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建筑史考试题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中国建筑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模拟试题一一、填空1、《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现在(河南)省(开封)市在(宋)代的城市风貌。

该画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被以精彩的动态画面展现出来。

2、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以天寿山为屏障,三面环山,其中规模最大的三座陵寝为永乐皇帝朱棣的(明长陵)、嘉靖皇帝朱厚熜的永陵、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

3、斗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一代称“(牌科)。

4、中国营造学社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建筑学术研究团体,成立与1930年,由创办人(朱启铃)任社长,梁思成和(刘郭桢)分别担任法式、文献组主任。

二、解释名词1、四阿屋顶:庑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一说戗脊)共五脊组成,因此又称五脊殿。

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故又称四阿顶。

2、平棋:平棋(棊)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

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

3、明堂:明堂,也叫天宫,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七天建筑”之一,初号“万象神宫”,重建后曰“通天宫”。

明堂遗址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保护的大遗址之一。

4、叠涩三、画图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参考答案:1、北京四合院(三进)屋顶平面图:《教材》图3-2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2、以所学实例为例,绘制金厢斗底槽平面图:佛光寺大殿《教材》图5-2。

得分要点:得分要点:整体形象清晰,比例合宜,能表现一定细部特征即可得满分。

四、简答1、中国传统木架建筑的内在优势和根本缺陷。

参考答案:优势:(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全]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真题详解

[全]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真题详解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真题详解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

“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

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

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

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

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

“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

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

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抱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

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4副阶周匝[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答:副阶周匝是指塔身、殿身的周围环绕一圈外廊,在宋代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

通常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例如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5叉手[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答:叉手是指支撑在侏儒柱两侧的木构件,是柱式建筑构件名称。

在抬梁式构架中,从最上一层短梁到脊“槫”(即脊檩)之间斜置的木件,称为“叉手”。

叉手的主要作用就是扶持脊“槫”。

在唐代及唐代之前,抬梁式木构架中只有叉手而不用蜀柱,宋代时则将叉手与蜀柱并用,而明清时则不用。

中国建筑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斗拱”的结构主要用于:A. 屋顶B. 墙体C. 柱子D. 地基答案:A2. 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的梁柱体系中,柱子的排列方式通常是:A. 直线排列B. 交错排列C. 放射状排列D. 环形排列答案:A3.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筑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A. 秦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4.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的传统建筑?A. 故宫B. 长城C. 埃菲尔铁塔D. 布达拉宫答案:C5.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檐的“飞檐”设计主要是为了:A. 美观B. 排水C. 遮阳D. 防风答案:B6.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瓦当”主要用于:A. 装饰B. 保护木结构C. 增加重量D. 通风答案:B7.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北京的?A. 故宫B. 天坛C. 颐和园D. 黄鹤楼答案:D8. 中国古代建筑中,门楼的“门钉”设计主要是为了:A. 装饰B. 增加重量C. 保护门板D. 增加门的强度答案:D9. 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的“榫卯”结构主要用于:A. 连接木柱B. 连接木梁C. 连接木柱和木梁D. 连接墙体答案:C10.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琉璃瓦”主要用于:A. 美观B. 防水C. 隔热D. 增加重量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元素?A. 假山B. 喷泉C. 亭子D. 石桥答案:ACD2.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混凝土结构D. 斗拱答案:AD3. 中国古代建筑中,以下哪些是常见的屋顶形式?A. 庑殿顶B. 歇山顶C. 悬山顶D. 平顶答案:ABC4.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元素?A. 彩绘B. 雕刻C. 玻璃D. 壁画答案:ABD5. 以下哪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布局?A. 轴线对称B. 庭院式C. 放射状D. 环形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主要作用是承重。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第一套)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1、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2、“艮岳”3、《考工记》4、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5、宋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7、庐山草堂8、水戗发戗9、以材为祖10、大木大式,大木小式11、老子李耳二、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5 CBACA;6-10 BCABA;11-15 AADDA三、请写出下列城市建造朝代及城市名称(每题3分,共12分)1.(隋唐洛阳) 2.(明代南京)3.(唐代南禅寺大殿)4. (辽代独乐寺山门)四、绘图题(每题5分,共10分)1、绘制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平面图、立面图2、画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立面及地盘图五、简答(每题5分,共30分)1、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几种: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三种:(1)塔院型,印度城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这种窟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

