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胸闷气短 中成药治疗

心律失常胸闷气短 中成药治疗
心律失常胸闷气短 中成药治疗

心律失常胸闷气短中成药治疗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主要包括胸闷、气短、头痛、耳鸣、健忘、失眠、乏力等。究其病机,多是心脏气血阴阳亏虚及内伤七情、外感六淫、痰湿阻滞、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除汤剂外,应用中成药对该病进行辨证论治,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虚症

心脾两虚:胸闷,怔忡,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疲乏,眩晕健忘,面色无华,唇淡等。治宜补血养心,益气安神,药用归脾丸。

心虚胆怯:心悸善惊,烦躁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等。治宜镇惊定志安神,药用安神定志丸。

气阴两虚: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等。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清心安神,药用参松养心胶囊;或用稳心颗粒以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而主治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头晕心悸、胸闷胸痛,以及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等症状。

气血虚: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药用柏子养心丸以补气、养血、安神。

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头晕目眩,耳鸣,口舌糜烂疼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盗汗,急躁易怒等。药用天王补心丹,可滋阴降火,宁心安神。

心阳不振:心悸、动则更甚,形寒肢冷,胸闷气短,自汗,畏寒喜暖。治宜回阳救逆,益气固脱,药用参附注射液或心力丸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

实症

气滞血瘀:心悸胸闷,心痛时作,痛如针刺,肋痛,舌质暗,或见瘀斑等。可选用理气活血的血府逐瘀胶囊及其口服液治疗。

痰火扰心:胸中郁热,头目眩晕,痰涎壅盛,心悸时作时止,受惊易作,烦躁不安,失眠多梦,痰多泛恶,便干溲黄,舌苔黄腻等。治宜清心解毒,镇惊安神,化痰熄风,可选牛黄清心丸。

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联合用药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当可产生相互拮抗或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来降低异位起搏点的活动性,降低除极化组织的传导性、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药物治疗主要是为预防和逆转心律失常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悸、濒死感、脑缺血及猝死等。因此,不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尽量不用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1.1钠通道阻滞药(Ⅰ类)通过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APD)0相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对Ca2+、K+的通透性,此外,也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 1.2β-受体阻滞药(Ⅱ类)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导致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减慢,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此外,也可降低APD0相的上升速率,从而减慢心脏的传导性。 1.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抑制钾通道,降低钾电流,延长心肌细胞APD时程及快反应细胞的ERP,但对心肌细胞APD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 1.4钙通道阻滞药(Ⅳ类)抑制L-型钙电流,提高APD的阈值,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性。 2常用药物分析 2.1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1.1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前的准备及预防复发,可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室性期前收缩。ⅠA类药。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金鸡纳反应;心血管方面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特异反应为呼吸困难,发绀等,与剂量无关;②服药期间检查:血压、心电图、血钾浓度、血小板计数等;③小剂量奎尼丁可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且可使不良反应减少;④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易发生地高辛中毒,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⑤避免夜间给药;⑥静脉注射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有较大的危险性[1]。 2.1.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蒲氏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及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ⅠB类药。注意事项:老年人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功不良、心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开始用时应减量,最好不应超过常用剂量的1/2~2/3,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倦怠、嗜睡、恶心、肌肉颤动、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大剂量可致严重窦缓、传导阻滞、惊厥及心脏停搏,意识丧失。过敏反应可致皮疹、水肿及呼吸停止。肝、肾功能障碍,肝血流量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 2.1.3苯妥英钠作用于利多卡因相似,尚有抑制钙离子内流的作用。用于洋地黄毒苷引起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对利多卡因无效的心律失常。ⅠB类药。注意事项:苯妥英钠针剂有强碱性,宜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不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眼球震颤、精神异常,静脉注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doc

