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的概念与特征

合集下载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五 现当代的旅游文学 如 : 朱自清《欧游杂记》 徐迟 《 黄山记》 方纪 《桂林山水》 梁思成 《曲阜孔庙》 刘白羽《长江三日》 刘成章 《走进纽约》 冯骥才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等
第三节 旅游文学名篇赏析
一 旅游诗歌 (一) 旅游诗歌的审美特征 1 画境美 2 意境美 3 理性美
1 画境美
二 旅游文学的功能
(一) 旅游文学的宣传功能
旅游文学作品成为了旅游景观 的最好广告,丰富了旅游资源 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观 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知名度,推 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枫桥夜泊》 张继
(二 ) 旅游文学的审美功能
旅游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 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净化人们 的心灵,具有突出而丰富的美感 价值。
四 元明清的旅游文学 如: 关汉卿《一枝花·杭州景》
《徐霞客游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姚鼐《登泰山记》 黄遵宪《日本国志》
康有为《欧洲十一学发生了根本性的 转变,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文学宗旨上,提倡以世 界先进文化为借鉴,写下了不计 其数的旅游作品,或传播西方文 明,或颂扬东方名胜古迹。
三 游记散文
(一) 游记散文的特点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2.抒怀写意,具有较强的说理性。 3.摹山绘水,具有强烈的美感性 。 4.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知识性 。
1.借景抒情,具有浓郁的抒情 性。
游记散文以写景为主,但 在写景的过程中,往往寓寄着 作者的感情。作者在赏景记游 的过程中,将感情寓于具体的 写景叙事或形象塑造上,通过 景物、情节或人物抒发自己的 感受。
旅游文学
远征
第一节 旅游文学概述
一 旅游文学的界定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 学。主要以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 以及历史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 景观为题材,表达了旅游者及旅 游工作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
中国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要内容,以描写旅游胜地、景色、历史文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作品。

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旅游的认识、体验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旅游文学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旅游随笔和游记。

《河图洛书》、《山海经》、《游记》等是古代旅游文学的代表作品。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旅游文学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旅游文学在体裁上不断丰富,作品类型包括游记、游记散文、旅行随笔、旅行日记、地方风俗文学等等。

作品内容也更加多样化,既有对名胜古迹的描写,也有对人文风情的描述,更多地涉及到旅游与生活、旅游与环境、旅游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旅游文学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也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加深了解和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承。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南宋以后,由于民族矛盾的尖锐, 从宋金抗争到元蒙灭宋,爱国歌声始 终回荡词坛,悲壮慷慨之调,应运发 展,把豪放词风提高到一个新层次。 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
辛弃疾一生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也 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
李清照 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 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 母亲也工词翰,善文章。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 庭教育和文艺熏陶。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善长于 词,亦工于诗文,通晓音律,能书善画,是我国文学 史上罕见的多才多艺的女文学家,艺术家。早期生活 优裕,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丈夫明诚病死,在 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晚年过着孤寂愁 苦的生活。境遇孤苦。 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表现少女,少妇的欢乐生 活以及与丈夫离别后所产生的淡淡的哀愁多属于闺中 生活和咏物之作。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写了一些反映离乱生 活的痛苦以及对故国的思念的具有时代面貌的作品,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知人以论诗。
盛唐边塞诗构成“盛唐精神”的壮丽音节,诗 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例1·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宋词的第二个里程碑——苏轼的词
苏轼的旅游词主要以咏史、咏物、登临怀古以 及描写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为主。 如《念如娇 赤壁怀古》
登临怀古一般是指在游览山水时,面对登山、登楼、临 水或居高临下时所看到的景物或古迹而对过去发生的 历史变迁、重大事件或人物故事产生的追忆、怀想或 感慨。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1.旅游:人们利用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离开长期生活的环境,改变日常的生活内容,变化常规生活节奏,从事不以物质生产、经营谋利或专门处理公务为目的的旅行、观光览胜、休闲度假、购物娱乐等活动。

2.旅游文学: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活动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

