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治疗病房

合集下载

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质量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提供高度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病房,主要用于危重病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护理。

为了确保重症监护病房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系列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质量标准。

二、设施要求1. 病房面积: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床数量应根据当地的医疗需求确定,每张病床的建议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

2. 病床配置:每张病床应配备储物柜、床头柜、床尾柜、床头灯、呼叫器、床旁监护仪等设备。

3. 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采用高效过滤器进行空气过滤,保持空气洁净度符合相关标准。

4. 环境温度和湿度:病房内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之间。

三、设备要求1. 呼吸机: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一台呼吸机,以满足患者的呼吸支持需求。

2. 监护仪: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一台多参数监护仪,能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

3. 输液泵: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一台输液泵,以确保患者的液体输注准确和安全。

4. 除颤仪: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一台除颤仪,以应对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

5. 体外循环机: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至少一台体外循环机,以满足心脏手术等高风险手术的需求。

四、人员要求1. 医生: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重症医学专科医生,能够熟练处理各类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护士: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一名重症监护护士,能够熟练操作各类监护设备,进行患者的护理和观察。

3. 药师: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临床药师,能够提供合理用药的建议和监督。

4. 心理支持人员: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心理支持人员,能够提供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咨询。

五、感染控制要求1. 洗手设施:病房内应设置充足的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洗手液和干手纸等。

2. 消毒措施:病房内应定期进行终端消毒,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无菌。

3. 隔离措施: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中提供高级护理和监测设施的特殊病房,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包括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卫生条件等方面的要求。

二、空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积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普通建议不小于200平方米。

2. 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重症监护病房应设有足够数量的病床,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每张病床应具备独立的空间,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区域划分:重症监护病房应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患者区、医护人员工作区、家属歇息区等。

各区域之间应有明确的分隔,并设有符合标准的门窗,以确保病房的隔离性和安全性。

三、设备配置1. 基础设施: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稳定的供氧系统、供电系统和供水系统,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患者的基本需求。

2. 监测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等,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3. 救治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必要的救治设备,如除颤器、呼吸道管理设备、静脉输液泵等,以应对患者突发状况和急救需求。

4. 消毒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高效的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等,以确保病房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四、卫生条件1. 通风系统: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合理的通风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和新鲜。

通风系统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确保空气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2. 清洁与消毒:重症监护病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并记录每次清洁和消毒的时间和人员。

3. 垃圾处理:重症监护病房应设有专门的垃圾处理区域,垃圾桶应定期清空,并按照医院的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五、安全管理1. 出入管理:重症监护病房的出入口应设有门禁系统,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

进入病房的人员应佩戴有效的身份证件,并进行记录。

ICU病房简介

ICU病房简介

ICU病房简介引言概述: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专门为危重病患者提供高度监护和治疗的特殊病房。

ICU病房的设立旨在提供全天候的医疗服务,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ICU病房的基本概况、设施设备、医护团队、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正文内容:1. ICU病房的基本概况1.1 ICU病房的定义和功能ICU病房是医院的特殊病房,主要用于监护和治疗危重病患者。

它提供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护理,确保患者在危急情况下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1.2 ICU病房的分级ICU病房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分为不同的级别。

一般分为重症监护室(ICU)、高级监护室(HCU)和中级监护室(MICU)。

不同级别的ICU病房提供不同程度的监护和治疗。

2. ICU病房的设施设备2.1 监护设备ICU病房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2.2 治疗设备ICU病房还配备了各种治疗设备,如体外膜氧合机(ECMO)、人工肝支持系统等。

这些设备可以对患者进行复杂的治疗,包括呼吸支持、血液净化等。

2.3 隔离设施ICU病房通常设有隔离区域,用于隔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以防止交叉感染。

这些隔离区域配备了专门的空气净化设备和防护装备。

3. ICU病房的医护团队3.1 医生ICU病房由专业的重症医生负责,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迅速作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3.2 护士ICU病房的护士是重要的医护人员,他们负责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执行医嘱,提供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

3.3 其他医护人员ICU病房还配备了其他医护人员,如呼吸治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等,他们协助医生和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工作。

4. ICU病房的治疗方法4.1 呼吸支持ICU病房可以通过给予氧气、使用呼吸机等方式,提供呼吸支持,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病患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建设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详细描述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包括空间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等方面。

二、空间设计1. 总体布局:重症监护病房应位于医院主楼的高层,距离手术室、急诊科、放射科等关键科室近,方便医疗团队的协作和快速转运病患。

2. 面积要求:病房总面积应根据床位数量确定,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少于25平方米,确保病患与设备的安全操作空间。

