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汞污染的研究

合集下载

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中汞的方法研究

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中汞的方法研究
目前常用的汞测定方法存在灵敏度低、干扰因 素多等问题,需要研究更加准确、灵敏的测定 方法。
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一种准确、灵敏的测定水中汞 的方法,为水体监测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发展历程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一种用于测定特定元素荧光的分析仪器, 具有高灵敏度、低背景干扰等优点。
通过计算得到方法的检出限为0.01μg/L,精密度为 1.6%~3.5%,准确度为94%~106%。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具 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样品测定的需要。
样加标回收率的测定
总结词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90%~108%之间,说明方法的准确度较 高。
详细描述
通过对实际水样进行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得到不同水样加标回收率的结果。 根据加标回收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加标回收率在90%~108%之间,说明 方法的准确度较高。
研究结论
建立了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水 中汞的方法。
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酸度、 载气流量、灯电流等。
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测定 结果的影响。
得出了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和检 出限。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与其他方法的对比研究。 实验样本量较少,需要拓展实验数据。
对实际水样中干扰离子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对仪器性能和试剂纯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
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仪器
原子荧光光度计、粉碎机、电子天平、电热板、移液管、容量瓶等。
实验设备
需准备实验所需的玻璃器皿和塑料容器,如玻璃棒、烧杯、容量瓶等。
样品预处理与前处理方法
样品预处理
将水样进行过滤,除去悬浮物和杂质,取适量水样进行稀释 。
前处理方法
将稀释后的水样加入酸溶液,进行消化处理,使水样中的汞 全部转化为二价汞离子,同时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将二价汞 离子还原为单质汞。

大米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特征及暴露风险研究

大米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特征及暴露风险研究

074汞(mercury),是一种化学物质,俗称水银,元素符号是Hg,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第二副族。

汞是一种银白色的重金属,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是自然界中最易挥发的重金属。

汞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酸和碱,但在加热时可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在常温下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性。

汞在自然界中多以单质汞、无机汞和有机汞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机汞和无机汞化合物中的汞多为Hg 2+。

汞可以与多种金属反应生成合金,统称汞合金(又称“汞齐”)。

汞作为炼金术中神圣三元素的组成之一,在中世纪就已存在,并被人们广泛的使用。

由于特殊的物化性质,汞可以通过大气进行传输,致使其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污染物质。

无机汞在自然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毒性很强的甲基汞形态,1956年,日本水俣湾发生“水俣病”事件,可谓轰动一时,其根本原因是居民食用了被甲基汞污染的海产品。

也正是因为该事件,汞污染问题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并对此开展了许多研究。

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五类重金属,即汞(H g )、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进行重点监控与污染物排放量控制。

我国汞排放年总量达到1000t,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最大。

汞具有高毒性,无机汞摄入过量会引发肠胃不适、肾病等,有机汞的毒性强于无机汞,摄入过量常会引起神经毒性,还可造成心、肝、肾等多种脏器的损害。

甲基汞作为有机汞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形式,具有超强的神经毒性,被摄入人体后,可透过人体的血脑屏障产生神经毒性损伤中枢神经,以及通过血胎屏障使胎儿发生汞中毒,婴幼儿的中枢神经对汞尤其敏感。

水稻在我国不仅是种植面积最大,也是单产量最高大米总汞与甲基汞含量特征及暴露风险研究的作物,目前我国大概有60%以上的人口将水稻作为主食,人均年消费达到206kg。

因此,大米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质量不仅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更能体现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在确保社会安定方面至关重要。

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研究

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研究

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研究汞(Hg)是一种有毒重金属,持久存在于环境中,会引发严重的生态毒理问题。

当汞进入土壤时,土壤矿物特性将影响汞的吸附和迁移积累行为。

因此,对土壤矿物作用汞的吸持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汞的行为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

土壤矿物有助于限制重金属的污染,在这方面它是廉价及有效的。

土壤矿物的存在,能够改变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并影响其形态及活性。

这一作用主要是由矿物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的。

应用表面活性剂理论,研究室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研究土壤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沉积物和汞的吸附上,几乎没有关于土壤矿物对汞的吸附特性的研究。

因此,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特性。

本研究采用以浸出法测定土壤矿物特性。

为此,采集样地、对地表进行随机抽样,分别进行了粒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理化性质分析。

同时,为了研究土壤矿物对汞的吸附性能,采用了固定水势法,利用粒径分析、比表面积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定方法,考察了矿物对汞的吸持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矿物的粒度对汞的吸持能力有影响,粒径越小,对汞的吸附能力越高;矿物表面酸性对汞的吸持能力也有影响,具有较强酸性的矿物对汞的吸持能力较强。

