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我们的传统节日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主题活动六 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通用版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主题活动六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活动背景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龙舟竞渡和蒿草香茅草的习俗,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传统文化和庆祝活动。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还有吃五色饭等习俗。
在中华文化中,端午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代表着团圆、友情、爱国等传统文化内涵。
活动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2.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3.学会包粽子、制作艾叶香囊等传统活动。
活动过程1.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活动前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立体图形展示端午节的标志物——龙舟;•端午节相关的图片素材(如赛龙舟、挂艾叶等)及活动道具(如五色线、五谷杂粮等);•粽子原料及制作道具;•艾草及缝制传统艾叶香囊所需的材料(如布匹、线等)。
2. 活动的展开•给孩子们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让他们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特色;•给孩子们展示立体的龙舟模型,让他们亲身体验一下端午节重要的习俗——赛龙舟;•老师给孩子们讲解端午节中包粽子的来由和制作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片素材或制作流程示意图作为辅助,并让孩子们一起动手体验包粽子的制作过程,加深对于制作过程的理解;•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老师介绍五色线这一传统文化,发放五色线让孩子们体验五色线的卫生环保、色彩斑斓等特点;•给孩子们展示艾草及制作艾叶香囊的过程,让他们了解艾香的作用和由来,并让孩子们亲自缝制艾叶香囊,加深了解。
3. 活动总结在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通过观察和聆听孩子们的讨论,了解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活动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指导。
活动延伸1.搞一个粽子品尝大会,让孩子们品尝不同口味的粽子,比较不同地区的包粽子方式和口感;2.创设一个“端午最佳艾叶香囊评选”,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艾叶香囊创意,并由其他孩子进行评选;3.了解当地举办的龙舟比赛时间和地点,带领孩子们观赛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俗。
2.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___的《龙船调》。
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三、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惯。
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
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4.小结:把这些传说故事课下讲给别人听。
五、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
2.学生以小组活动形式展示。
师:非常好,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除了春节,你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呢?生:(举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春龙节。
师:非常好,你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传统节日了。
那么,我们今天的活动就是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并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你们对这些节日的喜爱和热爱。
二、知识讲解:师: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传统节日的图片。
(板书设计)这些节日都有哪些特别的俗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谈一谈你们对这些节日的了解和认识。
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

我们的传统节日(教案)综合实践活动通用版一、活动背景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体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设计了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活动对象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四、活动时间1课时五、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传统节日进行深入研究。
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从节日的来历、习俗、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3. 小组展示: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补充。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每个节日的特点。
4. 互动环节:教师设计一些与传统节日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抢答。
答对的学生可以得到小奖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5.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相关的手工制作、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传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六、活动延伸1. 家长参与: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分享传统节日的快乐。
2. 主题班会:组织一次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加深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3. 社区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区组织的传统节日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参观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景点,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背景和内涵。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程度。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及庆祝方式。
2.在传统节日的庆祝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
3.把所学的传统节日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2.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加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3.能够正确地朗诵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歌谣等。
三、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知识1.春节:春联、贴窗花、烟花爆竹、团圆饭、压岁钱、拜年等。
2.清明节:扫墓、祭祖、踏青等。
3.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
4.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故事传说等。
5.元宵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
2.传统节日技能1.制作春联:字顺、用笔、摆放、表达祝愿等。
2.制作窗花:剪纸、涂色、悬挂等。
3.包粽子:选材、包法、蒸煮、食用等。
4.制作花灯:绕丝、腰布、装饰、点亮等。
3.传统节日课文1.春节:《过年》、《佳节》等。
2.清明节:《清明上河图》、《清明》等。
3.端午节:《白蛇传》、《孟母三迁》等。
4.中秋节:《嫦娥奔月》、《宝葫芦的秘密》等。
5.元宵节:《西游记》、《马嵬坡》等。
四、教学方法1.观看视频、图片,启发学生想象,激发兴趣。
2.采用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交流。
3.制作春联、窗花、粽子、花灯等,带领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
4.课后朗读经典诗词、歌谣,运用音频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诵读。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传统节日知识学习1.教师给学生展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图片或视频。
2.通过互动问答,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以及庆祝方式。
3.通过图片展示或实物演示,具体介绍每个节日的食品、装饰品等。
第二课时:制作传统节日物品1.教师带领学生制作春联、窗花、粽子和花灯。
2.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进行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讲解制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传统节日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活动,在班级内进行春节晚会、清明扫墓、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和元宵猜灯谜等。
小学综合实践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中国的传统节日教案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我国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传统节日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节奏,更是我们培养爱国情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小学阶段进行综合实践教学,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传统节日,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小学综合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教案,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首先,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意义和习俗。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资源,选择适合小学生的传统节日进行教学。
例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生较为熟悉和喜爱的节日。
其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的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邀请父母或社区里的长辈来校园,讲述他们小时候过节的经历和习俗,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可以观看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影视作品,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传统节日的历史和传统;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第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制作传统节日的手工制品,如剪纸、灯笼、月饼等,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到传统节日的准备工作中,体验传统节日的乐趣;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传统节日的游园和户外活动,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喜庆氛围和群众性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文化。
此外,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传统节日教学。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选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进行鉴赏和朗读,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节日对诗词文化的影响;在美术课上,可以教授与传统节日有关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让学生们通过绘画作品来表达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与感悟。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传统节日 全国通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学设计活动设计背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语文把“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在教材中。
教材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结合本校实际设计了《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展示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重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活动准备: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创设活动情境: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还记得吗?你们有谁能来背诵一下吗?生: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师:大家能一起背诵吗?(生齐背)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元日也就是什么节日吗?生:春节师:对。
