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骨料规范(1)

建设用卵石、碎石

定义;

卵石: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天然碎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 的岩石颗粒。

针、片状颗粒:卵石、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级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级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含泥量:卵石、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泥块含量:卵石、碎石中原粒径大于4.75㎜,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2.36的颗粒。

试验方法;试样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借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头的出料处用与皮带等宽的容器,全断面定是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8份,组长一组样品。

从火车、汽车、轮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试样处理:将所取样品至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相等的两份重新拌匀,在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堆积密度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GB/T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

颗粒级配;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感应1g;

方孔筛,孔径为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0㎜,63.0㎜,75.0㎜,90.0㎜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

摇筛机;

搪瓷盘,毛刷等;

实验步骤:

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规定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至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

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拨动颗粒。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结果计算与评定:

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质量之比,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及以上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1%。筛分后,如没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筛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应重新试验。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含泥量;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感应1g;

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的筛一只;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陶瓷盘,毛刷等;

实验步骤:

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略大于规定的2倍数量,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放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度高于试样上表面150㎜,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黏土与石子颗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及75μm 的套筛上(1.18㎜筛放在75μm 筛上面),滤去小于75μm 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小心防止大于75μm 的颗粒流失。

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颗粒,并将75μ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石子颗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筛余的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掉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中,至于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

结果计算于评定:

含泥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101

2

1Q ⨯=

G G G a

Qa —— 含泥量,精确至0.1%

G1 —— 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2 ——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为克(g )。 含泥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泥块含量;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感应1g;

方孔筛,孔径为2.36㎜及4.75㎜筛各一只; 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 搪瓷盘,毛刷等。 试验步骤:

按含泥量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略大于规定的2倍数量,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4.75㎜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2.36㎜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中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的从筛中取出,装入搪瓷盘后,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1g 。

结果计算与评定:

泥块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b —— 泥块含量,精确至0.1%;

G1 —— 4.75㎜筛筛余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2 —— 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针状规准仪与片状规准仪;

10011

2Q ⨯-=

G G G b

天平,称量10㎏,感量1g ;

方孔筛,孔径为4.75㎜,9.50㎜,16.0㎜,19.0㎜,26.5㎜,31.5㎜及37.5㎜的筛各一个。

试验步骤:

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规定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 。然后按规定的粒级按规定进行筛分。

按规定的粒级分别用规准仪逐粒检验,凡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者,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相应空宽者,为片状颗粒。称出其总质量,精确至1g ;

石子粒径大于37.5㎜的碎石或卵石可用卡尺检验针、片状颗粒。卡尺卡口的设定宽度应符合规定;

结果计算与评定:

针、片状颗粒含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c —— 针、片状颗粒含量,精确至1%; G1 ——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2 —— 试样中所含针、片状颗粒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

1001

2

Q ⨯=G G c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表观密度:

液体比重天平法;环境条件:试验时各项称量可在15℃~25℃范围内进行,但从试样加水静止的2h起至实验结束,其温度变化不应超过2℃。

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5㎏;其型号及尺寸应能允许在臂上悬挂盛试样的吊篮,并能将吊篮放在水中称量;

吊篮,直径和高度均为150㎜,由孔径为1㎜~2㎜的筛网或钻有2㎜~3㎜孔洞的耐锈金属板制成;

方孔筛,孔径为4.75㎜的筛一只;

盛水容器,有溢流孔;

温度计、搪瓷盘、毛巾等。

试验步骤:

按下表规定取样,并缩分至略大于规定的数量,风干后筛除小于4.75㎜的颗粒,然后洗刷干净,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取试样一份装入吊篮,并浸入盛水的容器中,水面高度至少高出试样50㎜。浸泡24h,移放到称量用的盛水容器中,并用上下升降吊篮的方法排除气泡(试样不得露出水面)。吊篮每升降一次约1s,升降高度为30~50㎜。

测定水温后(此时吊篮应全浸在水中),准确称出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 。称量时盛水容器中水面高度由容器的溢流孔控制。

