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_(冀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_(冀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_(冀教版)

有理数知识归纳

1、数轴“三要素”是,,数轴上的点与实数

之间是关系

2、实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3、实数a(a≠0)的倒数可表示为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4、∣a∣=

()

()??

?

?

?≥

a

a

∣a∣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到的距离,∣a∣是一类重要的非负数,即不论a为何实数,总有∣a∣0

5、实数a(a≥0)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a是一类常见的非负数,即

(a)2= ,

()

()

??

?

?

?≥

=

=

0 2

a

a

a

a

6、把一个实数记为a310n的形式,其中a的范围是这样的记

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7、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

边第一个数字起,到精确的这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数轴、比较大小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3、比较实数a与b的大小,可以做差比较:

(1)若a-b>0则a b

(2)若a-b=0则a b

(3)若a-b<0则a b

4、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属于一级运算,属

于二级运算,属于三级运算。在运算过程中,先在最后

5、若a≠0,则a0=

6、若a≠0则a-n= ;a-n与a n 互为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

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运算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1)提公因式法:ma+mb+mc=

(2)运用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a2-b2=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2-2ab+b2=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先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有没有,有公因式时先

(2)多项式没有公因式时,看能不能用来分解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

整式及运算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单项式中数字因数是单项式

的,单项式的次数是指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它们的相加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

3、+(a+b-c)= ,-(a-b+c)= ;

a+b-c=a+ (),a+b-c=a- ()

4、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

5、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2a n= (m、n均为整数)

(2)幂的乘方:(a m)n = (m、n为整数)

(3)积的乘方:(ab)n = (n为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 (m、n为整数)

6、(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

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一起作为

积的一个因式;

(2)m(a+b+c)=

(3)(a+b)(m+n)=

7、(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所得的结果作为

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 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 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

然后再把所得的商

8、(1)平方差公式:(a+b )(a-b )= (2)完全平方公式:(a+b )2=

(a-b )2= 分式及运算 1、(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3)分式值为零的条件: (4)分式值为正的条件: (5)分式值为负的条件: 2、整式和分式统称

3、分式的基本性质:a

b

=

4、最简分式是指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除1外没有

5、(1)分式的乘法:

c d

a b ?= (2)分式的除法:c d

a b ÷=

(3)分式的加减法:=±a c

a b

=±c d

a b

(4)分式的乘方:(a

b

)n =

6、分式运算的结果一定要化为 二次根式及运算 1、(1)形如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a 有意义的条件是

(3)a (a ≥0)是一个 数 (4)(a )2= (5)2a =

2、(1)=ab (a ≥0,b ≥0)

(2)

=b

a

(a ≥0,b >0) 3、(1)=?b a (a ≥0,b ≥0) (2)

=b

a (a ≥0,

b >0)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被开方数中不含 (2)被开方数中不含

5、二次根式相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 ,再将 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6、二次根式的结果必须化成 不等式

1、用“>”“<”“≥”“≤”或“≠”等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

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叫做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

3、含有 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 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4、不等式的两边同加(或同减)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

5、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

方程及等式的性质 1、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 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

2、只含有 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 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 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这个值就是方程的

4、等式性质1:如果a=b 那么a ±c=

5、等式性质2:如果a=b ,那么ac= 。

c

a

= (c ≠0) 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 后移到 叫做移项

7、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 8、(1)a+(b+c )= (2)a+(b-c )= (3)a+(-b+c )= (4)a+(-b-c )= (5)a-(b+c )= (6)a-(b-c )= (7)a-(-b+c )= (8)a-(-b-c )=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2、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 。一般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有 组解

3、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

4、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 ,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方法叫做

6、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 法,简称

7、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 法,简称 一元二次方程

1、含有_________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叫做二次项,___________叫做二次项系数;___________叫做一次项,___________叫做一次项系数;___________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___________

4、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情况: (1)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2)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3)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4)当△<0时,有___________的实数根;

5如果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根是1x 、2x ,那么

1x +2x =___________,1x 2x =___________

平面直角坐标系

1、两条具有公共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互相的数轴构成的图形叫做平面直角坐标系,通常水平的数轴为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为___________,取___________的方向为正方向;两数轴

的交点为___________

2、填表;

3、点P(x,y)关于x轴、y轴、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分别是___________,点P(x,y)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___________

4、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量叫做___________。设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___________量,y是x的___________

5、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函数的代数式___________,并且应符合

___________

6、当自变量去某一数值时所对应的值,叫做这个函数当自变量取该值的___________值

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

1、一般地,函数y= ___________ (其中k、b为常数,k )叫做一次函数;当___________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况。

2、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它的图象是经过(0,____)和(1,_____ )的一条直线。当k>0时,图象分布在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 ;当k<0时,图象分布在_______象限,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_。

