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毕业作品】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题目是浮头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的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是一端与外壳固定,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式。
浮头由浮动管板钩圈和浮头端盖组成。
它不会因为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效应,同时还具有拆卸方便、易清洗的优点,另外与其他类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一样,能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所以在化工工业方面应用广泛。
本设计中的浮头式换热器主要参照GB151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进行工艺设计,然后对筒体、管束、浮头端进行详细的机械结构设计、计算和校核,对于换热器的一些零部件则根据设计参数查找标准。
对于具体的设计步骤与准则在设计说明书中有详细的说明。
关键字:换热器;浮头;管板;钩圈The design of floating-head heat exchangerAbstract:The topic of my study is the design of floating-head heat exchanger. The floating-head heat exchanger is a special type of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It is special for its floating head. One of its tube sheet is fixed,while another can float in the shell,so called floating head. The floating head floating tube sheet hook and loop and floating head cover. It is no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ial expansion between the tubes a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hermal effects, but also has to facilitate the demolition, the advantages of easy to clean, but in addition it can work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ame as the other tube and shell heat exchanger, so widely used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The design of the 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major reference GB151,first make process design in a given design conditions, and then on the cylinder, tube, floating head end, a detailed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 for some of the heat exchanger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parameters. The specific design steps and design criterion is described in design specification.Keywords:heat exchanger; floating head; tube plate; hook and loop前言换热器是实现热量传递的一种设备,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个化工相关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

一.设计内容(1)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隔板及等。
(2)绘制列管式换热器的装配图。
(3)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混合物料)进口温度170.25℃,出口温度85℃;冷流体(冷水)进口温度35℃,出口温度43℃,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因两流体的温度之差较大,(>50℃)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流程的安排为使混合物料通过壳壁面向空气散热,提高冷却效果,应使冷却水走管程,混合物料走壳程。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水等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管程冷水的定性温度为T=(T1+T2)/2=(35+43)/2=39(℃)混合物料的定性温度T=(T1+T2)/2=(85.00+170.35)/2=127.68(℃)壳程混合物料在127.68℃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o=847.25㎏/m3定压比热容c po=2.13K J/(㎏·℃)热导率 k o=0.108W/(m·℃)黏度μo=0.301×10-3Pa·s估算换热面积1.热流量依据公式Q=Wh*Cph(T1-T2)计算可得:Wh=23.3943*(92.14*0.0457+106.17*0.0256+0.380+0.157+0.256)+1 04.14*0.106)=2390㎏/hQ=2390/3600*2.13*1000*(170.35-85.00)=1.207*10^5W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纯逆流计算,依据下式得:△t m’=△t1-△t2ln(△t1/△t2)=(127.35-50)/ln(127.35/50)=82.73℃3.计算R与PR=(T1-T2)/(t2-t1)=(170.35-85)/(43-35)=10.67P=(t2-t1)/(T1-t1)=(43-35)/(170.35-35)=0.059查表¢△t=0.83△t m=¢△t△t m’=0.83×82.73=68.67(℃)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题目:BJS1200浮头式冷凝器设计作者姓名:导师及职称:导师所在单位: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2 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姓名: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BJS1200浮头式冷凝器设计英文:The design ofBJS1200 floating head condenserⅡ原始资料1. 马小明、钱颂文、朱冬生等. 管壳式换热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2. 董其伍、张垚。
换热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GB_151-1999_管壳式换热器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1、课题研究的意义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 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的 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 70%。
其余 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
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
壳体一般为圆筒形,也可为方形。
管箱有椭圆封头管箱、球形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等。
浮头式换热器课程设计

