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分章练习题(XX2-1)

社区社会工作分章练习题(XX2-1)
社区社会工作分章练习题(XX2-1)

《社区社会工作》练习题

第一章社区概念与社区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的社会工作教育课程委员会正式承认社区社会工作为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的时间是()。(P1)

A.1960年

B.1961年

C.1962年

D.1963年

2.一般认为,“社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A )。(P3)

A.滕尼斯

B.帕克

C.罗吉斯

D.伯德格

3.菲利普在《概念到应用》中界定社区的概念时主要强调的社区要素是()。(P5)

A.地域、人群的汇集以及人群之间的互动

B.共同利益、共同地域和简单群体

C.特定地域、共同实现的多员目标、群体

D.区域空间和人们的互动关系

4.社区活动的主体是()。(P7)

A.地域

B.人口

C.公共设施

D.社会组织

5.把社区分为工业区域、农业社区、商业社区、文化社区、旅游社区等的标准是()。(P10)

A.社区结构及特点

B.社区功能

C.社区空间位置

D.社区经济发达程度

6. 社区的首要功能是()。(P13)

A.社会化功能

B.经济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福利功能

7.关于社区服务,下列观点中错误的是()。(P16-17)

A.从具体执行者看,社区居民是社区服务的主体

B.从服务方式看,社区服务是群众的自主性和自助性活动

C.从服务性质看,社区服务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

D.从过程看,社区服务是一种程序

8.社区服务的内容囊括了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一论断强调的是社区服务的()。(P19)

A.非营利性

B.地域性

C.专业性

D.综合性

9.社区文化的特点主要是()。(P30-31)

A.地域性、包容性、网络性

B.多样性、复杂性、包容性

C.地域性、共享性、网络性

D.多样性、包容性、网络性

10.“发展第一战略”所确立的主要目标是()。(P33)

A.经济增长

B.文化普及

C.社会全面发展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11.开创了以小市镇为对象的全貌研究的美国学者是()。(P39)

A.帕克

B.F.韩特

C.滕尼斯

D.R.林德与H.林德夫妇

12.最早进行中国社区研究的学者是()。(P40)

A.梁漱溟

B.费孝通

C.吴文藻

D.晏阳初

13.被马林诺夫斯基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的著作是费孝通的()。(P40)

A.《生育制度》

B.《社区权利结构》

C.《江村经济》

D.《社区与社会》

4.联合国规定,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的标志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P20)

A.6%

B.7%

C.8%

D.10%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服务的特点有()。(P.18)

A.非营利性

B.地域性

C.专业性

D.综合性

2.社区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ABC )。(P42-43)

A.文献分析法

B.统计调查法

C.实地调研法

D.问卷法

E.访谈法

三、名词解释题

1.社区:(P6)

2.社区服务(P15):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服务的原则。(P19)

2.简述社区建设的意义。(P26)

五、论述题(无)

第二章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与实际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把社区组织视为一种工作方法的是()。(P47)

A.霍伯斯

B.劳史

C.史基摩尔

D.波尔曼

2.社区社会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P61)

A.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

B.追求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

C.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互助精神

D.保证社区管理的有序规范

3.根据罗斯曼的分类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的目标是指()。(P63)

A.过程目标

B.任务目标

C.分配资源目标

D.提升素质目标

4.“一群有共同背景、共同需要或面对共同问题的人,他们未必居住在同一地域社区内,但他们都拥有共同的特质及利益”,这就是“利益社区”,又称为()。(P72)

A.地域社区

B.无冲突社区

C.功能社区

D.集体社区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社区社会工作,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P61)

A.社区社会工作的直接内容和功能是促进社区乃至社会发展

B. 社区社会工作的的最终目的和功能是预防和解决社区内的各种社会问题

C.社区社会工作可以培养和发扬社区居民自力更生的精神,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区意识

D.社区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E.社区社会工作具有社会管理的职能

2.罗斯曼把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分为()。(P63)