此外,矿物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对汞的吸附性能也有显著影响,比如,高碳酸盐的矿物,具有较强的汞的吸持能力。

本研究表明,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能力受到矿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土壤中各种矿物具有差异性的吸持特性,它们对汞的吸持能力也不同。

这一研究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理解矿物对重金属的吸持性能,可以为环境汞污染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土壤矿物对汞的吸持性能在重金属污染控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如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活性等;另外,也需要进一步研究矿物在重金属污染控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

总之,土壤矿物的影响对我们了解汞的行为及其在环境中的行为非常重要。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

汞的危害及其防治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降低燃煤和工业生产过 程中的汞排放量。
减少农业活动中汞的使用
推广低汞或无汞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活动中 汞的使用量。
减少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汞排放
3
加强废弃物处理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减少汞的 排放。
汞污染的治理
开展汞污染源调查
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进行汞污染源调查,掌握汞污染状况和排 放情况。
推广先进的汞污染治理技术,为全球范围内的 汞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完善汞污染法规和标准
制定严格的汞污染排放标准和 法规,限制汞污染的排放。
完善汞污染监管体系,加强对 重点行业和地区的监管力度, 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建立科学的汞污染评价和考核 体系,定期对汞污染防治工作 进行评估和监督。
感谢您的观看
认识。
加强汞污染与生态系统 、人体健康之间的关联 研究,为有效防治汞污
染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汞污染全球范围的 研究,促进国际合作与 交流,共同应对汞污染
问题。
创新汞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汞污染治理技术,包 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提升汞污染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避免食用高汞食品
鱼类
部分鱼类,尤其是大型肉食性鱼类,如金枪鱼、鳕鱼等,可能含 有高浓度的汞。孕妇和儿童应尽量避免食用或限制食用。
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如肝、肾、脾等也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汞,因此应谨慎食 用或避免食用。
高汞地区生产的食品
某些地区由于工业污染等原因,导致当地食品中汞含量较高,应避 免食用或购买时需谨慎选择。
汞的释放途径主要包括工业废 水、废气排放、垃圾焚烧等。
此外,汞还可以通过食物链进 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汞的实验报告

汞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水质汞的测定方法,了解汞污染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

2. 熟悉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汞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本实验采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汞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是:汞原子蒸气对波长253.7nm的紫外光具有强烈的吸收作用,汞蒸气浓度与吸收值成正比。

在硫酸-硝酸介质及加热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将试样消解;或用溴酸钾和溴化钾混合试剂,在20℃以上室温和0.6-2mol/L的酸性介质中产生溴,将试样消解,使所含汞全部转化为二价汞。

用硫酸羟胺将过剩的氧化剂还原,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成金属汞。

在室温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金属汞汽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吸收值,可求得试样中汞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样品。

2. 仪器设备:(1)冷原子吸收测汞仪(2)分析天平(3)消解器(4)移液管(5)酸度计(6)紫外分光光度计(7)汞标准溶液四、实验步骤1. 样品预处理(1)取一定量的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值约为2;(2)将酸化后的水样置于消解器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和过硫酸钾,加热消解;(3)消解完毕后,待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定容至一定体积。

2. 标准曲线的绘制(1)取6个100mL容量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汞标准溶液,用硝酸定容至刻度;(2)将标准溶液置于消解器中,按照实验步骤1进行处理;(3)将处理后的标准溶液分别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在253.7nm处的吸光度;(4)以汞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水样测定(1)取一定量的水样,按照实验步骤1进行处理;(2)将处理后的水样置于紫外分光光度计中,测定其在253.7nm处的吸光度;(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水样中汞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1~1.0mg/L,相关系数R²=0.9987。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分析其主要来源、分布特征以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当前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检测技术的进展,包括传统检测技术和新兴检测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旨在为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和监测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检测技术进展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环保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方向,共同推动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重金属如铅(Pb)、汞(Hg)、铬(Cr)、镉(Cd)等,由于其在环境中的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已成为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

目前,我国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废水排放不规范,导致大量重金属进入水体,尤其是在一些重工业密集区域,如冶金、化工、电镀等行业周边,水体重金属超标现象屡见不鲜。

二是农业活动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不当处理,使得重金属通过径流和渗透作用进入水体。

三是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当,重金属通过雨水冲刷和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我国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还呈现出地域性、季节性差异。

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由于长期的矿产开采和冶炼活动,水体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

