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简介 江户时代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

合集下载

日本江户时期历史

日本江户时期历史

幕府的监察机构有“老中”下属的“大目付”与“若年寄”下属的“目付”,监视上至“老中”下至一般武士的行为。幕府的最高司法机构为“评定所”,由“老中”、若年寄、三奉行、大目付、作事奉行等人员组成,审议一些涉权范围较大的案件。
幕府的军事机构由直属御家人、旗本及各藩与所属武士组成,重要的城市由“定番”轮流守卫。有重要的战事时,各地的大名就是军事统领,他们有对幕府担负军役的义务。但总的来说,全国大名的兵力无法与幕府的军事力量相抗衡。
在国内,幕府对外来宗教尤其是对天主教的发展越来越警觉。德川幕府建立初期,因贸易的需要,对天主教的传教活动采取默认的态度。天主教势力得到很大发展,参加者从平民到武士甚至大名诸侯一应具有。他们结成坚强的组织,宣传上帝的权威与人人平等的思想,这与幕府的“神国”思想及等级身份制度相违背;加上新教国家英国与荷兰因贸易的竞争关系,对天主教支持国西班牙、葡萄牙不断进行挑拨,幕府愈来愈感觉到对天主教进行镇压已刻不容缓。
16世纪的世界海域一直被旧教国葡萄牙、西班牙所控制。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人摧毁后,葡、西两国的东亚海洋贸易遭受到了来自新教国英国、荷兰的挑战。葡萄牙人数次在幕府面前攻击英国与荷兰,德川家康不以为然,反而对英、荷贸易产生极大的兴趣。经过激烈的竞争,葡萄牙、西班牙在东亚贸易战中败给英国与荷兰。由于对中、日贸易的苦心经营,荷兰又逐渐取得了贸易的优势地位,到17世纪20年代,荷兰成为西方独占对日贸易的国家。
幕府实行幕藩体制的统治方式,其根本支柱是严格的不可僭越的等级身份制度。为实现少数武士对人口占大多数的农民及“町人”的统治,所谓“士农工商”的身分区别被不断强化并固定下来。“士”指武士阶层,“农”指农民,“工”、“商”差别不大,指商人与手工业者,他们被统称为“町人”。在这四个阶层中,武士的地位高高在上,他们修习武艺与学问,佩戴双刀,一把用于杀敌,一把用于自裁(剖腹)。假如农民与“町人”有“犯上”的行为,武士有权不经过上级而直接将他杀死。与武士相反,农民、“町人”等平民的地位相当底下。幕府对农民的劳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规定,极力诈取其全部的剩余劳动;由于幕府“重农轻商”政策的限制,“町人”的活动也受到多方限制。平民不能象武士那样拥有姓氏,遇到大名出行等场合,必须伏地跪拜,不能抬头。另外,在各阶层内的等级制度也十分严格,如武士又分为“侍”、“徒”、“中间”等级别,徒以下的武士遇到上级,也应伏拜路旁。农民中有“持高”农民与“无高”农民之分;町人也有复杂的门第与身分差别。在四民之下的还有秽多、非人,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

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

在这个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商业繁荣方面,日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江户成为了当时东亚最大的城市之一。

一、经济基础的奠定江户时代最早的时候,日本国内的农业生产仍然是主导。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的城市开始逐渐崛起,商业活动也变得越来越繁荣。

这得益于著名的“三定制度”,即农村土地的封建化、庄屋制度的开展以及领地制度的完善。

这些制度的推行,减少了地方上的斗争和战乱,为城市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实施江户时代的城市规划可以说是非常先进和有条不紊的。

根据“三定制度”的要求,城市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和职责。

例如,江户城内有专门的商业区、居住区和行政区,使得城市的秩序和管理得以良好的维持。

同时,江户城的城墙和护城河也起到了保护城市安全的作用,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保障。

三、商业繁荣的原因除了良好的城市规划外,江户时代的商业繁荣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首先,江户时代的幕府政权对商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他们通过降低税收、鼓励商人和手工业者组织工商团体等措施,为商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次,江户时代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商业繁荣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没有战乱的威胁,商人们可以安心经商,投资和创新,因此经济发展迅速。

