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合集下载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差别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这几个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神秘的武林绝学?其实啊,它们都是在过滤这个大江湖里的不同门派呢。

咱先说说微滤吧。

微滤就像是一个筛子,这个筛子的孔啊,相对比较大,能把那些比较大的杂质给挡住。

比如说,水里有一些泥沙啦,大颗粒的悬浮物啦,微滤就像一个严厉的守门员,把这些大个儿的家伙统统挡在门外,只让那些比较细小的东西通过。

这就好比是在一群人里,只把那些身材高大、特别显眼的人给挑出来不让进,剩下的那些小个子就可以顺利通行了。

超滤呢,它的孔比微滤的孔要小一些。

超滤就像是一个更精细的滤网,除了能挡住微滤能挡住的那些大东西,还能把一些大分子物质给拦截住。

这就好比是在一群小动物里,微滤只能把大象、长颈鹿这种大型动物拦住,而超滤不仅能拦住它们,还能把那些体型比较大的牛啊、马啊也给拦住,只让那些小兔子、小老鼠之类的小动物通过。

像水中的一些细菌啊,还有大分子的有机物,超滤就有本事把它们留在外面。

纳滤又不一样了。

纳滤的过滤精度更高,它的孔更小。

纳滤就像是一个很挑剔的安检员,它不仅能把超滤能拦住的那些东西都拦住,还能对一些离子有选择性地拦截。

比如说,它可能会把二价离子看得比较紧,像钙离子、镁离子这些,就像是在一群旅客里,纳滤不仅把那些带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拦住检查,还会特别留意那些带着特定颜色包包的旅客,而对于那些只带着小件物品的旅客可能就稍微放松一点。

反渗透就更厉害了。

反渗透的孔是最小的,小到几乎什么都不让通过,除了水分子。

这就像是一个超级严格的门禁系统,只允许水分子这个特权阶级进入,其他的一概拒绝。

就好像在一个城堡里,只有被选中的极少数人才能进去,其他不管是谁,哪怕看起来人畜无害,也别想迈进大门一步。

那它们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这差别就像是从普通的村庄小路到高速公路再到高铁轨道的区别。

微滤就像是村庄小路,能过的东西比较粗糙;超滤就像是一般的公路,稍微精细一点;纳滤就像是高速公路,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而反渗透就像是高铁轨道,精确到了极致。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的孔径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是四种常见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通过膜的不同孔径大小,对溶质进行筛选和分离。

这四种膜分离技术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孔径特性。

微滤膜的孔径一般在0.1微米至10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固体颗粒和大分子的分离。

微滤膜的孔径较大,能够有效滤除悬浮物、细菌、藻类等颗粒物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药品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

微滤技术通常是物理分离,不需要加入化学药剂,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超滤膜的孔径介于0.001微米至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大分子的分离和浓缩。

超滤膜的孔径较小,能够滤除溶液中的胶体颗粒、蛋白质、高分子聚合物等物质。

超滤技术在饮料、乳制品、果汁等食品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够保留营养成分,提高产品质量。

纳滤膜的孔径在0.001微米至0.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小分子的分离和浓缩。

纳滤膜的孔径更小,能够滤除颗粒物质和高分子聚合物,同时保留小分子溶质和溶剂。

纳滤技术在化工、制药、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有机物、无机盐、离子等不同溶质的精确分离和浓缩。

反渗透膜的孔径在0.0001微米至0.001微米之间,主要用于水分离和纯化。

反渗透膜的孔径远小于微滤、超滤和纳滤膜,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溶解性固体、重金属离子、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水。

综上所述,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的孔径大小不同,能够实现不同范围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它们在工业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清洁健康的环境和优质的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膜分离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更换。

① 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 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③ 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0.1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清洗。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分类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通过膜对物质进行分离的技术。

根据不同的分离机理和应用领域,膜分离技术可以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四大类。

微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1-10微米之间的微孔膜对悬浮物颗粒、胶体和细菌等进行过滤分离的技术。

微滤膜的孔径比较大,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浑浊物质,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领域。

超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001-0.1微米之间的超滤膜对胶体、大分子有机物、胶体颗粒等进行分离的技术。

超滤膜相对于微滤膜来说,孔径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胶体颗粒,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蛋白质分离纯化等领域。

纳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在1-100纳米之间的纳滤膜对溶质、小分子有机物、离子等进行选择性分离的技术。

纳滤膜孔径比超滤膜更小,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微量离子和有机物,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废水处理、药物分离等领域。

