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

合集下载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技巧摘要: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私生活的问题以及大多数人认为不便于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如私人财产、作弊问题、抽烟情情况等。

进行这类问题调查时,如不注意方式、方法、措词等,就会使拒答率相当高,或者得不到真实的答案,从而导致调查失败。

在不同的情况下,调查问题的敏感性可以完全不同,某一问题是否敏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制度、文化背景、被调查对象的特征等。

如调查猪肉质量在非伊斯兰教地区就不是敏感问题,而对伊斯兰教地区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再如: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同一问题的敏感性也存在差异,吸烟对成年人来说不是一个敏感问题,而当对中学生进行调查时就相对比较敏感。

另外,不同的敏感问题之间还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关键字:问卷设计,敏感性问题,感悟思考正文:上周四,我有幸聆听了林金官教授的讲座《SRTP中资料调查方法》,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受益匪浅。

这场讲座不仅使我对所学专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了数学的紧密逻辑性,还激励我重新思考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出于对大师的敬佩,我查找了有关林金官教授的资料,所以先在这里附上林金官教授的一段简介。

林金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学会理事, 中国工程概率统计学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概率统计学会理事,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常务理事, 数学类核心期刊《应用概率统计》杂志编委,东南大学应用概率统计研究所所长。

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数学和统计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主持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

2003年被评为"青蓝工程"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非线性模型,统计诊断和纵向数据分析等。

林金官是一个享有无数荣耀的人,然而却非常的平易近人。

在我们都就坐安静之后,他缓缓开口,向我们热情地致谢,磁性的嗓音透出无比的自信和亲近。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
如果被调查的学生有200名,回答“Y”的学生 有68名,那么曾经作过弊的学生大约有10%。 为什么?
p 1 p 1
其中 回答“Y”的概率,p 选择0-6号的概率,
曾经作过弊学生的概率。
1 m p 1 n , 2 p 1 1 p 2
如果被调查的学生有200名,回答“Y”的学生 有名,那么曾经作过弊的学生大约有29%。
p 1 p B
其中 回答“Y”的概率,p 选择0-6号的概率,
曾经作过弊学生的概率, B 身份证号码尾数为奇数的概率。
1 m p 1 B , p n p0
7
3
随机回答问题模型
问题1:我在大学四年的考试中曾经作过弊。 问题2:我在大学四年的考试中没有作过弊。 注意:回答问题只回答“Y”与“N” 请你在心里想0-9的一个数(想好后请不要换 这个数)。 请0-6号的同学回答问题1,7-9号的同学回 答问题2。 请回答“Y”的同学举手!
4
随机回答问题(解答)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数学建模应用实例
1
什么是敏感性问题


你吸毒吗? 你有过同性恋的经历吗? 你经常出入色情场所吗? 你偷漏个人所得税吗? 你考试常作弊吗? ……
2
敏感性问题调查实例


你在大学四年的考试中曾经作过弊吗? 曾经作过弊的同学回答“Y” 没有作过弊的同学回答“N” 请回答“Y”的同学举手! 设被调查的总人数为n,其中回答“Y”的 人数为m,曾经作过弊学生的概率为m/n。 请问这个模型正确吗?理由是什么?
5
不相关问题模型
问题1:我在大学四年的考试中曾经作过弊。 问题2:我的身份证号码的最后一位是奇数。 注意:回答问题只回答“Y”与“N” 请你在心里想0-9的一个数(想好后请不要换 这个数)。 请0-6号的同学回答问题1,7-9号的同学回 答问题2。 请回答“Y”的同学举手!

