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指南ppt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指南ppt
利尿剂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减轻肾脏负担;抗生素可以 控制感染;抗炎药可以缓解炎症反应;抗凝剂可以预防血 栓形成。
免疫调节治疗
免疫调节治疗是急性肾损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 应,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
免疫调节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生物制剂等,同时需要注意 避免过度免疫调节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
06
急性肾损伤的临床案例分享
案例一:青年男性患者病情恶化原因分析
患者情况
青年男性,因发热、咳嗽、喉 咙痛等症状入院。
病情恶化原因
未明确定诊断,未及时采取有效 治疗措施,病情恶化至急性肾损 伤。
分析
应重视患者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有 效治疗措施。
案例二
患者情况
老年患者,因肺部感染、心脏 疾病等多器官功能衰竭入院。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肾功能受损程度。常用的诊断 标准包括ADQI、RIFLE和AKIN等。
02
急性肾损伤的病情评估
肾功能损伤程度的评估
基于血清肌酐水平评估
根据血清肌酐水平及其变化,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基于尿蛋白水平评估
根据尿蛋白水平及其变化,判断肾功能损伤程度。
基于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血液透析是将血液通过透析器进行弥散和对流, 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酸碱平衡 和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方法。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 方法,可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过多水分和电 解质,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药物治疗
药物、抗凝剂等。
案例四:药物性肾损伤的预防与处理策略探讨
患者情况
老年患者,因不当使用药 物导致急性肾损伤。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96500 临床医学论文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xx年3月-20xx年1月本院收治的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并根据患者采用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干预组31例和常规组23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死亡情况,并于患者出院前1 d,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同时比较护理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87.10%(27/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87%(14/23),患者对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26%,护理质量评分(97.28±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7±2.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AKI)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bleeding.Method:54 patients with AKI complicated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March20xx年3月-20xx年1月本院收治的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及纤维胃镜或血管造影确诊。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张淑英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S1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2009年9月~2010年8月住院的急性肾损伤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9月~2011年8月的急性肾损伤患者16例作为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CNP,比较两组护理指标。

结果:两组在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等方面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CNP用于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总页数】2页(P61-62)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肾损伤患者;护理
【作者】张淑英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J], 张洪艳
2.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 肖仕琪;高秋霞;彭虹彩;黄建嫦
3.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探析 [J], 成素萍;许莎丽
4.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 [J], 王亚真
5.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患者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J], 王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肾内科临床路径(10个)

终末期肾脏病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终末期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终末期肾脏病(ICD-10:N18.0)行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成型术(ICD-9-CM-3:39.2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有或无慢性肾脏病史。

2.实验室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eGFR小于15ml/min/1.73m2,残余肾功能每周Kt/V小于2.0。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血液透析:有腹膜透析绝对禁忌症,需要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对于糖尿病肾病、伴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等患者,可酌情提早建立血管通路。

2.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自愿选择。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8.0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7天(工作日)完善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铁代谢、iPTH;(3)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4)双上肢动脉、深静脉彩超(血液透析)。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行浅静脉DSA、MRA或CTA。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8天(视病情决定)。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2.术中用药:常规局部麻醉用药,肝素,生理盐水。

3.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

(九)术后住院恢复2-6天。

术后用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用药时间1-2天。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PPT课件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年版)PPT课件

03 急性肾损伤治疗
一般治疗措施
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量和速度,避免过度 水合或脱水。
营养支持
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热量和 维生素等。
电解质平衡
监测并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高钾、低钠 等。
感染防控
积极预防和治疗感染,降低继发性感染风险 。
药物治疗方案
01
利尿剂
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利尿剂,以减 轻水肿和高血压。
,如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
02
药物治疗
针对患者的具体消化系统症状,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抑酸药
、胃黏膜保护剂等。
04
消化道出血预防与处理
加强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监测, 一旦发现出血症状,立即采取止
血措施和相应的治疗。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康复期评估指标
肾功能指标
监测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评估肾功能 恢复情况。
临床诊疗需求迫切
急性肾损伤病情复杂多变,临床诊疗需求迫切,需要规范化、标准 化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导。
国内外指南差异
国内外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在诊断标准、治疗策略等方面存在 差异,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制定本土化指南。
急性肾损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急性肾损伤是一组由多种病 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的 临床综合征,根据病因和病 理生理机制可分为肾前性、
电解质平衡
监测血钾、血钠、血钙等电解质水平,确保 在正常范围。
尿液分析
定期检查尿常规,关注尿蛋白、尿红细胞等 指标变化。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CT等检查,评估肾脏 形态和结构。
随访计划及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计划
根据患者病情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研究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Kidney Injury, AKI)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

护士是医疗团队中重要成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系统管理思想的临床管理工具,其优势在于可以规范、标准化护理过程,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一、合理评估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尽早发现和评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情。

在评估过程中,要注重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尿量、电解质水平和体液平衡,以及伴随疾病和并发症等方面的评估。

同时,护士也应该收集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用药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生活状况的变化,为后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二、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护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1.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补充药物,以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控制感染。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免疫力较弱,易感染,因此护士应严格控制感染,避免交叉感染。

