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非全资子公司案例(原创)
吸收合并案例(1)

一个吸收合并案--税收筹划不可顾此失彼案例介绍甲公司系某集团所属乙开发公司投资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有限公司(非房地产公司),承担着乙公司开发楼盘会所的部分功能,以上企业都是内资企业。
截至2006年10月31日,甲酒店有限公司账面资产4529.01万元,负债6145.79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所欠债务主要是乙公司的股东借款,实收资本1200万元,未分配利润为负2816.78万元。
甲酒店有限公司自设立以来,历年经审核可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情况:2001年为821.90万元,2002年为316.46万元,2003年为427.27万元,2004年为349.15万元,2005年为259.73万元,合计2174.51万元,甲酒店有限公司2001年度亏损821.90万元,按照税法只能以2006度实现的利润弥补,而甲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仍持续亏损,其自身无法对该亏损予以弥补,因此该集团决定进行适当的筹划重组,一方面使甲酒店有限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能在法定弥补期间内(前五年)得到弥补,酒店业务能够持续经营;另一方面重组成本也要较小,在法律和税收政策上不存在障碍。
方案一:吸收合并。
集团决定由乙公司以承担甲酒店有限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施合并,其性质系母公司吸收合并子公司,实质是零对价获得甲酒店有限公司的股权。
根据《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第一款第四条的规定:“如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即净资产几乎为零,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不视为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全部资产的成本,须以被合并企业原账面净值为基础确定。
被合并企业的股东视为无偿放弃所持有的旧股。
”该集团税务师认为,由于甲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而且乙公司是以承担甲公司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的,所以甲公司不用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
案例研习(6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解决之道

案例研习(6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解决之道【案例情况】一、世纪鼎利(一)收购鼎力发展1、鼎利发展主要业务鼎利发展成立于2000年6月1日,其业务定位为为系统设备厂商供应无线网络测试优化产品。
该公司先后通过了华为、摩托罗拉、北方电讯等电信系统设备厂商的供应商资格认证。
由于系统设备厂商在2007年以前对无线网络测试优化产品采购较少,因此该公司业务规模较小。
2、鼎利发展历史沿革鼎利发展成立时注册资本为50万元。
其中,叶明出资30万元,叶滨出资15万元,珠海经济特区香洲鼎利通信器材公司出资5万元。
2000年9月,叶明将其所持有的60%股权,以原始出资额作价30万元全部转让给王耘。
2001年2月,鼎利发展将未分配利润250万元转增注册资本至300万元。
2007年9月27日,经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法院(2007)香民二初字第972号《民事判决书》依法确认:珠海经济特区香洲鼎利通信器材公司为股东叶滨的挂名持股者,鼎利发展股东为王耘和叶滨,出资比例分别为60%和40%。
依据该判决并经珠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2007年11月5日该公司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同时领取了注册号为440400000031959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3、收购前鼎利发展的财务状况本公司于2007年12月收购了鼎利发展的全部股权。
鼎利发展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占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2006 年)数据的占比情况如下:4、收购价格的确定方法鼎利发展聘请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截止2007年11月30日的财务报表审计。
开元信德会计师事务所于2007年12月10日出具了信德特审报字(2007)第690号《审计报告》。
根据该审计报告,鼎利发展截至2007年11月30日的净资产为10,461,604.97元。
该净资产是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冲减了“应付福利费”余额1,778,185.72元后的数据。
为保护公司全体股东利益,发行人与鼎利发展股东王耘、叶滨协商,股权收购价格在鼎利发展经审计净资产10,461,604.97元的基础上,调减了原冲减的“应付福利费”余额1,778,185.72元,即以10,461,604.97元扣减1,778,185.72元后的8,683,419.25元作为鼎利发展股权的收购价格。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业绩承诺。首先,晨宇公司需要向华晨公司支付
的合并差价为16 500万元(11 000x1.5),将此前
确认的“交易性金融负债——华晨” 18 000万元
注销,并将两者差额15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其
次,并购方晨宇公司将收到的经济补偿款2000万
元](15000 - 11000) x50%]与此前确认的
非关联方B公司5%股份、支付对价2000万元,
将其划分为“其他权益工具”,2017年12月31 日,该“其他权益工具-B”的公允价值为2600 万元。2018年初,A公司进一步支付对价30 000
万元实现对B公司的控股,合计持股55%。假设 A公司实现合并时购买日B公司5%股份的公允 价值为2800万元,且两次购买不构成“一揽子交 易”;B公司盈余公积计提比例为10%,不考虑 其他相关稅费影响。
-12 000) x50% =76 500 (万元);或有应付合
并款公允价值=12 000 x 1. 5 = 18 000 (万元);