(一)Ⅰ A 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 1 )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 EAD )——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 厥 药物本身引起:( 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 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 B 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 4 相 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 2 相 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 C 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急救要点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一)临床特点 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 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240次/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三)急救处理 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 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 (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Valsava 法); (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 (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 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1次; (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20分钟后无效可 重复1次; (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10-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10秒内注射完毕,3-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1次; (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3、电复律 药物无效且发生明显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考虑同步直流电复律,能量不超过 30焦耳,但洋地黄中毒者禁忌。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 (一)临床特点 为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发作时心排血量减少,症状取决于心室率及持续时间,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是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有轻状和重状之分,其中轻状往往感觉不到,只是胸口有点“沉重”,对于重状的胸闷气短则表现为呼吸费力、呼吸十分的急促,而且胸口犹如石头压着一般。中医肺病专家姚儒省表示,若是重状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就有可能是器质性的疾病,如,呼吸道受阻、肺部疾病等都有这种明显症状。那么,究竟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呢? 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一般有以上症状应该重视自己是不是得了呼吸疾病或者心血管疾病。胸闷还是一种自觉胸部闷胀及呼吸不畅的感觉,轻者可能是神经官能性的,即心脏、肺的功能失去调节引起的;重者为心肺二脏的疾患引起,即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或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 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哪些呼吸疾病有胸闷气短的症状? 肺气肿: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肺气肿的标志性症状,是使患者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早期仅于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气短。 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症状有气喘、气短、胸闷等明显的症状。当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由于细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痰液阻塞及支气管管腔狭窄,可以产生这些症状。 哮喘:支气管痉挛,可引起喘息,常伴有哮口罗音。早期无气急现象。反复发作数年,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时,可伴有不等的气急,先有劳动或活动后气喘,严重时动则喘甚,生活难以自理。 纵隔气肿:知道了气胸的形成原理后不难理解纵隔气肿的形成。同样的道理,气体通过破溃的肺组织进入纵隔组织,形成一个气体包块,称之为纵隔气肿。 肺不张:哮喘患者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管壁水肿,再加上内分泌亢进,极易造成气道阻塞,引起阻塞性的肺不张,常为肺叶或肺段不张。 如果您发现以上有哪些症状是符合你现在身体状况的,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化验血象,拍胸片,肺功能检查,做痰菌检查。可以全面分析,确定病情,并对症治疗。胸闷气短及呼吸困难看似不是什么大病,不过持续时间长了对人体的伤害可不小,心脏病及呼吸疾病都是先经过这些症状引发的。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没有解释的很清楚,或者还有其他疑问,您可以在线咨询医生,我院专业咨询医生会给您耐心的,详细的解答,并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作者: ————————————————————————————————日期: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临床应用:? (1)适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与交感过度活跃有关的,包括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此时常与强心苷合用);也可用于焦虑或甲亢等引发的窦性心动过速(首选); (2)室性心律失常:对运动或情绪激动引发的效果良好;预防心梗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下降25%。 普萘洛尔禁忌症: ①房室传导阻滞;②病窦综合症;③支气管哮喘;④慢性肺病;⑤严重心衰 (五)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 胺碘酮: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占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 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 疾病者为极少数。其它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3?5秒)、 严重的II 度以上房室阻滞心室率慢于40 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 和心室停搏约占10%。本文将 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情况 室速指来自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在100?220次之间,QRSS合波宽大畸形, 伴有或不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转为室颤和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疾病和遣传性疾病。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 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QRSS合波是宽大畸形的,因此在诊断室速时首先要进行宽QRS综合波诊断和鉴别诊断。宽QRS波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预激综合症引起的旁路下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引起的宽QRS 综合波。 室速发生时如果血液动力学尚稳定,处理一般可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室速、室颤的预防就是积极的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抗心律失常药试题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普萘洛尔的作用不包括( ) A.减慢心律 B. 减慢房室传导 C. 提到呼吸道阻力 D. 提高基础代谢率 2.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之一是( ) A.延长APD和ERP B. 仅缩短APD B.仅缩短ERP D. 相对延长ERP 2.治疗窦性心动过速首选下列哪一药物( ) A. 胺碘酮 B. 苯妥英钠 C. 普萘洛尔 D. 利多卡因 3.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药物是(D) A. 维拉帕米 B. 胺碘酮 C. 奎尼丁 D. 苯妥英钠 4.治疗窦性心律过缓的首选药是( ) A. 奎尼丁 B. 阿托品 C. 普萘洛尔 D. 利多卡因 5.奎尼丁对下列哪一种心律失常无效( ) A. 心房颤动 B. 心房扑动 C. 室性期前收缩 D. 房性期前收缩 6.关于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抑制窦房结,减缓传导并延长其有效不应期 B.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C.在高浓度时,能抑制钠离子内流,降低浦肯野纤维的反应性 D.加快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 7.窦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 A. 苯妥英钠 B. 普萘洛尔 C. 氟卡尼 D. 利多卡因 8.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 A. 苯妥英钠 B. 利多卡因 C. 普罗帕酮 D. 维拉帕米 9.具有抗癫痫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是() A. 利多卡因 B. 维拉帕米 C. 苯妥英钠 D. 普鲁卡因胺 10.心室纤颤选用() A. 利多卡因 B. 维拉帕米 C. 普萘洛尔 D. 奎尼丁 (二)多项选择题 1.降低心肌异常自律性的方式有() A. 提高阀电位水平 B. 降低阀电位水平 C.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D. 减慢动作电位4 相自动除极速率 E.增加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极速率 2.奎尼丁的药理作用包括() A. 降低浦肯野纤维及工作肌细胞的自律性 B. 减慢传导 C. 抑制钾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D. 加快传导 E. 加快钾外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二.简答题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何分类?请每类列举一个药

