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低体温

合集下载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一、了解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原因 二、熟悉手术病人术中低体温危害 三、掌握预防术中低体温办法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第1页
低体温:当关键温度低于35摄氏度即为低温。
文件报道: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
50%病人关键体温低于36摄氏度
1/3病人关键体温低于35摄氏度
现实状况:术中低体温轻易被忽略
5、本身原因:
√手术时患者担心、恐惧等情绪改变,会引发交 感神经兴奋使血液重新分配,皮肤血管收缩, 造成体温下降
√患者术前禁食,如本身体质较差,会对冷刺激 敏感增强,造成抵抗力减弱,对手术引发冷刺 激易产生体温下降。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第7页
1、增加伤口感染率:
有研究表明,轻度体温降低可直接损害骨髓免 疫功效,尤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氧化释放作用, 降低多核白细胞向感染部位移位,降低皮肤血 流量,抑制组织对氧摄取,增加伤口感染率。
√做好各项术前准备,亲密配合医生,尽可能缩 短手术室间,降低脏器暴露
√需要进行冲洗体腔者,使用温热液体冲洗体腔 等,以降低体热散失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第14页
4、液体加温输入
√试验表明,输注预热(37—38摄氏度)液体, 可有效预防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
√输血温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出37摄氏度, 以免破坏血液成份,引发溶血反应,库存血尽 可能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用温水疗法升高温 度后再输血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第8页
2、影响凝血功效
血流速度减慢,降低血小板数量和功效,降低 凝血因子活性等。
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处理
第9页
3、影响机体代谢
√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供给,体温每降低1摄 氏度,约降低机体需氧量7%。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

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介绍手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感染、低心输出量和延迟伤口愈合等。

因此,预防术中低体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几种方法,包括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和监测体温等。

方法1. 手术室温度调节手术室温度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常,手术室应保持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建议维持在23-25摄氏度。

如果温度太低,患者容易降温,增加低体温的风险。

2. 热身措施在手术开始前,给予患者热身以保持体温。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热身措施:•使用体温调节系统:体温调节系统可以通过输送热气流或热水循环来增加患者体温。

这种系统通常通过一系列可调节的管道和嵌入式控制器来实现。

它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能够在手术期间持续维持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加热毯是一种可以放置在患者身上的电热毯,能够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来增加患者体温。

使用加热毯需要注意避免过热,以免引起烧伤。

3. 监测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

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耳温计或肛温计等设备进行测量。

监测体温可以及时发现体温下降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以避免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4. 注意液体管理术中积极管理患者的液体平衡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环节。

避免大量输液过早或过多,以免导致体温下降。

另外,应注意患者体内的失水情况,适时给予液体补充。

5. 使用合适的麻醉药物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也能帮助预防术中低体温。

一些麻醉药物会导致体温下降,而另一些则具有保温效果。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以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6. 提前做好术前准备提前做好术前准备也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

在手术开始前,应确保患者处于温暖的环境中,并保持舒适。

适当给予患者温暖饮料或食物,提高体温。

结论预防术中低体温对患者的健康和手术结果至关重要。

通过手术室温度调节、热身措施、监测体温、注意液体管理、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提前做好术前准备,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

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术中低体温护理案例分享•术中低体温护理研究进展01术中低体温概述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核心体温低于36℃。

定义低体温可能是由于手术室温度低、手术时间长、体腔暴露、输液和输血、麻醉剂抑制体温调节机制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原因定义与原因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部位肌肉松弛,影响手术操作,从而延长手术时间。

延长手术时间低体温可引起血小板功能降低,导致凝血障碍,增加手术出血量。

增加出血量低体温可能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影响药物代谢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低体温的预防与处理02术中低体温护理的重要性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患者体温下降,影响生命体征的稳定,如心率、血压等。

通过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保持患者的正常体温。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保持正常体温减少手术风险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手术风险增加,如出血量增多、手术时间延长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保障手术效果低体温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如影响麻醉药物的代谢和效果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保障手术效果。

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感染术中低体温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术后恢复低体温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如影响伤口愈合、恢复时间等。

通过术中低体温护理查房,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03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了解患者年龄、体重、体温调节能力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保温方案。

评估患者情况提前预热手术室准备保温用品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适宜范围,减少因环境温度低导致的热量散失。