四、城市的特色产业在江户时代,一些特色的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例如,日本的娱乐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繁荣。

歌舞伎、浮世绘等艺术形式备受青睐,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

此外,由于交通和商业的便利,江户时代的城市也成为了一些手工业和手工艺品生产的中心。

陶瓷、漆器等工艺品因此而兴盛。

五、城市的社会变迁江户时代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迁。

在城市中,贾客阶层逐渐崛起,他们是城市中的富商大贾,通过经商获取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一些特色的行业也开始兴起,例如妓院等。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江户时代(1603-1868)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许多人所熟知的时期。

它以当时的首都江户(现在的东京)为名,是由将军德川家光领导的幕府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对今天的日本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江户时代的社会和文化。

江户时代的社会江户时代的社会是一个非常稳定的社会。

幕府强调治安和秩序,例如通过设置各种规则来限制人们的活动和行为。

此外,社会也被严格地分类和组织。

这种分类和组织主要是根据职业和出身的特征。

在幕府体制下,将军和他的家族控制着政治权力和决策权。

这个系统固化了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分成了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包括商人)和贵族。

武士阶层是最高的社会阶层,他们被赋予一种神圣的地位,并享有许多政治和经济特权。

农民阶层是最低的社会阶层,通常被迫为地主工作或付出高额的税款。

虽然江户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很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缺乏流动性。

事实上,许多人通过职业或商业成功而改变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也有一些人受到教育,成为成功的文人或学者,甚至有些人成为幕府的高级官员。

然而,这种流动性仍然比较有限,只有少数特别成功或非常幸运的人才能突破社会的限制。

江户时代的文化江户时代是日本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艺术、文学、音乐和戏剧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些著名的文化遗产,例如浮世绘和曲艺,便起源于江户时代。

在文学方面,许多重要的著作在江户时代出现。

这些著作包括许多在现代仍然广为阅读的小说、诗歌和戏剧。

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曹洞宗禅宗祖师道元的“正法眼藏”和松尾芭蕉的“奥之细道”,这两位文化巨匠的著作至今仍让人们敬仰。

此外,江户时代也是许多汉字词汇和表达方式开始流行的时期。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现代日本的语言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音乐方面,江户时代的音乐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个时期的音乐依然注重传统的日本音乐元素,但也开始吸收来自其他国家的音乐风格,例如荷兰和中国的音乐。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它从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

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对日本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江户时代的背景江户时代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600年的关原之战,东京湾东侧的江户(今天的东京)成为丰臣秀吉的将军德川家康的政治中心。

家康在战争中获得了胜利,将政权稳定下来,进而建立了德川幕府,标志着江户时代的开始。

2. 幕府体制的运作幕府体制是江户时代的核心。

根据幕府的统治,全国被划分成一系列的藩,每个藩由一个大名领导。

大名在各自的领地内享有自治权,但必须向幕府交纳贡税和军事服务。

这一体制确保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同时维持了地方领袖的地位。

3. 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化江户时代是日本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期。

幕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的规模急剧扩大。

江户成为日本最大的城市之一,成为了文化、商业和娱乐的中心。

4. 文化的繁荣与艺术的发展江户时代见证了日本文化的繁荣和艺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戏剧、绘画、木版画和文学等艺术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歌川広重和葛饰北斋等人在江户时代的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5. 外国关系与闭关政策江户时代的日本实行了一项被称为“闭关政策”的国策。

幕府对外国贸易实行了严格的控制,只允许荷兰人在长崎设立贸易基地。

这一闭关政策一直持续到19世纪,导致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受到限制。

6. 内乱与导致幕府的衰落尽管江户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最终还是结束了。

19世纪中期,日本发生一系列的内乱,导致幕府政权的衰落。

其中最为重要的事件是明治维新,这一运动最终推翻了幕府政权,恢复了天皇的权力,标志着江户时代的终结。

总结: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繁荣的时期。

它不仅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日本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

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日本江户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政治经济发生了大量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当时的日本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对现在的日本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江户时代的政治与经济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政治发展江户时代是日本的封建时代,这个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统治者是幕府。

