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官制度

合集下载

《是,大臣》英国文官制度

《是,大臣》英国文官制度

《是,大臣》英国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是指英国政府中的文官职位体系和管理机构。

以下是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多角度全面回答:1. 职位体系,英国文官制度采用了一种称为“等级制”的职位体系。

文官职位分为不同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高级文官、高级主管、中级文官和初级文官。

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职责和权力范围。

高级文官通常负责制定政策和战略规划,而初级文官则执行具体的操作任务。

2. 招募和选拔,英国文官制度注重选拔优秀人才。

招募文官通常通过竞争性考试和面试进行,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这些考试和面试通常由独立的招聘机构负责组织和评估。

3. 独立性和中立性,英国文官制度强调文官的独立性和中立性。

文官在履行职责时应遵循法律和伦理准则,不受政治干预。

他们的职位通常是永久性的,不会因政府更迭而受到影响。

4. 职业发展,英国文官制度鼓励职业发展和晋升。

文官可以通过在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转岗,积累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他们还可以参加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5. 职责和职能,英国文官制度的职责和职能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政策制定、法律执行、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

文官在这些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政府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6. 监督和问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了一套监督和问责机制,以确保文官的行为合规和效率。

政府部门和独立机构会对文官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他们履行职责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总结起来,英国文官制度是一个注重选拔人才、强调独立性和中立性、鼓励职业发展的职位体系。

文官在政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建议。

他们的职责范围广泛,涵盖政策制定、法律执行、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

同时,监督和问责机制确保了文官的行为合规和效率。

这些特点使得英国文官制度成为一个高效、稳定和受尊重的职业体系。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府文职人员的考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罢免等管理制度的总称。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王宫内就出现了文职官员。

他们由国王任用,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

17世纪,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为君主,被剥夺了任免官吏权力,国王只能在名义上享有官吏任免权,实际权力则由内阁控制。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

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

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

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9世纪,由于政务不断增加,在一些大的部里,在大臣下面设置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其中政务次官是仅次于大臣的政治官员,而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职业官吏则属于文官之列。

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不随内阁变更而进退,终身任职,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

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

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允,终于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所以1870年的枢密院令被认为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 引言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指政府中的非选举公务员体系,负责政府管理、政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等职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英国也不断进行文官制度改革,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2. 历史背景英国的文官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政府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

这导致政府开始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公务员,并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稳定和专业化的文官体系。

3. 现状分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文官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包括:•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文官制度过于僵化,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缺乏多样性:文官体系中缺乏不同背景、经验和观点的代表,导致决策可能过于集中和局限。

•缺乏透明度:公众对于政府决策和文官行为的了解有限,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

4. 改革目标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目标:•增加灵活性:通过简化程序和流程,提高政府机构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

•提升多样性:鼓励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加入文官体系,以增加决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加强透明度: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府文化,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了解和参与度。

5. 主要改革举措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政府采取了以下主要改革举措:5.1 简化招聘程序传统的文官招聘程序通常繁琐复杂,并且重视学历背景。

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并增加多样性,政府采取了简化招聘程序、注重能力和经验评估等措施。

5.2 引入外部专家为了提高决策质量和创新能力,政府开始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

这些外部专家可以来自学术界、行业领域或非政府组织,为政府提供独立和专业的建议。

5.3 加强培训和发展为了提高文官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政府加强了培训和发展计划。

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跨部门交流和学习机会,以及建立导师制度来指导新入职的文官。

5.4 推动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

这包括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化文件管理系统等,以提高效率、减少纸质文件和加强数据安全。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1.恩赐官职制时期2.政党分赃制时期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19 世纪中叶的文官制度雏形2.财政部等机构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3.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三、1968 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2.改革的特点和影响四、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和意义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2.文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正文(篇1)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

在此之前,英国的官职分配主要依赖于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

然而,随着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现代化的推进,英国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起文官制度的雏形。

这一时期,财政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这为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 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门相继设立,英国文官制度有了初步的框架。

然而,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1968 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

这次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国政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其次,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制度。

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官员能够胜任工作;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

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文官队伍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

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

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概括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英国文官制度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建立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制度的弊端:英国的两大旧制度分别为恩赐官职制
度和政党分肥制度。

恩赐官职制度存在着效率低和腐败
现象频发的弊端;政党分肥制度则会导致营私舞弊、卖
官鬻爵等政治乱象频发,同时还会降低行政效率。

2、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亟需建
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

同时,人们要
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于是,向社会开
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
呼声日益高涨。

3、启蒙运动和科举制的影响: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平等和
民主的思想,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考试选拔官员,体
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也提供了
一定的借鉴。

英国文官制度的原理是

英国文官制度的原理是

英国文官制度的原理是英国的文官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体系,负责政府的日常运作和政策实施。

它是英国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过去数百年中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和改进。