3. 布局要求:病房内应设有独立的护士站,以便护士观察病患情况和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此外,还应设置洗手间、储物间、家属休息区等功能区域。

4. 通风与消毒:病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并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此外,还应配备高效消毒设备,保持病房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三、设备配置1. 监护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多参数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

这些设备应具备可靠的性能和操作简便的界面,以便医护人员对病患进行有效监测和治疗。

2. 心电监测:每张床位应配备心电监护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病患的心电图,并能自动报警,以便及时处理心脏相关问题。

3. 输液设备:病房内应配备输液泵和输液架,确保病患能够接受准确和安全的输液治疗。

4. 氧气供应:每张床位应配备氧气供应系统,确保病患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氧气治疗。

5. 消毒设备:病房内应配备高效的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喷雾器等,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卫生。

四、人员配备1. 医生:病房应配备专业的重症医生,能够熟练处理危重病患的各种情况,并能够及时制定治疗方案。

2. 护士:病房应配备经验丰富的重症监护护士,能够熟练操作监护设备,并能够及时观察病患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支援人员:病房还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支援人员,包括清洁工、物资管理人员等,确保病房的清洁和物资的供应。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病患在ICU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建设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建设的标准要求,包括房间布局、设备设施、环境条件等方面。

二、房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足够的空间,确保病患和医护人员的活动和操作的便利性。

通常,每一个床位的面积应不小于20平方米。

2. 房间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重症监护病房应设立足够数量的房间,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房间布局:每一个房间应设有独立的洗手间和洗手间,方便病患和医护人员的日常生活和卫生需求。

此外,房间内应设有足够数量的储物柜、床头柜等家具,以提供必要的储物和放置设备的空间。

三、设备设施1. 床位:每一个床位应配备高级的电动床,具备调整高度、角度和位置的功能,以提供病患最佳的舒适度和护理条件。

2. 监护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测仪、体温监测仪等,以及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3. 输液设备:每一个床位应配备足够数量的输液泵和输液架,以确保病患的输液需求。

4. 氧气供应:每一个床位应配备氧气供应装置,以确保病患的氧气需求。

5. 消毒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设有专门的消毒设备,以确保病房和设备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四、环境条件1. 空气质量:重症监护病房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的流通。

应安装过滤系统,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光照和照明:房间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照,同时配备合适的人工照明设备,以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并提供病患的舒适感。

3. 噪音控制:重症监护病房应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以提供肃静的治疗环境。

应使用隔音材料和隔音门,限制噪音传播。

4. 消防安全: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火灾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确保病房内的火灾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监护病房
特点
ICU通常配备有先进的生命支持设 备和专业医护人员,能够提供全 方位的医疗护理和生命支持。
重症监护病房的重要性
提供及时的救命治疗
ICU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及时的救命治疗,挽救生命。
专业的护理和监测
ICU医护人员能够提供专业、细致的护理和监测,确保患者的生命 安全。
跨学科合作
ICU汇聚了不同学科的专家,能够实现跨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和实 施治疗方案。
根据医生的治疗计划,执行治 疗方案,包括给药、输液、营 养支持等。
呼吸治疗师
专业从事呼吸系统治疗的专家, 负责提供呼吸治疗和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 呼吸治疗方案。
监测患者的呼吸功能,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康复治疗师
专业从事康复治疗的专家,负责 提供康复治疗和护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治疗方案。
重症监护病房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重症监护病房的概念起源于20世 纪中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 步,ICU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医疗
单元。
发展
ICU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和认可,成为治疗重症患者的关键 场所。
未来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 健康需求的提高,ICU将更加注重 综合治疗、早期康复和预防保健等 方面的发展。
减少并发症
由于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容易 发生各种并发症。医院需要采取 措施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例如 定期检查患者的皮肤、预防深静 脉血栓等。
优化治疗方案
医院需要不断优化治疗方案,以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这 包括不断更新治疗技术和药物, 以及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精 准治疗。
THANKS
[ 感谢观看 ]
实现方式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引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中用于救治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其建设标准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空间设计、设备配置、人员配备、感染控制和安全管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

一、空间设计:1.1 病房面积:重症监护病房的病房面积应符合国家卫生部门的规定,普通不低于25平方米。

1.2 病床布局:病床之间应保持足够的间距,便于医护人员的操作和患者的监护。

通常,病床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2米。

1.3 病房设施: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必要的设施,如氧气、吸引设备、呼吸机等,同时还应设置洗手池、储物柜、废物处理设施等。

