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与手术策略

合集下载

胶质瘤分级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质瘤分级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质瘤分级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占颅内肿瘤的一部分。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对胶质瘤的认识也日益深化。

胶质瘤的分级特点是指根据其病理学表现和生物学特性,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在胶质瘤的分级中,常用的标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系统,将胶质瘤分为四个等级:I级、II级、III级和IV级。

这些等级主要基于肿瘤的细胞学特征、组织结构、增殖指标以及内分泌功能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对胶质瘤的预后和治疗方案进行评估。

胶质瘤分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对疾病的更准确的评估和定性。

通过对胶质瘤进行分级,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难以观察到的病理学特征,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不同等级的胶质瘤具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扩散能力和预后。

因此,对胶质瘤进行准确的分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趋势,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对患者的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

本文旨在介绍胶质瘤分级的特点和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对胶质瘤分级标准的解析和相关研究的总结,我们将全面探讨不同胶质瘤分级之间的差异和临床意义,为医学界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同时,我们还将展望胶质瘤分级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胶质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准确、个体化的指导。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展开对胶质瘤分级特点的探讨:第二部分:正文2.1 胶质瘤的定义和分类这一部分将介绍胶质瘤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首先,会对胶质瘤的定义进行阐述,包括描述其起源和基本特征。

然后,将详细介绍当前胶质瘤的分类方法,如WHO(世界卫生组织)分类系统,根据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将胶质瘤分为不同的亚型。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为之后的分级特点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并为读者建立起对胶质瘤分类的整体认识。

2.2 胶质瘤分级的意义和目的在这一部分,将介绍胶质瘤分级的重要性以及分级的具体目的。

脑胶质瘤相关知识详解

脑胶质瘤相关知识详解

脑胶质瘤相关知识详解什么是脑胶质瘤?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起源于脑组织中的胶质细胞。

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的支持细胞,它们提供营养和支持神经元的功能。

脑胶质瘤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恶性脑胶质瘤更具侵袭性和危险性。

脑胶质瘤的症状脑胶质瘤的症状可以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 头痛- 呕吐- 语言和认知障碍- 运动障碍- 视力问题- 抽搐和癫痫发作脑胶质瘤的诊断脑胶质瘤的诊断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医生会询问病史和症状,并进行身体检查。

2. 高级影像学技术如MRI或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3. 确诊脑胶质瘤通常需要进行脑部活检,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脑胶质瘤的治疗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法会根据肿瘤的类型、位置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手术切除:尽可能完全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 放疗:术后放疗可以帮助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 化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脑胶质瘤,化疗可以用来控制肿瘤的生长。

-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后和生存率脑胶质瘤的预后和生存率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分级、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和整体健康状况。

恶性脑胶质瘤通常预后较差,但一些良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严重的症状和并发症。

综述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诊断和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

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了解脑胶质瘤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

复发恶性胶质瘤治疗进展
累积耐受剂量:脑坏死NTDcumulative 距首次放疗的间隔时间:>6月 首次放疗剂量及剂量分割方案 再照射体积 再放疗技术(NTDcumulative:2D-RT 82 - 102Gy,
>100Gy
FSRT 90 - 134Gy,SRS 112 - 137Gy)
*NTD = normalized total dose in 2-Gy fractions
rGBM再手术的疗效
46例(再手术)vs 130例(非手术):36周 vs 23周
9例(仅再手术)vs 11例(再手术+CT/SRS):13周 vs 34周(手术致病率15%,死亡率5%)
再程放射治疗

选择依据
现代高精确放疗设备的应用 影像学诊断能力的改善 动物试验显示关键CNS结构有充分的修复能力
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 选择及新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放射治疗科 吴少雄



胶质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60%左右,其中原发恶性胶质瘤
(WHO III-IV级)占胶质瘤的35 - 60%

恶性胶质瘤生长呈浸润性,无明显边界,手术难以彻底切除, 预后差。

手术切除+术后放疗+TMZ同期及辅助化疗为标准治疗方案, 但疗效仍不佳 (GBM median-PFS 6.9月,2y-PFS 10.7%)
FSRT/H-FSRT不仅适合于治疗小体积肿瘤,也适 合治疗较大体积肿瘤或功能区肿瘤

