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成本计算(东财第三版)
《基础会计》(简明版)(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007第七章 成本计算应用练习题

第七章成本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练习题一、判断题答题要求:根据各题给出的说法判断正误,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你认为错误的打“×”。
1. 成本计算是计算确定各计算对象总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 )2.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具体负担相应费用的材料和产品等。
( )3. 与材料采购有关的费用都要计入材料采购的成本。
( )4. 将有关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有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两种。
( )5. 企业只能以月份为单位作为成本计算的周期。
( )6. 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共同性费用应分配计入材料采购成本。
( )7. 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制造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 )8. “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是会计上的重要原始凭证。
( )9. 当月末结转完工产品成本以后,“生产成本”账户不应再有余额。
( )10.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
( )二、单项选择题答题要求: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选定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并在题尾的括号中写出该备选答案的英文字母编号。
1. 在下列各种说法中,关于成本计算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确定相关计算对象总成本的专门方法B.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双重平衡登记的方法C.确定相关计算对象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D.会计的一种专门方法2. 在下列各项要求中,不属于企业成本计算原理内容的是( )。
A.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B.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C.重要性原理D.借贷必相等的平衡原理3.将发生的与某受益对象直接有关的费用直接计入其成本当中,体现的是( )。
A.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B.借贷必相等的平衡原理C.重要性原理D. 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4. 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将由所受益的若干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承担的有关费用分配计入各收益对象,体现的是( )。
A.直接受益直接分配原理B.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C. 借贷必相等的平衡原理D.重要性原理5. 对个别与成本有关的费用不计入受益对象成本而是确认为期间费用,体现的是( )。
第7章 成本计算

初级会计学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折旧政策:是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和折旧年限所做的选择。
折旧方法:平均法和加速折旧法 平均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限积 数法
14
初级会计学
折旧应考虑的因素
原价(原值):取得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一 切必要支出。-“固定资产”科目反映
23
初级会计学
年限总和法实例
同前例,改用年数总和法计算折旧。
第一年折旧:(200000-6000)×(5/15)= 64667
第二年折旧:(200000-6000)×(4/15)= 51733
第三年折旧:(200000-6000)×(3/15)= 38800
第四年折旧:(200000-6000)×(2/15)= 25867
公式: 年折旧额=折余价值×(2×直线法折旧率) 直线法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
21
初级会计学
双倍余额递减法实例
富达公司有一台数控机床的原价为200000元, 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6000元。
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 双倍直线法年折旧率=2×(1/5)=40% 第一年折旧:200000×40%=80000 第二年折旧:(200000-80000)×40%= 48000 第三年折旧:(120000-48000)×40%= 28800 第四、第五年改为直线法折旧 第四、第五年折旧:(43200-6000)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符合谨慎性原则。
31
初级会计学
原材料明细帐
名称:A 材料
单位:KG
品牌: 编号:
年 凭证 摘要
收
入
发
出
结
存
东财版管理会计第七章-96页精选文档

解:
(1)固定资产原值=100+6=106(万元) (2)投产第一年的流动资金需用额=30-15=15(万元)
首次流动资金投资=15-0=15(万元) 投产第二年的流动资金需20-15=5(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合计=15+5=20(万元) (3)建设投资=100+10=110(万元) (4)原始总投资=110+20=130(万元) (5)投资总额=130+6=136(万元) (6)该项目的流动资金分两次投入,第一次是在项目计 算期的第2年年初投入的,第二次是在项目计算期的第 3年年初投入的
建设期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该年发生的 建设期某年净( 现N金 Ct) F流 原 量始投资额
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
经营期净现金流量的简化计算公式
经营期该 某年 该年 该年 该年该年 净现金 利 流润 量 折旧 摊销 利息 回收额
( NC t) F
【例7-3】 【例7-4】 【例7-5】 【例7-6】
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 在其计算期内因资本循环而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 项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统称。
确定现金流量的假设
□ 投资项目的类型假设 □ 财务可行性分析假设 □ 全投资假设 □ 建设期投入全部资金假设 □ 经营期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 □ 时点指标假设 □ 确定性因素假设
现金流量的内容 --完整工业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7)经营期净现金流量:
NCF2=10+100+50+110+0=270(万元) NCF3=110+100+0+110+0=320(万元) NCF4=160+100+0+110+0=370(万元) NCF5=210+100+0+110+0=420(万元) NCF6=260+100+0+0+0=360(万元) NCF7=300+100+0+0+0=400(万元) NCF8=350+100+0+0+0=450(万元) NCF9=400+100+0+0+0=500(万元) NCF10=450+100+0+0+0=550(万元) NCF11=500+100+0+0+(100+200) =900(万元)
成本会计重要计算公式整理(无例题版).