目录一 设计任务书某生产过程中,需将6000kg/h 的原油从175℃冷却至130℃,压力为0.4MPa ;冷却介质采用循环水,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0.3MPa ,循环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为55℃。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二 设计计算2.1确定设计方案2.11 选择换热器类型 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原油进口温度175℃,出口温度130℃; 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25℃,出口温度55℃。
考虑到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
2.12 管程安排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速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降,故总体考虑,应使循环冷却水走管程,原油走壳程。
2.2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故 壳程原油的定性温度为:5.1522)130175(=+=T ℃ 管程循环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402)5525(=+=t ℃ 已知原油在定性温度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 0ρ=820kg/m 3 导热系数 0λ=0.128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2.20kJ/kg ℃ 粘度 0μ=0.665mPa ﹒s 循环冷却水在40℃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 i ρ=992.2kg/m 3 导热系数 0λ=0.634W/m ℃ 定压比热容 0p C =4.1744KJ/kg ℃ 粘度 0μ=0.656mPa ﹒s2.3 估计传热面积2.31 热流量 (忽略热损失)h kj t C m Q p /452.260000000⨯⨯==2.32 冷却水的用量h kg t C Q m p i /2.4773301744.459400000=⨯==2.33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6.112105120ln )105120('=-=mt ℃ 2.34 初算传热面积由总传热系数的选择表可得:K 的取值范围为290 ~698)/(02C m W ,在K 的取值范围内,取K=320)/(02C m W 。
浮头式换热器设计 (1)

目录一、引言1.1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 (2)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 (3)二、正文2.1确定设计方案 (4)2.2确定物性数据 (4)2.3估算传热面积 (5)2.4工艺结构尺寸 (6)2.4.1管径和管内流速 (6)2.4.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6)2.4.3 平均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6)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7)2.4.5壳体直径 (7)2.4.6折流板 (7)2.4.7接管 (7)2.5换热器核算 (8)2.5.1.传热面积校核 (8)2.5.2换热器内压降的核算 (10)三、结论 (12)四、参考文献 (13)一、引言1.1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1.1.1.设计题目:1,3-丁二烯气体换热器设计1.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设计任务:工作能力(进料量q=120000+51×1000=171000㎏/h)2.操作条件:1,3-丁二烯气体的压力:6.9MPa 进口110℃,出口60℃循环冷却水的压力:0.4MPa进口30℃,出口40℃1.1.3.设备型式:浮头式换热器1.1.4.物性参数1,3-丁二烯气体在定性温度(8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1=527㎏/m3定压比热容c p1=2.756kJ/(㎏·℃)热导率λ1=0.0999W/(m·℃)粘度μ1=9.108×10-5Pa·s循环水在定性温度(34℃)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ρ2=994.4kg/m3定压比热容c p2=4.08kJ/(kg·℃)热导率λ2=0.624W/(m·℃)粘度μ2=0.725×10-3Pa·s1.1.5.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2.工艺计算3.主要设备工艺尺寸(1)冷凝器结构尺寸的确定(2)传热面积,两侧流体压降校核(3)接管尺寸的确定4.换热器设备图和说明书1.2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1) 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2) 结合设计课题培养学生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及物性参数的能力;(3) 通过查阅技术资料,选用设计计算公式,搜集数据,分析工艺参数与结构尺寸间的相互影响,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对学生进行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使学生了解一般化工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与要求;(5) 通过编写设计说明书,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撰写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6) 了解一般化工设备图基本要求,对学生进行绘图基本技能训练1.2.2. 课程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的日益紧缺,节能减排成为了各行各业的共同追求。
在众多的节能技术中,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浮头式换热器作为一种常用的换热设备,其设计和优化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浮头式换热器是一种常用于化工、石油、制药等领域的换热设备。
它由固定在壳体内的管束和可以上下浮动的浮头组成。
在换热过程中,热媒在管束内流动,而被换热介质则在壳体内流动,通过管壳两侧的传热界面进行热量的传递。
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和优化旨在提高换热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设备的占地面积。
在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中,流体力学和传热学是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流体力学研究主要关注流体在管束和壳体内的流动规律,以及流体的压降和速度分布等参数。
传热学研究则关注热媒和被换热介质之间的热量传递过程,包括传热系数、传热面积和传热效率等指标。
通过对流体力学和传热学的研究,可以优化换热器的结构和参数,提高其性能和效率。
在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换热器的尺寸和形状。
尺寸和形状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换热器的传热和流体力学性能。
一般来说,较大的尺寸和复杂的形状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传热效率,但也会增加设备的成本和能耗。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找到最佳的尺寸和形状。
其次是换热器的材料选择。
