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案例——王石捐款门
万科“捐款门”:王石赈灾言行背后

自5 月
15 日开始 ,
处于 风
口 浪尖 的 万 科 开 始 在 其 {
一
制万 科
。
这 家 中 国最 大房地 产 企 业 万 科 陷 入 前 所 未有 的
。
方 网 站上 事无 巨 细 地记 录 自己抗 震救 灾 的
1 2 日至 1 6 日
,
举
一
动
。
5 ,
危 机公 关
万 科 除 捐款 2 2 0 万 元
,
。
此刻 是 全 国哀 悼 日 第 2 天
量 将企 业 们
一
13
亿 中 国 人 悲 恸 情感 力
, ,
分 为二
,
一
,
边 是 王 老 吉们 他 们 在 这 次
,
地 震 中慷慨解 囊
竭 其所 能
赢 得 国 人 尊重 ; 另
“
一
边
的代表 是 万 科
元 为限
”
—
—
董 事长 王 石 因博 客 中
。
捐款 以 1 0
融B u l
LD R u LEs
经 济变 革 驱 动 力
鬟橡趣女 2 0 0 9 《
要 让 慈 善 成 为 负担
一
…
…
言 引起 千 层 浪
,
在新浪
、
网易
,
、
腾讯 等 网 站
,
对 于 王 石 言 论 的讨 论 区 中争 议 四 起 反 对 比 例 超过 八 成
。
尤其 是 第 二
“
条 有网 民认 为
,
10 0 0 万 之 众
,
国家 和 人 民 财 产 损 失 无 可 估 量
万科“捐款门”事件的曝光及相应公关对策的分析与思考

是个适当的数额 ” 每次募捐 , 、“ 普通 员工的捐款 以1 元 为限 , 要 科声 明 :公 司参与 四川地 震灾 区的临 时安置 、灾后恢 复与重 建 O 不 让 慈善成 为负担 , 影响个人 的生 活质量” ,遭众 网友 指责甚至谩 工作是 完全 无偿的 .不收 取任何 直接 与间接经 济回报 ,不 回收
复崇 高 形 象 ,花 2 0 0 0万请 公 关公 司 为 自 己重 塑金 身 。 行动上吧 。
三 、成熟与不足—— 公关危机策略
1
.
不可否认 ,针对 “ 捐款 门”的一 系列措施 的出台及实施已
前所未有的危机之 中。网络盛传 :四面楚歌 的王 石先生 为了恢 显示出万科面对公 关危机 ,已经开始走 向成熟 。 () 1真诚 沟通 。 在万科的股东大会上 , 石以自己的道歉作为 王
应对公关危机竭尽全力错过第一次处理公关危机的良机之后万科认识到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并迅速采取了第二次行动
热  ̄分 0 j 点 , 祈 ' ■ - q ' , _ 'I 1 ●
万科“ 捐款门" 事件的曝光及相应公关对策的分析与思考
一惠转宁
[ 摘
韶关 ,社会各界 群众和 企业纷纷捐款捐物 。万科 2 0 0 万的捐款 数额 引起 网友 的不 满。面
对公众 的质疑 ,万科老总王石 又发表 了一番看似 “ 理性 ”的言论 ,此 番言论立 刻让万科 陷入 “ 捐款 门”风 波中。对万科 在
危 机 中 公 关应 对 措 施 的 分析 与 思 考应 是 目前 企 业 关 注 的 焦 点 。 [ 关键 词 】地 震
一
万科
捐款 门 公 关
王 石
一
商业投 资活 动。 期 间 .万科 开展一 系列救 灾补救措施 :组成的抢 险工程机械
王石捐款门

王石捐款门事件引发的深思作者:枫叶闲云杂记 2008-6-285月12日,全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一场始料不及的全国性空前灾难降临到四川汶川,举国震惊。
如此罕见大灾面前,国人的爱国情怀从未如此高涨,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展开了一场载入史册的救援行动。
力所能及之后,大家开始关注社会公众人物的所作所为,由地产商捐助款项引起的争议不绝于耳。
中国房地产行业,又一次被推到公众的聚光灯下。
王石,这位一直用西方公司理念治理万科的中国房地产企业领跑者,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的一些不适时宜的言论,使万科企业和个人形象如同汶川地震中的房屋一样倒塌过半,以前的房地产领袖现在被网友变成了“王十”、“王十块”,这一切,相信万科和王石本人也是始料不及的。
“10元论”、“负担论”激起众愤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曾宣布捐款220万元。
有些网友觉得额度与企业效益相差悬殊,不免有致疑之声。
5月15日,王石写下一篇名为《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的博客文章,在文章中称,“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
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
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
