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的确,好习惯会让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可能会使人抱憾终身。所以,我认为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以下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用规矩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们都懂得“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个道理。要让学生改掉已经形成了的,甚至自动化的习性,有赖于班主任的督促和鞭策。因此,很有必要制定一系列使学生“去做”的规矩,所以,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给学生立下一些班规,如《作业的书写规范》、《课前的预习制度》、《晨读制度》、《升旗纪律》、《学生的衣着规范》、《值日生制度》、《清洁区包干制度》、《班干部工作职责》等,这些不一定都形成书面的制度,但要让全体学生心里都明白我们班级有这样的制度,一旦违反将会受到班规的制约。

二、要刚柔相济、严慈兼施,做到严父与慈母形象的结合。

一方面,班主任要求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对校规校纪和班级班规都必须无条件地去遵守,各种行为规范必须严格地去执行,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另一方面,班级管理者也要善于讲求自己的工作方法。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对学生有真挚的爱,才能取得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的是,要把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学生面前既要像严父那样严格要求,又要象慈母那样处处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我们班的孙子宾同学,天资聪明,但因为父母离异,父亲忙于生意无暇顾及他的学习和生活,缺少父母的关爱导致他心理自卑,性格孤僻,不合群,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这是我一接手这个班级时从他以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接触了他以后,我发现他心底不坏,但心胸狭隘,尊敬老师,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服服帖帖,可是和同学的关系就不那么融洽,经常与同学闹矛盾,他总是一味地数落别人的不是,未能从自身去寻找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安排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他的个子比较高),想让他有被关注、被重视的感觉,可他隔三差四地找到我说,他不当这个班干部。尽管在五年级一年里,他没有真正履行过体育委员的职责,但我并没有撤销他的职务,反而时时处处以班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他。我常常对他说,你是班干部,你应该怎样怎样去做。慢慢地,他在我面前找到了自信,同时也愿意和同学交往。而对于他的转变,我又用母亲的细心来观察,课后找他谈心,拍拍一下他的肩膀,摸摸一下他的头,并对其好的表现加以表扬、鼓励。就这样,他对学习有了兴趣,对班级和同学也有了感情,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了,五年级期末考试时跃入了三优学生的行列。

三、充分发挥班主任言传身教和以身作则的作用。

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最重要的品质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人先正己”,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显得特别的重要。班主任必须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去陶冶和影响自己的学生。“言传”与“身教”要紧密结合,注意身教,严于律己。班主任以身作则,一身正气,为教清廉,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表率,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升国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一定要严肃认真,所以这个时候,我一定会站在队伍的前面,面向国旗肃立行注目礼;要求学生做好个人及教室的清洁卫生,我首先坚持每天整理好讲台,把讲台桌上的粉笔灰擦拭干净,把相关的物品摆放整齐,看到教室、走廊的地板上有纸屑,我也会弯腰捡起;教育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要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能斤斤计较,在平时的工作中,不管是对待

学生,还是对待同事,我都告诫自己要平和,要谦逊,要包容……几年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班级管理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在不同的场合,都应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言谈举止;(2)要言而有信,不能出尔反尔;(3)处事公正,要一碗水端平;(4)多作换位思考,体验学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等等。

四、勤于班级的过程管理和日常管理,加强督查力度。

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不会一蹴而就,班主任更要“勤”,勤下班级,及时了解掌握班级动态,包括学生缺席、作业情况、值日情况和心理动态等。班主任还应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及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地增强,但有时候对师长仍具有依赖性。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启发、对比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仔细观察学生的表情,分析学生的言行,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并做到对症下药。