胸闷气短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的感觉 气短(特别是睡觉或躺下时):半夜或早晨起床时感觉无法深呼吸或者喘不过气来。特别是用力或躺下时,胸口有压迫感,无法深呼吸,只有坐起身,才能喘口气。很多患者不得不垫高枕头或选择在椅子上睡觉,这样才感觉更舒适些。 胸口重压感或“下沉感”:很难描述这种异常感觉。很多患者会感到胸口有重物压迫,类似于“溺水”感,还有些患者在深呼吸的时候感觉肺部似乎充满液体。少数患者感觉胸痛。 胸闷气短是怎么回事 一般而言,胸闷气短是我们人体的一种主观感觉,常常发生于人们突发心脏问题之后,因此,很多时候,一旦出现胸闷气短,很多人就自然的将其与心脏病联系起来。胸闷气短的患者常常会感到胸口特别的沉重,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严重的会引发呼吸困难。胸闷气短有时候是人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有时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胸闷气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心律失常:最常见原因。正常人心跳节律规整,频率适合生理需要。休息时跳动慢些,运动时跳动加快;儿童跳动快些,老人跳动慢些。心脏的规律跳动靠其特殊组织“窦房结”发出的微弱电信号的规律刺激,若这种电信号的产生和传导出现问题,心跳就会过快、过慢或不规律,这就是心律失常。 左心衰竭:多见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先兆症状表现为睡眠时喜欢把枕头垫高,常被胸闷憋气搅醒。突然发作的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的典型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时,通常受阻导致肺泡扩大、弹性减退,肺功能受损,常见于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鸣喘、肺结核等,表现为呼吸困难,稍一活动则加剧咳嗽,痰不易咳出,应及早治疗。 肺栓塞:多见于心瓣膜病,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需警惕。冠心病冠状动脉供血不全时,老年人常感胸部憋闷,最好及时做心电图检查。 肺癌、晚期肺结核、矽肺、支气管哮喘等都有气短的症状。 胸闷气短怎么办 对于因心律失常、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支气管炎、气管炎、肺心病、气管狭窄、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疾病因素引发的胸闷气短,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积极的治疗;行善堂中医心脏交感神经节生物阻滞术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有较好的疗效;对于因情绪过于激动、

浅谈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会

浅谈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体会 刘梅,杜武勋 关键词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医药治疗;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写:R541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7145(2002)02-0015-01 快速型心律失常系心律失常的一种类型,主要包括心动过速、旱搏、房颤等。现代医学主要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中医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方而取得了很大进展。近年来,笔者应用中医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体会简述如下。 1 辨证论治首辨虑实 快速型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病位在心,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心之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或气滞、血淤、痰饮、火邪扰乱心神所致,证属本虚标实。虚证与实证可同时并见,亦可相互转化。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型为气阴两虑证和痰热壅结证。气阴两虑证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舌淡或嫩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治以益气滋阴,养心安神法,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 .黄精、麦门冬、五味子、炙甘草、生地、琥珀粉、龙齿等。痰热壅结证表现为:心悸胸闷,头晕失眠,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结代。治以涤痰清热,镇心安神法,常用药物有:黄连、苦参、石菖蒲、半夏、瓜萎、莲子心、生地、磁石、生龙骨 .生牡蛎等。以上两证型若血淤甚者,加丹参、赤芍药、三七粉。总之,中药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以养心、敛心、镇心之品,对改善心悸、失眠、头晕、烦躁等症状和消减早搏,减慢心律,促进房颤之转复等有很好的疗效。 2 辨证与辨病结合 从证型上分析,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证型与其原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如因冠心病引起者多属心脉淤阻证;因肺心病引起者多为痰扰心脉证;因急性心肌炎、甲状腺机能亢进引起者多属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证;因心功能不全引起或伴发者,多属心阳不足或阳虚水泛证;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者,常为心神不宁或肝气郁结证。从治疗上分析,心律失常的病因治疗应放在首位,不可本末倒置,抛弃原发病,单纯治疗心律失常。如冠心病可选用三七、丹参、当归等具有活血通脉作用的中药;肺心病可选用桑白皮、地龙、石菖蒲等具有清肺涤痰作用的中药;风心病可选用防己、羌活、独活等具有祛风除湿作用的中药:病毒性心肌炎可选用黄连、苦参、虎杖、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人参、黄芪 ,五味子、葶苈子、木防己等具有益气养阴,利水作用的中药。 此外,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药理作用的中药。如苦参、莲子心、当归、石菖蒲、三七、延胡索、地龙、山豆根、甘松等具有阻滞心肌细胞膜钠通道的作用;人参、五味子、葶苈子、北五加皮、蟾酥等具有抑制心肌细胞膜Na+-K+1ATP酶的作用;佛手、淫羊藿、葛根等具有阻滞β受体的作用;粉防己、川芎、羌活、独活、月参、赤芍药、红花、茵陈等具有阻滞钙通道的作用;黄连、木防己、延胡索等具有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