幕府政权于1603年由德川家康建立,一直到1868年才结束。

在江户时代初期,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实行了积极的政治改革。

为了削弱大名的权力,幕府采取了寄骑制度,规定大名必须轮流驻京,以此控制大名。

此外,幕府还实行了禁止农民为武士的政策,逐渐拉大了武士和农民的阶级差距。

在江户时代中期,幕府取得了长达250年的和平时期。

这个时期的和平不仅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同时也使日本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文化艺术与时俱进,日本在绘画、工艺品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总之,在这个时期的和平让日本文化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在江户时代末期,幕府的统治开始失去控制。

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船只到达日本的海岸,并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导致了日本思想的变革,并使幕府开始面临危机。

1867年,尊号大政改革爆发,幕府在极大的压力下最终被推翻,终结了日本的封建时代。

二、经济发展在江户时代初期,日本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

在这个时期,幕府把日本的土地划分为天、县、町、村四个等级,并制定了领地经营政策,要求大名使用高产农作物,把野地开垦成耕地,逐渐提升了日本的农业生产水平。

在江户时代中期,随着和平的到来,日本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

在这个时期,江户、大阪和京都这些城市成为了日本的商业中心。

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交通和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吸引了很多手工业者和手工艺品制造者在城市中落户,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工匠阶层。

总之,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经济逐渐由农业为主向农商并举转变。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

日本江户时代的社会面貌日本江户时代,也被称为德川时代,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从1603年德川家康开始统治到1868年明治维新期间结束。

这个时期的社会面貌有着独特的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等各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1、政治面貌江户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幕府为中心的封建主义体制,幕府是由德川家族领导的,他们被任命为将军。

幕府政治采用了严密的官僚体制,将官员分为不同的阶层,高阶级官员拥有更多的权力。

这种政治制度稳定了当时社会的秩序,改善了国家的治安和经济形势。

但由于幕府权威的压制,限制了人民的发展,导致了部分人权利的受限。

2、经济面貌江户时代到来之前的日本,经济非常贫困,自然资源有限,人民的生产力也很低,经济发展缓慢。

但随着幕府的出现,各地的战乱得到了平息,社会变得相对安定。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开始得到了很大发展。

当时,日本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

其中,农业生产迅速增长,田地得到了充分利用,铁砂、煤炭等矿产资源得到开发,经济器具与农具得到改进,农民能够获得更高效率和更高产量的收成。

手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生产手工制品,纺织品和陶瓷制品等,逐渐获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认可。

3、文化面貌江户时代,日本的文化也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江户时代的文艺复兴为家康时代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因为这个时期京都的城市状况获得了改善和提升。

因此,到了江户时代,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歌舞伎和浮世绘的出现,逐渐影响着整个日本的文化命运。

在江户时代晚期,日本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

当时,德川幕府尊重文艺制作和演出的作为,鼓励其发展。

这导致了日本文学、音乐、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繁荣,产生了一批文化名人,这些成就也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界的艺术面貌。

4、农业面貌在江户时代,农业是日本最主要的生产领域之一。

幕府政府大力发展农业,贯彻了农业先进化的理念,实施了若干农业改革措施,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

日本江户时代历史分析在日本历史长河中,江户时代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从16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868年。

在这约2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经历了许多变化,对于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历史进行分析,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性。

一、政治与制度在江户时代的初期,日本由德川幕府统治。

德川家康成为第一个幕府将军,并建立了以江户(今天的东京)为中心的政治体系。

幕府维持了相对的和平与秩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限制和削弱其他贵族家族的权力,确保幕府统治的稳定。

幕府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将日本分为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四个社会阶层。

武士阶级享有特权和政治影响力,而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

然而,商人阶级在经济上的崛起使他们逐渐获得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幕府政府还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限制对外贸易,仅允许与荷兰和中国的贸易。

这种政策对于日本内部的经济繁荣和农村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与贸易江户时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

幕府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农业是当时日本经济的主要支柱,大多数人口都从事农业生产。

在农业方面,采用了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如节水灌溉和植物育种,使得农业生产得以提高。