FSRT/H-FSRT治疗结果
OS 8 -11mos
3DCRT/IMRT

3DCRT/IMRT靶区剂量覆盖及对正常组织结构保 护优于2DRT
适用较大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肿瘤

胶质瘤ki67高表达标准

胶质瘤ki67高表达标准

胶质瘤ki67高表达标准
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而ki67是一种用来评估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

在胶质瘤中,ki67的高表达通常被认为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胶质瘤是一种来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恶性肿瘤,它可以影响大脑和脊髓。

ki67是一种核蛋白,它在细胞分裂期间表达并且与细胞增殖活性密切相关。

在肿瘤组织中,ki67的高表达通常意味着肿瘤细胞的增殖速度较快,这可能导致肿瘤的快速生长和侵袭性增加。

对于胶质瘤患者来说,ki67的高表达可能意味着肿瘤的生长速度较快,治疗的难度也会增加。

因此,对于ki67高表达的胶质瘤患者,医生通常会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策略,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此外,ki67的高表达也可能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ki67的高表达与胶质瘤的复发风险和生存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通过对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总之,胶质瘤ki67高表达标准对于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ki67的表达水平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胶质瘤个体化诊疗_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的诊疗方案

胶质瘤个体化诊疗_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的诊疗方案

胶质瘤个体化诊疗: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的诊疗方案赵耀东,楼美清(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72)【摘要】胶质瘤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当前对其治疗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显微光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快速发展并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使得对胶质瘤的治疗逐渐从常规诊疗向个体化诊疗转变。

胶质瘤的个体化手术治疗包括了术前、术中针对胶质瘤解剖部位、毗邻区功能特点、肿瘤性质的评估与诊断,以及针对上述诊断和信息所行的手术方案,进而实现不同个体的不同术式。

术中于导航辅助下在肿瘤周边多位点取少量瘤周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对存在肿瘤细胞残留的部位进行标记和定位,作为术后个体化放疗的重点放疗区。

通过对手术标本中肿瘤细胞的染色体以及基因检测,了解与脑肿瘤化疗药相关基因的状态,进而据此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胶质瘤;个体化诊疗;手术;分子诊断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726-8192(2010)04-0293-05Personalized Therapy for Glioma:Individual TreatmentRegimen Designed for Individual Glioma PatientYao -dong Zhao,Mei -qing Lou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Shanghai 10th People ’s Hospital,Tongji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301Yanchang Road,Shanghai 200072,P.R.China【ABSTRACT 】Glioma i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umor,causing serious harm tohuman life and health;however,current treatment remains unsatisfactor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s of modern medical technologies,especially neuroimaging,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technology,micro -optic technology,and molecular biology,the treatment of glioma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gener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personalized therapy,including surgical treatment,chemotherapy,and radiation therapy.Individualized surgical treatment of gliomas consists of preoperative,intraoperative assessments and diagnosis of anatomic site for the glioma,contiguous zone function,and the probable grade of the cancer,as well as operation plan and programs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and individual diagnosis,thus achieving different individuals receiving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Intra -operative,neuro -navigation -assisted sampling tumor surrounding tissue in a number of points were obtained for pathological testing,and the position of brain tissue with residual tumor cells were marked and located,consequently,as the focus areas of postoperative individual radiotherapy.By detecting the tumor cell chromosomes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we could begin to understand the genes related to brain cancer chemotherapy drugs,and then accordingly developindividualized chemotherapy regimens.KEYWORDS:Glioma;personalized therapy;Surgicaltreatment;Moleculardiagnosis收稿日期:2010-12-08修回日期:2010-12-13通讯作者:楼美清Correspondence to:Mei -qing LouTel:86-21-66307359E -mail:loumq68128@基金项目: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资助(编号:2009KJ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973081)。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肿瘤,其细胞学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胶质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病人脑组织或脑脊液样本的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胶质瘤的细胞类型、形态特征和生物学行为,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的主要方法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常用的有巴氏染色、伊红染色、棕榈酸染色等,通过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大小、核分裂活性等特征,可以确定胶质瘤的细胞类型和恶性程度。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则通过对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进行染色和观察,可以初步诊断胶质瘤是否存在及其细胞学特点。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

