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1011~5051~500501~5000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

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简介GB5044-85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关于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的规定。
该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对职业性接触的毒性物质进行分级,并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
重要性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危害,因此进行有效的危害程度分级对于制定适当的防护措施至关重要。
GB5044-85为企业和雇主提供了指导,确保劳动者在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分级标准GB5044-85根据毒性物质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将职业性接触的毒性物质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危害程度和防护要求。
- 一级:剧毒物质,对人类有极高的毒性,接触或吸入少量即可引起严重的急性中毒或致命的后果。
- 二级:高毒物质,对人类有较高的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较少量即可引起急性中毒。
- 三级:有毒物质,对人类有一定的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较大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 四级:易于引起有害反应的物质,对人类有轻微毒性,吸入、接触或摄入一定剂量可引起急性中毒。
防护措施根据GB5044-85的规定,各个毒性物质等级对应不同的防护措施。
企业和雇主应根据毒性物质的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劳动者接触毒性物质的风险。
- 一级:应尽量避免使用剧毒物质,如果必须使用,需采取高度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全封闭式操作、穿戴防护装备等。
- 二级:应严格限制高毒物质的使用,避免接触和吸入,必须保证严密的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 三级:应采取适当的工程控制措施,保证通风良好,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毒性物质的接触风险。
- 四级:应在工作环境中采取一般的卫生防护措施,包括通风良好和个人卫生保护。
结论GB5044-85为职业性接触毒性物质危害程度分级提供了基准和指导。
根据该标准进行毒性物质的分级,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助于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企业和雇主应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 LC 50(ppm) 兔经皮 LD 50(mg/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0 11~1000 101~1000 1001~10000 >10000<5051~500 501~5000 5001~50000 >50000<10 11~50 51~500 501~5000 >5000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 小鼠一次经口 LD 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 人的致死剂量 6级,极毒 5级,剧毒 4级,中等毒 3级,低毒 2级,实际无毒 1级,无毒<1 1~50 51~500 501~5000 5001~15000 >15000稍尝,<7滴 7滴~1茶匙 1茶匙~35g 35~350g 350~1050g>1050g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 50(mg/kg)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 50(mg/kg) 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g/60kg)剧毒 高毒 中等毒 低毒 微毒<1 1~ 50~ 500~ 5000~ <10 10~ 100~ 1000~ 10000~<5 5~ 44~ 350~ 2180~<0.05 0.05~ 0.5~ 5~ >150.1 3 30 250 >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

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血液学毒性是指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血液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是评价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血液系统毒性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安全性和毒性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毒性研究。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期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
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对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方面的评估。
贫血分级通常根据血红蛋白水平来进行,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
轻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但不低于正常范围的80%;中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60-80%;重度贫血指血红蛋白水平低于60%。
白细胞减少分级主要根据白细胞计数来进行,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白细胞减少。
轻度白细胞减少指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50%;中度白细胞减少指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25-50%;重度白细胞减少指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25%。
血小板减少分级主要根据血小板计数来进行,一般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血小板减少。
轻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50-100×10^9/L;中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20-50×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的20×10^9/L以下。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对于评估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临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对患者的血液学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血液学毒性反应。
同时,研究人员也可以根据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对新药物或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评价,为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血液学毒性分级标准是评估药物或化学物质对血液系统毒性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更准确地评估药物或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毒性研究。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促进临床医学和毒性学的发展。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小鼠吸入2小时LC50(ppm)兔经皮LD50(mg/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011~1000101~10001001~10000>10000<5051~500501~50005001~50000>50000<1011~5051~500501~5000>5000 表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毒性分级小鼠一次经口LD50(mg/kg)大约相当体重70kg人的致死剂量6级,极毒5级,剧毒4级,中等毒3级,低毒2级,实际无毒1级,无毒<11~5051~500501~50005001~15000>15000稍尝,<7滴7滴~1茶匙1茶匙~35g35~350g350~1050g>1050g 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毒性分级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 6只大鼠吸入4小时,死亡2~4只的浓度(ppm)兔经皮LD50(mg/kg)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总量g/kg (g/60kg)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11~50~500~5000~<1010~100~1000~10000~<55~44~350~2180~<0.050.05~0.5~5~>150.1330250>1000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小鼠与大鼠的LD50的分级标准对应关系