3.预防并发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高血压、低钙血症等并发症,护士应及时控制并治疗这些症状。

4.支持治疗。

护士应支持医生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三、执行护理方案根据制定的护理方案,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执行护理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并对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干预和处理。

在工作中,护士应事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保证操作的安全、准确和有效性。

四、评价护理效果护士在执行护理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重点包括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尿量及肾功能等方面的指标。

如果发现患者的病情有所变化,应及时调整护理计划,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护理。

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探析

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探析

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探析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64例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上述6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通过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0.6±2.5)天,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6.1±7.8)天,且观察组患者住院费用远远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费用。

结论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在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护理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因此建议推广使用临床护理路径方法。

标签:常规护理方法;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肾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症,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患者在进行外科手术时或者其他原因所造成的机体肾功能下降的一种临床症状,当患者發病时,具有发病速度快、发病急以及死亡率高的特点,对患者产生了严重的生命安全威胁。

上消化道出血是急性肾损伤患者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为了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医护人员就要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因此本文进行了常规护理方法与临床护理路径的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资料选取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6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患者中有13例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55.7±2.4)岁,在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17例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患者年龄在20~77岁,平均年龄为(50.7±3.2)岁。

1.2 方法对照组:为患者治疗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恢复引导等。

观察组:为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

首先应该组织医院医护人员建立研究小组,在全面分析观察组患者患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为患者制定专业的护理计划,并制定具体的护理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012年之间收治的12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在出院前统计观察指标、填写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结果:干预组观察指标(焦虑、患者依从性、入院治疗天数、满意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护理模式,把临床思维理念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标签:临床护理路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满意度调查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肾脏疾病,它起病急骤,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并伴有多脏器功能性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医治和护理,会危及患者生命。

临床上死亡率高达18.11%~69.16%,且1/3以上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需行血透治疗[1]。

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更加谨慎。

为提高我院护理水平,院里决定在肾内科做试点,给予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临床护理路径,又称临床程序,它指的是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是针对特定的病人群体,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成一个日程计划表,对何时该做哪项检查、治疗及护理,病情达到何种程度,何时可出院等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说明与记录[2]。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0年~2012 年本院收治的120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60例,对照组60例。

干预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1~72 岁,平均43.5岁;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类,肾前性病变18例、肾实质性病变24例和肾后梗阻性病变18例。

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3~76 岁,平均47.5岁;患者按病变部位分类,肾前性病变22例、肾实质性病变16例和肾后梗阻性病变2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
一、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ICD-10:第一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急性肾损伤)(ICD-10:N17)、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衰竭期)
N1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诊断。

1.突发肾功能减退(在48小时内)。

2.急性肾损伤1期(危险期):血清肌酐升高≥0.3mg/dL (26.4μmol/L)或为基线值的1.5-2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

3.急性肾损伤2期(损伤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2-3倍;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12小时。

4.急性肾损伤3期(衰竭期):血清肌酐升高至基线值的3倍或在血清肌酐>4mg/dl(354μmol/l)基础上急性增加0.5mg/dL(44μmol/L);或者尿量<0.3 ml/kg/h持续>24小时或无尿持续>12小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

根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进行治疗。

1.肾脏替代治疗: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或经评估预计无效的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氮质血症(具体替代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决定)。

2.对症治疗:给予适当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原因不明的急性肾损伤(包括肾小球肾炎、系统性血管炎、急进性肾炎及急性间质性肾炎等),其他经评估认为需要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情况, 并征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7-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17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2-7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嗜酸细胞+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包括钙、磷、镁、HCO3-或CO2CP)、血糖、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丙型、HIV、梅毒等)、凝血功能、血气分析、免疫指标(ANA谱、ANCA、抗GBM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CRP、ASO、RF、ESR、iPTH);
(3)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电解质、尿肌酐、尿红细胞位相、尿白细胞分类、尿渗透压或自由水清除率;
(4)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必要时检查:
(1)NGAL、KIM-1、IL-18、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体;
(2)血和尿轻链定量、血培养、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血和尿免疫固定电泳;
(3)超声心动图、双肾动静脉彩超、同位素骨扫描、逆行性或下行性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CT、MRI;
(4)骨髓穿刺、肾脏穿刺活检等。

(七)选择用药。

1.纠正原发病因和可逆因素,预防再次损伤。

2.根据病情,积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3.如果需要肾穿刺,则通常入院7日之内完成评估。

4.肾穿刺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后酌情使用止血药。

5.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

6.必要时抗感染治疗。

7.酌情使用抗凝药、溶栓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氧化剂、碱剂及其他药物。

(八)如果需要肾穿刺,则手术日为入院第7日之内。

1.麻醉方式:局麻。

2.术前准备:术前停用一切抗凝药物(包括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复查凝血功能正常。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检查、石蜡切片光镜检查、电镜检查。

(九)术后用药。

根据临床情况可使用无肾毒性的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肾功能逐渐恢复(不必等待恢复到正常)。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3.肾穿刺伤口愈合好。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严重肾外合并症或严重急性肾损伤并发症,需要在住院期间处理。

2.新出现其他系统合并症,需要住院治疗。

3.出现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需要住院期间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