课件:实验二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4.0

课件:实验二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4.0

敏感性问题的种类
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 指被调查者是否具有敏感性问题的特征,
常用指标是具有敏感性特征的人在总体中所 占的比例。属性特征敏感性问题又分为二分 类和多分类敏感性问题。前者如中学生是否 有性行为,后者如采用何种避孕方法。 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
指被调查者具有某敏感性问题的数量特征, 常用指标是敏感性问题数量均值。如人流次 数、手淫频率和个人灰色收入的数量等均属 于数量特征敏感性问题。
• ①设计两个相关问题。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两个相关 问题:第一个问题为敏感性问题,第二个问题为与 敏感性问题相对立的问题。例如要调查学生吸毒比 例情况,设计问题为:“问题1.您吸毒吗?问题2.您 不吸毒吗?”。
• ②设置随机化装置。可用不透明的布袋、箱子等制 作随机化装置,内装有一定数量且完全混匀的红球 和白球,两球比例分别为P和1-P,二球比例不能为 1:1。红球代表敏感性问题(如上述问题1),白球代 表非敏感性问题(如上述问题2)。最好0.5<p<1
• 例:(第一题)敏感问题:你在考试中作了弊吗?
• (第二题)非敏感问题:你在考试中没有作弊吗?
• 答案:1 是 2 否
ˆ ˆ (1 P)R
P
Var (ˆ )
ˆ(1 ˆ)
nP2
实验要求
• 全班按学号分为4组,每个组按班级人数发放小纸条 和随机装置2个。
• 每组拟定一道两个相关问题的随机应答问题,全组动 手制作全班问卷,并发放。每位同学利用随机装置 (利用2个骰子,摇到7-12点的回答第一题,摇到2-6 点的回答第二题),将答案记录(是或不是)在报告 纸上,每个小组统计敏感问题结果并按要求完成一份 报告。
• ④分析调查结果。收集和分析调查所得数 据,计算具有敏感性问题特征的人占全部 被调查者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论文范文—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论文范文—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市场调查中敏感性问题的处理方法如何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和准确一直是市场调查中的重要问题。

影响调查数据是否真实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分析由敏感性问题所导致的数据失真。

一、敏感性问题的概念先来明确什么是敏感性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寻求处理敏感性问题的方法。

一般认为这类问题是指涉及被调查者秘密、禁忌等令其不愿回答或不愿真实回答的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据实回答使被调查者感到缺乏安全感,这样他们对这类调查问题就变得“敏感”起来,如果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敏感性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这类问题拒答或给出虚假回答。

从敏感性问题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处理敏感性问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有效的方法消除被调查者的担忧与顾虑,从而达到提高调查数据质量的目的。

二、敏感性问题的处理在市场调查中对敏感性问题的处理主要有数学和非数学两类方法,下面分别阐述。

(一)非数学化的处理1、剔除法。

同一个调查问题,有人敏感,有人不敏感,前者我们称之为敏感人群。

如果调查不需要收集敏感人群的意见,或者敏感人群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调查本身无意义,那么调查者完全可以剔除掉敏感人群。

例如,企业对其猪肉原料制品市场的调查中,可能就会遇到涉及民族禁忌等敏感性问题。

很明显,伊斯兰教民族在此项调查中就是敏感人群。

如果针对此次调查拟采取问卷调查技术,那么在调查问卷的开头就应该设计出“您的民族为___族”的甄别式问题,如被调查者为伊斯兰教民族,那么调查终止;如为非伊斯兰教民族,则调查继续。

当然,如果我们的目的就是收集敏感人群的意见,那么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

2、匿名法。

除了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意图及承诺对被调查者提供的资料保密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外,还可以采取在调查中不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真实姓名等方法,这就是通常被认为可以使被调查者获得安全感的匿名调查法。

显然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是如果调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被调查者的一些身份信息,这种方法就不适用了。

3、编辑法。

编辑法是指通过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来降低敏感性问题的敏感度,提高被调查者合作程度的方法。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的开题报告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的开题报告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敏感性问题指那些遵循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规定和禁忌,不能直接进行探讨和调查的问题,例如性、政治、宗教、种族等问题。

这些问题具有特殊的性质,它们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的隐私和自尊心,而且涉及到个人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地位等,因此,研究敏感性问题需要采用一定的调查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本文将选取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为例,研究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敏感性问题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其调查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采用恰当的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可以提高调查研究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为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参考意见,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

本研究将以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为例,研究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旨在探究如何采取合适的调查方法开展敏感性问题的研究,提供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指导和支持。

三、研究问题1. 相关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有哪些?2. 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3. 相比传统调查方法,新兴科技和社交媒体是否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敏感性问题数据?4. 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如何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五、研究方法本文将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探讨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

将从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方面获取数据,并结合案例分析、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六、研究内容与步骤1. 敏感性问题的定义与分类2. 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研究历程3.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现状与趋势4. 敏感性问题调查的常用方法和优缺点5. 在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如何采用新兴科技和社交媒体6. 受访者的隐私和尊严的保护策略七、预期结果本文旨在展示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提供基于相应政治方面的敏感性问题的调查实例,帮助研究人员为敏感性问题的研究提供有效的方法和参考,可进一步推广敏感性问题调查方法的研究,为社会治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更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并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和自尊心。