英国文官制度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专业化和中立性:英国文官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专业化和中立性。

文官是经过严格选拔和培训的专业人员,他们被录用和提拔基于能力和经验,而不受政治偏好的影响。

这种中立性确保了文官对政府决策的客观性,并避免了政治操纵和人为干预。

2. 稳定性和连续性:英国文官制度强调稳定性和连续性。

文官通常会接受长期的雇佣,他们的地位不受政府换届的影响。

这种稳定性确保了政府的连续性和长期决策的可预测性。

此外,文官通常会在不同的部门和职位中轮岗,以获得广泛的经验和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连续性。

3. 恩维克特原则:英国文官制度中的恩维克特原则是指文官应该尽职尽责,并以最佳利益为导向。

根据这一原则,文官应该服从政府的指示,但他们也有责任提供独立的建议和反馈。

他们的职责是确保政策制定的质量和实施的有效性,保护公共利益,并在必要时提出改进建议。

4. 责任与问责:英国文官制度强调责任和问责。

文官在执行公务时要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并对其行为承担责任。

如果文官的表现不符合期望或有违法行为,他们将面临惩罚和问责。

5. 独立的研究和评估:英国文官制度鼓励独立的研究和评估。

文官通常会组织研究小组或委员会,对政府政策和计划进行评估,并提出独立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独立性确保了政府决策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英国文官制度的主要原则。

这个制度的成功在于它为政府提供了专业、稳定、中立和有责任感的管理者,确保了政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并保护了公共利益。

同时,英国的文官制度也在不断地改进和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以满足新的挑战和需求。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传统的文化地位制度,曾经是英国最高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至今仍在对对英国的社会影响深远。

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有以下几点:首先,信仰上隶属于英国国教—英国国教在文官内部是一种宗教要求。

其次,以封建王权为基础,保持着英国上一种层级体系,它有着多层次的地位分类,如贵族、骑士、公爵、伯爵等。

再次,文官制赋予了文官精英家庭地位和权力,如地位高,以及财产及地租的大量收入,在政治上,他们在英国拥有极大的权力。

最后,文官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英国的文化文化的发展,为英国的文艺表演和书籍创作提供了政治安全保障。

英国文官制度深深地影响着英国的社会传统和精神文化,可以说,它是英伦国家的一面旗帜,被英国人民铭记在心。

虽然,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迁,文官制度已不存在,但它所留下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仍然对英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指英国国家机构中的行政部门,负责执行政府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

它是英国政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国家管治和行政运作的关键角色。

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长处。

首先,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性。

文官们在履行职责时不受政治干预,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

他们服从于法律和宪法,并为公众利益服务。

这种政治中立性能够保证公共事务的客观、公正和高效。

其次,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专业性。

英国官员通过科学、严谨的选拔和培训,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经受多年学习和实践的考验,熟悉政府机构的运作规则和程序,掌握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这使得他们能够高效地执行政府政策,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

再次,英国的文官制度注重职业发展和选拔机制。

英国政府通过内部竞聘,选拔出最合适的人员担任高级职位。

这样做可以确保文官队伍的智力、学术和经验在管理中获得充分发挥,也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此外,英国政府还非常注重文官们的培训与发展,提供不同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英国的文官制度非常注重问责制和透明度。

文官们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法律和规定,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

他们需要向政府和上级机构报告工作进展,定期接受审查和评估。

这种问责制和透明度可以确保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腐败和滥权的发生。

然而,英国的文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政府政策的转变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文官们可能面临管理任务和政策实施的困难。

其次,文官制度中的权力集中和专业化的问题可能导致决策过于僵化和官僚化。

此外,公民对于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英国的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高效、稳定和公正运作的重要支持。

通过政治中立性、专业性、选拔机制和问责制,英国的文官制度确保了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公共事务的顺利管理。

然而,它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公众期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特点及影响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在1870年就确立了文官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与英国的政治体制变化密切相关。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恩赐官职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党制日益成熟,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政党分赃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五六十年代,欧美等国发生了新技术革命,使政府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考试择优录用制”。

现在英国的文官制度是1968年改革后的产物。

本文仅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的过程、特点及影响进行论述,使我们从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赃制;考试择优录取制Abstract:Britain is the world's earliest national Civil Service, and in 1870 it established a Civil Service, so far has been 140 years of history.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has experienced a long, tortuous and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change.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before in the Motivation of England in the 17th century,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country of a feudal monarchy,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performance “conferring a title by the king”; 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two-party system ha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its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as “political parties sharing the spoils”. after World War I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the '50s and '60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performance" selecting the best by the examination ”.The present British Civil Service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volution in 196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nl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so what we have a reference for.Key words:Britain; Civil Service; conferring a title by the king; political parties sharing the spoils; selecting the best by the examination所谓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公开竞争考试为手段,以选拔国家部门常任官员或雇员为中心内容,并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在1870年就确立了文官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