提起吊篮,将试样倒入浅盘,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5g 。

称出吊篮在同样温度水中的质量,精确至5g 。称量时盛水容器的水面高度仍有溢流孔控制。

结果计算:

表观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Ρ0 —— 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 ³),精确至10㎏/m ³; G o ——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 1 ——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 2 —— 吊篮在水中的质量,单位为克(g ); Ρ水—— 1000,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 ³);

αt —— 水温对表观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m ³,可取4次实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堆积密度与空隙率: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天平,称量10㎏,感量10g ;称量50㎏或100㎏,感量50g 各一台; 容量筒,容量筒规格按要求; 垫棒,直径16㎜,长600㎜的圆钢; 直尺,小铲等;

ραρ⨯--+=)1

2(

t G G Go Go

o

试验步骤:

按规定取样,烘干或风干后,拌匀并把试样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松散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用小铲将试样从容量筒口中心上方50㎜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除 去凸出容量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部分,使稍突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

紧密堆积密度:

取试样一份分三次装入容量筒。装入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6㎜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次,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然后装入第三层,第三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平行)。试样装填完毕,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用钢尺沿筒口边缘刮去高出的试样,并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陷部分,使表面稍突起部分与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的总质量,精确至10g 。

结果计算与评定: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Ρ1 —— 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 ³); G 1 —— 容量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 G 2 —— 容量筒的质量,单位为克(g ); V —— 容量筒的容积,单位为升(L );

V G G 2

11-=

ρ

空隙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Vo —— 空隙率,精确到1%;

P1 —— 按公式计算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 ³);

P2 —— 按公式计算的表观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m ³); 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10㎏/m ³。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压碎指标;仪器设备:本实验用仪器设备如下:

压力试验机,量程300kN,示值相对误差2%; 天平,称量10㎏,感量1g ; 受压试模(压碎指标测定仪);

方孔筛,孔径为2.36㎜,9.50㎜,19.0㎜的筛各一个; 垫棒,φ10㎜,长500㎜圆钢。 试验步骤:

按规定取样,风干后筛除大于19.0㎜及小于9.50㎜的颗粒,并去除针、片状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三份备用。当试样中粒径在9.50㎜~19.0㎜之间的颗粒不足时,允许将粒径大于19.0㎜的颗粒破碎成粒径在9.50㎜~19.0㎜的颗粒用作压碎指标试验。

称取试样3000g ,精确至1g 。将试样分两层装入圆模(置于底盘上)内,每装完一层试样后,在底盘下面垫放一根为10㎜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两层颠实后,平整模内试样表面,盖上压头。当圆模装不下3000g

100)2

1

1(V ⨯-

=ρρo

11 时,以装至距圆模上口10㎜为准。

把装有式试样的圆模置于压力试验机上,开动压力试验机,按1kN/s 速度均匀加荷至200kN 并稳荷5s ,然后卸荷。取出加压头,倒出试样,用孔径2.36㎜的筛筛除被压碎的细粒,称出留在筛上的试样质量,精确至1g 。

结果计算与评定: 压碎指标按下列公式计算: Qe —— 压碎指标,%;

G1 ——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

G2 —— 压碎试验后筛余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压碎指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100121Q ⨯-=

G G G e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的品质又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混凝土骨料的质量也显得非常重要。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是指在商业生产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骨料的筛分,以保证其质量稳定和合格性。本文将详细阐述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二、骨料级配的概念 骨料级配是指对原料骨料进行筛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出不同粒径的骨料,以达到满足混凝土强度和使用要求的目的。骨料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品质。 三、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分类 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和应用场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粗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路面、桥梁、机场跑道、堤坝、渠道等大型

基础工程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大于5mm。 2.中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一般结构、板、墙、柱等建筑物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在5mm至2.36mm之间。 3.细骨料级配标准:适用于精细结构、路面、高强度混凝土等场合的混凝土骨料,其粒径一般小于2.36mm。 四、商品混凝土骨料级配标准的要求 1.骨料的物理性质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例如:骨料的容重、吸水率、含泥量、含尘量等。 2.骨料的级配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稳定。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粒径在5mm至2.36mm之间的骨料的含量在60%至80%之间。 3.骨料的形状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例如:在中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平板和长条形状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 4.骨料的色泽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保证混凝土的美观度。例如:在细骨料级配中,应该控制含有色差较大的骨料的比例,以保证混凝土的

