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科学教材目录汇总

沪教版科学教材目录汇总
沪教版科学教材目录汇总

我们的校园

第一章认识新的学习环境第二章校园平面图

我们周围的生物

第三章显微镜下的生物

第四章走进植物世界

第五章探索动物世界

我们周围的物质和变化

第六章初识物质和变化

第七章地球运动和四季星空第八章认识我们自身的变化我们怎样认识周围的事物

第九章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第十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七年级下册

阳光

第一章光和热的源泉

第二章万物生长靠太阳

空气

第三章了解空气

第四章空气质量

第五章空气与生命

第六章水的组成与变化

第七章水是很好的溶剂

第八章水与生命

土壤

第九章什么样的土壤好

第十章土壤与生命水圈和大气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流动的物质

岩石圈

第四章构成地壳的岩石

第五章地壳的运动

第六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七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八章生态系统

物质世界的构成层次

第九章宇宙的构成层次

第十章生物体的构成层次

第十一章物质的构成层次

八年级下册

力与运动

第一章力

第二章简单机械和功

生物体的运动与控制

第三章生物的运动

第四章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生命的延续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

第六章动物的繁殖

天气与气候

第七章天气

第八章气候

物质间的转化

第一章矿物与金属

第二章酸、碱、盐

第三章物质的转化与应用

生物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及转化第四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营养

第五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六章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转化

第七章电流与家庭电路

第八章电与磁演化与进化

第一章恒星和宇宙的演化

第二章遗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健康生活

第三章健康生活

第四章人体的自我保护

第五章你知道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吗?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第六章人口

第七章自然资源

第八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与我们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第十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时代

第十一章现代交通

第十二章科技与生活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 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大后小)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 3、绿色化学(1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4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外焰温度最高(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O(3)检验产物H: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4) 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2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烧。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1/3处;用手拿住H的量减少,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CO 和O的量增多222(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评价(一)药品的取用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1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一)用于加热的仪器-

沪教版初中化学章基础知识填空

九年级化学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章-----------第六章 说明: 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期末考试考到第七章。还有大约三周的上课时间,完成第七章内容时间很紧张。而考试内容从第一章考到第七章,那么前几章的复习就要靠大家课余时间了。 为了大家更好的复习,本师整理了一到六章的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本试卷使用方法: 1、先看试卷,将自己会的填好。 2、看课本和笔记本,复习记忆相应章节的知识点。 3、再填空,检查自己哪些知识点不会。 4、再看课本,记忆相应知识点,直到自己会为止。 这样做可能很慢,但基础知识会掌握的很好,这一方法希望大家采纳遵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石蜡受热熔化属于变化,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和,属于变化,石蜡在常温下为固体,属于性质,石蜡能在空气中燃烧,属于性质。2.化学变化常伴随能量的和。光合作用是一个(吸或放)热反应,锌和稀硫酸反应是一个(吸或放)热反应。 3.葡萄糖、砂糖、面粉分别放在中并用酒精灯加热,会得到色的残渣,说明它们中含有元素。 4.1965年,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分析了许多物质的性质,于1869年发表元素周期表。 5.加热色碱式碳酸铜(俗称,)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6.碱式碳酸铜和稀盐酸反应的现象,化学方程式为。 7.用夹住镁带,放在酒精灯火焰的加热,会发出,放出,生成。镁带放入白醋中,现象:有产生。8.将鸡蛋放入一只装有白醋的玻璃杯里,会看到。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 。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由两种元素以上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其中有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也可以是。 3.空气中首要污染物有、、。 4.在氢气和氦气中选择一种较为理想的气体用于填充气球,你认为应选(用化学式表示),因为。 5.关于书本P27“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 燃烧匙中放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观察 到,从而可以得出 本实验的目的)。如果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有(写3点)。另外还得出氮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6.实验室制取氧气选用的原料为⑴色(写化学式)或⑵(写化学式)(同时常放入(写化学式)作为)。 分别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⑴; ⑵。 7.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的过程中,要求在试管口放,其目的是。用双氧水为原料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如果用到长颈漏斗,则应注意,目的是,但在实验中一般用分液漏斗代替长颈漏斗,因为。 8.收集氧气可以用(因为)或(因为)。如果用前者收集氧气,则如何判断集气瓶中的氧气已收集满,如果用后者收集氧气,则如何判断集气瓶中的氧气已收集满。 9.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用排水集气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因为。 10.氧气在通常情况是一种色的气体,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变成色的液体。这种变化属于变化。 11.工业用的方法来获得氧气,这是利用液态氮比液态氧的不同,