或有应收经济补偿款金额公允价值=(15 000 -
12 000) x50% =15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华晨
76 5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华晨 1500
贷:银行存款
南公司的账面价值为55 000万元,其中股本20 000
万元、盈余公积3000万元、未分配利润27 000万
元、资本公积30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2000万
元;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56 000万元,当
日一项无形资产公允价值1600万元、账面价值
600万元。此外,天南公司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
10 000万元、当年未分红,因一处房产转换为投
不能收到经济补偿款,将此前确认的“交易性金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吉利收购沃尔沃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案例背景 (2)1.2 案例重要性 (3)1.3 研究目的和范围 (4)2.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基本情况 (5)2.1 吉利汽车简介 (7)2.2 沃尔沃汽车简介 (8)2.3 收购交易的概况 (9)3. 商务谈判的准备工作 (10)3.1 谈判团队的组建 (12)3.2 法律和财务尽职调查 (12)3.3 市场分析和战略评估 (14)4. 商务谈判的主要过程 (16)4.1 谈判框架的搭建 (17)4.2 核心利益点的突出 (18)4.3 关键问题的处理 (20)5. 谈判策略与技巧的应用 (21)5.1 谈判双边的策略分析 (23)5.2 谈判中的让步与坚持 (24)5.3 谈判中的沟通与协调 (25)6. 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27)6.1 业务融合与协同效应 (28)6.2 管理层的整合与文化的融合 (29)6.3 面对挑战与风险的应对 (31)7. 案例分析的结果与影响 (33)7.1 收购后的企业表现 (34)7.2 对行业影响分析 (36)7.3 对吉利和沃尔沃的长期战略意义 (37)8. 案例分析的启示与教训 (38)8.1 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 (39)8.2 对未来类似交易的潜在影响 (40)1. 内容概括引言:简要介绍吉利汽车公司和沃尔沃汽车公司的背景,以及双方历史上的合作关系。
这可能包括吉利对汽车制造业的兴趣、沃尔沃的品牌和技术价值等。
商务谈判的过程概述:描述吉利和沃尔沃在商务谈判中的主要阶段,如初步接触、谈判团队组建、关键问题讨论、合同条款商定等。
谈判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分析双方在谈判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包括价格争议、技术转让、管理结构整合、品牌形象维护、环保法规遵守等方面。
谈判策略和成果:讨论吉利和沃尔沃如何运用谈判技巧和策略解决冲突,并达成交易。
这包括双方的妥协、新管理结构的建立、研发合作的协同效应等。
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所得税案例分析

同一控制下企业吸收合并所得税案例分析作者:李芷璇来源:《现代营销·学苑版》2019年第05期摘要:税收法规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其他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正不断深入,降税减负政策惠及到越来越多的企业。
尤其是“營改增”政策在2016年5月全面实施以来,我国关于并购重组的诸多税收法规,也将会不断发展完善,这又给纳税筹划研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有关并购重组纳税筹划的研究也需要继续行进,随着税法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在本案例研究中,我们将以A铁路勘探公司吸收合并B 高新技术公司为主线,主要从所得税角度对涉税政策的要点进行详细分析,以期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税收优惠。
关键词:吸收合并;所得税分析1.案例介绍参与A铁路勘测公司本次吸收合并的当事方为:A铁路勘测公司(合并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B高新技术公司(被合并企业,以下简称“B公司”)。
C公司为合并企业股东。
重组交易股权结构变化如图所示:A公司及股东决定本次重组选择吸收合并模式,将B公司的资产、负债、劳动力全部承继,B公司原经营业务由A公司继续开展,A公司承继B公司所有资产、负债、劳动力将继续用于开展所承继的业务。
2.企业吸收合并所得税分析在该次吸收合并中,税务机关提出,由于母公司吸收合并全资子公司,不符合特殊重组条件。
所以B公司必须实施企业所得税清算,A公司必须确认股东投资转让利得或损失。
但是不论从合并企业角度来看还是从集团利益出发,使用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都会给其带来不便,并且会给集团带来大量额外的外部成本(即税收成本)。
税务机关之前认为,因为在重组前,全资控股公司持有子公司所有股权,可以得到子公司的资产收益,但是在重组后,子公司注销,控股公司对子公司不再是持股关系,进而不能以控股方法享受原资产得到的收益,而是改以直接支配子公司的资产,从前的权益未能得以持续,即不是通过控股的模式享有原资本的收益。
因此,难以实现企业重组所得税规则中的“权益连续性原则”,不适用特殊重组。
同一控制下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相关财税问题探析

同一控制下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相关财税问题探析作者:王端霞来源:《中国市场》2020年第18期[摘要]我国数次下达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关的文件,旨在深化改革,从而激发出企业的潜在活力。
国有企业集团为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用多种方式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重组,如同一控制下无偿划转、非公开协议转让、吸收合并等具体形式,以集中资源发展主业。
