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测量第五章3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北师范大学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北师范大学第一章测试1.数字图像本质上就是一个存储数字的矩阵,是你肉眼直接看不见的。
()参考答案:对2.在同等水平条件下,模拟图像的成像效果比数字图像更好。
()参考答案:对3.采样就是指电磁辐射能量的离散化。
()参考答案:错4.按照数字图像的光谱特性可以将图像分为彩色图像和黑白图像。
()参考答案:错5.任何一幅图像都有自己对应的直方图,但相同的直方图可能对应于不同的图像。
()参考答案:对6.图像显示时的屏幕分辨率等同于图像空间分辨率。
()参考答案:错7.时间分辨率是指对同一区域进行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也称为重访周期。
()参考答案:对8.数字图像的灰度分辨率越高,可展现在屏幕上的灰度级越多,说明图像显示的灰度层次越丰富。
()参考答案:对9.为了使同一波段的像素保证存储在一块,从而保持了像素空间的连续性。
应该选择()存储方式.参考答案:BSQ10.遥感影像灰度直方图反映的是一幅图像中各灰度级像素出现的()。
参考答案:频率11.已知一幅数字图像的辐射量化等级是4 bit,则这幅图像所存储的灰度值范围是()。
参考答案:0-1512.一台显示器的屏幕在水平方向显示800个像元,在垂直方向显示600个像元,则表示该显示器的分辨率为()dpi。
参考答案:80060013.从连续图像到数字图像需要()。
参考答案:采样和量化14.下面哪些特征参数直接影响数字图像的信息含量?()参考答案:光谱分辨率;时间分辨率15.下列图像中属于单波段图像的是()。
参考答案:二值图像;伪彩色图像16.遥感数字图像直方图的作用有()。
参考答案:计算图像的信息量;辅助计算图像中物体的面积;辅助图像分割时的边界阈值选择;辅助判断图像数字化量化是否恰当17.遥感数字图像的质量可用以下哪些分辨率来衡量?()参考答案: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温度分辨率18.常用的颜色空间模型有()。
5.4.3正切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课件(人教版)(1)

上两函数的图象(注意正切函数的定义域),
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们有三个交点.
法二:令sin x=tan x=,得sin x=0,解得sin x=0或cos x=1.
在x∈ −
3 3
,
2 2
内,x=-π,0,π满足sin x=0,x=0满足cos x=1,故交点个数为3.
(三)典型例题
又∵ 2 <2<π,∴- 2 <2-π<0.
【类题通法】运用正切函数单调性比较大小的方法
(1)运用函数的周期性或诱导公式将角化到同一单调区间内.
(2)运用单调性比较大小关系.
6
【巩固练习5】比较tan 5π与tan −
13
7
的大小.
∵ 2 <3<π,∴- 2 <3-π<0,
显然- 2 <2-π<3-π<1< 2 ,
课堂小结
知识总结
学生反思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在解决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2
3
B.
3
C.
2
)
6
D.
3.函数f(x)=tan + 6 的定义域是________,f
6
=________.
4.函数y=tan(-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__.
答案:1.A 2.B 3. ≠ + 3 , ∈ : 3
4. − 2 , + 2 (k∈Z)
≤x< - ,k∈Z,
2
图像复制与印前设计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天津科技大学

图像复制与印前设计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天津科技大学第一章测试1.索引图像最少包含()个颜色。
参考答案:32.RGB和CMYK颜色空间较为合理的转换方式是()。
参考答案:RGB-Lab-CMYK3.阶调是指图像的()。
参考答案:明暗4.下列关于CMYK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K指黑色;是减色模式;适合于印刷5.字符与图形的区别是:字符含有语义。
()参考答案:对6.品红的补色是()。
参考答案:绿7.颜色指光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除形状以外的视觉特性。
()参考答案:对8.我们之后能看到颜色是因为光的作用,因此光源改变,物体颜色也一定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错9.在红色中加入白或者黑,饱和度都会降低。
()参考答案:对10.在图像复制中,我们应尽可能保证颜色的感觉一致而不是数值一致。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网格内的记录栅格是256,则能表现的层次数是。
()参考答案:2572.阈值矩阵的数量和记录栅格数量相同。
()参考答案:对3.阈值矩阵可以看成数字化网屏或过滤器。
()参考答案:对4.网点面积率唯一地由()决定。
参考答案:像素值5.一幅正方形图像采用调幅印刷时面积放大四倍,加网线数为175lpi,扫描时需要的分辨率为()。
参考答案:700dpi6.目前高质量涂料纸精细印刷产品常用的加网线数可能是()。
参考答案:200lpi7.一般来说,加网线数越,表示图像的基本单元越,图像的细微层次越精细。
()参考答案:高,小8.调频网点可以用于7色印刷。
()参考答案:对9.人眼对中暗调区域的密度变化较敏感。
()参考答案:错10.与有理正切加网相比,使用超细胞结构加网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弥补有理正切的缺陷;不能通过增加网格中记录栅格的办法来实现15度第三章测试1.图像颜色的传递包括()。
参考答案:颜色的分解;颜色的合成2.实际滤色片的问题包括()。
参考答案:透过域相互搭接;透过率差;有污点3.当图像达到灰平衡时,以下()项是不正确的。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

《摄影测量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摄影测量学的基本概念1. 定义摄影测量学是一种通过分析摄影图像来获取地球表面及其物体空间位置、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的科学技术。
