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基本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

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淡水鱼养殖百科知识点总结鱼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其中淡水鱼一直以来都是广大人们的喜爱对象。

淡水鱼养殖是一门重要的水产养殖业,本文将对淡水鱼养殖的百科知识进行总结。

一、养殖类型1. 家庭养殖:家庭养殖是指在自家的鱼塘、池塘等场地饲养少量的淡水鱼类。

适合种植鳙鱼、鲤鱼等。

2. 规模养殖:规模养殖是指在专业的水产养殖场进行大规模的淡水鱼养殖,主要种植草鱼、鳙鱼等。

3. 鱼塘养殖:鱼塘养殖是指利用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鱼塘进行淡水鱼类的养殖。

常见的鱼塘有塘场、堰塘等。

4. 渔场养殖:渔场养殖是指在水体中设立专门的渔场,进行淡水鱼的养殖。

一般采用湖泊、江河等水域进行。

二、鱼种选择1. 草鱼:草鱼是淡水鱼类中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生长快,适应性强,适合规模化养殖。

2. 鲤鱼:鲤鱼易于饲养和管理,适应环境广,也是淡水鱼养殖中常见的品种。

3. 鳙鱼:鳙鱼品质好,肉味鲜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养殖难度相对较高。

4. 鲈鱼:鲈鱼肉质鲜美,适应性强,养殖技术相对容易掌握。

三、水质管理1. pH值控制:鱼类对水体的pH值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应保持在6.5-8.5之间,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2. 水温调控:不同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适时调整水温,一般常用的水温范围在20-30摄氏度之间。

3. 水质净化:保持水质清洁是淡水鱼养殖的关键之一,可以采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等进行水质净化,保持水质稳定。

四、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淡水鱼养殖常用的饲料有鱼粉、豆粕、稻谷、麦麸等,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饲料种类。

2. 饲料投喂:根据鱼类的生长状况和饥饿程度进行合理的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或者饥饿。

3. 饲料比例:饲料的比例需要根据鱼类的生长期和饲养密度进行合理配置,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

五、疾病防治1. 疫病防控:淡水鱼养殖常见的疾病有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需要加强水质管理和定期进行疫苗接种,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养金鱼常识与技巧

养金鱼常识与技巧

养金鱼常识与技巧金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观赏鱼类,其美丽的外貌和活泼的性格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要想成功地养金鱼,需要掌握一些常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养金鱼的基本知识、水质管理、饲养技巧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养护金鱼。

一、基本知识1. 金鱼的种类金鱼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红白、黑色、蓝色、黄色、橙色等。

不同种类的金鱼有着不同的外形和性格,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养护能力选择适合的品种。

2. 养鱼的场所金鱼可以在水族箱、鱼缸、池塘等地方养护。

不同场所的养鱼环境和设备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场所。

3. 养鱼的水温金鱼喜欢温和的水温,一般在18℃-25℃之间。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金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4. 养鱼的饲料金鱼可以吃干鱼食、活饵、冻干虫等。

在选择饲料时,需要注意饲料的种类和质量,以及饲料的适量和适时。

二、水质管理1. 水质检测金鱼的生存和健康与水质密切相关,所以需要经常检测水质。

可以使用水质测试仪器、试纸等工具来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2. 水质调节当水质不良时,需要及时调节。

可以通过更换水源、增加过滤设备、添加水质调节剂等方法来改善水质。

3. 换水定期换水是保持水质的有效方法。

一般建议每周换一次水,换水量不宜过大或过小。

换水时需要注意水温和水质的平衡,避免对金鱼造成伤害。

三、饲养技巧1. 饲养密度金鱼的饲养密度需要根据场所和金鱼数量来确定。

过高的饲养密度会影响金鱼的生长和健康,过低的饲养密度会浪费场所和设备。

2. 饲养时间金鱼需要充足的光照和休息时间。

一般建议每天给金鱼6-8小时的光照时间,每天晚上关闭灯光,让金鱼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3. 饲养方式金鱼可以单独饲养,也可以群养。

群养时需要注意金鱼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饲养密度。

四、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1. 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金鱼疾病,主要症状是金鱼体表出现白点。

