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区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专科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神经外科专科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神经外科专科模拟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1题,每题1分,共71分)1.关于头皮血肿的护理要点,错误的是()A、注意观察血肿的部位及血肿波动情况B、早期热敷C、仔细检查病人是否存在复合伤D、减轻病人焦虑紧张心理正确答案:B2.以下那项不是颅底骨折的特点 ( )A、临床表现合并脑脊液漏B、合并肺损伤C、临床表现合并脑神经损伤D、出现迟发性粘膜淤斑正确答案:B3.以下哪个不属于颅骨缺损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A、出院后3~6个月可到医院行颅骨修补术B、注意保护缺损区域,避免碰撞缺损区域,防止脑组织损伤C、外出不需戴帽,多去公共场所D、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组织可随颅内及体位改变而膨出或凹陷正确答案:C4.高血压脑出血的复发率是多少()A、20%-30%B、7%-9%C、3%-6%D、10%-20%正确答案:C5.关于脑脊液漏的护理,说法错误的是()A、观察并记录脑脊液外漏量,性质、色,定期做脑脊液培养B、及时以盐水棉球擦拭耳道、鼻腔血迹污垢,防止液体逆流C、健侧卧位D、监测体温情况,6小时一次,并及时准确记录正确答案:C6.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 )A、硬脑膜后部B、硬脑膜上部C、硬脑膜前部D、丘脑下部正确答案:D7.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A、妇女B、儿童C、青壮年D、老年正确答案:C8.颅脑外伤后,在意识方面,常出现昏迷-清醒-昏迷,即所谓中间清醒期,下列关于中间清醒期叙述错误的是()A、颅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不出现中间清醒期B、颅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可出现中间清醒期C、硬膜外血肿导致的昏迷D、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中间清醒期比急性硬膜下血肿的表现更典型正确答案:C9.下列不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的是()A、内脏神经B、脊神经C、脊髓D、脑神经正确答案:C10.能做抵抗外加阻力的运动,但比正常肌力弱,是指肌力()A、5级B、7级C、6级D、4级正确答案:D11.CT检查可助诊断硬膜下血肿的是()A、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区B、颅骨内板下新月形的低密度区C、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双凸镜形密度增高影,常伴肋骨骨折D、颅骨内板与脑表面间有双凸镜形低密度区正确答案:A12.小儿凹陷性骨折凹陷深度超过()易引起癫痫发作A、0.6cmB、0.5cmC、0.8cmD、0.7cm正确答案:B13.小儿脑水肿症状是()A、易发生深静脉血栓B、消化道应激性溃疡C、头痛D、易发生垂体瘤正确答案:C14.以下不属于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的是()A、急性脑水肿引起的神志昏迷患者B、窒息引起神志昏迷患者C、颅脑外伤及伤后脑功能障碍D、气胸未处理者正确答案:D15.能保持简单的精神活动,但定向力发生障碍()A、嗜睡B、意识模糊C、昏睡D、昏迷正确答案:B16.关于高压性脑积水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A、共济失调多属躯干性B、双眼视物障碍C、卧位最痛D、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与头部位置无关正确答案:C17.用叩诊锤较尖的柄端从足部顺外缘朝前划去,直到大足趾附近,刺激力量可由小渐大,此症为()A、夏达克氏症B、巴氏症C、脑膜刺激症症D、霍夫曼氏症正确答案:B18.处理头部创伤时,必须遵循的外科原则是()A、清创术应争取8h内进行B、处理头部创伤时,伤口一律全层缝合C、处理头部创伤时,头皮下出血点必须结扎D、处理头部创伤时,尽量切除可能污染的头皮创缘组织正确答案:A19.神经外科疾病中脑出血患者手术适应症()A、小脑半球出血20mlB、桥脑出血患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枕叶出血,凝血功能障碍D、患者出现心功能衰竭正确答案:A20.动脉瘤破裂形成血肿的发生率,以何者最高( )A、大脑后动脉动脉瘤B、中动脉动脉瘤C、大脑前交通动脉瘤D、大脑后交通动脉瘤正确答案:B21.血源性脑脓肿最好发的部位是()A、额顶叶B、颅内枕叶C、小脑脑干D、颅内颞叶正确答案:A22.儿童腰穿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A、50-100mmH2OB、60-120mmH2OC、70-180mmH2OD、100-180mmH2O正确答案:A23.用于治疗颅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的后遗症的药物是()A、胞磷胆碱钠片B、氨氯地平C、卡马西平D、丙戊酸钠正确答案:A24.GCS病人评分为6分,说明病人()A、浅昏B、深昏C、昏迷D、预后较差正确答案:D25.Foster-Kennedy氏综合征易发生于( )型蝶骨嵴脑膜瘤A、蝶骨嵴内侧B、蝶骨嵴中段型C、蝶骨嵴外侧型正确答案:A26.以下哪些不属于微血管减压术的优点()A、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少B、无开颅术后固有的并发症C、保留三叉神经完整性.D、术后没有面部永久性麻木痛苦正确答案:C27.颅骨缺损的手术适应症是()A、有自觉症状B、有精神负担C、颅骨缺损直径1cmD、大型颅骨缺损有碍外观者正确答案:D28.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是( )A、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B、颈椎急性损伤C、自身遗传因素D、退行性变正确答案:D29.原发性脑室内出血指( )A、出血灶多位于脑桥基底部与被盖部之间。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目录:
1. 胶质母瘤定义
1.1 胶质母瘤的病因
1.2 胶质母瘤的症状
1.3 胶质母瘤的诊断方法
1.4 胶质母瘤的分级
2. 治疗方案
2.1 手术治疗
2.2 化疗
2.3 放疗
2.4 靶向治疗
3. 预后和康复
3.1 胶质母瘤的预后
3.2 康复治疗
3.3 心理辅导
---
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主要由胶质细胞形成。