你回答的真棒!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从悠悠远古到现代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特有的传统节日、独特的民风民俗。
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主题】: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介绍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风俗习惯的载体,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当今社会,传统节日虽然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淡忘,但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需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体验和传承我们的传统节日。
2. 教案编写针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份教案如下:2.1 教学目标•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意义和习俗•重视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2 教学内容•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历史沿革•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和代表性习俗•传统节日的特色食物和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体验2.3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和实物道具,设计教学场景和装饰•课堂引导: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意义•习俗体验:让学生参与制作传统节日的特色食物或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亲身体验:组织学生参加传统节日的游园、拜神、祭祖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2.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体验情况,进行日常表现评价•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对传统节日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并进行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在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3. 个人观点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只有通过实际体验,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和认同传统节日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注重承上启下,让学生在活动中能够由浅入深地了解传统节日,从而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参与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后,不仅能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魂魄,从而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快乐节日,全国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快乐节日,全国通用一、活动主题:欢度春节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3. 举办春节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猜灯谜等。
二、活动主题:庆祝植树节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树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植树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进行植树活动,种植花草树木。
3. 制作环保标语和宣传画,宣传植树节。
三、活动主题:清明节扫墓祭祖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尊敬祖先,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组织学生去墓地扫墓祭祖。
3. 制作清明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风筝、纸花等。
四、活动主题:庆祝劳动节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劳动节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活动,如打扫卫生、植树等。
3. 举办劳动节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比赛等。
五、活动主题:庆祝端午节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品,如粽子、龙舟等。
3. 举办端午节庆祝活动,如包粽子比赛、划龙舟等。
六、活动主题:庆祝儿童节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节的来历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内容:1. 讲述儿童节的来历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设计背景:
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丰富的民族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的情趣、丰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受西方文化的浸润,更注重西方的洋节,尤其是小学生在社会的影响下,知道西方的许多节日,对中国传统节日知道的却寥寥无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有组课文是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丰富,我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主要通过传统节日这个窗口,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
活动设计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2.通过搜集、交流、汇报传统节日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活动重难点: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几大传统节日,知道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各地的风俗。
活动准备:
活动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民族传统节日传说及习俗的资料;教师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不同的地区、不同
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
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即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人们外出拜年,在家接待客人,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课件出示:我国的传统节日……
引导学生颂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
问: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的节日生读自已课前搜集的知识教师讲解我国传统的六大节日……首先,我们从腊八节看:
引导,从腊八开始我们就开始为春节做准备了,那么在我国的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展示)。
生:描绘看到的节日情景和知道的习俗。
师:春节是我国最盛大、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风情吧。
通过课件演示,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的画面,学生观看了春节中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看春节联欢会、拜年等活动,对春节进行品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创设快乐、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为活动的探究创设了情境。
探究活动主题
(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悠悠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创造了举世瞩目、灿烂古老的东方文化,也形成了许多各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漫长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大家所知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
(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以农历计算。
)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知道的传统节日,教师适时小结。
)
2.你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按时间排排队吗?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中秋节重阳节初一十五
4月5日左右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
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排队,知道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及时间,而且使学生明确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
(二)、节日习俗大放送
师:同学们每个节日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简单地说说这些节日的风俗习惯。
1.小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2.汇报学习的成果(师适机点拨):
生:我们搜集了关于端午节来历的资料。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的。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说他因自己的见解得不到国王的理解,忧国忧民投入汨罗江中而死。
屈原死后,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
人们扔下饭团和肉,希望鱼不要吃他的尸体。
从此,在端午节那天,人们就通过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屈原。
生:端午节这天有很多习俗,比如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吃鸡蛋等。
端午节流行广泛,不仅在汉族地区流行,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相当活跃,如壮族、傣族、白族……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的习俗。
了解诗人屈原,对屈原那种心忧天下,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肃然起敬。
)
生:我们小组搜集的是关于中秋节的资料。
中秋夜这天人们吃月饼,代表团圆。
月饼又叫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
传说,月饼是为了纪念古代奔月的嫦娥仙子。
人们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融为一体。
中秋之夜,遥望像玉盘似的明月,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师:我们学过哪些望月思乡的古诗?
生: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老年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后来在重阳节这天又有赏菊花、吃年糕的习俗,古代还有插茱萸的习俗。
我们学过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生:我们小组汇报的是清明节。
清明节也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节日。
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扫墓、上坟来祭祀死去的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师:(小结)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还有很多,它们是中国悠久历史中的一束奇葩。
(出示课件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的)
(设计意图:师生资料交流分享,加深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
学生在主题实践中感悟传统节日、享受实践中的快乐,感受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
(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传统节日这种非物质文化,制定出台了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
同学们想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你现在想做些什么?
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产生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欲望。
相信从这次活动开始,孩子们会加入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
)三、总结活动成果
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被人们的关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也越来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活动成果,学生心灵产生震撼,情感得到升华,完成本节课的活动目标。
)
师:传统节日的风俗就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种子,它将会在人们心中生根、发展,代代相传。
活动简析: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
我设计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专题活动,在主题探究中
通过“传统节日知多少”、“节日习俗大放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活动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