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工艺概述课件

合集下载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培训课件(ppt 45张)

合成氨工艺与设备培训课件(ppt 45张)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脱硫工段
反应原理: 1)吸收:半水煤气中的酸性气体H2S被碱性溶液(Na2CO3)吸收生 成NaHS和NaHCO3,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碱的溶解 (Na2CO3+H2O→NaHCO3+NaOH/NaHCO3+H2O→NaOH+H2 O+CO2 ) Na2CO3+H2S→NaHS+NaHCO3 /H2S+NaOH→NaHS+H2O NH3+H2S→NH4HS(氨水脱硫) 2)再生:溶液中的HS-被氧化析出硫(催化剂作用下): NaHS+O2=NaOH+S↓ NH4HS+O2→NH3+S↓+H2O
2、工艺流程-氨的生产原料
合成氨生产的原料: 氮气来自空气,氢气来自原料气制取,原 料有固体(煤、焦炭等)、液体(石脑油、重 质油等)和气体(天然气、焦炉气等)三种。 小氮肥一般以煤为原料。
2、工艺流程-小氮肥工艺流程
液 氨 精炼 粗甲醇
PC脱碳
电机
产 品 粗 醇
CO2气
PSA脱碳
尿素
产 品 尿 素
1、基本概念-合成氨
为什么要合成氨?
① 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化肥加工):占80~90%, 主要品种有尿素、碳铵、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 等氮肥,以及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NPK复合肥等含 氮复合肥。 ② 作为工业原料和氨化饲料:用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0 %。各种含氮的无机盐及有机中间体、磺胺药、聚 氨酯、聚酰胺纤维和丁腈橡胶等都需直接以氨为原 料生产。其他如纯碱、硝酸、甲铵、冶金、医药、 石油加工等; ③ 液氨作为制冷剂在冷冻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
3、各工段工艺及设备-脱硫工段
为什么脱硫?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历史PPT课件
空速24000(1/h)、R=2.5出口氨浓度最大 采取的方法:新鲜原料气比为3,混合后的循环气在合 成塔入口的比约为2.8。 5、进塔气中的惰性气体含量:一般≤2% 6、催化剂颗粒:反应初期:温度440~470度粒径
0.6~3.7mm;反应后期:温度420~440度粒径 8~16mm
二、氨的分离
三、变换 1、化学反应与平衡转化率
变换的目的将一氧化碳变成氢。
CO H2O CO2 H2
2、工艺条件的优化 (1)、催化剂:
铜催化剂: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铝烧结用氢还原 活性温度为180-250度,为低变催化剂。 铁铬催化剂:氧化铁、氧化铬,活性温度为350-450 度,为中变催化剂。 (2)、原料气组成: 使水蒸气过量,提高转化率。 200度时,CO与H2O体积比由1:1提高到1:6时转 化率由93.8%提高到99.9%。
3、甲烷化: 除去热钾减法处理后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和氧气。 “甲烷化”为广泛使用的初步净化方法。
CO 3H2 CH4 H2O 206kJ mol 1 CO2 4H2 CH4 2H2O 165kJ mol 1
镍做催化剂,在280-380度的条件下进行。 反应为简单绝热反应器。 甲烷化处理后的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总 量在1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
造气与送风的五个阶段 间歇操作: 第一阶段为送风发热, 后四个阶段为造气。 1、空气吹风: 送风发热、提高炉温
2、上吹造气: 将水蒸气和炉气 从炉底吹入生产 半水煤气经废热 锅炉、洗涤塔送 至气柜。
3、下吹造气: 上吹后炉底温度降 低,炉顶温度尚 高,改为下吹造 气。先从炉顶向下 吹几秒水蒸气,防 止直接吹空气与煤 气相遇爆炸。得半 水煤气经废热锅 炉、洗涤塔送至气 柜。

合成氨工艺简介课件

合成氨工艺简介课件
数据分析与优化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合成氨生产过程 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 和智能化决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合成氨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合成氨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 新推动了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详细描述
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 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将氮气和氢气合成为氨气的方法。经 过多次试验和改进,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Fritz Haber)开发出了采用铁催化剂的高压合成氨工艺,并 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完善。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合成氨的产量和效率逐渐提高,推动了合成氨工业的 发展。如今,合成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 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化工原料。
少对环境的污染。
废水处理
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工艺过程中 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 准后再排放。
废弃物回收利用
对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 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04
合成氨工艺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新型催化剂
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催化剂 是合成氨工艺未来的重要方向, 以提高合成氨的效率和选择性。
二氧化碳脱除
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脱除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以防止其在 后续的合成过程中形成氨的碳化物。
氨的合成
01
02
03
合成塔
原料气在高温、高压条件 下进入合成塔,与催化剂 接触,发生反应生成氨。
氨的分离
从合成塔出来的气体中, 氨被冷凝分离出来,未反 应的氢气和氮气循环回到 合成塔继续反应。
氨的储存与运输
研究新型高效催化剂,降 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原料 的转化率。
降低能耗