预防方法是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饲养密度适当等。

养鱼基础必学知识点

养鱼基础必学知识点

养鱼基础必学知识点
1. 鱼类的生理特点:了解鱼类的生理特点,包括呼吸、消化、生殖等
方面的知识,这有助于理解鱼类的养殖需求和行为习性。

2. 鱼类饲养环境:了解鱼类适宜的水质和温度要求,确保提供适宜的
养殖环境,包括水质管理、水温控制和适当的水流等。

3. 饲料和喂养:了解鱼类的饲料需求和喂养方法,根据鱼类的种类和
生长阶段选择适当的饲料,并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和频率。

4. 疾病防治:了解常见的鱼类疾病和防治方法,包括病原体的识别、
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保障鱼类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5. 繁殖和育种:了解鱼类的繁殖和育种方法,包括性别的鉴别、繁殖
行为和繁殖池的建设,以提高鱼类的繁殖率和品质。

6. 渔获后的处理和运输:了解鱼类的捕捞方法和渔获后的处理措施,
包括杀菌、冰藏、运输等方面的知识,以确保鱼类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7. 鱼类养殖管理:了解鱼类养殖的日常管理要点,包括鱼类的负荷控制、生长监测、养殖设备的维护等,以提高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

8. 监测和记录:了解鱼类养殖中的监测方法和记录要点,包括水质监测、饲料消耗量的记录等,以便及时调整养殖策略和解决问题。

9. 保护生态环境:了解鱼类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养殖对水体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10. 法律法规和养殖政策:了解相关的鱼类养殖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在养殖过程中遵守相关规定,以避免违法和不良影响。

养鱼知识点总结

养鱼知识点总结

养鱼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鱼类基本知识1. 鱼的基本分类鱼类是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包括了许多种类,按照生活环境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淡水鱼和海水鱼两大类。

淡水鱼又可以分为热带鱼、冷水鱼等不同的种类。

海水鱼可以分为珊瑚鱼、海水观赏鱼等不同的种类。

2. 鱼类生态习性鱼类的生态习性主要包括饮食习性、活动方式、繁殖方式等。

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可以帮助养鱼者更好地照顾养鱼。

第二章:养鱼前的准备1. 鱼缸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鱼缸是非常重要的,鱼缸的大小、形状、材质等都会影响鱼类的生活环境。

通常情况下,鱼缸的大小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

另外,鱼缸的摆放位置也要考虑到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2. 水质检测与处理养鱼时,保持水质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水质检测仪器对水质进行监测,了解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

同时,还可以通过过滤器、换水等方式来处理水质。

3. 鱼类的选择在选择鱼类时,需要考虑鱼类的种类、数量、鱼群的搭配等因素。

不同种类的鱼类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养鱼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养鱼经验和鱼缸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鱼类。

第三章:水族箱的日常养护1. 饲养的技巧在饲养时,可以根据鱼类的食性选择合适的饲料。

此外,还要控制饲料的数量,避免过度喂食。

另外,在水族箱内设置合适的过滤器、加热器等设备,有助于维持水质的稳定。

2. 定期清洁鱼缸定期清洁鱼缸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定期更换水、清理鱼缸内的杂物等方式来维护水族箱的清洁度。

3. 鱼类的疾病防治鱼类也会患上各种疾病,如白点病、霉菌病等。

在发现鱼类出现异常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第四章:鱼类繁殖保健1. 鱼类的繁殖一些鱼类可以在家庭水族箱中繁殖,如孔雀鱼、锦鲤等。