3、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kx+b,它的图象是经过点(0,____)和(____,0 )的一条直线。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____,直线从左到右____;若直线y=kx+b经过二、三、四象限,那么k____0,b____0。

4、如果

x

k

y=(或1-

=kx

y)(k ____0),那么y叫做x的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

5、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__________,其图象与x轴、y轴__________交点,这两条曲线关于__________对称

6、对于反比例函数

x

k

y=,当k>0时,图象分布在__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__。

7、若反比例函数

x

k

y=,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图象位于__________象限,此时k__________0。

二次函数

1、形如c

bx

ax

y+

+

=2(a 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它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__。其中a决定抛物线的__________ ,c决定图象与__________轴的交点__________的__________坐标,a、b共同决定对称轴。当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__________侧;当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__________侧;当b=0时,对称轴为__________

2、二数)0

(

2≠

+

+

=a

c

bx

ax

y根的判别式△=ac

b4

2-

(1)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__________个交点,这个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02

=++c bx ax 根;

(2)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__________个交点,这时方程

02

=++c bx ax 有____根;

(3)当△<0时,抛物线与x 轴有__________个交点,方程02

=++c bx ax 的根的情况是____;

3、抛物线的平移,实质是顶点的平移,故先将解析式化为顶点式

k b x a y +-=2

)(,然后据平移规则进行平移,横坐标平移的规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二次函数)0(2

≠++=a c bx ax y 填表:

5、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1)一般式为__________;(2)顶点式为__________,其中顶点是(h,k ),对称轴是__________;(3)交点式为

__________。其中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根据不同条件,使用恰当的解析式,能使问题变得简便。 6、若)0(02

≠=++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为1x 、2x ,则二次函数

)0(2≠++=a c bx ax y 与x 轴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 统计

1、常用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统计图、__________统计图和__________统计图

2、某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则x =__________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平均数常用的三个公式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按大小依次排列,把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一组数据n x x x x ,,,321,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数

4、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__________,其中的每个考察对象叫做__________,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__________,样本中个体的数量叫做样本

5、为了一定的目的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叫做__________;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进行考察叫__________

6、在一组数据中,某一个数在数组中出现的次数叫做该数的__________

7、频数与容量的比值叫做__________,要得到数据的频数分布的一般步骤:(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3)决定组数(4)列评述分布表(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8、一组数据中的所有数分别与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叫做这组数据的___________,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___________特征,它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叫做___________ 概率

1、生活中的事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率不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该率为:

必然事件该率为:

确定事件 2、必然事件:事先可以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3、不可能事件:事先可以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___________发生的事件 5、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概率)的理论计算

?????实验估算理论计算{????

??

?

????

??

???树状图列表法发生的概率试验的随机事件涉及两步或两步

发生的概率

事件只涉及一步试验理论计算_____________

6、事件E 发生的概率计算公式:

)(数

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总)(1P 0E P ≤≤=

7、当实验次数较大时,频率接近于___________ 8、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_ 9、频率=___________ 几何图形

1、基本几何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44、主视图是指___________;左视图是指___________;俯视图是指___________;

2、点动成___________,线动成___________,面动成___________46、直线公理是指___________

3、在田径比赛中,裁判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___________测量铅球成绩的依据是___________

4、等角的___________角相等,等角的___________角相等

5、直线是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射线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线段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

6、两点之间____________最短,___________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7、线段的中点:由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可得到:__________________

8.角:

9.角平分线及性质:⑴如图, ,OC 平分∠AOB 可推出

⑵如图, ,由OC 平分∠AOB ,P M ⊥OA ,PN ⊥OB,可得

10.两直线相交, 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

角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 。两个角的和为90°,称这两个角 ;两个角的和为180°,称这两个角 。 11.点到直线的距离:

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3.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

若将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称作三角形的外心,三内角平分线的交点称作内心;外心到三角形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内心到三角形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 1、三角形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多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边形的外角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 按边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只用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勾股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称

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1) 轴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轴对称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① 轴对称是针对________个图形而言,轴对称图形是针对

___________个图形而言; ② 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它就成为一个轴对称图

形。 ③ 都具有的特征:对应线段__________,对应角_____________。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

(1) 中心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旋转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对称图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例。 (3)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于联系:

①中心对称图形是针对__________个图形而言,而中心对称是针对_________个图形而言;

②把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时,就成为一个中心对称图形。

(4)①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连接对称点的线段都经过_______________并且被___________平分。

②若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都经过___________,并且都被该点平分,则这两个图形一定关于这个点成中心对称。

3、中心对称是关于某点对称,而轴对称是关于________________对称。

4、线段垂直平分线定理和角平分线定理:

①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注意:点

到点的距离) ②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相等。(注意:点到

直线的距离) 平移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______________移动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两个要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

(1)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应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应点所连的线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或在一条

直线上)。

4、简单平移作图的步骤:

(1) 找出平移前后的图形的一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运用全等和尺规作图的知识,把每条线段在保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移动,实现整个图形的平移。

旋转

1、旋转: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

旋转_______________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2、图形旋转的三个要素:(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3、旋转的特征:

(1) 图形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没有发生变化; (2) _______________相等,_________________相等;

(3) 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形中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同样大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旋转对称图形识别:观察图形是否存在一点,围绕这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能否与原图形 。

5、简单的旋转作图步骤:

(1)确定旋转角的 和 ; (2)确定每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构成的 ; (3)确定旋转图形的其他 ;

(4)顺次连接上述各对对应点,得到 . 平行四边形

1.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

?

??对角线,邻角对角且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一组对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对角线互相

两组对角分别两组对边分别两组对边分别一组对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过平行四边形 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把平行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矩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其对称中心是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 ,矩形的对角线 . (3)识别方法:

①有一个角是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 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 的四边形是矩形; ④对角线 且 的四边形是矩形. 2.菱形:

(1)定义: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特征:具有 的一切特征;菱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有 条对称轴,菱形的四条边都 ,菱形的对角线 ,并且每一条对角线都 . (3)识别方法:

①有一组邻边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 的四边形是菱形; ④对角线互相 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 (1)特征:

①正方形具有 和 的一切特性;

②正方形既是 对称图形,又是 对称图形,其对称中心是 ,有 条对称轴; ③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 ④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⑤正方形的对角线互相 且 (2)识别方法:

①有一个角是的菱形是正方形

②一组邻边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的菱形是正方形

③角线的矩形是正方形

梯形

1、梯形的概念:

(1)梯形:只有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2、等腰梯形的特征和识别:

(1)特征:

①等腰梯形是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

③等腰梯形的对角线

(2)识别:

①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②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③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三角形和梯形中位线定理:

(1)三角形的中位线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

(2)梯形的中位线于两底且等于两底和的

4、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

在解决与梯形有关的问题时,常添加辅助线把梯形转化成特殊四边形和的问题来解决;常见的辅助线有:作高、平移一腰、平移、延长交于一点、过腰中点作另一腰的等。三角形全等

1、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

(2)寻找证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①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②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③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时,可选定

或;

④条件是直角三角形时,优先考虑选定,不行时再考虑其他方法。

(3)在选定用ASA或SAS时,一定要看清是否有夹角或夹边;要注意结合图形,挖掘其中隐含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平行线的同位角、内错角;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中点、中线、角平分线、高(垂线),特殊四边形等图形中的相等关系或相等量。

2、全等三角形的特征: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它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依据,全等的图形经过、、等运动后能够完全重合。

3、叫做命题,正确的命题称

为,错误的命题称为。

4、在几何中,限定用和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新课标要求掌握四种基本作图(画线段、画角、画角平分线、画垂直平分线)。

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线段

1、在a、b、c、d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2、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方法:

(1)定义法:的三角形相似

(2)平行法: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其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C' B'

A'

(3)在ABC ?和C B A '''?,

若 ,则 ABC ?∽C B A '''?(简称“AA ”定理) (4)在ABC ?和C B A '''?,

若 ,则 ABC ?∽C B A '''?(简称“SAS ”定理)

(5)在ABC ?和C B A '''?,若 ,则

ABC ?∽C B A '''?(简称“SSS ”定理) 3、相似三角形的特征:

(1)相似三角形的 。 (2)相似三角形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

半径、内接圆半径)的比等于 。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 。

(4)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 。 4、相似图形(位似)的画法:

(1)位似图形的概念:如果两个多边形相似,且对应顶点的连

线 ,这样的相似叫做位似,这一点叫做 。位

似变换是相似变换的特例,位似形一定是相似形,但相似形不一定是位似形。位似中心可以在两个图形的两侧,或两个图形分居在位似中心的两侧,或位

似中心在两个图形的内部;或在边上;还可以是顶点。

(2)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先确定位似中心和每个顶点之间的直线,在直

线的另一侧取原多边形的各顶点的 ,连结各点,即

得到放大或缩小的位似图形(注意“放大”与“放大到“的区别) 5、图形的评移、旋转、对称、放大或缩小等变化,点的坐标变化规律。

(1)平移:水平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纵坐标 ,横坐标左 右

竖直方向平移,图形各对应点的横坐标 ,纵坐标上 下

(2)旋转:由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及 确定。 (3)对称:关于X 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 ;

