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吨煤制乙二醇解析
(完整版)2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

乙二醇项目“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凭借20多年的技术积累与企业联手合作,成功开发了“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
一、特点乙二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战略物资,用于制造聚酯(可进一步生产涤纶、饮料瓶、薄膜)、炸药、乙二醛,并可作防冻剂、增塑剂、水力流体和溶剂等。
“煤制乙二醇”即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
专家指出,此类技术路线符合我国缺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资源特点。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通过长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获得的该项成果,拥有多项技术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该成套技术符合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原则,其显著特点还在于全部采用工业级的CO、NO、H2、O2和醇类为原料,对形成规模化产业极为有利。
鉴定委员会专家在现场考察后认为,万吨级工业试验装置运行稳定,具备了进一步建设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装置的条件。
据专家测算,用石油乙烯路线每生产一吨乙二醇约耗2.5吨石油。
全世界用石油乙烯生产的2000多万吨乙二醇,若都以煤为原料进行生产,那么,节省下来的石油相当于新开发一个年产5000万吨石油的大庆油田。
二、现状煤制乙二醇技术是国家“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自1982年起经过多年前期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小试技术和模试技术;江苏丹化集团技术团队拥有化工新技术产业化的长期积淀,曾在国内首创“碳化法制碳酸氢铵”、“羰基化合成醋酐”和“变压吸附分离CO”等多项化工新工艺。
三、技术工艺路线目前国内以煤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主要有三条工艺路线: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图1、直接法:以煤气化制取合成气(CO+H2),再由合成气一步直接合成乙二醇。
此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实现工业化。
2、烯烃法: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变换、净化后得到合成气,经甲醇合成,甲醇制烯烃(MTO)得到乙烯,再经乙烯环氧化、环氧乙烷水合及产品精致最终得到乙二醇。
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煤制乙二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针对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项目概述该项目计划在一年内建设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生产线,并预计投资额为XX亿元。
项目选址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该区域煤炭产量稳定且质量优良。
项目将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以销售乙二醇为主要盈利手段。
二、市场分析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在涂料、塑料、纺织、润滑油等行业具有广泛应用。
当前全球乙二醇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供应量相对偏低,市场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因此,该项目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三、技术分析项目采用煤制乙二醇技术,该技术通过煤炭气化生成合成气,再经过一系列催化反应得到乙二醇。
该技术具有原料资源丰富、产品结构多样化、排放低等优点,并且在预处理和合成工艺方面已经相对成熟。
因此,该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乙二醇项目。
四、投资分析本项目总投资额为XX亿元,其中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环保设施投资等。
根据市场需求和预计销售价格,年销售收入可达到XX亿元,年净利润可达XX亿元。
基于项目投资回收期、财务指标等方面的分析,该项目具备良好的投资回报。
五、风险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
政策风险主要体现在环保政策的调整和对煤炭产业的限制等方面;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投资方面的技术能力和技术储备等方面;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供需矛盾、产品价格波动等方面。
针对这些风险,项目方需要有应对措施和风险管理计划。
六、环保分析煤制乙二醇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等废气,如果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建设项目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保问题,采取有效的废气处理措施和节能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具备较好的可行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投资回报。
然而,项目方需要考虑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工厂初步设计毕业设计

5、设计工艺特点
(1)本项目以煤制油化工有公司的甲醇和合成气为原料,代替传统的石油乙烯路线,具有极高的市场竞争力。
(2)采用华东理工大学的钯系催化剂,活性相当稳定,转化率高,选择性大,反应条件温和,工艺技术成熟。
(3)根据甲醇精馏系统中,甲醇和水沸点差异较大的特点,使用双效精馏的方式,虽然增加了一个精馏塔,但是仍然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热输入量明显减少以后,其热输出量相应减少,从而达到了节约冷却水的显著效果。
6、设计计算结果数据
本设计主要原料如下表1:
表1主要物料汇总
物料名称
数量/(万吨/年)
规格
煤
60(约)
30%
甲醇
5பைடு நூலகம்
99.9%
CO
31.4
-
H2
33.95
-
甲苯
1.2
外购
乙二醇
20.464(25.58)
99.9%
碳酸二甲酯
2.784(3.98)
99.8%
乙醇酸甲酯
2.096(2.62)
99.8%
7、设计结论
2ROH+N2O3→2RONO+H2O(1)
(2)CO偶联工段采用气相偶联技术,使用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Pd/Al2O3催化剂催化剂的活性相当稳定,MN转化率稳定在80%,DMO选择性大于90%,DMO产率大于3509/kg/h。使用列管式、间壁冷却式固定床反应器。管装催化剂,反应温度为120~140℃,压力l~5atm,管外产0.4MPa的低压蒸汽。草酸二甲酯(DMO)的合成反应为:
设计分为五个主要生产工段:亚硝酸甲酯再生反应工段,CO偶联反应工段,草酸二甲酯催化加氢工段,乙二醇精制工段,DMC-MeOH分离工段。各工段主要反应如下:
2024年煤制乙二醇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煤制乙二醇市场分析现状1. 市场概述煤制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是通过将煤进行化学反应制得的,可以替代传统的乙烯制备方法。