合成氨PPT演示文稿

合成氨PPT演示文稿

净 化
合 成
分 离
液氨
合成氨的实地照片
(五)合成氨工业的发展

阅读书本P14~P15页后总结.
小结:
工业合成氨:
(1)原理: (2)条件: (3)生产过程: (4)三废处理:

练习:


1.合成氨所需的 可由煤和水蒸气反应而制得, 其中一步的反应为: (正反应放热),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 的是( C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水蒸气浓度 D.加催化剂
催化剂
CH4+2H2O===4H2+CO2
催化剂
(四)工业合成氨的四个生产过程:
想一想:制取原料气的过程中常混有 CO,CO2 和H2S 的气体杂质有__________
四个生产过程:
造气, 净化,合成,分离
(五)工业合成氨的工业流程:
(五)工业合成氨的工业流程:
1、用图式表示合成氨的流程:
原料气 的制取

N2(g) + 3H2(g)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g) (放热)
(三)工业合成氨的原料选择
思考: 工业合成氨时N2取自于什么物质?H2又来 源于哪里?
N2主要来源于空气 ____ (从空气中分离出N2有哪些方法?) 氢气主要来源于水和碳氢化合物 ____ C+H2O===CO+H2
CH4+H2O===3H2+CO
2.合成氨工业有下列流程:①原料气制备;②氨 的合成;③原料气净化和压缩;④氨的分离。其 先后顺序为( B)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1.在新疆与青海交界处有一山谷,人称魔鬼谷。每当 人畜进入后,经常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把人畜击毙。 然而谷内却是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请解释原因。 N2 + O2 ====

《合成氨的概述》课件

《合成氨的概述》课件

合成氨的发现
总结词
合成氨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氮和氢合成氨的可能性。
详细描述
189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和助手卡尔·博施(Carl Bosch)成功地开发出了一 种能够实现大规模合成氨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哈伯-博施法。这一发现为工业生产和农业提供了大 量的氨,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原料气的净化
总结词
原料气的净化是合成氨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主要是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去除 原料气中的杂质,如二氧化碳、硫化氢和氧气等。
详细描述
原料气的净化通常包括脱硫、脱碳和脱氧等过程。脱硫主要是用碱性溶液或固 体吸收剂去除硫化氢;脱碳主要是用溶液吸收或固体吸附剂去除二氧化碳;脱 氧主要是通过催化剂或氧化反应将氧气转化为水。
环保与安全问题
总结词
合成氨工艺中存在一些环保与安全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详细描述
合成氨工艺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如果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 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如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和废弃物回收等。此外,由于合成氨工艺 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
《合成氨的概述》 ppt课件
目 录
• 合成氨的简介 • 合成氨的生产工艺 • 合成氨的工艺特点 • 合成氨的未来发展 • 总结
01
合成氨的简介
合成氨的定义
总结词
合成氨是指将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为氨的过程。
详细描述
合成氨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将氮气和氢气合成为氨气。这个反应是工 业上大规模生产氨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合成氨工业PPT课件

合成氨工业PPT课件
放热反应使温度达到12000C
首先是一段转化气与空气混合进行燃烧,温度可达 12000C,然后在充填镍催化剂的转化器下部,继续进 行甲烷的转化。
在转化炉内原料气在管内继续被管外燃烧气加热,进行 转化反应。转化炉所需高温由燃料用天然气燃烧放热 所产生。
天然气蒸汽转化流程
配以少量水蒸汽
一段转化炉
氧 化 锌 脱 硫 槽
氮的主要来源。
间歇式制半水煤气各阶段气体流向示意图
5
3
4

