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噬细胞进展(LFL)
巨噬细胞流式标记

巨噬细胞流式标记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它们在机体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和分解病原体、细胞残骸和异物等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并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调控。
为了准确地研究巨噬细胞的功能和分化状态,科学家们发展了流式细胞术以及一系列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
在巨噬细胞的流式标记中,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表面分子标记、功能分子标记和细胞内分子标记。
通过这些标记物,可以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下面将对这些标记物进行详细介绍。
1. 表面分子标记巨噬细胞的表面分子标记包括细胞膜上的受体、配体和细胞粘附分子等。
其中,CD14、CD68和CD11b是常用的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
CD14是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它参与了细菌成分的识别和信号转导。
CD68是巨噬细胞特异性的溶酶体膜蛋白,参与了吞噬和降解过程。
CD11b是巨噬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分子,与细胞间粘附和细胞移动密切相关。
2. 功能分子标记巨噬细胞的功能分子标记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化学介质和酶等。
其中,TNF-α、IL-1β和IL-6是常用的巨噬细胞功能标记物。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并参与了巨噬细胞的杀菌和抗病毒等免疫功能。
此外,巨噬细胞还能产生一系列的化学介质,如一氧化氮和血栓素等,用于抗菌和抗炎。
而酶类标记物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中常用的MPO、NOS和Cat等,能够反映巨噬细胞的活性和代谢状态。
3. 细胞内分子标记巨噬细胞的细胞内分子标记主要包括一些转录因子和信号分子等。
其中,PU.1、NF-κB和STAT1是常用的巨噬细胞细胞内标记物。
PU.1是一个转录因子,它在巨噬细胞分化和功能发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NF-κB是一个信号转导分子,能够调节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
STAT1是一个细胞信号分子,它参与了巨噬细胞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过程。
通过巨噬细胞的流式标记,我们可以对巨噬细胞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研究。
MCP-1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万方数据
出亘医登太堂堂拯i』坠垒鲤丛鲤堕匦!)至Q塑生兰旦:塑(璺2
·33l·
3讨论 日本毛连菜中含有单糖、双糖、皂苷等成分,在
提取过程中先用80%乙醇回流提取,不仅除去了大 量皂苷,还能除去一部分色素、单糖、寡糖等小分子 物质,有利于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苯酚一硫酸法可以进行大量样品的测定,显色 稳定,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较高H J。因此本 实验选用葡萄糖作为标准品,采用苯酚一硫酸法在 486 nm波长处测定日本毛连菜中多糖的含量。利 用换算因子计算日本毛连菜多糖含量,可以消除用 葡萄糖标准曲线计算多糖含量而带来的误差。
万方数据
·317·
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2.3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显 微摄片,并用江苏捷达80l型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 各组标本进行图像采集、预处理、图像分割、分析,每 张切片在高倍镜(x250)下随机选择忍(儿>10)个 视野,以出现棕黄色染色为阳性信号,以均值表示每 个视野McP.1的积分光密度,用oD值表示。OD 值越高,表明McP-l表达越强。 1.3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l3.O统计软件 进行分析,数据以露±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模型组动物实验结果本试验模型组30例大 鼠,造模过程中死亡4例,完全随机化法随机再补做 4例。肉眼所见4 h组大鼠出现中量血性腹水,胰腺 肿胀明显,表面点片状出血点,肝脏深红肿大,空回 肠组织明显红肿。12 h组大鼠更出现沿胰胆管及 胰腺组织分布的点片状皂化斑。 2.2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的时相变化大鼠胰腺 炎造模后4 h及12 h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O.001,见表1)。