煤制乙二醇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2. 市场规模近年来,煤制乙二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全球煤制乙二醇市场预计在未来几年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得益于煤制乙二醇的广泛应用,如涂料、塑料、纺织等领域。
3. 市场驱动因素煤制乙二醇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推动:3.1 可持续发展需求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增加,煤制乙二醇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它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满足绿色环保的需求。
3.2 替代传统产品煤制乙二醇可以替代传统的乙烯制备方法,具有较低的成本和更好的环境友好性。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煤制乙二醇已经成为替代传统乙烯的重要选择。
3.3 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各个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煤制乙二醇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涂料、塑料、纺织等领域,煤制乙二醇的应用需求非常广泛。
4. 市场竞争格局煤制乙二醇市场竞争激烈,存在多个主要生产和销售商。
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渠道网络等方面展开竞争。
5. 市场发展趋势5.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制乙二醇的制备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市场的发展。
5.2 区域发展差异煤制乙二醇市场在全球各个地区的发展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的市场较为成熟,竞争激烈;而其他地区的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5.3 环保要求提升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市场对于煤制乙二醇的环保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企业需适应市场的变化,开发更环保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6. 持续发展策略面对市场竞争和发展趋势,企业可采取以下策略来实现持续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强市场开拓,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关注可持续发展需求,积极推广绿色环保产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开展市场推广和产品开发。
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市场现状及预测(一)市场状况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
其中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消费量约占国总消费量的94.0%,另外约6.0%用于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
近年来,我国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的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595万吨,2006年已经增加到约2150万吨。
据中国聚酯协会预测,2008年我国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1730万吨,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05万吨;2010年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1900万吨,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65万吨。
加上在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量,预计我国乙二醇的总需求量,2008年将达约636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710万吨。
(二)进出口及表观消费量1、表观消费量近10年来,由于聚酯工业需求强劲,国市场对乙二醇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65.69万吨,2000年达到195.71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
进入21世纪以来,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继续大幅增长,2002年突破300万吨大关,达到301.99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2006年更是达到562.04万吨,2001~2006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53%。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1。
2、进出口虽然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国聚酯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1995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只有20.54万吨,2000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04.97万吨,2006年更是增加到406.13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2.26%。
表1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1997 70.74 19.93 2.36 88.31 80.10 1998 74.97 30.82 0.52 105.27 71.22 1999 84.38 56.69 0.013 141.06 59.82 2000 90.75 104.97 0.015 195.71 46.37 2001 80.75 159.71 0.23 240.23 33.612002 90.61 214.57 3.19 301.99 30.00 2003 96.93 251.61 2.34 346.20 28.00 2004 94.91 339.10 2.58 431.43 22.00 2005 110.08 400.03 1.28 508.83 21.63 2006 156.00 406.13 0.09 562.04 27.76 (三)生产能力及生产厂家表2 乙二醇生产厂家一览表单位:万吨/年序号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技术来源备注1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 SD氧气法1998年7月扩产2 中石油石化分公司 6.0 UCC氧气法1989年技改3 中石油石化分公司 6.0 Shell氧气法2000年扩产4 中石油石化分公司15.9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5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6 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SD氧气法1999年扩产7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5 SD氧气法2002年扩产8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0.0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9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4.2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10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5.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11 某—某有限公司30.0 2005年投产12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2.0 2006年2月投产13 上海石油化工公司38.0 2007年3月投产合计211.6注明:全部为石油乙烯-环氧乙烷路线,SD为美国科学设计公司,UCC为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Shell为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简称壳牌公司。
