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步备课学案 中图版选修3

合集下载

(优)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课件pptppt文档

(优)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三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课件pptppt文档
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 (3分)东部地区 (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 面积约平方千米,海岛上有居民66户,近200人,主要从事渔业生产。 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 地理位置及交通的通达度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地理位置及交通的通达度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九寨沟
三、展示收获
•材料一 九寨沟是我国著名风景旅游胜地,是中国唯一拥 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项国际桂冠的 旅游胜地。九寨沟“水光浮翠,倒影林岚”,翠海、叠瀑、 彩林、银峰以及特异的藏族风情,相互交融形成一个令人 神往的“神话世界”、“人间仙境”。
•请你对大九寨沟国际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质量作出简要评价
•模版:距经济发达地区近,客源市场广阔 (或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较远)
4、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考虑当地现有的接待能力, 也要修建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地区接待能力 强,开发条件好;反之,开发条件差。
•模版:区内食、宿行娱购等配套设施较 完善(或不足),地区接待能力强(或 差)
5、环境承载力
因。 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 北京有具有美学价值的香山红叶、古代园林;
耗时长;(3分)东部地区 (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 与周围其他景点距离近,
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旅游消费市场,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大;
•在一定条件,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可用容人量度量。容人量是指在满足游人游览心理要 地理位置及交通的通达度通过影响经济距离和游客心理进而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选修3.ppt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同步备课课件 中图版选修3.pptx

工程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施工条件
和物质供应条件(设备、建材、食品等)直接影响旅游资
源开发的投资大小和工期长短
18
对那些已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基础的旅游资源,评价 时应注意总结以往开发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现有的开发条件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的开发和保护提供 建设性方案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服务设施(如交通、水电、电信、 服务设施条件 食宿等)条件也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和规模
17
(3)其他开发条件 其他开发条件包括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 施条件等。如下表所示:
其他开发条件
影响
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支持,旅游资源所
投资条件 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给予投资者的
优惠政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开发决策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
123456
解析 33 答案
5.有关下图中两处旅游名胜的资源评价,正确的是
A.二者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B.青藏铁路的通车为布达拉宫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使客源市场扩大 C.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出现了“高峡出平湖”,三峡段一日千里
的景象已不存在,故游览价值不高 D.长江三峡目前客源仅限于湖北、湖南两省
得的经济效益
就高,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
基础设施 用价值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21
迁移应用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 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意见提出,海南 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 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海洋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 现代农业基地。 据此分析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教学设计
2
复习旧知,引 出新知 读图, 思考, 回答 训练学生从 材料中提取 信息,分析信 息的能力 训练学生从 材料中提取 信息,分析信 息的能力 及时小结
读图, 思考, 回答
读资料, 思考, 回 答
以具体实例 帮助学生理 解抽象定义
思考,回答
及时小结
对比两个景区的 交通状况, 思考地 理位置和交通对 旅游资源开发的 影响 读资料, 分析, 归 纳 读资料, 思考, 归 纳,回答
第 二 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课题 教材 第3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中国地图出版社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2、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本节学习旅游资源的综合 评价,为后面学习旅游景区的规划、旅游活动的设计,以及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关系打 下基础。本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理论性较强, 学生可能感觉无从下手,所以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目的是易于学生理解接受。
三、旅游资 源开发条件 的评价 1、区位条件
2、客源市场 条件
2、四川的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 总结:多种类型,协调组合,集中程度高,旅游 开发价值才高。 展示资料、图片:青城山与峨眉山, 引导学生思考:归纳两个旅游景区各自的特点 总结: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地区旅游资源或同类旅 游资源的独到之处,是旅游资源可行性开发的决 定性条件之一。 展示图片:蜀南竹海、九寨沟、乐山大佛、三星 堆,引导学生思考: 说明以上旅游资源具有的价值和功能。 总结:根据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就可以确定其 所在地的开发方向。 小结: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从旅游资源的组合、 结构和规模、特色、价值和功能三方面进行评价。 四川旅游资源在这三方面都具有优势,所以开发 价值高。 展示图片:九寨沟旺季游人众多 展示材料:四川省推出了 “预约旅游 ”模式;2001 年,九寨沟实行了每日 12000 人的限量进沟的政 策。 引导学生思考:1、什么是旅游环境容量? 2、旅游环境容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旅游活动的规模与旅游环境容量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九寨沟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 既可以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又能增加吸引力,通 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向学生简要说明四川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状 况、交通等对其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小结: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是从旅游资源所在地 的环境容量、环境质量、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进 行评价。四川旅游资源在开发时也兼顾考虑了这 三方面。 例 1.展示资料、图片:洞穴之乡兴文 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开发程度低 例 2. .展示资料、图片:九寨沟的交通 远离景点密集区,但交通便利,开发程度高 说明地理位置和交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 值。 展示资料:2007 年四川国内游客客源市场构成 引导学生分析国内游客客源市场构成情况,归纳 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的规律。 展示新闻资料:国航优惠价格拉动九寨沟旅游 引导学生分析新闻中反映的问题,归纳客源市场 的时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 旅游地理 3.2旅游资源评价学案 湘教版选修3

