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真菌分类与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结合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 基因学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分类 ,更加全面和准确。
分类体系的演变与发展
分类体系的不断完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真菌的认识不断深入,分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和发展。
新的分类方法和技术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分类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为真菌分类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手段。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
分类和命名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基本特征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体系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命名规则 •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分类与命名的
应用 • 研究展望与挑战
目录
01
引言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危害
01
02
03
园林植物病害
由病原真菌引起的园林植 物病害,导致植物生长异 常,影响观赏价值。
对农业生产造成危害。
03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体
系
传统分类体系
形态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形态、大小、颜色、结构等特征进行 分类。
生理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营养方式、生长条件、代谢产物等特 征进行分类。
生态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生态环境、寄主范围、地理分布等特 征进行分类。
现代分类体系
基因学分类
根据真菌的DNA序列、基因型等 遗传信息进行分类。
强化跨地区、跨国界合作
加强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专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园林植物病原真菌带来的挑战。
感谢观看
THANKS
在园林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病害诊断
通过对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可以准确诊断园林植物的病害类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
植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

物病原真菌-鞭毛菌亚门一、真菌的分类与命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关于真菌的命名,国际命名原则中规定一种真菌只能有一个名称,如果一种真菌的生活史中有有性阶段和无性阶段,按有性阶段命名是合法的。
而半知菌中的真菌,只知其无性阶段,因而命名都是根据无性阶段的特征而定的。
菌的命名采用国际通用的双名法,前一个名称是属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后一个名称是种名,种名之后为定名人的姓氏,如有更改学名者,最初的定名人应加括号表示。
菌的分类,目前多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系统,将真菌界分为黏菌门和真菌门。
菌的营养体是变形体或原质团,而真菌门真菌的营养体典型的是菌丝体。
据营养体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特征,将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表1 真菌门各亚门主要特征亚门营养体无性繁殖有性生殖鞭毛菌原生质团或无隔菌丝体游动孢子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接合菌无隔菌丝体孢囊孢子接合孢子子囊菌单细胞或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有隔菌丝体罕见担孢子半知菌多为有隔菌丝体分生孢子无或暂未发现二、鞭毛菌亚门主要特征(一)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无隔菌丝体(二)无性繁殖形成孢子囊,内生有游动孢子(三)有性繁殖产生休眠孢子囊或卵孢子类真菌多生活在水中或土壤中。
生活在土壤中的鞭毛菌带有两栖性,适应于潮湿的土壤。
高级类群为陆生,不少是专性寄生菌,也有腐生和非专性寄生。
三、鞭毛菌亚门主要属介绍(一)根肿菌属养体始终是无壁的原生质团,即变形体。
休眠孢子囊在寄主细胞内分散呈鱼卵块状。
休眠孢子囊萌发时产生前端具有2根鞭毛长短不一的游动孢子。
如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二)腐霉属丝发达,生长旺盛时呈白色棉絮状。
孢囊梗菌丝状。
孢子囊多数在菌丝顶端形成,呈棒状、姜瓣状或球形,成熟后一般不脱落,萌发时产生游动孢子。
有性生殖在藏卵器内产生一个卵孢子。
腐霉常存在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病害,如幼苗猝倒病。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类和命名程度上,带有人为的而未全面反映生物的系统发育。
自林奈(Linnaeus,1753)起到20世纪50年代的近两百年间,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的两界系统一直沿用着,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动。