根据组
织病理学的分类,胶质母瘤分为三到四级,级别越高,恶性程度越大。

胶质母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有关。

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但具体表现因病情
而异。

诊断方法通常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MRI、CT等)和组织活检。

根据组织病理学分级,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手术是治疗胶
质母瘤的主要方式,通过手术可以尽可能切除肿瘤组织。

化疗和放疗
常用于辅助治疗,以杀灭残留癌细胞和预防复发。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胶质母瘤治疗的新选择,通过针对特定分
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生长。

然而,治疗胶质母瘤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预后较差,易复发。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身体症状的处理,也需要注意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和重返正常生活。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

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2021年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1~4级,1、2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3、4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1。

本指南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成人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2,3。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

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

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癫痫发作三大类。

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活检手术获取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整合诊断,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

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

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半球中央回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半球中央回区脑胶质瘤的临床研究
维普资讯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0 年 08
第l 4卷
第 l期 ( 6 半月刊)
常的 Y 染色体 ,所 以有睾丸发育 ,但它的发育和分化 不正 常。因为性别 的决定与分化是多个基因有序 参与
的过程 [。研究表 明,人和哺乳动物 的性别 决定可能 1 ]
非优 势半球 脑胶 质 瘤 同样 的肿 瘤 切 除程度 。 关键词 胶质 瘤 中央 回 优 势半球 神 经外 科手 术 生存分 析
A i cal r s c on Cl i ear h n e th r i o ur S g i a I tr a men of i 一 e n r ne Ur c e t C O t g I 0 ma I a d i  ̄ i ce tr es o c e a I h m i p e s oc te n yr n a I f er br e s her
步 的研究 。 X 染色体异常 病人会 出现 智力低 下的现 象,而大
多数为轻度智 力低下 ,而患者 的 x 染色体愈多,智力 收稿 日期 :2 0 — 5 3 0 80 —0
发 育障碍 愈严 重[ 。本文 2 5 ] 例多 x 综合 征患者表现智
力低 下症 状 。3个 男 性核 型 为 46XY,duP( X)
是 以 S Y 因为主导 ,一系列 基因参 与的协 调表达 的 表现为月经紊乱 ,智力低下 。故对 X R基 染色体异常而 出
调控 串模佗 。 目前 已发 现该基 因的缺失或异常可 以引 现智力低下患者 ,建议怀 孕时应 做产前诊断 ,以防低 ]
起性反转或性发育异常[ 。4 ,X Y患者睾丸发育差 3 7 X ]
者 的生存状 况 ,K P s评分对 比 两组 患者 随访 6个月及 1 2个月 的功 能状 况。结 果

CPA区肿瘤

CPA区肿瘤

cpa区肿瘤xx年xx月xx日contents •CPA区肿瘤概述•CPA区肿瘤的诊断•CPA区肿瘤的治疗•CPA区肿瘤的预后和康复•CPA区肿瘤的研究进展目录01 CPA区肿瘤概述CPA区肿瘤是指发生于中央前回下部的胶质瘤,因为手术时可见脑脊液(CSF)涌出,故名CPA区肿瘤。

