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 6 做一顶帽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 6 做一顶帽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 6 做一顶帽子》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做一顶帽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的最后一课。整个单元以“材料”为研究主题,逐步引导学生从认识常见的材料到辨识单一材料的特点,从研究单一材料的变化到发现多种材料不同功能的综合运用,从研究辨别各种材料到利用材料所具有的功能来设计产品。让学生对常见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形成较为丰富的认识。

本课是基于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要求他们根据功能和用途选择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件物品;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设计、加工多种材料,使之成为满足需求的产品,从而进一步体会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的。

本课是让学生首次以“设计师”的角色参与课堂活动,他们要经历“设计-选材-制作-展示”的过程。学生将通过做帽子活动初步体验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过程。他们要根据已经积累的研究材料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满足所需功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然后再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加工。在做帽子的过程中,他们不仅需要运用之前学习的科学知识,比如测量的知识,还需要利用其他学科知识,如美术、数学等,对学生而言,这是一种挑战,他们要综合利用之前所学的内容,但是这个活动将再一次激发他们对材料深入研究的兴趣。

做一顶帽子的活动,不仅仅是“动手做”,还包括简单设计和展示交流。教科书选择“帽子”为设计制作的对象,是因为帽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品,学生都有使用经历,对帽子的功能也比较熟悉,而且帽子制作相对简单,适合二年级学生设计制作。此外,制作帽子的材料也容易获得,在实际教学中,还可以渗透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涉及到物质世界里有关于材料的知识,1—2年级的要求是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在工具技术领域,涉及到“18.3工程设计需要考虑课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1-2年级达到的目标是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或者产品,了解设计作品、完成项目的基本过程。3-4年级要求是对自己或他人设计

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完成后进行相应的的测试和调整。根据《课标》中学习目标的分解与定位,这节课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不能定位太高,对设计图的复杂程度予以降低,对作品的展示可以口述介绍完成,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能提出改进意见。

【学情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不陌生,有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做基础。通过本单元前五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材料的基本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知道这些知识,不代表会运用这些知识。本课涉及到选择材料制作帽子,学生的思维基本上局限在纸这种材料上,在各种纸材料的选择上,他们又习惯性思维选择手工纸。缺乏对众多材料的对比思考,以及对不同材料特点的选择。

2、混淆科学课与美术课、劳技课中制作任务的目的。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stem项目任务挑战制作活动,通过制作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材料的知识,并且按照工程的思维及过程去解决这个项目活动,制作一顶因为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具有一定“功能”的帽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常忽视这些严谨的思考、制作、质检的过程,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帽子的造型、装饰上,将美化的过程放大,占据主要的位置。

3、缺乏对工程项目的了解。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动手做”这一层面上,对工程项目的思维方式、思考方法、实施过程等内容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

4、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跟不上思维的脚步。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根据生活经验他们已经见过很多种类的帽子,再加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能设计出很多有意思有各种功能的帽子,但是往往不考虑时间、材料、能力等实际因素的限制,在实际制作时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出来。

5、画图、书写能力弱。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段的特点,书写速度慢,识字量有限,画图能力弱,在画设计图、填写记录单上要花很多的时间。

6、缺乏交流与合作。二年级的学生对团队协作缺乏认识,缺少分工、合作、交流和分享。

【设计思路】

作为一节二年级的课,知识点难度比较低,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经过考虑,将这节课设计为让学生经历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顶帽子的制作过程,并且要求他们“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帽子”。做帽子容易,“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帽子”就不容易了。学生的设计、记录、制作等这一列都成为了难点。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难点定为“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帽子”。为了突破这个难度,我设计了设计记录单,让学生通过记录单去了解、亲历工程师们工作时的要求。为了解决学生制作时手工能力的不足,我使用了微课和《材料使用说明书》,给学生的制作搭建了一个脚手架,降低要求和难度,帮助学生完成帽子制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是不一样的。

2.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新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2.有反思自己设计制作的物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材料性能对产品功能的重要性。

2.意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使用。

3.认识科学技术对创造物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顶帽子

难点: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帽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扭扭棒、旧报纸、手工纸、塑料袋、纸袋子、装饰材料、工具等。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帽子商店。

(设计意图:直接引入主题,用有趣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帽子”来带动整节课。)

二、聚焦。

1、出示四款帽子:橡胶做的游泳帽、塑料做的安全帽、布做的大帽沿的太阳帽、毛线帽。

2、创设生活情境,根据不同的生活场景选择合适的帽子。

(1)夏天旅游适合太阳帽。

(2)工地上工作选择安全帽。

(3)游泳选择游泳帽。

(4)天冷选择毛线帽。

3、小结:不同材料做出来的帽子功能不一样,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来选择合适的帽子。

(设计意图:本课聚焦的问题是“你能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功能的帽子吗?”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做出的帽子具有不同的功能,要根据不同情况需要选择不同功能的帽子。根据二年级的学生依赖具象思维的特点,选择了四种比较典型的帽子,隐含着不同的材料不同功能的信息,让学生聚焦在“材料”和“功能”上,为学生在探索环节制作不同的功能的帽子,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建了思维的脚手架。)

三、探索。

1、情境任务创设:帽子商店举办帽子设计大赛,评比最有创意设计师。

2、提出要求:

(1)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2)制作不同功能的帽子。

(3)规定时间:20分钟。

3、展示比赛提供的材料。

4、讨论:

(1)谁是总设计师?