内蒙古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合成气间接合成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论1.1项目及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企业性质及法人项目名称:内蒙古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合成气间接合成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本项目)项目负责人:樊某主办单位:内蒙古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1.1.2企业概况内蒙古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是内蒙古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JB(中国)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亿元。
内蒙古某资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内蒙古某铁合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 年8 月,现拥有鄂托克旗某铁合金有限公司、包头某铁合金有限公司、内蒙古华易资源有限公司、内蒙古亚矿资源有限公司;参股公司有内蒙古准能矸电有限公司、大唐准电有限公司。
是一家集煤、电、硅、镁为一体的产业链较长、产品附加值较高的综合性加工企业,是内蒙古自治区50 家重点企业之一。
JB 集团属世界20大珠宝制造商之一,其母公司位于印度,该公司在南非拥有自己的钻石矿,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珠宝加工基地,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及中国广东省,该公司在香港设有行政中心,旗下产业包括珠宝钻石、地产、酒店及化工行业。
内蒙古某煤化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6月9日,公司拟建甲醇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准格尔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鄂尔多斯高原东端,蒙、晋、陕三省交界处。
工厂占地面积750亩。
开拓一碳化工领域产品,利用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决定在工业区建设年产120 万吨/年甲醇生产基地,计划先期启动一期工程20 万吨/年甲醇。
以煤生产甲醇符合我国的能源结构,我国煤多、气少、缺油,以煤生产甲醇实现了煤化工的综合利用,延伸了煤炭产业链,并可带动相关的重化工工业。
投资省、能耗低,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总之,本项目原料来源可靠;生产规模合理可行,产品方案符合市场需求;工艺技术先进可靠,能耗物耗低,技术水平高;工程投资较省,具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公司20万吨/年甲醇项目正在土建过程中,水、电、路三通工程完毕,地下管网建设完毕,办公楼、宿舍楼目前已完工,项目主体设备已订购完毕。
(完整版)通辽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

【全析】通辽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2014-03-28化化网煤化工■通辽金煤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一】项目介绍及进展通辽金煤化工是一家由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金煤化工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以褐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高新技术企业,注册资金4.5亿元人民币。
金煤化工以褐煤为原料,经羰化加氢生产乙二醇,主要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通辽金煤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装置是目前世界首套采用煤制草酸技术的生产线,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
规划总体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在通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百万吨级的乙二醇生产基地。
一期2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于2007年8月开工,2009年底建成投产,2009年12月打通流程,产出合格产品。
经过联动试车,于2010年5月3日试产出合格的草酸产品。
2011年11月18日成功达产。
金煤化工所采用的煤制草酸技术是在借鉴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在煤化工生产的后端将一部分中间产品草酸酯进行水解,生成草酸和甲醇。
其中的甲醇还可以进一步用于制作亚硝酸甲酯,亚硝酸甲酯用于制作草酸酯,从而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
采用这种工艺制得的草酸除具有环保优势外,还具有成本低、纯度高等优点。
项目进展回顾中科院福建物构所在1982-1995年研究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及成果的基础上,2005年重新成立了煤制乙二醇技术攻关组,集中全所的技术力量和条件进一步协同攻关,进行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草酸酯制备草酸和乙二醇工艺条件的试验。
2006年开始联合上海金煤化工新技术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攻关,进行“年产300吨草酸二甲酯及100吨乙二醇”的中试和“万吨级煤制乙二醇”的工业化试验。
至2008年6月,完成了全部的试验工作,实现了预期各项技术指标。
2007年8月,一期20万t/a煤制乙二醇项目开工。
2009年3月18日,万吨级煤制乙二醇成套工艺技术通过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技术鉴定。
2009年12月,该成套技术应用于20万吨煤制乙二醇装置获得成功,实现了规模工业化生产。
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一、项目背景与目的乙二醇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纺织和制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逐年增长。
