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部地区冰雹灾害分析及防御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

冰雹发生成因分析及其防御对策近年来,冰雹天气频繁出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应对冰雹天气,必须了解冰雹的发生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御对策。
一、冰雹发生原因冰雹是由于大气中湿度高、温度低,且上升气流较强,气象条件复杂而引起的一种天气现象。
冰雹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 气温变化当大气中温度低于0℃时,水汽会迅速转化为雪晶、冰粒或霰,随着上升气流的作用,这些雪晶、冰粒或霰会不断增大并降落到地面,最终形成冰雹。
2. 上升气流上升气流是冰雹形成的必要条件。
通常情况下,水汽在地面受热后上升到空气中,遇到冷空气后会凝结成水滴或冰晶。
这时,若上升气流强劲,则水滴或冰晶会不断上升和冷却,最终形成冰雹。
3. 对流天气对流天气是冰雹发生的常见气象环境之一。
在一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如高温高湿,太阳光辐射强等,地面产生的对流上升气流强烈,促进了冰雹的形成。
二、冰雹的防御对策冰雹对人类、动植物和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为了减少冰雹带来的损失,必须制定科学的防御策略。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冰雹防御对策:1. 建造冰雹避难设施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可以建造冰雹避难设施,如深地贮物库、冰雹飞碟等,它们可以为农民和畜牧民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难场所。
2. 利用防御网防御网可以在冰雹来临之前搭建,在空中拦截大小不一的冰雹。
防御网主要分为金属网和塑料网两种类型,这两种材料坚固耐用,可以有效地抵御冰雹的袭击。
3. 利用化学药剂在冰雹天气来临之前,可以在空中喷洒一些高能量化学药剂,对冰雹进行“化学攻击”,从而把冰雹打散、缩小或消失。
4. 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人们还可以从源头预防冰雹的发生,如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完善农业设施装备,充分利用气象服务等方法,以此减少冰雹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总结冰雹是一种复杂的气象现象,可以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影响。
为了有效地防御冰雹,必须了解冰雹的发生原因和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御对策。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御和预防措施,才能减轻冰雹给人们带来的损失,保障大家的生命财产安全。
甘肃农业防灾措施方案

甘肃农业防灾措施方案一、背景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势较高,山脉纵横交错。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影响,甘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如干旱、洪涝、冰雹等。
这些自然灾害给甘肃的农业产量和农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制定有效的防灾措施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干旱防灾措施甘肃干旱频繁,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干旱防灾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甘肃干旱的防灾措施建议:1. 提升农田水管理能力:建设灌溉系统,加强水资源的调配和利用。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使用水资源。
2. 发展耐旱作物和抗旱品种:研究培育适应干旱条件的作物和品种,提高农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
3.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减少干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4. 加强土壤保水保肥工作:采取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功能,增强土壤的吸湿保水能力。
三、洪涝防灾措施甘肃洪涝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以下是针对洪涝灾害的防灾措施建议:1.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涝渠道和水库建设,提高抗洪排涝能力。
2.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网络和早期预警系统,提前预知洪涝的发生,及时采取救灾措施和农作物转移。
3. 发展旱涝综合养殖:推动农民发展旱涝综合养殖,通过养殖业的多样化,降低单一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和农民收入的波动。