同时,幕府鼓励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在制造业和纺织业方面。

由于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许多手工业者开始向外国贸易商出售商品。

这种发展使得农村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城市的人口也不断增加。

然而,幕府的贸易政策限制导致了对外贸易的逐渐萎缩。

虽然与荷兰和中国的贸易得以继续,但日本无法参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活动。

这种限制使得日本的商人阶级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更大的影响力,但也限制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三、社会文化与人民生活在江户时代,日本社会经历了许多变化,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发展。

在城市中,许多文化活动和娱乐形式都得到了提升,如歌舞伎、相扑、浮世绘等。

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影响

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影响

日本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及影响江户时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和独特的时期,它从1603年开始,一直延续到1868年。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江户时期的社会文化,并为读者探讨它对现代日本的影响和意义。

江户时期的社会背景江户时期的前身是战国时期,这个时期是日本武士阶层的荣光时代,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的动荡时期。

战国时期的结束和江户时期的开始是由于丰臣秀吉的统一战争。

在这个战争中,丰臣秀吉从1592年开始,一直到1598年为止,他统一了日本。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结束了战国时期的削弱,也开启了日本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也就是江户时期。

江户时期的社会和文化特征江户时期的文化和社会特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和平稳定、城市化、以及等级制度的出现和加强。

第一个特征是和平稳定,这个时期是日本历史上相对稳定和和平的一个时期,这主要是由于德川幕府的建立。

德川幕府是由德川家康建立的,他在1603年被任命为将军。

幕府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政治制度,它是以将军为中心构建的一种封建政治制度。

幕府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平,以及管理日本的政治和经济。

这个政治制度可以说为江户时期的和平和稳定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二个特征是城市化,江户时期的城市化是日本历史上空前的,这个时期的城市主要是围绕着江户城发展起来的。

据统计,江户城周围的城市人口在17世纪中期达到了100万人左右,这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市的发展给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同时,城市化也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分化。

第三个特征则是等级制度的出现和加强,江户时期是日本武士道的全盛时期,同时也是日本等级制度的加强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日本的等级制度趋于严格,并且呈现出一种压迫性质。

等级制度的加强,加剧了城市和农村的贫富差异,对日本后来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江户时期的文化遗产在江户时期,日本的文化遗产得到了非常重要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户时代简介江户时代的发展历史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江户初期,德川家康建立起严密控制下的政治体制,经过德川秀忠、德川家光两代将军,幕府统治趋于稳定。

政治一安定,经济也随之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发展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

江户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之后实行享保改革、宽政改革、天保改革等企图改善,但却未解决根本。

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江户日本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禁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江户时代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主必须听命于将军。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在德川时代,全体居民都被严格地分为四个阶层:武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1867年12月9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宣布废除幕府制度。

新成立的明治天皇政府经1868-1869年的戊辰战争,彻底打倒幕府势力。

至此,日本的封建幕府政治结束。

历史一统天下庆长五年(1600年)的关原合战奠定了江户幕府的天下。

庆长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被天皇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在江户设幕府。

庆长十年(1605年),德川家康为了确立将军世袭制,决心让位于第三子德川秀忠。

在挫败了丰臣氏和朝廷的反对之后,德川秀忠接替德川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康自称“大御所”,迁居到骏府城遥控朝政,与江户城的德川秀忠形成两个政治体系。

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元和元年(1615年),通过“大阪冬之阵”与“大阪夏之阵”两场战争,消灭了德川氏最大的劲敌丰臣氏。

同时德川家康时期又采取了大名改易政策,并颁布了《武家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等措施,这些都为江户幕府两百多年的霸业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江户幕府建立后,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江户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武断政治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正式掌握天下大权。

为了有力统御大名,改易了福岛正则等外样大名,并建立“御三家”;同时严格对待朝廷,将五女德川和子嫁给后水尾天皇。

为政风格上,起用了酒井忠世、土井利胜等人担任幕府中枢的老中,发挥自己的领导风格。

另一方面,德川秀忠对家臣、亲属,甚至朝廷管制都相当严格,对外贸易仅限于平户、长崎两地。

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秀忠把将军让给长子德川家光,自己效法父亲德川家康成为“大御所”,退后掌握实权,在江户城进行二元政治。