钠逆行胆胰管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检测血清淀粉酶,于镜下观察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雄性sD大
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集

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集1.引言1.1 概述巨噬细胞是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起着扫除异物、清除细胞垃圾和参与炎症等重要功能。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和降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胞碎片和坏死细胞,对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
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与其动态维持的重要基因相关,这些基因包括与吞噬、溶酶体形成和细胞信号转导等相关的基因。
它们共同调节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为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对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功能,科学家们逐渐揭示了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本文将重点介绍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集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其在免疫调节和疾病发生中的重要性。
此外,还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揭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精细调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集的深入探究,我们有望为免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和手段。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章节的内容概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文章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详细讨论了巨噬细胞的功能和特点以及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结论部分总结了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正文部分中,2.1节将重点介绍巨噬细胞的功能和特点。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具有吞噬和清除病原体、细胞碎片和损伤细胞等功能。
文章将对巨噬细胞的起源、分类、形态学特征以及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巨噬细胞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
2.2节将重点介绍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被鉴定出来。
本节将介绍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基因的发现、功能和调控机制,并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异鼠李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医学综述 20 0 8年 8月 第 l 4卷 第 l 5期
Me i l eai lt, u 0 8, o.4 No1 dc cpt ae A g 0 V 11 , . 5 aR u 2
・
22 3 1・
瓣
异 鼠李 素 的心 血 管 保 护 作用
少; 显著提高 脂蛋 白中超氧 化 物歧 化 酶 活性 。说 明异 鼠 压、 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减轻心肌肥厚 、 制血管 平滑 肌细胞增 生肥 大、 抑 抗血栓 形成等 李 素 可 显 著 抑 制 C 诱 导 u 多种 作 用 , 有 广 阔 的 应 用 前 景 。 具 的氧 化 的极 低 密度 脂蛋 白的 关键词 : 鼠李素 ; 异 黄酮类化合物 ; 心血管保护 氧 化修饰 。 C r ivsua r tc v f c fIoh mn t Z A egg a g LU M ・ i Dp r eto ado aclrP oet eE eto s ra ei i n H O Z n -un , I c .( eat n f a m C rio yA l t o i lfL zo d a ol eLzo 4 00, hn ado g 。 