不同类型的胶质瘤在细胞学特点上有明显差异,如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有较大的差异,对于临床诊断和分类有重要意义。

同时,细胞学检查在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检测脑脊液中的肿瘤细胞,可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治疗的效果。

胶质瘤细胞学检查对于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细胞学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胶质瘤的类型和分级,还可以评估其恶性程度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细胞学检查还能够帮助鉴别胶质瘤与其他脑肿瘤的区别,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胶质瘤细胞学检查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手段,在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胶质瘤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的观察,可以了解其类型、恶性程度和预后,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提高胶质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叙述:1.2.1 胶质瘤的概述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对胶质瘤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发生率以及常见类型等内容。

此外,还将对胶质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简要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胶质瘤。

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

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

岛叶胶质瘤手术策略脑胶质瘤诊疗中心江涛岛叶是所有大脑脑叶中唯一隐藏在脑组织内部的高度发达的脑结构,位于外侧裂深部。

Zentner提出岛叶是旁边缘三联体(岛叶-额盖-颞极)的中心,构成一个介于旧皮质和新皮质之间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界面。

岛叶功能复杂,目前认为与内脏感觉及运动、前庭功能和语言功能相关,在高级认知领域的功能界定也在逐步深入,如成瘾依赖、奖惩博弈及记忆等。

由于岛叶位置深在,尤其是被表面的额颞顶叶构成的岛盖和大脑中动脉主干和分支构成的血管墙所包绕,岛叶原发性肿瘤的切除对于神经外科医师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

1.解剖切除岛叶胶质瘤同时降低手术致残率,需要详尽了解岛叶及侧裂结构的解剖知识。

1.1 岛叶皮层及皮层下结构岛叶形呈三角锥形,位于外侧裂深部,长约4.9~5.6cm,宽约2.5~3.4cm,左侧岛叶略大于右侧。

皮质与周围脑叶以前环岛沟、上环岛沟和下环岛沟分界,区分眶额盖、额顶盖及颞盖。

上环岛沟与前、后环岛沟的交点分别为前、后岛点。

岛中央沟在大多数岛叶中可清楚辨别,可看作为中央沟向前下斜行的延续,以岛中央沟为界分为一较大的前岛叶和一较小的后岛叶,前岛叶主要由三个主要岛短回(前、中、后),副岛回和岛横回组成,前岛与额叶相联系;后岛主要由前岛长回及后岛长回组成,与颞叶联系紧密。

岛叶前下方前岛长回末端与眶后回之间约(18±0.57)mm宽的皮质部分称为岛阈(1imen insulae),是大脑中动脉进入岛叶表面的入口。

前岛叶融合成锥形皮质的顶点称为岛顶(insular apex),是距离脑表面最近的部分,距外侧裂表面平均约(12±0.72)mm(见图1)。

岛叶内面与纹状体及丘脑解剖关系紧密,由浅入深分别为屏状核、外囊、壳核、苍白球、内囊、尾状核及丘脑等重要结构。

岛叶通过“U”形纤维及相关皮质下纤维束与周围脑叶联系,胶质瘤也主要通过此途径进行播散。

其深面行经的主要纤维束有上、下额枕束,沟束及上、下纵束等重要神经传导束。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由于其生长部位特殊、侵袭性强以及治疗难度大,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提高脑胶质瘤的诊疗水平,规范诊疗流程,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特制定以下脑胶质瘤诊疗规范。

一、诊断1、临床表现脑胶质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大小和生长速度而异。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癫痫发作、肢体无力、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视力下降等。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高度警惕脑胶质瘤的可能。

2、影像学检查(1)头颅 CT:可初步了解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是否有出血、钙化等情况。

(2)头颅 MRI: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边界、周围水肿情况以及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