成本会计重要计算公式整理(无例题版).成本会计重要计算公式整理(基于万寿义和任月君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成本会计第三版)第五章生产费用要素的汇集和分配材料费用分配方法——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一、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A产品材料总定额耗用量=A该产品实际产量×单位A产品定额耗量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各产品材料定额总耗用量A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A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定额耗用量分配率A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费用=A产品应分配的实际材料数量×材料单价二、按材料定额耗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三、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重量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四、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各种产品实际产量A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实际产量×材料费用分配率五、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A产品各材料总定额成本=A产品实际产量×A单位产品总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A产品应分配材料费用=A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材料定额成本分配率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生产用外购动力费的分配一、外购电力:(一)车间之间共同费用分配:每度电费分配率=支付的外购电费总额÷各车间、部门耗用的外购电力度数总和某车间、部门应分配的电费=该车间、部门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二)车间内部不同产品分配:一般采用工时的比例分配。
某车间产品用电费分配率=(生产产品用电度数×每度电费分配率)÷该车间产品的生产工时之和某产品应分配的电费=该产品的生产工时×车间产品用电力费用分配率基本生产车间工资费用的分配一、计时工资的计算——月薪制:(一)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工资计算其工资的方法: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日工资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小时数×日工资÷每班工作小时数日工资=月标准工资÷月计薪日数按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计算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全年工作日数÷全年月份数=(365-104-11)÷12=20.83(天)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二)按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全年平均每月工作日数=全年日历日数÷全年月份数=365÷12=30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三)按当月满勤日数计算: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日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日工资=月标准工资÷当月满勤日数二、计时工资的计算——日薪制:应付计时工资=出勤日数×日工资三、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完成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一)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完成合格品数量+料废数量)应付计件工资=∑(某种产品合格品数量+该种产品料废数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计件单价(按单位时间的定额产量计算)=某等级工人的工资标准(按日或小时计算)÷定额产量(按日或小时计算)计件单价(按单位产量的定额工时计算)=制造某单位产品的定额工时×制造该种产品所需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二)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合格品数量×计件单价;1、按(计件工资÷计时工资)的比例分配:集体计件工资总额=集体完成合格品数量×计件单价;某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该职工实际工作小时数×小时工资率计件工资分配率=集体应付计件工资总额÷集体职工应付计时工资之和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该职工应付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2、按实际工作天数计算分配: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总额÷∑职工实际工作天数某职工应付计件工资=该职工实际工作天数×每人每天应付计件工资四、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应付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加点天数×日工资×规定的支付标准(系数)系数: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加班加点:1.5;星期天:2;节假日:为3五、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的计算:应付病假工资=病假天数×日工资×支付工资的百分比六、应付职工薪酬和实发工资应付工资=应付计时工资+应付计件工资+津贴和奖金+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实发工资=应付工资-代扣款项第六章辅助生产成本与制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一、直接分配法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对外(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数量某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应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等部门劳务耗用量×费用分配率二、一次交互分配法第一:交互分配i辅助车间直接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i辅助生产车间应分配给j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j辅助生产车间耗用i辅助生产车间劳务量×i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第二:直接分配i辅助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分配转出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向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某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分配i辅助生产费用=该基本生产车间或行政管理等部门劳务耗用量×i辅助生产车间对外费用分配率三、计划成本分配法(内部结算价格法)某辅助车间发生的实际费用=直接费用+按计划成本分配的内部转入额各车间、部门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部门提供产品、劳务的耗用量×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某项辅助车间费用分配的差异额=(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分配转入额)-按计划成本的分配数额=(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实际费用+分配转入额)-(按计划成本分配的内部转出额+按计划成本对外转出额)四、代数分配法i某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劳务数量×该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X =i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i辅助生产车间耗用j辅助车间产品或劳务的数量×j 辅助生产车间产品劳务单位成本Y某车间、部门应分配的i辅助生产费用=车间、部门的i劳务耗用量×i辅助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X五、顺序分配法某辅助生产车间费用分配率=(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分配转入费用)÷(向其他车间、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上步骤耗用本步骤的数量)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该车间或部门耗用的产品或劳务数量×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一、实际分配率方式生产工时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直接工资比例法、产品总成本比例法、联合分配法: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实际(或定额)工时之和二、预算分配率方式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全年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全年各种产品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之和某月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该月该产品实际产量的定额工时×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全年实际制造费用与按预算分配率计算分配的制造费用的差额=实际制造费用-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差异额÷全年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某产品应分配的差异额=该产品全年按预算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差异额分配率三、累计分配率方式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制造费用期初余额+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各种产品累计分配标准之和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完工产品的累计分配标准×制造费用累计分配率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废品损失一、可修复废品损失核算:净损失=可修复废品损失-应收的赔偿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二、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材料费用分配率=材料费用总额÷合格品数量+废品数量废品的材料成本=废品数量×材料费用分配率其他费用分配率=某项其他费用数额÷(合格品工时+废品工时)废品其他费用=废品工时×其他费用分配率第八章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核算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计算模式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品成本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一、约当产量法:(一)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本月发生直接材料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加工费用分配率加工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加工费用+本月发生加工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完工程度(%)月末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加工费用(二)材料分阶段在每道工序开始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总额÷(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某道工序在产品数量×某道工序投料率)某道工序在产品原材料投料率=单位产品该工序原材料累计定额消耗量÷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加工费单位产品加工费=加工费总额÷(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某道工序在产品数量×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某道工序在产品完工率=(上道工序的累计单位产品工时定额+本工序单位工时定额×50%)÷单位产品工时定额月末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成本=直接材料费用总额-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完工产品加工费用=完工产品数量×单位产品加工费=加工费用总额-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三)材料随着生产进度陆续投入,且在每一工序也陆续投入: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成本单位产品材料成本=材料成本总额÷(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某道工序在产品数量×某道工序投料率)某工序在产品投料率=(上工序累计单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本工序材料定额耗用量×50%)÷单位产品原材料定额耗用量月末在产品加工费用=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产品加工费单位产品加工费=加工费总额÷(产成品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约当产量=∑(某道工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某道工序完工率)在产品某道工序完工率=(上道工序的累计单位工时定额+本工序单位工时定额×50%)÷单位产品工时定额二、定额比例法:完工产品实际成本=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消耗要素单价完工产品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比例定额比例(定额耗量分配率)=(期初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本月实际消耗量)÷(完工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消耗要素单价月末在产品实际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消耗量×定额耗量比例定额耗用量比例直接分配费用(定额耗用额比例分配法)定额比例(定额耗额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