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术后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术后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方法
局部麻醉药
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通过阻 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而达到镇痛效果 。
非药物镇痛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可以通过物理刺激缓解肌 肉紧张和疼痛。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 练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 心态,减轻焦虑和恐惧, 从而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 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 气血的目的,从而缓解疼 痛。
结果分析
定期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 ,了解患者疼痛变化趋势 ,为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 提供依据。
03
术后疼痛处理方法
药物镇痛
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芬太尼等,通过激活中 枢神经系统内的阿片受体而产生
镇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通过抑制 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 的生成,从而发挥镇痛作用。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饮食和情绪
,及时有效的疼痛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03
促进术后恢复
术后疼痛可能导致患者肌肉紧张、呼吸受限、免疫功能下降等,不利于 术后恢复。合理的疼痛处理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 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医护人员负担
术后疼痛处理不当可能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不安,增加医护人员的 工作负担。规范的疼痛管理流程可以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工 作效率。
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精准化疼痛评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未来术后疼痛的评 估将更加精准化,如利 用生物标志物、神经影 像学等技术手段对疼痛 进行客观定量评估。
多模式镇痛

基于ERAS理念下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基于ERAS理念下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基于ERAS理念下术后患者疼痛管理的研究进展摘要术后疼痛管理是ERAS的重要组成部分。

疼痛作为人体最为强烈的应激刺激因素,属于一种保护性、防御机制,但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刺激,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就基于ERAS理念下对外科手术后疼痛产生的机理、评估的方法、止痛的进展以及疼痛的护理要点予以综述,认为术后止痛不仅要加强疼痛护理教育、改变疼痛传统观念、提高疼痛控制认识,还要有准确的疼痛评估、有效的疼痛控制及正确的疼痛管理。

关键词:ERAS理念;术后疼痛管理;综述前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科室协作,对涉及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通过缓解病人围手术期各种应激反应,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促进康复的目的[1]。

术后疼痛作为围手术期常见的应激反应,不仅引起患者不适,降低患者依从性,同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延长住院时间。

美国疼痛学会在1995年提出,应将疼痛列为与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并重的第五大生命体征之一[2]。

围手术期镇痛,尤其是术后镇痛越来越受到医患的关注与重视。

安全有效的术后疼痛管理是加速康复外科的主要组成部分。

术后疼痛管理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疼痛,而且有助于患者早期活动及功能恢复,达到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和提升住院满意度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有效避免术后慢性疼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术后疼痛管理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

1.术后疼痛产生机制和对机体影响1.1术后疼痛产生机制术后疼痛是指与手术相关的组织损伤所引起的急性疼痛[3],由于手术中对组织及神经的切、割、凝等操作,导致组织和神经的缺血、缺氧和水肿,加重神经及组织的损伤。

手术创伤可诱导创伤组织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大量表达,触发前列腺素和氧自由基等炎性物质的激活或释放,从而引起机体过度炎症反应和术后剧烈疼痛[4]。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工作单位:510620广州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朱琦:女,本科,护师收稿日期:2012-02-17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朱琦摘要综述了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干预,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数字评分法,Woug -Banker 面部表情法,行为疼痛评估法,以及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等。

护理干预包括手术后镇痛的必要性,影响术后镇痛的护理因素,镇痛措施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外科手术;疼痛;评估;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411(2012)11-0015-03手术后疼痛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伤害。

程度剧烈的疼痛往往使患者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和炎症介质的异常释放,研究表明手术后的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的免疫损伤。

手术后患者因为害怕疼痛,不敢咳嗽、深呼吸和翻身,而这些将增加肺不张、血栓形成、麻痹性肠梗阻、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2]。

手术后疼痛所带来的上述这些作用既不利于术后机体创伤的修复,也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巨大痛苦。

因此,进行手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和手术后镇痛的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至关重要。

这需要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者对疼痛的认知,要善于通过观察、询问,正确采用各种量表科学客观地评估患者疼痛,在术前及术后应用止痛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恶心的护理、对患者及家属周到的术前和术后教育以及患者参与相结合的模式。