由于真菌不像植物那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不像动物那样以吞食和消化的形式获得营养物质,真菌是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真菌与植物还有许多其他差异。
因此,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生物仅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是不够的。
但生物究竟应该分为几个界,众说纷纭,意见不一。
除了林奈的两界系统外,先后有学者提出将生物分为三界、四界、五界和八界系统。
现简介如下。
1.两界系统自林奈(Linnaeus,1753)开始,将生物分为动物界(Animalia)和植物界(Plaiatae)两个界,真菌虽不进行光合作用,但因其固着生活,并且具有细胞壁而被归为人植物界中。
植物界则进一步分为藻菌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个门。
藻菌植物门(Thallophyta)是许多营养体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植物。
它们以裂殖、芽殖或产生孢子等形式繁殖,其中包括藻类、真菌、黏菌、放线菌和细菌等。
由于藻菌植物门中包括许多性状很不相近的低等植物,作为一个分类单元的意义不大,以后就有人主张取消藻菌植物门而将这些低等植物分为许多门。
除藻类植物外,细菌、黏菌和真菌分别列为裂殖菌门(Schizomycophyta)、黏菌门(Myxomyeophyta)和真菌门(Eumyeophyta)。
·2.三界系统黑格尔(Haekel,1866)在两界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仍属于植物界;科纳德(Conard,1939)增加了菌界(Mycetalia),真菌属于菌界;斯坦尼(Startler,1970)增加了原生生物界,真菌属于原生生物界。
3.四界系统科普兰(Copeland,1938,1956)认为,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和菌界。
真菌分类

深部真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深部真菌是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引起全身性感染s的真菌,包括下列四大类(表20-4)。
其中3类为致病性真菌,能感染正常人,有地域性;孢子丝菌在我国先后有数例报告,球孢子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国内个别病例报告都为归国华侨。
1、2、4类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特殊状态患者,近年来因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大量应用,本类真菌感染有所增多。
且临床上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营养不良,大面积烧伤及器官移植等也常继发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
因此已成为医学实践中一个重要问题。
表20-4 侵害人体深部真菌的种类及侵害部位一、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Monilia albican 或canidia Albicans)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本菌细胞呈卵圆形,很象酵母菌,比葡萄球菌大5~6倍,革兰氏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均匀。
在病灶材料中常见菌细胞出芽生成假菌丝,假菌丝长短不一,并不分枝,假菌丝收缩断裂又成为芽生的菌细胞(图20-3)。
图20-3 白色念珠菌患者痰液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本菌在血琼脂或沙保氏琼脂上,37℃或室温孵育2~3日后,生成灰白乳酪样菌落,涂片镜检,可看到表层为卵圆形芽生细胞,底层有较多假菌丝。
若接种于4%玉蜀黍琼脂上,室温孵育3~5日可见假菌丝,芽生孢子,厚膜孢子(图20-4)。
图20-4 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可侵犯人体许多部位,可引起:1.皮肤念珠菌病,好发于皮肤皱褶处(腑窝、腹股沟,乳房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2.粘膜念珠菌病,以鹅口疮、口角炎、阴道炎最多见,在粘膜表面盖有凝乳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浅表溃疡。
真菌的五个亚门

生物制药
利用真菌作为宿主生产基因工程药 物。
真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肥料
食用菌生产
利用真菌分解有机物,制成生物肥料, 提高土壤肥力。
栽培食用真菌,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食 品来源。
生物农药
某些真菌可用于生物防治,控制农作 物病虫害。
真菌对人类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03
代表物种
根肿菌、腐霉菌等。
04 真菌的生态与习性
真菌的生长环境
土壤
大多数真菌生长在土壤中 ,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
系或分解有机物质。
水域
一些真菌在水生环境中 生长,如淡水、海水和
沼泽地。
空气
空气中也存在真菌,如 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中生
长。
极端环境
部分真菌能在极端环境中 生存,如高温、低温、高
盐和高辐射环境。
06 总结与展望
对真菌五个亚门的总结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包括一些水生真菌和寄 生高等植物的真菌,具 有鞭毛游动孢子进行繁 殖。
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 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 ,有性生殖为接合生殖 。