药理-抗心律失常药习题集 附答案(优.选)

第十五章抗心律失常药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普萘洛尔的作用不包括(D) A.减慢心律 B.减慢房室传导 C.提到呼吸道阻力 D.提高基础代谢率 2.普萘洛尔禁用与(A) A.支气管哮喘 B.典型心绞痛 C.甲亢 D.心律失常 3.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作用之一是(D) A.延长APD和ERP B.仅缩短APD B.仅缩短ERP D.相对延长ERP 4.治疗窦性心动过速首选下列哪一药物(C) A.胺碘酮 B.苯妥英钠 C.普萘洛尔 D.利多卡因 5.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药物是(D) A.维拉帕米 B.胺碘酮 C.奎尼丁 D.苯妥英钠 6.治疗窦性心律过缓的首选药是(B) A.奎尼丁 B.阿托品 C.普萘洛尔 D.利多卡因 7.奎尼丁对下列哪一种心律失常无效(C)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室性期前收缩 D.房性期前收缩 8.关于普萘洛尔抗心律失常作用,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抑制窦房结,减缓传导并延长其有效不应期

B.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C.在高浓度时,能抑制钠离子内流,降低浦肯野纤维的反应性 D.加快房室结和浦肯野纤维的传导 9.窦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B) A.苯妥英钠 B.普萘洛尔 C.氟卡尼 D.利多卡因 10.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好选用(D) A.苯妥英钠 B.利多卡因 C.普罗帕酮 D.维拉帕米 11.具有抗癫痫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是(C) 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苯妥英钠 D.普鲁卡因胺 12.心室纤颤选用(A) 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奎尼丁 13.下列属于广谱抗心律失常药(B) A.普罗帕酮 B.奎尼丁 C.苯妥英钠 D.维拉帕米 14.治疗心房颤动选用(D) A.利多卡因 B.维拉帕米 C.普萘洛尔 D.奎尼丁 15.起效慢,作用时间最长的药物(D) A.奎尼丁 B.利多卡因 C.维拉帕米 D.胺碘酮 (二)多项选择题 1.降低心肌异常自律性的方式有(ACD) A.提高阀电位水平 B.降低阀电位水平 C.增加最大舒张电位 D.减慢动作电位4相自动除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作者:廖德宁杨志健 单位:入站时间:2009-09-07 11:04:00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AAD)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但近20年来以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CAST)为代表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AAD的认识,使AAD的临床应用从以经验和推理为基础转为以证据为基础,使对AAD疗效的评价从以单纯使用早搏减少等临床替代终点转为以强调与重视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等硬终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个既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的理想药物,故有人提出负责任的心内科医生不只是会开AAD处方,而是要理解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选择使用AAD。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再认识 1.1 I类AAD I类AAD根据其对心脏传导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分为IA、IB、IC 等3个亚类。IA类AAD主要包括奎宁丁、普鲁卡因胺、双异丙吡胺等,对Na通道的阻滞作用随心率的增快而增强,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可以有效终止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但因其具有致心律失常和负性肌力作用,可引起心肌梗死后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率升高,故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已不作为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或其它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然而近年发现,心室内、中、外膜复极电流中,快钾复极电流(Ikr)强度相似,而中膜慢钾复极电流(Iks)强度不及内、外膜的二分之一[1]。由于小剂量奎尼丁(血药浓度3~5 μmol/L)只阻滞INa、Ikr,对Iks无明显阻滞作用,故对心中膜复极时间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内、外膜复极时间的影响,造成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而易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但大剂量奎尼丁可同时阻滞Iks,使三层心肌复极时间延长趋于一致,此时虽然QT间期延长,但跨壁复极离散却缩小,TdP发生率反而下降。因此,奎尼丁诱发TdP 多出现在治疗初始3天内或小剂量时,加强用药初期的监测可以减少TdP的发生,这一特点使奎尼丁在治疗AF或某些难治性VT时仍有一定地位。IB类AAD主要包括利多卡因、美西律等,对钠通道的阻滞作用较小,但在(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组织pH值下降、细胞外K增多、膜电位减低时阻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