而在一些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城市,由于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季节性差异则主要体现在农业活动中,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农忙时节会大量增加,导致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相应上升。

面对严峻的水环境重金属污染形势,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

电站锅炉重金属汞的排放规律及控制研究

电站锅炉重金属汞的排放规律及控制研究

电站锅炉重金属汞的排放规律及控制研究【摘要】重金属汞对于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汞可以在生物体内和食物链中具有永久累积,对人类健康危害较大。

燃煤锅炉烟气中汞的排放是人为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内外对燃煤电站汞在烟气中的形态分布已经有很多研究,但就汞形态和转化机理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烟气的组分、温度、飞灰都会对汞的转化处理产生影响。

本文着重叙述了影响汞的形态特征的因素和燃煤电站中汞的控制方法,仅为行业同仁提供汞排放控制一些思路。

【关键词】燃煤烟气;汞形态;除汞机理0 引言全世界发电用煤量巨大,燃煤电厂是导致空气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之一。

尽管汞在煤中的浓度很低,但是由于煤消耗量巨大,国内外对它的研究均十分重视。

在煤燃烧造成的污染物中,除SO2,NOX 和CO2外,还有各种形态的汞排放,大量的汞释放到大气中,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潜在的危害。

美国EPA于2005年颁布了燃煤电站锅炉汞排放最终法规,这使得美国成为全球首个制定燃煤电站汞排放限制的国家,而我国对此研究上处于起步阶段。

1 燃煤电站汞的排放规律煤炭中的汞主要以HgS的形式存在,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HgO。

在燃烧的高温区域,氧化态汞转化为热力学上稳定的元素态。

通常燃煤电站内的汞排放浓度在100-600ppt之间,而废物燃烧排放浓度则在10000-100000ppt之间。

目前认为烟气中的汞主要有三种形式,元素态汞,二价汞,和颗粒态汞。

煤中的大部分汞蒸发,通常10%的汞与飞灰结合在一起,90%的汞以气相的形态存在于空气预热器出口。

元素态汞,氧化态汞的比例是不确定的。

有结果表明50~90%的汞被氧化。

本质上所有水溶性的Hg2+可用常规的烟气脱硫(FGD)装置去除,但元素态汞(Hg0)不受FGD影响。

因此汞的去除效率取决于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

元素态汞(Hg0)一般占总汞的90%,元素态汞占的比例越大,越不容易被脱除。

所以目前很多脱汞方法的机理是将元素态汞转化为氧化态,然后将其脱除的。

重金属汞污染及检测方法综述

重金属汞污染及检测方法综述

重金属汞污染及检测方法综述摘要:现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土壤重金属检测技术和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已有的几种新型检测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高光谱、环境磁学、生物量间接测量等,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从而降低重金属污染情况的同时,还能够促进重金属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重金属;汞污染;检测Summarization of Heavy Metal Mercury Pollu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sZheng LingxiaYangzhou Sanfang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Yangzhou, Jiangsu 225100Abstract: Nowadays,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my country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problem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oil has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ly used soil heavy metal detection technologies and basic principle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briefly introduces several new detection technologies currently available, including hyperspectral, environmental magnetism, indirect biomass measurement, etc.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the appropriate detec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reduce the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promote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heavy metals.Key words: heavy metals; mercury pollution; detection随着我国工业领域的迅速发展,汞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人们发现,在遥远的水域中,汞的浓度上升是因为大气汞的长途运输和沉积而引起的,因此,大气中的汞和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汞的污染摘要:本文对汞污染的来源、危害、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土壤汞污染的治理,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汞;赋存形态;迁移转化;影响因素;污染治理引言:重金属汞污染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

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熊本县水俣湾附近的鱼村出现第一例严重的甲基汞中毒事件以来,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对汞及其化合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给予了高度重视.。

汞在土壤中以多种形态存在。

不同存在形态汞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有效性各不相同,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汞污染的来源、害、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加以综述,从而为土壤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1汞的污染来源汞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天然释放和人为两个方面。

汞的自然来源较人为因素复杂,主要包括火山与地热活动;土壤、自然水体、植物表面的蒸腾作用;森林火灾;岩石风化等。

姚学良研究认为,成都平原的高汞异常区多数来自平原内基底断裂中产生的地放气作用旧J。

据估计全球每年至少有8 000 t的汞从岩石中释放,其中一部分进入土壤而使局部地区土壤含汞量较高一o。

这种自然因素引起的汞污染通常占到汞排放总量的1/4L4 J。

从局部来看,汞的人为污染是主导因素。

汞污染的人为来源主要有:①采矿、运输和加工含汞的矿石。

②排放工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由电池制造业、控制设备业、纸浆造纸工业、氯碱化工厂、汞合金和催化剂产生的汞废弃物污染相当严重b J。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开采应用的汞量约为1×104 t以上,其中绝大部分最终以三废形式进入环境№]。