3.旅游文学按体裁大致可分成:旅游散文、旅游诗、旅游词曲、与旅游地相关的楹联匾额、摩崖石刻,旅游小说,影视文学。

5.《诗经》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6.当前公认的我国第一篇旅游文学作品是《诗经·郑风·溱洧》。

7.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著名的地理著作,约40万字,主要记述了山川形势、地质水源、名胜古迹及风土人情。

徐霞客精神: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尊重实践、注重实践精神、探索精神、不畏艰险大无畏精神、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精神、献身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热爱人民精神、愚公精神、叛逆精神、乐观主义精神。

8.马第伯(汉)的《封禅仪记》是“我国第一篇游记散文”,是“中国山水游记文学史上单篇登山游记的开山之作”,但存在争议。

9.建安时期,我国古代最早、较为完整的一首旅游诗歌出现了,及曹操的《步出厦门行观沧海》,标志着中国旅游诗的成熟。

10.旅游散文代表性作品: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珈蓝记》。

11.旅游文学的四个时期:孕育期(先秦两汉)、形成期(魏晋六朝)、发展期(隋唐宋元)、兴盛期(明清),历经两千年。

12.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用散文记述习性求经的旅途经历和观感,颇多具体生动的风光描写。

13.楹联诗文学作品中一种独特样式,初见于唐五代时期,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始于北宋,明代流行,清代繁荣。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所做“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第一副楹联;钟云舫的《江津临江楼联》,共有1612个字,至今为止最长的楹联。

14.旅游文学的特点:纪实性与亲历性(强调真实)、形象性与抒情性(文学的法定特点)、地域性与知识性。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学的概念: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

它主要通过对山川风物等自然景观以及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

2、旅游文学的特点:抒情性特点审美特点知识性特点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性特点二旅游文学的特征;1.旅游性。

旅游文学创作反应的对象是“旅游生活”。

旅游是旅游文学的创作的基础,没有现实存在的旅游生活,也就是没有旅游文学。

2.文学性。

旅游文学不是对“旅游生活”的简单记录,而是抒发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审美情趣,是对旅游生活的艺术反映,这就是决定了旅游文学的:“文学性”。

3.地理性。

反映旅游者游历见闻的旅游文学,因精心描写旅游的特有的风土人情而具备地理性,它既强调地质地貌的游览特殊性,也突出民俗风情的独特性。

还展示古今建筑的民族与地方特色。

4.知识性旅游文学作品中容纳大量有关旅游地的知识信息,包括名声知识,历史知识,民俗风情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名人生活逸事,等等。

我们能在享受“美”的同时也得到“知”的启迪也充实。

三学习旅游文学的目的是什么?1。

激发爱国情感,提升旅游文学修养我们祖国地域宽广,山川秀丽,媚俗风情各异,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任务呢景观。

几千年来,在这块文化底蕴丰厚的广袤国土上,产生了大量的旅游文学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作家们写景抒情言志,既描写了祖国河山的魅力景色,有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也重重生活体验。

阅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激发爱国旗杆,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旅游文学作品,是对经典美得描绘,更是对景点没的宣扬。

旅游史上,一两篇诗文名作是一座山峰一条河流一座寺庙,乃至一个城市声名远扬的实力不胜枚举。

不言而喻,如果没有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很难想象今天会有这么多的人去安徽琅琊山。

旅游工作者学习旅游文学可以全面提高修养,可以促进工作,其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四旅游文学的发展史旅游时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我,旅游文学也只有当文学发展到一定的时代才随着旅游生活为萌芽发展成熟起来。

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旅游文学是指以旅游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它描写了旅游者的旅程、旅行经验、风景、文化等方面的感受和体验。

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描述真实的旅游经历:旅游文学的作者通常会亲身参与旅游
活动,亲身感受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真实地呈现给读者。

2. 描绘独特的地域特色:旅游文学通常会以某个地方的独特风景、文化、历史等为主题进行描绘,展示该地的独特魅力。

3. 强调心理体验:旅游文学不仅是描写旅游景点和风景线的介绍,更强调的是旅游者在旅程中的心理体验,包括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对新事物的探索和发现,还有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4. 深化人文关怀:旅游文学不仅仅是对美景的追逐,更深入探
讨人文关怀,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之间的交融以及旅游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等问题。