高中地理 旅游地理 3.2旅游资源评价学案 湘教版选修3

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说出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结合实例,初步掌握全面分析、综合评价旅游资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二.学习重难点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资源的评价三.学习课时:1课时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自主学习1.学习任务:通过自学,初步认识荒漠化。

2.学习步骤:教师根据课程标准与教材要求及本课时主要知识内容,设计如下问题,学生根据设问,自学课文找出相关知识要点,教师利用这一时间板书教学提纲并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一、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水资源受到破坏:水资源和是发展旅游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2.加重:是造成景区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3.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和的随意丢弃。

4.珍贵面临威胁:我国有许多宝贵的和正面临着旅游业的破坏。

5.良性受到破坏。

6. 遭到毁损。

二.旅游资源评价1.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和 。

(1)前提:正确认识 。

(2)关键:对旅游资源的 进行评价。

(3)内容:①分析其 状况和由 组合而成的综合状况。

②确定 与 因素 ③对景区开发进行 。

2.评价资源的和旅游资源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 和 。

3.旅游资源 评价 4.客源市场评估(1)客源主体与旅游资源的 。

(2)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 。

(3)旅游 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4)旅游区承载能力与客源 的关系(5)交通运输能力及景点 与客源规模的关系。

(三)精讲精练1、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讲、练等教学活动,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学生做好笔记。

2、学习步骤: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逐步解决问题。

知识要点1 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水资源良性平衡受到破坏②大气污染加重③文物古迹遭到毁损针对训练读图回答:(1)图中反映的旅游活动中出现的不合理旅游行为及产生我危害有:A ,危害B ,危害C ,危害D ,危害(2)在美国一些旅游区的入口处通常立着一块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准留下脚印;出来只准带走照片。

高中地理选修3第2章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3第2章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旅游资源的评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条件;初步学会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实例,直观了解旅游资源所具有的旅游价值;通过对某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探究,能做出科学的评价;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激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地旅游资源和我国其他地区旅游资源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自然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情感,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探究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学习了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其观赏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但旅游资源的评价,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结合具体的案例去理解。

学生真正的旅游经历并不多,还不能全面地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但高二学生,已经有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如能结合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案例,学生的理解难度会降低。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四、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讲授式;学法:探究式五、教学活动(一)【课前预习】完成《优化设计》导学部分(二)【明确目标】出示本节内容的考纲要求和学习目标(三)【导入】情境导入教师:给出问题你在咸宁去过哪些景区旅游?你最喜欢的景区是哪个?如果现在有3天小长假,你最想去我们咸宁的哪里玩?学生:踊跃回答(四)【活动】出示“九宫山有名景点及景区介绍”材料分组探究:九宫山旅游开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小组代表小结教师引导总结: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五)【讲授】1、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①旅游资源的特色②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③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2、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材料: 九寨沟“预约旅游”模式学生思考:1、九寨沟为什么要限制每日的游客数量?九寨沟制定每日游客数量的依据是什么?环境容量:内容;影响因素;开发条件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地理位置与交通问题:南迦巴瓦峰被评为“中国最美山峰” ,但能说交通便利其交通便利吗?交通位置及交通条件:内容;方法;开发条件(2)客源市场条件材料:2014年凤凰县客源地调查统计排名客源市场:内容;开发条件;描述方法(3)基础设施材料:昆明西山风景区旅游图基础设施:内容;开发条件;方法(4)政策支持(5)其他开发条件提问:还有哪些条件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服务设施、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等。