其意就是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一“石”激起千层浪。
200万一出,在资本市场上,万科似乎被抛弃,从15日到20日,万科股价大跌12%。
王石的“10元论”很快为公司以及他本人带来更多铺天盖地的指责甚至谩骂,彻底卷入“捐款门”。
甚至有网友调侃说:“做人不能太王石”。
“不让赈灾成为企业负担”的说法,更令网民觉得空前国难之下,此言论过于冷血,缺少人情味。
据某些人士爆料,王石从1999年开始登珠峰到2006年12月24日成功登顶印度尼西亚的查亚峰,他的私人登山团队共花费人民币3680万元以上。
从万科2007年的利润收益和他在国民心中的公众形象来看,200万额度确相去甚远。
其实,万科捐款多少,不是由王石一人说了算,需要股东投票表决。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石捐款门

LOGO
— 15 —
2地.1产从商沟集通体渠重道塑的救角灾度形来象分析
3 地产商集体捐款赠物重塑救灾形象
在地震发生当天(5月12日)宣布捐款50万元的富力,两 天后又将善款加码至300万元,本周又增加至1300万元。保 利集团在5月13日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捐款300万元后, 5月20日合计捐款额超过1124万元,其中员工捐款近159万 元,相当于人均403元。中海地产则从300万元追加到1100 万元。碧桂园捐款1300万元后,本周再度追加2000万元。
王沟石通募知捐识门概事件述进一步激化
LOGO
— 8—
浪尖上的万科
王石透露了一个细节,“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 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根据万科年 报,截至2007年末,万科职员合计16464人,根据其报表中的管理费用超过 17.63 亿元进行平摊,每人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而某位已经离职万科的地区普通中层曾 对记者表示,去年其收入接近翻倍,超过30万元,“万科的福利其实很好,离开万 科的人不会是由于薪水原因。据统计,此次地震万科员工捐款合计20万元左右,平 均每人约12元,与其提示限额基本相符。其他房企如招商地产、保利地产等员工捐 款分别为50万元及40万元。其中保利地产员工人数2007年末为3939人。值得注意 的是,在此次万科积极倡导的上述联席会议上,万科首先捐出善款20万元。其他如 中城联盟捐出300万元、阿拉善捐出300万元、成员全部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俱乐 部捐出100万元。据公开资料,今年的1~4月,万科积极在内地土地市场抄底,合 计耗资超过53亿元囤地。
案,部分网民对王石的补救行为并不“买账”,王石本人以及万科的品牌形象跌至谷底,
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企业价值观重塑

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企业价值观重塑地产行业老大万科集团最近陷入“捐款门”事件,源于董事长王石的“泛慈善论”,在万科集团投入亿元进行灾后重建和王石的“无条件道歉”之后,“捐款门”事件暂告一段落,然后万科的企业形象已经严重受损。
伴随灾后重建的工作,万科欲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也面临着企业价值观重塑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信任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此次“捐款门”事件缘由,并就万科重塑企业价值观谈了几点看法。
标签:捐款门信任价值观刚刚过去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万科。
缘由是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数目为人民币200万。
王石的“泛慈善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些公众心目中,市值千亿的全国房企巨头,一直宣扬企业责任的万科无异于宣布,万科的企业责任仅仅只值200多万元。
虽然随后万科的“亿元公关”和王石的“无条件道歉”逐渐化解了此次危机,但此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公众信任的缺失已经形成。