换热器的材料需要具有良好的传热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常用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铜、铝等。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工作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此外,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持续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是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
换热器的操作和维护对于其性能和寿命都有重要影响。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流体的流量和温度,以及维持换热器的清洁和正常运行。
在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洗和检查换热器的管束和壳体,以防止堵塞和腐蚀等问题。
总之,浮头式换热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换热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

Hefei University《化工机械与设备》课程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机械设计系别:化学材料与工程系班级:姓名:学号:组别:组员:教师:日期:2017年1月化工设备机械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浮头式换热器的设计二、设计目的在给定工艺条件与化工原理设计的基础上,把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巩固和强化有关机械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三、设计任务参数名称壳程管程设计压力(MPa) 1.8 1.0操作压力(MPa)0.25 0.2设计温度(℃)170 90操作温度(℃)125/70(进口/出口)25/40(进口/出口)流量(Kg/h)25000 -物料(-)间二甲苯溶液水程数(个) 1 自定四、设计内容1.根据传热参数进行换热器的选型和校核;2.对换热器主要原件进行结构设计和强度和强度校核,包括筒体、前端封头管箱、外头盖、封头、法兰、管板、支座;3.设计结果汇总;4.设计装配图和重要的零件图5.设计评述五、人员安排2-3人一组六、进度安排第1-2天内查找资料,完成概述等相关撰写,第3-4天完成主体设计计算,第5-6天提交文字说明并绘制。
目录第1章 概述 ....................................................................................................................... 0 第2章 工艺计算 (2)2.1 设计条件 ....................................................................................................................... 2 2.2核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 2 2.2.1 初算换热器传热面积 ....................................................................................... 2 2.2.2 校核平均温差 ................................................................................................... 5 2.2.3 校核换热面积 ................................................................................................... 6 2.3 压力降的计算 (6)2.3.1 管程压力降 ....................................................................................................... 6 2.3.2 壳程的压力降 ................................................................................................... 7 2.4 换热器壁温计算 .. (8)2.4.1 换热管壁温计算 ............................................................................................... 8 2.4.2 圆筒壁温的计算 ............................................................................................... 9 2.5 本章小结 ....................................................................................................................... 9 第3章 换热器结构设计与强度计算 .. (10)3.1壳体与管箱厚度的确定 (10)3.1.1 壳体和管箱材料的选择 ................................................................................. 10 3.1.2 圆筒壳体厚度的计算 ..................................................................................... 10 3.1.3 管箱厚度计算 ................................................................................................. 10 3.2 开孔补强计算 . (12)3.2.1 壳体上开孔补强计算 ..................................................................................... 12 3.2.2 外头盖开孔补强计算 ..................................................................................... 13 3.3 换热管 . (15)3.3.1 换热管的排列方式 (15)3.3.2布管限定圆L D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

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共五篇)第一篇:换热器毕业设计论文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章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另外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拆卸方便,易清洗,在化工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本文对浮头式换热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在结构的选取上,即壳侧两程,管侧四程。
首先,通过换热计算确定换热面积与管子的根数初步选定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要求以及一系列国际标准进行结构设计,设计的前半部分是工艺计算部分,主要设根据设计传热系数、压强校核、壳程压降、管程压降的计算;设计的后半部分则是关于结构和强度的设计。
主要是根据已经选定的换热器型式进行设备内各零部件(如壳体、折流板、管箱固定管板、分程隔板、拉杆、进出口管、浮头箱、浮头、支座、法兰、补强圈)的设计。
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70%。
其余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
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
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
