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程度上,带有人为的而未全面反映生物的系统发育。
自林奈(Linnaeus,1753)起到20世纪50年代的近两百年间,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一直沿用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
由于真菌不像植物那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像动物那样以吞食和消化的形式获得营养物质,真菌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与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差异。
因此,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生物仅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不够的。
但生物究竟应该分为几个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除了林奈的两界系统外,先后有学者提出将生物分为三界、四界、五界和八界系统。
现简介如下。
1.两界系统自林奈(Linnaeus,1753)开始,将生物分为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iatae)两个界,真菌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因其固着生活,并且具有细胞壁而被归为人植物界中。
植物界则进一步分为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藻菌植物门(Thallophyta)是许多营养体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它们以裂殖、芽殖或产生孢子等形式繁殖,其中包括藻类、真菌、黏菌、放线菌和细菌等。
由于藻菌植物门中包括许多性状很不相近的低等植物,作为一个分类单元的意义不大,以后就有人主张取消藻菌植物门而将这些低等植物分为许多门。
除藻类植物外,细菌、黏菌和真菌分别列为裂殖菌门(Schizomycophyta)、黏菌门(Myxomyeophyta)和真菌门(Eumyeophyta)。
·2.三界系统黑格尔(Haekel,1866)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仍属于植物界;科纳德(Conard,1939)增加了菌界(Mycetalia),真菌属于菌界;斯坦尼(Startler,1970)增加了原生生物界,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科普兰(Copeland,1938,1956)认为,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
第九章真菌的命名和分类系统ppt课件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1、真菌分类学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 ①大形态时期(公元前400年-公元1700) ②小形态时期(1700-1860) ③进化论时期(1860-1900) ④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60) ⑤分子生物学时期(1970-)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五界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分类系统,
在纵向上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 原核生物→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多细胞 生物;在横向上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 向,即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营养的真菌 和摄食的动物。
林奈创立的“双名制命名法” 广泛用于动物、植物、真菌、细 菌等各类生物的命名。 图片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原则
双名制的名字由两个拉丁文的 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属名的 第一个字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名, 种名的第一个字小写,最后加上命 名人的姓。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在真菌分类中所应用的分类 单位和其它生物所用的相同,即 界、门、亚门、纲、亚纲、目、 亚目、科、亚科、属、种等。
2真菌概论print

原生质团(plasmodium): 粘菌、根肿菌。 单细胞(unicell):椭圆形至球形,如酵母菌、壶菌。 菌丝体(mycelium):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细小和多分枝的
丝状体构成,常交织成团。 有隔菌丝:高等真菌,多细胞,有隔膜,膜上有微孔。
附着胞(appressorium) :真菌孢子萌发形成的芽管或菌丝 顶端的膨大部分。功能是牢固地附着在寄主体表。
假根(rhizoid):自菌体上形成外表象根的根状菌丝(黑根 霉)。作用是使真菌牢固附着在基质和寄主表面以吸取水分 和养分。
(三)菌丝的组织体
1、菌组织(Fungal tissues) 1)菌组织定义: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
1)芽孢子(Blast spore):母细胞的某一点向外突起逐 渐膨大,芽殖形成的孢子
2)厚垣孢子(chlamydospore) :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 由 菌丝一个细胞内原生质浓缩形成的孢子,各类 真菌均可产生,属于休眠孢子,壁厚,抗逆境, 可以存活多年。
3)游动孢子(zoospore) :产生于游动孢子囊内的内生孢子, 有鞭毛,在水中能游动;单细胞,无细胞壁;水 传;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 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组织(Prosenchyma) :菌丝平行排列或纠结在一 起的组织,可看到 菌丝体的长形细胞。(用机械的方法 它们分开)。
b 拟薄壁组织(Pseudoparenchyma) :菌丝间结合紧密, 在组织外层是近圆形、多角形细胞,与高度植物的薄壁 细胞相似(一般用碱溶液才能使它们分开)。
梨胶锈菌 松柏:冬孢子和担孢子, 梨树:性孢子和锈孢子。
真菌的五个亚门

