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中国学者揭示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新机制

合集下载

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4 No.7 April 202435[基金项目] 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基础研究专项(202001AU070107);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9J1070)。

△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1级中医免疫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王 月△ 陆芝梅 李 蕾 吕碧君 陈 欢▲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650000[摘要]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与肠道免疫相关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巨噬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在肠道免疫屏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外界的刺激下巨噬细胞能迅速诱导,从而在机体中发挥促炎和抑炎作用。

巨噬细胞极化在UC 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目前西医治疗手段长期治疗UC 时伴随着明显的副作用,且预后效果欠佳。

临床治疗中发现,中医诊治该疾病具有疗效高且副作用小的优势,但是中医治疗该疾病的作用机制并不明确,所以本文从中医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缓解UC 的角度出发,探究UC 与巨噬细胞极化之间的联系,阐明中医治疗UC 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从而缓解肠道炎症和修复肠黏膜屏障。

[关键词] 中医;溃疡性结肠炎;固有免疫;巨噬细胞极化[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7-0035-04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7.08Research progres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gulating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 alleviate ulcerative colitisWANG Yue LU Zhimei LI Lei LV Bijun CHEN Huan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Chronic Disease i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Kunming 650000, China[Abstract] Ulcerative colitis (UC)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the intestine related to intestinal immunity. Being inherent immune cells, macrophag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intestinal immune barrier, which can quickly induce under external stimuli, and play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roles in the body.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UC. At present, the long-term treatment of UC with Western medicine is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 side effects, and the prognosis is not satisfactory. In clinical treatment,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advantage of high efficacy and minimal side effects in diagnosing and treating this disease. However,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is not clear.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C and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gulating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 alleviate ulcerative colitis, and clarifies that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UC may be the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to allevi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repair the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lcerative colitis; Inherent immunity; Macrophage polarization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目前病因未明,其发病机制与遗传、环境、肠道微生物、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1]。

自噬与炎症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自噬与炎症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自噬与炎症性疾病的相互作用与关系王雪松; 寿松涛; 姚咏明【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44)009【总页数】4页(P778-781)【关键词】自噬; 炎症性疾病; 自噬相关基因【作者】王雪松; 寿松涛; 姚咏明【作者单位】300052 天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 100048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创伤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4.5; Q255自噬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1-3],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

在炎症性疾病中,自噬同样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4-5],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已证实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激活自噬,自噬亦可负向调节炎性因子,影响甚至改变炎症的进程与转归。

机体自噬反应具有双向调节效应,其具体作用与不同炎症性疾病及其进程相关,不能单从某个方面理解自噬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有利或有害[6]。

近年来,不断在哺乳动物中发现酵母自噬相关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s,ATGs)的同源物,其中几种在自噬发生过程中起关键调控作用,即自噬过程由多种ATGs及其相关蛋白参与[7]。

本文综述自噬及ATGs在炎症性疾病中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以期为研究炎症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调控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1 概述自噬是细胞自身的一种程序性死亡,区别于凋亡Ⅰ型程序性死亡,被称为Ⅱ型程序性死亡。

自噬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其产生的氨基酸和小分子物质被重新利用,从而实现胞内物质循环和内环境平衡[8]。

按照底物降解和底物运送方式,自噬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一般所指的自噬为巨自噬,是目前研究最广泛和清楚的类型[9]。

自噬发生过程分为应激状态(饥饿、氧化等)下激活、分隔膜的形成与延伸、自噬溶酶体的形成等3个阶段。

炎症是由微生物病原体感染或组织损伤导致的一种机体自身保护性反应,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及炎性因子等的释放。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免疫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细胞通过分子调控来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调整,以保持机体内稳定的免疫状态。

本文将探讨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一、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在机体损伤或感染时,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吞噬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

这一过程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二、免疫细胞的活化与信号传导当免疫细胞与病原体结合后,一系列信号传导会激活免疫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信号包括抗原受体信号、细胞因子信号和炎症介质信号等。

免疫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将通过一系列的反应级联,最终调控细胞的功能和炎症反应的进行。

三、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调控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TNF-α可以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的激活,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四、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在炎症反应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来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些相互作用和调控是通过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和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的。

五、炎症感受器的识别与激活免疫细胞能够通过感受器来识别炎症信号,并在信号的激活下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

炎症感受器包括Toll样受体(TLR)和NLRP3炎症小体等。

这些感受器能够识别细菌、病毒和其他炎症因子,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通过分子调控来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和调整。

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免疫细胞分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免疫细胞来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调控因素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调控因素

巨噬细胞极化及其调控因素夏伟畅;周敬群【摘要】巨噬细胞是具有异质性的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微环境下,巨噬细胞可发生表型和功能的极化现象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目前认为,多种因素能够调控巨噬细胞失衡的极化状态,因此,本文就巨噬细胞分化起源及其调控因素的最新发现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2【总页数】3页(P1984-1986)【关键词】巨噬细胞;极化;调控因素;起源【作者】夏伟畅;周敬群【作者单位】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宜昌 443000;三峡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湖北宜昌 4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2表型可变性和功能多样性是吞噬细胞的重要特征。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巨噬细胞根据其辅助T细胞的不同可分为经典活化型(M1型)和选择活化型(M2型)。