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头式换热器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题目:BJS1200浮头式冷凝器设计作者姓名:导师及职称:导师所在单位:二〇一三年六月十六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2012 届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姓名:Ⅰ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中文:BJS1200浮头式冷凝器设计英文:The design ofBJS1200 floating head condenserⅡ原始资料1. 马小明、钱颂文、朱冬生等. 管壳式换热器[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2. 董其伍、张垚。
换热器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3.GB_151-1999_管壳式换热器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内容1、课题研究的意义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 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的 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 70%。
其余 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浮头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系列中的一种,换热管束包括换热管、管板、折流板、支持板、拉杆、定距管等。
换热管可为普通光管,也可为带翅片的翅片管,翅片管有单金属整体轧制翅片管、双金属轧制翅片管、绕片式翅片管、叠片式翅片管等,材料有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材、铝材、钛材等。
壳体一般为圆筒形,也可为方形。
管箱有椭圆封头管箱、球形封头管箱和平盖管箱等。
分程隔板可将管程及壳程介质分成多程,以满足工艺需要。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固定管板式,U型管式和浮头式换热器。
针对固定管板式与U型管式的缺陷,浮头式作了结构上的改进,两端管板只有一端与外壳固定死,另一端可相对壳体滑移,称为浮头。
浮头式换热器由于管束的膨胀不受壳体的约束,因此不会因管束之间的差胀而产生温差热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的优点还在于方便拆卸,清洗方便,对于管子和壳体间温差大、壳程介质腐蚀性强、易结垢的情况很能适应。
其缺点在于结构复杂、填塞式滑动面处在高压时易泄露,这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适用压力为:1.0Mpa~6.4Mpa。
换热器(热交换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换热器按传热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混合式(混合式换热器是通过冷、热流体的直接接触、混合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又称接触式换热器)、蓄热式(蓄热式换热器是利用冷、热流体交替流经蓄热室中的蓄热体(填料)表面,从而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和间壁式(随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三类。
在我国换热器的制造技术远落后于外国,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
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在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完成冷凝器(管程设计压力为2.5MPa,壳程设计压力为1.0MPa,壳程介质R113即三氯三氟乙烷进出口温度65ºC/40ºC,管程介质自来水进出口温度18ºC/34ºC,公称换热面积610m2)整体结构及零部件设计计算。
(2)进行冷凝器的热力过程分析,完成换热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完成传热面积及换热量的计算。
3、提交的成果:(1)毕业设计(论文)正文;(2)A1图纸1张,A2图纸1张,A3图纸1张;(3)至少一篇引用的外文文献及其译文;(4)附不少于10篇主要参考文献的题录及摘要。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批准日期接受任务书日期完成日期接受任务书学生(签字)BJS1200浮头式冷凝器设计摘要换热器是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热量交换设备。
随着现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开发和能源问题的日趋严重,世界各国已普遍把石油化工深度加工和能源综合利用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换热器因而面临着新的挑战。
换热器的性能对产品质量、能量利用率以及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在发达的工业国家热回收率已达 96%。
换热设备在现代装置中约占设备总重的 30%左右,其中管壳式换热器仍然占绝对的优势,约 70%。
其余 30%为各类高效紧凑式换热器、新型热管热泵和蓄热器等设备,其中板式、螺旋板式、板翅式以及各类高效传热元件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继续提高设备热效率的同时,促进换热设备的结构紧凑性,产品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并朝大型化的方向发展。
本设计旨在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完成冷凝器整体结构及零部件设计计算。
(2)进行冷凝器的热力过程分析,完成换热器受压元件的强度计算,完成传热面积及换热量的计算。
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与壳体固定,一端的管板可在壳体内自由浮动,壳体和管板对热膨胀是自由的,因此当两种介质温差较大时,管束与壳体之间不产生温差应力。
浮头端设计成可拆结构,使管束能容易地插入或抽出壳体,这样方便清洗和检修。
由于该换热器结构复杂,而且浮动端小盖在操作时无法得知其泄露情况,所以在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其密封。
在我国换热器的制造技术远落后于外国,由于制造工艺和科学水平的限制,早期的换热器只能采用简单的结构,而且传热面积小、体积大和笨重,如蛇管式换热器等。
随着制造工艺的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它不仅单位体积具有较大的传热面积,而且传热效果也较好,长期以来在工业生产中成为一种典型的换热器。
在我国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不同型式和种类的换热器发展很快,新结构、新材料的换热器不断涌现。
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我国对某些种类的换热器已经建立了标准,形成了系列。
关键词:浮头;换热器;换热管;筒体强度The design of BJS1200 floating head condenserAbstractThe heat exchanger is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ndustrial produc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With modern new techniques, new technologies, new material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ergy problems, the world has generally been the depth of petrochemical processing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energy place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Heat exchanger and thus facing new challeng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eat exchanger product quality, energy efficiency and system reliability, economy of oper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ometimes a decisive role. Currently in the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has reached 96% heat recovery. Heat exchanger equipment in modern devices accounted for 30% of the total weight,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s which still account for the absolute advantage, about 70%. The remaining 30% for all types of efficient and compact heat exchangers, heat pumps and new heat pipe heat storage and other equipment, including plate, spiral plate, plate-fin heat transfer components and a variety of efficient development very rapidly.