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

合集下载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

在江户时代,日本实行了封建制度,将整个国家划分成若干个领地,由大名统治。

大名是贵族阶层的人物,他们扮演着政治和军事的重要角色。

大名们必须定期前往江户,向将军汇报工作,并接受他的指导。

这种制度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稳定,同时也为各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组织——藩。

藩是指大名的领地,每个藩都有自己的藩主。

藩主是权力的拥有者,他们管理领地内的一切事务,包括农田的分配、税收的征收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等。

藩主们通过实行各种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藩主们在这个时期也开始注意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重要性,他们鼓励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经济的发展是江户时代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改善。

一方面,随着农业的发展,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他们开始采用一些新的农业技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使用新的农业工具,来减轻劳动的负担。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农民们的生产能力,也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江户时代的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商人们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人阶级。

他们通过开展贸易和创办企业,为经济的繁荣作出了贡献。

此外,江户时代的手工业也表现出了非常的活力。

手工业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不断改良产品的质量和工艺,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他们通过生产和销售各种不同的商品,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结一下,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互相促进。

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序性为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保障,而经济的发展又为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巩固提供了支撑。

日本江户时期历史

日本江户时期历史

幕府的监察机构有“老中”下属的“大目付”与“若年寄”下属的“目付”,监视上至“老中”下至一般武士的行为。幕府的最高司法机构为“评定所”,由“老中”、若年寄、三奉行、大目付、作事奉行等人员组成,审议一些涉权范围较大的案件。
幕府的军事机构由直属御家人、旗本及各藩与所属武士组成,重要的城市由“定番”轮流守卫。有重要的战事时,各地的大名就是军事统领,他们有对幕府担负军役的义务。但总的来说,全国大名的兵力无法与幕府的军事力量相抗衡。
在国内,幕府对外来宗教尤其是对天主教的发展越来越警觉。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因贸易的需要,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采取默认的态度。天主教势力得到很大发展,参加者从平民到武士甚至大名诸侯一应具有。他们结成坚强的组织,宣传上帝的权威与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与幕府的“神国”思想及等级身份制度相违背;加上新教国家英国与荷兰因贸易的竞争关系,对天主教支持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进行挑拨,幕府愈来愈感觉到对天主教进行镇压已刻不容缓。
16世纪的世界海域一直被旧教国葡萄牙、西班牙所控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摧毁后,葡、西两国的东亚海洋贸易遭受到了来自新教国英国、荷兰的挑战。葡萄牙人数次在幕府面前攻击英国与荷兰,德川家康不以为然,反而对英、荷贸易产生极大的兴趣。经过激烈的竞争,葡萄牙、西班牙在东亚贸易战中败给英国与荷兰。由于对中、日贸易的苦心经营,荷兰又逐渐取得了贸易的优势地位,到17世纪20年代,荷兰成为西方独占对日贸易的国家。
幕府实行幕藩体制的统治方式,其根本支柱是严格的不可僭越的等级身份制度。为实现少数武士对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及“町人”的统治,所谓“士农工商”的身分区别被不断强化并固定下来。“士”指武士阶层,“农”指农民,“工”、“商”差别不大,指商人与手工业者,他们被统称为“町人”。在这四个阶层中,武士的地位高高在上,他们修习武艺与学问,佩戴双刀,一把用于杀敌,一把用于自裁(剖腹)。假如农民与“町人”有“犯上”的行为,武士有权不经过上级而直接将他杀死。与武士相反,农民、“町人”等平民的地位相当底下。幕府对农民的劳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极力诈取其全部的剩余劳动;由于幕府“重农轻商”政策的限制,“町人”的活动也受到多方限制。平民不能象武士那样拥有姓氏,遇到大名出行等场合,必须伏地跪拜,不能抬头。另外,在各阶层内的等级制度也十分严格,如武士又分为“侍”、“徒”、“中间”等级别,徒以下的武士遇到上级,也应伏拜路旁。农民中有“持高”农民与“无高”农民之分;町人也有复杂的门第与身分差别。在四民之下的还有秽多、非人,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方面,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江户成为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一、经济基础的奠定江户时代最早的时候,日本国内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主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城市开始逐渐崛起,商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这得益于著名的“三定制度”,即农村土地的封建化、庄屋制度的开展以及领地制度的完善。