(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

(3)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he)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只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敦煌第285窟即属此类。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3、中国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4、解释“黄肠题凑”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中,被称为“木结构建筑之祖”的是:A. 故宫B. 大雁塔C. 应县木塔D. 天坛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三大特点之一?A. 木结构B. 砖石结构C. 斗拱D. 屋顶答案:B3. 以下哪个朝代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C4. 中国古代建筑中,屋顶的“飞檐翘角”设计是为了:A. 美观B. 防水C. 避雷D. 增加采光答案:B5. 以下哪个建筑不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A. 颐和园B. 圆明园C. 拙政园D. 避暑山庄答案:C6. 中国古代建筑中,斗拱的主要作用是:A. 承重B. 装饰C. 通风D. 防火答案:A7.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应县木塔C. 南禅寺大殿D. 嵩岳寺塔答案:C8.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屋顶形式不包括:A. 悬山顶B. 歇山顶C. 硬山顶D. 平屋顶答案:D9. 以下哪个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A. 故宫太和殿B. 五台山佛光寺C. 应县木塔D. 嵩岳寺塔答案:A10.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四合院”布局,其主要特点是:A. 四面环水B. 四面环山C. 四面环绕建筑D. 四面开放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2.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结构形式,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承重和装饰3. 中国古代建筑的“三进院落”布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院、中院、后院4. 古代建筑中的“飞檐翘角”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________的问题。

答案:防水5. 中国古代建筑的“四合院”布局,其四周的建筑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建筑史》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样本)(总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合计20分)①祈年殿答:祈年殿是天坛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是明清时期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

它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攒尖顶建筑,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

大殿中央4根柱代表一年四季,内檐柱12根象征12个月,外檐柱12根象征12个时辰,内外檐柱24根代表24个节气。

②方上答:汉代帝王陵墓形式。

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

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

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③歇山答:我国古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歇山顶的等级仅次于庑殿顶。

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为九脊殿。

它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

在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又有无正脊的卷棚歇山顶。

④抬梁式答:抬梁式结构是中国古代木结构的一种主要形式,大多应用于官式建筑与北方民间建筑中。

其基本结构特征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⑤坐斗答: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称为坐斗(大斗,宋为栌斗)有时也可以单独使用。

(学生可示意简图)⑥雀替答:雀替是中国古建筑中安置于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承托梁枋的木构件,具有稳定和装饰的功能。

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也用在柱间的落挂下,但是为纯装饰性构件。

能增加梁头抗剪能力或减少梁枋间的跨距。

雀替从力学上的构件,逐渐发展成美学的构件。

⑦《园冶》答:《园冶》是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由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全书共3卷,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答案

问答题1.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和特点答:1.穿斗式:用穿枋吧竹子串联起来,形成一品一品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2.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撑起较短的梁3.井平式;用天然原木或者经过加工成为方木,多角形的幕僚层层叠成为房屋墙体,木头围成矩形木框,层层叠叠,木头承重。

2. 屋面举架是什么意思?答:举是指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和屋面的材料而定。

如《考工记》中即有“匠人为沟洫,葺屋三分,瓦屋四分”的记载,这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对草顶和瓦顶屋面规定了不同的坡度。

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材之一有何优缺点?答:优势是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是木材越来越稀少,木架建筑易遭火灾,白蚂蚁对木架建筑的严重威胁,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结构,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木材的消耗量也很大,从而限制了它继续发展的前景。

分析北京故宫中轴线前三殿以南的空间处理手法?答: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它的主要手法是在1.6km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北京故宫从大清门起经过6个封闭庭院而后到达主殿:大清门北以500余米长的“千步廊”组成一个狭长的前院,再接一个300余米长的横向空间,形成丁字形平面,北端就是高耸的皇城正门——天安门,门前配有白石华表,金水河桥,形成第一个高潮。