高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中图版选修3

高二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中图版选修3

北京市房山区房山中学高二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中图版选修3教师年级班级日期课题课型课表要求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2、阅读武夷山旅游资源的案例,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并归纳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一般思路。

3、通过练习,进一步落实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法教学重点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难点根据资料,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板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引入新课学习 、 1.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什么? 2.一个地区能否开发成旅游区,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内容? ? 旅游资源开发,为了发挥、提高和改善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发挥旅游旅游景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效益,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你能对某一地区同学们讨论、回答 学生阅读回答引出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 案例教学课后小结: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白水沟上游白河的支沟,以有九个藏族村寨(所以又称何药九寨)而得名。

九寨沟海拔在2千米以上,遍布原始森林,沟内分布一百零八个湖泊。

九寨沟,一个五彩斑斓、绚丽奇绝的瑶池玉盆,一个原始古朴、神奇梦幻的人间仙境,一个不见纤尘、自然纯净的“童话世界”!她以神妙奇幻的翠海、飞瀑、彩林、雪峰等无法尽览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两顶桂冠的圣地。

九寨沟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四川和重庆。

去九寨沟的游客,大多取道成都。

从成都到九寨沟的九寨环线已改造竣工,九寨环线由东西线构成环状,全长913公里。

东西两线行程均为400多公里,干道线为水泥路面,区内为柏油路面,单线行程需8小时。

九黄机场位于九寨沟、黄龙、牟尼沟三大景区三角形的中心位置。

高二地理教案-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相关素材)

高二地理教案-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相关素材)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相关素材)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相关素材)旅游的先驱是商人,最早旅游的人是海上民族腓尼基人.在旅行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以存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旅行活动的兴起同样居世界前列,中国早在公元前22世纪就有了。

当时最典型的旅行家大概要数大禹了,他为了疏浚九江十八河,游览了大好河山。

之后,就是春秋战国时的老子、孔子二人了。

老子传道,骑青牛西去。

孔子讲学周游列国。

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波斯,今伊朗和叙利亚。

唐时玄奘取经到印度,明时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还有大旅行家徐霞客作了游记。

一、现代旅游业定义(1)定义旅游的三要素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

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出游的目的——旅行的距离——逗留的时间(2)对出游的目的定义以该尺度为基础的定义旨在涵盖现代旅游的主要内容。

——一般消遣性旅游,非强制性的或自主决定的旅游活动。

他们只把消遣旅游者视为旅游者,并且有意把商务旅游单列出去。

——商务和会议旅游,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游结合在一起的。

参加会议公务旅游也被视为旅游。

——宗教旅游,以宗教活动为目的的出行活动。

——体育旅游,与重大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旅游。

——互助旅游,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通过互相帮助,交换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游不但节省了旅费,而且因为当地人得介入,更深入的体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3)对旅行距离的定义异地旅游(non—10caltravel) :许多国家、区域和机构采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距离作为重要的统计尺度。

旅行距离:确定的标准差别很大,从0到160公里)不等。

低于所规定的最短行程的旅游在官方旅游估算中不包括在内,标准具有人为和任意性。

(4)对逗留时间的定义过夜游客:为了符合限定“旅游者”的文字标准,大多数有关旅游者和游客的定义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须至少逗留一夜的规定。

高中地理选修3第2章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3第2章第3节旅游资源的评价教案

旅游资源的评价——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例教学目标:1、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

2、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案例,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进行评价,并归纳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一般思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湖北省黄梅县是我们的家乡,黄梅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青水秀,为了开发黄梅旅游资源,黄梅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旅游资源的评价相关内容,知道旅游资源本身评价包括资源特色、资源价值和功能、资源组合、结构和规模等。