初三化学全册教案(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会列举化学与社会的关系的例子。 2、初步体验化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对比和分析,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交流与讨论。 3、初步形成探究的欲望,意识到科学精神与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重点、难点:实验的探究。 教学过程: 设置化学情景:展示化学在古代的成就,说明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每天我们都在与多种多样的物质打交道。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讨论身边的物质,如:水、空气、食物、燃料和衣物,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给人类更多的新物质:塑料、橡胶、各种各样的合成材料,这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讨论:人们身边的物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某些绿色植物是如何将水、二氧化碳转化成淀粉?淀粉、蛋白质、脂肪在人体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吃的食盐和食醋中含有什么成份? 3、观察与思考:碳酸氢铵的分解 阅读:学生分析推测。 实验:碳酸氢铵的分解,简单介绍仪器。 学生观察现象:白色碳酸氢铵固体逐渐减少、试管口有白汽冒出,闻到刺激性气味。体验实验结果并与刚才的分析作比较,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奇妙,化学的重要。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观察与思考:铁丝生锈 现象:铁丝生锈了,烧杯中红色的水倒吸入导管中。 初步分析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明确,观察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要学会观察。 2、体会化学工业的作用 观察与思考:火柴的燃烧 比较实验现象的差异:火柴燃烧后红色的液体颜色变淡而木柴燃烧后则没有明显变化,引导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视理解环境问题。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把学生引进材料和能源世界中,如:青霉素的发现,DNA结构的发现,克隆多利绵羊,高能燃料可以推进火箭,半导体硅晶片可用以造计算机芯片,石英砂可造光导纤维,高强度陶瓷可制成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纳米材料等。交流化学科学的发展,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练习与实践:P9 1 2 3 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 教学目标:

(沪教版)初中化学常见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O 2??→?点燃2MgO (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2.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 ?? →?点燃SO 2(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的气体有刺激味气体、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3.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充足):C+O 2?? →?点燃CO 2(燃烧旺盛、发白光、放热、生成的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4.碳在空气中燃烧(氧气不足):2C+O 2??→?点燃2CO 5.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二氧化碳:CO 2+C ??→?高温2CO 6.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 2??→?点燃2P 2O 5(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 7.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 2??→?点燃Fe 3O 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8.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点燃2H 2O (淡蓝火焰、放热、干燥的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 9.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 2?? →?点燃2CO 2(蓝色火焰) 10.二氧化碳通入水中:CO 2+H 2O →H 2CO 3(碳酸使石蕊变红) 11.生石灰与水反应:CaO+H 2O →Ca(OH)2(放出大量的热) 二、分解反应: 1.氯酸钾受热分解:2KClO 3??→?2MnO 2KCl+3O 2↑(生成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水通电分解:2H 2O ??→?通电2H 2↑+O 2↑ 4.双氧水分解:2H 2O 2??→?2MnO 2H 2O+O 2↑ 5.碳酸分解:H 2CO 3→H 2O+CO 2↑(石蕊红色褪去) 6.碳酸钙高温条件下分解:CaCO 3??→?高温CaO+CO 2↑ 三、置换反应: 1.金属与酸反应: 硫酸 盐酸 锌 铁 Zn+H 2SO 4→ZnSO 4+H 2↑ Fe+H 2SO 4 →FeSO 4+H 2↑ Zn+2HCl →ZnCl 2+H 2↑ Fe+2HCl →FeCl 2+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锌粒逐渐溶解) (有大量气泡产生、溶液变成浅绿色) 镁 铝 Mg+H 2SO 4→MgSO 4+H 2↑2SO 4 →Al 2(SO 4)3+3H 2↑ Mg+2HCl →MgCl 2+H 2↑→2AlCl 3+3H 2↑ 2.氢气还原氧化铜:H 2+CuO ?→??Cu+H 2O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口有水珠出现) 3.碳还原氧化铜:C+2CuO ?? →?高温2Cu+CO 2↑(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还原氧化铁:3C+2Fe 2O 3?? →?高温4Fe+3CO 2↑(红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Fe+CuSO 4→FeSO 4+Cu (铁的表面覆上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6.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CuSO 4+Zn →ZnSO 4+Cu 7.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2AgNO 3+Cu →Cu(NO 3)2+2Ag (铜的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蓝色) 8.铝与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3CuSO 4 →Al 2(SO 4)3+3Cu 四、复分解反应: (一)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1.盐酸与氧化铁反应: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2.硫酸与氧化铁反应: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3.硫酸与氧化铜反应:CuO+H 2SO 4→CuSO 4+H 2O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 4.盐酸与氧化铜反应:CuO+2HCl →CuCl 2+H 2O (二)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1.氢氧化铜与盐酸反应:Cu(OH)2+2HCl →CuCl 2+2H 2O (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2.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Cu(OH)2+H 2SO 4→CuSO 4+2H 2O 3.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 →NaCl+H 2O 4.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 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5.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3HCl →AlCl 3+3H 2O (三)酸+盐→新盐+新酸: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教学内容