粗骨料规范(1)

建设用卵石、碎石 定义; 卵石: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天然碎石、卵石或矿山废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mm 的岩石颗粒。 针、片状颗粒:卵石、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级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级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含泥量:卵石、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 泥块含量:卵石、碎石中原粒径大于4.75㎜,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2.36的颗粒。 试验方法;试样取样方法: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均匀分布的15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样品。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用借料器在皮带运输机机头的出料处用与皮带等宽的容器,全断面定是随机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8份,组长一组样品。 从火车、汽车、轮船上取样时,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等量的石子16份,组成一组样品。 试样处理:将所取样品至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合均匀,并堆成堆体,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把堆体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中相等的两份重新拌匀,在堆成堆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把样品缩分到试验所需量为止。

堆积密度试验所用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试验环境,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 试验用筛,应满足GB/T6003.1、GB/T6003.2中方孔筛的规定,筛孔大于4.00㎜的试验筛采用穿孔板试验筛。 颗粒级配;仪器设备,本试验用仪器如下: 鼓风干燥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天平,称量10㎏,感应1g; 方孔筛,孔径为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0㎜,63.0㎜,75.0㎜,90.0㎜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 摇筛机; 搪瓷盘,毛刷等; 实验步骤: 按下表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规定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根据试样的最大粒径,称取规定数量试样一份,精确到1g。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至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

砼骨料施工规范要求

14.2 混凝土生产 14.2.1 混凝土材料 (2)骨料。混凝土的骨料应遵守DL/T5144—2001第5.2节规定,泵送混凝土应遵守JGJ10—1995的有关规定。 1)细骨料(人工砂、天然砂)的品质要求: ①细骨料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人工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2.8范围内,天然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2-3.0范围内。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经过试验论证。 ②细骨料在开采过程中定期或一定开采数量进行碱活性检查,有潜在危害时,采取相应措施。并经专门试验论证。 ③细骨料的含水率保持稳定,人工砂饱和面干的含水率不超过6%,必要时采取加速脱水措施。 细骨料的品质要求

2)粗骨料(碎石、卵石)的品质要求: ①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对少筋或无筋混凝土结构,选用较大的粗骨料粒径。 ②施工中,将粗骨料按粒径分成下列几种粒径组合: a、当最大粒径为40mm时,分成D20、D40两级; b、当最大粒径为80mm时,分成D20、D40、D80三级; c、当最大粒径为150(120)mm时,分成D20、D40、D80、D150(D120)四级。 ③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小于5%,逊径小于10%。当以超、逊径筛检验时,其控制标准:超径为零,逊径小于2%。 ④采用连续级配或间断级配,由试验确定。 ⑤各级骨料避免分离。D150、 D80、D40和D20分别用中径(115mm、60mm、30mm和10mm)方孔筛检测的筛余量应在40%~70%范围内。 ⑥如使用含有活性骨料、黄锈和钙质结核等粗骨料,必须进行专门试验论证。 ⑦粗骨料表面洁净,如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应清除。 ⑧碎石和卵石的压碎指标值采用下表的规定。 粗骨料的压碎指标值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一、前言 混凝土是建筑和道路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其中,粗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据较大比重的材料,其含量的控制是混凝土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因此,开展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检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混凝土中粗骨料含量的检测。 三、仪器设备 1.电子天平:量程应不小于2000g,分度值应不大于1g。 2.筛分机:筛孔直径应符合GB/T 600 3.1-2017《筛分试验筛网》中规定的标准。 3.烘干箱:温度范围为105℃~110℃,精度为±2℃。