关于Y 轴对称的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横 纵 ;关于原点对称的

图形各对应点的坐标 。

(4)位似变换:将已知图形 ,应用网格法求点的变化坐标,或应用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求变化后的图形坐标。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在ABC Rt ?中,=A sin ,

=A cos ,=A tan , 2、填表:

3、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1)互为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90sin(α ,=-)90cos(α ,=-)90tan(α , (2)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①平方关系:=+αα22cos sin ;

②倒数关系: =

αtan 1 或=?ααcot tan , ③商的关系:=ααcos sin ,=ααsin cos , 4、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变化:

(1)当α为锐角时,各三角函数值均为正数,且1sin 0??α,1cos 0??α,当 450≤?≤α时,αsin 、 αtan 随角度的增大而 ,ααcot cos 、随角度的增大而 . a

(2)当00450<<α时, αsin αcos ,

当009045<<α时, αsin αcos ,(填<,>,=) 直角三角形

1、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如图,在ABC Rt ?中,090=∠C ,a 、b 、c 分别是ABC ?中,

C B A ∠∠∠、、的对边。

(1)三边之间的关系:=+22b a ;

(2)两锐角之间的关系:=∠+∠B A ;

(3)边角关系:αsin = ;αcos = ;αtan = ;αcot = 。

(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 ; (5)在直角三角形中,0

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 2、解直角三角形的四种类型:

3、坡度:坡面的 的比叫坡度(也叫坡比),坡度越大,坡面越陡;坡角:坡面与 的夹角,用a 表示, αtan =i =

l

h . 4、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 ;视线在水平线下方

的角叫 。

5、方向角:正北或正南方向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 的角

叫方向角,常用“北偏东(西)。。。度”或“南偏东(西)。。。。度”来描述。 圆

1、到定点的距离等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圆,其中 叫圆心, 叫半径。

2、设圆的半径为r ,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在圆内? ;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

3、圆既是 图形,又是 图形;圆心是 ;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 。

4、垂径定理:垂直与弦的直径 ,并且 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平分 的直径垂直与弦,并且平分 。

5、如图:①AB 过圆心; ②AB ⊥CD ; ③CE=DE ; ④ ④

其中,任意满足两个结论,均可推出其余三个结论成立。在同圆或等圆

中,如果两个圆心角、 、 (或 )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6、圆周角及定理:顶点在 ,角的两边都与 相交的角

叫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 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它所对

的 ;

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 相等; 所对的圆周角

是直角;

0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

7、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引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

法叫做 ;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

=

AD

AC

=BD

BC

那么:

(1)直线和圆有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公共

点叫做,此时d r。

(2)直线和圆有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公共

点叫做,此时d r。

(3)直线和圆有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与圆相离,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公共

点叫做,此时d r。

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圆半径分别为R和r(R﹥r),圆心距为d,那么:

(1)两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个圆上的点都在,这时我们称两圆,d r

R+

(2)两圆有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每个圆上的点都在,这时我们称两圆,d r

R+

(3)两圆有两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个圆,此

时,

(4)两圆有公共点,并且除了这个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这时我们称两圆,d r

R-

(5)两圆没有公共点,并且一个圆上的点都在,这时我们称两圆,d r

R-

说明:两圆和统称为两

圆,唯一的公共点称为;两个圆心是两圆的特例。

10、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与圆只有个公共点的直线就是圆的切线;(2)数量关系法:到圆心的距离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判定定理:过半径且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11.切线的性质定理及推论:

定理:圆的切线于经过切点的。

推论1:经过且垂直于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推论2:经过且垂直于的直线必经过圆心。12.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一点和之间的线段长,叫做这

点到圆的;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条切线,它们的相等,这点和圆心的连线。

13.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

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是三角形三条。

14.正多边形的定义:相等、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5. 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把圆分成n(n≥3)等份,

(1)依次连接各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的;

(2)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

16.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或)的圆心;

(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的半径;

(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也是正多边形的半径;

(4)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心角。

17.圆周长公式:C= 或C= ,其中r为圆半径,d为圆直径。

18.弧长公式:o 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其中r为半径。

19.扇形面积公式:

(1)o n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扇= ;

(2)弧长为l的扇形面积是S扇= 。

20.圆锥是由一个和一个围成的,我们把连结圆锥

的线段叫做圆锥的母线。

21.圆锥的基本特征:

(1)圆锥的轴通过底面的,并且于

底面;

(2)圆锥的相等;

(3)经过圆锥的轴的平面被圆锥截得的图形是;(4)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其半径等于,弧长等于。

22. 圆锥的有关计算公式:

(1)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l,则它的侧面积

S侧= ,全面积S全= ;

(2)圆锥的体积V= 。

23.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其长是,

宽是。

24.设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S侧= ,

S全= , V= 。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初中数学目录知识点(冀教版)