然而,乙二醇的生产主要依赖进口,且国内产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展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利用国内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煤制乙二醇技术,实现乙二醇国产化,提高乙二醇市场供应稳定性。
二、煤制乙二醇技术概述煤制乙二醇技术,是利用煤炭作为原料,通过气化、合成气转化、合成乙二醇三个步骤得到乙二醇的生产工艺。
该技术具有煤炭资源丰富、技术成熟、投资回收期短、能耗低等优点。
三、市场需求分析乙二醇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合成纤维、塑料、润滑油等行业。
未来几年,乙二醇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当前国内市场主要依赖进口,而且供应不稳定。
因此,开展乙二醇国产化项目,有利于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稳定。
四、技术可行性分析1.煤制乙二醇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技术成熟,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
2.项目所需关键设备已有国内制造商具备生产能力,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3.项目选址条件良好,周边无环境敏感区域,有利于项目安全运营。
五、经济可行性分析1.国内煤炭资源丰富,价格相对稳定,煤炭作为原料,成本相对低廉。
2.乙二醇产品市场需求增长稳定,具备稳定的市场回报。
3.项目技术成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4.项目投资规模适中,投资回收期短,具备一定的投资吸引力。
六、环境可行性分析1.煤制乙二醇技术相对传统生产工艺而言,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量较低,对环境影响较小。
2.项目选址条件良好,与周边环境不发生重大冲突,施工和日常运营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3.项目可通过合理设计和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符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标准和限制要求。
七、总体可行性分析通过对年产2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的市场、技术、经济和环境可行性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乙二醇市场需求量大且持续增长,国内供应不足,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一、市场现状及预测(一)市场状况目前,我国乙二醇产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酯、防冻液、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和聚酯多元醇等。
其中聚酯是我国乙二醇的主要消费领域,其消费量约占国内总消费量的94.0%,另外约6.0%用于防冻剂、粘合剂、油漆溶剂、耐寒润滑油、表面活性剂以及聚酯多元醇等。
近年来,我国聚酯(包括聚酯纤维、聚酯树脂和薄膜等)的生产发展很快,2000年生产能力只有595万吨,2006年已经增加到约2150万吨。
据中国聚酯协会预测,2008年我国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1730万吨,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05万吨;2010年聚酯的产量将达到约1900万吨,届时对乙二醇的需求量将达到约665万吨。
加上在防冻剂以及其他方面的消费量,预计我国乙二醇的总需求量,2008年将达约636万吨,2010年将达到约710万吨。
(二)进出口及表观消费量1、表观消费量近10年来,由于聚酯工业需求强劲,国内市场对乙二醇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只有65.69万吨,2000年达到195.71万吨,年均增长率高达24.40%。
进入21世纪以来,乙二醇的表观消费量继续大幅增长,2002年突破300万吨大关,达到301.99万吨,成为超过美国的世界第一大乙二醇消费国,2006年更是达到562.04万吨,2001~2006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8.53%。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见表1。
2、进出口虽然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和产量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国内聚酯等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逐年增长态势。
1995年我国乙二醇进口量只有20.54万吨,2000年进口量突破100万吨达到104.97万吨,2006年更是增加到406.13万吨,进口依存度高达72.26%。
表1 近年来我国乙二醇的供需情况单位:万吨/年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自给率/% 1997 70.74 19.93 2.36 88.31 80.10 1998 74.97 30.82 0.52 105.27 71.22 1999 84.38 56.69 0.013 141.06 59.82 2000 90.75 104.97 0.015 195.71 46.37 2001 80.75 159.71 0.23 240.23 33.61 2002 90.61 214.57 3.19 301.99 30.00 2003 96.93 251.61 2.34 346.20 28.00 2004 94.91 339.10 2.58 431.43 22.00 2005 110.08 400.03 1.28 508.83 21.63 2006 156.00 406.13 0.09 562.04 27.76 (三)生产能力及生产厂家表2 乙二醇生产厂家一览表单位:万吨/年序号生产厂家名称生产能力技术来源备注1 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0 SD氧气法1998年7月扩产2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 6.0 UCC氧气法1989年技改3 中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 6.0 Shell氧气法2000年扩产4 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15.9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5 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4.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6 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0.0 SD氧气法1999年扩产7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5 SD氧气法2002年扩产8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10.0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9 天津石油化工公司 4.2 Shell氧气法1996年投产10 中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 5.0 SD氧气法1996年投产,2002年扩产11 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30.0 2005年投产12 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32.0 2006年2月投产13 上海石油化工公司38.0 2007年3月投产合计211.6注明:全部为石油乙烯-环氧乙烷路线,SD为美国科学设计公司,UCC为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Shell 为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公司,简称壳牌公司。