营养体除极少数低等类 型为单细胞外,均为有 隔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无性繁殖方式多样,有 性繁殖通过质配、核配 和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和 子囊孢子。
拓展真菌在生态和环境领域的应 用
研究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土壤改 良、生物防治和环境污染治理等,为环境 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加强真菌与人类健康关系的研究
深入研究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有 益和有害方面,为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提 供新的治疗策略和预防方法。
真菌分类与命名

真菌分类与命名真菌的分类单位,依次分为界(Regnum,Kingdom),门(Division,Phylum),纲(classis,Class),目(Ordo,Order),科(Familia,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种是基本单位,种以下还有亚种(subspecies)。
真菌分类的主要依据为:有性生殖的各种器官、无性菌丝、孢子和菌落形态特征等。
真菌分类系统较多,目前尚未统一,近年来趋向采用安斯沃斯(Ainsworth)等人的《真菌学词典》所介绍的分类系统.该系统认为真菌属于单独成立的真菌界(Fungi),界以下分为粘菌门(Myxomycota)和真菌门(Eumycota),通常所称的真菌即指真菌门菌。
真菌门下分为5个亚门: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和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
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有4个亚门:①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绝大多数没有隔膜,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zyg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孢子囊孢子(sporangiosDore)。
如毛霉菌(Mucor)和根霉菌(Rhizopus)等;②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生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ascospore),无性繁殖产生分生孢子(conidium)。
如芽生菌属(Blastomyces)、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毛癣菌属(Trichophyton)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等;③担子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生殖形成担孢子。
如致病性真菌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④半知菌亚门:也称不完全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或单细胞,对此类真菌生活史了解不完全,只有无性繁殖阶段,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称为半知菌。
真菌的命名和分类系统

一、两界系统
林奈两界系统:真菌属于植物界真菌门 19世纪中叶 :在植物界、动物界之外建
立了原生生物界 四界系统 :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
动物界
二、五界系统
Wittaker四界分类:原生生物界、 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 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图片
第二节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真菌的起源、演化和系统发育 的研究最初是根据比较形态学和细 胞学的资料。近30年由于科学的发 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对 真菌起源和演化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真菌的起源
真菌起源有两种理论: 多元论:根据性器官形态和交配方
式,认为真菌起源于藻类; 单元论:认为绝大多数真菌起源于
1995年第八版《真菌字典》列举了 十几种重要的分类系统
在这些分类系统中,仍然以生态环 境、形态特征、细胞结构、生殖特 性为主要分类依据,并结合系统发 育规律来进行分类
3、本课程选用的分类系统
真菌界(Fungi)
• 壶菌门(Chytridiomycota)链接 • 接合菌门(Zygomycota)链接 • 子囊菌门(Ascomycota)链接 •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链接 • 半知菌类(Fungi Imperfecti)链接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 Pers
二、真菌的分类系统
1、真菌分类学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 ①大形态时期(公元前400年-公元1700) ②小形态时期(1700-1860) ③进化论时期(1860-1900) ④细胞遗传学时期(1900-1960) ⑤分子生物学时期(1970-)
2、当前的分类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类多样的生物,它们的分布非常广泛,分类也十分复杂。
真菌的分类主要取决于它们的形态特征,行为特征,生物化学特征,遗传特征和生物地理学特征。
在实际的应用中,真菌的分类也包括它们的产品、功能和应用。
一般来说,真菌的分类基于它们的物种属种,用于标识不同物种之间的显著差异,以及它们在钻研真菌过程中的相关性。
根据不同的特征,大多数真菌被分为四大类:真菌、霉菌、霉菌和细菌。
真菌是最常见的真菌类型,它们最初是以其丰富的形态特征而著名,包括菌丝体、菌落、基质以及其他特殊形式。
它们的物种种类也多样,在世界各地都分布有各种不同的类型的真菌。