有理数知识归纳 1、数轴“三要素”是,,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是关系 2、实数a的相反数可表示为。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3、实数a(a≠0)的倒数可表示为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4、∣a∣= () ()?? ? ? ?≥ a a ∣a∣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到的距离,∣a∣是一类重要的非负数,即不论a为何实数,总有∣a∣ 0 5、实数a(a≥0)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a是一类常见的非负数,即; (a)2= , () () ?? ? ? ?≥ = = 0 2 a a a a 6、把一个实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a的范围是这样的记数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7、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从左边第一个数字起,到精确的这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 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数轴、比较大小 1、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 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 3、比较实数a与b的大小,可以做差比较: (1)若a-b>0则a b (2)若a-b=0则a b (3)若a-b<0则a b 4、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中,属于一级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属于三级运算。在运算过程中, 先在最后 5、若a≠0,则a0= 6、若a≠0则a-n= ;a-n与a n 互为 因式分解 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互为 运算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1)提公因式法:ma+mb+mc= (2)运用公式法: ①平方差公式:a2-b2=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 a2-2ab+b2=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1)先观察多项式的各项有没有,有公因式时先 (2)多项式没有公因式时,看能不能用来分解 (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 整式及运算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单项式中数字因数是单项式的,单项式的次数是指 2、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也分别相同的单项式叫做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把它们的相加作为系数,字母 和字母的指数 3、+(a+b-c)= ,-(a-b+c)= ; a+b-c=a+ (),a+b-c=a- () 4、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 5、幂的运算性质: (1)同底数幂的乘法:a m·a n= (m、n均为整数) (2)幂的乘方:(a m)n = (m、n为整数) (3)积的乘方:(ab)n = ( n为整数) (4)同底数幂的除法:a m÷a n= (m、n为整数) 6、(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把系数和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则连同它的一 起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m(a+b+c)= (3)(a+b)(m+n)= 7、(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作 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用多项式的每一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然后再把所得的商 8、(1)平方差公式:(a+b)(a-b)= (2)完全平方公式:(a+b)2=

初一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概括

第四章代数式 用字母表示数的规范格式: 1.数和表示数的字母相乘,或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来代替。 2. 当数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字写到前面,字母写后面。如:100a或100?a,na或n?a。 3. 后面接单位的相加式子要用括号括起来。如:(5s )时 4. 除法运算写成分数形式 5. 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面积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X 边长 长方形面积=长X宽 三角形面积= 圆形面积= 周长公式: 三角形周长=三边之和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长+宽)×2 圆的周长= 行程问题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价格问题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 代数式:由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数学表达式——代数式(单个字母和数字也是代数式) 列代数式时要注意 (1)语言叙述中关键词的意义,如“大”“小”“增加”“减少” “倍”“几分之几”等词语与代数式中的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

(2)要理清运算顺序和正确使用括号,以防出现颠倒等错误,例如“积的和”与“和的积”“平方差”“差的平方”等等 (3)在同一问题中,不同的数量必须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代数式的值: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或字母与字母相乘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叫做单项式,如0,1,a - 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次数: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注意:特别强调1 , x y x x y - + 等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常数项也看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免费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

2019浙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目录及重难点整理

2019浙教版最新初中数学知识点目录及重难点整理书目章节知识点 七上第一章有理数1、从自然数到有理 数 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意义; 自然数、分数、小数的运算;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正数与负数的意义;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 有理数的分类; 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自然数、分数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运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有理数的实际应用; 正数、负数的探究题 2、数轴 数轴的定义; 数轴的画法; 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 相反数; 利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相反数的应用; 利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3、绝对值绝对值的概念; 求绝对值的法则; 与绝对值有关的计算; 由绝对值求数; 绝对值的非负性的应用;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实际应用;利用绝对值比较两数的大小 七上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与有理数有关的开放性问题 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数轴与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 3、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互为倒数; 乘法的运算律; 有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运算; 有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

