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计算与例题

合集下载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

题1:某纳税人实行计税工资办法,2004年度职工平均人数为100人(上、下半年无变化),工资支出为150万元,同时按规定比例提取了职工福利费21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25万元,上交了工会经费3万元,请问2004年度该单位税前应调整的工资及附加费是多少?答:1、税前允许扣除工资及附加费(1)允许税前扣除的工资标准=800×100×6+1200×100×6=120(万元)(2)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福利费=120×14%=16.8(万元)(3)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120×1.5%=1.8(万元)(4)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工会经费=120×2%=2.4(万元)2、应调增的工资及附加费应调增的工资=150-120=30(万元)应调增的职工福利费=21-16.8=4.2(万元)应调增的职工教育经费=2.25-1.8=0.45(万元)应调增的职工工会经费=3-2.4=0.6(万元)例题2:某纳税人2004年度取得商品销售收入1300万元,租赁收入300万元,对外投资取得投资收益300万元,请问2004年该企业列支了10万元的业务招待费是否允许税前扣除?扣除标准=(1300+300)×3‰+3=7.8(万元)应调增业务招待费=10-7.8=2.2(万元)例题3:某股份公司2003年3月开始生产经营,前期共发生开办费总额120万元,会计和税收上应如何处理?1、会计上:借: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120万元贷:长期待摊费用——开办费 120万元2、税收上:(1)2003年度允许税前扣除额=120万元÷5年÷12个月×9个月=18万元(2)2004年——2007年每年应调减所得额=120万元÷5年=24万元(3)2008年应调减所得额=120万元÷5年÷12个月×3个月=6万元例题4:某轴承厂,2004年取得经营收入5000万元,2004年共发生广告费120万元,业务宣传费30万元,问当年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宣传费。

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
• (4)捐赠支出应调增所得额=30-170×12%=9.6( 万元)
• (5)“三费”应调增所得额=3+29-150×18.5%= 4.25(万元)
• (6)应纳税所得额=170+75+6+9.6+6+4.25=270.85 (万元)
• (7)2008年应缴企业所得税=270.85×25%=67.71 (万元)
万元)
• (7)该企业应纳所得税额=337.15×25%=84.29(万元)
二、境内投资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 境内投资所得主要是从投资的联营企 业分回的税后利润和股份公司分回的 股息。税法规定,如投资方企业所得 税税率低于联营企业,不退还已经缴 纳的所得税;如投资方企业所得税税 率高于联营企业,投资方从联营企业 分回的税后利润应按规定还原后并入 企业收入总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 【答案】(1)会计利润总额=2500+70-1100-670 -480-60-40-50=170(万元)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450- 2500×15%=450-375=75(万元)
(3)业务招待费调增所得额=15-15×60%=15 -9=6(万元)
• 2500×5‰=12.5(万元)>15×60%=9(万元)
• 【解析】该企业汇总纳税应纳税额 =( 350+100)×25% =112.5(万元),境外已
纳税款扣除限额
=(350+100)
×25%×100÷(350+100)=25(万元), 境外实纳税额30万元,只能扣除25万元。境
内已预缴50万元,则汇总纳税应纳所得税额
=112.5-25-50=37.5(万元)。
12.5 万元,可全额扣除。

所得税例题

所得税例题

一、甲公司于2010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该公司2010年利润总额为5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1)甲公司为黄河公司提供一项债务担保,2010年12月31日确认预计负债200万元。

假定税法规定,企业为其他单位担保发生的担保支出不得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2010年1月1日,以1000万元自证券市场购入当日发行的一项3年期到期还本付息国债。

该国债票面金额为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5%,到期日为2012年12月31日。

甲公司将该国债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

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3)2010年11月20日,甲公司购入股票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取得时成本为4800万元, 2010年12月31日,股票的的公允价值为5000万元其他相关资料:(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要求:(一)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说明是否生产暂时性差异。

如果产生暂时性差异,说明差异是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二)计算甲公司2010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

(三)编制甲公司2010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

(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答案】(一)(1)预计负债账面价值=200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200-0=200(万元)。

此项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000×(1+5%)=1050(万元);计税基础=1050(万元)。

此项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5000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4800(万元)。

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为200万元(二)(1)应纳税所得额=5000+200-1000×5%-200=4950(万元)。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例题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例题

企业所得税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的其它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首先应正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以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即得出应当缴纳的税款。

目前,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共同征收管理。

国税机关征收的范围是,中央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社团组织、基金会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上述企事业单位兴办的预算内(外)国有企业所得税、金融保险企业的所得税、军队(包括武警部队)所办的国有企业的所得税和中央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中央与地方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依据。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一)收入总额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它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禾憶收入,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它利息收入。

4. 租赁收入,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它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 股息收入,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第8讲_第六单元 企业所得税(一)(2)

第8讲_第六单元 企业所得税(一)(2)

第六单元企业所得税第二部分:典型例题【资料4】(2014年)甲公司为居民企业,2018年度有关经济业务如下:(1)取得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国债利息收入15万元、银行存款利息收入5万元,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取得不含增值税收入0.5万元。