M1型巨噬细胞以吞噬杀菌,释放炎症因子,发挥促炎作用为主。

M2型巨噬细胞以降低炎症反应,发挥组织修复功能为主。

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可以互相转换[1]。

在影响巨噬细胞极化过程中有许多关键的转化因素,像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s),干扰调节因子(IRFs)、核因子(NF-κB)、激活蛋白(A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还有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等,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调控巨噬细胞的表型。

1905年Elie Metchnikoff首次发现巨噬细胞并确认了其消除病原体的作用,他在研究中发现来自感染动物的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从而提出了巨噬细胞激活的概念[2]。

随着60多年的不断研究,巨噬细胞杀灭菌体的机制逐渐被阐明,但感染动物的巨噬细胞具有更强的杀菌能力的原因并未明确。

后来,淋巴球产生的干扰素-γ(IFN-γ)被认为是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首要因素[3]。

曹雪涛院士组:揭示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曹雪涛院士组:揭示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

曹雪涛院士组:揭示巨噬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资料图来源:中国工程院巨噬细胞是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主要功能是对细胞残片及病原体进行噬菌作用,并激活淋巴球或其他免疫细胞,令其对病原体作出反应。

它的经典活化需要IFN-γ(干扰素-γ)预处理(启动)和随后的TLR(Toll-like receptor)刺激(触发)。

IFN-γ的启动效应可促进巨噬细胞分泌更高水平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更低水平的抗炎细胞因子,提高巨噬细胞杀菌和杀肿瘤的活性。

然而,IFN-γ对巨噬细胞活化的启动效应的潜在分子机制,仍然尚未被完全了解。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曹雪涛院士带领的团队就IFN-γ对巨噬细胞miRNA (microRNA)表达谱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刊的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上。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芯片对IFN-γ预处理后巨噬细胞的miRNA表达谱进行分析(miRNA芯片分析项目由联川生物承担完成),尝试找出涉及的IFN-γ启动效应的明确的miRNA。

研究发现,miR-3473b的表达在IFN-γ预处理后明显下调,可以减轻IFN-γ的启动效应。

miR-3473b通过直接靶向结合PTEN(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来抑制巨噬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促进了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信号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产生。

实验数据表明,IFN-γ通过下调miR-3473b将PTEN从抑制状态变为释放状态,从而增强了巨噬细胞免疫反应和细胞毒性。

PTEN表达的提高,有利于对IFN-γ预处理的巨噬细胞的完全活化。

此项研究结果表明,IFN-γ通过抑制miR-3473b来提高PTEN的表达水平,从而破坏Akt/ GSK3/ IL-10的负反馈回路,促进巨噬细胞的经典活化和炎症反应。

研究结果也为IFN-γ对巨噬细胞经典活化的启动效应提供了深入的见解,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恶性胸腔积液中巨噬细胞作用及浸润和极化机制

恶性胸腔积液中巨噬细胞作用及浸润和极化机制

恶性胸腔积液中巨噬细胞作用及浸润和极化机制恶性胸腔积液(MPE)是多种恶性肿瘤的并发症,巨噬细胞为胸腔抗肿瘤免疫的关键调节成分,在MPE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PE微环境中细胞因子、趋化因子、ECM成分以及缺氧等诸多因素调节巨噬细胞胸腔内动员和/或极化反应。

靶向巨噬细胞可成为MPE治疗的策略之一。

标签:恶性胸腔积液;巨噬细胞;表型【Abstract】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is a frequent complication of a variety of advanced malignancies. Macrophages,the pivotal members of anti-tumor immunity within thoracic cavity,play central roles in MPE development. Cytokines,chemokines,ECM components as well as hypoxic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regulating macrophages intrathoracic mobilization and/or polarization. Targeting macrophages can be a therapeutic strategy against MPE.【Key words】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acrophages;phenotype恶性胸腔积液(MPE)是晚期肿瘤的标志,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均可并发MPE,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因(占全部病例的40%),转移性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

MPE患者预后差,尤其伴发MPE的肺癌患者存活时间更短[1]。

因此,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提出肺癌伴MPE应归为早期转移(M1a)。

MPE 治疗效果有限,而治愈性非常罕见,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课题。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与免疫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与免疫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M1/M2型极化与免疫炎症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①贾瑞惠毅闫曙光李京涛(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咸阳712046)中图分类号R392.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484X(2021)22-2791-07[摘要]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充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哨兵,既可作为清道夫、抗原提呈者,又可作为凶恶的杀手,为宿主营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巨噬细胞极化是根据周围特定环境做出不同功能表型的一个过程,一般分为两个亚群:经典激活的M1促炎细胞和替代激活的M2抗炎细胞,二者代表极化的两个极端,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巨噬细胞极化既发生在生理条件下,也发生在病理条件下,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全过程。

