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十个历史典故

十个历史典故典故一:屈原投江(约150字)在中国历史中,有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典故。
其中一个重要的典故是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
由于政治挫折和国家动荡,他深感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跳入江中以示抗议。
这个典故不仅揭示了个人情感的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屈原的壮烈行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表达爱国情怀和坚守信仰的象征。
典故二:巫山不是云(约150字)"巫山不是云"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代的诗词。
它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观——巫山,但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常常误解事物的本质。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应该避免以貌取人、以表面现象判断事物,而要用真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它提醒着我们,人们的诚实和真实才是最有价值的,外表的虚华无法掩盖内在的实质。
这个典故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教导我们要真实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典故三:穷则独善其身(约150字)"穷则独善其身"是一条关于生活态度的典故。
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庄子》一书。
这个典故强调了在困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坚守自己的原则。
它告诉我们,无论处于何种境遇,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尊和自重,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境况。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达到了什么高度,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宽容,以及对每个人的尊重。
典故四:刻舟求剑(约150字)刻舟求剑是一个让人深思的典故。
它源自中国战国时期的故事。
一位人物划船过河,将剑掉入水中,他根据刻船的位置来找剑,而忽视了剑已经漂入水中的事实。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能固守成见,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要被固有的观念束缚。
它警示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保持灵活的思维,不固守一种方法,而要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案。
典故五:黄粱一梦(约150字)黄粱一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它告诉我们不能迷失在幻想中。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沉醉于一个美梦中,以为自己找到了完美的人生,但当他醒来时,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

10个历史典故故事简短1. 鼠目寸光: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楚国大将冯妄带领军队准备攻打宋国。
冯妄利用间谍搜集了宋国的情报,得知宋国宝马可生长宝石。
于是,他匆忙进攻宋国,占领了宋国的首都。
然而,冯妄只顾稀珍的马匹,完全没有意识到宋国的军队已经撤离至别处。
他陷入了鼠目寸光的局面,最终被反击的宋军击败。
2. 怀瑾握瑜:故事发生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即将灭亡的时候。
西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帝罗姆路叶奥古斯都三世听说了东罗马帝国的将军奥多亚塔斯勇猛无敌。
于是他派使者前往东罗马帝国请求援助,希望能借助奥多亚塔斯的武力恢复西罗马的辉煌。
然而,奥多亚塔斯看透了西罗马的衰落,识破了他们的阴谋,并拒绝了援助请求,最终保存了东罗马的实力。
3. 锦上添花: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
有一位富商邀请朋友来参加他的晚宴,但是因为这位富商太爱炫耀,晚宴上的菜肴装点得极其豪华。
而其中一道菜叫做“锦上添花”,是一道非常普通的素菜。
在客人们惊叹于富商的奢华之时,一个贫穷的书生附和道:“锦上添花,穷人就不得吃饭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形容事物已经很好了,再添加一点已显得多余的典故。
4. 杯弓蛇影: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中国。
一位官员经常被盗贼骚扰,于是他安排了一支警卫队保护自己。
有一天,官员看见园子里有长满葡萄藤的光亮弯曲的树枝,他以为是一条隐藏在葡萄藤下的蛇,于是他急忙喊来了警卫队。
然而,在靠近树枝的地方,只发现了一个杯子和一根绳子而已。
这个故事形容人们因为过于敏感或多疑,而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事物。
5. 虎头蛇尾:故事发生在中国明代,有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写了一首开头极为出色的长诗。
然而,随着诗歌深入,他的文章平淡无奇,无法与开头相媲美。
这个故事意指一个开始有着很高期望的事物,但最终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6. 纸上谈兵:故事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
一位重要的军事家和一位名将之间发生争论,争论的内容是如何取胜。
名将以纸做成兵器,并以纸模拟战争形势和战术,展示自己的策略。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和琢磨,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教训。
这些典故以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引领着人们,在日常生活、教育和文学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1. 黄粱一梦《黄粱一梦》是指一个人失去了一切,只是在一个梦里享受美好生活。
这个典故出自《列子·黄粱》。
这个典故通常用于形容虚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警示人们要理性对待现实,不要迷失于虚构的美好。
2. 三顾茅庐《三顾茅庐》是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苦心寻找人才,最终在茅庐中找到了智勇过人的诸葛亮。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经过多次尝试和努力,终于达到目标的坚持不懈。
3. 横扫千军《横扫千军》是指一个人或一军队勇往直前,战胜众多强敌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率领大军,奋勇杀敌,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战胜强敌的英勇气概。
4. 杞人忧天《杞人忧天》是指一个人过分焦虑和担心,对无关紧要的事情感到极度担忧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故事讲述了一个杞国人担心天空将塌下来,而杞国没有天空支撑的担心。
这个典故常被用来形容无事生非的思维。
5.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是指一个人只在纸面上讨论战争和战术,而没有实际经验和实践的典故。
这个典故常用于批评那些理论缺乏实践的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6.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是指不思努力、固步自封,只等待机会主动来临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应帝王篇》。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不思努力,只守着株上的兔子,最终因为等待而失去了机会。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对待机会的消极态度。
7. 背水一战《背水一战》是指处境万分危险,只能通过拼死一战来求生存的典故。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平准书》。
故事讲述了汉朝将领汉阳侯参用计策抵挡了强敌,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在绝境中坚持战斗的决心和勇气。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集锦8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比较经典的典故吧,典故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
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的十大历史典故11.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高山流水》,汉族古琴曲,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
它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首大型琴曲,中国音乐史上非常著名的古琴曲,著名十大古琴曲之一。
《广陵散》的来历:据《晋书》记载,此曲乃嵇康游玩洛西时,为一古人所赠。
而《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
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3.《平沙落雁》此曲描写了雁群降落前在空中盘旋顾盼的情景。
据说明朝饱受内忧外患困扰,天下有识之士无不忧心忡忡,此曲“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以示儒家倡导的“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从此来看,此曲曲中之音和曲外之意,包涵了对怀才不遇而欲取功名者的励志,和对因言获罪而退隐山林者的慰藉。
4.《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
《晋书·列传五十一》和《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里都曾记载了这段典故。
历史有名的典故

