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文学的国内外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其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学科的定位与使命。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前沿,包括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水文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文水资源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水权与水市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等。

通过对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文学和水资源学内容,还融入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包括降水、蒸发、入渗、径流等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至水资源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生态学等分支学科。

同时,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还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通过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研究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通过与生态学的结合,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通过与气象学的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评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及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水文科学发展简史
隋代开始把石人水尺改为木桩和石碑式刻 划水尺,称水则或水志。
至今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间的河岸崖壁上, 保存着1153~1870年间的 6次特大洪水的最高水 位石刻114处。
四川涪陵县长江岸边的白鹤梁(长1600米, 宽15米左右)自公元764年开始雕刻石鱼图形记 载长江最枯水位,直到20世纪40年代共有刻记 163条,记有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这些珍贵的 石刻,被誉为“世界最早的的古代水文站”, “世界水文史的奇迹”。
第四,近20年来水文科学的全球合作正在兴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气象组织 (WM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密切配合下,于1965年至1974 年组织了国际水文十年 (IHD)的科学活动,着重开展了以 世界水平衡、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的影响等十四个领域的 国际协作研究。接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继续举办了“国 际水文计划”(IHP),从1984年开始执行“水资源水文计 划”,着重研究水文过程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水文过 程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水资源的规划管理与环境和社 会的关系等重大课题。促进人们对全球水文和水资源知识 的交流和积累。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9月6日 星期日 下午8 时15分1 秒20:1 5:0120. 9.6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9 月下午8 时15分 20.9.62 0:15Se ptembe r 6,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9 月6日星 期日8 时15分1 秒20:1 5:016 September 2020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6-Sep-206 Sep tember 202020.9.6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

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一、引言海洋水文学作为研究海洋“水”与“水文环境”的科学,其研究内容涉及海洋水的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特性等多方面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环境的变化,海洋水文学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旨在从海洋水文学的现状和未来研究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海洋水文学的现状1、研究内容海洋水文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水文特性:研究海洋中水的分布、密度、温度、盐度、流速等物理性质;(2)海洋化学特性:研究海洋中水的盐度、溶解氧、二氧化碳含量、营养盐、微量元素等化学特性;(3)海洋生物特性: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种类、生长环境等特性;(4)海洋地质特性:研究海洋地球化学和地质特性,如海水沉积、海底地形和构造、海底流体等。

2、研究方法海洋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观测:通过在海洋中设置观测站、布设观测设备等方式,对海洋水文环境进行实时、长期监测;(2)采样:通过采样分析,获得海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参数数据;(3)实验:对海洋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进行研究;(4)数值模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推测海洋水文环境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3、研究进展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水文学的研究进展迅速。

在海洋水文学的各个方面,研究者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在海洋水的物理特性方面,通过利用潜艇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技术,对海洋水温、盐度、流速等参数进行精密的观测和测量,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在海洋水的化学特性方面,研究者们发现海洋中的碳循环、营养元素循环等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海洋生物特性方面,研究者们发现海洋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生物种类,并通过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探索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分布规律。

三、未来研究方向1、多学科融合海洋水文学研究需要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应当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对海洋水文环境的研究进行全方位、深入的探索。

中国水文发展概况及未来水文事业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水文发展概况及未来水文事业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水文发展概况及未来水文事业发展方向分析水文事业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已建成各类水文站点多处,形成包括水位、流量、雨量、水质、地下水、蒸发、泥沙等项目齐全、布局比较合理的水文站网。

一、水文统计1、数量基本水文站为探索水文基本规律,满足水文分析计算、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及环境监测等多方面需要,经统一规划而设立,并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的水文测站。

2020年,国家基本水文站数量3265处,较上年增加55处;其中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179处,山东省水文局157处,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54处。

专用水文站为特定目的而设立,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基本水文站功能的水文测站。

2020年,我国专用水文站数量4492处,较上年增加57处;其中山东省水文局330处,安徽省水文局296处,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269处。

水位站是是水文站按照测验项目分类的一种。

水位站整机功耗小,可全程跟踪记录与监测数据。

2020年,我国水位站数量16068处,较上年增加774处;其中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4762处,福建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2025处,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1366处。

雨量站是指在选定的固定观测场使用雨量计进行降水量观测的水文测站。

2020年,我国雨量站数量53392处,较上年减少516处;其中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4528处,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3953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文中心3503处。

2020年,我国地下水站数量27448处,较上年增加1428处;其中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3732处,山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总站3118处,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2624处,内蒙古自治区水文水资源中心2541处,山东省水文局2292处。

水质站是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和现场测定,定期收集和提供水质、水量等水环境资料的基本单元;为掌握水质动态收集和积累水质基本资料而设置的测站。

2020年,我国水质站(地表水)数量10962处,较上年减少1750处;其中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451处,广东省水文局640处,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534处。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

近年来国外水文地质研究综述作者:高昀程彦培倪增石刘方珍白雄飞蒋凤峰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第06期摘要:水文地质学在资源、环境等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过对近年来水文地质论文的统计与研究,介绍了国外水文地质的研究动态,论述了水文地质研究趋势。