增强 MRI 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

3、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脑胶质瘤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活检或开颅活检等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分析,以明确肿瘤的类型、级别和分子特征。

二、分类和分级脑胶质瘤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三、治疗1、手术治疗手术是脑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

手术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同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病理诊断依据。

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肿瘤位于非功能区,应争取全切;对于高级别胶质瘤,由于其侵袭性强,难以完全切除,但也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

2、放射治疗放疗是脑胶质瘤术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对于高级别胶质瘤,术后应尽早开始放疗;对于低级别胶质瘤,如果存在高危因素(如肿瘤未全切、年龄大于 40 岁等),也应考虑放疗。

放疗的方式包括常规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

3、化学治疗化疗在脑胶质瘤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替莫唑胺、卡莫司汀等。

化疗可以在术后与放疗同步进行,也可以在放疗结束后进行辅助化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0-.12 +/3,45,. !""#2 6/7 !"2 +/8%
・,//・
殖细胞; ( !)静息状态的细胞 ( "#), 与处于增殖状 态 的 细 胞 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 $)活的, 但没有增殖能力的一种细胞; ( %)死细胞, 在恶性胶质瘤中, 这类细胞占绝大多数, 占有肿 瘤的体积, 导致占位效应, 引起颅内压增高。 瘤细胞在肿瘤内 的分布有一定的特点: 增殖细胞位于肿瘤的边缘, 与正常脑 组织边界相接处; 静息状态的细胞位于肿瘤的边缘, 但位于 肿瘤组织内, 而增殖细胞可以位于 “ 正 常 脑 组 织 内 ”; 活的, 但没有增殖能力的一种细胞只位于瘤组织内; 死细胞主要位 于肿瘤的中心坏死区。 表/ 手术切除胶质瘤对患者临床及理论上的意义
术前 肿瘤影像上全切
777777 7 7777777
!KQ$"/e/# !9$"/e0
77777777 f!AJg0 ‘3 h!AJg! 3 77777777 f!AJgQQ 3 77777777 h!AJg!$ 3 77777777 h%AJg! 3
肿瘤影像上 全切 i 瘤周 !AJ脑组织
,K,"/#‘
临床意义 获得明确的病理组织学的诊断 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
表!
局部转移与复发的病理模型
直径 %AJ胶质瘤 瘤细胞总数 瘤周脑组织 瘤细胞切除 ( 3)
范围。恶性胶质瘤尽管侵袭性生长, 但是, 经常存在肿瘤的边 缘存在软脑膜, 在软膜下切除, 可以有助于全切肿瘤, 但是当 肿瘤侵入下面的白质, 破坏了软脑膜, 侵入邻近的脑回, 邻近 的脑回可能表现很正常, 无肿瘤侵袭的表现, 而这恰恰是肿 瘤复发的基础。侵袭性手术操作, 不能以牺牲患者术后神经 系统症状与体症为代价, 侵袭性手术可能发生术后短暂的神 经系统症状与体征恶化, 但是这种恶化应该在术后 /!! 个星 期内恢复。
・+">・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 +,-./0-.12 +/3,45,. !""#2 6/7 !"2 +/8%