总之,旅游文学是一种通过旅游经历来展现人文关怀、自然风光和心理体验的文学形式,它在多个层面上将读者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世界。

- 1 -。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

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一)旅游文学的概念和旅游功能从形式上看,旅游文学是属文艺性质的范畴,具有独立文学的体系。

但是从内容上看,它又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属于旅游文化系列,也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一项特殊类型,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旅游文学的内涵,也就是它反映的对象、题材是旅游生活和旅游行业。

“旅游文学”虽然是在旅游事业蓬勃发展之际出现的新概念、新名词,但是就其内容来说,却早在我国古典文学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出现过,如“山水文学”、“旅游文学”作品,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碑记、楹联等,很早就已存在,而且数量极多。

特别是描写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的诗歌、散文更是不绝于书。

这说明旅游文学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的。

其前身可以说就是“山水文学”、“游记文学”之类,只是还没有称为“旅游文学”罢了。

那么旅游文学是研究什么的呢?它的旅游指导价值如何估计?与旅游地理又有什么关系?对这些问题应该一一作出系统的回答。

有人提出,凡是因旅游而产生的,或者在旅游生活中所能引起游客兴趣的文学作品,均可统称为旅游文学。

也有的说,游客到某一地区,看到锦山绣水,名胜古迹,触景生情;或导游人员向游客介绍山水胜景、风土人情,这种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包括写、讲、歌、颂、刻等,向社会传递信息和宣传,都叫旅游文学。

还有人认为,旅游文学可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都可以归为大的旅游文学的范围;狭义的即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如游记文学,它属于纪实性文学,也属于报告文学的一种,而不过是关于旅游的文学报告。

当然,上述种种表达形式,不外乎讲述、抒情、议论等几类,所以我们在给旅游文学下定义时,是否可这样表述: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对象,以抒写、讲述、议论等多种形式,反映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

这一定义有三个出发点:第一,从旅游角度考虑,认为旅游性是旅游文学的最基本特征,不能离开旅游者的旅游生活和活动。

什么是旅游文学

什么是旅游文学
隋唐时期
旅游文学 游记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 曰奉壹。
旅游文学 宋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旅游文学 宋词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旅游文学 元散曲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http://www. wuzha ng paizhajinhu a.co m http://www. wang shang zhajinhua 888.co m
旅游文学 《望庭湖赠张丞相》 (前四句)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旅游文学 唐代山水诗
《山居秋暝》 王 维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记述旅途见闻,描写旅游地各种自然与人 文景物,记叙、评介旅游地现实状况、社 会习尚、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古迹 等,表达作者由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思想、 感情、见解的文学。
http://www. wuzha ng paizhajinhu a.co m http://www. wang shang zhajinhua 888.co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旅游文学的概念与特征
摘要:旅游是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特性的活动,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资源的根本性推动,旅游文学作品作为人文资源的一类,是我国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助推剂。

本文旨在通过对旅游文学的概念与特征分析,来进一步明确该类资源的界定与价值,从而为旅游文学作品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关键词:旅游文学;旅游资源;特征
随着旅游活动的展开,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依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因此,我国旅游业,在很多地方还将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推进剂和重要的组成部分。

旅游是兼具经济和文化双重特性的活动,我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对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

旅游资源包括自然创造物和人工创造物,它既有物质层面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古迹,也有精神层面的民俗与文化活动。

一、旅游文学的概念
事实上,在我国,旅游文学概念的提出与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现代旅游活动已经从其他人类社会活动中独立出来,其内容和范围的丰富性,已经远非传统的山水文学或游记所能覆盖了,而日渐庞大的旅游者团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不仅希望在旅游观赏中借助文学作品充实自
己的旅游活动,还希望将自身的经历反映在描写旅游活动的文学作品中,成为别人游览时欣赏的对象,因此,旅游文学的概念就呼之欲出了。

有人提出,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写旅游者以及旅游工作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文学。