在进行繁殖时,需要注意保持水质的稳定,提供合适的产卵场所,为鱼类提供合适的食物等。

2. 繁殖后的护理鱼类产卵后,需要进行特殊的护理工作,如保持水质的干净、提供适宜的饲料等。

同时,要避免其他鱼类伤害鱼卵和幼鱼。

养鱼所有知识点总结

养鱼所有知识点总结

养鱼所有知识点总结一、选择合适的鱼缸1. 鱼缸的大小:选择适合养鱼种类和数量的鱼缸,一般来说,每条小型鱼需要约1-2加仑的水,而大型鱼需要更大的空间。

2. 鱼缸的形状:水族箱形状通常分为长方形、方形和圆形,选择合适的形状可以更好地展示鱼儿的美丽。

3. 鱼缸的材质:常见的鱼缸材质有玻璃和塑料,玻璃鱼缸透明度高,但相对较重,而塑料鱼缸轻便易携带。

二、水族箱准备1. 水质测试:确保水质符合鱼类的生存要求,包括pH值、氨、硝化物、硝酸盐等指标。

2. 过滤系统:选择合适的过滤系统来保持水质清洁,包括内置过滤器、外置过滤器、底部过滤器等。

3. 水温控制:根据鱼类的需要来调节水温,通常来说,热带鱼需要水温在75-80华氏度。

三、选择合适的鱼类1. 鱼类的种类:从观赏鱼到热带鱼,选择适合自己的鱼类是非常重要的。

2. 鱼类的数量:根据水族箱的大小来确定鱼类的数量,不要过度放养以免影响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四、饲养管理1. 饲料选择:根据鱼类的食性选择合适的饲料,包括颗粒饲料、冻干鱼食、活体饲料等。

2. 饲养频率:根据鱼类的食量和种类来确定喂养频率,一般来说,每天喂养一到两次。

五、鱼类疾病防治1. 疾病的预防:保持水质清洁,提供适当的食物和适宜的环境是预防鱼类疾病的关键。

2. 疾病的识别:了解常见的鱼类疾病症状,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六、定期水族箱清洁1. 定期水质测试:定期测试水质,保持水质清洁,根据测试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

2. 换水和清洁:根据水质测试结果,定期更换一部分水,清洗过滤器和鱼缸内壁,以保持水质清洁。

七、鱼类繁殖1. 繁殖环境:提供适当的繁殖环境,包括适当的水温、充足的食物和隐蔽的场所。

2. 繁殖管理:了解特定鱼类的繁殖习性和繁殖技巧,帮助鱼类顺利繁殖。

八、鱼类自然环境模拟1. 提供足够的游泳空间:根据鱼类的大小和数量,确保它们有足够的游泳空间,避免过度拥挤。

2. 提供适宜的水生植物: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放入水族箱,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可以为鱼类提供自然栖息地。

水产养殖知识点

水产养殖知识点

水产养殖知识点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中人工养殖各种水产品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水产养殖的技术和知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鱼类养殖、虾类养殖、贝类养殖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水产养殖相关的基本知识点。

一、鱼类养殖知识点1. 鱼类品种选择:根据养殖的目的和水域条件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如常见的草鱼、鲤鱼、鳙鱼等。

需考虑鱼类的生长速度、生命力、适应性等因素。

2. 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养殖环境的关键因素,需保持水体清洁、富氧、适温,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3. 饲料管理:合理选择饲料种类和投喂量,根据鱼类的生长阶段和需求,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并注意饲料的质量和保存方式。

4. 疾病防控:鱼类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养殖者要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保持鱼群的健康状态。

如病害防治、疫苗接种等。

5. 养殖环境管理:包括水池或池塘的设计和养殖设施的建设,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进行适时的水质更新和清洗。

二、虾类养殖知识点1. 虾类品种选择:水产养殖市场上常见的虾类有白虾、对虾、基围虾等,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2. 建池和养殖环境:虾类养殖一般选择养殖池或围海养殖,需保证养殖环境的适温、清洁、富氧,并设有适当的泵排、过滤设备等。

3. 饲料管理:虾类对饲料的需求量和类型有一定的差异,根据虾类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投喂量要适中,防止过度投喂导致水质污染。

4. 病害防治:虾类容易患上病害,如白点病、黄体病等,需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采取相应的养殖管理措施。

5. 周期管理:虾类养殖需要控制养殖周期,包括放虾、养殖、成熟、捕捞等各个环节,合理安排时间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

三、贝类养殖知识点1. 贝类品种选择:常见的贝类有蛤蜊、扇贝、牡蛎等,根据养殖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