文章结合上述背景,主要论述改革过程的中间环节——吸收合并,具体从吸收合并的前期准备入手,详尽地讨论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有关吸收合并的财税处理,并论述了同一控制下和其他关联方的有关吸收合并的财税处理,结合案例分析,对其可能涉及的稅费优惠情况进行了探讨,为企业改革提供具体的参考。
[关键词]吸收合并;同一控制下;计税基础;税务政策近年来,国家多次下发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意见、通知,并进一步强调要深入推动中央企业的重组,提高企业的质量,激发企业的潜在活力。
结合上述国有企业改革要求的大背景,国有企业集团的压缩管理层级,精简管理机构,增强管控力度,提升竞争力的工作势在必行,为了达到降管理层级、减少管理户数的要求,国有企业集团中的某些企业需要实施吸收合并过程。
文章就同一控制下国有企业吸收合并的相关财税问题展开了研究讨论。
1 吸收合并的前期准备吸收合并工作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这项工作需要提前进行大量的论证和准备,本文仅提示如下两项:(1)吸收合并的企业与被吸收合并的企业必须是同一种业务类型的,也就是合并的企业为全民所有制时,被合并企业应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合并企业为有限责任制时,被合并方也应为有限责任制。
当合并双方企业类型不一致时,应先行变更企业类型为一致,开展国有企业改制相关工作后,再行开展吸收合并相关工作。
(2)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可知,代理缴费和扣费的企业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的2%,税务机关可作为手续费返还给代扣代缴企业,被吸收合并企业可凭借上述规定,收到税务机关返还的上年度申报缴纳个税2%的税款返还收入。
同一控制与非同一控制合并报表的差异

贷:长期股权投资 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公允价值
【母公司对子公司-账面价值)×T+∑(负债的账面价值-公
的长期股权投资期末 允价值)×T】([免税合并时])
数】
*营业外收入(贷差,以后期间,换
成“未分配利润——年初”,按权益法调整时
若已经确认则此处无需确认)
(四)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处理
资本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非 同一控制时,年初+账面价值→公允价时的调 整额】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盈余公积—年初 【子公司年初数】 —本年 【子公司本年数】 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期末数,年初
资本公积—年 +本年实现净利-分派股利-盈余公积-补提
限】
无形资产
贷:盈余公积 贷:资本公积
【被合并方合并前
归属于合并方部
分,不足冲减按比
例结转】
未分配利
润
【合并方资本或股
本溢价贷方余额不
足冲减,按比例结
控转,余额×被合并
股方留存收益比例】
合B、合并资产负债表 ②抵销分录
并抵销分录:
借:实收资本【子公司】
借:股本
资本公积【帐价+调整额】
负债可用“其他应 ②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
付款”科目。
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分别确认为商誉
付出资产 或是作为企业合并当期的损益计入利润表。
【合并方非现金资
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Hale Waihona Puke 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
价
一、合并资产负债表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对方所有者权益 *投资收益(或借记)【投资的公允
账面价值×持股比 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并购重组(MA)快速入门——分类、操作方式及案例分享

并购重组(MA)快速入门——分类、操作方式及案例分享第一篇:并购重组(M&A)快速入门——分类、操作方式及案例分享并购重组(M&A)快速入门——分类、操作方式及案例分享一、基本概念并购重组指带来企业资产负债、收入利润、股权、企业身份、法人等结构发生变化的所有行为(活动)皆可以称组。
并购和重组最大的差别是控制权的是否转移,并购会带来控制权的转移,如借壳上市、企业合并等。
二、类型划分并购重组从大的分类来讲,可以分为:合并、分立、资产置换、资产注入(置出)、借壳上市、债务重组等形三、实现途径公司所有资产按流动性划分可以大致分为:现金、股份和资产。
要实现上述并购重组的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资如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换股吸收合并、资产置换等。
即用交易一方不用类型的资产作为对价购买交易对手的不同其不同组合便是实现的手段。
四、国内适用法律、法规及指导意见Ø《公司法》《证券法》Ø《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Ø《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Ø《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Ø《关于上市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的补充规定》Ø《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Ø《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Ø《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范》Ø《关于破产重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定价的补充规定》Ø《关于规范国有股东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有关问题的通知》Ø《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Ø《国有股东转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Ø《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59号)……五、具体操作方式及案例分享(一)企业合并在操作上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之分。
1、吸收合并:一个企业合并另一企业,被合并方注销,合并方继续存在。