沪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课标要求 1.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2.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3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是教材的入门篇,共安排了4 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相当于一个大的引言。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什么是物理学?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怎样学好物理学? 首先介绍了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研究和学习物理学的方法;然后介绍两种最常见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最后通过探究摆的奥秘,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章内容丰富,立意高远,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既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又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必要基础。

对于“什么是物理学”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在后面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和体会,所以这里教材处理的比较简单。通过两个现象和实验引出了“物理学就是研究光、热、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重点不是放在物理学的定义和内涵上,而是放在对情景的感受和实验模拟的观察上面,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现象,引发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尝试解释这些现象的兴趣和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物理学”这个问题,教材主要是通过第1 节的“物理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来体现的。这一段重点介绍了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关系,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认识学习物理学的作用。 本章的教学重点: 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物理起始课的重要目标。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提高实验 技能。⑶初步感受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本章的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合理选择测量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经历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三、课时安排全章共4 节,每节计划用2 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 课时;共10 课时。 1.1 希望你喜爱物理教学点滴 1.了解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认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现象的规

初中化学教材沪教版和人教版的区别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归纳和整理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2.1 性质活泼的氧 2.2 奇妙的二氧化碳 2.3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归纳与整理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妙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3.3物质的组成 归纳和整理 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 4.1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4.2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 4.3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归纳与整理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5.2 金属矿物铁的冶炼 5.3 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基础实验四:常见的金属性质 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四部分化学名词汉英索引 附录五元素周期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课题2原子的结构 课题3元素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爱护水资源 课题2水的净化 课题3水的组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 附录Ⅰ初中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 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Ⅲ部分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中化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 3NH3↑+H2O+CO2↑ 现象:白色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2.二氧化硫的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能使KMnO4溶液褪色 3.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如:属化学变化:铁生锈、木炭燃烧、饭变馊 属物理变化:冰融化、碘升华、食盐溶解 4.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 如:属物理性质:溶解性、颜色、状态 属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酸性 5.化学史 法国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 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结晶牛胰素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 诺贝尔研究了炸药 6.铜绿受热 Cu2(OH)2CO 32CuO+H2O+CO2↑ 现象:变黑,管口有水珠,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气体 7.铜绿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现象:固体减少,溶液变蓝,有气泡。 8.镁的燃烧 点燃 2Mg+O22MgO 现象: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 9.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石棉网 10.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锥形瓶 11.天平的使用

调零前游码归零 物左砝右 砝码用镊子 精确度0.1g 12.试剂存放 液体放在细口瓶、固体放在广口瓶 13.试管加热液体时 试管夹在离管口1/3处 液体用量不超过1/3 试管倾斜45° 14.固体药品加热试管口向下略倾斜 15.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16.闻气体要招气入鼻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1.空气的组成成份(体积分数) N2 78% O2 21% CO2 0.03% 稀有气体 0.94% 杂质气体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水面不到1/5的原因 漏气、红磷量不足、没冷却 3.混合物与纯净物区别 是否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如属混合物:空气、稀有气体、食盐水 属纯净物:水、二氧化碳、高锰酸钾 4.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制得氧气 5.氮气的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 6.氮气的用途 制氮肥、保护气、医疗手术、灯泡填充气 7.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而且性质不活泼 包括:氦、氖、氩、氪、氙、氡 用途:制放电管、填充气球、保护气、景观灯 8.空气质量日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 9.汽车尾气:CO、NO 10.二氧化硫能引起酸雨,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 11.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燃气 12.二氧化碳能引起温室效应 二氧化氮能引起光化学烟雾