A.“过程目标”

B.“任务目标”

C.分配资源

D.提升公民的素质

E.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3.关于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P68)

A.二者在规划制定和指导思想上有许多不同之处

B.社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性质与任务等也是社区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前提

C.社会规划和项目安排,对社区建设某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D.相对于全局性的宏观社会规划来说,社区规划则是涉及局部区域发展的微观规划

E.社区中长期规划都离不开各项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4.在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保障功能主要表现在()。(P76)

A.补偿功能

B.服务功能

C.控制功能

D.调节功能

E.发展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

功能社区(P72):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规划的区别。(P68-69)

2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75)

五、论述题(无)

第三章社区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议会对旧济贫法进行修正后,颁布“新济贫法”的时间是()。(P91)

A.1832年

B.1833年

C.1834年

D.1835年

2.1884年,英国伦敦东部圣犹太教区的牧师巴涅特在贫民区首创了()。(P98)

A.慈善组织会社

B.汤恩比馆

C.大学社区睦邻服务中心

D.赫尔馆

3.汤恩比馆属于下列哪种慈善制度()。(P98)

A.汉堡制

B.爱尔伯福制

C.新汉堡制

D.睦邻组织运动

4.出版了《社会诊断》一书并被人们誉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的是()。(P107)

A.滕尼斯

B.芮琪芒德

C.帕克

D.巴涅特

5.我国宋朝时在寺观内设置的专门收容鳏寡孤独者的乐施救济服务机构是()。(P119)

A.悲田院

B.居养院

C.养病坊

D.安置所

6. 我国20世纪20至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比较著名的团体有梁漱溟的()。(P124)

A.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

B.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

C.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

D.山东邹平平民教育实验区

二、多项选择题

1.格林伍德提出,任何团体都要具备必要的特质才构成专业,这些特质包括()。(P108)

A.一套系统化的理论体系

B.专业权威

C.社区的认可

D.一套规定的伦理守则

E.一种专业的文化

2.下列观点中,与中国传统的社会救助结构和力量相符的有()。(P117-118)

A.血缘关系下家庭与家族的互助和互济

B.地缘关系上的邻里、同乡照顾

C.共同需要和志趣照顾

D.宗教组织及信仰照顾

E.机构照顾

3.英国新济贫法规定的“院内救济原则”的对象有()。(P92)

A.病人

B.老人

C.残疾人

D.寡母

4.在中国古籍中,对于社会救济叙述得最为完善者,首推()。(P115)

A.《周礼.司徒篇》

B.《论语》

C.《礼记.礼运大同篇》

D.《中庸》

5.唐朝自武则天长安年间,设置收容孤儿、老人及穷苦人和病患者的分别是()。(P119)

A.悲田院

B.养病坊

C.居养院

D.赫尔馆

三、名词解释题

1.义仓(P121)

2.社仓(P122)

四、简答题(无)

五、论述题(无)

第四章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P131)

A.“精神分析派”与“冲突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B.“精神分析派”与“女权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C.“精神分析派”与“功能主义学派”并立的阶段

D.“精神分析派”与“新保守主义”并立的阶段

2.根据依云斯1976年的分类,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可分为()。(P132)

A.综合理论与学科理论

B.服务理论与保障理论

C.实务理论与实践理论

D.传统理论与现代理论

3.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莱兰把人们在工作中的需要分为()。(P149)

A.社会交往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安全需要和尊重的需要

C.权力需要、归属需要和成就需要

D.归属需要、成就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中的基础层次是()。(P159)

A.目标价值

B.手段价值

C.社会价值

D.职业道德价值

5.主张财富平均分配,其著名的观点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他是()。(P159)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二、多项选择题

1.社区工作理论中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包括()。(P136-137)

A.“福利国家”中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

B.“福利国家”制度只是执政者社会控制的工具

C.“福利国家”的问题之根本是生产工具和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D.强调助居民自助的精神