在操作中最为常见,【典型案例】如:中国医药换股吸收天方药业、金隅股份换股吸收太行水泥、中交股份换股吸收合海通证券吸收合并都市股份、中国铝业回归A股、东软股份合并吸收东软集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案例的主题与背景
A公司以前年度通过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子公司控制权,本年度购入全部少数股东股权后,将子公司注销并吸收合并。
本案例主要讲解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处理。
二、案例情景描述
A公司于2009年12月31日向非关联方B公司支付35,000万元人民币,取得B公司全资子公司S公司60%股权。
当日,A、B公司股权转让相关手续办理完毕,A公司向S公司派驻经营及财务核心管理人员,于当日获得对S公司控制权。
购买日,S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50,000万元,账面价值45,000万元,购买日S公司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详见下表:
*其中,无形资产全部为土地使用权,账面原值20,000万元,累计摊销5,000万元,摊销期限5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2009年12月31日,A公司合并财务报告层面,采用购买法对所获得S公司可辨认净资产进行合并,经对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进行复核,确认商誉5,000万元。
2010年度,S公司账面实现净损益4,000万元,按购买日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净损益为3,900万元。
无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S公司未向股东宣告发放股利,A公司与S公司未发生任何关联交易。
2011年12月31日,A公司向B公司支付24,000万元,购买B公司持有S公司的40%股权并完成相关股权交接手续。
同时,A公司将S公司注销并办理相关工商、税收等行政手续,以原S公司名义签订的合同安排均已清理交接完毕,原S公司全部资产、负债转由A公司承担,S公司所有雇员转入A公司编制。
2011年12月31日,S公司按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58,800万元,账面价值54,000万元。
2011年度,S公司账面实现净损益5,000万元,按购买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后净损益为4,900万元,按无其他权益变动,A公司与S公司未发生任何关联交易。
交易日,S公司资产负债表简表、利润表简表如下:
A公司除S公司外存在其他子公司,年末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案例问题(本案例中不考虑所得税事项):
(一)2011年12月31日,A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中,需对上述交易进行哪些会计处理?(二)2011年12月31日,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需对上述交易进行哪些会计处理?三、案例解答
(一)A公司单独财务报表处理
1、2011年12月31日,A公司应确认购入S公司40%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分录如下:借: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24,000
贷:银行存款24,000
同时,因吸收合并,A公司应将S公司2011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项目按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价值逐项并入其单独财务报表中,但不应合并S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项目。
2、吸收合并确认S公司应并入A公司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后,A公司应当终止确认持有S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分录如下:
借:流动资产26,300
固定资产24,500
无形资产19,000
商誉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S公司59,000
负债11,000
投资收益4,800
(二)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处理
A公司在编制2011年度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调整购入40%少数股权支付对价与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同时,将单独财务报表中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还原为年初未分配利润及S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项目,调整分录如下:
借:投资收益4,800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24,000-58,800×40%)480
营业成本12,000
销售费用3,800
管理费用1,600
财务费用1,000
所得税费用1,700
少数股东损益(49,000 ×40%)1,960
贷:年初未分配利润2,340
营业收入25,000
经上述调整后,还应结转确认的少数股东损益,该结转属于所有者之间的权益分配,通过利润分配——其他进行结转,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其他(少数股东权益)1,960
贷:少数股东损益1,960
四、案例讲解
本案例中,在2011年12月31日,主要涉及两项交易的账务处理: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
(一)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处理
对于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应特别注意支付对价与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差额的处理,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下称解释2号)问题二中规定:“二、企业购买子公司少数股东拥有对子公司的股权应当如何处理?