(2)支付职工困难补助3万元、职工交通补贴2.5万元、职工食堂人员工资15万元;缴纳生产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40万元。

(3)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30万元,已计入管理费用。

(4)支付税收滞纳金2万元,直接向贫困山区捐款5万元,向街道办赞助支出6万元。

(5)当年向投资者分配利润100万元。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因素,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1.甲公司下列收入中,在计算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计入收入总额的是()。

A.国债利息收入15万元B.银行存款利息收入5万元C.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0.5万元D.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答案】ABCD2.甲公司下列支出中,在计算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准扣除的是()。

A.街道办赞助支出6万元B.税收滞纳金2万元C.贫困山区捐款5万元D.向投资者分配利润100万元【答案】ABCD【解析】选项A: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3.甲公司在计算2018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30×75%=22.5(万元)B.30×(1+50%)=45(万元)C.30×(1+75%)=52.5(万元)D.30×(1+100%)=60(万元)【答案】C【解析】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发费用的75%加计扣除。

因此,准予扣除的研发费用=30+30×75%=52.5(万元)。

4.下列选项中,属于职工福利费范畴的是()。

A.职工困难补助3万元B.职工交通补贴2.5万元C.职工食堂人员工资15万元D.生产工人基本养老保险费40万元【答案】ABC【解析】选项D:属于社会保险费,不属于职工福利费。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例题

企业所得税计算与例题

企业所得税税款计算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的其它组织),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它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首先应正确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以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即得出应当缴纳的税款。

目前,企业所得税由国税机关和地税机关共同征收管理。

国税机关征收的范围是,中央各部门、各总公司、各行业协会、总会、社团组织、基金会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上述企事业单位兴办的预算内(外)国有企业所得税、金融保险企业的所得税、军队(包括武警部队)所办的国有企业的所得税和中央所属的企事业单位、中央与地方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所得税。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是计算所得税的依据。

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是: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一)收入总额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1、生产、经营收入,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它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它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它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企业所得税例题及答案

企业所得税例题及答案

1.某股份公司于4月注册成立并进行生产经营, 系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从事食用油生产销售, 该公司执行《公司会计准则》。

纳税调节后所得额为-52万元。

有关资料如下:(1)销售应税产品获得不含税收入1万元;销售免税产品获得不含税收入3000万元。

(2)应税产品销售成本4000万元;免税产品成本为1000万元。

(3)应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200万元;免税产品税金及附加50万元。

(4)销售费用3000万元, 其中广告及宣传费2600万元。

(5)财务费用200万元。

(6)管理费用1190万元, 其中业务招待费100万元、新产品研究开发费30万元。

(7)获得投资收益40万元, 其中投资非上市公司旳股权投资按权益法确认旳投资收益30万元, 国债持有期间旳利息10万元。

(8)营业外支出800万元, 其中公益性捐赠支出100万元、非公益性捐赠50万元、违约金支出20万元。

(9)资产减值损失200万元, 为本年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0)全年提取雇员工资1000万元, 实际支付800万元, 职工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工资总额旳2%、2.5%旳比例提取。

全年列支职工福利性支出120万元, 职工教育经费提取25万元, 实际支出20万元, 工会经费计提并拨缴20万元。

公司旳期间费用按照销售收入旳比例在各项目之间分摊。

假设除上述资料所给内容外, 无其他纳税调节事项。

公司所得税税率为25%。

规定:根据上述资料和税法有关规定, 回答问题:1.该公司旳会计利润2.该公司准予税前扣除旳期间费用合计金额(涉及免税项目)3.该公司纳税调节增长额4.该公司纳税调节减少额5.该公司实际应纳所得税额1.解析: 会计利润=(1+3000)-(4000+1000)-(200+50)-(3000+200+1190)+40-800-200=4400(万元)2.解析: (1)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扣除限额=15000×15%=2250(万元);实际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为2600万元, 应调增=2600-2250=350(万元);准予扣除旳销售费用=3000-350=2650(万元)(2)业务招待费:1500×5‰=75(万元), 100×60%=60(万元), 应调增=100-60=40(万元);准予扣除旳管理费用=1190-100+60=1150(万元)(3)准予扣除旳期间费用合计=2650+1150=200=4000(万元)3.解析: (1)捐助支出;公益性捐赠限额=4400×12%=528(万元), 公益性捐赠全额扣除;非公益性捐赠支出50万元调增所得。

企业所得税典型例题

企业所得税典型例题

1.直接法: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4000×15%=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4000-2600-[ 〔770-650〕+ 600]-〔480+40×50%〕- 60-〔 160-120〕= 80 万元2.间接法:会计利润= 4000-2600-770-480-60-〔 160-120〕= 50 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调增所得额=650- 4000× 15%=650-600=50 万元三新费用加计扣除= 40×50%=20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50+50-20=80 万元【典型例题 2】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 2021 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人 5 600 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本钱 4 000 万元;其他业务收人 800 万元,其他业务本钱 660 万元;取得购置国债的利息收入40 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00 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 760 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 60 万元、业务招待费用 70 万元;发生财务费用 200 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 30 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 1 5%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 l00 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 250 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 38 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21 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1〕利润总额= 5 600 +800+40+30+100-4 000 - 660-300—760—200— 250=400〔万元〕(2〕国债利息收人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 万元。