E.社会福利必须采取选择性原则

2.社区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 )。(P138)

A.强调要建立人人能参与决策的制度

B.建构新社会有多种必要条件

C.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促进制度的建立

D. 认为自由市场制度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E.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资源,致使其具有不同的影响力

3.关于需要的特点,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P148)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价值性

E.发展性

4.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 )。(P166)

A.承认每个人生来平等

B.通过各种努力,要预防社会病态

C.人类行为具有平衡其需要和环境之间关系的功能

D.基于“人权”、“人道”和“仁爱”,个人之间、社会和个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E.所有人都有追求自由平等、自我发展、自我决定之幸福生活的权利

三、名词解释题(无)

四、简答题

1.简述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P136)

2.简述社区民主主义。(P138)

3.简述人道主义的基本观点。(P166-167)

五、论述题(无)

第五章社区社会工作方法、过程与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具体落实看,社区发展模式中的案主主要是指()。(P199)

A.行政部门

B.社区组织

C.社区居民

D.社区工作者

2.在社区计划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P200)

A.倡导者

B.专家

C.导师

D.行动者

3.在社会行动模式中,社区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是()。(P201)

A.导师

B.专家

C.行动者

D.协调者

4.当区居民同构型较高,或意见比较容易取得一致时,可以运用()。(P202)

A.社区集体行动

B.社区行动模式

C.社区计划模式

D.社区发展模式

5. 当社区问题较为复杂,非一般社区民众所能自行应付时,就需要采用()。(P202)

A.社区发展模式

B.社区行动模式

C.社区计划模式

D.地区发展模式

6.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步是()。(P205)

A.社区分析

B.建立关系

C.资料收集

D.制定社区发展计划

7.当社区行动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帮助弱势群体分析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时,其扮演的角色类型是()。(P213)

A.教育者角色

B.资源提供者角色

C.鼓动者角色

D.协调者角色

二、多项选择题

社区工作成效评估的特点有()。(218)

A.评估受社区工作者的价值观和理论框架的影响

B.评估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过程

C.评估是社区工作者与有关社区成员和案主一同参与的过程

D.评估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

三、名词解释题

社区发展模式(198)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组织的服务功能。(P185)

2.简述社区社会工作的原则。(P218)

五、论述题

1制定社区发展目标的原则。(211)

2制定社区工作实施计划的原则(212)

第六章社区照顾与社区保障

一、单项选择题

1.社区照顾起源于( )。(P223)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2.英国社会工作研究院发表“巴克力报告”是( )。(P223)

A.1980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3年

3.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是( )。(P238)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生活

二、多项选择题

社区保障具有( )。(P242)

A.强制性

B.普遍性

C.福利性

D.互助性

E.区域性

三、名词解释题

1社区照顾(222)

2社会保障(232)

3社区保障(240)

四、简答题

1.简述社区照顾的专业过程。(P229-231)

五、论述题(无)

第七章农村社区社会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学者奥珊斯基认为,绝对贫困就是一个家庭在预算时食品开支超过()。(P261)

A.30%

B.40%

C.50%

D.60%

2.英国学者阿尔柯克提出了三种度量贫困线的方法,分别为标准预算法、收入替代法和()。(P261)

A.恩格尔系数法

B.市场菜篮法

C.生活形态法

D.剥夺指标法

3.1993年,我国率先建立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是()。(P258)

A.上海市

B.北京市

C.天津市

D.重庆市

二、多项选择题(无)

三、名词解释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P259

四、简答题(无)

五、论述题

1.论述农村社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必要性。(P259)

2.论述农村青少年的特点。(279)

3.论述农村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280)

第八章城市社区社会工作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双治疗”模式,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P313)

A.只进行生理的治疗

B.只进行心理的治疗

C.既进行生理的治疗,又进行心理的治疗

D.只为老年人解决实际问题

2.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是()。(P319)