反渗透是一种利用孔径在0.1-1纳米之间的反渗透膜对盐类、溶解物、微生物等进行高效分离的技术。

反渗透膜具有极小的孔径,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饮用水净化、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总的来说,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废水处理、食品加工、药物制备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人类提供了高效、环保的分离工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膜分离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福祉。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1、超滤(UF):过滤精度在0.001-0.1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也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0.1-50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滤水中的泥沙、8、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0.1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
常用的膜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六种:
1. 微滤(Microfiltration,简称MF):微滤是一种以机械筛网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1-10微米。

微滤适用于去除悬浮物、细菌、真菌、酵母等微生物,同时也可以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2. 超滤(Ultrafiltration,简称UF):超滤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1-0.01微米。

超滤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3. 纳滤(Nanofiltration,简称NF):纳滤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1-0.01微米。

纳滤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4.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简称RO):反渗透是一种以高压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01-0.001微米。

反渗透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5. 正渗透(Forward Osmosis,简称FO):正渗透是一种以渗透压差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其半透膜具有高渗透性能。

正渗透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
氨基酸、葡萄糖等。

6. 膜渗析(Permeation):膜渗析是一种以半透膜为基础的膜分离技术,其孔径大小为0.0001-0.001微米。

膜渗析适用于分离和浓缩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氨基酸、葡萄糖等。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概念和区别

能截留 0.002-0.1 微 米之间的颗粒和杂质
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醇(PVA)、磺化 聚砜(SPS)、磺化聚醚砜(SPES)、芳香 聚酰胺复合材料(APA)和无机材料等
复合膜元件(APA)、醋酸纤维素(CA) 交联芳香族聚酰胺(脱盐层); 聚砜(疏松支撑 层); 聚酯无纺布(基层)。
MWCO(截留分子量) 约为 200~1000 Dalton
能有效截留所有溶解盐份及 分子量大于 100 的有机物, 同时允许水分子通过。
能截留纳米级(0.001 微米)的物质和分子 量大于 200~400 的 有机物 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
万分之五(0.0001 微
米),能截留大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膜分离类型及分离特性
序号 01 02 03 04
项目
微滤 (MF)
超滤 (UF)
纳滤 (NF)
反渗透 (RO)
膜的材质
截留分子量(Dalton) MWCO
膜孔径(μm)
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烯、聚碳酸
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 分子量大于 100 万 Dalton 的 能截留 0.1~1 微米之
金属、烧结金属(如不锈钢)、氧化铝、玻璃、 高分子物质 二氧化硅等
间的颗粒
聚偏氟乙烯 (PVDF)、聚氯乙烯(PVC)、 聚砜(PS)、聚醚砜(PES)、聚丙烯(PP)、 MWCO(截留分子量) 聚乙烯(PE)、聚丙烯腈(PAN)、醋酸纤 约为 1000~500000 Dalton 维素(CA)、芳香聚酰胺(APA)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
1、超滤(UF):过滤精度在微米,属于二十一世纪高新技术之一。

是一种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可滤除水中的铁锈、泥沙、
悬浮物、胶体、细菌、大分子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并能保留对
人体有益的一些矿物质元素。

是矿泉水、山泉水生产工艺中的
核心部件。

超滤工艺中水的回收率高达95%以上,并且可方便
的实现冲洗与反冲洗,不易堵塞,使用寿命相对较长。

超滤不
需要加电加压,仅依靠自来水压力就可进行过滤,流量大,使
用成本低廉,较适合家庭饮用水的全面净化。

因此未来生活饮
用水的净化将以超滤技术为主,并结合其他的过滤材料,以达
到较宽的处理范围,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2、纳滤(NF):过滤精度介于超滤和反渗透之间,脱盐率比反渗透
低,也是一种需要加电、加压的膜法分离技术,水的回收率较
低。

也就是说用纳滤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30%的
自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工业纯水制造。

3、反渗透(RO):过滤精度为微米左右,是美国60年代初研制的一
种超高精度的利用压差的膜法分离技术。

可滤除水中的几乎一
切的杂质(包括有害的和有益的),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


就是说用反渗膜制水的过程中,一定会浪费将近50%以上的自
来水。

这是一般家庭不能接受的。

一般用于纯净水、工业超纯
水、医药超纯水的制造。

反渗透技术需要加压、加电,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适合大量生活饮用水的净化。

4、微滤(MF):过滤精度一般在微米,常见的各种PP滤芯,活性
碳滤芯,陶瓷滤芯等都属于微滤范畴,用于简单的粗过滤,过
滤水中的泥沙、铁锈等大颗粒杂质,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等
有害物质。

滤芯通常不能清洗,为一次性过滤材料,需要经常
更换。

①PP棉芯:一般只用于要求不高的粗滤,去除水中泥
沙、铁锈等大颗粒物质。

②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异色和异
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细菌,对泥沙、铁锈的去除效果也很
差。