4.标准体积测量器:用于计算混凝土试样的体积。 四、试验样品的采集 1.混凝土样品的采集应符合GB/T 50082-2009《混凝土取样与试验质量控制标准》中的规定。 2.采用破碎机对混凝土试样进行破碎,得到粗骨料和细骨料,然后通过筛分机对粗骨料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骨料。 3.将筛分后得到的不同粒径的粗骨料分别编号并储存备用。 五、试验步骤 1.将采集的混凝土试样进行破碎,得到粗骨料和细骨料。 2.将破碎后得到的粗骨料放入筛分机中进行筛分,得到不同粒径的骨料。 3.将筛分后得到的不同粒径的粗骨料按照不同的粒径范围进行称重,记录每一组骨料的重量。 4.将每一组骨料放入烘干箱中,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24h。

5.取出烘干后的骨料,将其重量记录下来。 6.计算粗骨料含量。 粗骨料含量=(烘干后粗骨料重量之和-烘干前粗骨料重量之和)/混凝土试样质量×100% 举例说明: 1.取一个混凝土试样,试样质量为1500g,经过破碎后得到粗骨料和细骨料。 2.将粗骨料放入筛分机中,得到五组骨料,分别为5-10mm、10- 15mm、15-20mm、20-25mm、25-30mm,记录每一组骨料的重量,如下: 5-10mm:250g 10-15mm:400g 15-20mm:350g 20-25mm:300g

除梁场外粗细骨料技术要求

除梁场外粗、细骨料技术指标要求 细骨料的性能和检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中粗河砂,也可选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得使用海砂。 2细骨料的颗粒级配(累计筛余百分数)应符合表6.2.3-1的规定。 3 细骨料的碱活性应先按《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岩相法》(TB/T2922.1)对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进行检验,再按《铁路混凝土用骨料碱活性试验方法快速砂浆棒法》(TB/T2922.5)对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进行检验。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30%。当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大于等于0.10%且小于0.20%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的规定;当细骨料的快速砂浆膨胀率大于等于0.20%且小于0.30%时,除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的规定外,还应对混凝土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的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20%。 表6.2.3-1 细骨料的颗粒级配范围

注:除5.00 mm和0.63 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4细骨料的其它性能应符合表6.2.3-2的规定。 表6.2.3-2 细骨料的性能 注:1 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2.0%,吸水率应不大于1%。 2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5 细骨料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数量应符合表6.2.3-2和表6.2.3-3的规定。 表6.2.3-3 细骨料的检验要求

粗骨料含泥量标准

粗骨料含泥量标准 一、含泥量要求 粗骨料的含泥量是指天然状态下砂、碎石或卵石中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对于混凝土结构,含泥量要求应符合规范要求,含泥量过多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通常情况下,含泥量应不大于1.0%,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含泥量应不大于0.5%。 二、泥块含量要求 粗骨料中的泥块是指粒径大于1.2mm,且水洗后捏成团不易碎的颗粒。泥块含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特别是在冬季施工时,泥块会阻碍水泥的水化反应,影响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因此,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5%,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泥块含量应不大于0.2%。 三、云母含量要求 粗骨料中的云母是指具有高反射率、高导热性和高电阻率的矿物,它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对于一般的混凝土结构,云母含量应不大于1.0%,对于高强度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云母含量应不大于0.5%。 四、轻物质含量要求 粗骨料中的轻物质是指密度小于2g/cm³的物质,如火山岩、页岩、粘土等。这些物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轻物质含量。通常情况下,轻物质含量应不大于1.0%。 五、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要求

粗骨料中的硫化物和硫酸盐会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通常情况下,硫化物含量应不大于1.0%,硫酸盐含量应不大于0.5%。 六、氯离子含量要求 粗骨料中的氯离子会破坏钢筋表面的氧化膜,导致钢筋锈蚀,从而降低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氯离子含量。通常情况下,氯离子含量应不大于0.06%。 七、其他有害物质含量要求 除了上述几种有害物质外,粗骨料中还可能含有其他有害物质,如有机物、硫化物、碳酸盐等。这些物质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通常情况下,这些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领域的材料,其性能取决于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比例。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比重要的材料之一,其粒径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制定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骨料的定义及作用 1.骨料的定义 骨料是指用于混制混凝土的砂、石等颗粒状材料。 2.骨料的作用 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填充料:骨料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2)强度增强剂: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压缩强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等; (3)抗裂剂: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4)耐久性增强剂: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混凝土骨料粒径的标准制定 1.国际标准 国际上通用的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