文章从巨噬细胞起源、组织分布、不同极化表型,以及以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平衡为治疗靶点在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哮喘、肥胖等炎症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做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巨噬细胞;极化;炎症性疾病;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acrophage M1/M2polarization and immune inflammatory diseasesJIA Rui,HUI Yi,YAN Shu-Guang,LI Jing-Tao.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712046,China[Abstract]Macrophages are important immune cells in the body.They serve as sentinels for innate immunity and adaptive immunity.They can be used as scavengers,antigen presenters,and fierce killers,creating a harmonious and st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host.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s a process of making different functional phenotyp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surrounding environ‐ment,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subgroups:classically activated M1pro-inflammatory cells and alternative activated M2anti-inflam‐matory cells,which represent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two extreme,b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the two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each other.Macrophage polarization occurs not only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but also under pathological conditions,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of diseas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This article plays a role in 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utoimmune hepatitis,asthma,obesity and other inflammatory diseases from the origin of macrophages,tissue distribution,different polarization phenotypes,and the regulation of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balance,to make a review of the role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 words]Macrophages;Polarization;Inflammatory diseases;Research progress巨噬细胞是机体抵御入侵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免疫应答中的中流砥柱。

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巨噬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其M1和M2两种极化状态,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组织稳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信号通路的研究日益深入,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巨噬细胞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为开发新型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信号通路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相关的信号分子、调控机制和信号通路间的交互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启示。

二、M1极化的信号通路巨噬细胞M1极化,也称为经典活化,主要受到微生物产物如脂多糖(LPS)和干扰素γ(IFN-γ)的诱导。

这一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转导级联反应,最终导致M1表型的形成。

在M1极化过程中,核因子κB(NF-κB)和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是两个关键的转录因子。

LPS通过与Toll样受体4(TLR4)结合,激活NF-κB信号通路。

这一通路的激活导致NF-κB从细胞质转移到细胞核,进而启动一系列与M1极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包括炎症细胞因子(如TNF-α、IL-1β和IL-6)和趋化因子。

同时,干扰素γ(IFN-γ)通过与IFN-γ受体结合,激活STAT1信号通路。

激活的STAT1进入细胞核,与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启动子结合,促进这些基因的表达,进一步推动M1极化过程。

除了NF-κB和STAT1信号通路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也在M1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MAPK家族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 MAPK等成员。

这些激酶在LPS和IFN-γ的刺激下被激活,进一步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M1极化的调控。

M1极化的信号通路涉及多个关键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

这些通路共同调控M1极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使巨噬细胞能够迅速应对感染等外来刺激,发挥免疫防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3的前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淋巴管生成方面。携 带VEGFR-3激酶点突变的病人不经发生淋巴水肿 时,并常伴有感染。本研究为此临床症状提供合 理解释。并且,本研究发现败
血症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 提示其可能作为败血症诊断的标记物。VEGF-C 作为VEGFR-3通路的激动剂,可能在治疗败血症 方面有潜在的保护作用
。相关工作已经申请专利。 本课题的合作者包括苏州大学何玉龙教授、上海 生科院李党生研究员和魏滨博士、安医大附属医 院陈洁霞、中国疾控中心的段招军研究员。感谢 上海生
科院孙兵、戈宝学、冷启彬研究员和美国 MDAnderson癌症中心孙少聪教授的大力支持。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基金委、上 海浦江计划等经费支持。
向迈进了一大步,为治疗重症感染导致的败血症 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宿主的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4(TLR4)识别 细菌,并启动免疫应答是清除病原或持续性的 TLR4活化引起过激炎症反应,造成靶器官的损 伤。其中,重症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就是一种 与TLR4过激免疫反应相关的高死
下,VEGFR-3结合和磷酸化p85α,通过活化 PI3K-Akt1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NFκB活性,下调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等的产生。VEGFR-3缺失细胞外配 体结合区或突变胞内激酶活性后,这些突变小鼠 更易发生细菌感染导致的严重组织损伤,死亡率 大幅升高。 关于VEGF
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 组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受细菌感染或细 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 体3(VEGFR-3)的表达。V
EGFR-3形成负反馈环路,抑制TLR4-NF-κB介导 的炎症反应,降低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或内毒 素休克的发生。该项工作在探寻TLR4通路中新 型阴性调控分子的方
6-羟基-1-萘甲酸 /zh/cas-2437-17-4.html
亡率疾病。因此,探寻TLR4通路中的新型阴性 调控分子的研究成为免疫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王红艳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生张彦波、路瑶 等筛选了原代巨噬细胞受革兰
氏阴性菌和LPS刺激后,表达细胞因子、趋化因 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情况,发现跨膜受体 VEGFR-3和其分泌型配体VEGF-C的表达显著上 升。在VEGF-C的刺激
3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 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红艳研究组的论文。 TLR4通路中新型阴性调
控分子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为治疗重症感染导 致的败血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3月21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IMMUNITY《免疫》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