4、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运算;有理数除法的实际应用 5、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科学计数法; 乘方的实际应用; 含有有理数乘方、乘除的混合运算;与乘方有关的规律探究题;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些大数; 与乘方有关的定义新运算题 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 有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有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新运算;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拓展创新题 7、近似数准确数与近似数; 精确度; 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功能简介;运用计算器进行近似数的计算;计算器在实际中的应用; 关于近似数精确度的开放性问题;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五角星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n 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为( ) A .31n - B .3n C .31n + D .32n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前4个图形中五角星的个数得到规律,即可列式得到答案. 【详解】 观察图形可知: 第1个图形中一共是4个五角星,即4311=?+, 第2个图形中一共是7个五角星,即7321=?+, 第3个图形中一共是10个五角星,即10331=?+, 第4个图形中一共是13个五角星,即13341=?+, L ,按此规律排列下去, 第n 个图形中一共有五角星的个数为31n +,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图形类规律的探究,观察图形得到五角星的个数的变化规律并运用解题是关键. 2.下列各计算中,正确的是( ) A .2323a a a += B .326a a a ?= C .824a a a ÷= D .326()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 【详解】 解:A 、不是同类项,无法进行合并计算; B 、同底数幂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原式=5a ; C 、同底数幂的除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原式=6a ; D 、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原式=6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同底数幂的计算法则.在运用同底数幂的计算的时候首先必须将各幂的底数化成相同,然后再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得出答案.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幂的乘方法则,底数不变,指数相乘.在进行逆运算的时候很多同学容易用错,例如:m n m n a a a +=+等等. 3.观察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250、251、252、、299、2100,若250=a ,用含a 的式子表示这组数的和是( ) A .2a 2-2a B .2a 2-2a -2 C .2a 2-a D .2a 2+a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等式:2+22=23-2;2+22+23=24-2;2+22+23+24=25-2,得出规律:2+22+23+…+2n =2n+1-2,那么250+251+252+…+299+2100=(2+22+23+…+2100)-(2+22+23+…+249),将规律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2+22=23-2; 2+22+23=24-2; 2+22+23+24=25-2; … ∴2+22+23+…+2n =2n+1-2, ∴250+251+252+…+299+2100 =(2+22+23+...+2100)-(2+22+23+ (249) =(2101-2)-(250-2) =2101-250, ∵250=a , ∴2101=(250)2?2=2a 2, ∴原式=2a 2-a . 故选:C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得出规律:2+22+23+…+2n =2n+1-2. 4.如图,由4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若大正方形面积是9,小正方形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为a ,较短直角边为b ,则ab 的值是( )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浙教版).docx

最新整理初三数学教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1.二次函数 1.1.二次函数 把形如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称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c为常数项。 1.2.二次函数的图象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关于y轴对称,顶点是坐标原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的最高点。 函数y=a(x-m)2+k(a≠0)的图象,可以由函数y=ax2的图象先向右(当m》0时)或向左(当m《0时)平移|m|个单位,再向上(当k》0时)或向下(当k 《0时)平移|k|个单位得到,顶点是(m,k),对称轴是直线x=m。 函数y=a(x-m)2+k(a≠0)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它的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是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低点;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是抛物线上的最高点。 1.3.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具有如下性质: 1.4.二次函数的应用 运用二次函数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首先应当求出函数表达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注

意:由此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2.简单事件的概率 2.1.事件的可能性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把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做不确定事件或随机事件。 2.2.简单事件的概率 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P(A)。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 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随机事件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P(随机事件)《1. 如果事件发生的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同且互相排斥,结果总数为n,事件A 包含其中的结果数为m(m≤n),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m/n。 运用公式P(A)=m/n求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时,首先应确定所有结果的可能性都相等,然后确定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n和事件A包含其中的结果数m。 2.3.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相同条件下,当重复试验的次数大量增加时,事件发生的概率就稳定在相应的概率附近。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来估计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2.4.概率的简单应用 概率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帮助我们对许多事件作出判断和决策。 3.圆的基本性质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代数式的相关概念

知识点总结 一、代数式的定义: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1)单个数字与字母也是代数式;(2)代数式与公式、等式的区别是代数式中不含等号,而公式和等式中都含有等号;(3)代数式可按运算关系和运算结果两种情况理解。 三、整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所表示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特别地,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四、升(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降)幂排列。 五、代数式书写要求: 1.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用表示或者省略不写;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前面;数与数相乘时,仍用号; 2.数字与字母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一般按照先写数字,再写单项式,最后写多项式的书写顺序.如式子(a+b)2a 应写成2a(a+b); 3.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与字母相乘;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按分数的写法来写; 5.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如果代数式是积或商的形式,则单位直接写在式子后面;如果代数式是和或差的形式,则必须先把代数式用括号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2a米,(2a-b)kg。 六、系数与次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知识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2=0的常数项是-2. 2.一元二次方程3x 2 +4x-2=0的一次项系数为4,常数项是-2. 3.一元二次方程3x 2 -5x-7=0的二次项系数为3,常数项是-7. 4.把方程3x(x-1)-2=-4x 化为一般式为3x 2 -x-2=0. 知识点2: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 1.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在y 轴上。 2.直角坐标系中,x 轴上的任意点的横坐标为0. 3.直角坐标系中,点A (1,1)在第一象限. 4.直角坐标系中,点A (-2,3)在第四象限. 5.直角坐标系中,点A (-2,1)在第二象限. 知识点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 1.当x=2时,函数y=32-x 的值为1. 2.当x=3时,函数y=2 1-x 的值为1. 3.当x=-1时,函数y= 3 21-x 的值为1. 知识点4:基本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1.函数y=-8x 是一次函数. 2.函数y=4x+1是正比例函数. 3.函数x y 2 1-=是反比例函数. 4.抛物线y=-3(x-2)2 -5的开口向下. 5.抛物线y=4(x-3)2 -10的对称轴是x=3. 6.抛物线2)1(2 12+-=x y 的顶点坐标是(1,2). 7.反比例函数x y 2 = 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知识点5: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 1.数据13,10,12,8,7的平均数是10. 2.数据3,4,2,4,4的众数是4. 3.数据1,2,3,4,5的中位数是3. 知识点6:特殊三角函数值 1.cos30°= 2 3. 2.sin 2 60°+ cos 2 60°= 1. 3.2sin30°+ tan45°= 2. 4.tan45°= 1. 5.cos60°+ sin30°= 1.

