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目录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的传递更是越来越广泛和快捷,现代通讯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因为数字通信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

PCM 编码就是一种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及数字信号模拟化的实现过程,编码过程就是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译码是其反变换。

本文通过仿真软件MATLAB 强大的仿真功能实现了其编译码的过程,通过编译码图形对比分析了误差,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误差的方案。

PCM 原理常应用于现代语音通信中。

工程概况PCM 的概念是在1937年法国工程师维纳斯提出。

PCM ——脉冲编码调试是一种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PCM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先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经过信道和新稻种的干扰后再进行译码再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是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

PCM 的编码原理比较直观和简单,下图为PCM 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中,输入的模拟信号m(t)经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了数字信号(PCM 信号),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由译码器恢复出抽样值序列,再由低通滤波器滤出模拟基带信号m(t)。

通常,将量化与编码的组合称为模/数变换器(A/D 变换器);而译码与低通滤波的组合称为数/模变换器(D/A 变换器)。

前者完成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换,后者则相反,即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变换。

PCM 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它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课程设计题目 (3)三、课程设计原理 (3)3.1、吉布斯效应的定义 (4)3.2、PM与FM调制 (4)四、课程设计题目仿真 (6)4.1、验证周期信号的合成 (6)4.1.1、Matlab编程: (6)4.1.2、Matlab建模: (8)4.2、FM与PM调制 (12)五、课程设计总结 (14)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吉伯斯效应,FM、PM的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在熟悉MATLAB基础上应用simulink仿真,通过反复调试和理解,基本掌握该仿真软件的使用。

二、课程设计题目设一周期为4,幅度高度为1的周期矩阵脉冲信号,用编程和建模两种方法来验证该周期信号可由单频正余弦信号叠加而成,并在合成波形中说明吉布斯效应。

并采用一次谐波与二次谐波的和成波作为调制信号,编程实现FM、PM。

调相、调频可采用函数pmmod fmmod三、课程设计原理MATLAB仿真简介: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可以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Simulink 是MA 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

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

3.1、吉布斯效应的定义将具有不连续点的周期函数(如矩形脉冲)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后,选取有限项进行合成。

当选取的项数越多,在所合成的波形中出现的峰起越靠近原信号的不连续点。

当选取的项数很大时,该峰起值趋于一个常数,大约等于总跳变值的9%。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网络综合设计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网络综合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MATLAB/S IMULINK的简介 (1)1.2通信技术的介绍 (2)第二章课程设计的要求、目的及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要求 (4)2.2课程设计的目的 (4)2.3课程设计的内容 (4)第三章设计原理及介绍 (5)3.1BPSK的调制原理 (5)3.2BPSK的解调原理 (6)3.3倒Π现象及实现方法 (7)第四章 SUMLINK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9)4.1编程设计 (9)4.2抽样定理的仿真 (14)4.3BPSK调制系统仿真设计 (16)4.4数字幅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 (18)第五章总结与心得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绪论1.1 MATLAB/Simulink的简介MATLAB,取自矩阵和实验室两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意即“矩阵实验室”。

它是一种以矩阵作为基本数据单元的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与应用开发的交换式开发环境,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Matlab是一种解释性执行语言,具有强大的计算、仿真、绘图等功能。

由于它使用简单,扩充方便,尤其是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不停的在自己的科研过程中扩充Matlab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巨大的知识宝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你真正理解了一个工具箱,那么就是理解了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

科研工作者通常可以通过Matlab来学习某个领域的科学知识,这就是Matlab真正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的原因。

目前的Matlab版本已经可以方便的设计漂亮的界面,它可以像VB等语言一样设计漂亮的用户接口,同时因为有最丰富的函数库(工具箱),所以计算的功能实现也很简单,进一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另外,,Matlab和其他高级语言也具有良好的接口,可以方便的实现与其他语言的混合编程,进一步拓宽了Matlab的应用潜力。

可以说,Matlab已经也很有必要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掌握这门工具对学习各门学科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编码与解码、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等内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运用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一个具体的通信系统,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并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一个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示例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全面掌握通信原理相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该课程设计将涉及到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内容。

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是指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中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根据通信原理的教学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理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能够生成不同类型的信号。

2.掌握调制与解调的原理与方法,能够对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

3.熟悉信道编码与纠错技术,能够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4.了解常见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能够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与传输线路。