进入天安门,是一区较小的庭院,尽端是体量、形式和天安门相同的端门。

这种重复,使天安门的形象得到加强。

通过端门,进入一个深300余长的狭长院落,午门以其丰富的轮廓和宏伟的体量形成第二个高潮。

午门内是太和门庭院,宽度达200余米,至此豁然开朗。

过太和门,庭院更大,是一个面积4公顷多的近乎正方形的大广场,正中高台上的太和殿有10余座门、楼和廊庑环列拱卫,达到全局的最高潮。

中建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建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建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建筑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2. 下列哪个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A. 故宫B. 秦始皇陵C. 颐和园D. 大雁塔答案:A3. 我国最早的建筑材料是什么?A. 石头B. 木材C. 陶土D. 竹子答案:C4. 下列哪个朝代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A. 春秋时期B. 宋朝C. 元朝D. 清朝答案:C5.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黄土夯筑”主要用于建造什么?A. 宫殿B. 寺庙C. 房屋D. 防御工事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四合院是以什么形状的庭院为中心的?答案:方形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是“飞檐”,飞檐的作用是什么?答案:遮阳避雨3. 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檐口装饰是什么?答案:斗拱4. 中国传统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双层建筑形式,又被称为什么?答案:重檐式建筑5. 中国传统建筑常使用的红色屋顶,代表着什么含义?答案:吉祥和繁荣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和石材为主要材料,在结构和布局上讲究和谐与均衡。

其特点包括飞檐、斗拱、黄土夯筑等。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经历了古代、中古代和近代三个阶段的演变。

古代的建筑以殿堂庙宇为主,如故宫;中古代的建筑注重寺庙和园林的建设,如乐山大佛和颐和园;近代建筑则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近代建筑风格。

2. 中国古代建筑中所重视的“气势”和“意境”分别是指什么?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建筑的气势和意境。

气势指建筑在视觉上所表现出来的庄严、威严和宏伟的感觉,通过建筑整体布局、高度、厚重的梁柱等元素来体现。

意境则是指建筑所营造的一种情调和艺术感受,通过建筑的造型、装饰、材料等来表达。

3.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风水”理念对建筑的布置和设计有何影响?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也在建筑中有着重要作用。

风水理念认为地理环境和方位对人的生活和命运有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气场和地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填空题:1.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先驱是乐嘉藻。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机构是中国营造学社。

3.中国营造学社的两位骨干、中国建筑史学的奠基人是梁思成和刘敦桢。

4.单体建筑平面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间和出廊。

5.右图中的建筑是三合院。

判断改错题:1.民间建筑面阔方向的开间数一律取阳数。

(×)2.间在平面中由中间向两边依次为明间、次间、尽间、梢间。

(×)3.平面为正方形的建筑是正式建筑。

(×)名词解释: 间,副阶“间”有两个概念:四柱之间的空间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副阶周匝: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周匝。

简答题:1.出廊的四种做法、等级及出廊的优点。

1)无出廊式(四等)2)前出廊式(三等)3)前后廊式(二等)4)周围廊式(一等)优点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2.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一明两暗优点:1)提供适宜的居住面积2)满足必要的分室要求3)具有良好的空间组织4)获取良好的日照、通风5)可用规整的梁架结构6)有利组群的整体布局论述题:论述说明庭院式组群的布局特点。

1) 突出内向性的布局1空间聚合功能适和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安静、私密性强2气候调节功能围护墙——遮阳、挡风内院——采光、绿化形成小气候3防护戒卫功能内部开敞、相互照应——外部封闭,含蓄、对街立面影响不大4伦理礼仪所需:主从、正偏关系2) 突出“亦内亦外”的复合空间,突出建筑空间的艺术表现力3) 突出建筑艺术的时空性“离散型”:中国建筑——历时性观赏“集中型”:西方建筑——共时性观赏4) 突出“门”的铺垫作用建筑组群的外显立面组群艺术的起点庭院的节点第二章填空题:台基的四个构成要素包括台明、台阶、月台和栏杆。

平台式台明根据包砌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砌台明和满装石座。

台阶的类别根据做法不同可以分为垂带踏跺、如意踏跺和礓礤。

台基的组合有垂带石、象眼石和砚窝石三种。

判断改错题:台明的长宽尺寸要求“下檐出”大于“上檐出”。

(×)台明的做法按等级从高到低为须弥座—砖砌台明—满装石作。

(×)无论等级高低,台阶的做法中都有砚窝石。

(√)须弥座可以做成全部光素的。

(√)明清出陛数量定型为“单阶”、“两阶”和“三阶”。

(×)月台组合体是在单台组合体中增加了月台的组合,此时月台的形制与基座的形制可以不一致。

(×)简答题:右图中的两个台明分别是什么朝代的?比较说明二者区别。

右边是清代的左边是宋代的区别:宋式清式层次构成分层多,9—12层分层少,6层体量权衡主次分明个别线脚不合理无明显主体线脚形式推敲合理格调韵味秀挺、精细、洒脱敦实、粗壮、庄重台基上栏杆的作用是什么?防护安全、分隔空间、装饰台基、丰富剪影、尺度标志右图中的两个月台分别是什么形制?分别说明其使用范围和高度。