此次危机过后,公司应该怎样去重新挽回信任,重塑企业形象呢?一、信任与价值观危机过后需要重建信任,这个过程和建立信任完全是一样的过程,还是要让人们认知公司内部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原则,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能够获得声誉,建立品牌。
1.信任信任指公司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公众、股东、消费者、政府机构以及公司的员工等,他们对公司的价值观要充满信心,并有所认同。
如果一个公司是通过品牌或者文化来赢得信任,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公众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
公司首先要创建非常强有力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之后才能获得信任,之后才会有声誉——也即品牌的一种体现。
2.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沉积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有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石捐款门事件

启示:评判的依据
战略
情境
企业慈善 行为评判
制度
文化
启示:慈善的可持续性
• 解决途径:
– 完善慈善制度
• • • •
建立多渠道的慈善捐赠筹资机制 建立健康有序的慈善捐赠运营机制 建立内外兼顾的慈善捐赠监督机制 建立不同层次的慈善捐赠约束机制
– 增加对于慈善家的宽容度
• 不允许有缺点的慈善家存在,是对善的摧毁; • 公众不能因为慈善家捐了钱,就拿着放大镜观察其隐私。 如何行善就像穿衣吃饭、发表言论等简单的行为一样, 是公民的权利。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王石捐赠引起的争议”案例分析
目录
• 所谓慈善
– 本质 – 表现形式
• 案例分析
– 王石的行为 – 公众的舆论
• 启示
– 问题的提出 – 评判的依据
一、所谓慈善
• 慈善的本质是什么?
– 出于对人类的热爱,为了增进人类的福利多Leabharlann 供的 一种自愿、无偿的施予和帮助。
• 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 王石的观点
– “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 应该可持续,而不成为负担。” ——王石《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答网友56)》 – “作为提供住宅产品的万科,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第一要考虑的是保障 居住万科提供住宅的客户生命安全;第二,尽社会责任,做支援灾区的 慈善活动,包括资金、个人影响力、号召力,尽自己所能。” ——王石《明确第一要务,不要泛慈善化》
– 增加全社会道德自觉意识
• 每个公民和企业的良知从内心自然生长
今后研究的方向:
1、不同表现形式在各个评判依据上的侧重点是否存在不同? 2、如果不同,企业是否就能够更好地明白自己如何做到
公关危机案例

公关危机案例1、万科“捐款门”事件(20~ 35号)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全世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纷纷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捐款赈灾。
地震事发当天,国内房地产巨头万科地产公司捐款200万,继而被网民指责为没有尽到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捐赠的数额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
不少网友直指2007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房地产企业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润超过48亿元,而此次捐款200万实在太抠门。
5月15日,万科老总王石在其博客上发表文章回应“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遭众网友指责甚至谩骂。
甚至诞生了“做事不能太万科,做人不能太王石”的格言。
5月20日,在数万QQ群中快速传播着这样两则消息:“王石不管你征服多少座高峰,你的心灵却高不过一座坟头。