③陶瓷滤芯:最小过滤精度也只微米,通常流量小,不易
清洗。

一、反渗透膜(RO膜):
RO是英文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的缩写,中文意思是(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 RO 膜的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微米) , 一般肉眼无法看到,细菌、病毒是它的 5000 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RO 膜又称体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1.什么是反渗透?
反渗透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反渗透的英文全名是REVERSE OSMOSIS”,缩写为“RO”。

2.反渗透的原理:
首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透是一种物理现象.当两种含有不同盐类的水,如用一张半渗透性的薄膜分开就会发现,含盐量少的一边的水分会透过膜渗到含盐量高的水中,而所含的盐分并不渗透,这样,逐渐把两边的含盐浓度融合到均等为止.然而,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很长时间,这一过程也称为渗透压力。

但如果在含盐量高的水侧,试加一个压力,其结果也可以使上述渗透停止,这时的压力称为渗透压力。

如果压力再加大,可以使方向相反方向渗透,而盐分剩下。

因此,反渗透除盐原理,就是在有盐分的水中(如原水),施以比自然渗透压力更大的压力,使渗透向相反方向进行,把原水中的水分子压力到膜的另一边,变成洁净的水,从而达到除去水中杂质、盐分的目的。

反渗透的由来:
1950年美国科学家有一回无意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而产生疑问,因为陆地上由肺呼吸的动物是绝对无法饮用高盐份的海水的。

经过解剖发现海鸥体内有一层薄膜,该薄膜非常精密,海水经由海鸥吸入体内后加压,再经由压力作用将水分子贯穿渗透过薄膜转化为淡水,而含有杂质及高浓缩盐份的海水则吐出嘴外,此即往后反渗透法的基本理论架构;并在1953年由University of Florida应用于海水淡化去除盐份设备,在1960年经美国联邦政府专案支助美国大学医学院教授 Lode配合博士着手研究反渗透
膜,一年约投入四亿美元经费研究,以运用于太空人使用,使太空船不用运载大量的饮用水升空,直到1960年投入研究工作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使之质与量更加精进,从而解决了人类饮用水中的难题。

二、超滤膜(UF):
一种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的微孔过滤膜。

采用超滤膜以为推动力的膜过滤方法为超滤膜过滤。

超滤膜大多由或与其性能类似的制得。

最适于处理中的分离和增浓,也常用于其他分离技术难以完成的胶状的分离,其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

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可区分为超滤膜过滤、微孔膜过滤和逆渗透膜过滤三类。

它们的区分是根据膜层所能截留的最小尺寸或分子量大小。

以膜的额定孔径范围作为区分标准时,则(MF)的额定孔径范围为~10μm;超滤膜(UF)为~μm;(RO) 为~μm。

由此可知,超滤膜最适于处理溶液中溶质的分离和增浓,或采用其他分离技术所难以完成的胶状悬浮液的分离。

超滤膜的制膜技术,即获得预期尺寸和窄分布微孔的技术是极其重要的。

孔的控制因素较多,如根据制膜时溶液的种类和浓度、蒸发及凝聚条件等不同可得到不同孔径及孔径分布的超滤膜。

超滤膜一般为,用作超滤膜的高分子材料主要有、、、及等。

超滤膜可被做成平面膜、卷式膜、管式膜或中空纤维膜等形式,广泛用于如工业、、等。

我们都知道筛子是用来筛东西的,它能将细小物体放行,而将个头较大的截留下来。

可是,您听说过能筛分子的筛子吗?超滤膜--这种超级筛子能将尺寸不等的分子筛分开来!那么,到底什么是超滤膜呢?
超滤膜是一种具有超级“”分离功能的。

它的孔径只有几纳米到几十,也就是说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就能筛出大于孔径的溶质分子,以分离分子量大于500道尔顿、粒径大于2~20纳米的颗粒。

超滤膜的结构有对称和非对称之分。

前者是各向同性的,没有皮层,所有方向上的孔隙都是一样的,属于深层过滤;后者具有较致密的表层和以指状结构为主的底层,表层厚度为微米或更小,并具有排列有序的微孔,底层厚度为200~250微米,属于表层过滤。

使用的超滤膜一般为非对称膜。

超滤膜的膜材料主要有纤维素及其衍生物、聚碳酸酯、、、聚砜、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砜酰胺、磺化聚砜、交链的、改性丙烯酸聚合物等等。

超滤膜是最早开发的高分子分离膜之一,在60年代超滤装置就实现了。

超滤膜的工业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新型化工单元操作之一。

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生物制品、医药制品以及食品工业中;还用于处理、处理和制备中的终端处理装置。

在我国已成功地利用超滤膜进行了的浓缩提纯。

超滤膜随着技术的进步,其筛选功能必将得到改进和加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将越来越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