1.正座月台位于房身基座前方,适合庭院中心居主体地位的殿屋使用“露明高,按房身下台基露明高,除一踩高五寸余即是。

”2.包台基月台把基座前半部正侧面全包合的月台。

适合门屋、门殿之类的建筑“高按门台基露明高折半。

再地势跌落,临时酌定。

”述题:试分析说明台基的作用。

1.防水避潮:结构、生活2.稳固基础3.调适构图4.扩大体量5.调度空间6.等级标志7.独立建坛第三章填空: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撑体系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根据部位可以把宋代斗栱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判断改错题;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檩,无斗栱之大木用桁。

(ⅹ)依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有斗栱之大木用桁,无斗栱之大木用檩。

卷杀是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艺术加工方法。

(√)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八铺作。

(ⅹ)宋代出四跳的斗拱为七铺作。

雀替的长度必须为净开间的1/4。

(ⅹ)雀替的长度一般为净开间的1/4,也有特殊情况,骑马雀替为开间的一半。

名词解释:十八斗,槽升子,翘,雀替十八斗:除了大斗以外的斗全是十八斗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翘:垂直于立面的栱雀替:(宋《营造法式》中称绰幕枋)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画图题:抬梁式构架和穿斗式构架的简单示意图。

抬梁式穿斗式问答题:穿斗式构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优点1)尽量以竖向的木柱来取代横向的木梁“横担千,竖担万”2)尽量以小材来取代大材3)简化了屋面用料4)简化屋檐的悬挑构造5)增加构架的空间整体性6)增加构架的灵活适应性•局限性1)密柱导致的小跨度,不能适应大空间的需要2)小规格用料和简便的构造,难以适应厚重的荷载大小式建筑的区分标志是什么?大式做法小式做法间架间:5~11开间架:5~11架,13架3~5间3~7架出廊四种情况均可无周围廊屋顶可用琉璃瓦和筒瓦可用各种屋顶形式不可用琉璃瓦和筒瓦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斗拱可有可无无斗栱构架细部有飞椽、随梁枋、角背、扶脊木节点构造比较复杂无飞椽、随梁枋、角背、扶脊木节点构造比较简单斗拱的作用是什么?增加挤压面的作用支承挑檐檩联结柱网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抗震装饰作用等级标志模数作用雀替的作用是什么?•增加挤压面•减少净距•改善节点构造,取得艺术上的过渡,美化了柱与枋的关系论述题评析木构架。

一、木构架的技术特点1)木构架是梁柱支撑体系,不同于承重墙体系梁柱框架体系1 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建筑功能(宫殿、民居、亭子)2 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北方、南方)3 可以搭配使用各种地方材料(石材、竹、土)4 可以适应不同的造型(轻巧、浑厚)2)构架系统有严格的模数制优点:1 易设计2 易建造3 易备料、雇工4 易普及5 水平有保证缺点:程式化走向僵化,不利于创新达到高度成熟水平二、木构架的技术局限1 没有形成三角杆件体系2 梁架之间缺乏联系(榀与榀之间)3 梁架和基础结合得不密切4 梁的断面后期不合理5 耐久性差:水、火、虫第四章填空题: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构成要素包括庇和脊。