生物制药
利用真菌作为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 物。
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
食用菌生产
利用真菌分解有机物,制成生物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
栽培食用真菌,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 品来源。
生物农药
某些真菌可用于生物防治,控制农作 物病虫害。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03
代表物种
根肿菌、腐霉菌等。
04 真菌的生态与习性
真菌的生长环境
土壤
大多数真菌生长在土壤中 ,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
系或分解有机物质。
水域
一些真菌在水生环境中 生长,如淡水、海水和
沼泽地。
空气
空气中也存在真菌,如 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
长。
极端环境
部分真菌能在极端环境中 生存,如高温、低温、高
盐和高辐射环境。
06 总结与展望
对真菌五个亚门的总结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包括一些水生真菌和寄 生高等植物的真菌,具 有鞭毛游动孢子进行繁 殖。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
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 型为单细胞外,均为有 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方式多样,有 性繁殖通过质配、核配 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和 子囊孢子。
拓展真菌在生态和环境领域的应 用
研究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土壤改 良、生物防治和环境污染治理等,为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加强真菌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
深入研究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有 益和有害方面,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新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第二章菌物分类学PPT课件

2021
8
三界系统
1939年,Conard提出菌物界; 1860年,Hogg提出设立原始生物界; 1971年,Dodson提出菌界;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E.H.Haeckel建议三界系统。
动物界
植物界
原生生物界
2021
9
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系统,1956年成熟;
5
第二节 真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一)两界系统 (二)三界系统 (三)四界系统 (四)五界系统 (五)六界系统 (六)三总界五界系统
2021
6
生物界级学说发展的示意图
2021
7
两界系统
1753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v Linne)在其名著《植物种志》首先提出。
2021
17
真 菌 界 的 几 种 分 类 系 统
2021
18
第三节 菌物分类的依据
一、表型特征
• 1.形态 • 2.超微结构 • 3.生物化学 • 5.核酸序列 • 6.其他
2021
19
• 1.形态:
•
菌体的基本外形
•
产孢结构
•
孢子的种类、形状、颜色、大小
•
总体形态特征
2021
20
• 2.超微结构
2021
2
• 二、真菌分类的基本规则 • (一)分类等级:真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
门、纲、目、科、属、种。 • (二)基本分类单位——种 • 1、形态学种:根据形态特征的不连续性,
对真菌个体进行分类而区分的类群。
2021
3
• 2、生物学种:指原本可以相互交配繁殖, 但由于地理隔离或生殖隔离,彼此没有机 会交配的一个自然种群或个体种群
第三章 传染性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

图2-3 真菌吸器的类型
三、真菌的营养体
4.营养体变态结构 有的真菌在不良的条件下,菌丝可以形成特殊 的变态结构,由菌丝交织而成,其作用:渡过 不良的环境条件,进行繁殖和传播。如: 菌核:由菌丝形成的一种休眠体,形似鼠便状, 形状、大小不一,有丰富的养分。 子座:由菌丝和部分植物组织形成的垫状结构。 菌索:菌丝体平行组织而成,形似绳索状。
四、子囊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特点
2.分类 本目只有一个科,即白粉菌科Erysiphaceae) 重要属有 (1)布氏白粉菌属: (2)单丝壳属:瓜类白粉病,凤仙花 (3)叉丝单囊壳属:海棠、李 (4)白粉菌属:禾谷类白粉病 (5)叉丝壳属:板栗 (6)钩丝壳属: 桑白粉病 (7)球针壳属:木瓜、梧桐
2.真菌分类系统的演变和比较
三纲一类的系统 藻状菌纲 子囊菌纲 担子菌纲 半知菌类
Ainsworth 的系统 真菌(菌物)界 粘菌门 真菌门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比较如下表:
类别
营养体
原质团或 无隔膜菌 丝 没有隔膜 菌丝
无性生殖
四.真菌的繁殖体
1.无性繁殖与无性孢子类型 是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 式。无性繁殖主要在作用生长季节进行,产生的 孢子传播迅速,主要作用是在田间蔓延。因为产 生的孢子数量大、繁殖快、扩散广。 (1)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形成于菌丝 或孢子囊梗顶端膨大的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无细 胞壁,有1~2根鞭毛,能游动,有尾鞭和茸鞭之 分。 (2)孢囊孢子:是接合菌的无性孢。形成和游动 孢子相似,有细胞壁,无鞭毛,孢子囊膨大为球 形,孢囊孢子数量大,随风飞散。
真菌分类学(标本采集与制作)PPT课件