4. 科学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根据水情制定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减少低洼地种植易受洪涝影响的作物,合理分配风险。
四、冰雹防灾措施冰雹是甘肃常见的灾害之一,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威胁。
以下是冰雹防灾的措施建议:1. 提高农田防雹能力:在农田周围种植高大树木作为防护屏障,减少冰雹对农作物的直接冲击。
2. 推广冰雹防护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天气雷达、冰雹防护网等,提前预警和防护冰雹灾害。
3. 加强农业保险服务:推广农业保险,为农民提供冰雹灾害的赔付和救济,减轻农民因冰雹造成的经济损失。
天水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天水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作者:陈薇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19年第02期摘要 ;总结天水市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
关键词天水市;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对策中图分类号:S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2-080-02DOI: 10.19383/ki.nyzhyj.2019.02.033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main types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ianshui City and their harm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provide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Key words ; Tianshui City;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天水市位于西北隆中黃土高原与西秦山地干旱、半干旱气候交错地带,地形地貌错综复杂,有明显的气候差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升温快,秋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
受到境内特殊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天水市干旱、春季晚霜冻、连阴雨、冰雹、雷暴等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危害大,因气象灾害引发的洪涝、地质灾害及生物灾害等时有出现。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天水市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几乎占所有自然灾害的80%以上。
通过分析天水市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气象部门制定相关的防灾减灾对策,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科学性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降低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提供参考依据。
甘肃省定西市冰雹灾害分析及防御研究

甘肃省定西市冰雹灾害分析及防御研究本文主要根据近30 a 冰雹落区、地形地貌对冰雹天气发生发展的影响、冰雹移动路径分析表明,并结合冰雹预报预警,提出人工消雹作业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消雹试验效果,为防雹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标签:甘肃定西地区冰雹地形地貌移动路径防御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背景下,甘肃省极端气象事件显著增多,尤其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严重损失。
冰雹是由生命期较长的强风暴系统产生的强对流天气现象之一,具有影响范围较小、发展速度快、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其危害主要来自雹块,通常对农作物及人畜带来较大损失。
本文主要以定西地区的冰雹灾害为例,重点围绕定西地区的冰雹灾害的形成因素及防御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1冰雹天气气候特征根据资料统计,定西市冰雹均产生在雷阵雨天气中,而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后半夜至上午出现冰雹的几率很少。
降雹过程是一个局地性很强、历时短的天气事件。
据定西市各县冰雹天气记载,最大冰雹直径49 mm,最大冰雹平均重量25 g,最长连续降雹时间32 min。
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冰雹云的移动方向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明显。