风 气
6



煤气
2
1
7
空气
阶段
阀门开闭情况
1 2 3 4 567
吹风
○ × × ○ ○ ××
一次上吹 × ○ × ○ × ○ ×
下吹
× × ○ × ×○○
二次上吹 × ○ × ○ × ○ ×
空气吹净 ○ × × ○ × ○ ×
二、烃类蒸汽转化法 反应原理: 天然气中约有90%左右的甲烷,在较高的温度及催化剂
3、合成氨
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压缩至高压,在铁催化 剂与高温条件下合成氨。
第二节 合成氨原料气的制取
1、固体燃料气化法
固体燃料的气化:工业上用气化剂对煤或焦 炭进行热加工,将碳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
固体燃料气化的目的:制备合成氨原料气。
要求:(CO+H2)/N2应为3.1-3.2
3H2+N2=2NH3
20~32MPa 2) 温度: 一般控制在350-5500C 3) 采用廉价的铁催化剂
4) 冷冻法液化氨,使之与反应混合物及时分离。不断 补充新鲜原料气
补 充
中型氨厂合成工序流程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讲座PPT

合成氨生产工艺介绍讲座PPT

四、氨合成与分离的工艺流程
(一)气体的压缩和除油
(二)气体的预热和合成
(三)氨的分离
合成塔出口气体氨含量一般为10~20%因此将氨分离出来。 1.水吸收法 2.冷凝 该法是将合成气体降温,使其的气氨冷凝成液氨,后 在氨分离器中,从不凝气体中分离出来。目前主要采用冷却法 分离循环气中的氨。
在氨冷凝过程,部分氢氮气及惰性气体溶解在液氨中。
缺氮的棉花
智利硝石(NaNO3)
氮的固定: 把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叫做氮的固定。
包括: ① 自然固定:豆科植物固氮、雷雨天产生NO气体; ② 人工固定:合成氨等。
二、合成原理及条件
N2+3H2
2NH3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特点: a、可逆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正反应是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高温
C+H2O(g) → CO+H2
CO+H2O(g)催→化剂CO2+H2
4.合成氨工艺条件:
4.1操作压力
在一定的空速下,合成压力越高,出口氨浓度越高,氨 净值(合成塔出入口氨含量之差)越高,合成塔的生产能力也 就越 大。
氨合成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原料气压缩功、循环气 压缩功和氨分离的冷冻功。 生产实践证明:操作压力在20~35MPa时总能量消耗比较 低。
4.2温度
将某种催化剂在一定成产条件下具有最高氨生成率 的温度称为最适宜的温度。
最适宜温度还和空间速度、压力等有关
经生产实践得出氨合成操作温度控制在470~520度较为
适宜。
4.3空间速度
当操作压力、温度及进塔气组成一定时,空速增加,氨 净值降低。由于氨净值降低的程度比空间速度的增大倍数 少,所以空间速度增加时氨合成生产强度有所提高及氨产 量有所增加。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张)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张)
• 氨合成系统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原料气压 缩功、循环气压缩功和氨分离的冷冻功。
• 生产实践证明,操作压力在20~35MPa时 总能量消耗比较低。
(二)、温度
• 将某种催化剂在一定成产条件下具有最高氨生 成率的温度称为最适宜的温度。
• 最适宜温度还和空间速度、压力等有关 • 经生产实践得出氨合成操作温度控制在
而又在新鲜气加入之前。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页)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页)
(三)、反应前的回收利用
• 回收利用反应热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 1.预热反应前的前氢氮混合气。在塔内设置换热
器,用反应的高温气体预热反应前氢氮混合气 达到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 2.预热反应前的氢氮混合气和副产蒸气 • 既在塔内设置换热器预热反应前的氢氮混合气, 又利用余热副产蒸气。 • 3.预热反应前的氢氮混合气和预热高压锅炉给水 • 反应后的高温气体先通过塔内的换热器预热反 应前氢氮混合气,后在通过塔外换热器预热高 压锅炉给水。
第一节 氨合成的基本理论
• 一、氨合成反应的特点

3H2+N2=2NH3+Q
• (1)是可逆反应。即在氢气和氮气反应生
成氨的同时,氨也分解成氢气和氮气。
• (2)是放热反应。在生成氨的同时放出热 量,反应热与温度、压力有关。
• (3)是体积缩小的反应。
• (4)反应需要有催化剂才能较快的进行 。
二、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页)
•合成氨生产工艺流程教材(PPT20页)
(二)、惰性气体的排除
• 氨合成循环系统惰性气体通过三个途径 带出:
• 1.一小部分从系统中漏损; • 2.一小部分溶解在液氨中被带走; • 3.大部分采用放空的方法,即间断或连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