本月实际材料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或定额消耗量)+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或定额消耗量))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或定额消耗量)×材料费用定额分配率(定额比例)月末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或定额消耗量)×定额材料费用分配率(定额比例)=材料费用总额-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三、定额成本计算法:在产品直接材料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投料率×材料单位耗量定额×材料计划单价在产品直接工资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工资率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成本=在产品数量×完工率×工时定额×计划小时制造费用率完工产品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费用合计-在产品直接材料成本完工产品直接工资成本=直接工资成本合计-在产品直接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合计-在产品制造费用四、按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算法: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直接材料费用总额÷(完工产品数量+在产品数量)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数量×直接材料费用分配率+其他各项加工费用=生产费用合计-在产品成本第十二章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一、项目结构率方法:还原分配率=上步骤完工半成品各成本项目的金额÷上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合计×100%半成品成本项目还原=各成本项目还原分配率×本步骤耗用上步骤完工半成品总成本计算还原后各成本项目构成如果成本计算有两个以上的步骤,第一次成本还原后,后面的还原步骤和方法同上。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第八章课堂笔记

东财《成本会计》第七章生产损失的核算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本章主要介绍生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包括的内容及其计算和账务处理,重点掌握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
◆知识点整理一、生产损失的含义及分类生产损失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是企业为了生产合格产品而不可避免连带发生的损失。
企业为了控制损失的金额,同时明确产生损失的责任,有必要对废品损失单独核算。
生产损失包括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
其中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因季节性等原因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二、废品损失的内容废品是指经检验在质量上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使用,或需要在生产中经过重新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产品。
废品损失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而发生的损失。
它主要包括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和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减去废品残值后的报废损失。
这里所指的废品和废品损失仅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和废品损失,销售后发现的废品属于“三包”损失,列入管理费用当中,不作为废品损失处理。
三、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在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里,应设置“废品损失”科目,借方登记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不可修复废品的成本,贷方登记应由保险公司、责任人赔偿的损失和结转的废品净损失。
废品净损失应转入当月生产的同种产品中,由合格品负担,结转后“废品损失”科目期末无余额。
对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应根据各有关费用分配表,分别计入到所设置的“废品损失明细账”中。
对于不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须采用一定的办法,将某种产品的成本,在合格品和废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不可修复废品的报废损失。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两种:(1)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2)按定额成本计算四、停工损失的内容停工损失是指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
主要包括停工期间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计提的应付福利费、应分配的制造费用等。
成本会计学课件(第三版) (7)[127页]
![成本会计学课件(第三版) (7)[1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450fd0028ea81c759f578ac.png)
80 000 16 000 64 000
160 000
(3)根据产品入库单登记自制半成品明细账(C半成品),如表7-11所示。
根据C半成品领用单(生产甲产品耗用),编制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贷:自制半成品——C
66 000 66 000
根据以上有关资料登记甲产品成本明细账,如表7-12所示。
根据甲产品的验收入库单,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贷: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104 850 104 850
②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指在生产主要产品的过程中附带生产出的一些非主要产品。
方法一 成本计算
可以将副产品与主产品合为一类,计算该类产品的总成本,
然后将副产品按一定的方法计价,从总成本中扣除副产品价值 后的成本作为主要产品的成本。
提示 3
可以将分配标准折算为相对固定的系数,按照固定的系数进 行分配。一般是在类内选择一种产量较大、生产比较稳定或 规格折中的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将其系数设定为1,并计算 其他各种产品的分配标准额与标准产品分配标准额的比率, 作为它们的系数。
【例7-1】 某企业生产的甲、乙、丙三种产品的结构、所
用原材料和工艺过程基本相同,合并为一类(A 类),采用分类法计算成本。类内各种产品之间分 配费用的标准为:直接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直接 材料费用系数分配,直接材料费用系数按直接材料 费用定额确定;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产品成本明细账的设置以及分类法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如图7-1所示。
提示 1