2. 养殖环境和设施:贝类养殖一般选择河口、浅海等地,需保持水质清洁、适温、富氧,并建设适当的养殖设施。

3. 捕捞和放养:贝类的养殖一般通过捕捞野生种贝或者人工放养种贝的方式进行,需注意捕捞和放养的时机和方法。

养鱼基本知识大全

养鱼基本知识大全

养鱼基本知识大全(总7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养鱼基本知识大全一、几个基本概念1. 鱼类的食性肉食性:如鲶鱼、鳜鱼等;杂食性:鲤鱼、鲫鱼、罗非鱼的等;草食性:草鱼;滤食性:鲢、鳙鱼。

根据鱼类的食性不同,在池塘养鱼生产中进行合理搭配。

2. 适应水温根据鱼类适应水温不同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温水鱼和冷水鱼。

热带鱼:一般适应水温低线为10℃左右,如罗非鱼水温降至12℃时开始死亡,最高适温可达40℃,适应水温为16~40℃,最佳适温28~32℃。

温水鱼:适应水温多为0~32℃,如鲤鱼,当水温达10℃时开始摄食,最佳生长水温为24~30℃。

冷水鱼:适应水温上线在20℃左右,如适应水温为4~20℃,最佳生长水温为12~18℃,当水温超过24℃时停止摄食,容易死亡。

二、池塘养殖与调控1. PH值鱼类最适PH值为~,当PH值<4或>时全部死亡。

PH值<7时,鱼体血液中PH值下降,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减少,降低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并可直接破坏鳃组织细胞和表皮,导致鱼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同时低PH值影响到水体中细菌、藻类的生长繁殖,减少鱼的天然饲料。

当水体中PH值>7时,会影响到水体中的NH3-NH+4离子平衡,增加了具有毒性的非离子氨浓度,对鱼类造成危害,同时会使鱼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

调控:当水体中的PH值小于7时可用生石灰调节,反之PH值高于9时,调节较困难且造价较高,不宜提倡。

2. 溶解氧1) 溶解氧对鱼类影响鱼类是用鳃呼吸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水中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鱼类减食量13%;低于3毫克/升时,减少吃食36%;低于2毫克/升时,减少吃食54%;低于1毫克/升时,停食,出现浮头现象,严重时出现泛池。

2) 溶解氧来源水中溶解氧有两条途径。

一是水体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空气中氧气扩散溶解于水中。

在晴天情况下,池塘水体溶氧95%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培育好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极其重要。

初级养鱼知识点总结

初级养鱼知识点总结

初级养鱼知识点总结1.选择适合的鱼缸选择合适的鱼缸是养鱼的第一步,一般来说,鱼缸应该足够大,能够提供充足的空间给鱼类生长。

根据养殖的鱼的种类和数量,选择合适大小的鱼缸。

同时,鱼缸的材质也要考虑到鱼类的习性和个人喜好。

2.鱼类的选择在选择合适的鱼的时候,需要考虑到鱼类的大小、食性、养殖环境、温度和亲和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初学者适合选择比较容易养的鱼,比如硬脊鱼,如热带鱼,金鱼等。

3.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养鱼的基础,鱼类的生存和健康都与水质有关。

因此,初学者需要学习如何测试水质,并保持水质的稳定。

需要控制水质中的氨、硝酸盐和硬度等参数,保持水体清澈干净。

4.过滤和循环系统鱼缸的过滤和循环系统至关重要,他们可以帮助清除废物和维持水体的清洁和氧气含量。

初学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过滤装置和循环系统的功能和运作原理,选择适合的设备。

5.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鱼缸和设备,可以保持水质稳定,防止细菌滋生和病菌传播。

此外,饲料残渣和废物也需要定期清理,以保持水质清洁。

6.合理的饲料和喂食合理的饲料和喂食是保持鱼类健康和生长的关键。

初学者需要了解不同种类鱼的饮食需求,选择适合的饲料,并掌握喂食的频率和量。

7.适宜的水温和光照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水温和光照的要求各不相同,初学者需要了解养殖的鱼种对水温和光照的要求,保持水温和光照在适宜的范围内。

8.鱼类的疾病防治鱼类也会生病,初学者需要学习如何鉴别鱼类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常见的病害。