这些对调整手术患者的心情,促进术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

现就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手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为能有效解除患者的疼痛,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正确评估疼痛。

客观正确的疼痛评估是术后疼痛的诊断、镇痛方法的选择、镇痛效果的考量、镇痛措施的调整等不可或缺的基础。

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而并非单纯的生理现象,它还受到患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背景、民族、家庭环境、过去的疼痛经历等多种因素影响[3]。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

创伤骨科患者疼痛评估及护理研究进展
吉林 医学 ,08 1 ( )6 . 2 0 ,4 6 :8
1 王桂 兰 , 义 兰. 理 行 为 的 关 怀 性 , 院 病 人 和 护 士 观 点 4 刘 护 住
3 李秀云 , 林成娟 . 医院专职 陪护 人 员压力 因素调 查研 究[ ] J.
护理学杂志 ,0 6 2 ( ) I5 20 ,0 9 :4 . 4 杨霞. 儿科 护理 中对 患儿 家长心理 护理 体会 [ ] 解放 军护 J.
中华 护理 杂 志 ,0 2 3 ( )3 1 3 2 2 0 ,7 2 :9 ~ 9 .
[] J .护理 学杂志 ,0 34 ( 0 :2 . 20 ,3 1 )2 3 6 张莉 , 李兰. 护理干预 对脊柱侧 弯手 术患儿 家属 焦虑情 绪影 响的研 究调 查[ ] 中华护理杂志 ,06 1 :2 J. 20 , 134—35 2.
疼 痛是 伴随创伤骨折患者 突 出而 痛苦 的l 临床症状 , 伤手 创 术后疼痛是 临床最需 紧急处理 的急性伤 害性疼痛 。疼痛是组织
损伤或潜在 组织 损 伤所 引起 的不 愉 快 的感 觉 和情 感体 验 … 。
11 疼痛评 估首次疼痛
评估 , 记录于疼痛评估表。对新 患者 、 手术后 患者 的疼痛评分每 天 3次 , 3天后每天 1 , 次 连续 1 , 0天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 必要 时 进行再评估 。 12 疼 痛评估 内容 . 包括疼痛部 位和范 围, 疼痛的性质 , 疼痛 的严重程 度 , 重和缓解疼痛 的因素 , 加 随时间和环境 的变化 , 心
S ie 2 0 , 6 2 ) 2 5 2 6 . pn ,0 1 2 ( 1 :3 4~ 3 1
2 邱贵兴 , 庄乾宇.青 少年特发性脊柱侧 弯的流行病 学研 究进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研究问题及背景术后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问题,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交功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术后疼痛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研究问题:术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干预方法是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和康复效果?研究方案方法1.回顾性研究设计:从过去的患者病历中收集临床数据,包括手术类型、患者年龄、性别、疼痛评估数据等,以评估目前广泛使用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的有效性。

2.前瞻性研究设计:选择一定数量的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采用新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则继续使用传统的评估工具和常规护理措施。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效果、康复情况等指标,评估新的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3.数据收集:收集术后患者的疼痛评估数据、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效果等指标。

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

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控制效果、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康复效果等指标的差异。

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呈现将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比如,可以展示不同评估工具对疼痛评估结果的差异,干预组和对照组疼痛控制效果的对比等。

结论与讨论基于所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分析,对于研究问题进行结论与讨论。

比如,新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和护理干预措施在疼痛控制和康复效果方面是否优于传统方法,是否能够显示出统计学意义等。

同时,对于研究结果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如何改进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等。

论文的逻辑清晰,从问题和背景到方法、结果和结论,保证内容完整且具有创新性。

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充分考虑了可比性和实用性。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研究主题: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研究问题及背景:手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的问题之一,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护理术后疼痛成为临床和学术关注的焦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以提供对当前研究状况的全面了解,为术后疼痛护理的实践指导和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研究方案方法:1. 文献回顾: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等,对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

2.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研究中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不同研究方法对于术后疼痛护理效果评价的差异。