・ 综述 ・ 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与手术策略
蒋传路 江涛 李永利
9/)):; 9/)1
属蛋白酶家族 ( ’’H0 )、 丝氨酸蛋白酶、 天冬氨酸蛋 白 酶 、 半 胱氨酸蛋白酶、 内糖苷酶等都参与基质降解过程。
作者单位: !"##$%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 床 医 学 院 神 经 外
病理模型 ( 表 =, 从表 = 与表 # 两个图示中, 我们可以知 #): 道肿瘤切除前后不同情况下,肿瘤在正常脑组织内存在数 量。 三、侵袭性胶质瘤的手术策略 脑 胶 质 瘤 的 组 织 结 构 !=I$: 包括: 神经细胞、 基质细胞、 瘤 细胞, 而瘤细胞, 根据其在瘤组织内分化能力又分为: ( =)增
*-. 来反应瘤组织边界 +*,, 。 )* 加权像作为一种较可靠的指标,
/
456678’97
:;<5=<7>?7 @565A<B>=7 C67C7 D@>E=>6<BA7 FC@BCGH57B=7 <I57
,/000,%!:!!QR!$/K <@5C<J5=<7 >?7EHB>JC6 K7L7>?77M5N@>7 O=A>H>EP
h!AJg/## 3 h%AJg/$ 3
参 考 文 献
在临床上 , 常 用 &’()* 像 间 接 判 断 胶 质 瘤 的 边 界 , 以! 级 及"级 星 形 细 胞 瘤 为 例 , 肿 瘤 在 大 脑 半 球 内 呈 侵 袭 性 生 长,肿瘤主体区域为不均一的影像增强区域,在胶质瘤的 ( *) 肿瘤主体部分; ( !) &’( 神经影像上包含两部分内容: 肿瘤侵袭边缘部分。肿瘤主体部分是血脑屏障被破坏部分, 在 &’( 上表现为 增 强 影 像 , 这部分组织的性质上是瘤组织, 不存在健康的神经组织, 没有功能。在 )* 像上, 侵袭性区域 表现为信号近于均一的影像增强区域。 但是, 在 )* 像上很难 表现正常的区域, 而 准确判断胶质瘤侵袭区域, 在 )* 像 上 , 实际上是 受 到 胶 质 瘤 侵 袭 的 区 域 , 在 &’( 上 可 以 表 现 无 明 显异常,即使在增强神经影像上, &’( 也不能很好地提示胶 质瘤的侵袭区域。 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 )* 加权像反应 的是一个什么影像?现在研究认为, )* 加权像反应的是一个 水肿带、 脱髓鞘的神经纤维、 及其它降解组织, 而不是真正的 细胞组织, 也不是不典型增生的瘤细胞。 但目前, 限于还没有 其它手段更好的判断瘤组织边界, 所以, 在临床上, 还是以
科 ( 蒋传路、李永利)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 江涛) ; @26D7O 1LJ32O ( U377/6O 5B71B2OO ’.O97PB2037O 5675B2O 5B71B2O KABOQ7DRB20D1/O 3SOKBT60 OQ*U*
U37V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
! "<$O 在 =--# 年提出了一 个 假 设 局 部 转 移 与 复 发 的 ND4037
瘤的侵袭性生长的特点与手术策略进行了综述。 一、胶质瘤的侵袭机制 胶质瘤的侵袭过程, 是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 %&’ )之 间的相互作用的过 程
!( , )$
。这一过程有三个主要环节: 粘附、
蛋白溶解、 迁移。这三个环节相互作用, 互相渗透。胶质瘤的 侵袭过程, 一般可以人为分为三步: 是瘤细胞与瘤细胞相互之间, 瘤细胞黏附到 "* 粘附 ! +, -$: 细胞外基质的过程。 人脑胶质瘤细胞可表达大量的整合素受 体,瘤细胞能识别和黏附到血管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的蛋白 上。在血管细胞外基质膜上, ! 型胶原围绕血管内皮细胞形 成一个多层网眼结 构 , 其上结合着蛋白多糖 ( 主要是硫酸乙 酰干素)和糖 蛋 白 ( 如 层 黏 连 蛋 白 和 接 触 蛋 白 )。 层 黏 连 蛋 一个硫 白分子包含几个功能区域: 一 个!型 胶 原 结 合 位 点 , 酸乙酰干素结合位点, 至少三个能被多种细胞黏附分子如整 合素、 凝集素、 蛋白多糖和 ./01234/567 识别的位点。 细胞与细 胞之间的黏附, 涉及到细胞表面受体网络调节系统, 如细胞 黏附因子家族 8&9’0 :与钙依赖蛋白。正常神经胶质细胞分泌 的 &9’ 在这一病理过程起重要作用,下游调节细胞的迁移 过程。