沪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整理(20200807044254).pdf

1-5章化学方程式整理小结 一.化合反应1.镁带燃烧: 2Mg + O 2 ==== 2MgO (耀眼白光,照明弹) 2.铁燃烧及生锈:3Fe + 2O 2 ==== Fe 3O 4(火星四射,得黑色固体);*4Fe + 3O 2 ===== 2Fe 2O 3(缓慢氧化)3.铜丝加热: 2Cu + O 2 === 2CuO ; 4.铝丝常温形成致密氧化膜:4Al + 3O 2 === 2Al 2O 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 2 + O 2 === 2H 2O 6.碳的燃烧:2C + O 2 ==== 2CO (不完全燃烧);C + O 2 === CO 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 2 === SO 2 (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中明亮的蓝紫色火焰)8.磷的燃烧:4P + 5O 2 === 2P 2O 5 (浓厚白烟,烟幕弹)9.二氧化碳被碳还原: C + CO 2 === 2CO (吸热反应,高炉炼铁中制还原剂CO ) 10.二氧化碳溶于水:CO 2 + H 2O == H 2CO 3 (制碳酸饮料)燃烧:2CO+O 2=== 2CO 2 (CO 是煤气的主要成分,有毒)二.分解反应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 NH 4HCO 3 NH 3↑+ CO 2↑+ H 2O (特点:固体受热后消失)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 :Cu 2(OH)2CO 3 2CuO + H 2O + CO 2↑(特点:分解得3种氧化物)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 4 K 2MnO 4 + MnO 2 + O 2↑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2H 2O + O 2↑(实验室制氧气) 5.氯酸钾制氧气:2KClO 3 2KCl+3O 2↑6.电解水:2H 2O 2H 2↑+ O 2↑ 7.碳酸分解:H 2CO 3 CO 2↑+ H 2O 三.置换反应 *1.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 CuO + H 2 Cu + H 2O *2.碳粉还原金属氧化物: 2CuO + C 2Cu + CO 2↑3.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2Al + 6HCl == 2AlCl 3 + 3H 2↑;2Al + 3H 2SO 4 == Al 2(SO 4)3 + 3H 2↑ 4.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 Mg + 2HCl == MgCl 2 + H 2↑;Mg + H 2SO 4 == MgSO 4 + H 2↑5.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 Fe + 2HCl == FeCl 2 + H 2↑;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6.锌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Zn + 2HCl == ZnCl 2 + H 2↑;Zn + H 2SO 4 == ZnSO 4 + H 2↑(实验室制氢气)7.湿法炼铜法,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 FeSO 4 + Cu *8.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 Cu(NO 3)2 + 2Ag 四.复分解反应: *1.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除锈);Fe 2O 3+3H 2SO 4=Fe 2(SO 4)3+3H 2O (除锈) CuO + H 2SO 4 == CuSO 4 + H 2O 2.实验室制CO 2:CaCO 3 + 2HCl == CaCl 2 + CO 2↑+ H 2O (原理: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生成 CO 2)3.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生成蓝色沉淀:CuSO 4 + 2NaOH== Cu(OH)2↓+Na 2SO 4 五.其他反应类型:1.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Fe 2O 3 + 3CO 2Fe + 3CO 2(赤铁矿炼铁)Fe 3O 4 + 4CO 3Fe + 4CO 2;(磁铁矿炼铁)* CuO + CO Cu + CO 2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 2 + Ca(OH)2 == CaCO 3↓+ H 2O (验CO 2);*3.天然气燃烧:CH 4 + 2O 2 CO 2 + 2H 2O 4..铜绿和盐酸反应:Cu 2(OH)2CO 3 + 4 HCl = 2CuCl 2 + 3H 2O + CO 2↑ 打*的为拓展内容潮湿空气△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点燃高温△===△===△===MnO 2===通电=== 高温===高温===高温===高温=== 高温===点燃=== MnO 2===△△ ===点燃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2011年江苏省化学中考基础知识归纳整理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铝、铁、铜、汞等金属单质、氦气、氖气、氩气等稀有气体、金刚石这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氢气H2、氧气O2、氮气N2、氨气NH3、干冰CO2、H2O、HCl、H2SO4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碱与盐(金属与非金属或原子团组成)如食盐NaCl、烧碱NaOH、CaCl2、ZnSO4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构成高锰酸钾的微粒是K+、MnO4-。 构成食盐的微粒是Na+、Cl-,构成氮气的微粒是氮分子N2,构成金刚石的微粒是碳原子。在液氧和空气中都含有的微粒是氧分子O2。 2、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有的氢原子无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原子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学性质。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为金属元素(氢除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为非金属元素。 3、离子中: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阳离子带正电,质子数>电子数。阴离子带负电,质子数<电子数。 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阳离子:H+、NH4+、Na+、K+、Ag+,Mg2+、Ca2+、Ba2+、Zn2+、Cu2+、Hg2+、Fe2+,Fe3+、Al3+, 阴离子:F-、Cl-、OH-、NO3-;O2-、S2-、SO42-、CO32-; 4.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氧气和液氧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双氧水H2O2和水H2O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构成的分子不同。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分子的运动速度等发生改变。由普通水变成临界态水是分子的运动、分子间的空隙发生改变,分子本身没变,是物理变化。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微粒重新组合,生成了新的微粒。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其过程是氢分子氧分子分解成氢、氧两种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Cl2=FeCl2+Cu,每个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每个铜离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铜原子。 NaOH+HCl=NaCl+H2O,其实质是OH-与H+结合形成水分子。 5、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Na 与NH4+都具有11个质子,Ne、H2O、NH3、CH4都具有10个质子。 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均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地壳中氧、硅、铝、铁;海洋中氧、氢、钠;人体中氧、碳、氢、氮;太阳上氢、氦。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锰、锌、钴、碘等。 缺钙会骨质疏松,易得佝偻病;缺锌会智力低下,易得侏儒症; 缺钴、铁易得贫血症;缺碘会得甲状腺疾病。