同类产品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应与各项耗 费有密切联系,常见的有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售 价以及产品的体积、长度和重量等。
提示 2
各成本项目可以按同一个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也可以 根据各成本项目的性质,分别按照不同的分配标准进 行分配。
《成本计算与管理》(第三版)程坚课件+答案 项目七

本三栏。其中,前两项应按年初至本月末
表
的本年累计产量分别乘以上年实际平均单
的
位成本和本年计划单位成本的积填列,本
编 制
年实际总成本项目应当根据上月本表的本 项目数加上本月实际总成本填列。
任
务
二、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
二
商
商品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品 产
补充资料的填列
品
可比产品成本降底额
成 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底额。指可比产品累计实 际总成本比按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的累
成
本计划中的资料填列。
本 “本月实际”项目。指本月实际单位成
表
本和单位耗用量。根据本月完工的该种
的
产品成本明细账上的有关数字计算后填
编
列。
制
任
务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三
主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要
产
成本项目栏的填列
品 单
“本年累计实际平均”项目。指本年年初至 本月末止该种产品的平均实际单位成本和单
位
位耗用量。根据年初至本月末止已完工产品
成
成本计算单等有关资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
本
算后填列。其计算公式如下:
表 的
某产品的实际 平均单位成本
=
该产品累计总成本 该产品累计产量
编 制
某产品实际平 均单位耗用量
=
该产品累计总耗用量 该产品累计产量
任
务
二、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
三
主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成
,可以考核和分析企业商品产品
本 表 的
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以及可比商 品产品成本降低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七章 成本计算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成本计算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B2.C3. D4. D5. D6. C7. C8. B9.B 10.D 11.B 12.B 13.C 14.A 15.B16.C 17.C 18.C 19.C(二)多项选择题1.AB2.ABD3.ABD4.BCE5.ABCDE6.ABC7.AC8.ACDE9.ABD 10.ACE(三)判断题1.√2.√3.×4.×5.√6.√7.×8.√9.× 10.× 11.× 12.√ 13.√14.× 15.×(四)计算题1.根据题意解答如下:本月生产产品耗用的材料=368 000+460 000-672 000-72 000=84 000 (元)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100 000+72 000+16 000+12 000=200 000 (元)本月完工产品成本=125 000+(84 000+320 000+200 000)-158 000=571 000 (元)本月产品的销售成本=567 800+571 000-852 000=286 800 (元)本月利润总额=1 280 000-286 800-64 000-(60 000+4 800+10 000)-3 000-20 000=831 400 (元)应纳所得税税额=831 400×25%=207 850 (元)本月净利润=831 400-207 850=623 550 (元)2.根据题意解答如下:(1)假设本期生产费用中直接材料费为x ,则直接人工费为1 000 000×80%-x ,由于两者的比例为4∶1,故而可计算出直接材料费为640 000元,直接人工费为160 000元。
(2)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成本是本月生产费用的1.2倍,即1 200 000元,假设期末在产品成本为y ,那么期初在产品成本为2y ,则:y=2y+1 000 000-1 200 000,y=200 0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
价值:C+V+M
C 已经消耗的生产资料(生产设
备和材料等)的转移价值;
成
V 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本
M 劳动者对社会的贡献额。
(二)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企业归集一定计算对象的 全部费用,借以确定各计算对象的总成本 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经济业务:购入A 材料4件,买价 1 000元,支付运 费80元。
第七章 成本计算
第三版
第一节 成本计算概述 第二节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 企业经营过程的成本计算
★在交易或事项发生过程中, 需要计算的材料采购成本、产品 生产成本和产品销售成本等。
会计核算方法之五
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
成本计算对象 总成本 买价 采购费用 合计
第一节 成本计算概述
一、成本的概念与作用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是属于价值的范畴,是新增(或 已耗)资产的价值组成部分。 新增资产:企业新生产出来的产品等。 已耗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等的消耗。
四、按国家规定列入成本的职工工资、福利费、吨煤奖、特
定原材料节约奖、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
……
国务院:《国有企业成本管理条例》 (1984)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计入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财务费用 不计入成本
★ 划清支出、费用和成本的界限;
支出 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
费用 生产费用 期间费用
编制“材料采购成 本计算表”,确定 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在途物资明细账 买价 采购费用
材料采购成本计算表
成本项目
成本计算对象 总成本 单位成本
买价
采购费用
合计
(三)采购成本项目及计入成本方法 1.直接计入:能直接分清受益对象的(如 买价和为某种材料单独发生的运费)应直接计 入该对象的采购成本。
采购成本项目组成内容
第七条 工业企业的下列费用开支,列入成本:
一、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备
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原价
和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按产量提取的更新改造资金、租赁
费和修理费;
三、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新产品试制所发生的不构成
固定资产的费用,购置样品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成本 生产成本
计入当期损益
★ 遵循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一种 做法:其中费用的确认与成本计算相关
3月
费 用费 费用 确 用 认
成 本
前期付款 本期负担
4月
当期发生 当期负担
当期完工 产品成本
5月
应 付 标 准
后期付款 本期负担
★ 认真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 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以上两项要求见第二节相关内容!