2005年南京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新建的一套3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
2006年2月中海-壳牌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新建的一套32万吨/年乙二醇生产装置建成投产。
2007年3月上海石油化工公司新建的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建成投产。
这些新项目使我国乙二醇的生产能力大增,截至2007年5月,我国乙二醇的生产厂家达到13家,总生产能力为211.6万吨/年。
乙二醇生产厂家见表2。
随着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产量也不断增加。
1995年我国乙二醇的产量只有45.61万吨,2000年达到90.75万吨,年均增长率达到14.8%;2006年进一步增加到156.0万吨,同比增长约41.69%,2001~2006年产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4.08%。
(四)乙二醇价格乙二醇价格近几年稳中有升,2002年每吨价格约为4965元,但随着2004年原油价格的大幅攀升和中国等国家需求量的迅速增长,2004年每吨价格约为9685元,随后进入市场调整期,世界上和国内近两年乙二醇生产厂家新建和扩建的陆续投产,乙二醇价格稍有下滑,2005年每吨价格约为8947元,2006年每吨价格约为8942元,(2002~2006年价格为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乙二醇价格稍有回升,约10000元/吨(网上平均价)。
二、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本项目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为20万吨/年乙二醇,年生产时间按8000小时计。
三、乙二醇生产技术简介目前乙二醇工艺路线主要分为石油路线和非石油路线,工业合成乙二醇的主要方法是先经石油路线生产乙烯,再氧化乙烯生产环氧乙烷,最后由环氧乙烷非催化水合反应得到乙二醇。
在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的经济环境下,寻找一条经济的石油路线改进工艺或者非石油路线乙二醇合成路线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一)乙二醇石油路线工艺1、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将环氧乙烷(E0)和水按1:20~22(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下反应,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混合醇,生成的乙二醇水溶液含量大约在10%(质量分数)左右,然后经过多效蒸发器脱水提浓和减压精馏分离得到乙二醇及副产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等。
混合醇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的摩尔比约为100:10:1,产品总收率为88%。
不足之处是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直接影响乙二醇的生产成本。
2、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其中主要有壳牌公司、联碳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壳牌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UCC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3、通过中间体合成乙二醇该方法又可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DMC)联产法和碳酸乙烯酯水解法两种生产方法。
(1)碳酸乙烯酯法碳酸乙烯酯法合成乙二醇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再经水解制得乙二醇。
(2)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该方法的主要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酸乙烯酯,然后是碳酸乙烯酯和甲醇(MA)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两步反应都属于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
(二)乙二醇非石油路线工艺现在人们日益认识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各国纷纷开始研究以煤和天然气为初级原料来生产乙二醇。
目前较有开发前景的方法为草酸酯氧化偶联法、理论价值较高的为直接合成法。
1、草酸酯加氢合成法CO催化偶联合成草酸酯再加氢生成乙二醇是当前C1化工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C1化工中最有前途的研究方向之一。
该工艺具有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品纯度高、生产连续化等优点,是洁净生产、环境友好的先进绿色化学工艺。
此方法是利用醇类与NO及氧气反应生成亚硝酸酯,然后在钯(Pd)系催化剂上氧化偶联制得草酸二酯,再经在铜系催化剂上加氢制得乙二醇。
此工艺最早是由美国联合石油公司D.M.Fenton于1966年提出,1978年日本宇部兴产公司进行了改进,选用2%Pd/C催化剂,并通过反应条件下引入亚硝酸酯,解决了原方法的腐蚀等问题,并提高了草酸酯的收率。
该公司建成了一套6000吨/年的草酸二丁酯的工业装置,初步实现了工业化,之后,宇部兴产和美国UCC公司联合开发了常压气相合成草酸酯研究,并完成了模试。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研究CO催化合成草酸酯及其衍生物产品如草酸、乙二醇的研究。
国内主要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西南研究院,江苏丹阳化工有限公司及上海焦化有限公司。
2、合成气直接合成法合成气直接合成法是一种最为简单和有效的乙二醇合成方法,也最符合原子经济性,是理论价值最高的一条工艺路线。
其方程式如下:此反应属于自由能增加的反应,在热力学上很难进行,需要催化剂和高温高压条件。
此方法最早是由美国杜邦公司于1947年提出来的。
该工艺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选择。
早期采用的钴催化剂,要求的反应条件苛刻,高温高压下乙二醇的产率也很低。
1971年,美国UCC首先公布用铑催化剂从合成气制乙二醇,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钴,但所需压力仍太高(340MPa)。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确定为合成气直接合成乙二醇的优良催化剂主要分为铑和钌两大类。
UCC采用铑催化活性组分,以烷基膦、胺为配体,配置在四甘醇二甲醚溶剂中,反应压力可降至50Mpa,反应温度为230℃,不过合成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仍偏低。
日本研究的铑和钌均相系催化剂,乙二醇选择性达57%。
该法未有工业化装置。
四、草酸酯加氢合成法制乙二醇技术方案(一)草酸酯制备工艺路线选择草酸酯的制备方法有两种:液相法和气相法。
1、液相法日本宇部兴产公司成功地开发了一氧化碳氧化偶联制草酸酯的工艺,并于1978年建成投产了一套年产6000吨的装置。
该工艺是在硝酸存在下,以活性碳为载体的钯为催化剂,在90~100℃、8.106~11.146Kpa下,CO、O2与正丁醇反应,生成草酸二丁酯。
CO、O2和循环回来的未反应的尾气、循环液、62.5~63%(重量)浓度的硝酸、催化剂、丁醇等从反应器底部送入、顶部出料,未反应的原料气经压缩循环使用,液体送脱水工序蒸馏脱水。
所得蒸余物进行过滤,滤出的催化剂经再生处理返回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