历史有名的典故1.炎黄子孙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
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二族又整合在一起,所以中华民族又称为炎黄子孙。
2.周公吐哺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因其封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他曾两次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制礼乐,天下大治。
据说他“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周公也成为礼贤下士、求才若渴的典范。
3.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朋友之情。
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公子小白成为齐桓公后,公子纠死,管仲被囚禁了起来。
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了管仲。
后管仲在齐国为相掌政,鲍叔牙甘居管仲之下,情谊不减。
后来,管仲助齐桓公成为霸主。
管仲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4.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曾多次通婚。
晋献公曾将女儿嫁给秦穆公。
后献公妃子骊姬为乱,迫害献公之子申生、重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流亡到秦国时,秦穆公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并同宗四女嫁给了重耳。
公元前636年,穆公帮助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成就了“秦晋之好”。
5.楚王问鼎《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曾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犒劳楚军,而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在德不在鼎。
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6.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次诸侯会盟的盟主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襄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指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
7.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在纵横家苏秦的游说主张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结成联盟,“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则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用“连横”瓦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10则

古代经典历史典故10则历史典故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魅力,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历史典故,快来看看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
一天,厨师送上来熊掌炖得不透,他就残忍地当场把厨师处死。
正好,尸体被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看见。
他们了解情况后,非常气愤,决定进宫去劝谏晋灵公。
士季先去朝见,晋灵公从他的神色中看出是为自己杀厨师这件事而来的,便假装没有看见他。
直到士季往前走了三次,来到屋檐下,晋灵公才瞟了他一眼,轻描谈写他说我已经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也就用温和的态度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最好了。
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但是,晋灵公并非是真正认识自己的过错,行为残暴依然故我。
相国赵盾屡次劝谏,他不仅不听,反而十分讨厌,竞派刺客去暗杀赵盾。
不料刺客不愿去杀害正直忠贞的赵盾,宁可自杀。
晋灵公见此事不成,便改变方法,假意请赵盾进宫赴宴,准备在席间杀他。
但结果赵盾被卫士救出,他的阴谋又未能得逞。
最后这个作恶多端的国君,终于被一个名叫赵穿的人杀死。
出处《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释义:非,不是。
孰谁。
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没有过失?士别三日,刮目相待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
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1.《论语颜渊篇》仲弓问仁。
中国历史典故10篇