敏感性问题的统计调查方法

敏感性问题的统计调查方法

敏感性问题的统计调查方法敏感性问题是现代社会既客观又普遍的问题,但调查者通常不愿真实作答,因此得出的数据往往带有偏差。

本文从委婉询问法、网上调查法和随机化回答技术三个方面对敏感性问题的设计进行研究。

最后本文给出了对敏感性问题调查的结论与建议。

标签: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技术;Simmons模型;Mangat模型随着现代社会中一些特殊现象越来越平常,敏感性问题变得既具有客观性,又有普遍性。

敏感性问题(sensitive question),就是所调查内容涉及私人机密而不愿或不便于公开表态或陈述的问题。

这类问题涉及到被调查者隐私,若直接询问易提高被调查者警惕和反感,被调查者通常会拒绝回答,或采取敷衍、虚假回答的方式,这使得调查无法得到真实数据,给决策造成偏差。

下面我们对敏感性问题设计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1 委婉询问法在调查敏感性问题调查过程中,由于问题的特殊性,直接询问并不是最佳方式,通常提问要注意方式方法,委婉地进行表达,不会让被调查者有泄漏隐私的感觉。

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1)释疑法。

在问卷开头或敏感性问题之前,要向被访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这样正规的格式有利于打消被调查者的顾虑。

(2)转移法。

即采用三人称方式提问,将敏感性问题转移到根据他人情况作答。

例如:“有些人有公交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逃票现象,您知道是为什么吗?”转移法将被调查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或事情本身上,消除自身的心理防卫从而获得有效的答案。

(3)假定法。

即采用一个条件作为问题的前提,然后向被调查者提问。

例如:“在经济足够宽裕的情况下,您会优先购买汽车还是住宅?”2 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法网上敏感性问题调查即利用网络,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网民进行敏感性调查,将结果作为样本来估计全体网民特征。

网上调查具备客观性和保护性两大优势。

具体步骤为[2]:(1)网上抽样。

网上随机抽样一般采用的是随机IP自动拨叫技术,随机IP 发生软件会随机产生一些IP地址,IP自动拨叫软件会利用这些IP地址呼叫、并向被调查者发送信息。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

四、Rose等人的调查
研究虐待儿童的课题。
Rose等随机抽样2000名18岁以上成人,采用
双样本随机应答技术; 八周后,开展了一项全国抽样调查,采用问 卷调查(一半被调查者将信封封口后交给调 查员带回,另一半被调查者自己亲自寄回问 卷)。
应答率与估计值
% 问卷交给调查员 亲自寄回问卷 随机化应答 应答率 88 75 99和98 虐待儿童率 3 4 15
Pr(是)=Pr(抽到1)Pr(是|抽到1)+ Pr
(抽到2)Pr(是|抽到2) Pr(是)=Pπ A+(1-P)π B Pr(是)=m / n m / n= Pπ A+(1-P)π B
西蒙斯模型(5)
西蒙斯模型(6)—P的影响
西蒙斯模型(7)
西蒙斯模型(8)
莫顿(Morton)的改进:
可以是:轮盘;装有不同颜色球的匣子;硬
币;骰子;等等。 调查员并不知道任何一个被调查者已回答了 哪个问题,但却知道回答敏感性问题人数的 相对概率。
定性问题的RRT
沃纳(S.L.Warner)模型
沃纳模型(1)
但完全对立的问题: 1) “你具有特征A么?” 2) “你不具有特征A么?” 例如问调查对象, 1) “你是性服务者,是么?” 2) “你不是性服务者,是么?”
1 13 22
ˆ p p
j 1




ˆ n11 n21 ˆ 1 2 n1 n2 ˆ ˆ ˆ 3 1 1 2
1 1 1 2 1 1 2 2 2 ˆ Var 1 2 p22 p23 p12 p13 K n1 n2 1 1 1 2 1 1 2 2 2 ˆ Var 2 2 p21 p23 p11 p13 K n1 n2 1 1 2 1 1 2 2 2 ˆ 3 2 p22 p21 p12 p11 1 Var K n1 n2 K p11 p13 p22 p23 p12 p13 p21 p23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

敏感性问题调查敏感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了解和调查敏感性问题,以更好地了解问题的产生原因、影响以及解决办法。

因此,本文将对敏感性问题展开调查,旨在深入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敏感性问题的定义敏感性问题是指那些容易引起人们情绪波动、难以公开讨论或触及个人隐私的话题。

这些问题通常与个人身份、信仰、性取向、种族、社会地位等密切相关,讨论时易引起争议和争执。

二、敏感性问题的分类敏感性问题的类型多种多样,下面将对常见的敏感性问题进行分类及调查:1. 种族和文化歧视种族和文化歧视是指对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以及他们的习俗、价值观和信仰进行歧视和偏见的行为。