总之,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班貌的班集体,一定具有凝聚力,吸引力,一定会给学生提供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我通过抓班级管理关注学生好习惯的养成,使得班风班貌得到了整体发展,学生也大都能把班集体的荣誉与自己的行为紧密结合,把理想、责任与行为相结合。但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须“积日累月地练,练到非常熟,再也丢不了”,须允许学生习惯形成有个过程,须认识到学生习惯有反复性,同时相信只要执着去做,总会有收获。只要用心探讨,去实践,一定能发现更多的好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好习惯中受益。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临湘市第三完全小学吕望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的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如果从小就坚持反复不断地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今后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抓住这个好时机,逐步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1.上课精力不集中,说话、做小动作。 2.作业不独立、及时完成。3粗心大意.不仔细、不认真。 4.不积极发言,不敢举手问老师, 5.不讲卫生,扔垃圾。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是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以爱心真情感化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是转变学生的关键。一位好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因此,我真心爱学生:用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爱心去纠正学生的缺点,用爱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也有长短。全班学生在思想、学习、行为等方面总是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后进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此,我对他们倾注了更多的爱,从而促使他们尽快改正缺点。 `

二.以榜样示范教导学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老师在要求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自己得首先做出榜样,做到身体力行。看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拾起;骑车、走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碰到同学,主动叫上一声:“某某同学你好”;在办公室,当学生把作业本送来,老师热情地对学生说:“谢谢!”;课堂上,当学生帮老师擦干净讲台和黑板时,老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声“谢谢大家”;课堂提问时,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说:“请坐下……”孩子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谢谢”“再见”“你好”等礼貌用语,学生自然都看在眼里,印在心里。他们耳濡目染,也模仿着说起来,无论老师给学生送去什么,学生都会甜甜地说一声:“谢谢老师!”,在校园里碰到老师、同学,问早、问好、道再见,已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口头语……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美的语言、美的行为蕴涵着一种无穷的教育力量。教师率先垂范,就能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2.学生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可望又可及,把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全班宣传,这样的榜样更具有模仿性。我在平时注意发现并赞赏那些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班队会中介绍自己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等等,作为其他同学效仿的榜样,以此达到示范目的。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发表时间:2009-07-07T14:35:01.50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09年第6期供稿作者:赵桂风[导读]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浅谈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 □ 赵桂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在数学课堂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数学合作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以下浅谈一下本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1.创设平等的合作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合作模式,形成宽松的合作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展学生的合作层面,提高学生的合作频率。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同学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大家合作的积极性。2.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合作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合作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渐学会怎样由日常语言转化为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数学概念.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根本。3.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情感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合作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合作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最佳活跃状态,点燃合作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和扶持他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合作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合作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者思路,又要虚心细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耐心学习,当合作同学想不起来时,学会耐心等待。在数学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决定,并对这种决定负责。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4.完善学生数学合作的评价,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合作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应视差异为常事,不能苛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不能急于给学生个体下结论,应着眼于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挖掘其潜能。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合作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必须自己学会评价,学会合理的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有利于学生形成纵向、横向比较。把评价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学会自我调控数学合作的过程。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合作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合作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合作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收稿日期:2009-06-15 作者地址:平安县教育局810600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树立形象。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二、从小开始培养。有研究指出一个人的习惯早在胎儿时期就养成了,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习惯越早越好,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人的早期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容易养成好习惯,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对老师充满着信任和尊敬,愿意按老师的指示去做 三、要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习惯是经过重复或练习而形成的自动化了的行为动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内容

(一)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 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 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9、集合做到“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二)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三)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 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 (四)守时惜时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小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

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五)懂得感恩的习惯 学会感恩是人性的体现, 懂得感恩是责任的要求。懂得感恩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六)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七)遵守秩序的习惯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 细化目标:1、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2、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3、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加塞,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4、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八)勤于动手的习惯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

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7.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

如何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以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最终达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这种合作的能力呢? 一、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至关重要。 首先应选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不会说的先听后说,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 二、给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编号。 各小组成员中的学识水平、智力能力、性格品质各不相同,老师可以按不同的水平,给学生编号:基础强、能力高、成绩好,