最初是考虑隐居小田原城遥控政务,但最后是居住在江户城的西之丸(现在的皇居所在)。

宽永三年(1626年),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率领伊达政宗等多位大名上洛,在二条城拜见后水尾天皇和中宫和子,并升为左大臣。

宽永八年(1632年),德川秀忠去世,解除了二元政治,开始由将军德川家光亲自执政的政治。

德川家光确立了老中、若年寄、奉行、大目付的制度,并将幕府的现职将军定为最高权力者。

宽永十二年(1635年),修订《武家诸法度》,对诸侯施加参觐交代为义务的规定。

垄断长崎贸易的利益,强化天主教压制,宽永十四年(1637年)的岛原之乱,四年后完成了锁国政策。

在庆安年间,德川家光颁布了“庆安御触书”。

“庆安御触书”的内容是对农民的规定。

例如不准抽烟,喝茶、衣服要用木棉制作、生活俭朴、要交规定的年贡等等的规定,确保了江户幕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和对农民的控制。

因为这些政策,江户幕府的一连串的强权政策被认为是“武断政治”。

至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时,幕府机构大体完备。

幕府设巡见使及被称为目付的监察官监督各藩,并采取大名参觐交代和大名改易等办法控制大名,但各藩仍具有相对独立性。

因此形成在德川将军控制下的各藩分割统治的政治体制。

继承紊乱庆安四年(1651年),德川家光去世,年仅十岁的德川家纲在江户城中接受了将军宣下。

德川家光去世后,发生浪人暴乱未遂事件(庆安事件),社会动荡不安。

不过,由于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胜、老中松平信纲、阿部忠秋的辅佐,才化解了这个事件。

德川家纲任职29年之间,将江户幕府机构整备的更加完善,并下令禁止殉死,并将父亲德川家光的“武断政治”改为文治政治。

德川家纲晚年幕府财政恶化,由于德川家纲天生身体虚弱,时常卧病在床,造成大老酒井忠清专擅幕政,幕府威势逐渐减弱。

延宝八年(1680年),德川家纲因病去世,享年40岁。

由于没有子嗣,由弟弟德川纲吉继承征夷大将军的位置。

天和二年(1682年),德川纲吉为整肃财政,设立勘定头差添役,任命佐野正因及与国领重次担任。

德川纲吉设置“侧用人”一职,重用牧野成贞和柳泽吉保,疏远老中,实施独裁政治。

德川纲吉禁止以前战国那种杀伐的风气,且推崇重视德行的文治政治,德川纲吉治世的前半部分被称为“天和之治”。

贞享四年(1687年)二月,德川纲吉颁布“生类怜悯令”,这个法令的背景是防范战国时代滥杀狗的陋习,最初是很正经的法令。

不过法令逐渐稳定后,甚至是连杀死蚊子都必须被判刑,这也使得人民怨声载道。

而且,德川纲吉允许大奥的奢华,使得在家纲时期就有些不良的幕府财政再度恶化。

元禄十一年(1698年)发生敕额大火。

烧毁三百余町,死者三千人以上;宝永四年(1707年),富士山火山爆发。

宝永六年(1709年)德川纲吉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德川纲吉无后嗣,由甲州德川家宣继任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宣将德川纲吉时期的大臣柳泽吉保免职后,起用甲府时代的家臣间部诠房和新井白石,且推行文治政治。

命令荻原重秀进行财政改革。

不过德川家宣仅仅在任三年,就在正德二年(1712年)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继承他的四子德川家继却只是个四岁的孩子。

而家宣和家继的治世被称为“正德之治”。

德川家继即位后颁布正德长崎新例限制长崎质易。

继续上代的政治。

但是即位三年就早夭,将军家绝嗣,由御三家中纪州藩主德川吉宗继任为第八代征夷大将军。

享保改革德川吉宗上任伊始便表现出不同于先代的风范。

以后,借鉴先前在大小两藩的藩政经验,开始实行享保改革。

享保六年(1721年)至次年,连年灾害导致作物严重歉收,国库收入降到了最低点,甚至连旗本的俸禄都发不出来。

为此,幕府发布了“上贡稻米制(上げ米の制)”。

德川吉宗在任期间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处理米的生产和售价的问题,因而得了个“米将军”的绰号。