③燃料、纸和固体废弃物的燃烧。

④农业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含汞肥料和农药,以及污水灌溉。

⑤熔炉的排放。

⑥实验室汞的排放:汞可通过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药品、蓄电池、破碎温度计和药品等进入环境。

一支普通的棒式或内标式玻璃体温计含汞约1 g,一台台式血压计含汞约50 g,使用中发生破碎可使汞外泄,形成汞蒸气,造成汞污染。

据计算,一支体温计打碎后,外泄的汞全部蒸发后,可使一间15 m2大、3 m高的房间室内空气汞的密度达到22.2 mg·mq 【7J。

由自然原因产生的汞污染非人力所能左右,而由人为原因产生的措施、加强过程参数控制、选用替代产品、减少或停止污水灌溉、加大三废处理力度、清洁生产等一系列措施,将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2汞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汞在自然界以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形式存在,它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入人体内,并产生极大危害¨1。

重金属汞进人人体主要有3种方式:①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人体,这部分占人体汞吸人量的80%左右。

②沿食物链通过消化系统被人体吸收,这部分量极少,可以忽略不计。

③由化妆品携带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进人人体的汞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影响。

无机汞化合物(如氯化汞)可通过胃肠道吸收,对消化道和肾脏产生危害一J。

微量汞累积还将直接导致心脏、甲状腺、肝、肾等发生病变,甚至导致神经系统紊乱及慢性汞中毒¨引。

相对而言,有机汞较金属汞和无机汞更易被消化系统吸收。

土壤中的有机汞可通过陆生或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

甲基汞(CH,Hg+)是有机汞的主要形式。

甲基汞侵人人体,可破坏细胞基本功能与代谢,破坏肝脏细胞的解毒作用,损害肝脏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引起肾功能衰竭。

甲基汞在体内约有15%积蓄在脑内,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破坏脑血管组织,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中毒症状。

甲基汞还有遗传性的损害功能,可导致流产、死产、畸胎或出现先天性痴呆儿等¨¨。

汞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因为H92+具有高度亲电子性,对体内含有硫、氧、氮等电子供体的基团如巯基、羰基、羧基、羟基、氨基、磷酰基等均具很强的攻击力¨2I。

上述基团均是体内最重要的活性基团,与H92+共价结合后即失去活性,而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产生巨大影响。

3汞在土壤中的形态、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3.1汞在土壤中的形态土壤中的汞按其化学形态可分为金属汞、无机结合态汞和有机结合态汞。

按结合方式分为可溶态,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螯合态和沉淀态。

按TEssIERfl33的连续提取分离法分为水溶态、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

在许多含汞土壤中,汞主要以Hgo或Hgs无机形式存在,土壤中具有致命毒性的汞形态是形态分析的重点。

3.2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土壤中的汞可以0,+1,+2价存在。

在正常的土壤Eh和pH范围内,汞以零价(单质汞)存在于土壤中。

在适宜的土壤Eh和pH下,汞的3种价态间可相互转化,转化反应如下:H90而Hg;++Hg“H童+』墅丝坠Hgz++H90Hg:+型些丝些H90当土壤处于还原条件时,汞以单质形态存在。

H92+在含有H:s的还原条件下,生成极难溶的HgS,以Hgs的状态残留于土壤中。

当土壤中氧气充足时,HgS又可氧化成HgSO,和·2.3.3土壤汞迁移转化影响因素汞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是汞自身化学性质和土壤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汞迁移转化的因素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讲,有吸附、络合和甲基化作用,而其中又有诸多因素影响它们的作用效果。

下面分别加以叙述。

3.3.1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土壤中的各类胶体对汞均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土壤胶体对汞的吸附受土壤胶体性质、pH值、有机质的共同影响。

如:H92+、H《+可被带负电荷的胶体吸附;HgCl}等可被带正电荷的胶体吸附。

这种吸附作用是使汞从被污染的水体中转入土壤固相的最重要途径之一¨1。

pH 值可通过影响汞在土壤的形态和稳定性,影响汞在粘土矿物和有机质上的吸附,进而影响土壤中汞的迁移转化反应。

在酸性条件下,土壤对H92+吸附量较大。

在pH 3~5范围内,随pH升高,Hg的氢氧化物形式(HgOH+,H90HCl,Hg(OH)2)的含量呈指数升高,但PH继续升高(超过5)时,H92+吸附量却会降低¨4I。