这些制度的推行,减少了地方上的斗争和战乱,为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实施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非常先进和有条不紊的。

根据“三定制度”的要求,城市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例如,江户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居住区和行政区,使得城市的秩序和管理得以良好的维持。

同时,江户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也起到了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保障。

三、商业繁荣的原因除了良好的城市规划外,江户时代的商业繁荣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江户时代的幕府政权对商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他们通过降低税收、鼓励商人和手工业者组织工商团体等措施,为商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江户时代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商业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没有战乱的威胁,商人们可以安心经商,投资和创新,因此经济发展迅速。

四、城市的特色产业在江户时代,一些特色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日本的娱乐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歌舞伎、浮世绘等艺术形式备受青睐,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此外,由于交通和商业的便利,江户时代的城市也成为了一些手工业和手工艺品生产的中心。

陶瓷、漆器等工艺品因此而兴盛。

五、城市的社会变迁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城市中,贾客阶层逐渐崛起,他们是城市中的富商大贾,通过经商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一些特色的行业也开始兴起,例如妓院等。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它从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

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对日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江户时代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600年的关原之战,东京湾东侧的江户(今天的东京)成为丰臣秀吉的将军德川家康的政治中心。

家康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将政权稳定下来,进而建立了德川幕府,标志着江户时代的开始。

2. 幕府体制的运作幕府体制是江户时代的核心。

根据幕府的统治,全国被划分成一系列的藩,每个藩由一个大名领导。

大名在各自的领地内享有自治权,但必须向幕府交纳贡税和军事服务。

这一体制确保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同时维持了地方领袖的地位。

3. 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化江户时代是日本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幕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江户成为日本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了文化、商业和娱乐的中心。

4. 文化的繁荣与艺术的发展江户时代见证了日本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戏剧、绘画、木版画和文学等艺术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歌川広重和葛饰北斋等人在江户时代的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 外国关系与闭关政策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了一项被称为“闭关政策”的国策。

幕府对外国贸易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只允许荷兰人在长崎设立贸易基地。

这一闭关政策一直持续到19世纪,导致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受到限制。

6. 内乱与导致幕府的衰落尽管江户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最终还是结束了。

19世纪中期,日本发生一系列的内乱,导致幕府政权的衰落。

其中最为重要的事件是明治维新,这一运动最终推翻了幕府政权,恢复了天皇的权力,标志着江户时代的终结。

总结: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繁荣的时期。

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日本江户时代,也被称为德川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德川家康开始统治到1868年明治维新期间结束。

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政治面貌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主义体制,幕府是由德川家族领导的,他们被任命为将军。

幕府政治采用了严密的官僚体制,将官员分为不同的阶层,高阶级官员拥有更多的权力。

这种政治制度稳定了当时社会的秩序,改善了国家的治安和经济形势。

但由于幕府权威的压制,限制了人民的发展,导致了部分人权利的受限。

2、经济面貌江户时代到来之前的日本,经济非常贫困,自然资源有限,人民的生产力也很低,经济发展缓慢。

但随着幕府的出现,各地的战乱得到了平息,社会变得相对安定。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开始得到了很大发展。

当时,日本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其中,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田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铁砂、煤炭等矿产资源得到开发,经济器具与农具得到改进,农民能够获得更高效率和更高产量的收成。

手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生产手工制品,纺织品和陶瓷制品等,逐渐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

3、文化面貌江户时代,日本的文化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文艺复兴为家康时代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因为这个时期京都的城市状况获得了改善和提升。

