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文件

克石化机〔2013〕 3号

关于印发《克拉玛依石化公司

热分接(带压开孔)管理细则》的通知

公司各单位:

为加强在在用管道或设备上进行热分接(带压开孔)的管理和受控情况,确保公司在用管道或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实现本质安全。根据《在用设备的焊接或热分接程序SY/T 6554- 2003》转化制定《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热分接(带压开孔)管理细则》,请各单位遵照执行,对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机动设备处。

附件: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热分接(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二O一三年六月五日

主题词:印发设备管理规定通知

抄送:机关各处室、梁永智、苑乃奎

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总经理办公室2013年6月4日印发

共印55份

附件:

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热分接(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在用设备的焊接或热分接程序SY/T 6554- 2003》制定《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热分接(带压开孔)管理细则》。

第二条为加强在在用管道或设备上进行热分接,或进行没有热分接的焊接作业的管理工作,确保公司在用管道或设备在完好状态下运行,实现本质安全。

第三条适用于本公司在在用管道或设备上热分接的要求、作业单位资质人员管理要求、热分接的技术要求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职责及管理要求

第四条机动设备处为热分接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热分接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生产车间建立热分接台帐,完善相关热分接的资料。

第五条机动设备处的主要职责:

一、参与审查热分接作业规程。

二、负责监督热分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热分接管理工作的检查与考核,每年年底统计一次热分接总数,并对热分接台帐进行修订。

第六条设备属地单位职责:

一、参与审查热分接作业规程。

二、负责组织作业单位办理各类作业票证并监督执行。

三、负责编制施工正常作业程序以外有可能发生并引发次生事故所采取的措施。例如:物料泄漏污染环境、物料泄漏着火、有毒介质中毒等应急预案。

四、负责在热分接前对热分接管件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管件制作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按步骤确认填写热分接清单(见附录A)。

五、负责提供特殊的防护用品,如硫化氢防护用具,隔热服等。

六、负责热分接完成后,对热分接部位进行挂牌管理,并在其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控并设置巡检点。

七、负责建立热分接台账并进行动态管理,在具备条件时或检修时进行彻底整改。

第七条作业单位职责:

一、施工单位在在用管道或设备上进行热分接和焊接前,需编制书面的工作计划及作业操作卡,包括如下内容:

1、热分接连接设计、热分接程序,包括热分接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2、详细的书面焊接程序(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写明具体的焊接工艺规范参数。

3、在进行热分接前,施工方需要认真检查热分接机、刀具和定向钻头,以确保它们处于完好的工况,确认热分接机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满足工艺介质的使用要求,按步骤确认填写热分接清单(见附录A)。

4、在热分接期间,必须对由于操作失常而导致工艺温度或压力改

变的可能性予以考虑。如果移走热分接机不顺利,在必要的条件下热分接机必须留在该位置上一段时间。

5、施工单位根据热分接现场作好作业人员的防护,如配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呼吸器、隔热服等。

6、作业单位根据热分接已经审批的热分接方案进行热分接。

二、作业单位人员资质管理要求:

1、从事热分接承包商应作好从事热分接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工作,并报克石化机动设备处备案。

2、从事热分接作业人员应相对固定,若有变动需通知到克石化机动设备处进行备案。

第八条热分接管理要求:

一、以上压力管道原则上不采用热分接技术进行相关作业。

二、压力以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设备、管道原则上不宜采用热分接技术进行相关作业。若确为生产需要,车间需报公司四个生产处室及相关公司领导审核后方面进行。

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设备、管道进行热分接相关作业,应按16项HSE管理规定的特殊动火作业对待。

四、以下非易燃易爆设备、管道可采用热分接技术进行相关作业。车间需报生产运行处同意后,方可申报周危险作业计划,公司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热分接(带压开孔)的技术要求

第九条预防烧穿:

一、在管道或设备上进行不停产焊接时,宜进行工程评价。必须对被焊接或热分接的容器或管线进行检查、测厚,如需要进行特殊检验的母材需委托专业检验单位进行检验,对可能影响焊缝质量的缺陷做出评价,以确保壁厚合适并且没有缺陷。

二、为避免过热或烧穿,宜根据类似管道或设备的焊接经验,和(或)根据热传输的分析来制定焊接规程。为降低烧穿的可能性,对厚度小于 6.4mm (1/4in)的设备或管道系统,第一个焊道使用2.4mm (3/32in)或更小直径的焊条。厚度不超过12.8mm (1/2in) 的设备或管道系统,第一个焊道焊接使用 3.2mm(1/8in)或更小的焊条。对于壁厚超过(1/2in)的设备或管道,可以使用较大直径焊条,注意避免使用过大的焊接电流。在许多情况下,使用低氢焊条减少烧穿的可能性。

第十条管道内介质的流动:

一、在热分接时,对于金属厚度小于6.4mm (1/4in)的,适当地介质流动可以降低几种不良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焊接时,既要避免过低的流速,同时也要避免过高的流速。需要的最小流速是在降低烧穿的危险和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之间来权衡。

二、对于厚度在6.4mm (1/4in)和12.8 mm ( 1/2in)之间的金属,介质流动会加快焊缝的冷却速率及产生裂纹的危险。降低流速以减少发生裂纹的可能性,并使发生焊穿的危险性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于金属厚度大于12.8mm (1/2in)的,介质流动对焊接的冷却

速率及焊穿的危险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三、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在火炬管线上进行热分接或焊接时,介质流动可能不充分或中断,这样在焊接作业期间可能产生易燃混合物。在这些情况下,为预防产生易燃混合物,需用蒸汽、惰性气体或氮气充满管线。