A.以人为本原则

B.实事求是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社区参与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时期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P295)

A.下岗失业现象

B.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

C.老年人问题

D.入学问题

2.城市社区中的贫困甚至绝对贫困人口的构成主要有( )。(P295)

A.双失业家庭

B.重病患者家庭

C.残疾人家庭

D.半家户

三、名词解释题

“双治疗”模式(313)简答题(无)

五、论述题

试述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与任务。(P292)

差额选举,就是在选举中实行候选人数多于应选名额的不等额选举。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差额选举,有利于健全党的党内民主生活,发扬党内民主,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也有利于促使被选举人增强革命事业心,密切联系群众,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践经验看,正确地实行差额选举,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选举人对被选举人要有充分的了解,组织内部没有派性干扰等。

进行差额选举,可以直接采用候选人数多于应选人数的办法进行正式选举;也可以先采用差额选举办法进行预选,产生候选人名单,然后进行正式选举。正式选举时一般实行等额选举。

选举中哪些对象需要实行差额选举?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以及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设立的党的基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都要实行差额选举。其中,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20%;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名额,要比应选名额多1~2人。

等额选举是指候选人与应选人数相等的选举。目前实行等额选举的主要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书记、副书记,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党的基层组织的书记、副书记也可以实行等额选举。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高中人教版数学必修3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③课本练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1.1算法的概念(p5) 1. 解;第一步:输入任意正实数r, 第二步:计算 第三步:输出圆的面积S 2. 解;第一步:给定一个大于l的正整数; 第二步:令; 第三步:用除,得到余数; 第四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i是n的因数;否则,i不是n的因数; 第五步:使的值增加l,仍用表示,即令; 第六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P19) 1.解;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精确地d,令i=1 第二步,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不足近似值,记为a;取出的到小数点后第i位的过剩近似值,记为b, 第三步,计算 第四步,若m

1.1算法与程序框图(P20) 解; 题目:在国内寄平信(外埠),每封信的质量x (克)不超过60克时的邮费(单位: 分)标准为,试写出计算邮费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 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质量数x 。 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120,否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 是否成立,若是,则输出y=240,否则,输出y=360,算法结束。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注释:条件结构) 2.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i=1,S=0. 第二步,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执行第四步。 第三步,,i=i+1,返回第二步。 第四步,输出S. 程序框图如下图所示: (注释:循环结构) 3. 解:算法如下: 第一步,输入人数x,设收取的卫生费为y元。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2016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4、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

马原 复习题答案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D) A.物质观 B.联系观 C.发展观 D.实践观 2.列宁同志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实践活动的目的是(B) A.改造主观世界 B.改造客观世界 C.改造内心世界 D.改造精神世界 4.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指出了(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5.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D)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 6.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8.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的基础是(A) A.实践 B.理论 C.本质 D.人9.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指(B) A.从实践到认识 B.从认识到实践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物质到精神 10.直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D)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真理的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1.宋代诗人陆游在诗《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生物必修3课后练习答案(人教版)

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参考答案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 Mg2+、Fe2+、Cl-、HPO 42-、SO 4 2-、HCO 3 -)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 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 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四)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 2 与H 2 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 2 +H 2 O H 2 CO 3 H+ + HCO 3 -。 HCO 3 -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中的尿素主要通 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 2 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 2分压大于肺泡中CO 2 的分压,CO 2 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 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3)肾小管的重吸收。(4)皮肤。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问题探讨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例如,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的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的活性最高,在血浆中的活性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时,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引起血浆中转氨酶活性升高。 2.提示:这说明(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3.提示:(1)肌酐含量超标,肌酐是有毒的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这表明肾脏的排泄功能有障碍。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B.资本家的联合 ( ) C.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 D.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 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实现了自我否定 ( ) B.发生了根本变化 ( ) C.仍无任何变化 ( ) D.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3.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 B.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 C.垄断(√) D.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 4.金融资本是:() A.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B.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C.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 D.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5.垄断利润是通过:() A.操纵市场获得的(√) B.改进技术获得的 ( ) C.扩大投资获得的 ( ) D.增加贷款获得的 ( )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 B.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 C.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 D.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 B.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C.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 D.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 8.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 B.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 C.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多选题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 B.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三章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吃喝穿住 ( )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 ) C.物质生产活动(√) D.社会关系的形成 ( ) 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 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 )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 )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 )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 )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 )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 )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4.制约人们行为及其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A.生产方式(√) B.传统意识 ( ) C.政治制度 ( ) D.阶级关系 ( ) 5.下列哪一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 )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 )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 ) 6.社会意识主要是对:() 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B.阶级斗争的反映 ( ) 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 ( ) D.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 )