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编为1号和2号,成绩中等的同学编为3号和4号,学习有困难、能力相对较差的同学编为5号和6号,且座位的安排应是1号和2号坐中间且是前后坐;3号和4号坐同一侧前后坐;5号和6号坐另一侧前后坐,1号的两边是4号和6号,2号的两边是3号和5号。 在进行小组汇报、发言之前,小组要进行讨论由谁发言,加分要根据编号进行。这样使那些不善思考的学生在小集体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树立起集体意识,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的力量。 三、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的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同时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关注行为习惯养成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行为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行为习惯是人们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良好习惯对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是有深远意义的,它将影响孩子一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让孩子终身受益。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中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习惯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儿童时期养成好习惯特别重要。儿童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既容易养成好习惯,也容易养成坏习惯。而坏习惯一但形成,就很难改变。有些坏习惯,还会继续发展,对人一辈子起坏作用。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坏习惯不当回事,不加注意。有的家长嫌麻烦,不肯多下功夫。人们常说:小孩子面前无小事。小事不重视,将来就可能发展成大事。小事怕麻烦,长大了就会出大麻烦。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如何重要,学生一旦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在生活中,甚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很难让他人受,从而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坏习惯一旦形成自然而然的随时暴露,有时一个很不起眼的坏习惯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小学生的不良坏习惯具体表现在:(一)做事注意力不集中,不专注,爱做小动作,书写潦草,作业拖拖拉拉,不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学习懒惰,目标不明确;(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约束力差,纪律性差,任意放纵,依赖心理强,放学不按时回家;(三)缺少礼貌,语言不文明,脏话多,谎话多,霸道、任性、顶嘴,爱耍脾气,缺乏爱心,不知道感恩,不尊重长辈和老师;(四)卫生习惯差,动不动发脾气撕毁涂抹新书、新本子,乱扔果皮纸屑。喜欢吃油炸零食,不定量定时就餐,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当正餐;(五)存在严重的思维惰性,不愿意参与思考问题,对待课堂问题没有丝毫的兴趣,不愿意动脑,不愿动手实践。学习上马马虎虎,一心二用,有错不改。(六)公共秩序意识淡薄,社会公德,有意损坏公物,在课桌上乱刻乱画。(七)安全意识淡薄,安全习惯差,无交通意识,闯红灯,过马路不左右看,追逐打闹,做危险动作,携带危险玩具甚至管制刀具,离家不打招呼等。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是一种内在素质。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恶性肿瘤不割去就会危急生命。近几年很多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进行行为习惯教育,他们认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情,跟家庭教育无关,完全将其寄托于学校。其实家庭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更是意味着他们成长的摇篮。家庭的环境气氛对孩子来说是最为接近,联系最为紧密。因为孩子在与其家庭成员的亲密交往中,模仿着他们的言行,而父母又是最先给他们树立操行的榜样,他

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认为“学生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与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作为一个人,即使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接受受教育,并且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由此看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在每天的班级管理和教育中,应该注重班级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也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要正确面对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 作为我们教师要认识到班级不是每个学生都是积极追求上进的,但大多数都是有希望的。渴求能获得别人(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他们不想犯错更不想故意与老师作对,他们之所以犯错是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当教师在面对学生坏习惯的时候首先用平和的心态,正确的面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关健。作为班主任经常会遇到学生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他们出现的一些坏习惯坏行为的确让人头痛,那么一定要先让自己心平气和,通过思考冷静的去处理。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要减少一些情绪化的语言和手段,多一些理智的思考。这样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育,教师就会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教育反错误的学生。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从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祖辈十分注重学习环境对行为习惯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班集体的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把纪律比较差的学生安排在纪律相对较好的学生周围,从而是那些个别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由于从众心理的作用自然就会向好的方面发展。如果班级风气不正,习惯好的学生也会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向坏的方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注重班集体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习惯训练无小事 “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就得是从件件小事抓起。我们做班主任的整天也就是处理这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去抓去做。尽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会获得良好的效果的。 四、鼓励上进,巩固习惯 为了使学生尽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应经常给予鼓励或奖励。特别对一些差生,教师更应予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他们更不能打击和冷淡他们。要注重从小事中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和刚冒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就竭尽全力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万万不可给学生有重复不良行为习惯的空间和机会。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的不易改变的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孩子习惯的养成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关键期,而到了中学,就是改造习惯的时期了。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锻炼身体的习惯等等。在培养学生这些习惯的时候,除了落实一日常规外,更重要的是根据他们的年龄及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这诸多习惯中,学习习惯的培养极其重要,抓好它可以促进学生其他习惯的养成。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应指导学生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学生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学习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此外,还应该让学生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课外兴趣活动和上网查阅资料等。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 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活动和文体活动。有的学生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 订计划要发挥学生积极性,我们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计划定好后应督促学生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另外,计划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2、培养学生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学生,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果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学生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学习任务。这既要教师随时督促,更需要学生严格训练。由于学生年龄不同、个性有异,每次能够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长短不一。因此要因人而异,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 3、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终审稿)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 力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合作,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必须从低年级抓起,为他们今后的合作学习、合作共事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探究角色 教师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不同的情境,从情境引入,让学生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进入学习角色,将兴趣倾注在合作学习中。这样也会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的第2-3页的内容“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中,出示学校校园图,引入新课,学生情绪高涨,学习兴趣被激发。 (二)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要完成这一学习过程,必须从问题入手,以解决问题为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必须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明确合作学习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如学习8的分成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8个小五星来,提出问题: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就是提出解决“8的分法”问题,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加强合作学习指导 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我们根据教材,结合校园资源、网络资源制作一些好的课件,进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技能,使学生在得心应手中进行合作学习。如8的分成教学中,教师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材料、过程制作成课件,从情境引入,在视频中选

