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查对制度

合集下载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修改版]

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修改版]

第一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2、器械、敷料消毒完毕,查对是否注明失效期,并固定好位置放置。

3、发放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数量及失效期。

4、收器械及各类无菌包时,查对名称与物品是否相符以及器械的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第二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以及化学指示胶带。

3、收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4、发无菌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包装、化学指示胶带;发一次性物品时,查对名称、生产批号、有效期、包装,不符合要求不能发放第三篇: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及各类包时,查对名称、数量与物品是否相符,器械用后清洁处理情况。

2.包装器械包时,查对物品是否齐全,配套性能是否良好,清洁是否符合要求。

3.器械、敷料消毒灭菌完毕,查对包是否注明失效期,指示胶带是否变黑,并固定位置存放。

4.发放消毒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做到三查四对,三查:放时查、存时查、发时查;四对:对品名、对数量、对日期、对科室。

供应室消毒员工作质量标准1.供应室消毒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取得合格证书方能上岗。

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灭菌合格率100%。

3.消毒物品体积不超过30 cm×30 cm×50cm、重量不超过5公斤,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

4.下排汽消毒锅内装物不超过2/3,预真空消毒锅装物不超过4/5,预真空消毒锅小装量不得少于锅容量15%。

5.消毒贮槽先打开通气孔,灭菌后立即关闭气孔。

6.灭菌后物品无散包、无湿包,3M指示带变黑。

7.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前进行B-D试验。

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有资料可查。

医院各科室查对制度

医院各科室查对制度

医院各科室查对制度查对制度一、为提高医疗制度、技术工作质量,确保病人平安,为防止医疗事故、差错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各科室必需严格执行。

二、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平安、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务工在工作中必需具备严厉仔细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娴熟。

三、医务人员必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诊疗方法、各种药械及其生活用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需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晰,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平安要求。

四、凡字迹不清晰、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映,必需马上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缘由。

所用物品不得丢弃,应按要求妥当保管备查。

五、粘贴各种化验单及报告单时,要核对清晰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门诊或住院号、科室等,严防贴错。

六、临床科室查对制度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

操作前必需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相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 ':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不明白要核查清晰。

口头医嘱、医嘱不全、未签名、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

执行后肯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

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留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留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留意配伍禁忌。

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

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摘要:供应室是承担临床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临床的各种手术以及治疗,换药等工作都需要供应室提供的无菌物品,只有提升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才能尽可能发挥临床工作的最大效益。

本文从了解查对制度的意义和流程入手,深入了解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查对意识,保障供应室的无菌物品高质量供给。

关键词:查对制度;供应室;重要性;工作探讨前言: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无菌物品的质量,最终影响手术的后续结果,因此在工作中要时刻意识到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保障供应室工作的顺利展开。

供应室的标准化查对工作能够确保临床工作顺利展开,提升无菌物品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供应室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无菌医疗用品,完成医院的整体消毒工作,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给医院的住院患者以安全的保障,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以及在出院后继续暴发感染,完善医院管理。

严格的查对工作,能够确保医院内实现良好的消毒和隔离,帮助供应室合理规范地进行查对工作,避免出现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院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临床工作供应无菌物品提供重要前提。

整体提升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同时,实现标准化工作流程。

通过严格的查对制度,能让供应室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让医院的整体管理更加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以及合理化,确保医院的长久发展,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意识。

标准化的查对工作,能够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预防医院感染的同时,提高供应的消毒标准以及水平,满足临床科室工作需求的同时,发挥供应室在医院中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积极的发展意义[1]。

二、查对制度在供应室工作中的实施流程(一)规范收纳、清洗物品、严格审核在临床科室进行手术交接过程中,要仔细核对医疗器械的数量,确保能够正确处理相关器械。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止,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剧、毒、麻、限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时要严格三查八对制度(见护理核心制度——查对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二)手术室1、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4、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送检。