LD50(半数致死剂量)是指导致50%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用于评估化学物质或药物的毒性。
不同物种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因此小鼠和大鼠的LD50值和分级标准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小鼠和大鼠的LD50分级标准对比:
小鼠LD50分级标准(mg/kg)
1.极度毒性(Extremely Toxic): LD50 < 1
2.高毒性(Highly Toxic): 1 ≤ LD50 < 50
3.中等毒性(Moderately Toxic): 50 ≤ LD50 < 500
4.低毒性(Slightly Toxic): 500 ≤ LD50 < 5000
5.基本无毒(Practically Non-toxic): 5000 ≤ LD50 < 15000
6.无毒(Relatively Harmless): LD50 ≥ 15000
大鼠LD50分级标准(mg/kg)
1.极度毒性(Extremely Toxic): LD50 < 5
2.高毒性(Highly Toxic): 5 ≤ LD50 < 50
3.中等毒性(Moderately Toxic): 50 ≤ LD50 < 500
4.低毒性(Slightly Toxic): 500 ≤ LD50 < 5000
5.基本无毒(Practically Non-toxic): 5000 ≤ LD50 < 15000
6.无毒(Relatively Harmless): LD50 ≥ 15000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和文献可能会使用不同的分级标准,但上述标准是较为常见的。
分级标准的细微差别可能会根据研究的具体需求和背景进行调整。
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
工业毒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
皮兔小鼠吸入2小时经小鼠一次经口毒性分级(mg/kg)
(mg/kg) LC(ppm)
LDLD505050
<10 <10 <50 剧毒
11~50 11~1000 51~500 毒高
51~500 101~1000 501~5000 中等毒501~5000 5001~50000 1001~10000 毒低
毒微>5000
>50000
>10000
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小鼠一次经口人的致死剂量大约相当体重毒性分级
70kg(mg/kg)
LD50
<1 滴稍尝,<76级,极毒1~50 茶匙滴~175级,剧毒51~500 ~35g 茶匙14 级,中等毒35~350g 3级,低毒501~5000
350~1050g 2级,实际无毒5001~15000
>1050g
级,无毒1>15000
(WHO)
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表
6只大鼠吸入4对人可能致死的估计量兔经皮大鼠一次经口
毒性分级2~4小时,死亡总量LD50(mg/kg)
LD50g/kg (mg/kg) (g/60kg)
(ppm)
只的浓度
<0.05 0.1 <5 <10 <1 毒剧
0.05~ 1~ 10~ 5~ 3 毒高0.5~ 44~ 100~ 50~ 30 等中毒5~ 250 500~ 1000~ 350~ 低
毒>15 2180~
5000~
>1000
10000~
微毒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
'.。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
NCI(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常见毒性分级标准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一种评价药物毒性的标准,它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对药物的毒性进行评估和监测,从而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疗效。
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毒性的分级标准,如血液学毒性、消化道毒性、神经系统毒性等。
本文将对NCI常见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帮助。
一、血液学毒性。
1. 白细胞减少,根据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分为4个等级。
一般来说,一级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下限,且大于细胞计数的50%。
二级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细胞计数的50%,但高于1000/mm3。
三级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1000/mm3。
四级白细胞减少是指白细胞计数低于500/mm3。
2. 血小板减少,根据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分为4个等级。
一级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下限,但高于75,000/mm3。
二级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75,000/mm3,但高于50,000/mm3。
三级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50,000/mm3,但高于25,000/mm3。
四级血小板减少是指血小板计数低于25,000/mm3。
二、消化道毒性。
1. 恶心和呕吐,根据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分为4个等级。
一级恶心和呕吐是指轻度的恶心或呕吐,不需要药物干预。
二级恶心和呕吐是指需要药物干预的恶心或呕吐,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三级恶心和呕吐是指需要持续性药物干预的恶心或呕吐,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
四级恶心和呕吐是指需要紧急干预的恶心或呕吐,对生命有威胁。
2. 腹泻,根据不同程度的腹泻,分为4个等级。
一级腹泻是指轻度的腹泻,不需要药物干预。
二级腹泻是指需要药物干预的腹泻,但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三级腹泻是指需要持续性药物干预的腹泻,对日常生活有较大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程序与急性毒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程序
( 一) 急性试验剂量分组
探讨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其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LD50或LC50)。
对一个未知毒性的外来化合物求其LD50(LC50),应先做预试验。
做预试验方法很多,这里仅介绍其中一种。
首先了解分析受试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和其理化性质,确定其所属已知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种类,有何特殊基团及其分子量、熔点、沸点、比重、闪点、挥发度、蒸气压、水溶性和脂溶性等,依此查阅文献,找出与受试化合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近似的化合物的毒性资料,并以其LD50(LC50)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预其毒性中值;但应注意,一定是相同动物种系和相同接触途径。
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为待测化合物的中间剂量组,再上下各推一到两个剂量组做预试验。
每个剂量组间的组距可以大些,有利于找出受试化合物的致死剂量范围。
初起组距可用剂量间的4倍差,即以Iog4(log4 = 0.6)来划分各组剂量
求外来化合物LD50时设置几个剂量组较为合适,应依预试验结果而定。
一般设置5~7个剂量组即可,它即符合统计计算要求又可节省人力和财力。
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6~8只、家兔4~6只,若设计米用霍恩氏法计算LD50时,动物数可减少。
每组动物应雌雄各半;如化合物毒性有性别差异,则应分别求雌、雄性动物各自的
LD50(LC50)。
( 二) 观察持续时间
测定外来化合物的LD50(LC50),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合物之后两周内的总死亡
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合物求其LD50(LC50)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
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有些速杀性化合物的24小时LD50与两周LD50值往往没有差别。
但应注明是多少时间的LD5 0值,以便于在进行毒性比较时有共同的基础。
在观察期间应保障实验动物有完全的膳食、充足的饮水及适宜的温湿度环境,以防止动物出现非中毒性死亡。
( 三) 症状观察
观察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中毒症状是了解该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补充LD50这个参数不足的重要方面。
故应详细地观察动物的中毒症状、发生和发展过程及规律,死亡前症状特点、死亡时间等等。
这有助于揭示化合物甚至同类化合物的不同衍生物的急性毒性特征。
很多化合物在实验动物接触的初期往往先出现兴奋现象,有的化合物在动物接触的初期首先表现为抑制现象,在观察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体重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受试化合物所致的中毒效应是短暂的或较长期的效应。
此外,不少化合物还可以引起受试实验动物粘膜刺激症状,如出汗、流涎,甚至有血性分泌物,瞳孔改变等。
(四)病理学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急性毒性评价应当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凡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做病理学检查,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于观察期结束后应做病理学检查。
外来化合物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用于对急性毒性进行评价。
但各种分级标准还没有完全统一。
我国目前除参考使用国际上几种分级标准外,又提出了相应的暂行标准。
不论我国或国际上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均还存在不少缺点,因为它们主要是根据经验确定,客观性还不足。
表4-4化合物经口急性毒性分级标准
表4-5外来化合物急性毒性分级(WHO)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了一个五级标准(表4-5)
总之,从表4-3到表4-5可见各种分级标准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但都有不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