二、设备配置:2.1 监护设备: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等,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2.2 治疗设备:根据重症患者的特殊需求,病房还应配备一些治疗设备,如血液净化设备、体外膜肺氧合机等,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2.3 通讯设备:为了保障医护人员与外界的沟通,重症监护病房还应配备可靠的通讯设备,如电话、对讲机等。

三、人员配备:3.1 医生团队:重症监护病房应有专业的医生团队,包括重症医学专家、急诊医生等,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3.2 护理团队:病房还应配备专业的护理团队,包括重症护士和专职护理人员,以提供全天候的护理服务。

3.3 支持人员:为了保障病房的正常运行,还应配备一些支持人员,如工程师、清洁人员等。

四、感染控制:4.1 空气净化:重症监护病房应配备有效的空气净化系统,以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消毒措施:病房内的设备、床铺、洗手间等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灭病原体,防止感染传播。

4.3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在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前,应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防护服等,以减少感染风险。

五、安全管理:5.1 出入管理:重症监护病房的出入口应设有门禁系统,惟独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干进入,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一、引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简称ICU)是医院内用于治疗危重病患者的特殊病房。

为了确保危重病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标准,包括房间布局、设备设施、护理人员配置等方面的要求。

二、房间布局1. 面积要求:重症监护病房的面积应根据病床数量确定,每张病床的最小面积不应小于20平方米,包括病床区域、设备区域和工作区域。

2. 病床布局:每张病床应配备至少2米长的隔离空间,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病房通道:病房内应设有宽敞的通道,以便医护人员快速进出,通道宽度不应小于2.5米。

4. 病房数量:根据医院的规模和需求确定病房数量,建议每100张床位配置1个重症监护病房。

三、设备设施1. 病床:每张病床应配备可调节高度和角度的床位,床位应具备防滑和防跌落的功能,床头应配备呼叫器、电视和电话等设施。

2. 监护仪器:病房内应配备各类监护仪器,包括心电监护仪、呼吸机、血压监测仪、血氧仪等,确保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

3. 氧气供应系统:病房内应配备稳定可靠的氧气供应系统,确保患者的氧气需求得到满足。

4. 消毒设备:病房内应配备消毒设备,包括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等,以保持病房的清洁和无菌环境。

5. 照明设备:病房内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包括主照明和辅助照明,确保医护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操作。

四、护理人员配置1. 护士数量:根据病床数量和患者病情确定护士的数量,建议每张病床配备2名护士,保证24小时不间断的护理服务。

2. 护士技能:重症监护病房的护士应具备专业的重症护理技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插管护理、药物管理等。