、有机质的存在可能促进土壤对汞的吸附。

cARL等【1纠研究认为有机土壤较矿质土壤含有更多的汞,森林土壤表层汞与有机质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这是因为土壤可溶性的有机质比固相有机质含有更多的吸附点位,它充当了汞的“迁移载体”。

有机质对汞的吸附要受土壤pH值的影响。

ANDERSSON¨钊认为在弱酸性土壤中(pH<4.5~5)吸附无机汞离子的有效物质是有机物质,而在中性土壤中铁氧化物和黏土矿物的作用则更显著。

3.3.2 无机和有机配位体对汞的络合一螯合作用.一般具有强亲和力的基团能与H92+形成高溶解度的化合物,从而提高汞化合物的溶解度。

GILMouR【171计算出H矿+对cl-、oH一、NH,、F一、s02_、No}有较高的稳定常数,其中cl-对H92+而言是最易移动和最常见的结合试剂,对H92+有很强的亲和力。

土壤中存在的有机化合态汞包括cH,HgS一、CH3HgCN、CH3HgsO,、CH,HgN畸和腐殖质结合汞等,其中以腐殖质结合汞最为重要¨。

7 J。

腐殖质与Hg 有很强的结合力,影响Hg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这可能与腐殖酸中硫蛋白与汞结合牢固,不能被其它金属离子取代有关。

3.3.3汞的甲基化作用土壤中任何形式的汞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

影响土壤汞甲基化的因素有土壤的pH、温度、土壤质地、微生物、硫化物、土壤溶液中汞离子含量及天然配位体等。

pH不仅直接影响汞溶解度,而且通过影响有机组成影响汞的溶解。

土壤酸度增加,汞离子有效性增加,从而汞的甲基化程度会提高u引,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汞甲基化的产物是一甲基汞,在碱性条件下产物是挥发性更高的二甲基汞。

土壤质地影响甲基化因子,进而影响汞的迁移转化。

袁兰【l副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的性质会影响二甲基汞(DMM)的挥发和转化,土壤黏土和细粒含量高,有机质含量高时,DMM挥发性弱。

不同土壤中甲基化的有效性大小顺序为:黏土,壤土,砂土。

一些微生物可使汞甲基化或使甲基汞降解,还原成元素汞。

如:假单胞菌、变形杆菌¨9|。

汞的甲基化还要受土壤温度和汞离子含量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甲基化速度越快;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汞离子含量与甲基化产率呈正相关。

但汞离子含量过高会抑制某些促进甲基化微生物的生命活性,甲基化作用反而下降。

同时,硫化物含量也是影响汞甲基化的重要因素。

实验表明,当硫化物含量低于1.8·3·mg·g~,甲基汞含量随硫化物含量增加而上升,当硫化物含量高于1.8 mg·g-1时,甲基汞含量随硫化物含量增加而降低‘15 3。

4土壤汞的污染治理与修复现状土壤汞污染治理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法。

传统物理及物理化学修复方法有土壤挖掘、填埋、热处理技术、动电修复技术、淋滤法和洗土法、施用调控剂等mJ。

这些方法在以往的汞污染治理中被广泛应用。

但这些方法效率低、投资昂贵,使用设备复杂、还破坏了土壤原有的生物环境,不太适宜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植物修复具有投资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具有潜在或显著经济效益等优点。

这种方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开展了大规模的试验,并证明有效。

我国针对土壤中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较迟,但也陆续发现了一些能够富集重金属的植物,如:杨树对汞有很好的耐性和进化功能,某种旱柳品系对汞污染有很好的削弱和进化功能拉1|,苎麻对土壤汞具很高的年进化率(可达41%)旧J。

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也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5结论与展望汞是重要的污染物,汞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国际环境、卫生界的极大关注心31。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汞的环境效应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注重对单一影响因子的研究,而对共存重金属元素或其它阴、阳离子对汞毒性的抑制或协同作用的影响研究较少。

加强多因素协同作用影响研究,可以降低汞的毒性,或避免汞与某些重金属共存,从而更好地为汞污染的防治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

再者,现有的研究工作对汞在湖泊、河流等水生态系统中的迁移富集研究较多,而对汞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及其影响研究较少。

陆地生态系统是汞循环的重要场所,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进一步加强陆地生态系统汞的循环研究。

此外,汞对环境污染的机理研究相对较少,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