其次是年际变化大,有的年份连续发生多次,有的年份则发生次数很少。
从春季3月下旬开始偏南暖湿气流开始北上,加上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具备了产生雷阵雨天气的条件。
定西市冰雹天气均产生在雷阵雨天气中,具有大气层结不稳定和气流强烈辐合上升运动条件。
2地形地貌影响及冰雹移动路径2.1气流因素。
在高空西北气流冷平流型和西南气流暖平流型作用下,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会造成不同的中小尺度系统。
冷平流下山脉约束和阻碍冷空气活动,使山外地面气压升高比山区大,形成系统性谷风; 暖平流下则相反,形成系统性山风,在这2种环流背景下,地面高低压活动地区正好相反。
在西北地区冷平流型下,渭河河谷则为高压活动区,暖平流型下则相反。
2.2地势因素。
定西地区有洮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山脉纵横,地形复杂,位于安定西北部的马衔山、安定—陇西—渭源交界处大营梁、陇西—漳县交界处镢头山,陇西—武山交界处华林山,陇西—通渭交界处牛营大山和华家岭,这些山脉高度均在2 400 m 以上,高山沟壑交错的地形地貌与冰雹天气的发生发展和落区关系密切。
甘肃省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

1甘肃省降水气候特征1.1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甘肃省各地年降水量在40~800mm 之间,年降水量以东南多、西北地区少,中部地区也存在着1个相对的少雨带,年降水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图1),大致可分为甘南高原、中部黄土高原和甘南山区丘陵地带3个明显的降水区域,以乌鞘岭为界限,以西地区降水明显较少,而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相对偏多。
1.2降水量时间分布特征1.2.1年降水量时间分布特征。
1951—2005年甘肃省年平均降水量为244.4mm 。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甘肃省年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变化趋势,但整体趋于减少,变化幅度有一定的差异。
其中在甘南高原区,1951—1968年为枯水期,年降水量一直处于历年平均值以下,且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1981—2005年期间甘肃省年降水量相对稳定,各年份降水量在历年平均值上下略有浮动;在甘肃中部黄土高原地区,除个别年份外,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周期性变化趋势,且降水量变化周期随纬度减小而缩短,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低纬度的兰州市降水量变化周期为1~2年,而高纬度的高台降水量变化周期则为4~5年;黄土高原地区各站点年降水量距平累积曲线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兰州市枯、丰水周期短,呈明显的变化频率,且年降水量整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则具有稳定的枯、丰水周期交替变化频率。
1970—1978年降水量距平值为负,年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属枯水年;1978—1988年,陇南地区年降水量距平累积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降水量趋于增多,该时期为丰水期;1988—2005年,年降水量距平值又为负,说明该地区年降水量趋于减少,呈现枯水阶段,且这种趋势将持续一段时期。
1.2.2降水量月变化特征。
受季风影响,甘肃省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在6—8月,期间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70%。
以甘肃省康县、安西、张掖、兰州为代表对甘肃省降水量月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甘肃省年降水量呈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月分布特征。
甘肃陇南核桃产区常见灾害天气及其防御

甘肃陇南核桃产区常见灾害天气及其防御作者:李新林等来源:《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13年第5期甘肃陇南核桃生产易受干旱、低温冻害、冰雹、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影响,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
针对不同灾害性天气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对核桃安全生产十分重要。
1 灾害性天气的种类陇南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居内陆腹地,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由于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四季分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据气象部门1971年以来的数据记录,受季风气候、西南暖湿气流、西伯利亚冷气流影响,陇南地区干旱、暴雨、冰雹、低温冻害、连阴雨、高温高湿等气象灾害频繁、交替发生,对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发展造成很大危害。