3.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研究方法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4. 结果呈现: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和文字方式进行呈现,清晰展示术后疼痛护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通过文献回顾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目前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术后疼痛评估方法的改进:当前常用的术后疼痛评估工具有VAS(Visual Analog Scale)、NRS(Numeric Rating Scale)等,但其评估结果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2. 多模式镇痛策略的研究:术后疼痛治疗常采用不同的镇痛药物和方法,如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药物、神经阻滞等,但目前对于哪种策略更有效仍存在争议。

3. 术后疼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由于术后疼痛护理涉及多个环节和多学科的合作,需要建立规范化的临床路径和团队合作机制,提高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

4. 远程监测技术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测技术逐渐应用于术后疼痛管理,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干预。

结论与讨论:综合以上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护理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进一步优化术后疼痛评估工具,探索更有效的镇痛策略,加强规范化的管理和团队合作,推进远程监测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进展研究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进展研究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进展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及相关护理工作的研究现状。

方法通过查阅多方面资料,总结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方面,分析术后疼痛的护理策略。

结果普外科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有多种,包括评估表法、词汇描述法、面部表情法以及生理指标测定法等方法;术后疼痛的护理需要做好常规护理工作,还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结论普外术后的疼痛评估对于有效降低术后疼痛意义显著,结合一定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术后康复效果,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普外科术后疼痛评估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097-02引言普外科术后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人体受损组织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要求的提高,普外科术后疼痛已经成为了受到广泛关注的医疗服务指标。

如何采取有效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已经成为了医院医疗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 普外科术后疼痛的影响1.1 术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术后疼痛,其本身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过程,是通过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作用的一种活动。

通常情况下,术后疼痛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当机体受到伤害或者是刺激之后,会表现出疼痛的感觉;另一方面指的是患者对于一些刺激或者伤害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这样的情况含有比较重的情绪色彩。

朱丽霞[1]等在《癌痛控制的状况及分析》中对疼痛进行了定义,参考了国际疼痛学会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得出疼痛的定义。

疼痛是能够影响人的不同层次的高度个体化的经历,能够使得人们整体的生活质量下降。

术后疼痛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进一步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2 术后疼痛对机体的影响术后疼痛,在多个方面都会有影响,尤其是在患者机体方面,影响较大。

由于疼痛,患者机体的不同系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在内脏方面,会影响生理功能[2]。

术后疼痛会使得患者的自主神经的活动不正常,在血液中的苯酚胺含量增大。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术后疼痛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术后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引起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因此术后疼痛的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术后疼痛的护理不仅仅是术后的护理工作,应该认识到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对术后疼痛的缓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术后及时给予镇痛药可使患者疼痛减轻。

因此加强术后疼痛有关知识的学习,早期给予病人心理干预,及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可有效减轻病人疼痛,达到舒适护理。

标签:术后疼痛,药物,护理国际疼痛研究协会提出:疼痛是人体遭受伤害刺激产生的一种感觉,引起不适与疼痛,包括精神和肉体两个方面,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理现象,伴随有组织损伤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

手术本身对患者是一个打击,在围手术期术后疼痛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经成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4大生命体征后的第5个需要监测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术后疼痛。

严重的术后疼痛往往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因此能及时的评估术后疼痛以及积极干预术后疼痛已经成为每个护士重要的职责和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

术后疼痛不同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除了外科伤口对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引起伤害性感受外,组织损伤后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敏感性改变也是引起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

同时,术后疼痛还会引起内脏的反应,这是对生理功能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主要与疼痛导致自主神经活动异常,血中儿茶酚胺升高有关,同时,疼痛还可使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影响术后康复[3]。

术后疼痛的护理不仅包括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及时干预,以及止痛药的应用,而且更重要的要重视术前宣教[4]。

因此根据术后疼痛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

1针对术后疼痛的术前准备术前宣教在术后疼痛护理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美国护士协会《手术室护士基本纲领》规定: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进行术前访视,掌握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状态。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0RN)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临床上手术治疗一直作为一种主要的治疗疾病的手段被广泛的应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来,并且多数疾病在手术治疗之下能够起到根治的目的。

