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硬化易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高压

手术治疗
(1)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2)门体分流术:脾肾分流术;肠系膜上静脉-
下腔静脉侧侧吻合术;限制性门腔静脉侧侧分流 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
(3)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4)脾切除术:脾切除作为上述各种相应手术的
附加步骤可以采用,慎用于单纯为改善脾功能亢 进患者。
(5)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高 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之一,需严 格掌握适应症。
高
直肠上静脉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髂内静脉
胸腹壁静脉
肝门静脉 附脐静脉 脐周静脉网
食管静脉丛
压 时
胃左静脉
直
脾静脉
肠
静
肠系膜下静脉
脉
曲
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下腔静脉 腹壁浅静脉
直肠上静脉 髂总静脉
张 破 裂
髂内静脉
导
直肠静脉丛
直肠下静脉
致
便
血
③通过脐周静脉网形成肝门静脉系的附脐静脉与上腔静脉系的胸腹壁静脉 和腹壁上静脉或与下腔静脉系的腹壁浅静脉和腹壁下静脉之间的交通。
头臂静脉
肝 门
上腔静脉
静 脉
食管静脉丛
高 压
胃左静脉
时
脾静脉
食 管
肠系膜下静脉
静 脉
曲
直肠上静脉
张 破
髂总静脉
裂
髂内静脉
导 致
直肠下静脉
呕
血
。
②通过直肠静脉丛形成肝门静脉系的直肠上静脉与下腔静脉系的
•
直肠下静脉和肛静脉之间的交通。
肝
肝门静脉 肠系膜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 胸外侧静脉
门
头臂静脉
静 脉
肝胆外科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

肝胆外科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由于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受损并累及全身其他脏器,同时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腔积液或其他并发症的存在,术前一般情况较差,加之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不同、术式繁多、创面广、损伤大,因而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严重。
一、术后腹腔内出血腹腔内出血是门静脉高压症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一般为0.5%〜15%,可高达2%〜4%,如抢救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1原因(1)术后腹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手术时止血不完善,如脾动脉、小动脉结扎不紧,随着血管搏动逐渐向前推进以致滑脱,或术中渗血未得到完全控制、血管吻合口渗漏等。
(2)分流术后可因血管张力过大或术后过早起床活动致吻合口撕裂引起大出血。
(3)肝活检创面止血不可靠,导致术后出血,或关腹腔时健破腹膜外曲张静脉,当时未发现,致术后腹腔内出血。
(4)凝血机制障碍。
肝病常伴有凝血障碍,至少有85%的肝病患者出现凝血试验异常,正常肝脏能合成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纤溶系统的纤溶酶原和纤溶酶的抑制物也在肝内合成。
肝脏还能清除已激活的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肝病凝血功能障碍与凝血因子合成减少、纤溶亢进及清除障碍有关,当有充血性脾肿大时,血小板减少也是容易发生出血的主要原因。
1)凝血因子的合成减少:凝血因子H、VII、IX、X属维生素K 依赖性凝血因子,肝病本身可引起维生素K的摄取、吸收和利用发生障碍。
2)凝血因子的消耗增加:在肝硬化时,由于肝细胞损害而释出“凝血活酶”样物质,同时肝脏清除此类物质的能力降低,因而引起血管内凝血-纤维蛋白溶解。
3)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类肝素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等物质有较强的抗凝血作用。
4)纤维蛋白聚合异常、血小板量的减少和质的异常均可降低凝血功能而导致出血。
2.临床表现有腹腔内出血的症状,患者均有烦躁不安,或有腹部胀痛。
引流管短时间(12h)内流出大量较新鲜血,每小时流量>100m1,患者可出现低血容量休克。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不适和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医生朋友有所帮助。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非洛地平、硝酸甘油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脾功能亢进等方式,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的发展。