i e H st uh uMew lC lg ,uh u6 6 0 C i l i f ad pao e a) 12 抑 制 内 皮 细 胞 与 单 核 . A src : oh m ei i o ekn f l t aao . u tyo s de hw dta ihsm ybo b tatI ra nt 8 n ido Da v i Q a i f t isso e htt a a i— s n nf n d l n t u n 细胞 的黏 附 动脉 粥 样硬 化 l ̄ a eetnpoet gcrivsua s m.n —xdt na ttmo, tif m t n ataeg d o c f c i rt i adoac l s t at oiai — i u ra in a ma o , i rya l cn ry e i on — n —l i n — l n i mmu e rg lto 。 p c al i r t t e e e ti a d o a c l y t m ,n l d n e r a i g b o d p e ・ 早 期 内皮 细胞 和单 核 细胞 表 n e u ai n Es e i y,t p e i f c n c r i v u a s se i c u i g d c e n l o r s l s oc v s r s s r y e p dn es l prv niga dc rn o n r t e slrt e r dsa e,e u ig my c r a ue b x a igv ses, e e t u g c r ay ah r ce i h at ie s rd cn oadi n n n i o o o e l 黏 h p r o h ihi i n el l rl e a o d h e t p i f v c lr s o h mu c e, d a t—h mb — 面特 性 发 生 变 化 , 附 因子 y e t p y。n b t g c l a p i rt n a y r h a o a u a mo t s l a i r r i ur o f i n p o r s n n to o g n ss, l h d p l a i n p s e t e e i wil a wi e a p i t r p c . s c o o 表达 增 多 , 核 细 胞 黏 附在 单 Ke r s:s r a a e n;Fly n i y wo d Io h r n t i a a od;Cadiv s u a r t c o r o a c l rp e t n o i 内皮 细 胞 上 的数 量 增 多 , 并 异 鼠李 素 是 从 银 杏 、 棘 等 药 用 植 物 中分 离 提 从 内皮 细胞 之 间 移 人 内膜 下成 为 巨 噬 细 胞 , 过 清 沙 通 纯 的黄 酮类 化 合 物 , 广 泛 存 在 于 其 他 多 种 植 物 的 道 夫受 体 吞 噬 O—D , 变 为 泡 沫 细 胞 形 成 最 早 的 亦 XL L 转 花 、 实和 叶 中。大 量研 究 发 现 , 鼠李 素 具 有保 护 粥样硬 化 病 变 脂 质 条 纹 。 Tio 果 异 r l b o等 的研 究 显 示 , 心血 管 、 氧 化 、 肿瘤 、 炎 、 病 毒 、 过 敏 及 调 体外 实验 条 件 下 , 鼠李 素一一 糖 苷 酸 等 黄体 醇 代 抗 抗 抗 抗 抗 异 3葡 节 免疫 功 能等 多种 生 物 活 性 。本 文 主要 概 述 异 鼠李 谢产 物 可 显 著减 弱 或 完全 抑 制 人 脐静 脉 内皮 细胞 表 素在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 面血 管细 胞 黏附分 子 l 细胞 间黏 附分 子 l单 核 细胞 、 、 1 防治冠 状动 脉 粥样硬 化 性心脏 病 趋化 蛋 白 l 转 录 及蛋 白水 平 的表 达 。这 表 明异 鼠 在 1 1 抑 制 脂 质 过 氧 化 反 应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o 李 素 可抑 制 动脉 粥 样 硬 化早 期 单 核 细胞 黏 附 聚集 过 . 1w dni ppoe ,D ) esyl ortn L L 增高 是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重 要 程 中的关 键 分 子 的 表 达 , 而 抑 制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的 t i i 从 危 险 子 , L L经 过 氧化 修饰 , 成 氧化 修 饰 低 密度 形成 。 而 D 形 脂 蛋 白 ( xg ntdlw d ni io rt n O— D ) 13 扩 张冠 状动 脉 Iar - 槲 皮 素 和异 鼠李 素 o ye a — e s yl poe ,XL L , e o t p i . br a等 5 则具 有更 强 的致 动脉 粥 样 硬 化作 用 。刘 瑞 等 L 的研 1 对 离体 大 鼠 的主动 脉 、 门静 脉 、 系 膜 动 脉及 猪 的冠 肠 究表 明 , 鼠李 素 具有 抑 制 C 介 导 L L氧 化修 饰 异 u D 状 动脉 的舒 张作 用 显 示 , 鼠李 素 扩 张冠 状 动 脉 作 异 的作 用 ,u 介 导 L L氧 化 修 饰 时 。 2 4 6 8 l C¨ D 在 、 、 、 、2 用 比其他血管更 强, 且异 鼠李素在高浓度 情况下对 及 2 4h后 , A 3 、 E T A S 几 种 氧 化 修 饰 的 其 24 R M、 B R ( 离 体 的心房 组 织 起 到正 性 肌 力 作 用 。PrzVzan 6e—i io c 标志 物 ) 及蛋 白质羰 基 含量 均逐 步 增 加 ; 入 异 鼠李 加 等 -分别 观 察 槲 皮 素 对 大 鼠离 体 的胸 主 动 脉 、 动 6 髂 素及 橙皮 甙 的实 验 组 , u L L的氧 化 修 饰 分 别 延 C¨ D 脉 和肠 系 膜 动 脉 的 降 血 压 效 应 , 现槲 皮 素 及 其 主 发 迟 2~ 4h和 2h 其 A 3 、 E T A S及 载 脂蛋 白 , 24 R M、 B R 要 代 谢产 物 异 鼠李 素 对 大 鼠动脉 的舒 张 能力 与 动脉 羰 基 含量 较对 照组 降低 。 