(1)欧洲标准:EN12620-2002《混凝土用骨料标准》; (2)美国标准:ASTM C33《混凝土用粗骨料和细骨料标准规范》。 2.国内标准 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 (1)GB/T14684-2011《混凝土用石料》; (2)JGJ52-2006《建筑工程用砂、石及其制品质量检验标准》;(3)JGJ/T 204-2010《混凝土用矿物掺合料》。 四、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的分类及要求 1.粗骨料 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5mm的骨料。按照粒径分类,其要求如下:(1)Ⅰ级:粒径大于31.5mm; (2)Ⅱ级:粒径大于16mm,小于等于31.5mm; (3)Ⅲ级:粒径大于5mm,小于等于16mm。 2.细骨料 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骨料。按照粒径分类,其要求如下:(1)Ⅰ级:粒径大于2.36mm,小于等于5mm; (2)Ⅱ级:粒径大于1.18mm,小于等于2.36mm; (3)Ⅲ级:粒径小于等于1.18mm。 3.要求 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要求符合以下条件: (1)粒径分布均匀; (2)粒径范围符合标准规定;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粗骨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并满足设计强度、耐久性、施工工艺等要求。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 1.粗骨料的选择 粗骨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1)种类:应选用符合GB/T 14684-2011《粗集料用石料》、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骨料。 (2)质量:粗骨料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质量要求。

(3)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级配曲线要求。 (4)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强度要求。 (5)形状和表面状态: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要求。 2.粗骨料的试验 粗骨料应进行以下试验: (1)外观质量:应符合GB/T 14685-2011《粗集料用卵石》、GB/T 25177-2010《粗集料用碎石》、GB/T 25178-2010《粗集料用碎石子》、GB/T 25179-2010《粗集料用碎石块》、GB/T 25180-2010《粗集料用碎石砾》等标准的要求。 (2)物理性质:应进行含泥量、吸水率、饱和吸水率、体积密度、空隙率、孔隙率、粘结剂含量等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要求。 (3)力学性能:应进行抗压强度、抗冻融性、磨耗损失、撞击值等试验,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的要求。

混凝土中粗细骨料配合比标准

混凝土中粗细骨料配合比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粗细骨料的配合比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因此,制定合理的粗细骨料配合比标准对于保证混凝土的品质至关重要。 二、粗细骨料的基本要求 1. 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如GB/T 14685-2011《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及其混合物用于混凝土》和GB/T 25177-2010《机制砂》等。 2. 粗细骨料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如密度、吸水率、强度等指标应符合要求。 3. 粗细骨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如耐磨性、耐冻融性等指标应符合要求。 4. 粗细骨料应具有较好的颜色和形状,以满足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

三、粗细骨料配合比的原则 1. 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用环境和工程要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 2. 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坍落度,以便于施工操作。 3. 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过多的空隙和孔洞。 4. 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粗细骨料配合比的具体标准 1. 普通混凝土 对于C15-C50的普通混凝土,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 (1)粗骨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天然石料或人工砂石,其最大粒径应