同时需要了解常用的药物和工具,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药物和工具。

9.适当的社交和调养鱼类也有社交行为,不同的鱼类对同种和异种的反应也不同。

初学者需要注意鱼类的相互关系,避免出现争斗或者攻击。

总而言之,养鱼是一项需要技能和耐心的活动,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鱼类饲养者。

希望以上初级养鱼知识点总结能够帮助初学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养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鱼基本知识大全一、几个基本概念1. 鱼类的食性肉食性:如鲶鱼、鳜鱼等;杂食性:鲤鱼、鲫鱼、罗非鱼的等;草食性:草鱼;滤食性:鲢、鳙鱼。

根据鱼类的食性不同,在池塘养鱼生产中进行合理搭配。

2. 适应水温根据鱼类适应水温不同可将鱼类分为热带鱼、温水鱼和冷水鱼。

热带鱼:一般适应水温低线为10℃左右,如罗非鱼水温降至12℃时开始死亡,最高适温可达40℃,适应水温为16~40℃,最佳适温28~32℃。

温水鱼:适应水温多为0~32℃,如鲤鱼,当水温达10℃时开始摄食,最佳生长水温为24~30℃。

冷水鱼:适应水温上线在20℃左右,如适应水温为4~20℃,最佳生长水温为12~18℃,当水温超过24℃时停止摄食,容易死亡。

二、池塘养殖与调控1. PH值鱼类最适PH值为7.0~8.5,当PH值<4或>10.6时全部死亡。

PH值<7时,鱼体血液中PH值下降,使血液中的氧分压减少,降低血红蛋白载氧能力,并可直接破坏鳃组织细胞和表皮,导致鱼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

同时低PH值影响到水体中细菌、藻类的生长繁殖,减少鱼的天然饲料。

当水体中PH值>7时,会影响到水体中的NH3-NH+4离子平衡,增加了具有毒性的非离子氨浓度,对鱼类造成危害,同时会使鱼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

调控:当水体中的PH值小于7时可用生石灰调节,反之PH值高于9时,调节较困难且造价较高,不宜提倡。

2. 溶解氧1) 溶解氧对鱼类影响鱼类是用鳃呼吸水体中的溶解氧,当水中溶解氧低于4毫克/升时,鱼类减食量13%;低于3毫克/升时,减少吃食36%;低于2毫克/升时,减少吃食54%;低于1毫克/升时,停食,出现浮头现象,严重时出现泛池。

2) 溶解氧来源水中溶解氧有两条途径。

一是水体浮游植物、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是空气中氧气扩散溶解于水中。

在晴天情况下,池塘水体溶氧95%以上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培育好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极其重要。

3) 水体中氧气消耗水体中耗氧分生物耗氧和化学耗氧,生物耗氧指水体中鱼类、浮游动物等动物呼吸及夜间无光时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呼吸耗氧。

化学耗养指水体中有机质等在细菌作用下氧化分解的耗氧,而往往水体中化学耗氧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般达耗氧量的72%以上。

4) 增氧措施a、培育一定量的优质的种类的浮游植物。

利用施肥、调控水等措施培育浮游植物达20毫克/升~100毫克/升,并保持浮游植物的嫩而不老,使水体中浮游植物保持高产氧状态。

b、降低化学耗氧量① 渔闲期清除池底里变臭的底泥。

② 适量科学投饵,减少过剩饲料的沉积。

③ 晴天中午经常打开增氧机,把含氧量高的上层水带入底层,使底泥中有机质迅速分解,从而减少夜间耗氧量。

c、减少不必要的生物耗氧,清杀野杂鱼虾等,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

3. 氨氮氨氮包括离子氨(NH4+)和非离铵(NH3),是鱼类等水生动物主要代谢物及有机质氧化分解的产物。

离子氨为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氮素,水中浮游植物优先利用离子氨的氮素。

分子氨对鱼类具有毒害作用,且随PH值升高含量加大,毒性增加。

当PH值小于6时,均以离子氨形式存在,当PH值大于11时均以分子氨形式存在。

NH3+H2ONH+4+OH-NH3能损害鱼类鳃组织,降低吸收和运输氧的能力,同时阻止鱼体内的氨向体外排出,导致鱼类减少摄食甚至停食,且影响鱼类渗透作用。

水产养殖水体要求非离子氨浓度小于0.05毫克/升,总氨小于2毫克/升。

控制氨氮超量办法是:①换水;②每亩用20~50千克沸石粉泼洒;③全池泼洒硼酸钠(硼砂)2~10毫克/升;④全池泼洒生石灰20毫克/升;⑤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或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以净化池水;⑥晴天中午打开增氧机爆气。