老师可从十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什川中学关于对学生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与要求 2012年3月(修订)

什川中学关于对学生 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与要求 一、教师可从十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1、意识培养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内外一切有利时机,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使之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内部动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提供前提。 2、兴趣激发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五彩缤纷的世界有很强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具、丰富多彩的活动、循循善诱的启发、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增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 3、学法指导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形成能力、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没有养成,这就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要培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要教给学生怎样抓重点、记难点等记笔记的方法;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可把比较科学的读书步骤编

成口诀,让学生熟记下来,切实照着做。“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学生一旦熟练掌握了好方法,就会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便会逐渐养成。 4、强化训练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逐渐形成的。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期望一两次就培养起好习惯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在开始阶段,可用一定时间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按要求进行督查、指导。经过课内若干时间的反复练习,学生初步养成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后,可由课内发展到课外,并在学科间迁移。如培养一边阅读一边圈点的习惯,教师可让学生明确圈点的具体要求,并且有意识的进行分布训练,因为一次要求、一次训练,是不能形成习惯的。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要有意识的训练,使之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 5、权威激励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态度容易受到权威效应影响。在对学生学习习惯施加影响时,可以告诉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作家的学习态度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时时向“权威”学习,从中汲取力量,在自我教育中发展良好习惯。例如:毛泽东“多思”的习惯与潜心研究、开拓创新的独特性格;鲁迅先生“随便翻翻”的读书习惯与看书着迷的个性品质;华罗庚教授的“刻苦自学”的习惯与“勤奋出天才”的伟大气质……用这些伟人、名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生自然明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6、以身示范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赵金哲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一、书写规范、二、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的方法及策略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的 方法及策略 互助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它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我国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人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对学生互助合作学习能力培养进行了以下几点阐述: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团体合作与竞争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交往与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第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师生角色重新定位,教师是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组织者;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第二、明确小组内的分工:小组合作学习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探究能力的提高。治疗这些病症的良药就是明确小组内每个人的分工使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第三、加强合作中的交流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一个好的研究方案应该经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才能得于完善。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经验少、自控能力差,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一对一的同伴互教互学,也可以是当小老师、小组互助读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情境表演等小组互动的形式。 第四、教师发挥指导作用1: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精心设计,要有预见性,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要照