定义CPA区肿瘤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头痛和癫痫等局部症状,以及颅内压增高、精神障碍、脑功能受损和脑疝等严重症状。

症状定义和症状分类CPA区肿瘤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其中良性肿瘤主要包括脑膜瘤、神经鞘瘤和海绵状血管瘤等,恶性肿瘤则以胶质瘤为主。

分期根据肿瘤的恶性程度,可将CPA区肿瘤分为Ⅰ-Ⅳ期。

其中Ⅰ期为良性肿瘤,Ⅱ期为低度恶性肿瘤,Ⅲ期为中度恶性肿瘤,Ⅳ期为高度恶性肿瘤。

肿瘤的分类和分期CPA区解剖结构中央前回是大脑半球外侧面的一部分,主要控制身体的大部分随意运动。

中央前回大脑半球包括: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叶等,大脑半球的总面积为:12257平方厘米。

大脑半球脑沟是指大脑半球表面上的许多沟壑和裂隙,在沟壑和裂隙之间有脑回和脑池。

脑沟脑室是大脑内的四个腔室,其中CPA区肿瘤主要发生在第四脑室。

脑室02 CPA区肿瘤的诊断病理学诊断是CPA区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包括手术切除和活检。

手术切除是将整个肿瘤或部分肿瘤切除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而活检则是通过细针吸取或切取部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诊断是CPA区肿瘤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包括CT、MRI和PET-CT等。

CT可以显示肿瘤的密度和位置,MRI则可以显示肿瘤的形态、信号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而PET-CT可以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

神经功能评估是CPA区肿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神经心理学测试、神经生理学检查和脑神经递质检测等。

神经心理学测试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和行为状态等,神经生理学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和肌肉力量等,脑神经递质检测可以了解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代谢情况。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

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好治疗方案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胶质母瘤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三到四级的胶质母瘤被认为是高度侵袭性和恶性的类型。

对于这一级别的瘤体,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首选。

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可有效减少肿瘤负荷,缓解病人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手术切除的方式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选择,包括完全切除、次全切除和部分切除。

然而,在胶质母瘤治疗中,单纯的手术切除常常难以完全根除肿瘤,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在胶质母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高能射线的照射,可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阻止其进一步增殖和扩散。

这一治疗方法几乎可用于所有胶质母瘤患者,不论是术前、术后还是病情复发的患者。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切除或化疗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三、化疗化疗是胶质母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可以干扰肿瘤细胞的生命周期,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对于胶质母瘤三到四级患者,化疗通常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可以在手术和放疗前后进行应用。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肿瘤的分级和分型进行个体化制定。

四、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逐渐应用于胶质母瘤的治疗中。

靶向药物通过特异性地作用于胶质母细胞中的特殊靶点,干扰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的增长和扩散。

靶向治疗的选择和使用需根据患者的遗传学和分子学特征进行个性化定制。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胶质母瘤治疗领域的一个新兴方法。

通过激活和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治疗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胶质母瘤的免疫治疗目前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包括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综上所述,胶质母瘤三到四级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不是单一的方法,而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过程。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颅内疾病。

它起源于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主要发生在脑和脊髓中。

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通常是综合性的,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可以尽可能地去除瘤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手术切除的难度和风险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影响。

在手术中,医生会尽量去除肿瘤,并且留下正常的组织。

手术后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并且密切监测病情。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它可以用于术后辅助治疗以消灭残留的癌细胞,也可以用于术前减小肿瘤尺寸。

放射治疗的剂量和方案会因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肿瘤特点而有所不同。

副作用包括头发脱落、恶心和疲劳等,但一般是可控制的。

3. 化疗:化疗是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通常对化疗敏感,这意味着化疗药物可以有效杀死肿瘤细胞。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卡巴班波和替莫唑胺等。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射治疗联合使用,以减小肿瘤的尺寸和防止复发。

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免疫抑制等,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支持疗法来减轻。

4.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某些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的分子靶点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等。

针对这些分子的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和帕尼单抗等。

靶向治疗通常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接受该治疗。

副作用可能包括皮疹、腹泻和高血压等,但与化疗相比较为轻微。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等。

