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方法
浅谈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

要。
1 地 籍 图 的 获 取
目前 , 内 的 大 、 型 城 市 大 部 分 已 完 成 地 籍 图 的数 字 化 工 作 , 国 中 多
建 立 数 据 采 集 部 门 和数 据 管 理 部 门 ,市 局 与 县 局 建 立 数 据 库 更 新 、 护 和 信 息 安 全 管 理体 制 。 现 市 、 两 级 土 地 登 记 成 果 汇 总 和 交 维 实 县 换 , 证 数据 库 的 现 势性 和 安 全性 。 建立 国 土 管 理 部 门 和 规 划 管 理 部 保 门 的 信 息 交 换 机制 , 保证 基 础 地理 信 息 和地 籍 信 息 的资 源 共 享 ,
址 点 并 实 测 , 后 将 宗 地 相 关 属 性 人 库 ; 地 的 完 整 资 料 待 土地 使 用 然 宗
者 以后 申请 登 记 时 再 最 后 确 定 。 头 开展 的一 项 重 大 基 础 性 土 地 资 源利 用 现 状 调 查 , 目的 是 全 面 查 清 当 前 规 划 发 展 区域 范 围 内 国有 土 地 和集 体 土 地 的 土 地 权 利 情 况 、 地 利 3 地 籍 数 据 库 建 设 土
科技信息
0科教前 沿0
S IN E&T C O OG F R CE C E HN L YI O MATO N IN
21 0 土地 调查中城镇 地籍更新调查数据库建设
王 合 群 ( 南省 地矿 局 第三 地质 调查 队 河 南 河
【 摘
信阳
44 0 ) 6 0 0
用 现 状 和 地 类 分 布 状 况 ,全 面 更 新 城 镇 地 籍 数 据 库 建 库 范 围 内 的 1 : 31 首 先 确 定 以苍 穹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平 台 为 基 拙 。以 国 家 相 关 技 . 5 0地 籍 图 , 用 遥 感 系 统 ( s 、 理 信 息 系 统 ( i) 全 球 卫 星 定 位 0 利 a )地 GS 、 术 标 准 、 范 和 管 理 文 件 为 建 库 依 据 , 最 新 地 籍 调 查 成 果 和 原 有 土 规 以 系 统 ( P )苍 穹 软 件 公 司研 发 的 数 据 库 建 库 和 管 理 系 统 ( B )计 G S、 D MS 、 地 登 记 相 关 资 料 为 数 据 源 , 一 图 形 数 据 、 性 数 据 和 档 案 数 据 的采 统 属 算 机 网络 等 信 息 技 术 手 段 , 立 准 确 、 面 和 现 势 性 较 强 的 地 籍 更 新 建 全 集 要 求 , 立 城镇 区 、 划 发 展 区 范 围 内地 籍 数 据 库 . 足 土 地 登 记 、 建 规 满 调查数据 库 , 成地籍 管理信息 系统 , 实现 与现有土地业 务办公 自 建 并 土 地 登 记 信 息 查 询 、 地 面 积 统 计 、 用 地 和 集 体 土 地 征 用 、 用 的需 土 农 转 动 化 系 统 的集 成 , 土 地 登 记 、 地 利 用 以及 农 用 地 和 集 体 土 地 转 用 、 为 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标准

14
14.1
土地调查数据库数据库更新是指两个时点对比参与变化的要素所产生的数据变化更新,包括土地利用类型的流向和流量、土地权属和界线的变更、土地属性和图形的变化等内容。两个时点之间的数据变更过程视作为长事务。
XX
XX
XX
XX
X
X
|
|
|
|
|
|
大
类
码
小
类
码
一
级
类
要
素
码
二
级
类
要
素
码
三
级
类
要
素
码
四
级
类
要
素
码
其中:
(1)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其中: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二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一至四级类码为要素分类代码,其中:一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二级类码为二位数字码、三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四级类码为一位数字码,空位以0补齐。
3.6
矢量数据vector data
用x,y(或x, y, z)坐标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的数据 [GB/T 16820-1997 5.18 矢量数据]。
3.7
栅格数据Raster data
按照栅格单元的行和列排列的有不同“灰度值”的像片数据 [GB/T 16820-1997 5.19 栅格数据]。
GB/T13989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经验做法

---------------------------------------------------------------范文最新推荐------------------------------------------------------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经验做法X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于200X年X月正式启动,经过近X个月的努力工作,截至目前,权属调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共完成权属调查X宗。
其中,住宅用地X宗,企业用地X宗,事业用地X宗,商业用地X宗,村集体用地X宗,乡企业用地X宗,公益事业用地X宗,存在争议的X宗。
为下一步工作进展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一、主要做法(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X县委、县政府对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X为组长,主管副县长X为副组长,相关委局负责人为成员的X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领导小组。
县国土局也成立了以局长X为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及各国土所所长为成员的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由主管局长X担任办公室主任。
办公室又下设野外调查组、技术指导与后勤保障组。
外业调查组从局机关和二级机构中抽调了X名业务能力较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又从社会上聘用了X名综合素质高的人员,共X人分成X个调查组;技术指导与后勤保障组由地籍科长、地籍科三名业务骨干和两个协作单位的工程师组成。
由于调查期间正逢酷暑天气,长期的野外作业使许多同志出现中暑、脱水现象,局里又专门抽调X名同志作为一线补充人员。