1.1 干旱陇南干旱出现的频率比较高(62.3%),三年两头旱,十年一大旱,特别是春旱、春末初夏旱、伏旱、秋旱危害最为严重。
春旱发生在4—5月份,春末夏初旱发生在5—6月份,伏旱发生在7—8月份,秋旱发生在9—10月份。
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流域半山区,徽县、成县、两当县中部,西和县北部及武都区、文县部分低海拔区为干旱高风险区;宕昌县和武都区、文县西北部高海拔区为干旱低风险区。
1.2 低温冻害主要包括冬季冻害、晚霜冻害、冷害、冻旱害等,其中晚霜冻害(倒春寒)是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据气象资料分析,1971—2010年每年都会出现霜冻天气。
陇南低温冻害风险由高到低,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递减。
宕昌县、礼县和武都、文县西北部及西和县北部、康县中部为低温冻害高风险区;两当县、成县、徽县,以及武都区、文县海拔1 200 m以下区域为低温冻害低风险区。
1.3 冰雹每年3—11月几乎每个月都有冰雹,主要集中在4—8 月,尤以5月、6月最多,4月次之,11月最少。
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存在差异,各地降雹的峰值月也不一样,宕昌县、两当县主要在4月,文县、礼县在5月,徽县、西和县、成县在6月,而武都、康县主要出现在5月、7月、8月。
宕昌县基本上每年出现3次冰雹,武都、西和县基本每年1次,礼县、文县大致每两年3次,其余4县多为2~3年1次。
甘肃地震的地质特征及其灾害影响

甘肃地震的地质特征及其灾害影响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甘肃地区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常年处于地震活跃区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甘肃地震的地质特征及其灾害影响。
甘肃地区地震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复杂、断裂发育。
首先,甘肃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构造相对复杂,地壳运动频繁。
其次,甘肃地区断裂发育,沿着该地区走向的断裂带密布,如甘南—甘南—湟中断裂带、甘南—树县—滚川—宽乃木林断裂等。
这些断裂具有一定的活动性,使得地震风险加大。
甘肃地震的灾害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严重危及居民的生命安全。
由于甘肃地区地震频发,当地的建筑物抗震设防水平相较其他地区较低,因此易受到地震的摧毁。
其次,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滑坡、地面沉降、土石流等也会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甘肃地区植被脆弱,土壤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地震一经发生,这些次生灾害往往会相继而来。
最后,地震可能造成基础设施的瘫痪,如交通、供电、通讯等系统的中断,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为了降低甘肃地区地震带来的灾害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灾减灾措施。
首先,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地震监测仪器的布设和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对于减少人员伤亡有着重要作用。
其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加强抗震设防标准,对新建的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改造老旧建筑物,提高其抗震能力。
此外,开展地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地震应急意识,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应对能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甘肃地区地震的地质特征以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为主要特点。
地震对当地的灾害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破坏、次生灾害和基础设施中断等方面。
加强地震监测与预警、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及加强地震宣传教育等措施可有效降低地震带来的灾害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冰雹的应对措施

冰雹的应对措施冰雹是一种天气现象,指在雷雨云中形成的冰粒或冰球从云中坠落到地面的过程。
冰雹一般伴随着强烈的雷雨和风暴,对农作物、房屋和交通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减轻冰雹带来的影响。
一、农作物保护冰雹对农作物的破坏是最为明显的。