中国历史典故10篇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
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历史典故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典故(一)侨札之分《左传.襄公二九年》:“(吴公子札)聘於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紵衣焉。
”春秋郑国公孙侨(子产)与吴国公子季札在外交事务中一见如故,互赠缟带纻衣以表友情。
后因以此比喻朋友之交的典故。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注引晋.孙盛《晋阳秋》:“抗与羊祜推侨札之好,抗尝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有疾,祜馈之药,抗亦推心服之。
”依样画葫芦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谷自以久次旧人,意希大用。
建隆(宋太祖年号)以后为宰相者,往往不由文翰,而闻望皆出谷下。
谷不能平,乃俾其党与,因事荐引,以为久在词禁,宣力实多,亦以微伺上旨。
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
何宣力(致力,用力)之有?’谷闻之,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
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太祖亦薄其怨望,遂决意不用矣。
”(见《稗海》第三函)此事又见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四,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内容大略同。
陶谷以自己是翰林苑老臣,希望得到提拔。
但宋太祖认为,翰苑之人,没有创新,只是模仿照搬,故不用。
后常用以比喻照式模仿,毫无创新的作法。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发凡》:“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案也。
”历史典故(二)使船如使马晋.崔豹《古今注》下卷《杂注》第七:“孙权时名舸为赤马,言如马之走陆也,又以船名驰马。
”三国时,孙权以舟行喻奔马,故以各类船只命名为赤马、驰马之称。
后因用“使船如使马”指南人惯使舟行水中之典。
中国历史最著名的10个典故

中国历史最著名的10个典故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
相对后世论资排辈,熬年头等官做的体制有所启示,本文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典故与大家分享。
1、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2、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3、朝秦暮楚:战国时代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
因而形成了一个形容在列强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4、图穷匕见: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
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
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猛地挣脱。
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5、大义灭亲:这个故事就比较有名了,在〈东周列国志〉上也有记载,不过我要讲的则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春秋时,卫国石蜡之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共谋杀君篡位。
石厚为了安定国内人心,去求计于自己的父亲。
石蜡因之而设计,借陈桓公的帮助,乘他们到陈国之机,逮捕了州吁和石厚。
卫国派人到濮杀死了州吁,石蜡派家臣到陈杀死了石厚。
《左传》因此称赞道:“君子曰:‘石蜡,纯臣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导读:白云苍狗
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幕府任职。
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生荣枯沉浮无常。
“白云苍狗”,后用以比喻世事瞬息万变。
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
典见《杜工部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
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庄周梦蝶
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物我两忘。
《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舞,怡然自乐。
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周。
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是蝴
蝶化为庄周。
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
唐李商隐名作《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
倾国倾城
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无限神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丽善舞。
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受宠幸的李夫人。
“倾国倾城”一词,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多。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
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
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
这句话来自三国演义,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了抬高诸葛亮造的。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是著名的褒蜀,抑曹,贬吴的文学作品,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破镜重圆
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
因见天
下大乱,国亡无日。
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
未几,陈果为隋所灭。
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
德言流离至京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的半边契合。
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
杨素知情后,大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
后因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
无弦琴
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抚琴以为寄托。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张名贵。
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
因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也可。
”
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
典见《昭明太子集。
陶靖传》
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与孙权相持于濡须,曹操攻而不能破,且见吴军阵容整肃,孙权英武异常,深为羡慕。
于是就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语。
这后人常以此比喻希望晚辈英贤。
现多用来赞扬或激励。
如:某
某真是有本事,“生子当如孙仲谋”;努力做事你一定也会有所成就。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面桃花
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叩门求浆。
良久始有一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
崔护以言挑之,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
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人。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代诗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
”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后来钟子期
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
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指乐曲绝妙。
孔雀东南飞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刘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
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绿叶成荫
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
在湖州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
此后连年游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并已生二子。
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诗以寄慨。
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花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
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出嫁,并生有子女。
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
”用语不同,而实运化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
典见《丽情集》,《唐
诗纪事》,《唐才子传》。
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
1.著名的历史典故
2.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历史典故
3.十大著名饭局的历史典故
4.中国古代历史典故大全
5.15个著名的历史典故
6.15个著名的历史典故精选
7.历史上最唯美的十大历史典故
8.中国古代十大唯美的文学典故
上文是关于中国古代十大著名历史典故,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