健全的组织机构为我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9 / 1良好的基础。
(二)严格规程,统一标准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X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要求,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结合我县实际,城镇地籍更新调查项目于2006年X月开始招标,专家组于X月X日对竞标单位的标书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评审,一致推荐由X地质测绘院承担县城区域的地籍更新调查工作,X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承担乡镇区域的地籍更新调查工作。
地籍数据库成果汇交实施方案

地籍数据库汇交实施方案按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147号)要求,每个省选择1~2个县市先行开展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
为做好2014年地籍数据库整理汇交工作,为建设国家地籍数据库奠定基础,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一)目标。
1.地方层面,通过完成1-2个试点市县的地籍数据库的整理、汇交,掌握本地区地籍数据库建设和管理现状,提升地籍数据规范化程度,为完善地籍数据库建设和促进数据应用奠定基础。
2.国家层面,通过各省汇交的市县地籍数据库,全面了解各地地籍数据库建设及规范化情况,为明确全国地籍数据库汇交的内容、格式、标准、程序,为全面开展国家级地籍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二)任务。
1.省(市、区)组织试点县(市、区)完成辖区内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等地籍调查数据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日常土地登记等数据成果的规范化整理;按照统一的数据内容、结构和格式等要求,通过数据抽取、映射、转换、补充完善等技术手段,形成符合地籍数据汇交要求的数据成果并上报。
同时,省(市、区)提交全省地籍数据库建设的情况报告。
2.国家根据汇交要求、对各省汇交的地籍数据库完成质量检查与入库。
通过质量检查后入库,为国家级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同时,通过数据汇交、建库等工作,掌握地方地籍数据库建设情况,梳理分析地籍数据库汇交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地籍数据库汇交标准、全面开展国家地籍数据库建设提供依据和支撑。
同时研究探索国家级地籍数据库更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汇交内容与要求(一)汇交范围各省(区、市)指定的县(市、区)辖区。
每个省(区、市)至少一个县(市、区)。
(二)汇交数据内容试点县(市、区)辖区内:1、地籍调查数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发证的调查数据、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村庄地籍调查数据。
2、土地登记数据,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数据。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

地籍调查工作报告一、背景介绍地籍调查是对土地及其权属状况进行调查的工作,旨在准确记录土地的位置、边界、权属等信息,为土地管理和交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我所参与的一项地籍调查工作,包括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方法、结果分析等内容。
二、调查目的本次地籍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新和完善目标区域的地籍档案,并验证现有地籍信息的准确性。
通过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我们希望能够获得以下信息:1.土地边界的准确位置和形状;2.土地所有权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3.土地的使用状况和土地权属证明文件的完整性。
三、调查范围本次地籍调查的范围为目标区域的全部土地,包括各类土地使用方式,如农田、建设用地、林地等。
具体范围如下:•区域:XXX县XXX镇•面积:约XXX平方公里四、调查方法为了保证地籍调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和方法进行调查:1.调查准备:在实地调查前,我们先对目标区域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包括查看现有地籍档案和相关资料,了解目标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所有权分布情况。
2.实地测量:我们组织了一支专业的测量团队,利用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对目标区域的土地进行了测量。
测量过程中,我们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了精确的测量和记录,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调查记录: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详细记录了土地的位置、边界、地貌、地物等信息,并对各类用地进行了分类和编码。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当事人进行了沟通和确认,核实土地所有权人的信息和权属证明文件的准确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经过整理和处理后,我们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比对,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在发现数据不一致或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及时进行了核实和修正。
五、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土地边界的准确性较高:经过精确的测量和比对,我们发现现有地籍信息中土地边界的准确性较高,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2.土地权属信息存在误差: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土地所有权信息存在错误或不完整的情况。