不大于25mm,最小粒径应不小于5mm。 (2)细骨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天然砂或人工砂,其粒径应在0.15-5mm之间。 (3)配合比: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选择,一般为1:1.5-3。 2. 高强混凝土 对于C55-C80的高强混凝土,粗细骨料的配合比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选择: (1)粗骨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天然石料或机制砂,其最大粒径应不大于40mm,最小粒径应不小于5mm。 (2)细骨料: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天然砂或机制砂,其粒径应在0.15-5mm之间。 (3)配合比:粗骨料和细骨料的比例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进行选择,一般为1:1-2。 3. 特殊混凝土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级配与骨料粗细划分: 一级配:5~20mm,最大粒径20mm; 二级配:5~20mm、20~40mm,最大粒径40mm; 三级配:5~20mm、20~40mm、40~80mm,最大粒径80mm; 四级配:5~20mm、20~40mm、40~80mm、80~120mm,最大粒径120mm。 衡量人工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抗渗性及经济指标; 砂的规格:砂的规格按细度模数(Mx )分为粗,中,细三种。其中: 粗砂的细度模数为3.7~3.1 中砂的细度模数为3.3~3.0 细砂的细度模数为2.2~1.6 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 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 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 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以上。 中砂:纫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 细砂:纫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 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级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 水工建筑物常见的应该是二级配和三级配混凝土,二级配一般是一些薄壁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有就是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二级配;三级配一般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等级是结构强度的需要,级配是施工工艺、经济性、温控需要;可以采用多级配一般就不用二级配强调的是经济性;泵送混凝土和其他非大体积混凝土只能采用一二级配是施工工艺的需求;混凝土重力坝、拱坝采用的四级配又是温控和经济性的需求。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骨料和水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骨料的品种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其中,粗骨料是指直径大于5mm的骨料,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要求,粗骨料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砾石骨料 砾石骨料是指自然出露在地表或经人工采集、加工而得到的经过筛分的石子。砾石骨料的主要特点是硬度高、坚固耐用、稳定性好、吸水率低、含泥量少、颗粒角锐等。砾石骨料在高强度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中应用广泛。 2. 碎石骨料 碎石骨料是指采用机械碾压或人工破碎处理后得到的骨料,其颗粒形状不规则,表面粗糙。碎石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吸水率低、骨料粒度分布范围广、含泥量较高、颗粒较尖锐,它在一些中低强度混凝土中应用比较广泛。 3. 矿渣骨料 矿渣骨料是指高炉炼铁过程中产生的渣滓,经过人工加工、筛分后得到的骨料。矿渣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化学成分稳定、颗粒较轻、孔隙率

大、吸水率低、颗粒较圆滑等。矿渣骨料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混凝土 中应用比较广泛。 4. 海砾骨料 海砾骨料是指在海岸线附近采集的经过筛分后得到的骨料,其特点是 颗粒较圆滑、质量轻、孔隙率大、吸水率高、含盐量高。由于海砾骨 料的含盐量较高,不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重要工程中的混凝土,在一 些轻质混凝土中应用较为广泛。 5. 轻骨料 轻骨料是指密度较小的骨料,比如泡沫玻璃、珍珠岩、膨胀珍珠岩、 膨胀蛭石等。轻骨料的主要特点是密度低、保温性能好、隔音效果好、抗冻性能好、易加工成型等。轻骨料主要应用于隔热、隔音、保温等 需要轻质混凝土的场合。 6. 混合骨料 混合骨料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骨料混合后得到的骨料,它的 特点是颗粒大小分布范围广、质量稳定、强度高、耐久性好等。混合 骨料在大体积混凝土、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 综上所述,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有砾石骨料、碎石骨料、矿渣 骨料、海砾骨料、轻骨料和混合骨料等六种。在选择粗骨料时,应根

混凝土中粗骨料使用标准

混凝土中粗骨料使用标准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它通常由水泥、骨料、细粒料、水和外加剂等组成。其中,骨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使用标准。 二、粗骨料的分类 1. 按来源分类 粗骨料可以根据来源分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两类。天然骨料通常是采自河床、山石或矿山,如砾石、卵石、石灰石等;人工骨料则是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如碎石、碎砖等。 2. 按尺寸分类 根据粒径大小,粗骨料可以分为5mm以下、5-10mm、10-20mm、20-40mm等多个规格。其中,10-20mm和20-40mm的规格最为常用。 三、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 外形要求 粗骨料的外形应该坚硬、耐磨、无裂纹、无明显变形、无软、腐化和