异 鼠李 素 及 橙 皮 甙均 可 抑 的直径 成反 比 , 即它 对 阻力 血 管 的舒 张能 力 更 强 ; 而 制 C ¨诱 导 的 L L的氧化 修 饰 , 异 鼠李 素 的抗 氧 u D 且 且 , 去 动 脉 内 皮 后 , 的 降 血 压 效 应 没 有 明 显 除 它 化 作 用 较 橙 皮 甙 强 。 Lu等 - 亦 对 异 鼠李 素 抑 制 i 2 改变。 c n介导高密度脂蛋 白氧化修饰 的作 用做 了研究 , u 14 内皮 保 护 作 用 B o等 发现 , 密度 脂蛋 白 . a 低 结论 证实 异 鼠李 素 可抑 制 C 诱 导 的 L L的氧 化 u D 受 体 l和 内皮 型一 氧 化 氮 合 酶 的表 达 异 鼠李 素 ( 从 修饰 。李 蓉 晖 等 的研 究 表 明 , 鼠李 素 可 明显 降 异 沙棘 中提 取 ) 过 调 节 低 密度 脂 蛋 白受 体 l和 内皮 通 低氧 化 的极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中脂 蛋 白 中丙 二 醛 含 量 , 延 缓 氧化 的极 低 密 度 脂 蛋 白 中维 生 素 E含 量 的减 型一氧化氮合酶达到保护 内皮的作用。实验用逆转 录一 聚合 酶链 反应 、 白印迹 、 蛋 免疫 化 学等 方法 测量 低 基 金 项 目 : 川 省 教 育 厅 自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4 0 7 四 20A 5 ) 密度脂 蛋 白受 体 l和 内皮 型 一 氧 化 氮 合 酶 的 表 达 ,
天然植物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天然植物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天然植物产物 巨噬细胞 天然植物药是指用单一或多种植物配伍,含有专一活性成分和(或)植物提取物,用于医疗目的的医疗产品;其来源于天然植物产物。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回归大自然”潮流和“绿色运动”,天然植物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2005年,天然植物药销售额约占全球药品销售总额的30%,突破260亿美元,而且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因此,从植物中开发新药是世界新药研发的潮流和趋势。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细胞,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巨噬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在免疫反应的很多阶段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2) 非特异性吞噬杀伤作用和活化后分泌毒性物质( H2O2,O-2和NO等) 、抗微生物肽( 防御素、阳离子蛋白等)及酶类( 溶菌酶等)等产物发挥杀伤效应;(3)免疫调节作用: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IL-12和TNF-α等;(4)抗肿瘤作用。在免疫药理学的研究中,天然植物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并有望从中开发出具有高效低毒免疫调节作用的新药。
现将目前国内外天然植物产物对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对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 巨噬细胞具有抗原加工、提呈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表明,南美柚木的提取物能够阻止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髓炎(EAE)临床症状的恶化,其活性成分是一些多酚聚合物,能够减少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产生;尽管在数量上使巨噬细胞增加,但是能够减少其CD80 和 MHC II分子的表达。这些结果提示多酚聚合物对EAE的治疗作用与其抑制抗原提呈功能有关[1]。天花粉蛋白能够显著提高巨噬细胞IL-10和单核细胞化学引诱蛋白1 (MCP-1)的表达,而降低IL-12和TNF-α的表达,具有诱导Th2细胞分化和IgE 反应的作用[2]。雷公藤内酯醇可通过阻止THP-1巨噬细胞中CD80 ,CD86 表达以及IL-12产生来抑制其抗原提呈功能[3]。
茶树菇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组 每 天 分 别 灌 胃菌 丝 体 多糖 低 、 、 剂 量 5mg 中 高 0 / k 、0 m / g20 gk 体 重 0 5 l只 , 4组 为空 g 10 gk 、0 m / g .m/ 第 白对照 , 天 灌 胃 0 5 l只 生 理 盐 水 , 续 灌 胃 每 . m/ 连
1d 0 。发 酵液 多糖 分组 及给药 方 案 同上 。
St y o he Efe tI m u t ud n t f c m niy Funci n o r c b e ii to fAg o y e a g rt
Po y a c r d n M i e l s c ha i e i c
DENG a W U N- h n Ch o, MI c e Βιβλιοθήκη 始实 验 以适应 环境 。
12 试验 动物 分组 及给 药方 案 . 取2 0只小 白 鼠随机分 为 4组 , 组 5只 , 中 3 每 其
指标 , 初步探 讨 了茶 树 菇 菌 丝体 多 糖 和发 酵液 多 糖 对小 鼠免疫 功 能的影 响 。同时也 研究 了茶 树菇 菌丝 体多糖 和发 酵液 多糖对 小 鼠耐力 的影 响 J 。
.