设计内容本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的生成与解调、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信道编码与纠错等。

具体的设计内容如下:1. 信号的生成与解调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选择一种信号生成方式,并对该信号进行解调。

对于信号的生成,可以选择使用函数发生器、数字信号发生器等实验设备来生成特定的信号。

而信号的解调则可以通过相应的解调电路来实现。

学生需要掌握生成不同类型信号的方法,并能够准确地将信号进行解调。

2.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调制与解调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将信号调制到载波上进行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调。

学生需要选择一种调制方式,并对调制后的信号进行解调。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频移键控调制(FSK)、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学生需要理解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并能够熟练应用于实践中。

3. 信道编码与纠错在信道传输中,由于信道的干扰和噪声等原因,传输信号往往会出现错误。

为了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常常需要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与纠错。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题目:移动通信原理论文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任课老师:班级:成绩:目录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1)目录 (2)一、移动通信概述 (2)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三、移动通信的特点 (4)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5)4.1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5)(一)信道编码 (5)(二)各种移动通信系统所采取的调制方法 (5)(三)信源编码作用: (6)(四)信道编码分类: (6)(五)性能指标: (6)4.2调制技术 (6)4.3、分集技术 (7)4.4蜂窝组网技术 (8)4.5、多址接入技术 (10)参考文献 (13)一、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

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 空间系统;(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

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

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

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通信原理结果论文...

通信原理结果论文...

-4-
S k (t ) Ak cos( 0 t k ) , kT t ( k 1)T ,式中: k=整数; Ak 和 k 分别可以取多个
离散值。 (解决 MPSK 随着 M 增加性能急剧下降) 4.相位不连续的影响:频带会扩展;包络产生失真。 5.相干解调与非相干解调: 相干解调:也叫同步检波,解调与调制的实质一样,均是频谱搬移。调制是把基带信号 频谱搬到了载频位置,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一个乘法器与载波相乘来实现。 解调则是调制的反 过程, 即把载频位置的已调信号的频谱搬回到原始基带位置, 因此同样可以用乘法器与载波 相乘来实现。相干解调时,为了无失真地恢复原基带信号,接收端必须提供一个与接收的已 调载波严格同步(同频同相)的本地载波(成为相干载波) ,他与接收的已调信号相乘后, 经低通滤波器取出低频分量, 即可得到原始的基带调制信号。 相干解调适用于所有现行调制 信号的解调。相干解调的关键是接收端要提供一个与载波信号严格同步的相干载波。否则, 相干借条后将会使原始基带信号减弱,甚至带来严重失真,这在传输数字信号时尤为严重。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属于非相干解调, 。络检波器通常由半波或全波整流器和低通滤 波器组成。它属于非相干解调,因此不需要相干载波,一个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器由二极管 VD 和 RC 低通滤波器组成。 包络检波器就是直接从已调波的幅度中提取原调制信号。 其结构 简单,且解调输出时相干解调输出的 2 倍。 4PSK 只能用相干解调,其他的即可用相干解调,也可用非相干解调。 6.电话信号非均匀量化的原因:P268 非均匀量化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在进行量化之前,现将信号抽样值压缩,在进行均匀量 化。这里的压缩是用一个非线性电路将输入电压 x 变换成输出电压 y。输入电压 x 越小,量 化间隔也就越小。也就是说,小信号的量化误差也小,从而使信号量噪比有可能不致变坏。 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当输入电压 x 减小时,应当使量化间隔Δx 按 比例地减小,即要求:Δx∝x。为了对不同的信号强度保持信号量噪比恒定,在理论上要求 压缩特性具有对数特性。 (小信号发生概率大,均匀量化时,小信号信噪比差。 ) 7.A 律 13 折线:P269 ITU 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两种建议: 即 A 压缩率和μ压缩率, 以及相应的近似算法——13 折线法和 15 折线法。 我国大陆、 欧洲各国以及国际间互联时采用 A 压缩率及相应的 13 折线 法,北美、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μ压缩率及 15 折线法。 A 压缩率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式中:x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入电压;y 为压缩 器归一化输出电压;A 为常数,它决定压缩程度。