其中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是核心,因为价值决定其功能和特色,价值越多,其功能越多;价值越大,其特色越显著;另外,资源组合、结构和规模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旅游资源的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以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为实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评价。

我们先阅读《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介绍》的资料。

思考1、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设立的背景是怎样的?2、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旅游资源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社会经济环境村民善良、好客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这些特征,那么是否具有开发的条件?学生阅读《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介绍》中的《黄梅县交通图》,思考: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开发的条件怎样?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黄梅县禅文化旅游区位于湖北省黄梅县长江以北,在鄂、赣、皖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看黄梅县交通图,对外交通便利,有105国道、G70高速和京九铁路及在建的京九高铁、合九高铁,距离武汉只有200多公里,距离上海也只有800公里,这样能确保游客进得来、出得去。

客源地市场:客源地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是人们在吃、穿、住、行等多种基本需要之后才产生的。

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尚不能满足的区域,是不可能成为客源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旅游资源的评价[学习目标定位] 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针对某一实例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旅游资源评价是在旅游资源调查基础上进行的深入性研究工作,是对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①潜力进行评定,包括旅游资源的②特色、③规模、④价值、⑤开发条件等进行科学分析和可行性研究。

一、旅游资源本身的评价1.旅游资源的特色:是评价该地区旅游资源对旅游者⑥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也是旅游资源可行性开发的决定条件之一。

2.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功能(1)艺术、美学和观赏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⑦观光方面。

(2)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主要表现在⑧文化旅游和科学考察方面。

(3)根据某一旅游资源的⑨功能,就可确定其所在地的开发方向。

3.旅游资源的组合、结构和规模只有在一定地域和时间内,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地⑩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的⑪结构和⑫规模,才能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

思考1.在资源价值相同的情况下,孤立的景点与景观群的景点比较,哪种旅游价值大?景点多是不是一定游览价值大?答案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开发价值也并不一定高。

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的开发效益。

二、旅游资源环境的评价1.环境容量状况(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在不破坏⑬生态环境前提下,旅游资源所在地容纳⑭旅游者数量的能力。

(2)影响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所在地的⑮规模、景象艺术特征、内容、游程、布局、环境质量、功能及⑯自然要素。

2.环境质量状况空气清新、⑰水质洁净、幽静舒适等条件是对旅游资源所在地环境质量的基本要求。

3.社会经济环境(1)内容:一个地区在社会、⑱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⑲整体形象。

21数量与素质、当地居民对旅游者数量和行为容(2)考察角度:地区⑳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忍的最大限度等。

三、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区位条件22吸引力。

(1)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可增加旅游资源的○(2)交通条件:决定着旅游资源所在地的“○23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档次和○24难易程度。

2.客源市场条件25旅游者类型。

(1)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2)正确估计旅游资源与客源地的○26距离,旅游资源最有吸引力的○27特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28接待能力与交通运输能力。

○30服务设施条件等。

3.其他开发条件:包括○29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思考2.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与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优越的位置和便捷的交通,能够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增加游客数量。

地理位置偏远的旅游景区,路途交通费用过多,耗时过长,出入不畅,会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游客相对较少。

探究点旅游市场开发条件评价探究活动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

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

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

”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

下图示意莫干山的位置。

分析莫干山“民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反思归纳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区位条件影响地理位置特殊的地理位置增加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交通条件交通条件决定着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时间、规模、档次和难易程度(2)客源市场条件①评价客源市场的原因客源数量直接关系到经济效益,没有一定数量的旅游者,旅游资源的开发就难以产生良好的效益。

②客源的时空变化客源的时空变化表现时间变化客源的不均匀分布形成旅游的淡季和旺季空间变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决定客源的分布密度,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规模大、社会经济条件好、接待能力强的地区吸引力大,客源范围广、数量大旅游资源所在地与客源所在地距离越远,旅游资源吸引力越小,客源的数量相应减少③客源市场评价的主要指标旅游资源开发所针对的旅游者类型、旅游资源与客源地的距离、旅游资源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接待能力、旅游资源所在地的交通运输能力。