然而,药物治疗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避免自行使用或滥用药物。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也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脾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门静脉压力,减轻腹水、脾肿大等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介入治疗也需要患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手术治疗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手段。
例如,对于合并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清除病灶,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然而,手术治疗需要患者具备一定的手术指征和身体条件,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复查等。
饮食上,患者应少食多餐,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过多油腻、刺激性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避免饮酒、吸烟等不良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以及日常护理等多个方面。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自行用药或滥用药物,合理安排生活和饮食,定期复查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相信在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肝硬化并发症一: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

因 ,依 次 为食 道 胃底 静脉 曲 张破 管 显 著扩 张 、 曲 , 成 动静 脉 短 路 疼 痛 , 扭 形 表现 为无痛性 , 症状 多为肝病 裂 、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 、肝源性溃 及动脉瘤 , 易破裂 出血。门静脉高压 本身的症状所掩 盖。肝源 性溃疡同 疡、异位静脉 曲张 、胃窦毛细血管 时的胃黏膜 病变与非 门静脉高压 时 样 可 以出现 穿孔 、梗阻和大 出血等
无论压迫食 管抑或 胃黏膜 下血管均 后 叶素加入 葡萄 糖 中静脉点滴 ,每
5 胃窦 毛细 血 管扩 张 症 : . 内镜 下 有止血作 用。近年来 多数专家提倡 分钟0 2 04 . ~ .单位 ,2 / 时后未有 4J ' , 表现 为 多 发 平 坦 小 红 点 , 弥 漫 分 布 用 于 紧 急 止 血 , 止 血 率 +可 达 到 继 续出血者可减 至半量 ,继续观 察 于大 部 或 胃窦 , 可 出现 于 胃体 , 也 但 9 %。在使 用前仔细检查管 子是 否 2 /, 5 4J时停 用 ,减 量 或 停 用 后 如 再 出 ' 不 出 现 于 胃底 。 组 织 学 上 表 现 为 上 通 畅 ,气 囊 充 气 后 在 水 里 检 查 气 囊 血 ,重 新 应 用 开 始 剂 量 。 据 文 献 报 皮 细 胞 下 固 有 膜 毛 细 血 管 扩 张 。 临 有无破损漏 气 ,使 患者平 卧位 ,头 道 控 制 大 出 血 的 有 效 率 为 4% 。 但 该 药 不 良 反 应 较 0% 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或慢性失血 。 偏 向一 侧 ,经鼻腔插 入5 ~ 0 m 6 0 6 C ~9
●
l 肝博 士 2 0 2 0 8年第 6期
G A N B - G L U N T A N N
肝 病
肝硬化护理诊断和措施

肝硬化护理诊断和措施肝硬化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肝脏疾病,通常由肝炎病毒、酒精滥用、脂肪肝或其他慢性肝病引起。
肝硬化导致肝脏组织的疤痕化,进而影响其功能。
对于肝硬化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诊断和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硬化护理的常见诊断和措施。
诊断以下是肝硬化护理的常见诊断:1. 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导致肝脏功能受损,可能出现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的常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
通过检查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肝素化酶、肝蛋白等)可以确诊肝功能衰竭。
2. 腹水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进而引发腹水的产生。
腹水的症状包括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
通过体检和腹部超声可以确诊腹水。
3. 胃静脉曲张破裂门静脉高压还可能导致胃静脉曲张破裂,造成严重的上消化道出血。
多发性呕血是胃静脉曲张破裂的主要症状。
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4. 肝性脑病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可能影响脑部功能,导致肝性脑病。