针对此问题,我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内容:针对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历过歧视和偏见?)结果显示,有85%的受访者表示曾经历过种族和文化歧视,其中56%的人认为歧视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 性别不平等性别不平等是指社会上对于男性和女性不同对待、机会不均等的现象。

为了调查这一问题,我开展了一项关于性别平等的调查。

(调查内容:您认为在社会中是否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结果显示,有92%的受访者认为在社会中存在性别不平等现象,其中79%的人表示性别不平等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3. 性取向歧视性取向歧视是指对不同性取向的人以及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个体的歧视和偏见。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问题,我进行了一项关于性取向歧视的调查。

(调查内容:您或您周围的人是否遭受过性取向歧视?)结果显示,有6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或周围的人曾经遭受过性取向歧视,其中51%的人感受到了这种歧视行为对精神健康和社会融入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敏感性问题的建议针对敏感性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下面是我从调查结果中提炼出的建议:1. 加强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敏感性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专题(二)
参见教材:C 组第5题。

敏感性问题的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中常常涉及到个人隐私或本人不愿正面回答的问题。

例如估计私生子的比数、吸海洛因人的比数、有不正当收入人的比数等。

对这类问题调查时采用通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不是无法调查就是难以获得真实结果。

设S 是一个社会敏感间题, 例如“你考试作过弊吗?”。

我们希望估计N 个人的总体中具有S 属性的人的比数p 。

通常时方法是从总体中用某种抽样方法(例如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容量为n 的样本, 然后对所抽到的每个个体提问问题S , 例如“你考试作过弊吗?”则p 的估计为
ˆk p n
= (1) 其中k 为调查中回答“是”的个数。

但是对子这种类型的敏感问题, 被访人可能拒绝回答。

即使回答, 也不能期望回答是真实的。

所以(1)式的估什实称上是无意义的。

为避免被访人拒绝回答, 或不真实的回答,这里介绍一种简便的随机化选答方法。

一、随机化选答方法
社会敏感问题随机化选答抽样调查方法首先由沃纳在1965年提出。

这之后, 在方法和原理方而有不少深入的讨论, 并较成功地应用于社会敏感问题调查实践。

在向被访者提出敏感问题S 的同时,提出与S 不相关的问题, 记为S , 例如
S “你考试作过弊吗?”
S “你的生日在7月1日以前吗?”
要求被访者随机地选择其一回答。

这里的“随机”是指按照预先设计好的随机试验E 进行的。

E 有两个结果,记为1ω和2ω , 要使得:
1()P ωπ=, 2()1P ωπ=-
当试验结果出现1ω时,要求被访者回答问题S 。

当试验结果出现2ω时,要求被访者回答问题S 。

试验E 由被访者来作, 其结果是保密的, 仅有被访者一人知道。

这样, 调查人只知道被访者回答的结果是“是” 或“非”, 但不知道回答的是S 还是S 。

所以,即使真实地回答, 也无人能够知道被访个体究竟是否具有属性S 。

设被调查的n 个人中,具有属性S 的人的比数为p 。

而在这n 个人的随机化选答调查
中,有k 人回答“是”。

由全概率公式
1(1)2
k p n ππ≈+- 则p 的一个合理的估计为
122ˆk n p ππ
+-=
这样调查的关键在于,被调查者知道调查的过程和背景,没有正面回答的顾虑。

一、思考
1.随机试验E 的如何设计?
2.会不会调查失败?如何避免?
3.另一种设计是否更有效?
S “你考试作过弊吗?”
S “你考试没有作弊吗?”
由全概率公式
(1)(1)k p p n
ππ≈+-- 则p 的估计为
(1)ˆ21
k n p ππ--=- 4.如果需要回答的问卷不是“是,否”两个,而是多个,如作弊“0,1,2,更多”次,有没有相应的对策呢?
参考文献
[1] 张泮洲. 敏感问题调查技术新探[J]. 统计研究,2001,(11).
[2] 杨喜寿. 社会敏感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的误差计算[J]. 统计研究,1989,(2).
[3] 边重. 如何让人讲真话──谈敏感问题的抽样调查[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86,(5).
[4] Bernard G . Greenberg, Abdel-Latif A. Abul-Ela etc. Horvitz. The Unrelated Question Randomized Response Model: Theoretical Framework[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 V ol. 64, No. 326 (Jun., 1969), pp. 520-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