德川吉宗还废除赏赐虚礼,压缩行政开支。

享保改革时限制修建寺院,简化佛事,并不再新建将军陵庙。

幕府发布节俭令,不仅对大名、旗本、武士,而且涉及一般市民、农民,从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加以限制。

匡正不良风气。

延享二年(1745年),德川吉宗辞去征夷大将军职,由长子德川家重继任。

德川家重时代因为有德川吉宗推进的享保改革,初期十分安定,而德川家重也进行了几个独立的经济政策。

宝历五年(1755年)因为农作物歉收,郡上藩农民反对藩主金森赖锦的增税、检地,要求免除劳役而掀起了被称为宝历郡上一揆(暴动)。

同时,健康情况每况愈下的德川家重言语表答方式也越来越不清晰,德川家重的亲信大冈忠光被重用,侧用人制度再度启用。

一般认为不良政治家的田沼意次成为大名也是在德川家重时代。

宝历十年(1760年),德川家重让出将军之位后自称大御所,德川家治因此继承第十代将军。

翌年,德川家重去世。

德川家治因为父亲德川家重的遗言,开始重用侧用人田沼意次。

家治致力与老中松平武元一起打理政治,意次实施印幡沼和手贺沼的排水开垦,并计划开发虾夷地和对俄罗斯贸易等。

天明六年(1786年),家治逝世,享年五十岁。

在德川家治去世后,田沼意次立刻就失势,且马上被罢免老中的职位。

改制频繁天明七年(1787年),德川家齐成为第11代将军,白河藩主松平定信就任老中。

为了平息动乱,挽救幕藩体制,实现封建中兴,幕府一反田沼意次的重商主义政策,实行以重农抑商政策为中心的幕政改革。

幕府奖励种植粮食作物,限制种植经济作物,宽政二年(1790年)到宽政六年(1794年)一再发布《旧里归农奖励令》,劝导城市游民归乡务农,禁止农民离乡入城,以确保农村劳动力。

天明八年(1788年)发布《节俭令》,要求士农工商严格遵守等级身份制,禁止奢侈享乐。

削减幕府经费二分之一、将军家内用度三分之一,连同江户城削减下来的经费中提取七成,作为救济贫民的费用和低贷资金,称为《七分金积存法》。

享保、宽政年间的幕政改革,均未能从根本上缓和严重的社会矛盾,至天保年间,社会矛盾更趋尖锐。

天保三年(1832年)到天保八年(1837年),天灾频仍,导致农业歉收和全国性大饥馑,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为维护封建统治,幕府在首席老中水野忠邦主持下再次实行改革。

改革始于天保十二年(1841年),要点是:巩固幕藩领主制经济基础,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强迫外流的农民返乡,严格限定农民外出做工期限,严禁农民从事副业生产;抑制物价上涨,实行公定价格,禁止奢侈,矫正风俗;严格限制城乡人民生活,并且解散“株仲间”(同业公会),以废除其对商品的垄断权,实行自由交易,增加江户商品进货量。

为增强幕府经济实力,稳定财政收入,天保十四年(1843年)9月发布《上知令》(封地调换令),宣布将江户城周围10(日)里、大阪城周围4(日)里范围内的大名、旗本领地收作幕府直辖领地。

为避免重蹈中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惨败的覆辙,缓和同西欧列强的紧张关系,幕府撤销文政八年(1825年)的《异国船驱逐令》,发布《燃料淡水供给令》。

实行富国强兵策,加强对江户湾等战略要地的警备,以巩固海防。

幕府的对内改革措施实质在于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维护和加强封建领主所有制,因此未能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反而导致经济混乱,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

天保十四年(1843年)9月水野忠邦下台,改革失败。

外患内忧德川家庆在位后期,向土井利位、阿部正弘、筒井政宪等委托政治,把水户德川家的德川齐昭之子的一桥庆喜(德川庆喜)作为一桥家的继子,将军继任候选。

嘉永六年(1853年)7月8日美国海军准将马修·培里率领舰队强行驶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

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嘉永七年(1854年)3月31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同意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口,美国船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加煤上水,并得到粮食等物品的供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