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状态改变、记忆力减退以及手颤等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和脑电图可以辅助诊断。
护理措施以下是肝硬化护理的常见措施:1. 饮食调理肝硬化患者需要特殊的饮食,以降低肝脏负担。
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蛋白的饮食,限制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患者应增加对于富含纤维的食物的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
2. 控制腹水对于有腹水的患者,可以通过限制液体摄入和使用利尿剂来控制腹水。
患者还可能需要进行腹部穿刺以排除腹水。
3. 减少门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压力是肝硬化治疗的关键。
患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用力、避免便秘等措施来减少门静脉压力。
药物治疗也可用于降低门静脉压力,如β受体阻滞剂等。
4. 预防并治疗并发症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肾衰竭、感染等。
治疗并发症的首要任务是妥善控制病情,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
5. 支持性护理肝硬化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支持性护理。
护士应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情绪支持,解答患者疑问,并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生活调整。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门脉下降。一般从小剂量逐渐开始 , 静脉壁的张力和压力; 通过收缩食管 年 Bur等人工合成八肽生长抑素, ae
心 率不 宜低 于 6 0次 / i 。一 次 口服 平 滑肌 , 胃小弯 部静 脉血 流 进入 曲 mn 使 临 床 上 使用 生 长 抑 素及 其 衍 生物 治 心得 安 1~ 1 m ,在 3 m n内门脉 张 的食 管静 脉血 流 量减 少 , 使 门静 疗食 管静 脉 曲张破 裂 出血 , 止 血率 O 5g 0i 致 其 压 下 降 幅度 为 2 .% 3 3 ,且 要 脉压 力减 少 。 规用 法为 垂体 后 叶素 达 5% 10 。生长抑 素及 其衍 生物 03  ̄2 .% 常 3~ 0%
缩 血 管类药பைடு நூலகம்
缩 血 管 类 药 主 要 有 1 受 体 阻 较 高肝 功 能较好 者 。 3
滞 剂、 体加 压 素及 其衍 生物 和 生长 垂
在 临床应 用 中观 察 到 , 与垂 体后 叶素
2 垂体 后 叶 素 : 由猪 、 等 动 相 比, . 是 牛 对心 脏 无 明显 影 响 , 减 少 反 不 肌 收缩 维持 更长 时间 , 而使 降低 门 从
L da 等 介 绍 1 受 体 阻 滞 剂 心 得 脏循环 的血流 量减 少 , er c 3 门静 脉压 力 随 用 1 小 时 。 资料显 示 , 8 有 其止 血有 效
安有 降低 门脉压 力及 长 期 用 药 可减 之 降低 ; 当动 脉 压增 加后 反射 性 引起 率 7% 0 ,与 垂 体后 叶 素 无 显著 差 异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资料

第一题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导致侧支循环开启,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扩张,形成“海头蛇”呕血的原因:肝硬化压迫肝门静脉,导致肝门静脉回流受阻,此时肝门静脉系的血液经上述交通途径形成侧支循环,通过上、下腔静脉系回流。
由于血流量增多,交通支变得粗大和弯曲,出现静脉曲张,如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丛曲张。
如果食管静脉丛和直肠静脉丛曲张破裂,则引起呕血和便血。
肝门静脉系统的胃左静脉、胃短静脉和胃后静脉,在食管下段和胃底处,与腔静脉系统奇静脉的食管静脉相吻合。
在肝门静脉高压症时,血液可经胃左静脉至食管静脉、奇静脉流入上腔静脉,因此可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曲张的静脉易受物理性或化学性损伤和粘膜面溃疡糜烂而破裂,引起急性大出血。
存在出血潜在危险的部位1、脾静脉(splenic vein):由数条小静脉在脾门处汇合而成,经过胰的后方,脾动脉下方向右行进,与肠系膜上静脉以直角汇合成肝门静脉。
脾静脉回收脾、胰及部分胃的静脉血,还常收纳肠系膜下静脉。
2、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走行于小肠系膜内,与同名动脉伴行。
收集十二指肠至结肠左曲以上肠管、部分胃和胰腺的静脉血,并与脾静脉一起构成门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inferior mesenteric vein):与同名动脉伴行,在胰头后方注入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少数注入上述两静脉汇合处的夹角。
肠系膜下静脉收集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上部的静脉血。
4、胃左静脉(left gastric vein):与胃左动脉伴行,收集胃及食管下段的静脉血直接注入门静脉。