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方法与应用探讨

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方法与应用探讨发布时间:2023-01-12T12:09:34.354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8月16期作者: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导读] 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徐雷1 闫志昂1 薛博21.江苏中天吉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徐州 2211002.宿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江苏宿迁 223800摘要: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之一,根据自然资源部有关要求,在完成调查示范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机制,夯实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本文介绍宿迁市在城镇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中主要工作方法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地区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提供经验。
关键字: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不动产登记;成果应用1 引言不动产地籍调查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基础,是条例实施、簿册统一和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支撑,慎重稳妥做好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意义重大[1]。
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便民利民,进一步夯实不动产登记基础,宿迁市作为全国城镇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示范点,在2019年选取15.67平方公里的范围开展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探索了城镇全覆盖地籍调查的工作组织模式、技术路线、成果质量控制等;2020年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探索建立地籍调查贯穿土地管理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实现“一码管地”。
2 调查路线与方法结合宿迁市不动产地籍调查与登记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前期不动产数据整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围绕“宗落地、幢落宗、户落幢”的目标,坚持数据优先、大数据科学分析,坚持“先空间后属性、先内业后外业”的原则,按照“前期准备--内业分析--外业调查(测绘)--内业整理--数据建库(质检、更新)--数据应用共享”的工作路线,积极推进不动产地籍调查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收集了示范区自然资源、住建、公安、自来水公司、供电公司、物业等部门相关数据资料,查清了示范区内不动产的权属、界址、面积、用途等,完成了不动产权属调查和不动产测量等工作,建立了示范区范围全覆盖不动产地籍调查数据库,探索了数据库的更新维护机制,通过系统研发及功能实现,扩大成果应用范围,实现了不动产地籍调查信息查询,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通过全面梳理土地管理业务流程,在用地预审环节即预编不动产单元代码,在贯穿到后期交易、登记等环节,实现不动产单元代码全流程。
对浙江省城镇地籍调查更新数据的比较分析

箍 D
汇总工作 ,即运 用多种方法 ,对辖 区内全部城市 和建制
的土 地 利 用状 况 进 行 逐 级 汇 总 ,分 析 辖 区 内 土地 利 用 结 构 ,利 用 潜 力 及 发 展 方 向 。 充 分 应 用 数 字 地 籍 调 查 成 果 ,不 断提 高 城 镇 土地 利 用 现 状 汇 总 数 据 的 准确 性 ,使 数 据 “ 来 越 准 确 、 越 来 越 全 面 ” , 为 国 土 资源 “ 细 越 精
。毒 荽 一 _辫黪 辫 班
≯ 0∥ 曩
对 江 城 地 调 更 数 的} 分 浙 省 镇 籍 查 新 据 J 析 = 匕 较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地籍管理处 徐 志 红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是 全 面 查 清 全 国城 镇 范 围 内 的 土地 利 用 状 况 ,掌 握真 实 土 地 基 础 数 据 的重 要 手 段 。 2 0 09 年 ,第 二次 全 国 土地 调 查 城 镇 土 地 调 查 数据 汇 总 工 作 顺 利 实 施 ,初 步 建 立 了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更 新 、监 测 和 数 据 汇 总工 作 机 制 。 为保 证全 国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汇 总 数 据 的 现 势 性 ,不 断提 高 数 据 的 全 面 性 和 准 确 性 ,进 一步 完 善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更 新 、监 测 和 数 据 汇 总 机 制 , 国 土 资源 部 办 公 厅 下 发 了 《 于 开 展 2 1 年 度 全 国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关 00 数 据 更 新 汇 总 工 作 的 通 知 》 (国 土 资 厅 发 [0 06 2 1 11 号 ), 开 展 了2 1 年 度 的 全 国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数 据 更 新 00
城镇地籍更新的报告(改动)