致王石,尊重你的决定,鄙视你的人格!”;“以后喝王老吉,存钱到工商,还是用移动,买电器到苏宁,买保险选平安,……”此刻是全国哀悼日第2天,13亿中国人悲恸,情感力量将企业们一分为二,一边是王老吉们,他们在这次地震中慷慨解囊,赢得国人尊重;另一边是万科董事长王石因“慈善负担论”成众矢之的。
2、万科“毒地板“事件(36~ 50号)2012年2月16日,一个自称某建材杂志副主编的网友“李晓燕”在凯迪社区发帖称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10多个城市的上万套全装修房项目中,大量使用甲醛严重超标、劣质的安信品牌地板。
该爆料帖不但有大量的详细文字描述,更配有数张离职员工拷贝的安信地板处理不合格地板的内部邮件。
3、SOHO中国“现代城氨气事件”( 51 ~65号)2000年1月26日,现代城客户服务部接到现代城2号楼1008房间的投诉电话。
称房间内气味难闻,具有强烈刺激性。
随后,客服经理协同开发商工程部会诊,多次检查,未能找出原因,无功而返。
进入3月份,现代城2号楼10至12层的住户中又陆续有四五户投诉房间异味现象,情况似乎变得非常严重。
第十一章_公共关系人员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谈判教材

2019/6/15
5
事件时间表
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
2019/6/15
28
(三)模糊法
是运用不确定的、或不精确的语言进 行交际的方法。在公关语言中使的模糊法, 这是一种必备的艺术。特别是在外交场合, 更要慎用某些传递重要信息的模糊词语。 例如:某经理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 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
要求上进的。”
2019/6/15
1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公关人员的语言表达 第二节 公关人员的人际交往 第三节 公关人员的谈判
2019/6/15
2
开篇案例 王石陷入“捐款门”事件
2019/6/15
3
本期主角:王石 关注理由:房地产巨头深圳万 科为震灾捐款200万,并规定属下员工赈灾捐款 上限为10元
【事件】“5.12”大地震发生后,不少企业捐出数千 万巨资。而地震发生当天,房地产巨头万科集团 总部捐款数目仅有人民币200万元,遭部分网友 炮轰。
培养对公关语言现象的判断能力,提高公关实 务中的语言使用和应对能力非常重要。
2019/6/15
9
如曾有一位营业员向英国顾客介绍工艺品 时说:“这件不错,又比较便宜。”顾客听 了她的话后,丢下商品,转身而去。在英国 人心目中,买便宜货有失身份,所以这桩买 卖没有做成。
2019/6/15
10
二、公关人员的语言表达方法
2019/6/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汶川地震引发的 中层经理人培训之——
万科的公关危机 个人品牌建设
点击此处,写上您公司的名称 布衣公子作品
LOGO
目录
王石捐款门事件概述
重塑救灾形象
万科公关危机的诱因
万科公关危机的应对 建议及思考
王石捐款门概述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王石捐款门概述
• • • 内容简要概况 “捐款门”事件时间表 王石回应
公关能力有待提升
— 14 —
沟通能力提升
在战略与决策层面贻误时机。
LOGO
2.在战略与决策层面
(1)没有系统评估及处理整个危机事件。从5月12日到5月20日,万科毫无征兆 地从捐款额200万元一下提升到以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董事长王石也改 口向公众道歉,其中没有可信的酝酿过程,反而让公众觉得这是万科在压力下的 无奈之举,并非诚意。 (2)企业管理层决策方面存在不足。面对网上对万科在地震中捐赠过少的争议, 万科董事会却没有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捐款追加的事宜进行决策。 (3)王石作为董事长,他没有发挥好领导者的作用,体现的是一种道德的缺失。 张会亭曾在《企业如何包装CEO形象》中指出:“对一个企业的CEO来讲,尤其 是成为凤毛麟角的公众人物之后,你的任何一言一行都将不再仅仅代表你个人, 而是不自觉地会被外界联想到你的企业形象。想扯都扯不开。这时候你唯一要做 的就是‘敏于思而慎于言’。”但是,王石却“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 话”。