马原试题及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来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结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马原,第五章 习题及答案 (1)备课讲稿

马原,第五章习题及答案(1)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A.18世纪末期 B .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最直接后果是()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C.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D.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 3.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 A.加剧矛盾 B.形成积累 C.导致竞争 D.产生垄断 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 )实现的 A.联合制 B.参与制 C.股份制 D.价格制 5.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金融资本 B.工业资本 C.商业资本 D.借贷资本 6.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7.垄断利润是() A.超额利润 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平均利润 D.企业利润加利息

8.垄断价格是() A.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B.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C.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D.生产成本加利润 9.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A.垄断高价 B.垄断低价 C.自由价格 D.市场价格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是( ) A.国有垄断资本 B.私人垄断资本 C.国私共有垄断资本 D.股份资本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 A.国有企业的存在 B.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 C.私人垄断资本的主导地位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A.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企业的经济利益 C.中小资本家的利益 D.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说是( ) A.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 C.资产阶级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产物 D.资产阶级国家管理经济的产物 18.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1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一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是:() A.一切科学之科学(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 B.结构性( ) C.运动( ) D.客观实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 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 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这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 B.动物心理的形成( ) C.语言的产生( ) D.劳动(√)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B.各种实物的总和(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13.实践是( )既区分又统一的基础 A.运动和静止( ) B.时间和空间( ) C.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三课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专业班《文化与生活》第三课测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42) 1.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A.爱国主义集体主义B.民族文化民族情感 C.民族精神民族信仰D.民族生活民族习惯 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的多样性 A.民族文化B.民族习惯C.国家精神D.国家文2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园。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是民族的,其多样性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③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④只有最独特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4.正确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就要 A.发展先进民族的文化,反对落后民族的文化B.实现各民族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 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把发展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根本任务5.故宫、泰姬陵、巴特农神庙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它们的不同建筑艺术体现了建筑文化的A.多样性B.社会性,C.趋同化倾向D.积极作用 6,我国为抢救和保护珍贵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发布《关于申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通知》之后,全国已提交名录项目多达1 315项,其中501个推荐项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予以公示,珍贵实物云锦织机、高山木雕、仿宋针灸铜人以及传统艺人的制瓷、染织、刺绣、等技艺展示也与百姓实现了近距离接触。该活动 A.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B.有助于强化人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C是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掌握民间艺术D.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7.中华民族是一个敬尚祖宗的民族,但许多国人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缺乏一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继承,值得庆幸的是不乏有珍视古人遗存者。之所以珍视古人遗存,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 C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D.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的 8. 9.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印刷媒体的推广应用C广播的出现D.网络技术的推广10.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段,主要原因是大众传媒( ) A.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B,其信息都是真实的 C: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某些观念、思想、思维也不知不觉进 入了我们的生活中。这主要说明( ) A.我国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B.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C经济活动必然推动文化的进步D.商贸活动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最新马原第五章试题与答案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级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3.金融资本是由(C)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A.工业资本 B.农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金融资本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最重要的形式是(B) A.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国家调节经济 C.公私合营经济 D.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A.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8.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现实基础是(C) A.新科技革命 B.生产国际化 C.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9.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0.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A.寄生的资本主义 B.腐朽的资本主义 C.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过渡的资本主义 11.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A.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生产社会化 D.经营管理社会化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BC) 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BCD) A.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力量来扩大