它结合了光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为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提供精确的数据。
2. 分类- 地面摄影测量:使用地面上的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小范围或精细的测量工作。
- 航空摄影测量:利用飞行器(如飞机、无人机)搭载摄影设备进行的摄影测量,适用于大范围的地形测绘。
- 卫星摄影测量:通过卫星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适用于全球或大区域的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
3. 应用领域- 地图制作: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城市规划图和专题地图。
- 土地调查:进行土地分类、土地权属界定和土地使用规划。
- 城市规划:辅助城市设计和基础设施规划。
- 环境监测:监测环境变化,如森林覆盖、水资源和污染状况。
- 灾害评估:评估自然灾害的影响范围和损失。
- 军事侦察:获取敌对地区的地理信息。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1. 早期摄影测量(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银版照相法,这是摄影技术的起源。
- 1851年,瑞士工程师普雷斯特勒使用摄影方法绘制了第一张地形图。
- 1859年,法国人布洛克发明了立体测图仪,使得通过摄影图像进行三维测量成为可能。
2. 现代摄影测量(20世纪初-20世纪末)- 20世纪初,德国人奥佩尔提出了像片纠正和像片定向的理论,为摄影测量学的理论基础做出了贡献。
- 1930年代,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航空摄影测量开始广泛应用。
- 195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数据的处理提供了新的工具。
- 1960年代,数字摄影测量开始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
3. 空间摄影测量(20世纪末-至今)- 1970年代,卫星遥感技术开始应用于摄影测量,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地理信息。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

《测绘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测绘学总论1.1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测绘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
测绘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表面形态等自然属性,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
1.2 测绘学的研究内容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地测量学: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重力场,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2)摄影测量学:利用航空或卫星摄影技术,获取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解析和应用。
(3)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如GPS、GLONASS、北斗等,进行地球表面空间位置的测量和定位。
(4)遥感科学与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如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信息,并进行处理和应用。
(5)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为地理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1.3 测绘学的现代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测绘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包括卫星大地测量、数字摄影测量、激光扫描、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测绘工作更加高效、精确和全面,为地球科学、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1.4 测绘学的科学地位和作用测绘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其他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同时,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土地管理、城市规划、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灾害预警等,都离不开测绘学的支持。
第二章:大地测量学2.1 概述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重力场及其变化,建立地球的数学模型,为各种测量提供基准。
大地测量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地球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
14 第五章 第三节 放射性活度

恶性肿瘤患者要作骨转移ECT检查核素显像ECT机房肿瘤骨转移ECT图像医学影像成像原理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1、放射性核衰变指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某种粒子(射线)和能量,而转变成另一种核素的过程。
例如:放射性氮核13N自发释放出正电子、中微子和能量,而转变成碳核13C。
1)衰变常数λ单位时间内衰变的核数与当时存在的核数之比。
2、描述核衰变快慢物理量2)半衰期T 1/2核的数量因核衰变减少到原来核数一半所需的时间。
T 1/2与λ成反比。
λ大,T 1/2就短,核衰变就快。