第二节 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一、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含义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进而确 定其单位成本的过程。 二、成本计算一般程序的内容 成本核算
基础工作
材料采购成本 ★买价 ★采购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或“材料采购”账户,根据企业采 用的材料日常收发核算方法确定
未来产品生 产成本预测
★为企业进行 成本预测等提 供必要参数
成本计算 (实际成本)
③
④
库存商 品成本
★有利于正确 确认经营成果 和财务状况
产品销 售成本
(费用)
结存产 品成本(资Fra bibliotek)三、成本计算的原理
●企业在计算不同经营阶段的各种成 本时应共同遵守的原理(原则)。
购入的某种材料, 或生产的某种产品
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方式
买价 (购买材料本身
发生的支出)
采购费用 (与材料采购有 关的费用支出)
共同性费用(同时采购 多种材料而发生)
直接受益直 接分配原理 直接计入材 料采购成本
共同受益间 接分配原理
在途物资—×材料
◆买价 ◆采购费用
间接(分配)计 入材料采购成本
2.间接计入:不能分清受益对象的(如共同性 运费等)应分配计入各计算对象的采购成本。
★以下举例根据表7-1内容分解而成
【例7-1】用银行存款购买乙材料3 000 千克,买价3 000元,运费180元。
★根据直接受益直接计入原理,应直接 计入乙材料成本。
编制会计分录为:
借:在途物资—乙材料 3 180
贷:银行存款
3 180
★假定不考虑应交税费中的进项税额
2.间接(分配)计入:不能直接分清 受益对象的(如同时运输多种材料共同发 生的运杂费),应分配计入相关受益对象 的采购成本。
【例7-2】购买甲材料、乙两种材料。 买价分别3 800元、6 000元;重量分别为 2000千克、6000千克,用银行存款支付货 款9 800元,支付共同性运费480元。(见 表7-1)
根据共同受益间接分配原理,共同性运费
应分配计入两种材料成本。本例假定按两种材
料的重量进行分配。
分配率:480÷(2000+6000)=0.06(元/千克)
直接受益直 接分配原理
专门为某一受益对象发生的费 用应直接计入该受益对象成本
共同受益间 接分配原理
由若干受益对象共同发生的费 用应分摊计入各受益对象成本
重要性原理
对少量的不影响受益对象成本计 ★如购入材料的市 算的费用可不计入受益对象成本 内零星运费可计入
“管理费用”
四、成本计算的要求 ★ 遵守成本列支范围和费用开支标准;
D 衡量企业管理水 平和各方面工作的综 合指标
销售产品
主营业 务成本
主营业 务收入
经营成 果
物资采购部门 生产管理部门
成 生产计划部门 本 财务管理部门
二、成本计算的意义
★有利于考核企业
成本计划的完成情
况,挖掘降低成本
的潜力 产品生产
①
计划成本
★可以反映和监督
企业费用的支出水
平,改善企业的经
②
费用支 营管理 出计划
在途物资
第三节 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计算
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
相关税费、保险费、 运输费和包装费等
买价+采购费用
运费单据
购货 企业
发票
销售 企业
发出商品
(二)材料采购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
按所采购材料的 品种或类别确定 成本计算对象
设置“在途物资” 等明细账,归集 采购费用
记账
材料采购 1 000
80
总成本: 1 000+80=1 080(元) 单位成本: 1 080÷4=270(元)
成本计算
(三)成本的作用
A 计量经营耗费和 确定补偿尺度的重要 工具
消耗 补偿 产 品
生产成本
成本 的作用
B 决定商品价格的
基础和产品竞争能力
的条件
销售价格
生产成本
C 企业进行经营决 策,核算经济效益的 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