但是在手术治疗中,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手术后的疼痛问题。

手术后的疼痛是患者早期生理、心理舒适的主要问题,对患者康复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进行准确的评估,并且给予合理的镇痛护理,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下就在分析患者术后疼痛产生机制的基础上,对于目前术后疼痛的评估和镇痛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为日后临床上对于术后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术后疼痛;评估方法;镇痛护理;研究进展
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各种疾病治疗的主要有效方法,患者经过临床手术治疗之后往往会出现术后疼痛症状,这是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手术治疗过程中对于患者的组织损伤后,导致患者出现的复发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几乎在每一次的手术当中都会发生,不可避免【1】。

据相关数据显示,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有75%以上的患者会担心术后出现疼痛的症状;而其中高达92%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需要立即给予有效的镇痛护理;其中有80%以上的手术患者强烈反应术后镇痛处理不足;其中50%以上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72小时仍然存在疼痛不止的症状,备受折磨。

术后疼痛不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同时术后疼痛也是引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饿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做好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和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整理了近年来术后疼痛评估和镇痛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1.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
临床研究表明,手术患者术后产生疼痛的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就是手术本身对患者的机体组织造成的损害,引起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其二机体对于手术造成的损害产生的痛反应,这一疼痛发生机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2】。

手术后的疼痛与一般的生理性疼痛不同,一方面是由于手术伤口对于患者神经末梢的机械性损伤导致患者产生了伤害性感受,从而引发疼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是由于患者的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发生损伤之后,损伤部位周边的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面感性改变引发疼痛感。

综上所述,
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的机制主要主要是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的评价和护理时,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虑【3】。

2.术后疼痛评估研究进展
术后疼痛评估时处理术后疼痛的关键步骤也是首要步骤,经过术后疼痛评估才能准确的认识到术后疼痛的存在,准确的采取术后镇痛护理措施。

在镇痛护理之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是对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4】。

视觉疼痛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评价工具为100mm的标尺,两端分别为极痛端和无痛段,标尺以刻度显示出疼痛程度,也有使用游标尺、算盘珠等工具代替标尺的。

该方式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的评价方式,但是不适用于低文化背景患者以及认知受损的患者【5】。

口述分级评分法
该方式以疼痛形容词组成,每一个形容词对应一个分数等级,由患者进行口述选择疼痛程度,通过形容词对应的评分标准对疼痛进行分析【6】。

数字疼痛分级法
直观的数字表达疼痛法,以数字代表疼痛程度,0为梧无痛,10为剧烈疼痛。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选择数字,该方式十分简单,但是其缺点是分度不精确,有时患者不能准确对自己的疼痛定级【7】。

五指法
五指法以人的手指为工具,小指为无痛,拇指为剧烈疼痛,五指分为五个疼痛等级,让患者自行选择。

该方式简单直观,患者十分容易接受,且不需任何评估工具,可随时进行评估【8】。

长海痛尺评估法
该方式是口述疼痛法和数字分级疼痛法的结合产物,其在每一个数字疼痛等级点上都进行了语言描述,患者根据这些进行选择,确定疼痛等级。

该方式具有评估准确,误差较少的优点【9】。

Banker面部表情量表法
该方法主要是由6种面部表情组成,让患者选择表情,通过表情代表的疼痛等级来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

该方式简单直观,且没有文化教育背景的限制,适用于任何群体的人【10】。

神经选择性电流知觉值测量法
该方式是一种通过检测感觉功能来确定疼痛等级的全新方法,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的方式【11】。

3术后镇痛护理
开展镇痛教育
临床护理人员对于术后患者的疼痛控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围术期开展疼痛教育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缓减术后疼痛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患者介绍各种术后疼痛的评估方法、帮助患者认识各种术后镇痛药物,告知患者进行术后镇痛的重要性以及让患者明白术后镇痛的有效性,从而消除患者对术后疼痛的焦虑和恐惧情绪【12】。