最新浙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知识点:1.定义: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说明:1)y 的取值范围是一切非零的实数。 2)反比例函数可以理解为两个变量的乘积是一个不为0的常数,因此其解析式也可以 写成xy=k ;1-=kx y ;x k y 1 =(k 为常数,k ≠0) 3)反比例函数y =x k (k 为常数,k ≠0)的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分母为自变量x 的分式,也就 是说,分母不能是多项式,只能是x 的一次单项式,如x y 1= ,x y 2 13=等都是反比例函数, 但2 1 += x y 就不是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 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由于反比例函数y =x k 只有一个待定系数,因此只需要知道一组对应值,就可以求出k 的值,从而确定其解析式。 3. 反比例函数的画法: 1)列表;2)描点;3)连线 注:(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 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 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 靠近两坐标轴 4. 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 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 -x ;对称中心是:原点 5. 性质: 反比例函数 y = x k (k 为常数,k ≠0) k 的取值 k <0 k >0 图像 性质 a) x 的取值范围是x ≠0;y 的取值范围是y ≠0; b) 函数的图像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a) x 的取值范围是x ≠0;y 的取 值范围是y ≠0; b) 函数的图像两支分别位于第 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说明:1)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不连续,在讨论函数增减问题时,必须有“在每一个象限内”这一条件。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两个分只可以无限地接近x 轴、y 轴,但与x 轴、y 轴没有交点。 3)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 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 4)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 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冀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

年级学科重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同 步 精 讲 查 漏 补 缺 冲刺 拔高 综 合 应 用 七年级上 ★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1.2数轴 1.3绝对值与相反数 1.4有理数的大小 1.5有理数的加法 1.6有理数的减法 1.7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8有理数的乘法 1.9有理数的除法 1.10有理数的乘法 1.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1.12计算器的使用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熟练掌 握有理数的运算 2、认识线段、射线、直线、角, 掌握线段及角的计算,了解立 体图形展开图 3、了解整式的相关概念,理解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4、熟练掌握整式的加减运算 5、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 念 6、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法,会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4224★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2.2点和线 2.3线段的长短 2.4线段的和与差 2.5角以及角的度量 2.6角的大小 2.7角的和与差 2.8平面图形的旋转 2334★★ 第三章、代数式 3.1用字母表示数 4424

3.2代数式 3.3代数式的值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 4.1整式 4.2合并同类项 4.3去括号 4.4整式的加减 2224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5.1一元一次方程 5.2等式的基本性质 5.3解一元一次方程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424 七年级下★★★ 第六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6.1二元一次方程组 6.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6.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6.4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1、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 法,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二元 一次方程组,会运用二元一次 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了解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能 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理解整式乘除法的运算法 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除法 运算,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因 式分解 4、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由两 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 式组,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 量关系,用列出一元一次不等 式解决简单问题。 2222★★★ 第七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7.1命题 7.2相交线 7.3平行线 7.4平行线的判定 7.5平行线的性质 7.6图形的平移 2424★★★ 第八章、整式的乘法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8.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4424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人教版初中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总复习 一、选择题 1.已知:()()22x 1x 32x px q +-=++,则p ,q 的值分别为( ) A .5,3 B .5,?3 C .?5,3 D .?5,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此题可以将等式左边展开和等式右边对照,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即可得到p 、q 的值. 【详解】 由于()()2x 1x 3+-=2x 2-6x+x-3=2 x 2-5x-3=22x px q ++, 则p=-5,q=-3,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根据对应项系数相等求解是关键.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222x y x xy y -=-- B .224a a a += C .226a a a ?= D .()2224xy x y =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积的乘方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完全平方公式分别化简求出答案. 【详解】 解:A.、()2222x y x xy y -=-+,故本选项错误; B.、2222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C.、224a a a ?=,故本选项错误; D 、 ()2224xy x y =,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合并同类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2235x y xy x y += B .()323626ab a b -=-