准备足够的保温毯、热水袋等保温用品,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为患者保暖。

术中低体温预防

术中低体温预防
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发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成本和费用
使用先进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和费用,这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技术支持和培训
使用新型的保温设备和材料需要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否则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影响 手术效果。
监测体温有助于及时发现低体温及发热情况,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对症治疗和护理
对于低体温患者, 应积极复温并注意 保暖。
静脉输注的液体应 加温后使用,避免 与低体温叠加导致 体温进一步下降。
采用加温毯、暖风 机等设备进行复温 。
保温护理的注意事项
保温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烫 伤患者。
各种保暖设备应正确使用,不 要将设备放置在患者皮肤上直
温度传感器
02
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患者的体表或体内,监测患者的皮肤温度
或血液温度。
加温设备
03
使用加温设备,如电热毯、加温输液器等,对患者的体表或体内进行加温。 Nhomakorabea05
术后护理
术后监测患者的体温
1
术后需常规监测体温,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情况 。
2
采用电子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 、腋下、肛门等。
3
液体保温箱
液体保温箱是一种可以保持输注液体温度的设备,通过将液体存储在保温箱中, 以保持液体的温度。
04
麻醉期间的保温措施
全身麻醉患者的保温措施
1 2
预充加热毯
在手术床垫下放置加热毯,对全身麻醉患者进 行大面积的保温。
静脉输液加热
使用输液加热器,对静脉输液的液体进行加热 ,以减少热量散失。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
要,通常建议控制在22-24摄氏度之间。
案例二:保温毯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结词
保温毯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保温措施,在手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详细描述
保温毯能够为患者提供额外的保温层,减少热量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将保温毯覆盖在患者的非手 术部位,如头部、躯干和四肢,有助于维持患者的正常体温。此外,保温毯还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暴露 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加热输注的液体和血液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应进行 适当的加温处理,以避免因输注低温 液体和血液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加温处理后的液体和血液应尽快使用 ,以免重新冷却。
加温处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 污染。
使用保温毯等设备
对于手术时间长、暴露部位多 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温毯等设 备进行保暖。
保温毯等设备应在使用前进行 消毒处理,以免造成感染。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使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 ,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低体温可能导致麻醉恢复延迟,手术 时间延长。
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可能导致血小板功能降低,凝 血功能异常,影响止血效果。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01
02
03
增加心血管负担
低体温可能导致心肌收缩 力减弱,心率增快,血压 下降等心血管系统的不良 反应。
案例三:低体温患者的护理经验分享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 要。
对于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应立即采取保暖措施,如加 盖保温毯、提高室温、静脉输注温热液体等。同时,密切 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此外,术后护 理也需关注患者的保暖需求,如保持病房温暖、提供温暖 的床品等。通过这些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 的体温,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术中低体温是指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的状态。

术中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能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1. 术前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该对患者的体温进行评估。

对于容易产生术中低体温的高危患者,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高危因素包括老年人、体重过低、甲状腺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长时间手术等。

2. 保持手术室温适宜手术室的温度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术室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应在22-24摄氏度。

如果手术室过冷,将会增加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风险。

3. 使用预温设备预温设备是一种有效的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

使用预温设备可以提前将患者的体温升高到正常水平,从而减少低体温的发生。

常见的预温设备包括温热床和温热毯。

4. 避免脱水脱水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因素之一。

在手术前,医生应该确保患者的水分摄入足够,并避免术中过度失水。

术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输液,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5. 使用保温维持器械手术过程中,使用保温维持器械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常见的保温维持器械包括保温膜、保温袋等。

这些器械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体表散热,帮助患者保持正常体温。

6. 监测患者体温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如果发现患者体温下降到低于正常水平,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增加保温物品、调整手术室温度等。

7. 预防感染感染是导致术中低体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手术前应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注射免疫增强剂等,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感染会导致体温升高,可能遮蔽了患者真实的体温水平。

8. 术后保暖手术结束后,患者仍然需要保持体温。

手术室外应将患者迅速转移至温暖的恢复室,并使用保温毯等物品保暖。

同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温。

9. 教育患者及家属在手术前,医生应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术中低体温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

术中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
血温度要严格控制,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引起溶血反应, 库存血尽可能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用温水疗法升高温度后再输血。
4 、预防体腔热量的散失
• 胸腹腔手术的病人,用温盐水纱布覆盖暴露的脏器及保护手术野,减少 体液蒸发而丢失的热量,冲洗液应加温至37℃~40℃,以减少热量散失。 手术中体温过低对机体各系统影响很大。有文献报道,轻度低体温可通过 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伤口感染率增加、低温使血小板功能减弱、降低凝 血物质的活性,从而抑制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延长.
5、 被动加温
• 有效的被服、包布遮盖,可减少体温的散失。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 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下,用已加温的毛巾被或小棉被为患者保暖。此外, 还要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透入人 体后吸收大量的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6、主动加温
• 1 、可选择循环水变温毯--病人睡在可调节温度的水毯上,保持体温的恒定。 • 2、 加压控温毯加温预热方法可有效预防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生,它是采用柔和的充气
总结
• 现在术中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重视,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应针对相关的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预防 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 天数,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
•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到位,在术前、术中执行各项技术
操作时,没有注意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
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 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 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中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低体温是诱发寒颤的主要原因 ,还可能延长麻醉苏醒 的时间。 手术中体温过低对机体各系统影响很大。有文献报道, 轻度低体温可通过直接损害免疫功能,使伤口感染率 增加;低温使血小板功能减弱,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 从而抑制凝血功能,明显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 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可增加心脏病的发生率 。 因此,在手术中有必要了解体温变化,及时采取有效 的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被动加温