因此,到了江户时代,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歌舞伎和浮世绘的出现,逐渐影响着整个日本的文化命运。

在江户时代晚期,日本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当时,德川幕府尊重文艺制作和演出的作为,鼓励其发展。

这导致了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繁荣,产生了一批文化名人,这些成就也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的艺术面貌。

4、农业面貌在江户时代,农业是日本最主要的生产领域之一。

幕府政府大力发展农业,贯彻了农业先进化的理念,实施了若干农业改革措施,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江户时代对日本的影响

江户时代对日本的影响

江户时代对日本的影响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对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江户时代对日本的影响。

1. 经济影响江户时代的经济制度以农村为基础,并且发展了城市经济。

江户幕府采取了农民为主体的政策,解除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壁垒,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这种政策推动了贸易的繁荣,使得许多城市快速发展起来,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

农田的改良和灌溉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此外,江户时代还出现了一些新兴行业,如纺织业、铁工业等,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2. 政治影响江户时代开始于德川家康成为幕府的将军,标志着日本进入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建统治时期。

幕府实行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武士阶级置于统治地位,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施加了严格的控制。

此外,江户时代的统一政权使得日本国内的战乱减少,社会稳定度得到提高。

3. 文化影响江户时代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对日本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艺术、文学、道德观念等。

例如,江户时代出现了许多艺术形式,如浮世绘、茶道、歌舞伎等,丰富了日本的艺术文化。

同时,江户时代的文人墨客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如东山齐次郎、与谦等,他们的作品对日本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江户时代还重视教育,推动了庶民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

4. 社会影响江户时代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最显著的是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在江户时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提高,她们获得了一些经济和社会权益,如继承财产、参与商业交易等。

此外,江户时代的社会制度也给予了一些平民阶层通过教育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机会,这些变化使得社会阶层更加流动。

5. 国际影响江户时代标志着日本由封闭状态逐渐向外部开放。

在此期间,日本开始与欧洲国家进行贸易往来,进口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文化。

这对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在日本历史长河中,江户时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

在这约2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经历了许多变化,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历史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性。

一、政治与制度在江户时代的初期,日本由德川幕府统治。

德川家康成为第一个幕府将军,并建立了以江户(今天的东京)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幕府维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秩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和削弱其他贵族家族的权力,确保幕府统治的稳定。

幕府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日本分为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四个社会阶层。

武士阶级享有特权和政治影响力,而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然而,商人阶级在经济上的崛起使他们逐渐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幕府政府还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限制对外贸易,仅允许与荷兰和中国的贸易。

这种政策对于日本内部的经济繁荣和农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与贸易江户时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幕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农业是当时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节水灌溉和植物育种,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提高。

同时,幕府鼓励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纺织业方面。

由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许多手工业者开始向外国贸易商出售商品。

这种发展使得农村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的人口也不断增加。

然而,幕府的贸易政策限制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逐渐萎缩。

虽然与荷兰和中国的贸易得以继续,但日本无法参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

这种限制使得日本的商人阶级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更大的影响力,但也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文化与人民生活在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在城市中,许多文化活动和娱乐形式都得到了提升,如歌舞伎、相扑、浮世绘等。