顾到不爱发言的学生努力做到全员参与。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和纠正学生回答中的漏洞和错误;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其作用。3: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要善于及时总结合作成效。 二、学生养成互助合作能力的好处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家长、社区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互助学习。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协调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提高整个班级全面的发展。第二在学习中的意义: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的习惯,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分块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第三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只要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与人交往、被人接受,是获得安全感的主要是因素。 总之,作为环境较差的小学,光靠教师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要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结合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一个孩子,才能为孩子铺开一条通往知识的大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就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化的需要。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李广得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师生都发生很大的转变和进步:师生平等,把学生当作主体,是一个发展的人,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平价房事业多样化,更多的是鼓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发生变化更大,能与教师站在同一平台上对话,对各种习惯的养成,自我约束更松懈了,作业的书写潦草,教师的批阅困难更大。 对这种书写情况我们对症下药,开发了以写字为主的校本课程。从低年级做起,中年级养成,高年级逐步提高的校本课程,并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一篇《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论文一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 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每个年级的共同任务,必须严格要求并持之以恒,坚持自觉养成与集体培养相结合,使学生树立“字如其人”,“字”就像自己的脸,别人看到字就像看到写字的人这种理念,从而使学生决心从写字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 依据大纲要求及不同学段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不同的书写要求:各个学段共同要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教师要正确指导,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育。掌握最基本的书写技能、技巧,写出结构恰当、整齐美观、布局合理的文字。低年级坚持用铅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中年级要熟练的用铅笔写字,在此

基础上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练习用钢笔写字,逐步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高年级要能比较熟练的用钢笔写字,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符合要求,并且要有一定的设计和布局。 一、培养学生日常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教师带头树立榜样。课堂板书、教案备写、作业评语、黑板报、通知等都写规范字、楷书字。给学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模仿机会学习些规范字。 2、从课堂笔记、练习、作业、课后作业及练习册的完成上入手,全面坚持写规范字,一招笔画顺序,一笔一画,不带笔不连笔,不写半个字,不写错别字。 3、每周五开展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大展评,评出书写规范、整齐的教案和作业供大家观赏和学习。对书写欠规范、认真和存在问题的教案和学生作业进行探讨,对症下药提出整改措施、方法。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1、抓住语文课堂,教师带头板书工整、规范,学生记笔记、写练习书写要工整、整齐、规范,逐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抓住其他各门学科课堂,教师板书要认真、工整规范,使学生收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重点抓住写字课,指导学生练习写字。依据书写要求、要点,端正写字姿势、心态,规范字的间架结构、笔顺、书写要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铺上联办小学张磊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广大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在整体上有了质的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发展。但与此同时,改革开放下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化和一些宣传媒体的渗透给青少年儿童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农村学校中,留守孩子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了放任自流、迁就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使少年儿童普遍出现生活无规律、行为霸道、不懂礼貌、丢三落四、麿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意志薄弱、孤僻胆小、个人卫生差、自理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这使学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由此可见,当今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小学时期是少年儿童的基本道德观念、基础心理素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这一时期,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模仿性很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这正是逐步养成各种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和最佳期。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和知行能力,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为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理论指导下,我积极参与了实施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培

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与自理能力入手,把行为习惯渗透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尝试通过课内与课外、教学区与生活区等各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活、做人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未来建设者的一项基本素质。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往往可以产生迁移的作用。如: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的形成,高尚情感的培养方面起到相辅相纪的迁移促进作用。日常生活中处处爱清洁、讲卫生,能迁移到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成为一个时时处处比较自觉、办事细致认真、热爱集体、关心他人、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精神文明的人。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卫生面貌、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总之,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课题研究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具体作法。 一、感受美,创造美 热爱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认识并感受到洁净之美,才能对脏丑现象产生强烈的恶,才能产生不清除脏丑现象心里就不舒服的情感。我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去欣赏文明之国、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举行“我爱整洁之美”剪贴报制作

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丰县首羡镇和集小学李慧敏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标》的先进教学思想为指导,确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积极探寻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基于这样的考虑,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由此可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

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及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合作发现、自我合作探究创新。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合作探索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养成自主合作探求知识的好习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通过研究,可以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模式及评价方式,探讨自主合作学习的策略和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二)现代教育理论: 人的认识既不是主体预先形成的结构展开,也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客体之间通过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步构建的。因此,认识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决定的作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三)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学生都有好奇心,都希望被人尊重,都有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并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如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