对于这些质疑,王石在其博客里表示:“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 元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 万元是合适的。”他的理由是,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 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第一财 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今年的雪灾中,万科分批前后合计捐款 100万元。在2003年的非典中,万科未出现捐款记录。相比之下,此次 汶川大地震,万科的捐款额已有大幅提高。
浪尖上的万科
LOGO
曾诞生中国首富的碧桂园,除公司捐款300万元外,大股东杨惠妍并 出资1000万元,委托广东青少年基金会成立汶川孤儿的抚养基金,负责此 次地震孤儿至成年的生活费用;朱孟依控股的合生-珠江以及国企华侨城 集团,均捐资1100万元。总资产不及万科十分之一的世茂股份、泛海建设、 中型房企四川蓝光,捐款也为1000万元。
友会理解。而王石却选择一种情绪性的回应方式,难以起
到实质性的交流作用。
沟通能力提升
— 18 —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4
万科公关危机的 应对建议及思考
• • • • 万科公关危机的应对建议 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北京大学特邀教授王 生升点评 财经评弹:危机公关保住“万科”金字招牌 王石捐款门事件引发的深思
王石募捐门事件进一步激化 沟通知识概述
— 6—
浪尖上的万科
LOGO
王石透露了一个细节,“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 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根据万科年 报,截至2007年末,万科职员合计16464人,根据其报表中的管理费用超过 17.63 亿元进行平摊,每人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而某位已经离职万科的地区普通中层曾 对记者表示,去年其收入接近翻倍,超过30万元,“万科的福利其实很好,离开万 科的人不会是由于薪水原因。据统计,此次地震万科员工捐款合计20万元左右,平 均每人约12元,与其提示限额基本相符。其他房企如招商地产、保利地产等员工捐 款分别为50万元及40万元。其中保利地产员工人数2007年末为3939人。值得注意 的是,在此次万科积极倡导的上述联席会议上,万科首先捐出善款20万元。其他如 中城联盟捐出300万元、阿拉善捐出300万元、成员全部为亿万富豪的企业家俱乐 部捐出100万元。据公开资料,今年的1~4月,万科积极在内地土地市场抄底,合 计耗资超过53亿元囤地。
5月20日,万科发布了《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 工作的董事会决议公告》;21日,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对自 己的言论表示了歉意。
该决议核心内容如下:
(1)批准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 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包括 微利项目)的开发; (2)批准公司在净支出额度人民币一亿元以内参与上述工作; (3)上述费用将在未来3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公司将在每 年的年度报告中披露具体的支出情况。
王石募捐门事件进一步激化 沟通知识概述
— 7—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2
重塑救灾形象
• • • 万科回应捐助1亿重建灾区资金:现在只做不说 王石绵竹灾区现场道歉 地产商集体重塑救灾形象
— 8—
• 2.1 万科回应捐助 1亿重建灾区资金:现在只做不说 从沟通渠道的角度来分析
LOGO
1
主动去开启公关渠道,重塑救灾形象。
沟通知识概述
— 4—
王石捐款门概述
5月15日 王石发表博客 回应“200万是个适当 的数额”、“万科普 通员工的捐款以 10元 为限”,遭众网友指 责甚至漫骂。
LOGO
捐款门事件2. 事件时间表
时间
5月23日 潘石屹发 表博客为王石“辩 护” 引发新一轮讨 论。
沟通知识概述 捐款门事件时间表
— 5—
为啥沟通不畅 地产商集体重塑救灾形象
— 12 —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3
万科公关危机的诱因
• • • • 从理念和文化层面,它不合时宜的言论触犯了 社会公众的道德。 在战略与决策层面贻误时机。 在制度和执行层面屡屡失误。 在协调和沟通层面欠缺管理。
— 13 —
从理念和文化层面,它不合时宜的言论触犯了社会公众的道德。
紧急公关,万科能否顺渡难关? 为啥沟通不畅
— 11 —