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探讨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心律失常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情况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均得到明显的控制(P<0.05),且试验组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中医药;心律失常;方法;临床效果 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疾病,尤其是多发于中老年群体[1],对老年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方式。而单纯的采用西药治疗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旨在分析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方法和效果,特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试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78例心律失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试验组中有17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19~85岁,平均年龄(58.56±10.11)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4例,冠心病22例,心肌病1例,风心病2例,心肌炎后遗症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例;对照组中有16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7.44±10.09)岁,患者的病因包括:神经功能失调3例,冠心病21例,心肌病2例,风心病3例,心肌炎后遗症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等各项基本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等药物,同时口服地高辛,0.125mg/次,1次/d;试验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对快速型患者(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苔薄白质暗红)采用”凉血养心、益气通脉”,处方药物包括白术、赤芍、太子参、丹皮、丹参各30g,麦冬15g,五味子、佛手、香椽、香附各10g;对缓慢型患者(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悸、肢体发热或肿胀、腹胀、质暗红、苔白)采用”心脾气虚、湿阻心脉型”,处方药物包括:独活、太子参、羌活、泽泻各30g,茯苓、柴胡、陈皮、防风各10g,葛根、升麻各15g,1剂/d,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d,在此服药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心率和心功能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1.3效果判定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和心功能情况[2]进行分析对比。

心慌胸闷气短失眠怎么办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心慌胸闷气短失眠怎么办 导语:有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节奏快、加班较多导致精神压力巨大,其中不少人经常心慌气短,有的人还伴有胸闷失眠的情况。很多人在最初出现这种症状 有很多上班族因为工作节奏快、加班较多导致精神压力巨大,其中不少人经常心慌气短,有的人还伴有胸闷失眠的情况。很多人在最初出现这种症状时并没有太过关心,最后却发现自己心慌胸闷越来越严重,有时还会整夜失眠,这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来,因为这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一个表象,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心慌胸闷气短失眠的解决办法。 心疗:即先睡心,后睡身。如睡前不看书报、不喝茶和咖啡、不喝酒、不思考问题、不生气,或者睡前坚持散步几分钟或打一下太极拳以消出紧张情绪,但不能作剧烈运动;睡前洗澡,有助于你放松肌肉,可令你睡得更好。或洗个热水脚。研究结果表明,双脚凉的妇女的睡眠质量比足部舒适暖和的妇女要差,海因博士建议,为足部保暖,可穿着厚袜子睡觉。不想睡就不睡,睡时如又想到了别的地方时就睁开眼睛打断思路。 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你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你可能就会失眠。大睡要放在晚间。白天打盹可能会导致夜晚睡眠时间被“剥夺”。白天的睡眠时间严格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且不能在下午三点后还睡觉。不要熬夜。 创造睡眠的环境:要保持安静,关掉电视和收音机,因为安静对提高睡眠质量是非常有益的。要有较暗的光线(白天卦上窗帘);保持室温稍凉,卧室温度稍低有助于睡眠。要有一张舒适而较宽的床,给你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空间。清洁、上轻下重的被褥、高低适中的枕头、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临床应用: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分类及用法