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它大致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赃制”和“考试择优录用制”等三个历史阶段。

现在英国的文官制度是1968年改革后的产物。

英国文官制度在形成和确立的一百多年中,不仅对英国,而且对西方各国的人事制度变革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探索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过程及其特点,不仅能使我们全面、系统、深刻地认识西方文官制度的实质及其作用,还有助于我国在人事制度的改革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有所借鉴。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1.“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时期1295年以后英国虽然建立了议会制度,但是在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英国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国王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官吏全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身和对国王的忠诚。

由于官职是国王恩赐的,所以,所有的官员都是国王的臣仆,一切听命于国王。

光荣革命后,国王为恢复失去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利用手中权力大肆封官许愿,联络人心①。

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

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

文官任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恩赐者满意,可以连续任职,文官晋升是靠后台。

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因此官僚主义盛行,工作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

18世纪国会对文官制度作了一些改革,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贵族手中转到各部门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

但仍存在舞弊行贿、唯利是图及赏罚不明的情形。

其原因就在于恩赐制是一种垄断性的封建特权。

怀特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政府的腐败与低效也就成为必然。

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

于是哪一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利果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

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是政府工作混乱②。

政党分赃制一方面造成大批官员失业,政纪废弛,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既不利于政策的贯彻,妨碍官员熟练掌握业务;另一方面,每次换班都会引起周期性震动和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旧制度带来的卖官鬻爵、贪污腐败、政治丑闻屡见不鲜。

任命官员取决于个人好恶、拉关系讲门第。

正如《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指出:“此时想做官的多是庸碌无能之辈。

凡在公开竞争的职业中站不住脚的,或不愿意积极努力的,才安于在行政部门混日子,不冒风险,过得舒服。

能进到政府里做官的人大概都同大臣有关系。

这种情况应该改变。

”吏治败坏,政治混乱,损害了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有悖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的愿望和自由竞争的原则。

2.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为了使内阁在更迭时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保持稳定,1805年在财政部首先设立了一个专管日常事务的常务次官。

这样在财政部便有了两名次官。

一名是政务次官,在议会和政党活动中辅佐财政大臣;另一名是常务次官,主持财政部的日常工作。

常务次官及其属下都称为“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

此后,各部都以财政部为榜样,相继设立了常务次官,并成为制度。

19世纪40年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而欧洲大陆的工业革命在1815年以后才开始,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国,在工业上堪称“世界工厂”。

18321①刘翠英. 论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 韶关大学学报. 1998(8)②王铭. 英国文官制度述论. 辽宁大学学报. 2007(8)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参预了政权,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开始长期执政。

他们从功利主义原则出发,迫切要求建立一个廉价政府,以便提高行政效率,节约开支,能把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

然而当时的文官体制极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必须对文官体制进行整顿和改革。

因此,从19世纪50年代起,英国政府对文官体制展开较全面的改革工作。

1852年,阿伯丁政府的财政大臣格莱斯顿指派屈维廉与诺斯科特调查和研究英国文官队伍的现状。

1853年底,他们拟出一个“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这个报告充分揭露了当时文官体制的腐败和弊端,并提出了一个全面改革文官体制的建议,其主要内容如下:⑴文官录用须经公开考试,内容应注重知识与实用性。

⑵高级文官考试的内容应以牛津和剑桥大学的课程为准。

⑶成立相应的管理考试机构,其成员必须摆脱党派和裙带关系的影响。

⑷应试者经考试合格录取后,须分配到有关部门接受培训半年至两年后再酌情录用。

⑸平时要对被录用文官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并根据其工作成绩予以提升①。

这个报告当时遭到贵族院反对而未通过,然而,它却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基础文件”②。

1855年,帕麦斯顿政府又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文官的第一个正式法令”,并决定成立文官制度委员会,负责考试事宜,这一命令奠定了考试用人的组织基础,这种用人和晋升的方式又称为“功绩制”。

不过,这次改革并不彻底,因为它不要求实行公开考试,只是对被推荐人员进行审查③。

1870年6月,格莱斯顿政府又颁布了第二个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④,该法令规定大部分文官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

这样一来,剥夺了贵族垄断官职的特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这次文官制度的改革,最终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这也是世界上创立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现代的文官制度。

其主要内容大致如下:⑴一切文官,除了少数最高级官员外,均需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录用。

⑵文官有高低两级之分,高级文官负责执行政策,低级文官负责办理日常事务。

⑶凡考试合格者,经培训后,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机关工作。

英国文官制度的创立是工业资产阶级在上层建筑领域里反对封建残余势力和资产阶级保守势力的一次巨大胜利,从此剥夺了封建保守势力对行政机构的控制,是政府行政部门开始成为执行政府意志的可靠工具。

3.1870年—1968年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从1870年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文官制度又经过多次改革,使之逐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