当冰雹来临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保护:1. 建立农作物保护网:在农田中安装农作物保护网,能够有效阻挡冰雹的降落,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损害。
2. 提前收割:如果预测到有冰雹天气,可以提前收割农作物,避免冰雹对成熟农作物的破坏。
3. 喷洒冰雹防护剂:在冰雹来临前,喷洒冰雹防护剂可以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冰雹对农作物的压力。
二、房屋保护冰雹对房屋的破坏主要体现在玻璃、瓦片和外墙等方面。
为了减轻冰雹对房屋的损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安装防冰雹网:在房屋的外墙和屋顶上安装防冰雹网,能够有效阻挡冰雹的降落,减少对房屋的冲击。
2. 更换抗冰雹材料:在建造或翻修房屋时,可以选择使用抗冰雹材料,如安全玻璃和防冰雹瓦片,提高房屋的抗冰雹能力。
3. 加装保护层:在房屋外墙上加装保护层,如保温层或防冰雹膜,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三、交通安全冰雹对交通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为冰雹会导致道路湿滑,降低车辆的抓地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减速慢行:遇到冰雹天气时,驾驶员应减速慢行,保持安全车距,避免紧急制动导致车辆失控。
2. 使用防滑链或防滑胎:在冰雹天气中,车辆使用防滑链或防滑胎能够增加车辆的抓地力,提高行驶安全性。
3. 打开车辆灯光:冰雹天气中,能见度较差,驾驶员应将车辆灯光打开,提醒其他车辆注意安全。
四、人身安全冰雹对人身安全也存在一定的威胁,因为冰雹的降落速度较快,如果被冰雹击中可能会造成伤害。
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寻找避难所:在冰雹来临时,人们应尽快找到安全的避难所,如室内或遮蔽物下,避免直接暴露在冰雹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 肃 中部地 区冰 雹 灾 害 分 析及 防御
张定全 , 张 玲2 ,彭永 武
(. 1 甘肃省陇西县气象局 , 甘肃 陇西 7 8 0 ; . 4 10 2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 院, 甘肃 兰州 7 0 2 ) 30 1
摘
要 :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背景下 , 在 甘肃 中部地 区极 端气象事 件显著增 多 , 其是冰雹 灾害频 繁发 尤
F g 3 N rh s r u e o ali h i 。 o t we t o t fh i n t e c n rlr go fG n u e ta e in o a s
,, A e ,122: —0 l4 ol , 。 g219 ) 2 7 Ⅱ z r y 0 ,( 2 5 2 7 。 0 6
生, 给农业 生产造成 了较严重损失 。根据近 3 0a冰雹落区 、 地形地貌对 冰雹 天气发生发展 的影 响 、 冰
雹移动路径分析表 明 , 中部地 区雹 云生 成发展和移动路径除受天气系统影 响外 , 复杂的地形地貌 是影
响降雹 的最 主要 影响因子之一 。结合冰雹预报预警 , 出人工消雹作业流程 , 提 取得 了良好 的消雹试验 效果 , 为防雹减灾提供 了科学依据 。 关键词 : 冰雹 ; 地形地 貌 ; 移动路径 ; 防御
各 月冰雹 发生次数
F g 1 T e mo tl i s o al c u r d i h i. h nhyt me fh i o c re n t e
c n rlr go fGa s r m 9 t 0 8 e ta e in o n u fo 1 71 o 2 0
其次 , 午后出现的地方性分散 的多个热对流单体云 团, 在地形 的动力和热力作用下 , 将其多个单体云团 迅速发展合并成为超级单体对流云团 , 这类超级单
体对 流 云 团生 消 较快 ( 般 3~1 n 最长 不 超 过 一 0mi, 2 i) 在安 定 、 0mn , 临洮 、 源 、 渭 、 县 、 县 和 陇 渭 通 岷 漳 西均 可 出现 , 亦称 为“ 方性 雹 云 ” 地 。这 类 地 方性 雹 云影 响 范 围较小 , 不 足 1 m , 有 一定 毁 坏 性 , 多 0k 但
雹 。岷 县是 出现 冰雹 最 多 的一 个 县 , 平 均 达 7 d 年
雹落 区及地形地貌对冰雹 天气 的发生发展 、 移动路
径 的影 响 。
1 冰雹 天气气候 特征
根据 资料 统计 , 中部 地 区冰 雹 均 产 生 在 雷 阵雨
天气中 , 而且多 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前后 , 后半夜至上 午 出现冰雹 的几率 很少 。降雹过 程是 一个 局 地性很 强 、 时短 的天气事件 。 历 据定西市各县 冰雹 天气记
动方 向有 明显 改 变 或 加 强 ( 或减 弱 ) 雹 云 移 动 路 。 径 主要 是北 方 路 径 ( 2 和 西北 路 径 ( 3 , 方 图 ) 图 )北 路 径是从 安定 向南 移动 中分 成 2路 , 路 直 接南 下 一
影 响陇西一通渭等地 , 分支后的另一路影 响会宁等
图 1 17 — 0 8年 甘肃 中部地 区 9 1 20
2 o afi eH 2』9 )4—r 4 I u fA £)) D,( : 2 6 Jr rMez, 』222 5 no d 。。, g 6 J
第2 期
张定全 等: 甘肃 中部地 区冰雹灾害分析及防御
27 4
lO 2 l) () f
8 0
貌属高原形态 , 西秦岭北支褶皱带 , 南有 长江 、 黄河
干
旱
气
象
2卷 9
地; 西北方路径 比较复杂 , 在移动 中分支 比较多 , 影 响范 围 大 , 安定 或 临洮 途经 渭源 进人 陇西 , 从 或从 临 洮途经渭源进入漳县和陇西 ( 3中黑箭头方 向) 图 , 途 经陇 西 的分成 2路 进 入通 渭 和武 山 ; 县 的 冰雹 岷
