的成长,同时也是一个回归的过程。这个生命作为宇宙中的一个粒子,假如放大的话,这个人又是一个世界,就是他回到生命本质的那个本来的状态,但是这一圈肯定不会白走,他增加了许许多多的美好,经过的苦难都变成了美好,而且全部真实的留在那里。这不就是道吗?就是他从道生出来,无限的道生出一个个体,舍弃一切又回归道,归于道了,这就是完美的一生啊!美好的世界,完美的一生。这就是千字文。千字文成书,就是一千个字一晚上就写成了。所以宇宙神奇,玄妙无穷,真是万能,无所不能。他能你也能,你也是慈悲的创世主所造,也是伟大宇宙的其中一份子,为什么不能?如果不能,我们就没必要讲给别人了。我们是不是就在给人信心?那么难的事情,看似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就行了。那么我们为什么都一定能

成为聖贤呢?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一定能成!大家看周兴嗣的心里有没有不干净的东西?没有!病态、消极、魔性、肮脏的东西,他一点儿都没有。他都是善的,“麟潜羽翔”,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没有一个字是伤害人、刺激人的,一点没有!这就是我们和大家分享的至善至美的千字文,还有不断激励着我们、给我们信心的聖贤周兴嗣。7月24号即将开始,点击看详细:周日班.第三期非暴力沟通成长小组招募

我们遇见. 彼此倾听. 互相温暖提供成人职场情商/夫妻关系/亲子沟通系列课程关注“曈妈正面管教”加微信halenwu本文来源于公众号:曈妈正面管教。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

百家姓全文(拼音) Zhào Qián Sūn LǐZhōu WúZhèng Wáng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Féng Chén ChǔWèi Jiǎng Shěn Hán Yáng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ZhūQin YoúXǔHéLǚShi Zhāng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Kǒng Cáo Yán HuàJīn Wèi Táo Jiāng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QīXièZōu YùBǎi(Bó) ShuǐDòu Zhāng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 Yún SūPān GěXīFàn Péng Láng 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LǔWéi Chāng MǎMiáo Fèng HuāFāng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 YúRén Yuán LiǔFēng Bào ShǐTáng 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Fèi(Bì) Lián Cén XuēLéi HèNíTāng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 Téng Yīn LuóBìHǎo Wūān Cháng 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Lè(Yuè) YúShíFùPíBiàn QíKāng 乐于时傅皮卞齐康 WǔYúYuán BǔGùMèng Píng Huáng 伍余元卜顾孟平黄 HéMùXiāo Yǐn Yáo Shào Zhàn Wāng 和穆萧尹姚邵湛汪 QíMáo YǔDíMǐBèi Míng Zāng 祁毛禹狄米贝明臧 JìFúChéng Dài Tán Sòng Máo Páng 计伏成戴谈宋茅庞Xióng JǐShūQūXiàng ZhùDǒng Liáng 熊纪舒屈项祝董梁DùRuǎn Lán Mǐn XíJìMáQiáng 杜阮蓝闵席季麻强JiǎLùLóu Wēi Jiāng Tóng Yán Guō贾路娄危江童颜郭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可打印)诵读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曰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弟子规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本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本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

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 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

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蜀魏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廿一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2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卡齐康伍余元卜顾孟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欲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

《弟子规》一、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二、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三、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 记与心得感悟 导读:读书笔记《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这本书是古代蒙学教案的一个合集,是最浅显的那一类,可以理解为识字的基础教案,算是古人在儿童教育方面的智慧结晶。 《三字经》起源于南宋,后世又不断增补,往往被推为蒙学之首。即便在今日,再不熟悉古文的人,也都知道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开篇先强调了好的启蒙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然后开始介绍一些常识,如三纲、四时、五行、六畜、七情等,然后再讲读书需循序渐进,读完《小学》等蒙学书,再读四书,四书读熟了再读六经,然后读诸子,最后读史书。由此转而讲中国历朝的历史沿革介绍了一遍,最后以奋发勤学、显亲扬名的著名事例作结。《三字经》可以说是实用性与可读性最强的一篇蒙学著作。 《百家姓》据说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将大约五百个姓按照韵律作了四字一句的编排,句子没有实际意义,此书古时只是作为识字辨姓用的,比较没意思。好在这个版本的书籍编撰者给每个姓注释了起源来历,所以有了点看头。 《千字文》这篇就相当具有传奇性了,据说南朝梁武帝为了弘扬

书法,将王羲之的遗墨搜集而来,凑了一千个不同的字,让他的大臣周兴嗣编成一篇文章。按说,这基本上是一件强人所难的任务,但周兴嗣竟然一晚上就编好了,就是如今这篇《千字文》。虽说《千字文》在全文的架构上很零散,形不成一个统一的中心思想,但在这种指定用字强求排列组合的情形下,能够每七八句组成有意义的小段落,在文才上就已经可以惊为天人了。 最后是《弟子规》,这篇是清朝才出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规定了居家在外所应遵循的礼仪规范和言行准则,虽然有些内容有些过时迂腐,但大多数内容放在现今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衣贵洁,不贵华”“话说多,不如少”,还有比如“勿摇髀”(不要抖腿),这些都是值得传承的。 这些蒙学教案作为千百年来中国幼童的必读物,肯定是有其价值的,不应该简单地将其视为被时代淘汰之物,当今的人即便不背诵,也是该读一读,了解一下的。作者:墨疯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弟子规及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dì zǐ guī 弟子规 zǒng xù 【总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hà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chū zé tì 【出则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弟子规---最全全文---拼音解释版