(2)我们要做什么功能的帽子?

(3)我们需要用哪些材料?

5、介绍实验记录单。包括设计图、造价单、自我评价、问题思考等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实验记录单体现stem项目的工作流程,让学生体验“像工程师一样设计制作”。“设计图”让学生知道在制作之前先要有计划,并不是盲目的去做去尝试,对二年级的学生,要指导他们用简笔画画出设计图,只需要画出大致的形状就可以,材料只需要标注序号,以降低绘画及书写的难度;“造价单”是为了提醒学生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避免浪费,按需领取,并且要考虑成本问题;“自我评价”是对学生的制作进行约束,要从大小合适、结实、美观等多方面去考虑作品的质量问题,对作品先进行自检;“问题思考”是帮助他们展开思考和交流讨论的方向。)

6、展示微课,介绍完成任务的整个流程,及手工制作的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的制作受到动手能力的很大程度上的制约,学生难以完成复杂的手工制作,所以对学生手工制作方法的指导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一是降低难度,二是给学生搭建一个扶手。)

7、学生先设计,然后按照设计领取材料、制作。

8、制作完毕,进行帽子展评。

四、研讨

1、介绍帽子的功能与材料。

2、提出不足与改进的建议。

【板书设计】

做一顶帽子

【设计记录单】

⑤纸袋子

【教学反思】

一、搭建合适的脚手架。

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许多能力的不足,表现在:

1、受到制作能力的制约。在课堂上,我们启发并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设计帽子,然而学生往往能够根据要求设计出有创意的帽子,但是实际制作的时候却没有办法实现出来,例如粘帽沿、封帽子顶、根据头围画并剪出帽沿的内径等不仅需要一定的手工能力,还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

2、受手工课思维的影响。在选择的材料上,绝大多数的学生都选择用手工纸制作帽子,只有极少数组选择塑料袋和纸袋子。

所以在不影响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的前提条件下,我不断降低对学生的制作的要求,减少由于手工能力的不足造成对教学任务造成的干扰。由开始的完全放手让学生制作,到后来的微课教授方法,以及《材料使用说明书》的设计,都是在帮助学生在遇到制作困难的时候,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或者查阅资料。对低年段的学生,不能一下子完全放手,还是要有“扶”的过程。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扶手,这样学生才能爬的更高,站的更稳。

搭建脚手架包括示范、指导、排序、与其他更有知识的人互动、降低复杂度或者逐步增加复杂度、突出关键性特征、示范或激发、使用视觉元素,可以让学生较少地依靠教师来诊断他们的问题。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还可以让学生对他们的思维具有可见性,给学生提供清晰观察自己的学习机会,看到思维的过程,可以更接近科学思维。

二、体现stem的特点

在stem教育活动中,学生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挑战时,他们需要创造、设计、建构、发现、合作并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学生根据任务目标以及现实材料、工具、时间等限制条件的制约下,完成创造、设计、制作、改进并解决了挑战任务,达成了学习目标。

Stem课程的六大特征之一就是结果开放,允许多个正确答案。在这节课中,我设置材料超市,让学生按需选用材料,并进行多种材料的组合,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考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设置合适的评价标准

Stem项目学习的评价重点应放在形成性评价,而不是终结性评价,更多的应该关注学习的过程。因此,一开始我就将记录单暨评价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我们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以此来约束整个制作过程,达

到让学生识别自己需要注意、改进、提高的方向,是带着目的有意识的参与制作,而不是仅仅完成一个任务。这种贯穿始终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通过理解和自我约束来形成好的学习方式。

我将设计图、造价成本、作品质量、美观等方面都纳入到评价中来,实现多维度多角度的评价,但是不同的评价方面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式以及根据内容设置了不同的评价侧重点,例如成本造价就比美观性的评价就要详细一些、重要一些。但是对于二年级实际的水平,以及实际条件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评价内容不能太细、评价标准不能太高,也就是老师的期望值要设置在合适的高度。刚开始,我还加入了记录单的完成度、是否按照图纸施工等考察内容,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难以做到按照图纸施工,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到制作方法及材料的选择上,常常忽略设计图纸的再修改完善过程。这是学生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时间限制等因素造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完成,这就拔高了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这些要求应该作为一个长期目标去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化训练、反复练习,后期可作为高年段的一个评价项目。

不足之处:

1、作品展评环节比较仓促,应该展示各小组的设计记录单,然后进行自评的五星评价,最后提出改进建议,时间的关系没有来得及展开,实为这节的遗憾。

2、为了在一节课上完成整个stem项目活动流程,不得不压缩了很多的环节,学生的讨论、设计修改、作品的制作等都没能有充足的时间去开展。这也是stem 课中绕不开的一个困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