I, =(, =; $ : 第三步是细胞侵袭性迁移, 瘤细胞的侵 (* 迁移 !) ,
本文叙述了侵袭性生长胶 质 瘤 的 病 理 机 制 , 根 据 其 生 长机制提出了胶质瘤手术策略应遵循的手术原则。 恶性脑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特点决定了胶质瘤的边界
#$ 很难确定, 为手术 “ 全切”胶质瘤带来了困难 !", 。 本文对胶质
%
&B]]5H65=7)T7:ZFC@Z65=78K7)NJ>@7B=FC6BF5=566K7(=^7 \HCA]7_T7 X>5??H5@7 LV75Z6 K7 [C=A5@7 >?7<I57M5@F>N67 VP6<5J K7 [CJG@BZE5 ^7 \HCA]Y5HH7
;, <, =>, "?$ : 蛋白溶解是降解基底膜和细胞外 #* 蛋 白 溶 解 !(,
基质的过程。在正常脑组织中, 基底膜位于血管内皮细胞下 层、 室管膜下 层 及 胶 质 外 膜 , 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发生脑内 转移的重要屏障。在正常生理情况下, 参与降解与激活的 酶是被严格控制的, 是不同水平基础上, 多种级联反应的 结果。 在病理情况下 ,局部基质被瘤细胞分泌的蛋白酶降解。 在瘤组织中,存在一种溶酶体蛋白溶解酶 , 组织蛋白酶 ,@ ( &61ABC0D7,@ ), 它能降解蛋白多糖、 EF、 GF 和 ! 型胶原等多 种细胞外基质成分, 这种蛋白酶还能激活胶原等其它蛋白降 解酶, 间接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过程。 其它蛋白水解酶, 如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袭过程伴随着新生血管的形成。 肿瘤细胞的侵袭有两个经典 路径: 一是, 沿着有髓神经纤维 ( 束内、 束 周 与 束 间 )进 行 迁 移, 肿瘤细胞沿着有髓神经纤维迁移路径主要有两个, 胼胝 体和前交叉, 这是脑胶质瘤主要迁移路径, 这样, 肿瘤可以从 一侧半球, 扩散到对侧大脑半球。 二是, 肿瘤细胞沿着血管基 底膜途径侵袭,新生血管的形成是瘤细胞扩散的引导结构, 如果肿瘤细胞不能获得额外的血流供应, 则其侵袭性不会超 过 #5J 远的距离。肿瘤的营养供应, 需要有瘤周正常脑血管 以出芽的生长方式, 垂直伸向肿瘤表面。肿瘤血管是不健康 的血管, 这种病理血管在构成血脑屏障时, 会使血脑屏障不 完整, 加强了瘤细胞的侵袭性。 这种新生血管不健康, 缺乏紧 密连接的血脑屏障,所以在神经影像上表现为应用造影剂 后, 造影剂漏出, 影像学上表现是增强信号。 迁移包括诱导伪 足向前运动, 胞体移动, 伪足收缩。 瘤细胞伸出伪足向被蛋白 酶降解的基质区域运动。 瘤细胞的运动是由肌腱蛋白 ( KF), 一种寡聚体糖蛋白调节, 调节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各种因 子, 而促进瘤细胞的迁移。肌腱蛋白分子至少包括不同的细 胞结合位点, 能介导粘附及抗粘附两种作用。不同细胞粘附 分子的许多受体, 能识别肌腱蛋白上不同的功能区域, 如硫 酸软骨素蛋白聚糖、 、 与肌腱 FBL23567 94/CD567 和 CA30CA3567 蛋白上的一个位点有高亲和力。 ( 一种免疫球蛋 G""M5371651D7 白细胞表面 黏 附 分 子 ) 可 被 至 少 七 种 不 同 的 整 合 受 体 介 导 细胞粘附于肌腱蛋白分子的不同区域上。 肌腱蛋白上不同的 功能区域能 被 众 多 复 杂 的 细 胞 受 体 所 识 别( 包 括 粘 附 和 抗 粘附作用), 调节瘤细胞的运动。迁移是恶性脑肿瘤最主要 的特征, 恶性脑肿瘤可以沿脑白质广泛迁移, 左右半球之间, 沿着血管外膜广泛侵袭, 但并不损伤血管。 二、胶质瘤的侵袭病理解剖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