C .()22239a b a b +=+ D .()()22 339a b a b a b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平方差公式分别化简即可. 【详解】 A .22x y 和3xy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B .()323628ab a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C .()2 22396a b a ab b +=++,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 D .()()22339a b a b a b +-=-,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性质以及乘法公式,熟练掌握相关公式及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各式中,计算正确的是( ) A .835a b ab -= B .352()a a = C .842a a a ÷= D .23a a a ?=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别根据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幂的乘方法则以及同底数幂除法法则解答即可. 【详解】 解:A 、8a 与3b 不是同类项,故不能合并,故选项A 不合题意; B 、()326a a =,故选项B 不合题意; C 、844a a a ÷=,故选项C 不符合题意; D 、23a a a ?=,故选项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幂的运算性质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9,则表示58的有序数对是( )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公式.doc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 凡能写成q 0)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 (p,q为整数且 p p 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 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 +a 也不一定是正数;pai 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正分数整数零 (2) 有理数的分类 : ① 有理数零②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 分数 正分数负分数负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 的相反数还是0; (2) 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 b 互为相反数 . 4.绝对值: (1)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 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 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 (a 0) (a 0) a (2) 绝对值可表示为:a0 (a 0) 或 a a (a 0)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 (a 0)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 大,负数永远比0 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 数大;( 6)大数 -小数> 0,小数 -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 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1 ;若 ab=1 a、a b 互为倒数;若 ab=-1 a、 b 互为负倒数 .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1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教育类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马上就要中考了,祝大家中考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中!欢迎同学们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史上最全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重要复习的知识点: 一、实数的分类: ?????? ???????????????????????????????????????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 1、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总可以写成q p 的形式,其中p 、q 是互质的整数,这是有理数的重要特征。 2、无理数:初中遇到的无理数有三种:开不尽的方

根,如2、34;特定结构的不限环无限小数,如 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义的数,如π、45sin °等。 3、判断一个实数的数性不能仅凭表面上的感觉,往往要经过整理化简后才下结论。 二、实数中的几个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实数a 的相反数是 -a ; (2)a 和b 互为相反数?a+b=0 2、倒数: (1)实数a (a ≠0)的倒数是a 1;(2)a 和b 互为倒数?1=ab ;(3)注意0没有倒数 3、绝对值: (1)一个数a 的绝对值有以下三种情况: ?????-==0,0, 00, a a a a a a (2)实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从数轴上看,一个实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这个数的点到原

点的距离。 (3)去掉绝对值符号(化简)必须要对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实数进行数性(正、负)确认,再去掉绝对值符号。 4、n次方根 (1)平方根,算术平方根:设a≥0,称a 叫a的平方根,a叫a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3a叫实数a的立方根。 (4)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三、实数与数轴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 2、数轴上的点和实数的对应关系: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而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唯一的点来表示。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

浙教版九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y =x k (k 为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1-=kx y x k y 1=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 和 y=-x 。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 二次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二次函数:一般地,自变量x 和因变量y 之间存在如下关系:一般式:y=ax^2+bx+c(a≠0,a 、b 、c 为常数),则称y 为x 的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三种形式。 一般式 y=ax 2 +bx+c(a ≠0) 顶点式 2 ()y a x h k =-+ 2 24()24b ac b y a x a a -=-+ 交点式 12()()y a x x x x =-- 3.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轴:2b x a =- 对称标:2 4(,)24b ac b a a -- 顶点坐与y 轴交点坐标(0,c ) 4.增减性: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边,y 随x 增大而增大;对称轴右边,y 随x 增大而减小 5.二次函数图像画法: 勾画草图关键点:○1开口方向 ○2对称轴 ○3顶点 ○4与x 轴交点 ○5与y 轴交点 6.图像平移步骤 (1)配方 2()y a x h k =-+,确定顶点(h,k ) (2)对x 轴 左加右减;对y 轴 上加下减 7.二次函数的对称性 二次函数是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一个结论:当横坐标为x 1, x 2 其对应的纵坐标相等那么对称轴122 x x x += 8.根据图像判断a,b,c 的符号 (1)a ——开口方向 (2)b ——对称轴与a 左同右异 9.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抛物线y=ax 2 +bx+c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x 1, x 2 是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a ≠0)的根。 抛物线y=ax 2 +bx+c ,当y=0时,抛物线便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ax 2 +bx+c=0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两个交点; 24b ac -=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二次函数图像与x 轴有一个交点; y x O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代数知识点总结 1、实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

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4、整式与分式A、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AM)N=ANMN(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