(一) I类药物阻断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钠通道,具有膜稳定作用,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上升速率和幅度,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和ERP。对静息膜电位无影响。 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复活时间常数1~10s,以延长ERP 最为显著。 1. 奎尼丁(Ia):是最早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适应症:口服适用于房性早搏、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颤动或心房扑动经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肌注及静注已不用。 用法用量:1、口服:第1天,每次0.2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如无效而又无明显毒性反应,第2天增至每次0.3g、第3天每次0.4g,每2小时1次,连续5次。每日总量一般不宜超过2g。恢复正常心律后,改给维持量,每日0.2~0.4g。若连服3~4日无效或有毒性反应者,应停药。2、静注:在十分必要时采用,并须在心电图观察下进行。每次0.25g,以5%葡萄糖液稀释至50ml缓慢静注。小儿每次2mg/kg。

注意事项:1、用于纠正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应先给洋地黄饱和量,以免心律转变后心跳加快,导致心力衰竭。2、奎尼丁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浓度,故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3、每次给药前应仔细观察心律和血压改变,并避免夜间给药。在白天给药量较大时,夜间也应注意心律及血压。4、患心房颤动的病人,用药过程中,当心律转至正常时,可能诱发心房内血栓脱落,产生栓塞性病变,如脑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应严密观察。5、对于有应用奎尼丁的指征,但血压偏低或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应先提高血压、纠正休克,然后再用。如血压偏低是由于心动过速、心脏排血量小所造成,则应一面提高血压,一面使用奎尼丁。6、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人和孕妇忌用。7、静注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有较大的危险性,须注意。禁用于有严重心肌病变。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原有Q-T间期延长、妊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对本品有过敏反应者,慎用于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低血压、重症肌无力者。每次服药前要检查血压、心率和心律,并记录心电图,避免低血钾。 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本品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产生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较多见于原有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可反复自发自停,发作时伴晕厥现象,此作用与剂量无关,可发生于血药浓度尚在治疗范围内或以下时。本品可使血管扩张产生

胸闷气短但各项检查都正常是怎么回事

胸闷气短但各项检查都正常是怎么回事 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 胸闷气短但各项检查都正常但胸闷气短的原因 1、心理性因素主要由郁闷、心情不舒畅等不愉快的情绪引起。女孩子往往情感细腻,遇到烦心事容易生闷气,情志失调,常常使她们感到胸闷气短。据心理学家统计,此种原因导致的胸闷气短是最常见的。凡事都得想得开;切勿太钻牛角尖。 2、植物神经功能不调常见于女性青春期,有些十六七岁姑娘,经常诉胸闷气短,大多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一般若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不必治疗。保持心情舒畅,愉快乐观,加强体育锻炼,心平气顺,便可自然安康。 3、胸闷气短,一般若经医院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不必治疗。保持心情舒畅,愉快乐观,加强体育锻炼,心平气顺,便可自然安康。 胸闷气短的预防方法 1、精神心理治疗:即调整心态、放松精神、消除顾虑,培养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良好情绪,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神经系统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统一,使机体的生理代谢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反馈性地增强大脑细胞的活力,改善神经功能。 2、体质锻炼:体育运动能调节和改善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大脑功能,