有效的被服、包布遮盖,可减少体温的散失。 在手术过程中,在不影响无菌操作原则的前提 下,用已加温的毛巾被或小棉被为患者保暖。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切口周围无菌单的干燥, 减少散热和避免低温液体渗透入人体后吸收大 量的热量而致血管收缩、寒战等不利情况的发 生。
6、主动加温


1 、可选择循环水变温毯--病人睡在可调节温度的水毯上,保 持体温的恒定。 2、 加压控温毯加温预热方法可有效预防术中、术后低体温的发 生,它是采用柔和的充气毯覆盖于非手术区域,对体表施加一定 温度的高对流气体,提高患者的体表温度,减少人体内部热量向 温度较低的周围环境转移,起到隔离机体和周围冷环境、经皮肤 主动加热的双重作用。 3、 术中加强对病人体温的监测 对体温的有效监测调节是保证麻醉手术成功,降低手术后并发症 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病人体温的监测,可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防止低体温并发症的出现。
4、 影响机体的基础代谢


体温每升高10℃,机体代谢率增加1倍,每下 降10℃,代谢率下降一半。 低温可使麻醉药在体内的代谢减慢,影响全麻 病人的苏醒时间。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对策
1、 心理护理 如上所述,手术前病人情绪波动,术中容易发 生低体温。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 防低体温。为了更好了解病人的病情,实施人 性化的护理,手术室护士参与术前讨论,了解 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进行综合评估,针对性地 制定术中护理方案。同时通过访视时面对面交 流,可消除病人对手术室和工作人员的陌生感, 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

5、“冷稀释”作用

输血与输液及大量胸腔冲洗液应用的影响, 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 文献报道每输入4U的库血或4L低温环境下的 液体,中心温度可下降1℃。大量冷盐水冲洗 胸腹腔,可使机体热量丧失致低体温。因此, 不能给手术患者输未加温的液体、血液,尤其 是体腔开放的患者。
其它
低体温的原因分析



1、 自身因素 病人因精神因素、恐惧、紧张、害怕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 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通常情况下,病 人术前需禁食12h左右,再加上灌肠等肠道准备,如果自身体质 较差,会对冷刺激敏感性增强,导致抵抗力减弱,术中易引起低 体温。 老年人术中低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同时,衰 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 使机体热储降低,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 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境的 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 散热。
2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板功能 降低,凝血功能受损,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 降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黏滞度增加,激活纤 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DIC的发生,导致 增加术中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3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通气/ 血流比(V/Q)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 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 强,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 低温可引起低钾,低钾是导致室速、室颤等心率失常 的重要原因,严重可引起心衰,当中心温度低于正常 37℃时,室速和心脏异常的发生率将增加2倍。

2 、环境因素

近年来,随着无菌技术的发展,大多数手 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通常情况下手术 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由此可见,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的对流 这两个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导致机 体热量的流失。

3 、麻醉因素

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均可对机体体温造 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机体在麻醉状态下,体温 调节中枢抑制,外周血管扩张,肌肉松弛,产 热减少,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2、 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巡回护士根据不同需要调节室温,患者进入手 术室后,手术室的温度控制在24℃~26℃, 保持温暖环境,术中加强覆盖,避免不必要的 暴露,待手术开始后,再调节室温至20℃~ 22℃。
3 、术中输液、输血的管理

术中输入预热(37℃~38℃)的液体,可有效预 防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输血温度要严格控制, 不能超过37℃,以免破坏血液成分,引起溶 血反应,库存血尽可能在室温下放置30min或 用温水疗法升高温度后再输血。
总结

现在术中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的 重视,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术室的工 作人员应针对相关的因素,给予及时、有效的 综合预防措施,以减少手术患者的低体温并发 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减 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医疗 护理质量。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到位, 在术前、术中执行各项技术操作时,没有注意 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 第一,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显著降低 皮下氧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 的功能; 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 第三,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 受到抑制
4 、预防体腔热量的散失

胸腹腔手术的病人,用温盐水纱布覆盖暴露 的脏器及保护手术野,减少体液蒸发而丢失的 热量,冲洗液应加温至37℃~40℃,以减少 热量散失。手术中体温过低对机体各系统影响 很大。有文献报道,轻度低体温可通过直接损 害免疫功能,使伤口感染率增加、低温使血小 板功能减弱、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从而抑制 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延长.
术中低体温;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周艳芳
定义


临床上一般将体温在34℃~36℃称为低体温 50%~70%的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由于麻 醉剂的作用,再加上体腔、静脉输血输液、膀 胱和腹腔的灌洗等原因。 一般体质的患者,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 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 大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 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 心率增术中体表散热主要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1)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消毒液的挥发要吸收和带 走大量热量,使体温下降迅速。 (2)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体表暴露面积大,肠管、腹膜 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都 是重要的散热原因。 (3)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病人身体上的覆 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