(3)其他开发条件其他开发条件包括投资条件、施工条件、现有的开发条件和旅游服务设施条件等。

如下表所示:其他开发条件影响投资条件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支持,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给予投资者的优惠政策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开发决策施工条件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必须考虑工程量的大小和难易程度。

工程建设的自然基础条件(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和物质供应条件(设备、建材、食品等)直接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大小和工期长短现有的开发条件对那些已具有一定开发利用基础的旅游资源,评价时应注意总结以往开发过程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建设性方案服务设施条件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服务设施(如交通、水电、电信、食宿等)条件也会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顺序和规模[思维拓展] 游览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区别与联系价值含义制约因素关系游览价值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组合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资源的质量——包括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影响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因素,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

但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就高,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资源的组合状况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开发利用价值指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游览价值客源市场地理位置及交通基础设施迁移应用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1月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意见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海洋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据此分析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条件。

答案(1)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热带、岛屿、海滨、山水景观多),集群组合状况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观都有),而且具有特色(热带海滨风光、山地原始森林风光、珍稀物种多、火山溶洞温泉、名胜古迹、民族风情都具有特色),旅游景观价值高。

(2)地理位置优越:背靠大陆,临近港澳台、东南亚地区,客源市场广阔。

(3)交通便利: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航线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连接两洲(亚洲、大洋洲)和两洋(印度洋、太平洋),南海是我国通往东南亚、非洲、欧洲的海上通道。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强:岛屿面积广阔,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大,环境承载力强。

(6)政策扶持。

(7)旅游环境优越,已具备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有利条件和产业基础。

解析本题除了分析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客源市场、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外,还需要分析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1.下列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资源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的前提B.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C.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包括区位条件和可进入性、客源市场条件以及旅游资源的价值与功能等D.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和舒适程度影响到旅游的淡旺季答案 C解析旅游资源评价既包括游览资源本身价值,也包括旅游资源环境评价和开发条件评价。

C 项把旅游资源本身价值评价与开发条件评价混为一谈。

因此是错误的。

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

读图,回答第2题。

2.在景区服务设施中,依次布局游客中心、加油站、餐厅、巡防站的合理方案是( )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答案 C解析③处基础设施完善,靠近露营地,是游客逗留休息的地方,适合建游客中心。

②处靠近公路,远离游客逗留区,适合建加油站。

④处靠近露营地,基础设施齐全,适合建餐厅。

①处离景区有一定距离,视野开阔,建巡防站便于机动,且对游客的游览活动影响小。

3.客源市场评价的两个最基本的指标是( )①客源地②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③游客量的季节变化④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A解析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是客源市场评价的两个最基本的指标。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可供游览的风景和名胜古迹数不胜数。

据此回答4~5题。

4.读下图,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胜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5.有关下图中两处旅游名胜的资源评价,正确的是( )A.二者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B.青藏铁路的通车为布达拉宫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客源市场扩大C.由于三峡水利工程的兴建,出现了“高峡出平湖”,三峡段一日千里的景象已不存在,故游览价值不高D.长江三峡目前客源仅限于湖北、湖南两省答案 4.C 5.B解析第4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风景优美,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第5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评价。

就旅游价值看,布达拉宫侧重历史文化价值,长江三峡侧重生态环境价值,A 项错误。

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进藏条件大大改善,扩大了客源市场,B项正确。

三峡大坝的建设又形成了新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增大,客源市场扩大,故C、D项错误。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斯怀亚是世界上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港口城市,人口规模小。

市内店铺多为饭店、餐馆和酒吧,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

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

分析乌斯怀亚旅店规模不大,收费较高的原因。

答案距南极近,旅游资源特殊,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可达性较差,用时长,旅费高,目标客源有限;当地生产、生活成本高;冬季寒冷漫长,一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短,旅店投资回报慢。

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受多种外部客观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可进入性可以使旅游资源的价值更高B.旅游资源所能吸引的客源范围、客源层次和最大辐射半径是有限的C.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影响旅游开发效益D.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经济状况不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答案 B解析地理位置优越、可进入性好,旅游资源的价值不一定高;自然灾害影响旅游安全和旅游开发效益;一般情况下,旅游资源所在地的社会经济越发达,开发能力也就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