沪教版科学教材目录汇总

我们的校园 第一章认识新的学习环境第二章校园平面图 我们周围的生物 第三章显微镜下的生物 第四章走进植物世界 第五章探索动物世界 我们周围的物质和变化 第六章初识物质和变化 第七章地球运动和四季星空第八章认识我们自身的变化我们怎样认识周围的事物 第九章我们怎样看到物体第十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七年级下册 阳光 第一章光和热的源泉 第二章万物生长靠太阳 空气 第三章了解空气 第四章空气质量 第五章空气与生命 水 第六章水的组成与变化 第七章水是很好的溶剂 第八章水与生命 土壤 第九章什么样的土壤好 第十章土壤与生命水圈和大气圈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三章流动的物质 岩石圈 第四章构成地壳的岩石 第五章地壳的运动 第六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第七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八章生态系统 物质世界的构成层次 第九章宇宙的构成层次 第十章生物体的构成层次 第十一章物质的构成层次 八年级下册 力与运动 第一章力 第二章简单机械和功 生物体的运动与控制 第三章生物的运动 第四章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生命的延续 第五章植物的繁殖 第六章动物的繁殖 天气与气候 第七章天气 第八章气候

物质间的转化 第一章矿物与金属 第二章酸、碱、盐 第三章物质的转化与应用 生物体内外的物质、能量交换及转化第四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营养 第五章生物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六章物质在人体内的运输 生活中的能量及其转化 第七章电流与家庭电路 第八章电与磁演化与进化 第一章恒星和宇宙的演化 第二章遗传、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健康生活 第三章健康生活 第四章人体的自我保护 第五章你知道遇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吗?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第六章人口 第七章自然资源 第八章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科学与我们 第九章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 第十章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时代 第十一章现代交通 第十二章科技与生活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3)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改进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减少直至消失;试管口有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打开橡皮塞,有刺激性气味。 (2)保存方法:密封,置于阴凉干燥处。 (3)使用方法:早晚使用,用土覆盖。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管口的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 (5)实验结束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烧杯中的石灰水倒吸,导致试管炸裂。 加热 (6)文字表达式:碳酸氢铵---→ 水+ 二氧化碳+ 氨气 2.氮气 (1)性质: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化学性质很稳定的气体,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用途: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灯泡的填充气;液氮用于医疗手术(沸点低);制作氮肥。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3.铁生锈 (1)条件:水和氧气共同作用 (2)现象:铁丝表面有红棕色物质出现;导管内液面上升。 4.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5.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现象:石蜡熔化,发出黄白色火焰,发出热量。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凝结成的固体小颗粒), 用点燃的方法证明,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小颗粒 6. 化学变化(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1)本质区别:是否有无新物质生成 (2)发光发热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灯泡) (3)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气球、轮胎、炸弹) (4)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磁性、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酸碱性、热不稳定性、毒性等 7. 能量转变 蜡烛的燃烧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光能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动植物的呼吸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 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蓄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是热能转化变成化学能 8.空气的组成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或白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