通信原理课设 先验等概的2ASK最佳接收机设计

通信原理课设 先验等概的2ASK最佳接收机设计

课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成绩: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先验等概的2ASK 最佳接收机设计1.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接收端收到的是发送信号和信道噪声之和。

噪声对数字信号的影响表现在使接收码元发生错误。

一个通信系统的优劣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接收系统的性能。

这因影响信息可靠传输的不利因素将直接作用到接收端,对信号接收产生影响。

从接收角度,什么情况下接收系统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讨论最佳接收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我的课题是先验等概的2ASK 最佳接收机的设计,就是对通信系统的最佳接收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与设计。

2.设计要求:我设计的题目是:先验等概的2ASK 最佳接收机设计。

要求: 1、用simulink 对系统建模2、输入数字信号序列并进行接收判决。

3、通过多次输入输出对所设计的系统性能进行分析4、对解调原理进行分析。

3.设计及仿真:3.1 2ASK 调制原理振幅键控是利用载波的幅度变化来传递数字信息,而其频率和初始相位保持不变。

在2ASK 中,载波的幅度只有两种变化状态,分别对应二进制信息“0”或“1”。

发送0符号的概率为P ,发送1符号的概率为1-P ,且相互独立。

2ASK 信号的一般表达式为)(2t eASK=s(t)cos w c t其中S(t)= )(nT a snn t g式中:T s 为码元持续时间;g(t)为持续时间为T s 的基带脉冲波形。

为简便起见,通常假设g(t)是高度为1、宽度等于T s 的矩形脉冲;a n 是第n 个符号的电平取值。

若概率为p 时a n =1,概率为(1-p )时a n =0,则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时间波型如图1 所示。

由图1 可以看出,2ASK 信号的时间波形)(2t e ASK 随二进制基带信号s(t)通断变化,所以又称为通断键控信号(OOK 信号)。

二进制振幅键控信号的产生方法如图2 所示,图(a)是采用模拟相乘的方法实现, 图(b)是采用数字键控的方法实现。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

目录前言 (1)工程概况 (1)正文 (1)3.1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 (1)3.1.1设计目的 (1)3.1.2设计意义 (2)3.2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设计内容及原理 (2)3.2.1软件介绍 (2)3.2.2数字基带信号介绍 (2)3.2.3设计内容 (3)3.3程序设计与仿真结果 (5)3.3.1仿真结果 (5)3.3.2结果分析 (6)致谢 (6)前言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它的主要缺点就是设备复杂并且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数字系统的设备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同时高效的传输压缩技术以及光纤等大容量传输介质的使用正逐步使带宽问题得到了解决。

因此,数字传输方式日益受到欢迎。

通信原理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

仿真工具是MATLAB程序设计语言。

MATLAB是一种先进的高技术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用于数值计算及可视化图形处理。

特点是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图形、图像处理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极易使用的交互式环境中伪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学科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编程工具。

运用MATLAB,可以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地研究。

为了使本科类学生学好通信课程,我们进行了试点,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针对通信原理的很多内容进行了仿真工程概况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采用Matlab仿真实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

首先要求对Matlab软件有着较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Matlab软件的基本函数的书写以及用法,对Matlab软件进行绘图仿真,例如:用Matlab软件仿真输入数字信号的波形。

同时利用Matlab软件也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验证,在Matlab软件下分析相关仿真图形然,与书本上的仿真图形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的技术对我们通信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

正文3.1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3.1.1设计目的熟悉无码间串扰的时域和频域条件,掌握典型的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升余弦滚降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射频遥控门铃系统学院(系):机械与电子工程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08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1.07.19成绩:摘要射频门铃即无线电遥控门铃,与有线门铃相比,节省了室内外之间的跨线,而且方便主人在房内各地使用,将门铃按钮安装在门上,来访者只要按下按钮,放在客厅、厨房或卧室的接收主机就会响起“叮咚”声或乐曲声,宏亮悦耳,告知有客人来了,距离在几米到几十米,一般都有15到20米远的距离,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灵活,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本设计采用PT2262与PT2272来做编码和解码的芯片,PT2262/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无线遥控发射/接收芯片。

