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概论(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 其百度文库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与春气相通应;
肝的功能:肝为刚脏,其性易亢, 并喜条达舒畅。肝藏血,能调节血 量。其荣在筋,其华在爪,开窍于 目。肝的经脉与冲任相连,与月经 有关。
肝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在人
体活动时,肝把所藏的血液输出,以供机 体需要;在人体静息时,部分血液回流到 肝脏贮存起来,这就是中医书中所说的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肝脏。” 肝能藏血,血能养肝,如阴血亏损,可致 肝阳偏亢,发生头晕、视物不清、或者是 筋肉拘挛、屈伸不利等症;肝气不舒,可 致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症。肝藏血的 另一个含义是能防止出血,若藏血功能发 生障碍,就可能发生出血症。
整体观念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三大方面: 生理上的整体性 病理上的整个性 诊断、治疗上的整体性
一性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
天人合一观念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 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 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 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 母也。”
2、春秋战国、秦汉—中医理论 体系 的奠基阶段
3、晋至隋唐—中医学分化、融合和发展 阶段
4、宋至金元—学派涌现、理论突破阶段
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药学巨著:《神农本 草经》;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原则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人是有机的整
天人相应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根据证候确定治疗
所谓辨证:
常,则人的精神充沛、意识清晰、思维敏
捷;一旦发生障碍,则可出现各种病症,
如惊悸、健忘、失眠、发狂、喜笑不休、
昏迷、谵语等。
(2)主血脉
心与脉相连,血液所以能在血管内循环, 全靠心气的推动。心气的强弱,直接影响 血的运行,这可以从脉博上反映出来,如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和缓有力;心 气不足,血脉空虚,则脉细弱无力;气来 不匀,血脉瘀滞,则脉律不整,有歇止 (称促、结、代脉)。
阴阳变化的一般规律: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

(3)阴阳消长

(4)阴阳转化
4·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 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5·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木 土水火金木;
五脏及其生理功能:心肝脾肺肾
心:主血,主神志;在体合脉,其 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 液为汗,与夏气相通应;
辨 证 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之一 包括辨证和论治两大方面
辩证
辨证——即采用望、闻、问、切等诊法
收集病史、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 导下,通过分析综合,去粗取精,去伪 存真,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发展阶段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 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辨证的过程就是对病人作出正确、 全面判断的过程。
心的功能: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 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它的 主要作用是主血脉,为人体血液运 行的动力所在。心脏的博动力称为 心气;营养它的血液称为心血。心 又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主。其华 在面,开窍于舌。
(1)主神志

心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相当
于高级神经活动。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正
就是将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所收 集的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 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正邪之间的关 系。从而辨别疾病属于何种证候。
中医学理论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整体观 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人是一个有机 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 环境的统一性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 所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其相通应的
中医的学科属 性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 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 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 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 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 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 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 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 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 建起到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 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 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 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 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 用。
中医药发展简史
1、远古时代----中医学的萌芽阶段
中医受到古代哲学 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 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 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 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 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成于发展过程中, 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 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 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 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
中医药学概论
主讲教授:林 仲


中医药学是中医学和中药学的合称,侧重反映 中医与中药两者共同发展,密不可分。
中医药学概论是介绍中医学、中药学以及方剂 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及方剂学的基本 理论,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中药及 方剂的功效及临床应用等基础知识。
论治
论治----即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 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 治疗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 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原则、
选择治疗的手段和方法。 治疗的效果又是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
据。
阴阳五行
3·阴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关系:对立 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史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 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 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 老、已得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 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中医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史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 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的属性, 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 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 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 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 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 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