日本江户时代

日本江户时代

• 幕藩体制
江户时代日本的统一只是相对的。幕府的直 辖领地只占全国土地的四分之一,其余的 大部分国土则被分割为200多个半独立的 “藩国”。于是,日本便形成了由幕府和 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所谓的 “幕藩体制”。
• 幕藩体制的特点
1.幕府为中央政权机关,有最高统治权 2.藩国对幕府仍具有很大的独立性
3.天皇被剥夺了政治权力
4.体制是建立在幕藩领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得基 础上。
• 士农工商
幕府为了加强对人民的统治,制定了严格的 封建等级制度,把日本人民分为了“士、 农、工、商”四个等级,并为每个等级确 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
• 武士 武士就是战士阶层。最顶端的就是将军本身。 在他的下面,是大名(藩主),控制着大 量土地的地主。大名手下是他们自己聚集 的武士,可以在很多方面为他们服务。其 中一些是指导教师,一些守卫他的城堡, 还有一些组成了他的私人军队。另外,在 江户那种大城市里,武士有各种各样的职 务——幕府中的官员,或者警官。最后,还 有浪人。德川时期日本一共有3000万人, 其中大约200万是武士。
武士道始自镰仓时代,到了德川时代,被系 统化,规范化。思想的源头之一为中国的 儒学。讲究忠、义、勇、诚等信条。忠为 最高道德。
• 松尾芭蕉(生于寛永21年(1644年),卒 于元禄7年10月12日(1694年11月28日)), 是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师的署名。他 公认的功绩是把俳句形式推向顶峰,但是 在他生活的时代,芭蕉以作为俳谐连歌 (由一组诗人创作的半喜剧链接诗)诗人 而著称。
•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业绩在于他继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 后,改组和强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会推向 了一个新的阶段。他开创的德川幕府在日本历史上维持了 长达260多年的和平统一局面,这给日本封建经济的发展, 提供了比庄园制时代略好一点的社会环境。但是,德川家 康所改组和强化的日本封建制度,仍然是建立在自给自足 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严格的身分制度把每个人都死死地 固定在一个狭窄的框子里,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他 推动海外贸易并非要民间贸易自由发展,走上近代重商主 义的道路,而是出于幕府政治和经济的需要,维护封建的 政治统治,其范围只限于由极少数幕吏、大名、特权大商 人所把持的官方贸易,一旦超出幕府的政治需要,就立即 加以取缔或限制。1612年颁布的禁教令,从1615年开始对 朱印船贸易的限制。此外,德川家康晚年推行儒佛合一的 思想统治,这种影响甚至一直延续到明治维新以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户时代——德川幕府的政治统治
一、幕藩体制
幕藩体制是将军集权和大名分权的统治体制,即中央政权是幕府,地方分为近270个半独立的藩。

1、经济基础:对原有的战国大名进行大洗牌,对支持敌军的大名进行经济上的剥夺与削弱。

幕府建立后,进一步对诸大名进行改易或减封,进而扩大幕府的直辖领地,400万石直辖领地,300万石家臣旗本封地,全国共3000万石,幕府占其四分之一。

重要的矿山纳为幕府直辖,垄断金银开采和货币铸造权。

为了确保手工业生产和掌控国内外贸易,还控制重要城市和港湾如京都、大阪、长崎等。

幕府控制了全国大部分重要财源,由此奠定了凌驾于诸大名之上的幕府权力的经济基础。

2、军事实力:能晋见将军、有封地的旗本5200人,每千石出兵23人,可构成八万规模的军队,不能晋见将军、领取俸禄御家人1万7千多人。

拥有大名无法抗衡的军事实力。

3、藩制的建立:幕府为削弱地方而强大中央,依据与德川幕府将军关系的亲疏,把270个藩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种,等级严明,不得僭越。

二、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
1、制定法律:颁布‘武家诸法度’作为武士行为的基本准则。

如有违反,则要受到惩处。

2、大名改易:在制定法律约束的同时,对奉公有疏的大名的具体惩罚措施。

3、参觐交代:是幕府控制控制大名、强化将军权威的实际措施。

4、摊派军役:幕府将军役制度化,以此提高幕府权威,抑制大名势力。

作用:在以上各种高压政策下,大名们不仅消耗了财力,也磨平了扩张的意志,再也无力挑战幕府与将军的权威。

幕府的大名统治政策奠定了江户时代奠定了江户时代天下太平的统治基础。

三、幕府统治的支柱——身份制度
德川幕府延续了丰臣秀吉时代的‘身份统制令’的措施,明确士农工商的区别,兵农分离的政策被继承下来。

在武家内部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格’来对臣下、武士进行规范。

评价:身份等级制度造成社会不平等,但有效的维护了幕府的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富的过度集中,抑制了社会上层腐败的发生,从而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四、幕府统治的支柱——家制度
1、德川幕府建立后,把家作为幕藩体制的基本单位,是武士阶层的每个人通过特定的家被固定在将军或各个大名的统属之下,形成严密的主从关系。