脊由脊身和脊兽组成。

歇山顶共有十一根脊,四角攒尖顶有四根垂脊,圆攒尖顶有零根垂脊。

中国古建筑的凹曲面屋顶具有排水、调节阳光和结构稳定的作用。

屋顶出檐要满足檐不过步。

屋顶组合的发展历史是在汉代组合丰富,宋、金达到鼎盛期,明清回归至以基本型为主。

判断改错题:庇以凸曲面为主要特征。

(×)庇以凹曲面为主要特征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可以用琉璃屋脊。

(×)小式建筑不能用吻兽,也不能用琉璃屋脊。

硬山、悬山、庑殿都可以做成卷棚顶。

(×)硬山、悬山、歇山都可以做成卷棚顶,庑殿没法做成卷棚顶清代屋顶构造用的是举架法。

(√)屋顶翼角做法中老角梁插在仔角梁的下面。

(√)画图题:画出正式建筑四种屋顶的简单透视图。

名词解释:副阶式重檐,缠腰式重檐副阶式重檐:是通过周边加建廊屋而形成的。

缠腰式重檐:紧贴檐柱外侧另加立柱、铺作,挑出下檐。

简答题:请按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列出正式建筑的屋顶种类。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悬山卷棚悬山硬山卷棚硬山中国古建筑屋顶的形态特点是什么?1 深远的出檐2 凹曲的屋面3 反宇的檐口4 翘起的翼角5 突出的脊饰6 丰富的瓦件论述题:论述说明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反映的传统。

(一)理性传统:指功能需要、工程技术、审美要求的三者有机结合凹曲屋面与构架特点垂脊的厚薄做法(二)惰性传统:指某一构件的出现之初,其既有功能需求,又符合审美要求,发展到后来,从功能、技术上不需要了,但还被保留下来,变成了虚假的构件第五章填空题:装修的类别可以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

楹联属于内檐装修,匾额属于装修。

中国古建筑窗槅扇格心密棂构成机制要求一棂三空。

判断改错题:实榻门是屏门的一种。

(×)实榻门是板门的一种床罩一般用于室内的间架分缝。

(×)大多数的罩一般都用于室内的间架分缝,床罩除外。

乡土建筑用色特点是浓郁型。

(×)乡土建筑用色特点是质朴型简答题:装修具有哪些功能?1.流通与防护的双向功能流通:人、物品、阳光防护:挡风、防寒、隔声2.内部空间组织的基本手段构成室内空间的界面3.室内外装饰的重要构成4.建筑性格的点染因子5.文化内涵的信息载体等级语义、习俗语义我国古建筑单体建筑的用色特点是什么?1)善于把握冷暖变化2)用色既单纯又丰富3)善于处理辉煌效果红绿相间金朱交错青绿点金殿式彩画与苏式彩画的区别是什么?1.殿式彩画:采用程式化的象征画题苏式彩画:采用写实画题2.殿式彩画:尊重构件的结构逻辑苏式彩画:突破构件的结构逻辑3.殿式彩画:严格运用平面图案苏式彩画:热衷于立体图案和退晕的效果比较南北方地方彩画。

在绘制内容方面:南方侧重用图案化和编制锦纹,线条比较纤细,颜色比较淡雅;北方喜绘写生画,线条比较粗壮,颜色崇尚艳丽在绘图方法方面:南方因地制宜;北方有一定规制第六七章填空题:1.我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以天然石洞为住所。

2.原始建筑存在着巢居与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3.辽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是国内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建筑.判断改错题:1.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

(√)2.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为原始横穴-半穴居-深袋穴。

(×)穴居的形态演变顺序为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3.《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是因势论。

(√)4.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是一座四合院。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是一座廊院。

5.奴隶社会时期建筑的形态经历了茅茨土阶—瓦屋—高台建筑的三个阶段。

(√)简答题:1.旧石器时代人们住所具有哪些共同特点?特点:1 近水,近猎场2.洞口标高较高3.洞口比较干燥4.洞口朝东南,背寒风5.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2.瓦出现的意义。

1)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2)推动了木构架的发展3)改善了建筑的造型、面貌4)意味着陶质材料走入建筑领域3.父系氏族时期建筑的演变特点。

1)建筑形态变化:1)出现吕字形半居穴 2)大房子消失 3)大型排房式住房2)出现了私有的窖藏3)技术发展:1 地面建筑的比重上升2 白灰面的推广3 土坯比例推敲合理(40×20×10㎝)4 夯土论述题:“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解释这段话的含义,并说明其代表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其意义。

反映了奴隶社会后期城市规划所取得的成就反映了为奴隶主服务的规划思想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反映出规划中的“择中”的思想意识第八章填空题:东西堂制始于西汉,至隋代结束。

唐朝开始出现宫阙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