Ke r y wo ds:Ag o y e a gi l s c h rd s mmu iy f ncin r c b e dtpoy a c a i e ;i n t u to
真菌多 糖具 有 复 杂 的生 物 活性 和功 能 , 主 要 最 的就是 免 疫调 节 活性 。它 有 增强 T细 胞 功能 , 高 提
1 3 试验 方 法 .
1 3 1 小 鼠吞 噬 细 胞 吞 噬 功 能 的 测 定 . .
1 材 料和 方 法
1 1 材料 .
获得诺奖的免疫学家

1901年以来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免疫学家1. von Behring(Emil Adorf von Behring, 1854-1917, Germany)是第一届诺贝尔奖得主,因在血清免疫疗法,特别是将抗血清疗法用于抗白喉治疗中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1901年诺贝尔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von Behring曾在柏林Koch研究所师从Robert Koch。
在1883年Lfler分离出白喉杆菌及1888年Roux和Yersin鉴定白喉外毒素后,vonBehring 和他的同事Kitadato及Wermicke于1890 年至1892年间指出白喉和破伤风病人是经血液循环中的抗毒素而形成免疫力的,并指出主动给病人注射抗毒素血清具有治疗作用,从而开辟了免疫血清疗法新途径也为体液免疫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 Koch (Robert Koch, 1843-1910, Germany)1905 年因“在结核方面的研究和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Koch 早年因在炭疽杆菌的生活史和炭疽病因学上的研究而震动医疗界。
在柏林Koch创建了著名的Koch研究所,他和他的一些杰出的学生建立了严格的细菌分离和培养技术,并在病因学证据方面提出了著名的Koch假说,从而使细菌学成为一门真正的学科。
Koch一生中研究过几种疾病,而他对结核杆菌和结核菌素的鉴定以及对结核病的不懈研究尤为突出,结核菌素反应的诊断性实验及已致敏动物对过量皮下注射结核杆菌的皮肤反应被称为Koch现象,它为以后阐明细胞免疫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 Mechnikov ( Iya lyich Mechnikov, 1845-1916, Russa)1908年因“对免疫力认识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与Paul Ehrlich 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Mechnikov 对免疫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并证明了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理论。
早年他主要从事动物学的比较胚胎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意大利的一家海洋生物实验室工作期间,Mechnikov观察到了海盘车幼虫巨噬细胞,为他的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理论奠定了基础。
超敏反应LFL

• 抗原为细胞性抗原(来源:ABO、Rh、 HL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致的修饰抗原、 异嗜性抗原、药物吸附在细胞上)
• 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G、IgM • 有补体、巨噬细胞、NK细胞的参与 • 主要引起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循环免疫复合物病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 4)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与病毒/支原体的持续感染有
关。
病原体或其代谢物能使IgG变性→刺激产生抗变性IgG抗体 (IgM为主,也包括IgG,IgA)称RF →形成IC反复沉积小 关节滑膜引起RA。
5)过敏性休克样症状:利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钩体病 →短期内大量病原体破坏,抗原释放→大量IC形成
导致: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收缩; 腺体分泌增加
介质的效应作用
• 组织胺:使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刺激平滑肌收缩,促进粘膜腺体分泌增加。是唯一 引起痒感的介质。
• 激肽原酶:使激肽原→激肽(九肽-缓激肽)→平 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 加、吸引趋化WBC、刺激痛觉神经。
破伤风抗毒素(TAT)等。 常规皮试,阳性者可采用脱敏疗法
(二)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哮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变应性炎症 过敏性鼻炎:花粉症
主要吸入植物花粉致敏,具有明显性季节性和地区性 花粉季节前脱敏疗法常能收到较好效果。
(三)消化道过敏反应
食入鱼、虾、蛋乳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易发生食物过敏症者,胃肠道sIgA、蛋白水解酶缺乏。
产生过敏毒素,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 胺等介质,吸引中性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