马原,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 A.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 14.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 A.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 D.实践到认识

必修3思考题答案

二、追寻生命的起源问题解答 【想一想】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科学而系统的生物学的原因有哪些?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有: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生产力发展水平底;神学、宗教、传说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近代科学认识和方法还未出现。其中主要原因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受宗教神学的影响。?【想一想】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给我们的启发有哪些?达尔文在考察中得出的结论和林耐的结论有什么不同? 启发: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同:林耐认为生物是神创的,因此物种是不变的。达尔文则认为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议一议】有人说,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神)”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19世纪的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了。这种说法对吗?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由。 ?提示:对。说明理由时要联系牛顿和达尔文的成就给神学的打击。如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一击。它证明了今天的整个有机界——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都是延续亿万年的发展过程的产物。 ?【自我测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进化论是怎样传入我国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核心观点是:自然界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生存竞争,通过自然选择,最适者生存下来。 ?1894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的增刊上发表,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进化论传入中国,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阅读与思考】上面两段文字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反映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从出版后到20世纪以来遭到巨大的抵制。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宗教习惯的影响很大;科学的发展是艰难而曲折的;要学会分辨真理,相信科学。 ?从时代背景分析,你认为上面两段文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否存在差别?为什么? ?有差别。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反对和抵制较之材料一要小一些。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在进步。 三、人类文明的引擎问题解答 ?【议一议】大机器工厂与手工工场有哪些区别? 提示:用机器进行生产;实行工厂制管理;使用蒸汽机作动力。 【议一议】蒸汽机的发明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国际格局变化和科学文化事业进步等方面分析影响。如经济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迅速推广后,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读一读】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看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艰辛历程正是这句话得到真实写照。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就必须依靠勤奋的努力。 ?【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发明的? 发电机、电灯、电话、电车、电影、内燃机、柴油机、电报、塑料、人造纤维、人造染料等等。

马原课机考试题库第五章试题及答案(2018年5月)

第五章试题清单( 含答案) 一. 单选题 1. 导致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追逐( √) B. 资本家的联合( ) C. 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 ) D. 资本家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 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A. 实现了自我否定( ) B. 发生了根本变化( ) C. 仍无任何变化( ) D.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 3.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 A. 社会化大生产超出国界( ) B. 商品输出替代资本输出( ) C. 垄断( √) D. 资本输出替代商品输出( ) 4. 金融资本是:() A. 工业资本和农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B. 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C.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而成的资本( ) D. 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在垄断的基础上溶合的而成的资本( √) 5. 垄断利润是通过:() A. 操纵市场获得的( √) B. 改进技术获得的( ) C. 扩大投资获得的( ) D. 增加贷款获得的( ) 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 A. 消灭私人垄断资本( ) B. 实行计划经济,消灭危机( ) C. 消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某些调整( √)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A.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 B.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C.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 8.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A. 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 B.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C. 从根本上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 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9.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是 A 获得高额利润(√) B 帮助落后国家() C 替代商品输出() D 达到政治目的() 10.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是 A 利益共同体() B 有共同利益,也有矛盾斗争(√) C 有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也有经济矛盾() D 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政治矛盾() 1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A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联合国机构() C 多边贸易机构() D 商业流通联合体() 12.当前世界贫富差距拉大的根本原因是 A 地区局部战争() B 自然资源不均衡() C 国际经济旧秩序(√) D 国际经济新秩序() 13.垄断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A 内容() B 作用() C 后果() D 表现形式(√) 二. 多选题 1. 垄断没有消除竞争是因为:() A. 竞争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共有的( ) B. 竞争是商品经济一般规律,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