表面包覆物等缺陷。同时,其表面应该干净、光滑,无粉化、砂浆附着、泥块、杂质和其他污染物。 2. 物理性能要求 (1)密度:天然骨料的密度应大于2.5g/cm³,人工骨料的密度应大于2.6g/cm³。 (2)吸水率:天然骨料的吸水率应小于5%,人工骨料的吸水率应小于1%。 (3)磨耗损失率:天然骨料的磨耗损失率应小于50%,人工骨料的磨耗损失率应小于45%。 3. 化学性能要求 (1)含泥量:天然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1%,人工骨料的含泥量应小于0.5%。 (2)含硫量:天然骨料的含硫量应小于0.5%,人工骨料的含硫量应小于0.2%。 (3)碱含量:天然骨料的碱含量应小于3%,人工骨料的碱含量应小于1.5%。 四、粗骨料的使用要求 1. 混合比例 在混凝土中,粗骨料的使用比例通常为30%-50%。具体比例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用途、强度等要求来确定。

c30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c30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C30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 概述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其中,C30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等级,其强度等级为C30,适用于一些中等强度要求的基础、墙体、柱子等建筑部件。而骨料则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粒径大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因此,制定C30混凝土骨料粒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C30混凝土骨料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 C30混凝土骨料是指用于制作C30混凝土的一种或多种天然或人工骨料,通常包括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其中,粗骨料指直径大于5mm 的骨料,细骨料指直径小于5mm的骨料。 1.2 分类

C30混凝土骨料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两种。 (1)天然骨料:指采自自然界的骨料,通常包括河砾、山石、碎石等。 (2)人工骨料:指经过人工加工而得到的骨料,通常包括机制砂、石屑、砖渣等。 二、C30混凝土骨料粒径的标准 2.1 粗骨料的粒径标准 粗骨料的粒径应符合以下标准: (1)直径为5-25mm的粗骨料应占总骨料的70%以上,其中粒径在10-20mm之间的粗骨料应占总骨料的50%以上。 (2)直径大于25mm的粗骨料应占总骨料的30%以下。 (3)直径小于5mm的细骨料应占总骨料的15%以下。 2.2 细骨料的粒径标准 细骨料的粒径应符合以下标准:

(1)直径为0.15-5mm的细骨料应占总骨料的30%以下。 (2)直径小于0.15mm的细骨料应占总骨料的5%以下。 三、影响C30混凝土骨料粒径的因素 3.1 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设计要求是影响C30混凝土骨料粒径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建 筑结构和部位对骨料粒径的要求不同,如基础和地面要求较大的骨料,而墙体和柱子则要求较小的骨料。 3.2 骨料来源 骨料来源也是影响C30混凝土骨料粒径的因素之一。不同来源的骨料 粒径大小、形状、硬度等均有所不同,因此要根据具体来源选择合适 的骨料粒径。 3.3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也会影响C30混凝土骨料粒径的选择。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影 响骨料的破碎情况、筛选效果等,从而影响骨料的粒径。

混凝土骨料的要求规范

粗骨料、水 一、粗骨料 (一)概念:凡混凝土中颗粒粒径大于5的骨料称为粗骨料。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粗骨料一般有两种:卵石和碎石。比较同等条件下,谁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大?答案:碎石。碎石是经过人工或机械破碎而成;卵石是天然岩石经风化而成。因为碎石的表面粗糙,与水泥石粘接度大;颗粒均匀,且坚固;不含杂质,清洁度好;针、片状含量少,所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大。 (二)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1、粗骨料中含的泥块、淤泥、细屑、硫酸盐、硫化物和有机物是有害杂质。它们的危害与在细骨料中的相同。它们的含量一般应符合表6-3中规定。 表6-3混凝土用粗骨料的质量要求

2、形状:粗骨料成圆柱形或立方体的好,针、片状含量必须满足表6-3中规定。 针状颗粒:凡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倍的为针状颗粒。 片状颗粒:凡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倍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3、颗粒级配