(胃左静脉在贲门处与食管静脉吻合,食管静脉吻合可注入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借此,门静脉可与上腔静脉相交通)。
5、胃右静脉(right gastric vein):与胃右动脉伴行,在胃小弯处可与胃左静脉吻合,并在注入肝门静脉前收纳幽门前静脉(此静脉是胃与十二指肠的分界标志之一)。
胃右静脉收纳同名动脉分布区的血液。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门静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PH)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可定义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即门脉压力梯度(portal pressure gradient,PPG)超过正常上限的5mmHg。
PPG的正常值范围为1-5 mmHg。
在肝硬化患者中,当PPG超过正常值上限5-10 mmHg时,临床症状轻微或并不显著;当PPG超过正常值上限10 mmHg(如出现静脉曲张、腹水)时,患者就会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门静脉高压症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门静脉及其属支血管内静力压升高并伴侧支循环形成。
在引起PH的所有原因中,第一推动力是门脉血流阻力的增加,随后是门脉流入量的增加。
其可用公式表述为:PH=门静脉流入量×流出阻力肝硬化是引起PH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
在后者当中,门静脉主干阻塞(血栓)是始发原因,因此发病机制更为明确。
相较而言,肝硬化PH 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图1),故本文就肝硬化PH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图1 PH的发病机制注:NHs=神经体液系统(neurohumoral system);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一、肝内阻力增加在肝硬化中,肝内阻力增加是由肝窦结构改变(窦性纤维化、再生结节)和肝内血管功能性收缩(由窦内皮细胞产生的血管扩张剂减少而导致)共同作用的结果。
1. 肝血管结构紊乱任何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病都会引起肝窦的病理改变,其主要是由于肝星状细胞(HSC)和窦内皮细胞(SEC)的表型和功能的改变。
正常情况下HSC参与维生素A的代谢和贮存,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肝脏损伤后,HSC发生激活,其大量分裂增生并向肝损伤部位迁徙,并合成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蛋白多糖等细胞外基质,最终致使肝脏发生纤维化,造成肝窦结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肝硬化易门静脉高压
*导读:门静脉高压即是门静脉压力增高,它一般出现在肝硬化后期。
肝硬化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不仅令患者的身体承受病痛的折磨,而且还让患者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
门静脉是指肝脏人口处的一支较大的静脉,它是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形成的,在肝门分成2支进人肝脏。
肝脏的血液75%来自门静脉,25%来自肝动脉。
主要负责收集食道、胃、肠、胰、胆囊和脾脏的静脉血液。
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压力为0.7-1.5千帕。
时肝内或肝外门静脉血流受阻,均可使门静脉压增高,另外,先天发育不良,畸形或压迫等也使门脉压力增高。
这些病变均可造成肝小叶实质性损害,如肝细胞变性坏死、毛细血管网破坏,继以肝内结节及结缔组织、纤维组织增生。
久而久之则使肝内血管变形、梗阻、中断,血流淤积。
当肝静脉流出道梗阻严重时,肝细胞缺血缺氧,加重了肝细胞的坏死,使肝内阻力增大。
在此情况下,门腔静脉只能以增加自己的收缩压力,增定增粗血管来进行代偿。
由此则形成门静脉高压。
长期门静脉高压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出现充血性脾肿大,胃肠、腹膜的慢性充血和侧支循环建立等。
门静脉高压会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及直肠静脉曲张。
当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达到一定程度,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即可破裂,引起上消化道大
出血。
表现为大量呕血或柏油样大便;导致直肠静脉破裂出血时则大量便血。
门静脉高压会出现脾脏肿大、腹胀、纳差、腹腔多脏器淤血、脾功能亢进。
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使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破坏增多,引起贫血和全血象降低,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抵抗力下降。
门静脉高压也是形成腹水、败血症的直接因素
腹水的出现,往往易造成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电解质紊乱,累及心、脑、肾等多种脏器的功能。
这些严重的合并症,时刻危及患者的生命。