”①这一概念围绕旅游活动展开,能够覆盖旅游“行游食宿娱”各个层面,强调了旅游生活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文学作品的作者可以是旅游业的从业者,也可以是旅游者,这样不仅拓宽了旅游文学的范围,而且也符合旅游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的现状,因此被许多研究者广泛接受。

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旅游的蓬勃展开,各地在旅游开发和服务活动中对于人文资源越来越重视,为了进一步突出本地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一些地区开始从各类文学作品中寻找可以为旅游开发所借用的要素,这其中也包括原本与旅游活动没有直接关联性,但是在旅游者中有很强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文学作品。

综上所述,旅游文学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属于旅游资源分类下的人文资源,包括一切对旅游者有旅游吸引力的文学作品;从狭义上讲,专指描述旅游活动与感受的文学作品。

考虑到开发旅游产品和接待服务的需要,本文主要采纳旅游文学广义上的定义。

二、旅游文学的特征
为了进一步理解旅游文学的概念,就有必要了解旅游文学的一般特征。

通常说来,旅游文学作品大致有以下几个特征:(1)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片段来激发旅游者的好奇感
对于国民经济而言,旅游业隶属于第三产业,旅游活动也只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对于个体而言,旅游者的旅游经历和感受也只是他本人整个社会经历的一部分。

旅游文学的这一特点在我国古代的山水文学中就已经有了明显的表现。

例如唐朝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虽然并未对庐山的其他自然与人文景观进行全面的描述和介绍,但通过描写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丽景象,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使游客一提到庐山,自然而然地就将庐山瀑布作为庐山的形象代表。

(2)以强烈的美感来引导旅游者进行代入式体验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整个旅游过程就是一个追求美的过程,因此旅游文学作品必然具有强烈的美感才能激起旅游者的共鸣,让其切实体会到旅游活动的魅力所在。

因为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旅游文学的审美内容也多种多样,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在旅游文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旅游者在许多情况下就是专为欣赏某一形态美而外出旅游的。

事实上,旅游文学的美感往往通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抒发的强烈情感而打动读者,从而引导读者在参加旅游活动时产生强烈的代
入体验,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旅游活动中,因文学作品的描述而对景点产生向往,在景点游览中参照文学作品的描述来认知和强化现场感受,仿佛代替作者而进入到作品与景致合一的场景中,从而和旅游文学作品描述的情境产生了共鸣。

(3)以丰富的知识性来满足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人类共有的好奇心是旅游活动大规模展开的主观原因之一,而好奇心的产生来自于旅游者事先获取的对于旅游目的地与定居地之间的强烈的差异性的信息;并且,为了保证异地旅游活动的顺利展开,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旅游者需要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来选择目的地、安排行程和学习欣赏旅游景点的价值。

(4)以广泛的体裁形式来满足不同类型旅游者的选择渠道的需要
从旅游文学的概念来看,旅游文学作品的覆盖范围还是非常广泛的。

它既包括古代传统的描述山水和风俗人情的诗词、歌赋、游记、楹联、碑铭等,也包括现代旅游散文、小说等。

这就为不同阅读层次和偏好的旅游者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渠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来选择最容易接受的体裁形式去了解景区。

(5)以作品价值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来体现其与旅游资源密不可分的关系
旅游文学作品作为旅游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具
有垄断性特质,往往从属于作者生活地和作品中涉及的地点,但是旅游文学的价值评定也要服从旅游资源的分级评价标准来进行综合的考量。

例如莎士比亚、歌德、安徒生等人,其故居即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与他们作品的质量当然有关,不过更重要的是与他们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有极高的知名度,以及其故居处于欧州旅游发达地区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
注解
①冯乃康,《古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旅游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 6页。

参考文献
[1] 张璟.旅游文学研究述评[j].旅游科学.2009(02)
[2] 韦国兆.近十年中国旅游文学研究综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4)
[3] 付立红,贾鸿雁.南京市文学资源旅游开发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
[4] 王军华,王磊.试论我国文学旅游资源的概念及分类[j].鄂州大学学报.2005(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