水文地质学在很多方面都有所发展,现重点综述了水文地质学在地质学中地位和重要性,其中的新生长点有环境地质、区域水文地质学等。

并总结了以地下水资源评价和保护为目的的新技术和方法研究趋势。

关键词:水文地质;趋势;新学科生长点中图分类号:P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683(2008)06-0075-03Review of Overseas Studies on Hydrogeology in Recent YearsGAO Yun,CHENG Yan-pei,NI Zeng-shi,LIU Fang-zhen,BAI Xiong-fei,JIANG Feng-feng (Institute of Hydrogeology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y,Shijiazhuang 050061,China )Abstract: Hydrogeology plays a main role in solving man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data from hydrogeology papers,this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main trends and important contents of hydrogeology researches all over the world,shows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hydrogeology which have many growing points of new disciplines,for example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regional hydrogeology and so on.Many new ways and techniques for ground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protection have been summarized.Key words: hydrogeology;trend;growing points of new disciplines1 水文地质的产生及其重要性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基于地下水在地质单元内运移时所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发展起来的,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数量和质量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或防治其危害的学科[1]。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摘要:水文地质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在人类生活和生产部门的需求下不断发展,学科体系逐渐健全,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人类在生活或者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相关的问题,都需要研究者在方法上和理论上加以解决,随着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深入的问题得到解决,水文地质学这门学科也逐步发展。

本文主要针对当代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一、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特点地下水流系统理论的出现,意味着水文地质学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从整体角度,综合考察地下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变化,为分析地下水各部分以及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时空有序的理论框架。

当代水文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从以往的地下水资源向生态环境扩展,由地球浅部向地层深部圈层延伸。

并且当代水文地质学,由以往的解决局部的现阶段的生产实际问题,转向长期性、全局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课题。

其以地下水流系统理论为核心框架,以系统思想为指导,运用多学科方法及其理论,构建人和自然协调、良性循环的地下水流系统、水文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工程地质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也成为当代水文地质学的最终目标。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相应的生态环境问题随之出现,人类开始意识到构建人与自然协调的、良性循环系统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探索目标系统的作用或者形成过程与内在机理。

当代水文地质学已经从传统的实用性学科,演变为兼具应用性与理论性的成熟学科。

二、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自十九世纪末,水文地质学成为一支独立的学科以来,在多位水文地质学家和水文地质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水文地质学从单纯的现象描述发展到定量化的理论研究上。

20世纪中叶,苏联奥弗琴尼科夫和美国的怀特在水文地球化学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地下水的赋存、运动、补给、排泄、起源以至化学成分变化、水量评价等方面,均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水文生态学研究综述

水文生态学研究综述

水文生态学研究综述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愈加严重,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而水文生态学作为研究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影响的交互作用的学科,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综述水文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一、水文生态学的概念水文生态学(Hydroecology)是水文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水文环境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和生态系统对水文过程的反馈作用。

其中,水文环境包括了水文水资源、水文时间序列和水文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信息,而生态过程则包括有机物质的生产和分解、能量传递、物质循环和群落的演替等。

二、水文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水文生态学研究内容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系统对水文条件的响应。

研究生态系统对水文环境变化的反应机制,探讨各种生态系统不同等级的响应模式和反馈机制。

2.水文条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观测和模拟,探讨水文变化对生态系统能量、物质和群落数量的影响。

3.管控因素分析。

分析水文水资源变化的原因,探讨影响生态系统及水资源变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水文生态系统的模拟和预测。

基于水文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描述和预测生态系统的水文过程。

5.水文生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通过研发相关技术手段,减轻生态系统的水文环境影响,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三、水文生态学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水文生态学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在流域尺度上,以“清华流域研究”为代表的课题组全面阐述了流域水文生态过程的复杂性;在河流生态系统方面,依靠生物-物理耦合模型的建立,华南师范大学对广州珠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和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海岸带生态系统方面,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则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环境与海岸带的互动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水文生态学研究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资源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管理和评价变得愈发重要。

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国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评价成为保障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中存在着定量评价方法不够系统、技术应用不够普及等问题,亟待解决。

在国外,发达国家在水资源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各种先进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我国的水资源评价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国际间水资源评价标准的差异、数据共享的不足等问题也给水资源评价带来了挑战。

深入研究国内外水资源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推动我国水资源评价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水资源评价作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水资源评价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和管理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水质状况以及水资源的动态变化趋势,为制定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水资源评价研究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污染。

通过对水资源的评价,可以发现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制定相关的优化措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资源评价研究对于保护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水环境的质量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水资源生态系统,维护水生态平衡。

水资源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为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现状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对于水资源的评价研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数量评价:国内水资源评价研究多集中在水资源的总量、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等方面,采用水文统计、模型模拟等方法对水资源量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水文学的国内外发展综述
姓名:刘伍根学号:C2010245 专业:水利工程摘要:现代水文学的基本方法也必须相应进行创新,在思维方法要强化整体论的指导,在逻辑方法上实现归纳与演绎推理的综合与突破、在描述方法上实现集总式与分布式的统一、在分析方法上实现物理认知与数学描述的协同。