地产商集体重塑救灾形象 2.1 从沟通渠道的角度来分析
LOGO
4
地产商集体捐款赠物重塑救灾形象
截至5月19日中午,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一周后,地产业捐 款总额约4.6亿元,在所有行业的现金捐款中,排行倒数第二 (倒数第一是无偿进行了难以列数的药品支援的医药行业)。在 人们对地产业捐款救灾过于“冷静”的质疑中,不少地产公司员 工甚至业主开始感受到压力。故从5月17日开始,部分地产商纷 纷以补捐善款、捐建学校等为主要方式,采取了各种挽救品牌形 象的紧急应对措施。
LOGO
1. 言论不合时宜
国难在前,公众的民族意识空前强烈,道德 的标尺被放在衡量一个企业是否优秀的首要 位置。而万科却在此时因小失大。如果说许
多企业过往的一些慈善行为尚有一些做秀宣
传的嫌疑的话,这一次相信绝大多数善良的 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慈善捐助行为都是发自 内心的。然而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万科集 团却将更多的关注投给了企业自身的购房用 户。尽管具有为客户负责的善良初衷,但是 王石在博客回复中却没有用“大爱之心”关注 所有灾民,这无疑会最终导致做无用功,招 致外界的一片唾骂。
沟通能力提升
— 16 —
在制度和执行层面屡屡失误。
LOGO
3. 制度和执行的失误 (3)公告细节模糊不确定。 对于万科追加1亿元 重建资金,多数公众质疑该1亿“善款”存变数。 固然万科对此的回应是“只做不说”。从另一角 度,我们发现质疑的引发恰是源于万科在公告细 节上没有披露清楚。其中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细 节。 (4)万科犯了“兵家”大忌:频繁发声明。从 公关角度讲,一个公司如果出现负面新闻,最忌 讳多次出声明、公告进行补救或澄清,因为这样 只能越描越黑,加深公众的误解。但本次事件处 理过程中,万科不止一次的声明,显然犯了公关 大忌。
紧急公关,万科能否顺渡难关? 为啥沟通不畅
— 10 —
• 2.1 万科回应捐助 1亿重建灾区资金:现在只做不说 从沟通渠道的角度来分析
LOGO
3
王石绵竹灾区现场道歉之后续反响。
尽管万科声称将以专业力量救灾,但依然没有得到公众 谅解,批评声在过去一个多星期里从来没有停过。在巨大公众 压力之下,5月20日,万科发布公告,宣布公司以1亿元资金参 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 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 性(包括微利项目)的开发”。 从万科捐款220万元,到昨天王石正式道歉,已经过去了整 整10天时间。相比当初的捐款额,万科以50倍的代价所作出的 努力之下,能否挽回这场企业公共形象的空间危机,还很难预 料。
— 3—
王石捐款门概述
LOGO
2008年5月12日,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之后,万科董事长王石表示, 王石捐款门事 “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件 ——概况。
但是鉴于万科在国内房地产的老大地位和2007年超过523亿元的销售额,以及在此次捐 款救助活动中,慷慨解囊达千万甚至上亿的企业不在少数的社会现实,不少网友表示: 万科捐赠200万,和其公司的规模和盈利极不相称。网民的质疑、不满、嘲讽、谩骂遍 布各大网络论坛,王石在焦点房地产网的博客点击量也扶摇直上。 迫于舆压力,王石在 灾区对公司“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重建灾区资金的方 案,部分网民对王石的补救行为并不“买账”,王石本人以及万科的品牌形象跌至谷底, 时至今日仍不能翻身,纵观万科此次陷入的危机,无疑就是一场公共关系危机。
紧急公关,万科能否顺渡难关? 为啥沟通不畅
— 9—
• 2.1 万科回应捐助 1亿重建灾区资金:现在只做不说 从沟通渠道的角度来分析
LOGO
2
王石绵竹灾区现场道歉。
21日,王石在四川绵竹市遵道镇接受搜房网采访时,他第 一次针对公司“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 王石说道:“我现在认为在当时这种情况下,我所说的 那句话还是值得反思。这段时间,我也为我这句话感到相 当不安!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了全国网民的分 心,伤害了网民的感情。二是造成了万科员工的心理压力。 三是对万科的公司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里对广大 网友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