免疫治疗的优势在于具有持久的疗效和较少的副作用,但目前在胶质母细胞瘤的应用仍处于早期阶段。

脑中央回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37例临床分析

脑中央回区胶质瘤的显微手术治疗37例临床分析
痛2 3例 , 体 无 力 9 . 肢 例 癫痫 发作 5 。 例
但发作次数较术前明显减少 。其 中左侧 中央 回区病 变 1 例 1
中, 术后 出现运动性失语 6例 , 均于术后 2 月内恢复正常。 个
3 讨 论
1 辅 助检查 :本组所 有病例均 行头颅 C . 2 T及 磁共振成像 ( I增强检查 , 中有强化者 3 , 例无强化。强化者中 MR ) 其 5例 2 3 例呈 不均匀增 强 , l 4例强化均匀 , 影像学可见瘤组织边界 。
例、 住院病例数 据较少受人 为因素干扰 , 门诊 就诊人数受 而 单位体检 , 民健康体检等人为因素的影 响较大 。 全
参 考 文 献
[ ] 侯玉 , 1 卢大雷 , 徐丹.0 8 2 1 20 — 0 0年开封地区农村糖尿病患者季 节 患病情况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0 12 ( )2 62 8 2 1 ,0 2 :2 .2 .
后也较 差 .故该病是 当前神经外科领域 尚待解决 的难 题之


到 目前为止 , 手术 、 放疗 及化疗 等综合治疗措施 中 , 外科
采取侧卧位 . 中线旁马蹄形切 口。手术入路依 据 M I 顶部 R 影
像所示 中央沟与肿瘤相对位置来决定 , 肿瘤 位于中央沟偏 前 者 。 中央前回前方脑沟内进入 , 由 肿瘤位于 中央沟偏后者 , 由 中央后 回后方脑沟 内进入 , 然后分别向后下方或前下方深入 切除肿瘤。本组病例均在显微镜下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全切或 次全切除肿瘤 。其 中有 9例肿瘤生长突破脑皮层 , 在皮层 表
时均提高 , 3 另 例肌力术后较术前下降 。 术前有癫痫发作者 ,
术后经抗癫痫治疗 , 中有 1 5例 例术后 3个月仍 有间断发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区附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汪洪江,刘永亮,董德宏胶质瘤占颅内肿瘤的50%左右[1]。

而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与生存质量与手术切除程度密切相关,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但中央区附近的功能区胶质瘤易造成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而不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切除。

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9例中央区胶质瘤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5~64岁,平均38.2岁。

左侧11例,右侧8例。

1.2 临床表现癫痫发作14例,进行性一侧肢体无力16例,肢体麻木7例,检查视乳头水肿6例。

1.3 肿瘤大小和部位肿瘤直径2~5 cm 12例,大于 5 cm 7例。

紧邻中央区前方9例,中央区后方6例,位于中央区下方4例。

1.4 影像学特征 19例均行头部CT检查,肿瘤呈现均匀低密度影,无强化12例,混杂密度,不规则强化5例,混杂密度伴钙化,无强化2例。

17例行MRI检查,T1低信号,T2高信号,无强化9例,
T1略低信号,T2略高信号,有强化6例,T1略低信号,T2高信号,无强化2例。

3例可见囊性变。

大多数病例可显示周围脑水肿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脑室受压。

1.5 治疗方法上述病例均行手术治疗,依据肿瘤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皮层切开点。

肿瘤主体位于中央沟前方,采用仰卧位,从中央前回前方进入。

主体位于中央沟后方,采用侧卧位,从中央后回后方进入,若主体位于中央前回下方,从MRI上仔细辨认肿瘤主体(或生发中心)及中央沟受推挤方向、程度,若肿瘤主体靠前,中央沟推向后方,自中央前回前方进入,若肿瘤主体相对靠后,中央沟推向前方,自中央后回进入。

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

术后16例接受1个疗程的放疗。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9例中,手术肉眼全切15例,占79%,次全切4例。

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较前减轻3例,不变5例,术后早期(一般3~4天)加重,而后肢体功能有所恢复7例,加重4例。

无手术死亡。

2.2 术后病理星形细胞瘤17例,其中低级别(Ⅰ~Ⅱ级)13例,高级别(Ⅲ~Ⅳ级)4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