4.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在溶氧充足时可进一步氧化为硝酸盐。

当溶氧不足情况下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迅速破坏鳃组织,使鳃组织细胞肿大、增生。

亚硝酸盐被鱼吸收进入血液后与血红蛋白(HB)反应,生成高铁血红蛋白(MHB),致使鱼类摄食率低,体内缺氧,体质减弱,生长速度减慢,且易感染病原菌引发疾病,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1毫克/升。

控制方法:①与控制氨氮毒性措施同;②全池泼洒食盐使池水浓度达20毫克/升。

2、投饲技术饲料的投喂应遵循"保质、适量、定点、定时"的原则。

保质:使用优质全价饲料,根据养殖鱼品种不同,不同生长期选择不同质量的饲料品种,既不能选用营养过低的饲料,也不能使用营养过剩饲料。

低营养料不能使鱼类达到最佳生长速度;过剩营养料造成营养浪费,还可能引起营养代谢疾病。

适量:日投饲量一般用鱼体体重百分比表示,称投饵率。

投饵率确定与鱼品种、鱼体大小、注:1、适用水温24~29℃;2、水温<15℃时,投饵率降至1%;3、水温5~19℃时,60%投饵率;4、水温20~23℃时,80%投饵率;5、水温30~32℃时,80%投饵率;6、水温>33℃时,一般不摄食。

在实际养殖生产中要灵活掌握,要视当时的水体环境条件而定,尤其是水温和水中溶解氧,当有80%鱼吃饱离开饵料台时,就应停止投喂。

定点:即把投饵点固定位置——投饵台。

每30~50亩设一饵料台。

定时:固定投饵次数、固定时间投喂。

一般肉食性鱼类有胃,胃内储存食物能力大,一般可日喂2~3次,而鲤科鱼无胃,食物代谢快,一般应日投喂4~5次为宜。

投喂方式:配合饲料投喂一般有人工投喂和机械投喂两种。

人工投喂时,因其抛洒面积小,往往鱼群争相跃起抢食,由于个体大小强弱之差异,而造成鱼群个体大小分化。

机械投饵抛洒面积大,且抛洒均匀。

不论采用哪种投喂方式,均要两头慢中间快的方法,即开始投喂要慢,当绝大多数鱼上台抢食时加快投饵速度;当绝大部分饱时后要慢投,投喂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更应根据当时具体情况而定。

(三)饲养管理1、合理的放养模式配合饲料池塘养鱼,一般以吃食性鱼类为主。

搭配滤食性鱼类,以充分利用水体及水体内生物饵料,同时又可调节水质,搭配比例为吃食性鱼类占80%,滤食性鱼类占20%。

鲢、鳙鱼比例一般为4~5:1。

值得注意的是草鱼抢食较凶,鲫鱼胆子较小,一般以鲤鱼或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以鲫鱼为主养塘不搭配草鱼、鲤鱼。

主养吃食性鱼类驯化抢食后再投放鲢、鳙鱼。

投放量应视池塘条件、管理条件,预期达到的产量、规格及投放规格而定。

2、积极防病鱼生活于水中,发病后不像陆生动物容易被发现,同时给药比较困难,在日常生产中给药只外用——泼洒和内服——加在饲料内。

当鱼体发病严重时不摄食,也就不能进行内服药治疗,因此在生产中防病极其重要,防重于治,应防治结合。

1)清塘消毒A:清塘:冬季干塘时,清除池内过厚淤泥,干塘日晒,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清塘,杀灭塘内虫类、虫卵和病原生物。

B:消毒:分水体消毒和鱼体消毒鱼体消毒:鱼种入塘前进行药浴消毒。

在养殖过程中,还可定期在食物周围悬挂药篓(袋),使食场周围局部水体达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当鱼进入食场吃食时进行药浴消毒。

水体消毒:也就是外用药物防病消毒,用于预防鱼类细菌性及体表寄生虫疾病。

常用药物生石灰20毫克/升、漂白粉1毫克/升、海因类0.2~0.3毫克/升、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0.7毫克/升、敌百虫0.3~0.5毫克/升等。