由于实验条件,本此课程设计模拟用LED替代蜂鸣器,利用编码和解码芯片及通过继电器控制555定时芯片实现延时。

关键词:射频;遥控门铃;延时电路Rf Remote Control Door BellAbstractThe doorbell of Rf is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the doorbell, and comparing with cable the doorbell, it saves cross line between inside and outside, and users conveniently master all over in the room, use the bell button installation on the door. As long as the visitors push the button and the receiving host in room, kitchen or the bedroom will ring pleasant sound and guests arrived. The distance from a few meters to dozens of meters, generally 15 to 20 meters in the distance,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easy installation, use agile, strong anti-jamming capability, etc. This design uses the PT2262 and PT2272 to encode and decode chips, PT2262/2272 is a pair of take the address, data coding function wireless remote control launch/receiver chips. Because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course design simulation use LED replace buzzer to simulate and throughl 555 timer chip realize delay.Key words:RfReomtedoorbell ; time-delay circuit目录1 引言 (1)2 设计要求 (2)3 设计思路及方案 (2)3.1. 设计总体思路 (2)3.2. 设计方案 (2)3.2.1. 方案一:利用延时开关电路实现遥控模门铃延时 (2)3.2.2. 方案二:采用NE555实现延时 (3)3.2.3. 方案三:利用RC与NE555结合实现射频遥控门铃延时 (5)4 设计原理及方案 (5)4.1. PT262/2272芯片原理 (5)4.2. 设计原理 (6)4.3. 总体原理框图 (7)4.4. 遥控电路的实现 (7)4.4.1. 发射部分的电路 (7)4.4.2. PT2272接收部分的电路 (8)4.4.3. 接收部分总电流及工作过程说明 (8)5 总结 (9)5.1. 遇到问题及解决途径 (9)5.2. 心得体会 (10)参考文献 (11)附:实际搭建电路图片 (11)1引言传统的门铃都为有线门铃,使用方便,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如果在豪门大院或经常听不到门铃声的房主,有时总会不能及时接待来客,很是尴尬。

现介绍如何制作一款无线遥控门铃,方便主人在房内各地使用,将门铃按钮安装在门上,来访者只要按下按钮,放在客厅、厨房或卧室的接收主机就会响起“叮咚”声或乐曲声,宏亮悦耳,告知有客人来了,距离在几米到几十米,一般都有15到20米远的距离。

编码遥控门铃与传统的门铃相比免去了牵线的麻烦,由于采用了编、解码技术,多机使用互不干扰,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实用性。

无线数码轻触式遥控开关现代家庭装饰装修必配,引领时尚、享受生活、热爱生活。

现代生活中的每个人或许每天都在看电视,稍微留神,就会发现从以前的手动选台,到今天的遥控器选台,这小小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

以至于VCD、DVD、空调等,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而且每天都要频繁使用的照明开关,也可以考虑过用遥控器来控制。

在家里看电视、看书、织毛衣、或者听广播,实验遥控使一切变得轻松、方便,真是时尚的享受。

无外线数码轻触式遥控开关,具有低功耗、寿命长、无电磁干扰、安全可靠等特点。

特别适合家庭安装在房间使用。

无线电遥控技术的诞生,起源于无线电通讯技术,最初的构想是无线电电报技术的建立,真空电子管的发明使得无限电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很快应用在民用和军用等各个领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无线电遥控应用较多的是在军事上,将遥控装置安装在鱼雷,当鱼雷发射后利用遥控鱼雷去攻击敌方的船只和舰艇,使得鱼雷的命中率大大的提高。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德国又将无线电遥控系统安装在V——2火箭上,对英国伦敦进行了大规模的轰炸,在那时可以说无线电遥控技术发挥到了极至。

后来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集成电路的诞生,无线电遥控技术达到了更加完善的程度,现如今我们所知道导弹、卫星、航天飞机等高科技技术都是利用无线电遥控技术的结晶,它已经不再是军事领域唯一成员,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已经离不了无线电遥控,如:遥控监视、报警、遥控电视、遥控玩具等等。

从无线电遥控的定义上看,所有能够实现无线遥控的控制系统,都应视为无线电遥控装置,为此我们按其发射和接收波谱频率上分,有音频声控、可见光控、红外线控、射频电磁波控和载频电磁波控等;按发射和接收的传输方式上分,有再生式、超再式、外差式、超外差式、等幅、调幅式和调频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载体性质上分,有单音频式遥控、双单音频式遥控、脉冲数字式遥控等等;如果我们按发射和接收的动作类型上分,有开关式、占空比式、脉宽式、脉位式、复合式、时分比例式和混合比例式等等;如果按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数量上分,有单通道、双通道、四通道、八通道和十通道以上的多通道等等;如果再按发射和接收频率波长上分,有长波、中波、短波或低频、高频和甚高频等等;从发射和接收的电路组成上看,有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电路等等。