2.3 随访总随访14例,时间3个月~5年。

生存9例,3例死亡。

3 讨论
中央区胶质瘤,位于重要功能区及其周围,临床上癫痫及肢体活动障碍出现较早,人们往往重视程度高,故而及时作影像学检查,肿瘤较其他部位(非功能区)发现早而就诊,这也为中央区胶质瘤的手术切除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3.1 手术原则手术治疗目的是切除肿瘤,缓解症状,增加病人的生存时间。

不能为盲目要求达到肿瘤全切而致病人术后肢体瘫痪,语言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差,这会对病人及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和精神压力。

如果病灶位于中央回附近,CT显示呈低密度改变,边界不清,无强化。

MRI检查,T1呈低信号,T2呈不规则高信号,无强化,病灶较小,且限于一个脑回。

而临床上无癫痫,无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表现,这种情况多见于低级别(往往Ⅰ级)胶质瘤,可不考虑手术,动态观察,如果病人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检查示病变增大,有强化,再采取手术治疗。

3.2 手术技巧及要点
3.2.1 肿瘤定位术前认真分析影像学资料,确认肿瘤主体与中
央区的关系,尤其注意中央沟的推移方向,放射冠受压程度和位置,从而确定手术体位和脑皮层进路。

对于是由于肿瘤直接侵袭功能区,还是由于肿瘤的占位效应对功能区的推移,而引起的功能性损害的判断,一个是通过 MRI检查T1像及增强扫描来判断其主体部位及边界[2]。

另一个是通过静脉滴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能缓解,则说明这是占位效应对功能区的推移,而引起的功能性损伤,反之,则说明是肿瘤直接侵袭功能区,而引起结构上的损伤。

3.2.2 手术定位皮层进路通过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主体位于中央回的前方、后方,一般避免在中央前回及中央沟上操作,若肿瘤位于中央前回前方或中央沟被推向后方,我们选择中央前回前方进入;若肿瘤位于中央沟后方,选择中央后回后方进入;若肿瘤位于中央前回及中央沟的下方,采用中央后回进入。

手术打开硬膜后,仔细观察脑皮层变化,有时可见到肿瘤在皮层表面的隆起,或皮层下肿瘤使上方脑回增宽,有时可见到局部脑皮层血管有异常动静脉血流,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更准确的确定肿瘤的位置。

在肿瘤上方相应非功能区,先作一小皮层切口,当肿瘤定位后,再延长皮层切口。

若肿瘤为囊性,先自非功能区定位穿刺,抽出囊液。

一方面可充分减压,另一方面更明确肿瘤定位。

大多数情况下,胶质瘤与周围脑组织之间存在“所谓”2种类型的边界[3]:一种是广泛胶质增生带,另一种是肿瘤周围水肿带。

肿瘤切除沿着这一边界分离,可较好地分离肿瘤,而不伤及周围的脑组织。

肿瘤较小时,可直接沿着这个边界游离肿瘤全切除。

如果肿瘤较大,可先囊内切除,然后充分利用这一切除的空间,再沿肿瘤边界分离,切除肿瘤。

靠近中线的较大肿瘤,向深部及中线分离切除时注意大脑前动脉分支的保护。

对于肿瘤直接浸润和蔓延到功能区而失去相应区域功能,此时肿瘤的切除应局限在肉眼可见的肿瘤范围内,应珍惜正常功能区脑组织,最好在胶质增生带区域分离,不能过分切除肿瘤以外组织而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

另外,术中脑皮层电极进行脑电监护及脑功能区定位,实时监测可能发生的脑功能区损伤,将更加有利于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和保护好脑功能区[4]。

手术过程中,严密注意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不要轻易牵拉脑组织,尤其是中央前回组织。

此外,中央沟静脉的保护也非常重要,任何牵拉和在其周围的操作都会造成中央沟静脉的损伤,尤其肿瘤位于中央沟静脉的下方时。

因而不过度牵拉及尽量在软膜下切除肿瘤,是保护中央沟静脉的重要方法[5]。

[参考文献]
1 王任直,施米德克・斯威特.神经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15-727.
2 Forsting M, Albert FK, Kunze S,et al. Extirpation of glioblastomas:MR and CT follow-up of residual tumor and regrowth patterns. AJNR,1993,14:77-87.
3 史继新,王汉东,杭春华,等.边缘系统低级别胶质瘤.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3):69-71.
4 王伟民,施冲,李天栋,等.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4,20(3):147-150.
5 Lang FF, Nancy E, Olansen NF, et al. Surgical resection of intrinsic insular tumors:complication avoidance. J Neurosurgery,2001,95:638-65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