5. 存放与运输
05
明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如分类学研究、生态调查等。
根据真菌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 行采集。 详细观察真菌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并记录相关信息。
使用适当的工具将真菌子实体或相关组织切割下来。 将采集的标本放入采集袋中,并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采集注意事项与技巧
建立档案
为每个真菌标本建立档案,记 录采集信息、制作过程、保存 状态等。
交流与共享
与其他真菌分类学者或爱好者 交流、分享标本和经验,促进
学术交流和共同进步。
04
真菌分类学应用与实践
真菌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物
真菌通过分解有机物,将动植 物残体和排泄物转化为简单的 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促 进物质循环。
01
02
03
04
保护资源
避免过度采集和破坏生态环境 。
记录详细信息
确保记录采集的所有相关信息 ,如地点、时间、环境条件等 。
使用专业术语
在记录和描述时使用专业术语 ,确保准确性。
及时处理和保存
采集后及时处理和保存标本, 以防腐烂变质。
03
真菌标本制作方法
制作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采集工具
根据真菌的种类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采集工 具,如铲子、刀、镊子等。
土壤改良
某些真菌能够分解岩石,释放 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共生关系
真菌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如 菌根菌,帮助植物吸收水分和 营养,促进植物生长。
真菌在农业上的应用
01
02
03
有害生物控制
一些真菌能够产生抗菌或 杀虫的代谢产物,用于防 治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界系统
林奈两界系统:真菌属于植物界真菌门 19世纪中叶 :在植物界、动物界之外建
立了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 :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二、五界系统
Wittaker四界分类: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 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图片
第二节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 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 胞学的资料。近30年由于科学的发 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对 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真菌的起源
真菌起源有两种理论: 多元论:根据性器官形态和交配方
式,认为真菌起源于藻类; 单元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起源于
1995年第八版《真菌字典》列举了 十几种重要的分类系统
在这些分类系统中,仍然以生态环 境、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殖特 性为主要分类依据,并结合系统发 育规律来进行分类
3、本课程选用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Fungi)
•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链接 • 接合菌门(Zygomycota)链接 • 子囊菌门(Ascomycota)链接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链接 •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链接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1、真菌分类学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 ①大形态时期(公元前400年-公元1700) ②小形态时期(1700-1860) ③进化论时期(1860-1900) ④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60) ⑤分子生物学时期(1970-)
2、当前的分类
在真菌分类中所应用的分类 单位和其它生物所用的相同,即 界、门、亚门、纲、亚纲、目、 亚目、科、亚科、属、种等。
以禾柄锈菌为例:
界(Kingdom) 真菌界Fungi 门(Phylum)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 纲(Class) 冬孢菌纲Teliomycetes 目(Order) 锈菌目Uredinales 科(Family) 柄锈菌科Pucciniaceae 属(Genus) 柄锈菌属Puccinia 种(Species) 禾谷种Graminis
☺ 冬孢菌纲 (Teliomycetes) ☺ 层菌纲 (Hymenomycetes) ☺ 腹菌纲 (Gasteromycetes)
返回
芽孢纲(Blastomycetes) 丝孢纲(Hyphomycetes) 腔孢纲(Coelomycetes)
返回
一种原始水生生物——鞭毛生物。
二、真菌的演化
目前认为真菌演化的主轴路 线为:鞭毛生物→壶菌→接合菌 →子囊菌→担子菌。
第三节 真菌的命名和分类
一、真菌的命名
林奈创立的“双名制命名法” 广泛用于动物、植物、真菌、细 菌等各类生物的命名。 图片
原则
双名制的名字由两个拉丁文的 词组成,第一个词是属名,属名的 第一个字大写;第二个词是种名, 种名的第一个字小写,最后加上命 名人的姓。
五界系统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分类系统,
在纵向上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 原核生物→真核单细胞生物→真核多细胞 生物;在横向上显示了生物演化的三大方 向,即光合作用的植物、吸收营养的真菌 和摄食的动物。
三、八界系统
细菌总界:
真细菌界、古细菌界
真核总界:
古菌界、原生动物界、植物界、动 物界、真菌界、藻界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
返回
接合菌纲(Zygomycetes) 毛菌纲(Trichomycetes) 返回
返回
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核菌纲(Pyrenomycetes) 腔菌纲(Leculoascomycetes) 盘菌纲(Discomycetes) 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