药物止痛
在术后止痛中临床最主要的药物是阿片类药物,但是该药物的个体差异非常大,因此,在实际的使用中可控性较差。

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术后止痛药物是哌替啶,剂量一般在
50-100mg,在术后对患者每隔6小时给与一次肌肉注射,使用时也应该考虑个体差异情况【13】。

患者术后早期及时给予止痛药,能够防止患者发生严重性的疼痛,对于止痛效果具有十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还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该药物镇痛效果稍逊与阿片类药物和哌替啶,但是其具有不成瘾的优点,其主要的缺点是会对患者的肠胃产生较大的刺激,往往会给肠胃带来不良药物反应,且其对于小型手术的镇痛效果良好,对于创伤性疼痛和内脏疼痛没有效果【14】。

多模式平衡止痛
超前止痛
超前止痛的概念源自于平衡止痛,其主要的止痛机制是防止中枢敏感。

超前止痛是在手术进行之前就给患者联合用药,主要的药物有阿片类药物、氯胺酮、局部麻醉药、非甾体抗炎镇痛类药物和可乐定等【15】,进行术前联合用药,对患者进行镇痛。

多模式镇痛
同时对患者采取多种不同作用机制,不通用药方式的止痛药物,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

以达到同时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对患者进行止痛的效果,该方式由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因此其用量较单纯使用一种药物的用量较小,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强了镇痛的安全性【16】,且其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同时镇痛,提高了镇痛效果。

是目前临床上较为亲睐的止痛模式【17】。

抗焦虑治疗
抗焦虑被应用于术后镇痛护理中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研究表明,患者的焦虑情绪越浓重,其机体的痛阈就越低。

曾武雄的研究中就明确指出【18】,在围手术期有效地缓减患者的焦虑情绪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患者的疼痛发生次数,从而减少术后镇痛的用量。

患者自控止痛
患者术后的自控止痛方式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主要包括硬膜外自控止痛和静脉自控止痛。

硬膜外指控止痛是在硬膜外导管上连接镇痛泵达到镇痛的效果;静脉自控止痛是在患者已有静脉通路上连接止痛泵达到止痛效果的【19】。

非药物止痛
主要包括转移患者注意力、缓减患者不良情绪,以及配合按摩、物理疗法等非药物方式来达到止痛的效果【20】。

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明确术后疼痛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后疼痛评估,并且对其采取积极的临床镇痛护理,能够达到有效的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耿莉华,李加宁,宋雁宾,等.外科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相关因素调查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9,14(8):443-444.
[2]张玉萍,苏心镜.对200例手术病人术后镇痛认知程度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1,15
(2):77-79.
[3]马华,刘湘云,李珊珊,等.癌症疼痛的评价和护理方式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1,19(5):519-520.
[4]王增英.加深对疼痛和止痛的机理认识提高护理质量[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9,
12(60):258-260.
[5]冯金娥.术后疼痛护理中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10,16 (8):36-37.
[7]李漓,刘雪琴.护士疼痛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9,l7 (6A):633-635.
[8]王燕,曲静,原丽伟,等.护士对病人术后镇痛认知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9,19 (24):31-32.
[9]何向华,刘志春,张晓菲,等.影响术后疼痛评估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医学,2009,12(4):683-684.
[10]刘香华,张艳虹.运用穴位按压治疗术后疼痛的护理体会[J].湖南中医导报,2011,10(3):50-52.
[11]李平.灵龟八法对术后疼痛的临床应用[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2010,l8(3):161-162.
[12]刘萍,宋丽琴.缓节律呼吸法在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1,12(4):311-312.
[13]王宇,马晓霞,刘正光,等.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心理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0,23(7):623-630.
[14]徐迎春,王学英,王庆华.术后疼痛评估及镇痛护理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5(5):22-25.
[15]韩洁,刘欣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39(3):21O-2l1.
[17]张菊英,邹瑞芳.五指法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O(6):409-411.
[18]曾武雄.围术期抗焦虑治疗对术后疼痛的影响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9,13 (5):393-394.
[19]陆小英,赵存风,张婷婷,等.“长海痛尺”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0(4):68-69.
[20]马晓华,刘翔宇,魏强,等.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0,14(7):452-4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