粗骨料中公称粒级的上限称为最大粒径。当骨料粒径增大时,其比表面积减小,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也减少。因此,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得大些。试验研究表明,骨料的最大粒径与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的强度、水泥用量和施工工艺等有关。 为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要求,粗骨料都必须是质地致密、具有足够的强度。碎石或卵石的强度可用岩石立方体强度和压碎指标两种方法表示。 (1)用岩石立方体强度表示粗骨料强度。是将岩石制成5c m×5c m×5c m的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c m的圆柱体)试件,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M P a)与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作为碎石或碎卵石的指标,根据J G53—92规定不应小于。 (2)用压碎指标表示粗骨料的强度时,是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下10~20m m石子装入一定规格的圆筒内,在压力机上施加荷载到200K 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m0),用孔径为筛筛除压碎的细粒,称取试样的筛余量(m1)。 二、拌和用水与养护用水 1、宜采用饮用水。 2、其他水应经过检验才能使用。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各种级配混凝土使用粗骨料粒径范围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适量的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 制而成的人工石材材料。其中粗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对混凝 土的力学性能和工程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和强度等级的混 凝土需要使用不同粒径的粗骨料来配制,以满足相应的工程要求。 一、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是指没有附加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在一般建筑中广泛 使用。按照标准的要求,普通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应在5mm到40mm之间。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粒径来配制混凝土。常见的选 择包括5-10mm、10-20mm和20-40mm。 二、高强度混凝土 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优良的耐久性能,在一些特殊结 构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标准要求,高强度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范 围应在5mm到20mm之间。常见的选择包括5-10mm和10-20mm。 三、超高强度混凝土 超高强度混凝土是指具有极高抗压强度的混凝土,通常用于特殊工程中,如高层建筑、大桥等。根据标准要求,超高强度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 范围应在5mm到12.5mm之间。常见的选择包括5-10mm和10-12.5mm。 四、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良好流动性和自密实性能的混凝土,广泛应 用于注浆工程、隧道工程等。根据标准要求,自密实混凝土的粗骨料粒径

范围应在5mm到40mm之间。常见的选择包括5-10mm、10-20mm和20- 40mm。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混凝土类型外,根据实际需求和工程要求,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粗骨料粒径范围。需要注意的是,粗骨料的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到配制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力学性能要求。 总之,不同类型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需要使用不同粒径的粗骨料来配制。粗骨料的正确选择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粗骨料粒径范围以满足工程的需求。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标准种类 一、引言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而混凝土的质量则与其中的 粗骨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对于混凝土中的粗骨料进行标准 化分类和选择,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粗骨 料的种类、标准要求、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粗骨料的种类 1. 碎石:碎石是指大小在5-80mm之间的天然石块或人造石块。碎石的种类较多,一般按照颗粒大小和形状可分为机制砂、卵石、角砾等。 2. 砾石:砾石是指大小在10-150mm之间的天然石块或人造石块。 砾石的种类也较多,一般按照颗粒大小和形状可分为角砾、卵石、碎 石等。 3. 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黑色或暗绿色的火山岩石,密度较高,硬度 较大,耐磨性强,适合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 4. 石灰岩:石灰岩是一种灰白色的沉积岩石,质地较软,容易磨损,

适合用于制作轻质混凝土。 5. 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坚硬、耐磨、耐腐蚀的天然石材,适合用于制作高强度混凝土。 三、标准要求 1. 颗粒形状:粗骨料的颗粒形状应该符合标准要求,一般要求颗粒形状为角砾或卵石,不得有过多的平面、棱角和细长形状的颗粒。颗粒形状对于混凝土强度和坍落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2. 粒径分布:粗骨料的粒径分布应该符合标准要求,一般要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混凝土截面厚度的三分之一,最小粒径应该大于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最大粒径。 3. 粒度模数:粗骨料的粒度模数应该符合标准要求,粒度模数是指一种粗骨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平均值,是衡量粗骨料粒径分布均匀程度的参数。粒度模数一般应该在2.3-3.1之间。 4. 粘附物含量:粗骨料中的粘附物含量应该符合标准要求,粘附物含量是指粗骨料表面的泥土、沙子、腐殖质等附着物质的重量占总重量的百分比。粘附物含量过高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