另外,运动能明显改变人的情绪,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心血管功能改善,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增强,使植物神经功能恢复。 4、注意室内通风和卫生,保证新鲜空气流通。再多参加锻炼,多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免疫系统增强了,就不易被病毒入侵,感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几率就小了。 5、女性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不要吸入香烟及其他有害气体,避免支气管和气管等受到影响。另外女性应该重视饮食,尽可能吃得清淡、均衡。 6、摩内关穴能帮助女性在胸闷气短的时候舒缓心情。手掌向上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两条筋的中间就是内关穴的所在。内关穴是心脏保健重要穴位,具有理气止痛的功效,因此胸闷气短时可以临时帮你调理气息宁心安神。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 发表时间:2013-09-13T11:47:06.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9期供稿作者:邢中华[导读]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是轻重不一的,中医上认为此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 邢中华(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河南洛阳 471003) 【摘要】心律失常指的是心搏的节奏或频率,从心搏起始部位或者冲动传导中一项或多项不正常。临床上要根据心电图和其它电生理学检查来确定其类型。但是为了治疗的方便,依据心律失常时心室率快慢,通常可以将心律失常划分为快速性与缓慢性两大类。【关键词】心律失常中医辨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348-02 《内经》中虽然没有“心悸”这个词,但却有有关心悸的症状的记载和描述。比如《素问·举痛论篇》指出“惊则心无所依,虑无所定,故气乱矣。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确立“心悸”的病名,并且简要地叙述了它的发病原因。认为心悸主要是由惊扰、水饮,虚劳和汗后等因素引起的,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有关心悸的辨证论治。后代医学家们对心悸有了进一步的说明。其中《医宗金鉴》从脉象表现分析了心悸发生的原因:必内有所虚,外有惊扰,内外相合,引发本证。从临床实践中也可以看出,的确如此。 1 心悸的临床表现 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是轻重不一的,中医上认为此病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本虚指的是心脏和其他脏腑的阴阳和气血亏虚,病邪可以分为热、寒、痰淤血和气滞。现代许多医学家认为此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脏腑的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气血亏虚,心脉瘀阻和痰湿内滞引起的。此病可在各年龄段发病,但老人较为常见。由于老年人阴血亏虚,导致血脉运行无力,或者情志抑郁,或者饮食不节,运化失调,这些都很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大多是由于气阴两虚,痰久化热以及热扰心神引起的。 2 虚证 2.1气阴两虚 心主血脉,阴血为体,心神为用。气虚寒从内生,营血不足而心脉急,心失所养,则见胸闷气短,心悸心慌,舍尖偏红,脉细弱。常见于神经衰弱和冠心病等引起的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因为气阴损耗,久病体虚,或者气血不足,心脾两伤,从而使心神失养,心气衰弱,导致心神躁动而使心律失常。治疗上应补血复脉、益气养阴常用生脉饮或归脾汤。 2.2心阳不振 心为君火,心阳不振,君火不明。心神失倚,,则见心悸忧郁,小腹弦急,舌淡、苔白。常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心梗后的心律失常。在治疗上应益气温阳和活血通脉。可以选择桂枝龙骨牡蛎汤或四逆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温补药有热性、温性的功用,可以助阳温中和消散阴寒,但由于阳虚与气虚会引起气机瘀滞、血行不畅等症状。所以,要从整体出发,在温补方药的基础上配合活血、养阴的药物,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2.3心脾两虚 大多由于禀赋不足,或病后失于调养,或触事不意,或思虑过度,或脾胃虚弱,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出现自汗乏力、心悸头晕失眠的症状。往往是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在治疗上应健脾养心,常用的是归脾汤。 典型案例: 李某,女性,46岁,主要因为“胸闷心慌间断发作”就诊,患者平时工作比较繁忙,最近两年渐渐出现胸闷心慌,特别是劳累后更加明显,睡眠质量较差,舌质暗淡、苔薄,脉细。其动态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ST-T未见异常。由于劳伤心脾,导致心失所养,所以会有胸闷心慌的症状。辨证属心脾两虚型心悸,治疗时应用归脾汤加减:首乌藤、黄氏、枣仁、当归、陈皮,丹参。经药物治疗一个月以后,患者的胸闷心慌明显改善,心电图显示房早减少。嘱咐患者再服用归脾汤一段时间,病情稳定。 3 实证 3.1 痰湿阻络 《证治汇补》中提到:“痰迷于心、怔仲恍惚、为心痛惊悸”。由此可见,痰湿可以导致心律失常。因邪恋胸中,津液不布,痰阻气机则痰浊阻滞,故见心悸心慌。一般会有胸闷心慌,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等症状。这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肺心病等伴发心律失常者。治疗应以半夏汤为主。 3.2 心脉瘀阻 心主全身之血脉,气血以周流为和,脉络一通达为要。如果心阳不足或者心气郁结,那么就会导致心脉鼓动无力,阻碍脉管中的血液运输,从而引起心律失常。这些常见于冠心病、风心病等引起的传导障碍和心律失常,这类病人由于脉络瘀阻,心气不宁,导致胸闷心悸,遇劳则剧。治疗上应养血安神,用血府逐瘀汤或者心痛宁方。 4 总结 情志失调是心律失常的一个主要原因。《灵柩·口问》中提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故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伤”。由此可见,多种情志刺激都有可能伤到心脏,心神受损又会影响五脏六腑,反过来再影响心脏,加重病情。现在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情志受到很大影响。长期的忧思、精神紧张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从临床上可以观察到。这类病人因为肝气郁结和脉络瘀阻,治疗应疏肝解郁,可用柴胡疏肝散。 参考文献 [1]梁昌年,王华.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近况[J].中医临床杂志;2009,21(12):41—52. [2]赵祥海,中医辨证治疗缓慢心律失常概述[J].辽宁中医学院.2010,12(13):15—19. [3]陈一清,缓慢性心律失常证治规律若干问题探讨[J].新中医.2011,13(11):13—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