λλ693.02ln 2/1==T几种放射性核衰变半衰期:放射性核素半衰期99Tc 6.02h 198Au 2.7d 60Co 5.27d 131I 8.04d 32P 14.3d 203Hg 46.9d 90Sr 28a 137Cs 30aT 1/2单位:年(a)天(d)小时(h)分(min)秒(s)二、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 ,A )1、定义: 单位时间内衰变的原子核数。
N 是t 时刻的核素数目;A 是t 时刻的放射性活度;A 0 是t = 0 时刻的放射性活度。
t eA λ-=0可见:放射性活度是按照指数衰减的规律减少的。
A A 0tN dtdN A λ=-=单位:贝可,Bq2、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1) 对给定核素,即λ一定时,可见:在体外测得活度值正比于体内放射性核素数目。
核素显像基本原理之一。
(2) 当两种核素N 相同而λ不同时,可见:短半衰期核素的活度大。
图像清晰。
A ∝N ;NT N A ⋅==21693.0λ2/1693.0T A =∝λ(3) 当A 一定时,可见:满足体外测量所需一定的活度下,2/11T N ∝∝λ放射性核素半衰期短,所需的核的数量就少。
此时,病人接受到的辐射就少。
2、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NT N A ⋅==21693.0λ结论:临床诊断核素显像中应使用短半衰期核素。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25-学年度-人教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 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1_0__cm. (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___投__影__仪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 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变式1 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透镜不动,若 将蜡烛移至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则在光屏上能观察到( C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2课时)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课程标准(2022年版)
本节要点
2.3.5 了解凸透镜成 像规律的应用.
1.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重点) 3.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改进.(难点)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求焦距范围的方法 第一步:由成像规律,找出物距、像距的不等式,如根据u>v,可知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此可得不等式u>2f、2f>v>f.第二步:把 物距、像距u=20 cm、v=16 cm代入不等式中,可得20 cm>2f、2f> 16 cm>f.第三步:用数学方法解不等式,并合并结果,得8 cm<f< 10 cm.
返回目录
2022秋同步经典学案-物理 八年级上册 课堂本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时倒立,有时正立,有时放大,有时缩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而投影仪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由此看来像的大小与物距有关.(2)照相机和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和像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在透镜的同侧,由此看来像的虚实与物距有关.3、合作互动探究新知图1(1)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屏、凸透镜(f=10cm)、蜡烛、火柴。
(2)将实验器材按如图1所示摆放.注意: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凸透镜、蜡烛、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光屏上的像一定要明亮、清晰;多次进行测量,仔细观察,做好记录进行实验.(3)提出问题、进行探讨:如何使物体成的像呈现于光屏上?实验过程中应记录哪些现象和数据?活动1:如图2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2活动2:如图3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上,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3活动3:如图4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4活动4: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上,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思考为什么).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活动5:如图5所示,将物体(点燃的蜡烛)继续向凸透镜移近,放在距透镜一倍焦距之内,同时用眼睛观察像.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物像同异侧)填入表中.图54、实验计录及实验结论∣V∣表示像距的绝对值二、凸透镜成像的图像1、当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像光路图如图甲(A、B为二倍焦距处,后同)所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1 •0
•1 •0 •1 •0
•MSB •1 •1 •0 •0 •LSB •1 •0 •1 •0