《弟子规》书名解读: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指年幼的孩子,儿童,少年,这可以算是弟子。还有一个是指学生,在这部书里,这两层意思都有。但是在古代,是以前一种为主的,因为《弟子规》关注的是比较小的孩子。什么叫“规”?“规”即“夫见”,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解。这里是指规则,规矩。“弟子规”就是指从小必须遵守和养成的规矩。 《三字经》偏重于教人知识,而《弟子规》所偏重的则是做人的规矩,《三字经》着重的是文化,《弟子规》侧重的则是文明,《三字经》和《弟子规》两者功能互补。《弟子规》将孔子老先生教诲(当然也有后代老先生们的)编写成人们的生活规范,凡1080字,共360句,曾经是讲给开蒙的小孩子们的养正宝典,将儒家的五伦大道用最平实的语言和最普通的事例呈现,而着眼于帮

助听讲者处理好身边的人际关系。《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 dì zǐ guī 弟子规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zǒng xù 【总叙】 dìzǐ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cìjǐn xìn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rù zé xiào 【入则孝】 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 fù mǔ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mìng xíng wù lǎn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fù mǔ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zé xū shùn chéng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读: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读: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弟子规+三字经全文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泛爱众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VIP专享]中华文化幼儿启蒙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仁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鹰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博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後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 千字文(粱)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三字经孝经弟子规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复汉土,民国兴。 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三字经 弟子规 千字文三合一直接打印版

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xiā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dào guìyǐzhuā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xīmang mǔz?lín chǔzǐbùxu?duàn jīzh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d?u yān shān yǒu yìfāng jiào wǔzǐmíng jù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jiào fùzhīgu?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bùxu?fēi suǒyíy?u bùxu?lǎo h?w?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rén bù xué bù zhī yì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éi r?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yǒu xílǐyí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xiāng jiǔlíng n?ng wēn xíxiào yúqīn suǒdāng zhí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róng sìsuìnéng ràng lítìyúzhǎng yíxiān zhī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cìjiàn w?n zhīmǒu shùshímǒu w?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ī?r shíshí?r bǎi bǎi ?r qiān qiān ?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sān guāng zhě rìyuè xī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fùzǐqīn fūfù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y uēchūn xià yuē qiū dōng cǐsìshíyùn bùqi?ng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yuē nán běi yuē xī dōng cǐsìfāng yìng hūzhōng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yuēshuǐhuǒmùjīn tǔcǐwǔxíng běn hūshù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yuēr?n yìlǐzhìxìn cǐwǔcháng bùr?ng wěn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jìcǐliùgǔr?n suǒshí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蜀魏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三字经弟子规全文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三字经 人之处,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知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稲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

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着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千字文和三字经

千字文和三字经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又叫“三家村”,是我国传统开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三百千”之中以《三字经》为首,称为“经”,以《千字文》垫底称为“文”。当然,在文字难度、知识水平、文学素养等诸方面,《千字文》要求高。没有一定的文字学基础和文化素养,对《千字文》是既读不懂,也欣赏不了。从时间上来说,《千字文》成文于六朝时期,出现的最早;《三字经》成文于南宋末年,直到元朝才开始流通,明清时期才流传开。 在教学的顺序上是《三字经》第一,《千字文》最末。其中的道理,一是先简后繁,这很好理解;二就是“经”与“文”的根本区别。经者经舆大道,是天下车马行人经行的必由之路,引伸义就是规律、原理、原则与方法。自古以来,圣人的书叫做经典,因其讲述的是恒常不变的宇宙真相,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三字经》既敢称为经,而且被千古传颂,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千字文》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编纂而成的一篇韵文,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文学价值极高,历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三字经》则不然,它“字有重复,词无藻彩”,即不讲究对仗,语言也不甚优美。但《三字经》朴实无华,用极简洁通俗的白话讲出了亘古不变的大道理,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因此“三百千”中最难理解的是《三字经》,最难讲的也是《三字经》,没有丰富的学识、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仅仅凭借文字是绝对无法理解经义的。相反,随着阅历的增加与人生的积累,对《三字经》的理解会越来越深,以至越到晚年越喜欢《三字经》,这也是为什么来听《三字经》讲座的老年人很多。 《三字经》 与《千字文》同理,《三字经》也是一部高度浓缩的中国文化史,但《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全文用典极多,全篇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清人王晋升就称《三字经》是“蒙求之津逮,大学之滥觞”;清人贺兴思称其是“一部袖里《通鉴纲目》也”;近人章太炎也称赞《三字经》“其启人知识,过之《急就章》与《凡将篇》之比矣…… 今之教科书,固勿如三字经远甚也”。 在《三字经》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蒙学读物都是四言的,也就是四个字一句,例如《千字文》《百家姓》都是四言,四个字读起来不上口,小孩子不容易唱颂。《三字经》则以三言形式出现,三个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轻

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

熟读《三字经》《弟子规》的意义《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百千"。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咱们先简单说一下三字经。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背读物。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