2 5间 , 损坏农户房屋 19户 50间 ; 6 6 农作物受 灾面 积 3 0 .7h 部分乡村道路 、 电等设施 受损 , 30 m , 4 供 直接 经 济损失 3147 7 .3万元 。
选 用定西 市 安定 、 陇西 、 临洮 、 通渭 、 源 、 县 、 渭 漳
总次数达 3 5次 ( 1 , 4 图 ) 年平均 9 1d 次 ) 多发 . ( ,
冰雹云的移动方向受地形地貌的影响明显。其次是 年 际变 化大 , 的年份 连续 发生 多 次 , 的年 份则 发 有 有
生 次数很 少 。 从 春 季 3月下 旬 开 始 偏南 暖湿 气 流 开始 北 上 ,
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 , 其危害主要来 自 雹块 , 通常对 农作物及人畜带来较大损失 。定西市是甘肃省中部
2 地形地貌影响及冰雹移动路径
陈乾 曾指 出: 雹暴气候 中系统 的发生源地 “ 和冰雹移动路径与中尺度地形密切相关 。在某等高 面上 山脉对边界层压 、 湿 日变化 的影响 , 温、 可在 山 脊形成热低压和水汽汇集 , 产生山谷 环流辐合上升 气流, 并在 山脉陡坡区有非绝热能量锋生成等 , 它对 触发雹暴有重要作用 ” 。张强等对西北地区冰雹天 气的发生发展 , 从地形对 冰雹云触发机制和地形对 热力对流活动的影 响进行 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I 。 4 在高空西北气流冷平流型和西南气流暖平流型作用 下 , 形 的动力 和 热力 作 用 会 造 成不 同 的 中小 尺 度 地 系统 。冷平流下山脉约束和阻碍冷空气活动 , 山 使 外地面气压升高比山区大 , 形成系统性谷 风; 暖平流 下则相反 , 形成系统性 山风 , 在这 2种环流背景下 ,
路 径来 自甘 南 , 以西 路径 为 主 。根据 落 区分析 , 北方 路 径 和西北 路径 均 存在 明 显 的 “ 打 老路 ” 规律 。 雹 的
强烈辐合上升运动条件是 产生雷雨天气 的必备条
件 , 预报 雷雨 在技 术 角 度 上 看 要 比预 报 冰雹 容 易 故 许 多 。冰 雹天气 多为范 围小 、 消快 为特 点 , 生 预报 上 存在 一定 的技 术难 度 。迅 速判 断是 否是 冰雹 云是 决 定 消雹作 业 的基 本要求 , 临近预报 和 分析 上 , 们 在 我 主要采 用 的方法 是 : 8时 欧亚 5 0h a高 空 图上 ①O 0 P 有 无符 合形 成雷 阵 雨 的 天气 形 势 ; 云 图上 看 云 状 ② 和云顶 高度 来判 断 有无 冰雹 , 状 以积 雨 云 为 主 的 云
图 2 甘肃 中部地 区冰雹北方路径示 意
F g 2 No t o t fh i i h i. r r u e o al n te h c n rlr go fGa s e ta e in o n u
地面高低压活动地区正好相反 。在西北地区冷平流 型下 , 渭河河谷则 为高压活动 区, 暖平流型下则 相
山沟 壑交错 的地 形地 貌 与冰雹 天气 的发 生发 展和 落
区关系密切 。根据 出现冰雹 区域资料统计 , 中部地 区冰 雹天 气过 程 , 源 于马衔 山东 南坡 , 发 主要 影 响路
径 是 榆 中一 安 定 区一 陇 西县一 通 渭县 等地 。岷 县地
图 3 甘肃 中部地区冰雹西北路径示意
地 区强对 流天 气 多 发 地 之 一 , 2 1 如 00年 5月 2 7— 3 日, 西市 安定 、 0 定 陇西 、 洮 、 临 漳县 、 县等 县 区遭 岷 遇冰 雹 、 洪涝 灾 害袭击 , 造成 5县 区的 l 乡镇 、9 7个 4
个村 、 8 89 3户 、0 2 6人 受 灾 ; 塌农 户 房 屋 9户 4 4 倒
加上冷空气活 动仍较 频繁 , 备 了产生雷 阵雨 天 具 气 的条件。定西市冰雹天气均产 生在雷阵雨 天气 中, 具有大气 层结 不稳定 和气 流强 烈辐合 上升 运 动 条 件 。根据 17 20 9 1~ 0 8年 资 料 统 计 , 西 市 在 定
3~1 期 问 均 可 出现 冰雹 天气 ,8a中 出现 冰 雹 1月 3
( ) 最 多 年 达 1 ( ) 冰 雹 天 气 危 害程 度 存 次 , 5d 次 。 在 明显 的季 节 性 变 化 ,0月 中 旬 至 次 年 3月 出 现 1
冰雹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
收 稿 日期 :0 0~0 21 9—3 改 回 日期 :0 0—1 0; 21 2—1 9
基金项 目: 肃省气 象局第 五批十人计划项 目资助 甘 作者简介 : 张定全( 9 5 , , 15 一) 男 甘肃会宁人 ,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天气气候 预测和气 象灾 害防御研究 . m i zd5 0 2 6 .o E— a : q6 9 @1 3 cr lh n
中图分 类号 :4 2 P 8 文献标识码 : A
引 言
冰 雹是 由生 命期 较 长 的强风 暴 系统产 生 的强对 流天气 现象 之 一 , 有 影 响 范 围较 小 、 展速 度 快 、 具 发
载 , 大 冰雹 直径 4 最 9mm, 大 冰 雹 平 均 重 量 2 , 最 5g 最长 连续 降雹 时 间 3 n 2mi。冰雹 天气 的发 生发 展 和
A0 1 9
分水 的岷 山 、 大拉 梁 , 有 洮河 、 北 渭河 分水 的木寨 岭 ,
羹0 6 翼0 4
2 O
0
八 / 厂s \ / ~\ l
. . . .
全境地形复杂 , 东部是降雹最多区域 , 年平均达 7d ( , 次) 最多年达 1 ( ) 5d 次 。由于形成雹云势力和范 围不 同 , 移动 过 程 中受 地形 地貌 影 响也有 差别 , 在 移
第2 9卷 第 2期 21 0 1年 6月
文章编 号:0 6—73 ( 0 1 0 0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 6 9 2 1 )一 2— 2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