3. 护理工作站:病房内应设立护理工作站,方便护士进行工作交流和协作,工作站应配备电脑、电话等设施。

五、安全管理1. 防火设施:病房内应配备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等防火设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监护与心理护理
(一)重症监护环境与患者心理需求; (二)护患关系与沟通; (三)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四)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的心理调适。
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 (一)重症监护病房的物品、仪器设备、药品等 物资管理; (二)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 (院的ICU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 吸机。 二级综合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 数量的呼吸机。 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 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 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ICU基本设备
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泵,其中微 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2台以上。另配备一 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 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 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ICU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 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 (血库)等。
ICU基本设备
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 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 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 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 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 个以上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
主任、护士长任职资格 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 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管理。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 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ICU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
一、医师 (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 合格。 (二)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 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 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要掌握复苏和 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病人在ICU监护治疗期间,除了对生理需 求外,更有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 自尊自我实现的需求
怎样把人文关怀融入在ICU工作中,消除 护患矛盾?
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责
提高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并不是缓解护理矛盾的唯一方 法,但是也是重要的环节。
人文素质:由知识、能力、观念、感情、意志等各种 因素综合形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人整体素质的 一个重要方面。
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
(一)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二)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 (三)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 (四)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 (五)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 (六)血液净化技术; (七)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 (八)胸部物理治疗技术; (九)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 (十)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
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具备发现问题、迅速分析判断、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能够准确的、持续的、系统的评估病人健康状况的能力 掌握和运用ICU的设置与管理能力 掌握与病人家属沟通的能力 掌握培训和教育的能力
ICU病人更需要人文关怀
ICU的医疗纠纷牵扯护理最多的是服务态度。
由于监护室的环境、医护人员紧张的忙碌、病 人的抢救、各种管道、监护导线的束缚、光线、 噪音、病人自理能力的缺失、隐私的暴露,无 亲属陪伴缺乏语言沟通,都给病人造成很大的 压力,易诱发不良情绪。
ICU护士面对的大多数是昏迷的病 人,很少有与病人进行情感上的交 流的时间,习惯了护理昏迷的重病 人,忽略了清醒病人的需求,埋下 了纠纷的隐患。
主要表现在:
医护说话的声音大;谈论其他重病人的病情危重 程度不避讳清醒的病人;抢救其他病人不能拉上 隔帘减少清醒病人产生恐惧心理;病人有不舒适 主诉护士不能积极解决;使用约束带病人有被限 制自由的感觉;不能及时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等 等,极易引起病人不满情绪。 病人离开ICU后就会向家属倾述,如果病人治疗 效果满意,还好,如果病情加重或死亡家属就会 提出来投诉。
维护病人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任何病人 护士要尊重病人的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 后,才能对病人进行人性化、个性化、阶 段化地服务。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与患者的沟通要注意语调、表情、态度,本着 诚信、尊重、同情心与病人交谈。 例如:亲切地与刚从麻醉中苏醒的病人交流, 告诉他“你的手术已经做完了、你现在监护室, 我是您的护士,你现在还插着管用呼吸机帮助 你呼吸,身上还有几根导管,你千万别动,一 会就会好的”,让别人一醒过来就看到一张亲 切、安详、温暖、信任的笑脸。
ICU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 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 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 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 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 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ICU的分类
ICU 综合性ICU和ICU专科。
ICU基本设备
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 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 供应。 ICU应有备用的不间断 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
ICU基本设备
应配备适合的病床:护栏、自动升降、 半卧位多功能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ICU基本设备
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 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 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 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慢性消耗性疾病及肿瘤的终末状态、 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加强监测治 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重 症医学科的收治范围。
ICU人员要求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 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 护人员。 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 床位数之比应为2.5-3:1以上;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 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1956年美国巴尔地摩城市医院建立具有现代规范的综 合ICU 1962年美国巴施尼医院建立CCU病房 心梗的死亡率39%下降至19% 1963年美国首先开设了危重病医学培训课程 1970年美国设立了危重病医学会 1983年内、外、儿、麻4个科室正式成立了危重病专业
我国的ICU起步较晚,开始于80年代初期,但发 展很快。 1982年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了加强医疗科, 从此将危重病监护的概念引入中国的医学的发展 中。 目前国内三甲医院均设有重症医学科,大部分的 二级医院也已经设置等级较底的ICU病房。
ICU护理文件书写
体温单:生命体征监护的病人,一小时记录 一次生命体征。体温单的每个时间段都应该 绘制记录。
重症护理记录单:护士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 对病情危重、需要监护的患者在ICU监护治疗 期间的客观记录。根据专科特点书写。 危重患者要随时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时间 具体到时、分。简化书写,用代码。
ICU质量管理
ICU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 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 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指定专(兼) 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ICU管理制度
一、各级护理人员职责 二、各班次工作流程 三、设备使用流程和各类危机处理流程 四、护理人员准入制度 五、分级护理制度 六、查对制度 七、消毒隔离制度
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就会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 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及时了解不同病 人的需要和病人的不同阶段的需求,调动自己各方面 的知识和技能给予病人满足。
只有对病人和生命有爱心,只要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 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才能在护理工作中缓解护患矛 盾,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陶冶健康的职业情感
八、护理技术准入制度 九、仪器设备使用保养制度 十、病人转入转出流程与制度 十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 十二、特殊检查和护理操作告知制度 十三、探视管理制度 十四、突发应急事件应急预案
十五、治疗处置室管理制度 十六、药疗室管理制度 十七、监护室感染管理制度 十八、抢救制度 十九、药品管理制度 二十、物品管理制度 二十一、贵重物品管理制度
ICU专科主要包括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肾病重症监护病 房(U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产 科重症监护病房(OICU)、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移植重 症监护病房(TICU)等。
ICU科室设置原则与要求 三级综合医院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 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 应该适度扩大规模。 ICU每天至少应保留1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ICU基本设备
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 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 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 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 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 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 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ICU收治以下患者:
(一)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或者 系统功能衰竭,经过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 可能得到恢复的患者。 (二)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 经过严密的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 患者。 (三)在慢性器官或者系统功能不全的基础上, 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护和治疗 可能恢复到原来或接近原来状态的患者。 (四)其他适合在重症医学科进行监护和治疗 的患者。
ICU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
(三)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 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 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 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 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 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ICU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
二、护士 (一)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 合格。 (二)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 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 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 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 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 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 抢救配合技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