第十一条金属厚度:

一、管道或设备的母材厚度必须能支撑新的连接和热分接机,需要在管道或设备热分接处增加加强圈板或给热分接机增加支撑。

二、4.8mm (3/16in)是大多数焊接和热分接所推荐的最小母材厚度。为预防烧穿,实际的母材最小厚度是强度所需厚度的函数,即为强度所需厚度加上一个安全厚度[通常是2.4mm (3/32in)]。

第十二条焊接技术要求:

一、对于需要焊后热处理的设备或管道不能在在用条件下进行焊接,因为焊后热处理通常不能在设备或管道加压的情况下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宜考虑用机械的方法来连接管件。

二、如果金属温度低于空气露点,在焊接前应考虑预热焊接区,以保证金属表面不结水气。当大气温度低于一45℃(一50℉)时,不能直接在管线或设备上进行焊接。

三、当母材碳当量或应力高时,焊接程序要求进行预热以避免产生裂纹。

四、不能在距法兰或螺纹连接少于460mm (18in)内或在大约距焊缝(包括焊接管线的纵向焊缝)70mm (3in)内进行焊接或热分接。

五、不允许在浮顶罐浮船上热分接或焊接。

六、在带衬里管线、带衬里设备或加套管管线上热分接或焊接,除非通过特殊的程序或工程评价得到专门的认可,否则热分接或焊接不允许在复合金属、或带玻璃、铅、耐火材料、塑料、或钢衬里的在用管线或设备上进行。

七、应避免在旋转的设备或自动控制阀上游进行热分接,除非用过滤器或分离器对这些设备进行保护以防切屑。

八、除非通过工程评价证明该操作程序是安全的,否则真空状态下(即在低于大气压的情况下操作)不宜在管道或设备上进行焊接或热分接。

九、不宜在装有下列物质的管道或设备上进行焊接和热分接:

1、接近或在易燃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气体和空气或气体和氧的混合物;焊接的灼热可能导致气体混合物进入易燃极限范围。

2、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氢气;除非由风险评估小组进行了相应的工程评价,批准在这些设备上进行焊接。

3、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过氧化物、氯化物或其他化学物质,可能因焊接灼热而产生剧烈分解成为危险物质。

4、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苛性碱、胺类、酸类(例如HF酸);如果热分接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这些设施可能在焊缝区或热影响区产生裂纹。

5、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某些不饱和的烃类(例如乙烯);这些烃类可能会由于焊接作业产生放热分解反应,在管壁和设备壁上产

生局部热点而可能导致损坏。

6、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氧气或富氧空气,氧气可能造成气体混合物进人易燃范围内并且可能影响被焊的母材。

7、管道或设备内介质含有压缩空气;除非知道没有易燃和可燃物质,例如润滑油的残渣。

第十三条焊缝检查:

一、焊接完成后使用渗透、超声波、或磁粉检查所有的附件的焊缝情况。这些检测不能代替水压或气压试验。如果确定对连接件予以加强,在安装加强圈前进行压力试验。

附录A

热分接检查清单

这个检查清单可以作为工作记录予以保存。

位置:

日期:

车间技术负责人:

作业单位人员:

一、在开始热分接作业前宜满足下列注意事项:(√或×)

1、是否对拟热分接或焊接的管线或容器的内容物进行过评价,在加热条件下管线或容器内的介质是否稳定()

2、所装物料的压力和温度是否降低到工艺操作允许限度()

3、是否考虑了第3章、第4章和第5章有关流量、压力和液位的要求()

4、拟在热分接的管线或容器上安装的法兰、螺栓、垫片、管子和阀门是否符合规范()

5、焊接程序是否已经按要求编制出来()

6、阀门是否已经过压力试验以确保阀门能工作和可靠()

7、是否对拟焊接的区域进行了厚度检查,并确保没有焊缝、夹层、氢脆或其他冶金学缺陷()

8、管线或容器与连接管件是否相匹配()

9、该区域是否能支撑热分接机的重量,是否对热分接机及支管有合适的牵引和支撑()

10、如果焊接区域需要焊后热处理,是否按要求进行了适当的审查()

11、在热分接区域内是否进行了氧气、可燃气体及有毒空气的测试()

12、是否对在该区域的所有人员提供了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

13、拟进行热分接的区域是否位于罐的液面下方,或者在已具有流体流动的管线或容器上()

14、是否有合适的储存区域及空间作为作业或应急通道()

15、在发生事故时,是否有合适有效的程序以隔离工作区域是否由受过培训的人员来执行程序()

16、是否对焊缝检查和压力试验阐明了要求,并且所有的测试设备都齐全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车间技术负责人确认:

二、在开始焊接前应满足下列事项:(√或×)

1、焊工是否符合认可的焊接程序(规范)要求()

2、是否需要对焊接区域进行预热()

作业单位确认:

三、在开始切割前是否满足了下列事项:(√或×)

1、是否对焊缝进行了检查和检验()

2、是否对热分接机的填料或密封垫进行了检查()

3、是否对泄放阀的关闭情况进行了检查以确保它能承压,可以操

作并且不堵塞()

4、导向钻头和切削截齿的所有螺栓是否紧固()

5、切片抓爪是否在导向截齿上()

6、切割的深度是否经过计算以避免切到管子的对边()

作业单位确认:

四、在移动热分接机前,应满足下列要求:(√或×)

1、热分接阀门是否已经关闭()

2、在从法兰上卸下螺栓前,热分接机的压力是否已经释放干净()

作业单位确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