2)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使用微生态制剂前后5-7天不能使用外用消毒的物。

微生态制剂使淤泥有机质迅速氧化分解,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科学使用增氧机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底含有害物质的底层水曝气,将池塘上层富氧水带入底层,加速底层有机物氧化分解减少水体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减少夜间的底层化学耗氧。

3、巡塘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摄食、活动情况,判断鱼类健康状况。

观察水体、水质、水色变化。

4、施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

每半月左右追肥一次。

氮肥用尿素等,磷肥用过磷酸钙,每次用量5~10千克/亩,溶解后全池泼洒。

配合颗粒饲料主养吃食性鱼类的塘一般氮肥不易缺,因此追肥以磷肥为主,以补充水体中的磷的不足。

使用磷肥时应注意:在晴天上午充分溶解后泼洒,以便使浮游植物及时利用,同时应避免在使用生石灰前后、池水混浊时使用,以免降低肥效。

施肥目的:为浮游植物提供充分营养,促使其生长繁殖。

调节水质,保持“肥、嫩、活、爽”,为鲢鱼提供饵料,保持池水较高的产氧能力。

(二)鱼病初步判断1、突然大量死亡——气泡病、中毒、泛池。

2、逐渐死亡——根据症状,借助镜检判断。

(三)几种常见病1、淡水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病和暴发性出血病。

病原菌:①鲁克氏耶尔森氏菌,适宜繁殖水温10~20℃;②嗜水气单胞菌;③河弧菌生物变种,后两种适宜繁殖水温20~30℃,因此该病流行季节长,该病原菌在水中能存活两个月,在底泥中存活一年以上。

症状:患病早期病鱼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病情严重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肛门红肿、肠道充血。

预防:1、彻底清塘,清除过多淤泥,用生石灰、漂白粉药物清塘;2、每半月用生石灰20毫克/升、漂白粉1~2毫克/升,或二溴海因0.3毫克/升全池泼洒;治疗:第一天硫酸铜、硫酸亚铁5:2 合剂0.7毫克/升全池泼洒;第二天强氯精0.4毫克/升或海因类0.3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鱼血康宁拌料内服(每100千克料拌药200克),连用五至七天.2、烂鳃病烂鳃病分为细菌感染引发烂鳃病和因寄生虫寄生后继发细菌感染引发烂鳃病。

该病在水温15~30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发病率随之提高.防治:第一天,首先用杀虫剂杀虫;第二天,二氧化氯0.2~0.3毫克/升或二溴海因0.3毫克/升全池泼洒,同时内服恩诺沙星,每公斤鱼体重用药20~50毫克拌料,连用5~7天,严重时隔日外用消毒再泼洒一次.3、肠类病水温18℃以上流行,25~30℃时可形成流行高峰.症状:外观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轻压肛门流出黄色液体、腹内积水,剖解肠壁充血,肠道内有脓状物、肠内无食、肠壁弹性差。

防治:外用药:1、生石灰浓度20毫克/升全池泼洒;2、二氧化氯浓度0.3毫克/升全池泼洒;3、二溴海因浓度0.3毫克/升全池泼洒。

内服药:1、氟苯尼考30~50毫克/升鱼体重,第一天加倍,连用4~6天;2、恩诺莎星20~30毫克/升鱼体重,连用5~7天。

4、指环虫病指环虫以其锚钩及其边缘小钩钩住寄生的鳃组织,不断地在鳃上作尺蠖虫式的运动而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

刺激鳃丝细胞分泌过多的粘液,妨碍鱼的呼吸,并能使鱼产生贫血现象。

病鱼呼吸困难,游动迟缓,常成群在水面上浮出,鱼鳃发白和浮肿,鳃盖难以闭合。

防治:1.全池泼洒晶体敌百虫0.2毫克/升;2.晶体敌百虫和面碱(碳酸钠)合剂(1:0.6)全池泼洒0.2毫克/升;3.全池泼洒溴氰菊脂或阿维菌素杀虫药物;4.依维菌素拌料内服:50毫克/公斤鱼.天,外用0.4~2毫克/升全池泼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