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of the device at the same time, to promote heat transfer equipment, compact structure, product seri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and the direction toward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The design of the mainaims of this research content:(1) Completion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condenser design calculations.(2) For the condenser thermodynamic process analysis,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heat exchanger calculation of pressure parts to complete the heat transfer area and heat transfer calculations.Floating head heat exchanger tube sheet and the case is fixed at one end, one end of the tube plate can be free floating within the housing, the housing and the tube plate is free to thermal expansion, so that when a larg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media, the bundle and the housing no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ress. Floating terminal designed detachable structure, the bundle can be easily inserted into or out of the housing, so easy cleaning and maintenance. Since the complex structure of the heat exchanger, and a small floating end cap in operation not know it leaks, so the installation should 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sealing.In the manufacture of heat exchanger technology is far behind the other countries, due to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nd scientific level constraints, early heat exchanger only simple structure, and the heat transfer area is small,bulky and bulky, such as snakes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and so 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and gradually form a 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 it not only has a larger unit volume heat transfer area, and the heat transfer effect is also good for a long tim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s a typical exchange heat.目录引言........................................... ............................................. ............................................. .........................- 2 -第1章绪论 (2)第2章热力分析及计算.......................... - 2 -2.1换热量计算.......................... - 2 -2.1.1计算冷却水流量........... - 2 -2.2换热管的设计......................... - 3 -2.2.1管径及管长的选择......... - 3 -2.2.2换热管数量的计算......... - 3 -2.2.3换热管排布方式........... - 4 -2.2.4管中心距和相邻管中心距的确定- 4 - 第3章结构设计 ............................. - 5 -3.1折流板的尺寸......................... - 6 -3.1.2板外径的确定............. - 6 -3.1.3厚度和间距的确定......... - 7 -3.2防冲板的设计......................... - 9 -3.3换热管与管板连接....................... - 9 -3.4壳体、封头和管箱壳体的设计................. - 9 -3.4.1壳体的厚度............... - 9 -3.5.2接管外伸长度............ - 11 -3.5.3壳体接管最小位置的确定.. - 11 -3.5.4管箱接管位置的最小尺寸.. - 13 -3.6管板的设计......................... - 13 -3.6.1固定管板管板最小厚度.... - 13 -3.6.2管板尺寸................ - 14 -3.7拉杆的选择......................... - 14 -3.7.1拉杆的尺寸.............. - 14 -3.8法兰的设计......................... - 16 -3.8.1法兰密封面的型式........ - 16 - 3.8.2法兰种类................ - 16 -3.8.4管箱接管法兰............ - 18 -3.8.5壳体法兰................. - 0 -3.9 支座设计........................... - 0 -3.9.1支座尺寸................. - 0 -3.9.2支座的安装尺寸........... - 1 -3.10补强圈的设计 ........................ - 1 -3.11垫片选择........................... - 2 -3.11.1垫片的分类.............. - 2 -3.11.2管箱、壳体接管和筒体法兰连接垫片 ............................ - 2 - 3.12焊接............................. - 2 -3.12.2焊接坡口形式............ - 3 -3.12.3焊接材料................ - 3 -第4章水压试验和受压元件校核........... ..........- 4 -4.1封头水压试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