城镇地籍更新的报告(改动)城镇地籍更新的报告(改动)光山县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工作报告一、县城区地籍更新调查概况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总面积1829.00平方公里,人口80万,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根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全面开展城镇地籍更新调查的通知》、《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光山县城镇更新地籍调查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国土资源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由光山县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已全面完成了县城区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共完成航空测量40平方公里,控制测量25平方公里,完成了城区18km2、3个街道共90个街坊共17800宗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工作。
二、取得的初步成果(一)基本成果(共12项)1、在县城25km2范围内布设D级GPS控制点20个;2、在县城18km2范围内布设一级GPS控制点224个;3、在县城18km2范围内布设图根点1519个;4、布设像控点364个;5、地籍调查面积18km2;调查并测绘宗地17800宗;6、1:500分幅地籍图336幅;7、1:20xx地籍正摄影像图169幅;8、以街坊为单位的宗地关系结合图90幅;9、宗地图一套(A3、A4系列);10、权属调查形成的17800份地籍调查表等权属资料已全部整理归档;11、以街坊为单位界址点坐标册及各个宗地面积计算成果表1套;12、技术设计书、自检报告、技术总结。
(二)数据成果(共11项)1、一级GPS点成果、图根控制成果数据文件(Excel格式);2、控制点坐标数据文件(Excel格式);3、宗地图数据文件(dwg格式);4、分幅分层地籍图数据文件(dwg格式);5、工作区索引图数据文件(dwg格式);6、以街坊为单位界址点坐标数据文件(Excel格式);7、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计算数据文件(Excel格式);8、以街坊为单位宗地面积汇总数据文件(Excel格式);9、以工作区为单位土地分类面积汇总数据文件(Excel格式);10、以街坊为单位宗地关系图(dwg格式);11、城镇地籍数据入库文件(shp 格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2011年度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实施方案为准确掌握2011年度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情况,确保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的顺利实施,依照《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1993)和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本着重点突出、确保质量、有所创新的原则,在二次调查及2010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对城镇地籍调查数据进行更新汇总与统计分析,全面掌握我国2011年度城镇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土地利用强度等信息,实现对全国城乡土地利用状况的全覆盖管理,为城镇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一)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更新汇总。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更新汇总范围覆盖全国全部城市和建制镇,汇总内容主要包括各城镇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数据。
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国家标准,全面调查或补充调查2011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核定后城镇汇总工作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重点对非实地调查及城镇新增建设用地数据进行更新,并按《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表》(见附录1)中提供的二级分类数据项要求,进行数据统计汇总。
同时,填报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城市、建制镇图斑汇总面积,以此检核汇总范围的合理性。
地籍调查数据中,对宗地内含多种用途,且各种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按各类用途进行统计汇总。
选择5至10个村庄(行政村),开展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汇总试点工作。
完成试点范围内初始地籍调查,查清并汇总村庄内各类土地利用现状及分布状况,重点完成农村宅基地调查,并按《试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见附录2)进行数据填报。
(二)城镇土地利用强度调查。
在上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更新汇总的基础上,完成典型城镇汇总工作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强度调查。
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主要包括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通过调查城镇建筑占地总面积、建筑总面积,计算城镇综合容积率、城镇建筑密度(数据填报要求见附录3)。
同时,典型城镇依据调查确定的土地性质填写《典型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见附录4)。
城镇综合容积率=建筑总面积/汇总工作范围总面积城镇建筑密度=建筑占地总面积/汇总工作范围总面积对于调查资料无法满足统计汇总的,应与汇总工作范围所在地有关部门(如建设、房产)联系搜集。
(三)编写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更新汇总报告。
1.省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