关键词:水文学;基本方法;创新
水文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包括人们对于水文规律探知的欲望和
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水文调控的支撑需求,与以往相比,目前这两方面均发生了深刻演变,成为现代水文学发展进化的基础。

1 研究对象演变
流域水循环是水文学的研究对象,现代环境下流域水循环(图1)发生了三方面演变。

一是温室效应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

愈来愈多的观测和研究证明,全球尺度的气候变化影响流域水循环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在系统的输入方面,增加温室效应对于流域降水的雨量、雨型及其时空分布等都有一定影响。

输出方面,气温升高引起流域蒸散发能力的加大,导致垂向输出和水平向的输出均发生变化。

二是人工取用水对水循环结构影响。

人工取用水在天然的“河道-坡面”主循环内,形成了与之嵌套的以“取水-输水-用水-排水-回归”为基本过程的人工侧支循环圈,使得流域水循环具有了明显的二元结构。

人工侧支循环通量与主循环通量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动态依存关系,不仅给天然四水转化过程的蒸发渗漏带来了附加项,同时还对水环境与水
生态状况产生一系列次生效应。

三是下垫面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参数和特性影响。

于下垫面影响是全面的,城镇化、淤地坝、坡改梯与土地平整等微观地貌、地表覆被变化的变化深刻改变了地表产汇流特性,农田耕作和地下建筑物的修建,切断了壤中流的汇集路径,从而加大了包气带的持水能力。

下垫面的变化不仅改变了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等各径流成份比例,从而减少了水平向产流,增加了垂向入渗与蒸发,同时也使流域水循环的产流、汇流、蒸散发,甚至局地降雨的特性发生变。

图1 水循环基本过程与环节
2 服务对象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水循环过程发生一系列深刻演化,同时经
济社会对于水文学专业服务需求也在不断拓展,使得应用水文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应用水文学发展前期,经济社会对于水文学的专业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对水的控制方面,主要是对洪水的控制和规避,包括防洪工程规划与设计、洪泛区的划定与管理以及水流侵蚀和泥沙防治等方面。

随着经济社会用水需求的增加,水的利用也必须建立在水文信息和水文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包括正常和干旱条件下的径流过程和水质特性,实现供需平衡的有效调控措施,不同取水和用水政策对于河川径流的影响等。

随着用水量和排水量的进一步增加,对于水污染的控制和基本生态用水的保障也需要水文学的支持,在水污染控制方面,须要确定污染源和污染范围、污染物的扩散迁移和衰减规律、实际水文过程下的水体纳污能力以及污染控制方案的制定等;在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方面,须要确定生态系统保护目标下的径流量、水量分布和径流过程。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水文学实践需求,是水文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3. 现代水文学发展方向和基础方法思考
3.1 现代水文学发展方向
上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上设立了一系列重大的水文学研究计划或项目,如国际水文计划(IH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等,关注的焦点包括气候变化的水文响应问题、无资料区的水文预报(PUB)问题、参数的不确定性问题、尺度问题、水文信息获取技术问题、生态-水文反馈问题等等,基于水文学发展基础演变分析,未来一个时期现代水文学发展的重点主要集
中在五方面。

(1)现代水文基础理论研究。

现有的水文学基础理论建立在自然水循环动力学机理的基础上,随着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水循环的二元化特性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在原有的水文学的基础上,将社会水循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基础层面显式地考虑进去,形成符合现代水循环实际的二元认知模式及其基础理论,当前首要重点就是要建立社会水循环物理范式及其与自然水循环耦合本构关系的系统描述。

(2)现代环境下的水文响应及其规律研究。

重点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水文响应,如温室效应的水文学响应、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学响应和人工取用水的水文学响应;二是水循环分过程的耦合模拟,主要是流域尺度水循环的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地下过程的整体模拟及其与大气过程的耦合模拟;三是现代环境下的水文规律认知,包括水文过程的量质演变、时空分布特性以及特征值变化等。

(3)水文循环系统边界问题研究。

由于水问题通常是两大系统相互作用的表现,如洪水和缺水问题是社会圈和水圈通量不匹配的体现,生态问题则是水圈和生物圈,因此水文学今后在重视水循环规律及其演变机理研究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系统边界问题的研究,包括交互系统之间的反馈与响应机理,如水圈与生物圈之间的生态水文学机理以及水循环演变条件下生态演化的突变临界点等,此外还要深入研究系统界面交互过程与通量问题。

(4)水文预测和预报研究。

由于水文过程固有的随机特性,以及变化环境下的现代水文过程所具有非重复特性,基于统计和随机的水文学方法往往不能有效指导未来水文调控实践需求,因此在一定的预见期内进行科学的水文预测预报是现代水文学发展的基础内容之一,具体包括长期预测和短期预报两方面内容,长期预测要求我们能够构建有物理机制的预测模型,短期预报则要求将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紧密结合起来。

(5)现代水文观测和实验技术研究。

一是水热通量观测技术,包括新型的降水、蒸散发和径流观测技术;二是示踪剂和同位素观测技术;三是卫星遥感遥测技术,包括基于GIS平台的水文空间信息的处理和挖掘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