(3〕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 60×50%=30〔万元〕(4〕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 60%计算= 70×60%=42〔万元〕按销售〔营业〕收入的 5‰计算=〔 5 600+800〕×5‰= 32〔万元〕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 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 32=38〔万元〕(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0 万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所得税税款计算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一)收入总额
纳税人的收入总额包括:
1、生产、经营收入,指纳税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它业务收入。

2、财产转让收入,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收入。

3、利息收入,指纳税人购买各种债券、有价证券的利息,外单位欠款付给的利息以及其它利息收入。

4.租赁收入,指纳税人出租固定资产、包装物,以及其它财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

5.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指纳税人提供或者转让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以及其它特许权的使用权而取得的收入。

6.股息收入,指纳税人对外投资入股分得的股利、红利收入。

7.其他收入,指除上述各项收入之外的一切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缘故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物资及现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费附加返还款、包装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考试时就是一个收入总额
(二)准予扣除的项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从收入总额中扣除的项目,指与纳税人取得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

1、成本,即生产、经营成本,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各项直接费用和各项间接费用。

2、费用,指纳税人为生产、经营商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发生的销售(经营)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税金,指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乡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

教育费附加可视同税金。

4、损失,指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它损失。

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

考试时就是一个费用总额总额
下列项目,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扣除:(这些内容考试容易考)
1、借款的利息支出
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纳税人之间相互拆借的利息支出,以及企业经批准集资的利息支出,凡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准予扣除。

其高于即超过的部分,不准予扣除。

纳税人建造、购置固定资产,开发、购置无形资产,以及筹办期间发生的利息不得扣除,应相应计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价值或开办费中。

例:某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为58万元,该企业9月初向某事业单位借款200万元,期限1个月(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月利率为16 ‰),月末支付借款利息5万元,已计入当月的财务费用。

同时,又向县建行贷款 500万元,1个月归还(利息列支标准同上),用于本企业的生产流水线建设项目,该项目尚未竣工投入使用,月末归还贷款利息9万元,亦计入当
月的财务费用,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1)计算企业向事业单位贷款利息按税法规定标准准予扣除的金额
准予扣除的金额=200×16‰=3.2(万元)
(2)计算纳税调整数。

企业向事业单位的借款利息超出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息标准的金额及购建固定资产在末投入使用前的贷款利息不能计入财务费用,应作纳税调整。

纳税调整数=(5-3.2)+9=10.8(万元)
(3)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58+10.8=68.8(万元)
2.纳税人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按照计税工资扣除。

计税工资,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扣除的工资标准,包括企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基本工资、浮动工资、各类补贴、津贴、奖金等。

3.纳税人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2%、14%、1.5%计算扣除。

例:某企业经核定,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80万元,而实际发放工资100万元,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分别发放2万元,14万元、1.5万元,其年度税前会计利润130万元,计算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1)计算纳税调整数。

企业的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按计税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提取的数额,允许税前列支。

纳税调整数=工资调整数+职工工会经费调整数+职工福利费调整数+职工教育经费调整数=(100-80)+(2-80×2%)+(14-80×14%)+(1.5-80×1.5%)=23.5(万元)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130+23.5=153.5(万元)
4.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金融保险企业为1.5 %,下同)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企业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予以扣除,具体计算程序是:(1)调整所得额,将企业已在营业外支出中列支的捐赠额剔除,计入企业的所得额;(2)将调整后的所得额乘以3%,计算出法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
(3)将调整后的所得额减去法定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扣除额,其差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当期发生的公益性、救济性捐赠不足所得额3%的,应据实扣除。

5.纳税人参加财产保险和运输保险,按规定缴纳的保险费用准予扣除;保险公司给予纳税人的无赔款优待,应计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无赔款优待指在保险期限内无赔款,续保时可享受无赔款减收保险费优待。

纳税人按规定为特殊工种支付的法定人身安全保险费,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实扣除。

6.纳税人按规定提取的坏帐准备金、呆帐准备金、商品削价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不建立坏帐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帐损失,经报主管国税机关核定后,按
当期实际发生数扣除。

纳税人已作为支出、亏损或坏帐处理的应收款项,在以后年度全部或部分收回时,应计入收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7.纳税人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例:某企业年度税前会计利润为500万元,企业在汇缴自核时发现其中含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35万元,扣除了企业直接向灾区的捐赠20万元,保险公司给予企业的无赔款优待5万元,计算该企业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1)计算纳税调整数。

企业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不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企业直接向灾区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保险公司给予企业的无赔款优待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调整数=-35+20+5=-10(万元)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500-10=490(万元)
8.纳税人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以及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购置费可给予直接扣除;但单台价值在5万元以上的测试仪器和试验性装置,以及购置费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其他设备,不得在所得税前直接扣除。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所购置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 1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用,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