大多数真菌可以通过观察其形态特征来分类,通常归类为白色菌、灰白色菌、红色真菌和黑色菌。
霉菌是一类无性的真菌,它的形态特征与真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和真菌一样,它也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霉菌的种类相当多,最常见的包括霉素、亚硝酸盐和磷酸盐霉菌。
它们的形态特征也很不同,有的是几何形状的粒子,有的是纤维状的丝状物,有的是球状的,还有的是像真菌菌丝体一样的条状物。
黄曲霉是一类普遍分布的真菌,它们主要生活在空气中和土壤中,它们的形态特征是白色短丝状物,具有马尾状或饰物状。
它们喜欢湿润的环境,有时会在水果、蔬菜以及其他植物上发病,带来严重的危害。
细菌是一类真菌,它们主要以细菌丝体为特征,种类非常多,用于不同环境的分类。
不同的细菌可能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如杆状形,球状形,马蹄形,叉形等。
它们有的有自然的环境,也有的是人工培养,用于不同科学研究。
另外,还有一类真菌称为原生虫真菌,其特点是拥有原生态细胞壁,以及原生虫细胞形态,原生虫真菌多数生活在植物以及动物的体内,以及环境中。
基于以上这些特征,真菌的分类已经被完全地建立起来。
如今,这类分类的发展也变得更加精确,微生物研究者们可以借助最新的技术,利用其特征和其他产品的考量,更精准的将真菌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应用。
真菌的分类是研究真菌的重要工作,也是不断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转属规则 转属保留种加词。如絮状表 . 转属保留种加词。 皮 癣 菌 原 名 为 絮 状 单 端 孢 (Trichotheciumfiocc suin Harz 1870),以 , 后转属为表皮癣菌,但仍保留种加词 [ Epidemlophyton floccosum(Harz)Lang roneLMilochevitchl930), 将原作者用括 ,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号括起放在转属作者的前面。
11.优先律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 发表最早的正确、合法的名称。 如 大 小 孢 子 菌 ( Microsporumcams Bodin 1902最先由 最先由Bodin发表。 1907年Sabouraud 发表。 年 最先由 发表 改变此名称,称其为羊毛小孢子菌 [mlcrosporum Lanosu (Bodin)Saboaraud 1907]。根据优先律,国际上承认犬小孢子 。根据优先律,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菌为正确名称,而羊毛小孢子菌:异名。
13.对种属名称的要求 属名可来源于任何语 . 但应按拉丁文处理。 言,但应按拉丁文处理。种加词的名称也来 源于任何语言,甚至人名、国名等。 源于任何语言,甚至人名、国名等。如新生 隐球菌上海变种(Cneoformans 隐球菌上海变种 var.shanshalensl,属名第 个拉丁文字母要 . ,属名第1个拉丁文字母要 大写,其他为小写。属、种名称在印刷体中 大写,其他为小写。 要用斜体字,手写体在字下加横线 下加横线, 要用斜体字,手写体在字 下加横线,后缀作 者的姓、出版年代、 者的姓、出版年代、报告一个新种时不论用 何种文字发表,都要求有拉丁文摘要。 何种文字发表,都要求有拉丁文摘要的原则: 为处理植物分类名称而设立,也适用真菌。 1.为处理植物分类名称而设立,也适用真菌。 科及科以下名称,有命名模式。 2.科及科以下名称,有命名模式。 双名制。 3.双名制。 要求名称是最早而符合规定的名称。 4.要求名称是最早而符合规定的名称。 名称用拉丁文处理。 5.名称用拉丁文处理。 命名规则要追溯既往。 6.命名规则要追溯既往。
第十九章真菌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现代分类有接合菌门、 真菌的现代分类有接合菌门、赤菌 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等4个门。 门、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等4个门。
1.子囊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有酵母属、阿古劳 子囊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有酵母属、 子囊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有酵母属 伊蒙崖、节皮菌、假性阿利什霉、 菌、伊蒙崖、节皮菌、假性阿利什霉、毛 结节 2.担子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是新生线状黑粉菌 担子菌门中对人致病的是新生线状黑粉菌 3.半知菌中对人致病性真菌多,有白假丝酵 半知菌中对人致病性真菌多, 半知菌中对人致病性真菌多 母菌属、隐球菌属、表皮癣菌属、 母菌属、隐球菌属、表皮癣菌属、球孢子 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属等。 菌属和组织胞浆菌属等。
7.术语及分类群名称 超界、域;界;门, . 超界、 门字尾;亚门字尾; 门字尾;亚门字尾;纲,纲字尾; 纲字尾; 亚纲字尾; 亚纲字尾;目,目字尾;亚目字尾; 目字尾;亚目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科字尾;亚科字尾。 8.属名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 拉丁语的单数名词。
9.种名 是属名和一个单词的种加词的双 .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 名组合。为形容词,与属的性、数、格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 一致。如种加词有两个名称,在其中间 要有一个连字符。 要有一个连字符。如红紫青霉 (Penicillium roseo-purpureum)。 。 10.合格名称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否则 要符合法规各项规定, .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 称不合格名称,或称异名、同名、重 词名等。 词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