•+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对于不同的掩膜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可以得到关于 测量空间的更为精细的编码结果。这样,经过n次投 光后,将得到一深度为nbit的空间编码图像。相应 地、整个测量空间被分解成2n个子空间。每一个子 空间均为形状呈刀刃状的一个四角锥。显然,n值越 大,上述四角锥(即分解子空间)的刀背部分在空 间的散开程度越小,编码的精细程度越高。因此, 只要n足够大,则相应的刀刃状分解子空间在空间的 散开程度足够小,以至于每一个分解子空间均可由 空间中的一个平面来近似。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光点
•二维扫描
•投光图像 •无投光图像
•点状投影光
•视线
•(xp, yp) •投影仪
•(xi, yi) •摄像机
•-
•阈值
•2值图像
•待求物点的三维信息可由投影光束所确定的直线和对应 像点的视线在空间中的交点所给出。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光点投影法
• 优点:
•
处理简单、可靠。
• 缺点:
•
需要用光点对待测物体进行二维扫描,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1 •0 •1 •0
•同理,可将经由第二个掩膜所产生的模 式光投向待测物体,并经过与上述处理 类似的处理用另一个比特完成对测量空 间的又一次“粗”编码。该次“粗”编 码的结果也把整个测量空间按照左图所 示的模式分解成两个不相交的子空间。 相应地,我们可以得到另一幅关于测量 空间的1bit编码图像。与前类似,对于 空间中的一个物点而言,若该点所对应 的像点在编码过程中获得了编码值“1” ,则表明相应的物点位于由白色标记的 子空间内;否则,位于由灰色标记的子 空间内。
图像测量第五章3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模式光投影法
光点投影法
光条投影法
组合光投影法
光点组合 光条组合 光点光条组合
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时间编码 灰度编码 彩色编码 组合式二值编码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光点投影法
•光点投影法以二维顺序扫描的方式 实现对测量空间的编码。
以得到整幅图像上各像点所对应的物点的
三维信息。为了检测出图像中的一个光点
以得到该点所对应的的测量数据,需对整
幅图像进行处理。
•
测量时间长,不能满足某些对实时性
要求高的应用需求。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光条投影法
•一维扫描
•光条投影法以建立投射狭缝光 的时间序列的方式实现对测量空 间的编码。
•光条
•投光图像 •无投光图像
•透光率受控的
•狭缝投影光
•视线
•-
•(xp, yp) •投影仪
•(x i, yI) •摄像机
• 差分图像
•在投影仪光源的前方放置一掩膜。其中,掩膜上由xp所定义的狭缝处的 透光率为f(xp)。如果适当选择f(xp)的取值,使不同的xp所对应的f(xp)的 取值各不相同,那么,当投影仪经由这样一个掩膜向待测物体投光时,投 射到待测物体上的光的强度将随狭缝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完成对测量 空间的编码。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彩色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等色线
•投光图像 •无投光图像
•颜色受控的
•狭缝投影光
•视线
•-
•(xp, yp) •投影仪
•(x i, yI) •摄像机
• 差分图像
•在投影仪光源的前方放置一掩膜。其中,掩膜上由xp所定义的狭缝处的 颜色为C(xp)。适当选择C(xp)的取值,使不同的xp所对应的C(xp)的取值 各不相同,那么,当投影仪经由这样一个掩膜向待测物体投光时,投射到 待测物体上的光的颜色将随狭缝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完成对测量空间 的编码。
•机械扫描方式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光条投影法中使用的投影仪
•狭缝状光 栅
•掩膜
•控制器
•电子扫描方式
•通过计算机控制狭缝状光栅 的开闭状态可形成所需要的、 用于照射被测物体的平面光。
•可以按任意编制的顺序打出 平面光,也可以同时打出多 个平面光。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灰度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等灰度线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光条投影法和灰度编码模式光投影法的比较
•从原理上来看,光条投影法可以认为是前述灰度编码模式光投影 法的一个特例。由于投射到待测物体上的光的强度仅取分别对应 于狭缝开、闭两种状态的“有光”(一般取为系统所能提供的最 大灰度)和“无光”(一般取为0)两种灰度值,故该方法克服了 灰度编码模式光投影法的主要缺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受物体 本身的反射特性影响小等优点。但是,如前所述,这种方法也有 其自身的缺点,即一次测量仅能得到相应光条位置处的三维信息 。
•投光图像 •无投光图像
•狭缝投影光
•视线
•-
•阈值
•(xp, yp) •投影仪
•(x i, yI) •摄像机
• 2值图像
•待求物点的三维位置信息可由狭缝光在空间中形成的平面和对应 像点的视线在空间中的交点所给出。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光条投影法中使用的投影仪
•平面光
•激光源 •平面镜
•旋转机构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将上述两种方法进行组合 以克服各自的缺点、并尽可能保留各自的优点。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组合式二值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1 •0
•整个测量空间的形状为一四角锥。 用一个比特按上述方式对整个空间进 行编码,实际上相当于把测量空间分 解成两个不相交的子空间。这些子空 间的形状仍为四角锥,但横向有收缩 。这样,对于空间中的一个物点而言 ,若经过上述处理,该点所对应的像 点获得了编码值“1”,则表明相应 的物点位于左图中由白色标记的子空 间内;否则,位于同图中由灰色标记 的子空间内。
•主动式三角测量法
• 灰度编码模式光投影法
• 优点:
•
只需要进行一次投光即可得到图像上各
像点的空间编码值,特别适用于运动物体的
测量。
• 缺点: • (1)需要高S/N的图像传感器。 • (2)易受物体本身反射特性的影响。 • (3)易受环境背景光的影响。 • (4)易受物体间存在的相互反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