2设计要求按发射部分按键(只按一下),接收部分门铃(蜂鸣器)响,延时30秒自动停止。

本次课程设计中用LED代替蜂鸣器,但值得主意的是,LED靠电压驱动,而蜂鸣器是要设置频率,即要求实现接收部分频率的控制和延时控制。

3设计思路及方案3.1.设计总体思路在发射端,通过集成芯片PT2262的开关连接装置,在开关闭合时产生脉冲送入接收装置。

在接收端,采用PT2272接收芯片控制继电器,从而控制整个电路导通实现LED 的点亮和对电容的充电,当发射端结束发射时,继电器仍然可以由电容的放电过程维持一定的导通时间,实现延时功能。

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图1总体框图3.2.设计方案3.2.1.方案一:利用延时开关电路实现遥控模门铃延时延时开关电路如图4所示,将电源开关K2闭合,再按下按钮开关K1,这时,晶体二极管V1、V2导通,继电器吸合。

同时电源对电容器C充电。

当K1断开后由于C 已被充电,它将通过R和V1V2放电,从而维持三极管继续导通,继电器仍然吸合。

经过一段时间的放电,C两极间电压下降到一定值时,不足以维持三极管继续导通,继电器才释放。

从K1断开到继电器释放的时间间隔称为延时时间。

它决定于R和C的大小。

一般C为100微法时,调节可调电阻器R可获得10秒至90秒的延时时间。

若C取1000微法,则延时时间可达5分钟以上。

继电器上并联的二极管起保护作用,防止继电器断电释放时,由于自感产生高电压损坏晶体三极管。

图2延时开关电路此种延时理论上延时时间为t=1.1*R*C代入数值R=100k,C=1000uF,计算延时时间约为110s。

而实际上却达不到15s的延时,况且开启也需要延时,原因是给C充电的过程,不然会产生延时。

3.2.2.方案二:采用NE555实现延时NE555延时电路如图5所示:使用直流5V电源给电路提供工作电压,该电路通电时,当NE555集成芯片2、6脚为高电平时,NE555集成芯片3脚输出为低电平,发光二极管D1亮,蜂鸣器不响(为了使功能清楚可见),说明蜂鸣器已经工作在通电状态下;当微型按钮S1动作后,NE555集成芯片2脚电压降为0V,此时NE555集成芯片3脚输出高电平5V,延时电路开始工作,蜂鸣器响一声后,二极管D2点亮。

调整R2,C1的大小可改变电路的延时时间。

另一种555延时电路如图6所示:图3 NE555延时电路图4 555延时电路当按下按钮SB时,12V的电源通过电阻器Rt向电容器Ct充电,使得6脚的电位不断升高,当6脚的电位升到5脚的电位时,电路复位定时结束。

由于在5 脚串上了一个二极管VD1使得5脚电位上升,因此比一般接法(悬空或通过小电容接地)具有了更长时间的定时。

图5 RC与NE555结合实现延时电路理论上NE555延时电路5脚悬空可以延时很长时间,甚至无穷长,但实际却不可能达到,因为那都是一种理想状态。

在实际电路中,很难达到长时间延时。

而且电路工作不是很稳定,实现有困难。

3.2.3.方案三:利用RC与NE555结合实现射频遥控门铃延时鉴于上述方案中的不足,采用RC和NE555结合实现长时间的延时,具体电路图9所示:如此虽然不是很好,但能实现一段时间的延时,而且电路稳定,效果明显。

4设计原理及方案4.1.PT262/2272芯片原理PT2262/2272是一对带地址、数据编码功能的无线遥控发射/接收芯片。

接收芯片PT2272的数据输出位根据其后缀不同而不同,数据输出具有“暂存”和“锁存”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

后缀为“M”为“暂存型”,后缀为“L”为“锁存型”,其数据输出又分为0、2、4、6不同的输出,例如:PT2272-M4则表示数据输出为4位的暂存型无线遥控接收芯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