各省(区、市)在完成数据汇总后,以省(区、市)为单位,编写省级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并与汇总数据一并上报(报告编写说明见附录5)。
2.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编写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分析城镇土地的利用状况,评价城镇土地利用潜力,提出城镇土地挖潜建议(报告编写说明见附录6)。
二、工作程序(一)制定实施方案。
各省(区、市)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实施方案。
(二)确定汇总工作范围。
本次数据汇总工作范围包括城市、建制镇及试点村庄。
依据2010年度土地变更调查中核定的城市(201)、建制镇(202)、村庄(203)图斑范围确定,要求与农村土地调查范围不重不漏。
(三)数据逐级汇总上报。
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利用部统一下发的数据汇总软件(2011版软件公布于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形成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汇总数据,向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
1.县级汇总。
在完成建制镇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统计调查的基础上,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本辖区所确定的汇总工作范围内的土地按不同利用类型进行录入和汇总,并向所在地(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上报。
2.地(市)级汇总。
地(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所辖县(市、区)上报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汇总数据进行地(市)级汇总并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典型城镇地(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所辖县(市、区)上报的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数据进行地(市)级汇总并上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3.省级汇总。
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所辖地(市)上报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汇总数据进行省级汇总,并上报国土资源部,同时上报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
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数据、试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相关分析报告会同省级更新汇总数据一并上报国土资源部。
(四)国家级数据汇总。
国土资源部组织人员对各省(区、市)上报的数据进行接收、审查和汇总,并编写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分析报告和全国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地方各级可参照全国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汇总分析报告的编写说明,编写本地区汇总分析报告。
(五)成果整理。
国土资源部组织人员,对本次数据汇总的全部成果(数据、文字报告等其他资料)进行整理,并装订成册。
(六)质量检查。
为了确保本次更新汇总工作数据成果的真实性、准确性,必须将质量检查贯彻到各级数据统计汇总的各个阶段中,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接收下级上报的数据成果时,要严把质量关。
部将开展事后精度评价工作。
三、可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各地在进行数据更新汇总工作中,根据本地区地籍调查实际情况,可选择以下方法汇总。
(一)已经全部完成工作范围内城镇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覆盖每一块土地,数据现势性较强,且建立了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的,直接利用信息系统中的汇总功能,统计汇总出工作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二)已经基本完成工作范围内城镇地籍调查,建立了较完善的城镇地籍信息系统,但汇总工作范围内有部分地块缺少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城镇,应采取实地调查或利用最新遥感影像图等直接判读的调查方式,将土地利用信息补充到数据库中,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汇总输出,统计汇总出工作范围内所有地块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三)工作范围内已经完成初始城镇地籍调查,但未及时进行变更调查的城镇,以初始地籍调查数据作为基础,与汇总工作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可利用土地登记资料、用地审批资料、勘测定界资料等汇总变更数据)相结合,形成整个城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四)工作范围内未进行地籍调查的城镇,但具备一定基础资料的城镇,先将汇总工作范围内已登记发证宗地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汇总,其余部分结合实地,利用卫星遥感影影像、地形图进行判读和量算,得出基本准确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五)工作范围内未开展地籍调查且基础资料缺乏的,其汇总总面积依据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建制镇图斑面积确定,分类面积采用区域抽样调查计算或依据已有典型城镇数据推算的方法获得。
四、提交的主要成果(一)县级成果。
县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数据。
(二)地(市)级成果。
地(市)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数据。