(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检验室1、采取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五)放射室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一)转抄和处理医嘱后应每班查对并签全名。

(二)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三)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四)整理、转抄长期医嘱执行单(输液、注射、服药、其它治疗等)后须经二人查对。

(五)医嘱必须每天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查对并双签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二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护理组长进行查对并签名。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有效期。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四)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五)发药、注射、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一)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八对”:对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

(二)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仔细进行“三查八对”,确定无误后进行输血,并两人签名;并挂血型牌于患者床旁。

(三)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统一处理。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一)严格执行手录安全核查制度,在麻醉开始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进行核查,包括: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及配血报告等。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使用药品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二注意。

三查:查药品、剂量、标签、有效期。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二注意: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用后注意观察反应。

(2)发药前应向伤病员交待清楚,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查对一次。

(3)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4)每天查房后,长期与临时医嘱转抄完应予查对,方可执行,值班护士接班时查对上一班执行情况,护士长每周全面查对一次。

(5)取血、采血时,须查对姓名、血型、质量、日期、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

2、药房:(1)配方时应严格执行三查四对。

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

四对:对药品、剂量、含量、用途。

(2)发药时应七对一交待七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剂量,用法,日期一交待: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3、检验室:严格执行三对,四查,一注意三对:收集标本时对病室、床号、姓名。

四查:检验应查姓名,检验目的,结果,怀疑项目。

一注意:收集标本时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4、放射科:严格执行五查二对一注意。

五查:查科别、姓名、年龄、性别、检查目的。

二对:对部位,片号。

一注意:注意造影剂过敏反应。

5、供应室:严格执行二查、二对二查:准备制疗包时,查卡片,器械数量。

二对:发治疗包时,对名称、消毒日期。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五查三数一注意五查:查床号、姓名、疾病、部位、过敏试验。

三数:缝合前数纱布块、缝针、器械。

一注意:使用麻醉药品时应注意查明药名、浓度、剂量、使用方法。

7、心电图等医技科室检查时,要查对科别姓名、年龄、性别、部位,检查目的。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查对制度1、回收物品时,认真查对用物的名称, 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确保准确无误并登记。

2、配置各种消毒液,清洗液时,认真查对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器材和敷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才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检测员共同查对,即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下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查化学指示胶带变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到标准要求,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况以及包装容器的清洁度,完整性,严密性是否达到标准要求.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并登记。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规格.查数量,查质量,查灭菌标示和日期。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管理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掌握防火,防电知识,能正确使用灭火器材.各班下班前必须关闭水、电、气和设备等开关。

2、凡接触污染的物品,尖锐的器械及刺激性的气、液体,必须做好职业防护,隔离衣、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处理破损玻璃器皿,锐利器械切忌徒手处理,以防刺伤。

3、清洗机,水处理机等各型机电设备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日常保养、维护,严防事故的发生。

4、压力蒸汽灭菌器必须专人负责,持证上岗,每台灭菌器应有年检合格证。

5、低温灭菌器应由专人负责,灭菌前检查物品包装是否符合要求,关严柜门,防止气体泄露.取放物品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满或空的气体罐均应专门放置,班班交接。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患者安全,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执行“三查七(八)对”,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诊疗工作的正常进行。

1.医嘱查对制度1.1转抄和处理医嘱后须复核医嘱,准确无误后交责任护士执行。

1.2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1.3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再丢弃。

1.4整理、转抄长期医嘱及长期医嘱执行单后须经二人查对。

1.5医嘱必须每班查对,办公室护士每日与当班护士对照电子医嘱、病历牌、长期医嘱执行单、治疗单、护理栏等查对并双签全名,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2.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2.1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痕,检查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则不得使用。

2.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2.4对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用前须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2.5发药、注射、输液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后方可执行3.临床用血查对制度3.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3.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3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时与发血者双方必须共同做好“三查八对”。

3.3.1“三查”:查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查对血袋有无破损渗漏;查血液颜色、质量是否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