答:母公司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确定其投资成本。
母公司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因购买少数股权新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
上述解释2号的规定,分别规范了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时单独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在单独财务报表中,仅涉及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即以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确认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则将交易视为权益性交易(与所有者之间进行的交易),支付对价与所获得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不产生商誉或廉价购买利得,不影响当期损益。
同样是支付对价与所获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异,在购买少数股权时,适用权益性交易,直接调整所有者权益,而获得子公司控制权时,采用的是购买法,将差异确认为商誉(或廉价购买利得)。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2008年修订)结论基础第41-52段,解释了对两种情况下的交易采取不同的确认模型的原因,其主要理由为:获得对子公司控制权是一项重大经济事项,它将释放企业合并后母子公司的协同效应,使子公司账面资产及负
债的隐含经济价值得以确认,所以,企业合并中所取得的所有资产及负债可以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从而可能产生符合资产定义的商誉(或廉价购买利得);相反,在获得控制权后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交易,母公司并未对子公司增加更多投资,并不会对子公司的产出能力造成影响,因而并不会产生新的商誉(或廉价购买利得)。
因此,在获得控制权后购买少数股权支付对价与所获得净资产份额之间的差额,应作为所有者之间的权益分配处理,调整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
了解上述处理原理后,不难得出本案例的具体处理方法:
12011年12月31日,购买少数股权支付的对价为24,000万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四条的规定,应首先确认为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2计算支付对价与所获得净资产份额的差额为24,000-58,800×40%=480万元,该金额属于支付对价超过所获得净资产份额的部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冲减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二)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处理
吸收合并,是将子公司注销变为母公司的一部分,该过程仅仅是法律形式的变化;从经济实质上看,并未改变母公司所控制的经济资源及风险报酬;从会计处理影响上看,吸收合并的结果仅仅是将原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按原值转到了单独财务报表中。
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吸收合并并不会影响合并财务报表前后期间的经济资源。
吸收合并后,如果母公司存在其他子公司,期末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不应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同时,还应将被吸收合并子公司当期利润表并入合并财务报表中。
了解吸收合并的实质后,可对本案例的吸收合并交易进行如下处理:
1在A公司单独资产负债表中确认S公司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各项资产、负债的价值;
2终止确认A公司单独财务报表中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此时,交易可视为处置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并换入S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及不可辨认资产(商誉)。
3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例中,A公司单独财务报表层面,经前一步骤确认的投资收益,实质上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A公司按原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S公司所实现净损益的部分。
即:S公司2010、2011年实现净损益乘以A公司原持股比例=(3,900+4,900)×60%=5,280万元。
另一部分则是收购40%少数股权时,支付对价大于所享有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金额,即前述480万元。
该金额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在单独财务报表层面属于投资收益的抵减项。
4在编制A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时,年初合并财务报表已包含了2010年S公司所实现净损益中A公司所享有的部分,而并入S公司的2011年利润表项目,则包含了2011年所实现净损益中A公司所享有的部分,因此,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对单独财务报表层面确认的投资收益进行调整。
实务中,调整的方法可采取直接汇总并入S公司2011年度利润表项目后,作合并抵消分录;也可采用案例中直接将投资收益恢复为S公司利润表项目的方法。
同时,在合并财务报表层面,收购少数股东权益属于权益性交易,交易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资本公积,所以,还需要将单独财务报表中抵减投资收益的部分调整计入资本公积。
此外,在合并利润表和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还需体现购买少数股东股权交易,使少数股东损益重新分配转入母公司享有损益的过程。
五、教学问题讨论及案例发散
1. 请讨论,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与本案例的处理有哪些异同?
2. 请讨论,分步实现企业合并与本案例中分步购买子公司股权的处理有哪些差异?
3. 请讨论,吸收合并与清算后承接子公司剩余资产,在法律和会计处理角度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