(三)省级成果。
1.省级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数据(含试点村庄数据);2.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3.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强度汇总数据及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四)国家级成果。
全国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及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报告、全国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
五、汇总要求(一)以2011年12月31日作为调查和数据更新汇总的统一时点。
(二)以建制镇为基本汇总单元,并逐级汇总至各省(区、市)。
乡政府所在地不作为汇总对象,但城市范围内的除外;建制镇行政范围内的大型独立工矿用地纳入本次汇总范围。
(三)城镇土地利用强度以典型城市及所辖建制镇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不进行省级汇总。
(四)城镇名称及行政区划代码,按照国家最新的行政区划资料确定。
附录:1.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表2. 试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3. 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强度调查表4. 典型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5. 2011年度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编写说明6. 2011年度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分析报告编写说明附录1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表单位:公顷(0.00)填表说明:建制镇、县、市、省分别按照此表进行填报。
分别统计汇总出城市(201)、建制镇(202)的总面积及分类面积。
备注栏填写本次城镇汇总数据来源方式(实际调查、土地登记、内业判读、抽样、推算),同时填报2011年度变更调查核定后的城市、建制镇图斑汇总面积,以此检核城镇汇总范围的合理性。
9附录2试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表单位:公顷(0.00)填表说明:试点村庄土地利用现状按照此表进行填报。
村庄行政代码(12位)要求与土地变更调查中的代码一致。
备注栏填写本次城镇汇总数据来源方式(实际调查、土地登记、内业判读)。
同时,填报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中村庄(203)图斑汇总面积,以此检核汇总范围的合理性。
10附录3典型城镇土地利用强度调查表填表说明:汇总工作范围总面积:该数值应和所对应的“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更新汇总表”中数值一致。
建筑总面积:填写汇总工作范围内所有建筑的建筑面积之和。
建筑占地总面积:填写汇总工作范围内所有建筑占地面积之和。
面积、城镇综合容积率、城镇建筑密度保留两位小数。
附录4典型城镇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分类面积按权属性质汇总表单位:公顷(0.00)附录52011年度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报告及数据分析报告编写说明一、报告题目《XX省(区、市)2011年度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及数据分析报告》。
二、主要内容(一)工作实施情况。
简要介绍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更新汇总工作范围、作业依据、工作部署及开展情况。
(二)数据来源与更新汇总方法。
明确阐述城镇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来源、数据计算统计及更新方法。
其中数据来源包括城镇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大比例尺影像图或地形图直接判读等,计算统计方法包括:由地籍数据库直接导出、土地登记数据库结合补充调查或判读得出等。
(三)检查抽查情况。
包括县级自查、地(市)级检查,以及省级抽查的结果。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城镇汇总工作范围和汇总数据的逻辑性、合理性、准确性。
有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城镇地籍调查汇总数据的精度评价。
(四)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对全省(区、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包括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统计与分析、城镇土地利用与产出效益的相关性分析、城镇土地利用供需关系的合理性分析。
同时,结合本辖区自身情况,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成因。
1.城镇土地利用结构统计与分析。
按一、二级地类,分区域、分类型、分城镇规模对城镇土地利用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考虑分析不同类型城镇土地承载人类活动的依赖关系,参照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中关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指标,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等别城镇分析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协调性,2.城镇土地利用与产出效益的相关性分析。
选取地均产值(如工业产值、商业服务业产值、地均GDP)、地均税收、承载资金密度、二、三产业增加值、征地区片地价、地价水平值等指标,按照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等别分析城镇土地产出效益,重点评价城镇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等主要生产性、经营性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