2、继嗣继承和财产继承相统一,即由长子继承家业与家长权,同时也继承家产的家督继承制得以确立。

五、朝幕关系
为树立德川将军的权威,强化对大名的统治,对毫无实力的天皇与皇室采用怀柔与严控并用的方针。

1615年,幕府公布了《禁中并公家诸法度》,对天皇和公卿贵族的权力和行动做出严格规定。

将军无视天皇的存在,以‘日本国大君’作为正式的外交称号,一直使用到幕末与欧美国家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江户时代——经济的发展
幕藩体制结构本身已经蕴含了对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前提条件:江户前期,货币制度形成、度量衡的统一、海路交通的整备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并且随着都市的建设,初期豪商结束了历史使命,其职能由新兴的都市
商人承担起来。

表现:1、在此状况下,商品经济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特别是在江户中期以后,商品生产呈现出全国化趋势,不仅商品种类繁多,生产量扩大,而且出现社会性、地域性分工。

2、商业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处理行业问题、管理共同事务的角色,行业组织‘株仲间’应运而生。

在商品流通市场的变迁过程中,株仲间经历了兴起、繁荣与没落。

3、中央市场的地位和地方市场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过程改变了价格形成的方式,加速了农村阶层的分化。

4、江户时代,矿业、纤维业、盐业、渔业等各项生产技术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局限:幕藩体制以农业为经济基础,没有建立起吸纳商品流通产生的财富的体系。

经济获得了发展,幕藩财政却一直处于困窘状态。

幕府一直实行各种各样的措施,最为著名的是享保、宽政、天保时期的三大改革,但效果不尽人意,表明幕藩体制下的政策效果已经达到极限。

在这期间,田沼时代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显得别具一格。

幕府改革期间,藩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了各种改革,各个时期的藩政改革在政策上也存在着某些相同之处。

在全国市场形成的背景下,藩特产品销售成为财政的重要来源。

江户时代——思想文化
进入江户时代,儒学脱离禅宗开始独立发展,熟知儒家经典不仅局限于公家和学问僧之间,也是作为统治阶层武士必备的学问素养。

德川时代前期的学术思想界,儒学占统治地位,尤其是朱子学适合幕藩体制的需要,作为官学达到鼎盛阶段。

发源于古典研究的国学和复古神道思想的研究也趋于兴盛。

学者们力图从日本古典中探寻未受到儒学、佛教等外来文化影响的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从而影响到日本人的民族意识,思想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江户时代中后期,随着与荷兰贸易的往来增多,以荷兰语为媒介的兰学传入日本,以此为契机,逐渐开始引进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西洋文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京都、大阪、江户等大城市为中心形成的庶民文化——町人文化。

江户时代——外交
江户时代的日本,除了与中国、荷兰保持‘通商’关系,与朝鲜、琉球等保持‘通信’关系之外,断绝了与其他国家的一切往来,这种闭关自守的外交体制被称为‘锁国’体制。

德川幕府将军在对外关系文书中自称‘日本国大君’,日本自诩为宗主国,并将朝鲜、琉球和虾夷视为附属国的对外关系体系,也被称为‘大君’外交体系。

18世纪末19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以及英美等国频繁前来叩关,使本已危机四伏的幕藩体制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

1853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四艘军舰闯入江户湾,德川日本的国门被强行打开。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锁国论与开国论相互纠缠并与尊王思想结合,尊王攘夷论和倒幕开国论先后成为幕末政治及外交思想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